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篇 建筑工程施工准备

建筑施工1000问 第3版 作者:沈百禄 著


第一篇 建筑工程施工准备

第一章 建筑结构工程技术与装饰装修技术

1.房屋结构的功能要求(可靠性)有哪些?

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要保证所建造的结构安全适用,能在规定的期限内满足各种预期的功能要求,且经济合理。具体应具有以下几项功能:

(1)安全性 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条件下,结构应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作用和变形而不发生破坏;在偶然事件发生后,结构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例如,结构在遇到强烈地震、爆炸等偶然事件时,容许有局部的损伤,但应保持结构的整体稳定而不发生倒塌。

(2)适用性 在正常使用时,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如吊车梁变形过大会使吊车无法正常运行,需要对变形、裂缝等进行必要的控制。

(3)耐久性 在正常维护的条件下,结构应能在预计的使用年限内满足各项功能要求,也即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如混凝土的老化、腐蚀或钢筋的锈蚀等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

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概括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2.结构设计的两种极限状态是指什么?

为了使设计的结构既可靠又经济,必须进行两方面的研究:一是研究各种“作用”在结构中产生的各种效应;这里所谓的“作用”主要是指各种荷载,如构件自重、人群重量、风压、积雪重和地震作用等的直接作用,以及包括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与徐变、强迫位移、环境引起材料性能劣化等产生的间接作用。这里主要讨论荷载以及荷载所产生的各种效应,即荷载效应。荷载效应是在荷载作用下结构或构件内产生的内力(如轴力、剪力、弯矩等)、变形(如梁的挠度、柱顶位移等)和裂缝等的总称。

二是研究结构或构件抵抗这些效应的内在能力。所谓抵抗能力是指结构或构件抵抗上述荷载效应的能力,它与截面的大小和形状以及材料的性质和分布有关。为了说明这两方面的相互关系,现举一个中心受拉构件的例子(图1-1)。

荷载效应是外荷载在构件内产生的轴向拉力S。设构件截面积为A,构件材料单位面积的抗拉强度为f1,则构件对轴向拉力的抵抗能力为R=f1A。显然:

978-7-111-47540-8-Part01-1.jpg

图 1-1

SR,则构件将破坏,即属于不可靠状态;

SR,则构件属于可靠状态;

S=R,则构件处于即将破坏的边缘状态,称为极限状态。

SR是不可靠的,RS超出很多是不经济的。我国的设计就是基于极限状态的设计,即概率极限状态设计,以分项系数形式表达。

推广到一般情况,如结构或构件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上述某项规定的功能要求时,称这一状态为极限状态。极限状态通常可分为如下两类: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3.什么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是对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它包括结构构件或其连接因强度超过而破坏以及结构防连续倒塌,结构或其一部分作为刚体而失去平衡(如倾覆、滑移),在反复荷载下构件或连接发生疲劳破坏以及结构防连续倒塌等。这一极限状态关系到结构全部或部分的破坏或倒塌,会导致人员的伤亡或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对所有结构和构件都必须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计算,施工时应严格保证施工质量,以满足结构的安全性。

4.什么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房屋结构除了要保证安全外,还应满足适用性的要求,在设计中称为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相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某项规定的限值,它包括构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产生过度变形,导致影响正常使用或建筑外观;构件过早产生裂缝或裂缝发展过宽;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结构或构件产生过大的振幅以及楼盖舒适度等。超过这种极限状态会使结构不能正常工作,使结构的耐久性受影响。

5.结构杆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有哪五种?

结构杆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按其变形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五种:拉伸、压缩、弯曲、剪切和扭转,见图1-2。

978-7-111-47540-8-Part01-2.jpg

图 1-2

a)拉伸 b)压缩 c)弯曲 d)剪切 e)扭转

实际结构中的构件往往是几种受力形式的组合,如梁承受弯矩与剪力,柱子受到压力与弯矩等。

6.什么是材料的强度?材料强度有哪些分类?

结构杆件所用材料在规定的荷载作用下,材料发生破坏时的应力称为强度,要求不破坏的要求,称为强度要求。根据外力作用方式不同,材料有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对有屈服点的钢材还有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的区别。

在相同条件下,材料的强度高,则结构的承载力也高。

7.杆件稳定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在工程结构中,受压杆件如果比较细长,受力达到一定的数值(这时一般未达到强度破坏)时,杆件突然发生弯曲,以致引起整个结构的破坏,这种现象称为失稳。因此,受压杆件要有稳定的要求。

图1-3为一个细长的压杆,承受轴向压力P,当压力P增加到Pij时,压杆的直线平衡状态失去了稳定。Pij具有临界的性质,因此称为临界力。

978-7-111-47540-8-Part01-3.jpg

图 1-3

临界力Pij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

1)压杆的材料:钢柱的Pij比木柱大,因为钢柱的弹性模量E大。

2)压杆的截面形状与大小:截面大不易失稳,因为惯性矩I大。

3)压杆的长度l:长度大,Pij小,易失稳。

4)压杆的支承情况:两端固定的与两端铰接的相比,前者Pij大。

不同支座情况的临界力的计算公式为978-7-111-47540-8-Part01-4.jpg

当柱的一端固定一端自由时,l0=2l;两端固定时,l0=0.5l;一端固定一端铰支时,l0=0.7l;两端铰支时,l0=l

临界应力等于临界力除以压杆的横截面面积A,临界应力是指临界力作用下压杆仍处于直线状态时的应力。

I/A的单位是长度的平方,978-7-111-47540-8-Part01-5.jpg 是一个与截面形状尺寸有关的长度,称为截面的回转半径或惯性半径。矩形截面的978-7-111-47540-8-Part01-6.jpg ,圆形截面的i=d/4。

8.房屋结构的适用性要求有哪些?

