第三节 本文为何:关于本文写作的一点说明
本节对本文的研究价值、方法体例和逻辑架构做简单的说明:
迄今为止,理论界批评界对反讽叙事的研究也有了一些成果,只是这些成果主要还停留在个案研究上,如对王朔反讽叙事的文本分析,对王蒙小说的反讽特征的探究,对王小波、莫言、刘震云等小说的反讽叙事分析以及对李冯等“新生代”反讽文本的分析等。研究者普遍感到反讽叙事在新时期特殊历史文化语境中的强势在场,但大多数的分析只是囿于文本层面。从整体上、理论上结合反讽叙事文本对新时期反讽叙事现象进行归纳、整理、概括,提出新观点、新论断的研究成果几乎没有。少数青年学者虽也把反讽叙事放到新时期的文化语境中进行阐释,但这些阐释多限于反讽的修辞层面,反讽的论阈还相当狭窄,并且这些分析文章基本上是单篇的、零散的、随机的、感悟式的,既缺乏系统性又没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就我目力所及,目前还没有见到系统研究的专著和有分量的宏论,这和反讽叙事在新时期小说中所占的比重及其重要地位是不协调的。反讽叙事作为揭示悖论中国、揭示中国问题和中国镜像的复杂性悖谬性的叙事范式,受到创作界普遍的青睐,新时期反讽叙事的文本也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因此,反讽叙事的相关研究也理应受到批评界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文在大量阅读、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拟对新时期以来的反讽叙事进行整体性的和系统性的论述,以期通过对反讽叙事的仔细梳理和深入探讨,触摸到新时期文学行进的历史脉动,廓清纷繁复杂的历史烟尘和现实表象,部分地抵达复杂情势下悖论中国的历史真实。
方法论上,本文采取历史分析和审美阐释,史与论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但落脚点在反讽叙事的审美阐析和价值判定上。本文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设法抽绎出反讽叙事的共性特征,二是力求解析出转型期反讽叙事所呈现的“特殊内涵”,三是关注反讽叙事和“历史”之间的镜像式互动,因为“新时期”限定了反讽叙事的历史区间和文化境遇,反讽叙事的“存在”是在“新时期”这个“时间”中的“存在”。在理论与文本的关系上,本文以文本阐释为基础,在史的框架下尽量兼顾反讽理论和文本阐释的有机结合,以理论统摄文本,以文本支撑、印证理论。
基于上面的考虑,形成了本文的逻辑架构:导论部分先是理清了反讽概念的历史流变并在此基础上限定本论题所使用反讽概念的内涵和适用范围,然后阐明反讽叙事在新时期小说中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第一章首先从发生学的角度分析了新时期反讽叙事的生成原因,旨在说明反讽叙事生成历史的不可逆转。其次从“史”的高度纵向描述了新时期反讽叙事“升腾与坠落”的运行轨迹。第二章则横向具体论析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的存在样态,并给予理论上的概括与分类,力图展示新时期小说纷繁复杂的反讽景观。第三章是反讽叙事的审美阐释和诗学分析,在进一步阐明反讽叙事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凸显反讽叙事的“新时期”文化内蕴。第四章在文化视野里分析了反讽叙事的后现代性,反讽叙事的后现代性征候最能体现反讽的当下内涵和历史意蕴,“悬念式”反讽最能体现后启蒙时代和价值紊乱时代的叙事特征。第五章是对新时期小说反讽的叙事批判和价值审视,通过对新时期反讽叙事及其反讽叙事者的客观、辩证的分析,试图找寻到反讽叙事“堕落”的因由。结语部分扼要总结了新时期反讽叙事的艺术贡献及其缺憾,并展望了反讽叙事未来存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