(1)房屋结构适用性 即为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见第4题。

(2)杆件刚度与梁的位移计算 结构杆件在规定的荷载作用下,虽有足够的强度,但其变形也不能过大,如果变形超过了允许的范围,也会影响正常的使用。限制过大变形的要求即为刚度要求,或称为正常使用下的极限状态要求。

如果梁的变形主要是弯矩所引起的,称为弯曲变形。剪力所引起的变形很小,可忽略不计。

(3)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 裂缝控制主要针对混凝土梁(受弯构件)及受拉构件。裂缝控制分为三个等级:

1)构件不出现拉应力。

2)构件虽有拉应力,但不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允许出现裂缝,但裂缝宽度不超过允许值。

对1)、2)等级的混凝土构件,一般只有预应力构件才能达到。

9.什么是房屋结构的耐久性?

房屋结构在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着极其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而造成损伤,随着时间的延续,损伤的积累使结构的性能逐渐恶化,以致不再能满足其功能要求。所谓结构的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工作环境中,在预期的使用年限内,在正常维护条件下不需要进行大修就能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房屋结构中,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综合问题,新规范中增加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有关规定。

10.房屋结构的耐久性要求有哪些?

(1)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我国《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首次提出了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见表1-1。设计使用年限是设计规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只需正常维修(不需大修)就能完成预定功能,即房屋建筑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下所应达到的使用年限。

1-1 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978-7-111-47540-8-Part01-7.jpg

(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环境类别 在不同环境中,混凝土的劣化与损伤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应针对不同的环境提出不同要求。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见表1-2。

1-2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978-7-111-47540-8-Part01-8.jpg

(3)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要求

1)混凝土保护层。对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1-3的规定,同时可参见本书第899题。

2)水灰比及水泥用量。对于一类、二类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混凝土,按照耐久性的要求应符合表1-4的规定。

1-3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单位:mm)

978-7-111-47540-8-Part01-9.jpg

1-4 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978-7-111-47540-8-Part01-10.jpg

11.在装饰装修过程中,如有结构变动或增加荷载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1)在装饰设计和施工时,应了解结构的承载能力,将各种增加的装修装饰荷载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否则应对结构进行重新验算,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加固补强措施。

2)当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涉及主体和承重结构改动或增加荷载时,必须由原结构设计单位或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核查有关原始资料,对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进行核验、确认。

3)建筑装修工程施工中,严禁违反设计文件擅自改动建筑主体、承重结构或主要使用功能;未经设计确认和有关部门批准,严禁擅自拆改水、暖、电、燃气和通信等配套设施。

12.在楼面上加铺材料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1)设计人员在确定楼面装修材料前,首先要了解该楼板承载能力,各类建筑楼板承受荷载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只有了解清楚后,才能确定选择什么材料作楼面的装修。

2)装配式楼板结构,为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抗震性能,常在楼板上做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叠合层,厚度50~80mm;严禁采用凿掉叠合层以减轻荷载的方法,进行楼面装修。

3)吊顶通常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的做法。应注意的是,在吊顶的过程中,如遇到预应力空心楼板结构时,把吊点的洞打在圆孔上,膨胀螺栓根本不起作用,而应该在钢筋混凝土的板缝处下膨胀螺栓。

13.在室内增加隔墙、封闭阳台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1)在室内增加隔墙,当采用砌块墙体时,对楼板的承载与变形影响很大。特别是隔墙的重量全部传递给一块楼板时,将使这块楼板的变形较大,影响结构安全。这种情况应对楼板进行加固,以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2)封闭阳台、在阳台四周作储物柜、花盆架,这些做法相当于在一个悬挑构件的最外端增加了连续的线荷载,这是对悬挑结构极为不利的。阳台装修时改变使用功能,应征求原设计单位的意见,或请有资质的单位重新设计。

14.在室内增加装饰性柱子,特别是石柱、假山盆景和悬挂较大吊灯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这些装修做法就是对结构增加了集中荷载,使结构构件局部受到较重荷载作用,引起结构的较大变形,从而造成不安全的隐患,应采取安全加固措施。如设置钢筋混凝土梁或条形板等。

15.变动墙体对结构产生影响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1)建筑物的墙体根据其受力特点分为承重墙、非承重墙。承重墙不得拆除。

2)在承重墙上开设洞口,将削弱墙体截面,减少墙体刚度,降低墙体的承载能力。未经结构验算并未采取加强措施是不允许随便在承重墙体上开洞的。

3)墙体开洞时,应经设计确定开洞位置、大小和开洞方法。

16.在楼板或屋面板上开洞、开槽对结构产生影响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无论发生哪种情况,都将削弱楼板截面、切断或者损伤楼板钢筋,预应力楼板因敲击楼板使混凝土松动,降低楼板的承载能力。开洞、开槽应经设计单位同意。

17.变动梁、柱对结构产生影响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1)不应在梁上开洞,降低其承载能力,如在厨房的圈梁上打排油烟孔。

2)在原有梁上设置梁、柱、支架等构件时,不得将后加构件的钢筋或连接件与原有梁的钢筋焊接,这将损伤梁的钢筋,降低梁的承载能力和抵抗变形的能力,是十分危险的。

3)凿掉梁的混凝土保护层,梁的截面会受到削弱,钢筋暴露在大气环境中逐渐锈蚀。此时应采用比原有梁混凝土强度高一个等级的细石混凝土,重新浇筑混凝土保护层。

4)梁下加柱相当于在梁下增加了支撑点,将改变梁的受力状态。在新增柱的两侧,梁由承受正弯矩变为承受负弯矩,这种变动是危险的。

5)梁上增设柱子或梁,此种做法除了连接可能带来的结构问题以外,主要问题是增设的梁或柱将对原有的梁增加荷载。应对原梁进行结构验算。

6)在柱子中部加梁(包括悬臂梁)将改变柱子的受力状态,增加柱子的荷载以及由此荷载引起的内力(包括轴力、弯矩等),如果不进行必要的结构验算并采用相应的结构措施,盲目地在柱子中部加梁将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7)在原有建筑的空间里加层,加层的结构与周围原有的柱梁进行连接,这种做法对原结构增加了相当大的荷载,特别是增加的梁与原有的柱连接时,会造成原结构的受力状态发生改变,与最初计算时考虑的受力状态不相符,是非常危险的。

处理这一类的问题的原则是,任何室内装修的做法,以不改变原结构最初受力状态为基准,新增构件应避免局部的加强,而导致结构刚度或强度的突变。否则,就要重新调整设计方案,以确保结构的安全。

18.房屋增层对结构产生影响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房屋增层后即形成一种新的结构体系,要保证结构体系的安全必须进行如下几个主要方面的结构计算工作。

1)验算增层后的地基承载力。

2)将原结构与增层结构看做一个统一的结构体系,并对此结构体系进行各种荷载作用的内力计算和内力组合。

3)验算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

4)验算原结构与新结构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19.重物悬挂在桁架或网架结构上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桁架、网架结构的受力是通过节点传递给杆件的,不允许将较重的荷载作用在杆件上。在吊顶装修或悬挂重物时,注意主龙骨和重物的吊点应与桁架的结点采用常温情况的连接,避免焊接,以防止高温影响和桁架杆件的受力。

20.建筑结构中有哪些变形缝?变形缝有什么功能?

(1)伸缩缝 伸缩缝是为了避免温度变化引起结构内产生伸缩应力,使房屋构件产生裂缝而设置的。因基础受温度影响小,不用断开设缝,地上建筑部分应设缝。缝宽一般为20~40mm。

(2)沉降缝 沉降缝是为了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时,在房屋构件中产生裂缝而设置的。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全部断开设缝。现在一般采用后浇带的方式来替代沉降缝,这种方法对建筑防水和装饰工程有利。但应注意,在后浇带处仍会有微小的沉降变形,故在此处的墙、地面装修应考虑设缝。缝宽与建筑物高度和地基条件有关,最小可为30mm。

(3)防震缝 防震缝是为了防止建筑物各部分在地震时相互撞击引起破坏而设置的缝隙。对于层数和结构形式不同的建筑物,其设缝的条件与构造均有差别。缝宽一般最小为50mm。

21.什么是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标准。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以M表示,国际上通用里氏震级,震级划分为十个等级,它与能量E的关系是:

lgE=11.4+1.5M

另外,震级M=lgAA是标准地震仪在距震中100km处记录的以微米(μm)为单位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

22.什么是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在地震发生时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烈度还和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岩土性质、地质构造和建筑物的动力特征、施工质量有关。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1~5度以地面上人的感觉为主,6~10度以房屋震害为主,11和12度以地表现象为主。

一般来说,M<2的地震是人感觉不到的,称为无感地震或微震;M=2~5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M>5的地震对建筑物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统称为破坏性地震;M>7的地震为强烈地震或大震;M>8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

23.什么是地震基本烈度?

基本烈度是指本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烈度,即现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规定的,大致相当于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对于建筑物工程上要根据场地条件定出基本烈度,即定出工程抗震标准。

24.什么是地震设防烈度?

为了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审定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

根据城市规模(如特大城市、省会城市)以及建筑物的重要性,为工程抗震而规定的烈度称设防烈度。如上海的基本烈度是7度,应提高1度(8度)作为设防烈度;对重大的水工建筑物,其失事将造成政治、经济的严重损失,有时要提高2度进行设计。我国规范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以“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会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25.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与房屋的抗震等级有什么区别?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是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重要性而分类的,共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和丁类四种。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而房屋的抗震等级是指钢筋混凝土房屋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所采用的不同抗震等级,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房屋的抗震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

例如,地处江苏省某市(7级设防)的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高度为32m,若其为一般性框架结构房屋,则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若其高度为30m以下,则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三级;若其为大跨度公共建筑的框架结构房屋,则其不论高度为多少,抗震等级均为二级。

26.什么是抗震结构的概念设计和对结构材料性能的最低要求?

(1)概念设计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坏机理和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对此要进行精确的抗震计算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要根据以往地震灾害的经验和科学研究的成果首先进行“概念设计”。概念设计要考虑以下因素:

1)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避开不利的场地。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地段是有利场地。不利场地一般是指软弱土、易液化土、山嘴孤丘、陡坡河岸、采空区和土质不均匀的场地。

2)建筑物形状力求简单、规则,平面上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可能靠近,以避免地震时发生扭转和应力集中而形成薄弱部位。

3)选择技术先进又经济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地震力的传递路线合理明确,并有多道抗震防线。

4)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并使结构和连接部位具有较好的延性。

5)选择抗震性能比较好的建筑材料。

6)非结构构件应与承重结构有可靠的连接以满足抗震要求。

(2)最低要求

1)砌体结构材料

①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②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b7.5。

2)混凝土结构材料

①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于框支梁、框支柱及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柱和节点核心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构件不应低于C20;

②一级、二级、三级抗震等级框架和斜撑构件的纵向受力筋采用普通钢筋时,其强屈比(σb/σs)应≥1.25,钢筋屈服强度的实测值与标准值之比应≤1.3,且钢筋的最大力下延伸率实测应≥9%。

3)钢结构

①钢材的实测屈强比应≤0.85;

②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应≥20%;

③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27.常用的抗震构造措施有哪些?

(1)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多层砌体房屋是我们目前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但是这种结构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能力低,抵抗地震的能力差。震害表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房层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楼盖本身的破坏较轻。因此,常采取如下措施:

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其延性。

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

3)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长度和可靠连接。

4)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2)框架结构构造措施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较常用的结构形式。震害调查表明,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等原则。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措施。

(3)设置必要的防震缝 不论什么结构形式,采用防震缝可以将不规则的建筑物分割成几个规则的结构单元,每个单元在地震作用下受力明确合理,避免产生扭转或应力集中的薄弱部位,有利于抗震。

28.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有哪些?

(1)混合结构体系 混合结构房屋一般是指楼盖和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木结构,而墙、柱和基础采用砌体结构建造的房屋。大多用在住宅、办公楼、教学楼建筑中。因为砌体的抗压强度高而抗拉强度很低,所以住宅建筑最适合采用混合结构。一般在6层以下,混合结构不宜建造大空间的房屋。混合结构根据承重墙所在的位置,划分为纵墙承重和横墙承重两种方案。纵墙承重方案的特点是楼板支承于梁上,梁把荷载传递给纵墙,横墙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房屋刚度和整体性的要求。其优点是房屋的开间大,使用灵活。横墙承重方案的主要特点是楼板直接支承在横墙上,横墙是主要承重墙。其优点是房屋的横向刚度大,整体性好,但平面使用灵活性差。

(2)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是利用梁、柱组成的纵、横两个方案的框架形成的结构体系。它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其主要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较大的建筑空间,建筑立面处理也比较方便;主要缺点是侧向刚度较小,当层数较多时,会产生过大的侧移,易引起非结构性构件(如隔墙、装饰等)破坏,而影响使用。在非地震区,框架结构一般不超过15层。框架结构的内力分析通常是用计算机进行精确分析。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连接构造直接影响结构安全、经济及施工的方便。因此,对梁、柱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柱纵向钢筋伸入节点内的长度,梁、柱节点区域的钢筋的间距等,都应符合规范的构造规定。

(3)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体系是利用建筑物的墙体(内墙和外墙)做成剪力墙来抵抗水平力。剪力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墙,厚度不小于140mm。剪力墙的间距一般为3~8m,适用于小开间的住宅和旅馆等。一般在30m高度范围内都适用。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是侧向刚度大,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缺点是剪力墙的间距小,结构建筑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用于大空间的公共建筑,另外结构自重也较大。

因为剪力墙既承受垂直荷载,也承受水平荷载,对高层建筑主要荷载为水平荷载,墙体既受剪又受弯,所以称剪力墙。

剪力墙按受力特点又分为两种:

1)整体墙和小开口整体墙:没有门窗洞口及洞口较小可以忽略其影响的墙称为整体墙,门窗洞口稍大一点的墙,可称为小开口整体墙。

2)双肢剪力墙和多肢剪力墙:开一排较大洞口的剪力墙叫双肢剪力墙。开多排较大洞口的剪力墙叫多肢剪力墙。由于洞口开得较大,截面的整体性已经破坏。剪力墙成片状(高度远远大于厚度),两端配置较粗钢筋并配箍筋形成暗柱,并应配置腹部分布钢筋。暗柱的竖筋和腹部的竖向分布筋共同抵抗弯矩。水平分布筋抵抗剪力。当剪力墙的厚度大于140mm时应采用双排钢筋,分布筋的间距不应大于300mm,直径不应小于8mm。

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墙肢与框架柱的梁称为连梁。连梁的配筋非常重要,纵向钢筋除满足配筋量外还要有足够的锚固长度。箍筋除满足配筋量以外,还有加密的要求。

(4)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适当剪力墙的结构。它具有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有较大空间的优点,又具有侧向刚度较大的优点。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担。框架-剪力墙结构一般用于10~20层的建筑。

横向剪力墙宜均匀对称布置在建筑物端部附近、平面形状变化处。纵向剪力墙宜布置在房屋两端附近。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剪力墙好比固定于基础上的悬臂梁,其变形为弯曲型变形,框架为剪切型变形。

29.建筑传热的基本方式有哪些?与传热有关的要素有哪些?

根据传热机理的不同,传热的基本方式分为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建筑物的传热大多是辐射、对流和传导三种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

与传热有关的要素有:

(1)材料的热导率 热导率是说明材料传递热量的一种能力。用“λ”来表示,单位为W/(m·K),热导率越小,则材料的绝热性能越好。工程上常把热导率λ值小于0.23W/(m·K)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如矿棉、泡沫塑料、珍珠岩等。

影响材料热导率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的分子结构及其化学成分、材料密度、材料湿度状况和材料温度状况。

(2)材料的蓄热系数 材料的蓄热系数,就是表示材料储蓄热量的能力。密度大的材料蓄热系数大,材料储藏的热量就越多,其蓄热性能好;密度小的材料,蓄热系数小,其蓄热性能差。轻型围护结构热稳定性差,其原因就在于此。

(3)体形系数S 体型系数为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F0与其所包围的体积V0的比值(面积中不包括地面和不采暖楼梯间隔墙与户门的面积)。对同样体积的建筑物,在各面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情况均相同时,外围护结构的面积越小,则传出去的热量越小。

如建筑物的高度相同,则其平面形式为圆形时体型系数最小,依次为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其他组合形式。随着体型系数的增加,单位面积的传热量也相应加大。建筑的长宽比越大,则体型系数就越大,耗热量比值也越大。

30.如何避免室内结露、潮湿?

产生室内表面冷凝结露的原因是由于室内空气湿度过高和壁面的温度过低。故应采取以下措施:

(1)应尽可能使外围护结构内表面附近的气流畅通,家具、壁橱等不宜紧靠外墙布置。为防止供热不均匀而引起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波动。围护结构内表面层宜采用蓄热系数大的材料,利用它蓄存的热量起调节作用,减少出现周期性冷凝的可能性。

(2)降低室内湿度,应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设施。

(3)夏季防止结露的方法有:

1)利用架空层或空气层,将地板架空对防止首层地面、墙面的夏季结露有一定作用。

2)用热容量小的材料装饰房屋内表面和地面,如铺设地板、地毯,以提高表面温度,减少夏季结露的可能性。

3)利用有控制的通风防止夏季结露。

31.发生室内夏季结露的充分必要条件有哪些?

1)室外空气温度高、湿度大,空气饱和或者接近饱和。

2)室内某些表面热惰性大,使其温度低于室外空气的露点温度。

3)室外高温、高湿空气与室内物体低温表面发生接触。

32.建筑光环境及天然采光的基本性质主要有哪些?

(1)人的视觉特性 人眼感觉到的那一部分辐射能,其波长范围为380~780nm(1nm=10-9m)。波长大于780nm的红外线、无线电波等,以及波长小于380nm的紫外线、X射线等人眼都不能感觉到。

(2)照度 照度是指距点光源一定距离处,点光源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在测光领域常用到的有关“照度”的问题时,都牵涉到“平方反比定律”,即:

E=Φ/S=Icosθ/D2

式中 E——照度(lx);

Φ——光通量(lm);

S——光照面积(m2);

I——点光源发光强度(cd);

D——受光面距点光源的距离(m)。

也就是,光源在某一距离上的照度与光源的发光强度成正比,而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亮度 是物体表面的明亮程度,它既与照度有关,也与物体本身表面的性质有关。

(4)眩光 当视野中出现过高的亮度或过大的亮度对比时,会引起视觉上的不舒适,并造成视觉降低的现象。

(5)明视觉 人眼对光的感知反应称为视觉,它主要通过人眼的感光细胞来实现。生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视网膜上分布有两类感光细胞:一种为锥状感光细胞,主要在明环境中起作用,给人以光明的感觉,称为明视觉,具有分辨物体颜色及巨细的本领;另一种为杆状细胞,主要在暗环境中起作用,给人以模糊、黑暗的感觉,称为暗视觉。它既没有分辨颜色的本领,也没有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且对外部亮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

试验表明,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明亮感觉不一样,在辐射功率相等的各单色光(波长单一的光)中,波长为555nm的黄绿光最明亮,且明亮程度向波长短的紫光和波长长的红光方向依次对称递减。眼睛的这一视觉特性称为光视效能。

顺便指出,光效率有明暗视觉之分,但实际中多用明视觉,明视觉的可见光波为380~780nm。

33.室内常用灯具有哪些分类和特性?

按光源性质来分,主要有两类:

(1)热辐射光源与照明灯具 热辐射光源主要包括白炽灯和卤钨灯。白炽灯是最重要的热辐射光源之一,白炽灯的主要优点是灯丝集中,接近点光源,便于光学控制,初始费用低,线路简单,不需要辅助器件,功率因数高,并可在较宽的环境温度下工作。白炽灯的主要缺点是发光效率低,仅12~20lm/W,能源利用率不高,灯具表面温度高,红外线成分高,易受电压变化的影响,一般寿命较短,在1000h左右。它主要用在居住建筑和开关频繁、不允许有频闪现象的场所。

卤钨灯是利用卤素元素在高温条件下卤素循环原理工作的。其发光效率和光色比白炽灯好,发光效率约为22lm/W,寿命2000h。

(2)气体放电光源与照明灯具 放电光源是利用某些元素的原子被电子激发而发出的可见光,主要包括荧光灯、荧光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钠灯、氙灯等。

1)荧光灯是一种放电光源,它是通过装有氖气的气体放电管来产生弧光放电。其主要优点是:光效率高(45~70lm/W),寿命长(2000~10000h);光色好,接近天然光光色;可有多种光色;表面温度较低等。其主要缺点是:需要辅助设备(镇流器和启动继电器);初始费用高;有射频干扰等;有频闪现象,开关次数频繁时会影响灯的寿命。

2)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工作原理同放电光源灯。它主要有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等。这些光源大部分用在大型的室内外环境。其主要优点是:光效率高,可达50lm/W;寿命长可达5000h;光色好;具有良好的投射率和照度。其主要缺点是:投资费用高;有些光源显色性较差等;有频闪现象,开关次数不宜频繁。

34.什么是绿色照明?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对绿色照明的定义为:绿色照明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提高人们生产、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保护身心健康的照明。绿色照明工程还包括生产高效节能不污染环境的光源,便于回收和综合利用,能成为二次资源的照明器材;采用新技术使照明器材的废弃物不污染环境等。

35.节约照明用电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并采取其他节能控制措施,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

2)照明设计应选用效率高、利用系数高、配光合理、保持率高的灯具。

3)根据视觉作业要求,确定合理的照度标准值,并选择合适的照明方式。

4)室内表面尽可能采用浅色装饰。

36.音频范围是指什么?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其频率一般在20~20000Hz,这个范围内的声音称为可听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2)在声频范围内,将频率低于300Hz的声音称为低频声;300~1000Hz的声音称为中频声,1000Hz以上的声音称为高频声。

37.什么是听阈和痛阈(域)?

1)人耳刚能感觉到其存在的声音的声压称为听阈,听阈对于不同频率的声波是不相同的。人耳对1000Hz的声音感觉最灵敏,其听阈声压为P0=2×10-5Pa(称为基准声压)。

2)使人耳产生疼痛感的上限声压称为痛阈,对1000Hz的声音为20Pa。

38.什么是声压级?

从听阈到痛阈,声压的绝对值之比为1∶106,即相差一百万倍,因此,用声压的绝对值表示声音的强弱很不方便。加之人耳对声音大小的感觉,近似地与声压呈对数关系,所以,通常用对数值来度量声音,称为声压级,单位为分贝(dB)。

39.建筑装饰装修必须解决装饰装修构造设计与主体建筑构造之间哪些问题?

装饰装修构造设计即为建筑细部设计。不同的装饰装修构造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建筑外观,因此装修构造必须解决如下问题:

1)与建筑主体的附着与剥落。

2)装修层的厚度与分层,均匀与平整等问题。

3)与建筑主体结构的受力和温度变化相一致的构造。

4)为人提供良好的建筑物理环境、生态环境、室内无污染环境、色彩无障碍环境。

5)构造的防火、防水、防潮、防空气渗透和防腐处理。

40.装饰装修构造设计依据主要有哪些?

1)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空间尺度,是建筑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之一,我国成年男子平均身高1670mm,成年女子平均身高1560mm。

2)家具、设备尺寸及使用它们所需的活动空间尺寸,是考虑房间内部面积的主要依据。

3)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

4)建筑的统一模数制。我国统一规定以100mm作为统一与协调建筑尺度的单位,称为基本模数,以M表示。

导出模数分为分模数和扩大模数,其基本模数978-7-111-47540-8-Part01-11.jpg978-7-111-47540-8-Part01-12.jpg978-7-111-47540-8-Part01-13.jpg 的数列主要用于缝隙、构造节点、建筑结构配件的截面及建筑制品的尺寸。

1M、3M、6M的数列主要用于建筑构件截面、建筑制品、门窗洞口、建筑构配件及建筑物的跨度(进深)、柱距(开间)、层高的尺寸。

15M、30M、60M的数列主要用于建筑物的跨度(进深)、柱距(开间)、层高及建筑构配件的尺寸。

41.民用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如何确定的?

民用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房屋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确定的,应分为四级,见表1-5。

1-5 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单位:h)

978-7-111-47540-8-Part01-14.jpg

(续)

978-7-111-47540-8-Part01-15.jpg

注:1.除规范另有规定者外,以木柱承重且以不燃烧材料作为墙体的建筑物,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确定。

2.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吊顶采用不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限。

3.在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面积不超过100m2的房间隔墙,如执行本表的规定确有困难时,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30h的不燃烧体。

4.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按执行本表的规定确有困难时,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75h的不燃烧体。

5.住宅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可按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的规定执行。

42.什么是材料或构件的耐火极限?

材料或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按标准时间—温度曲线(规定的火灾升温曲线),对建筑材料或构件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撑能力,或产生穿透性裂缝(孔隙),或背火面任一点温度达到220℃时止,所经历的最短时间(单位:h)。

43.如何提高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提高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1)用各种材料,如混凝土、石膏、矿物纤维等来制造抗燃烧破坏或抗燃烧损坏的结构构件或结构体系。

2)使用防火涂料和防火板可提高建筑钢材的耐火极限和改善各种易燃材料的燃烧性能。

44.《建筑防火规范中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和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是如何规定的?

(1)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和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1-6的规定。

(2)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重要公共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3)三级耐火等级的下列建筑或部位的吊顶,应采用不燃烧体或耐火极限不低于0.25h的难燃烧体:

1)医院、疗养院、中小学校、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

2)3层及3层以上建筑中的门厅、走道。

(4)当多层建筑物内设置自动扶梯、敞开楼梯等上下层相连通的开口时,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其建筑面积之和大于表1-6的规定时,应划分防火分区。

(5)建筑物内设置中庭时,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超过一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房间与中庭相通的开口部位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2)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处应设置甲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防火门或防火卷帘应能在火灾时自动关闭或降落。防火卷帘的设置应符合《建筑防火规范》第7.5.3条的规定。

1-6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和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978-7-111-47540-8-Part01-16.jpg

注:1.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该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倍。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

2.当住宅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符合现代国标《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的规定时,其最多允许层数执行该规范。

3)中庭应按《建筑防火规范》第9章的规定设置排烟设施。

(6)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当采用防火墙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分隔。采用防火卷帘时应符合《建筑防火规范》第7.5.3条的规定。

4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耐火等级是如何分类的?

(1)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分为一、二两级,其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1-7的规定。

1-7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978-7-111-47540-8-Part01-17.jpg

(2)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节点缝隙或金属承重构件节点的外露部位,必须加设防火保护层,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1-7相应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3)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裙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4)二级耐火等级的高层建筑中,面积不超过100m2的房间隔墙,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的难燃烧体或耐火极限不低于0.30h的不燃烧体。

(5)二级耐火等级高层建筑的裙房,当屋顶不上人时,屋顶的承重构件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的不燃烧体。

(6)高层建筑内存放可燃物的平均重量超过200kg/m2的房间,当不设自动灭火系统时,其柱、梁、楼板和墙的耐火极限应按表1-7的规定提高0.50h。

(7)玻璃幕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窗间墙、窗槛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当其外墙面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时,其墙内填充材料可采用难燃烧材料。

2)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

3)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

4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防火墙、隔墙和楼板的设置有什么规定?

1)防火墙不宜设在U、L形等高层建筑的内转角处。当设在转角附近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00m;当相邻一侧装有固定乙级防火窗时,距离可不限。

2)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当水平间距小于2.00m时,应设置固定乙级防火门、窗。

3)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当必须开设时,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4)输送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其他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当必须穿过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将其周围的空隙填塞密实。

穿过防火墙处的管道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5)管道穿过隔墙、楼板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将其周围的缝隙填塞密实。

6)高层建筑内的隔墙应砌至梁板底部,且不宜留有缝隙。

7)设在高层建筑内的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1.50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8)地下室内存放可燃物平均重量超过30kg/m2的房间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47.地下室的防潮、防水应如何处理?

(1)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底板0.30~0.50m,且地基范围内的土及回填土无形成上层滞水可能时,可采用防潮做法,否则应进行防水处理。

(2)特殊部位的防水处理 特殊部位一般系指金属管穿越地下室墙体、地下室变形缝等处。这些部位是引起渗漏的薄弱环节,一定要认真处理好。

1)当有金属管穿越地下室墙体时,一般应尽量避免穿越防水层,其位置尽可能高于地下室最高水位处,以确保防水层的防水效果。管线穿越地下室墙体的防水处理有两种方式:一是固定式,就是将管道和墙体固结在一起,适用于结构不变形、管道无伸缩的情况;二是活动式,就是当结构有一定变形或有热力管穿越地下室墙体时常采用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下,管道和墙体是脱开的,能适应一定的变形需要。

2)变形缝对地下室防水不太有利,应尽量避免设置。如必须设置变形缝时,应对变形缝处的沉降量加以适当控制;同时,做好墙身、地坪变形缝的防水处理。

3)窗井、穿墙管沟、埋件、变形缝及墙身角隅等处,无论地下室采用防水或防潮做法均应有严密的防水措施。

4)地下管道、地漏、窗井等处应有防止涌水、倒灌的措施。楼地面、楼地面沟槽、管道穿楼板及楼板接墙面处应严密防水、防渗漏。

48.屋面防水构造应如何处理?

屋面防水依据“导”、“堵”的原则,防水、排水同时进行。

(1)以导为主的屋面防水,一般为坡屋顶;坡度值i=10%~50%,这要求既要用足够的坡度及相应的排水设施将屋面积水迅速、顺利地排出,又要选用合适的防水材料,采取合理的构造方法,防止渗漏。

(2)以阻为主的屋面防水,一般为平屋顶;坡度值i=2%~5%。

(3)平屋顶防水构造方案 可分为柔性防水、刚性防水、涂料防水、粉状材料防水等基本方案和混合方案。

1)柔性防水具有一定的延伸性,能适应温度、振动、不均匀沉陷等因素产生的变形,能承受一定的水压,整体性好。但施工技术要求较高。材料本身要求不透水,有延展性和弹性,可铺设,耐久,抗变形。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都是这类防水方案中常用的材料。

2)刚性防水的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造价较低。对温度变化、屋顶基层的变形适应性均较差,易开裂。用不小于40mm厚的C20混凝土、内配接近混凝土上表面的@100钢筋网片,间隔1.5~6.0m设分格缝并用丙烯酸等防水弹性材料嵌缝。也可在混凝土中掺入直径0.3mm、长30mm的钢纤维。

3)涂料防水:依靠生成不溶性物质来封闭基层表面的孔隙或生成不透水的薄膜附着在基层表面。要求防水涂料生成的涂膜坚固、耐久、有弹性、与基层有良好的粘合性。常用沥青基防水涂料、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

4)粉状材料防水:粉状材料是填充板缝、防渗漏较理想的材料,尤其与上人屋顶的保护层配合使用,或用于修补,效果理想。

49.饰面防水应如何处理?

1)砖砌墙应在室外地面以上,低于室内地面60mm处设置连续的水平防潮层。室内相邻地面有高差时,应在高差处墙身的侧面加设防潮层。

2)湿度大的房间的外墙内侧应设防潮层。

3)内墙面有防水、防潮、防污要求时,应按使用要求的高度设置墙裙。

50.楼、地面防水应如何处理?

1)厕浴间、厨房和有排水(或其他液体)要求的建筑地面面层与相连接各类面层的标高差应符合设计要求。有给水设备或有浸水可能的楼地面,其面层和结合层应采用不透水材料构造;当为楼面时,应加强整体防水措施。

2)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楼层结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120mm。施工时,结构层标高和预留孔洞位置应准确,严禁乱凿洞。防水隔离层严禁渗漏,坡向应正确,排水通畅。防水隔离层不得做在与墙交接处,应翻边,其高度不宜小于150mm。

3)楼地面、墙面(或墙裙)、小便槽面层应采用不吸水、不吸污、耐腐蚀、易于清洗的材料。楼地面标高应略低于走道标高,并应有不小于0.5%的坡度坡向地漏或水沟。浴室和盥洗室地面尚应防滑。

4)室内上下水管和浴室顶棚应防止冷凝水下滴,浴室热水管应防止烫人。

5)地层可加做保温层以减少或避免冷凝水。

6)地漏四周、排水地沟及地面与墙面连接处的隔离层,应适当增加层数或局部采用性能较好的隔离层材料。

7)有水或其他液体作用的地面与墙、柱等连接处,应分别设置踢脚板或墙裙。踢脚板的高度不宜小于150mm。

8)有水或其他液体流淌的楼层地面的孔洞四周和平台临空边缘,应设置翻边或贴地遮挡,高度不宜小于100mm。

9)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铺设前必须对立管、套管和地漏与楼板节点之间进行密封处理;穿管处做泛水,热力管穿板时应先做套管。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1.楼梯如何满足防火、防烟、疏散等的要求?

1)楼梯间前室和封闭楼梯间的内墙上,除在同层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的房间门窗(住宅除外)。楼梯间内宜有天然采光,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

2)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甲、乙、丙类液体管道等。

3)在住宅内,可燃气体管道如必须局部水平穿过楼梯间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设施。

4)室外疏散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均应采取非燃烧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应不低于0.25h。在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疏散出口的门内、门外1.40m范围内不应设踏步,且门必须向外开,并不应设置门槛。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见表1-8。

1-8 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要求

978-7-111-47540-8-Part01-18.jpg

5)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当必须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10°,且每级离扶手25c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cm。

52.楼梯的空间尺度有哪些要求?

1)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0.55m+(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注: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

2)住宅套内楼梯的梯段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0.75m;当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于0.90m。套内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高度不应大于0.20m。

3)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再适量加宽。

4)楼梯休息平台宽度应大于或等于梯段的宽度;楼梯踏步的宽度b和高度h的关系应满足:2h+b=600~620mm;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5)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

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线(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直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铅垂高度。

6)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可加设中间扶手。

7)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8)踏步前缘部分宜有防滑措施。

9)楼梯踏步的高宽比应符合表1-9的规定。

1-9 楼梯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 (单位:m)

978-7-111-47540-8-Part01-19.jpg

注:无中柱螺旋楼梯和弧形楼梯离内侧扶手0.25m处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

53.墙体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1)在内外墙进行各种连续整体装修时,如抹灰类、贴面砖等;主要解决与主体结构的附着,防止脱落和表面的开裂。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缝的位置,正确处理装修层的分缝和接缝设计。

2)在结构梁板与外墙连接处和圈梁处,由于结构的变形会引起外墙装修层的开裂,设计时应考虑分缝措施。

3)当外墙为内保温时,在窗过梁,结构梁板与外墙连接处和圈梁处产生冷桥现象,引起室内墙面的结露,在此处装修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外墙为外保温,则不存在此类问题。

4)建筑主体受温度的影响而产生的膨胀收缩必然会影响墙面的装修层,凡是墙面的整体装修层必须考虑温度的影响,进行分缝处理。

5)凡是使用胶粘剂的材料,如细木工板、胶合板、密度板等和油漆制品将对室内造成甲醛和苯的污染;选材时应按国家规范要求执行。

6)在保温、隔热方面应和建筑节能设计结合减少能源的消耗。

7)有特殊要求的室内的声学环境(音乐厅、电影院等演出性建筑)设计,应正确选择材料,进行正确的构造设计。

8)墙面的色彩应遵照色彩对大多数人产生的有益影响进行设计。

54.门、窗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门窗与墙体结构连接时应注意些什么?

(1)门窗的主要功能 解决采光、通风、防风雨、保温、隔热、遮阳、隔声、疏散、防火、防盗等问题。根据功能要求分:保温门窗、隔声门窗、防火门窗、自动门窗、防盗门窗等。窗台低于0.8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2)门窗与墙体结构的连接

1)门窗应注意门窗框与墙体结构的连接,接缝处应避免刚性接触,应采用弹性密封材料;建筑外门窗的安装必须牢固。在砌体上安装门窗严禁用射钉固定。

2)金属保温窗的主要问题是结露,应将与室外接触的金属框和玻璃结合处进行断桥处理,以提高金属框内表面的温度,达到防止结露的目的。

3)隔声窗一般采取双层或三层玻璃。为防止共振降低隔声效果,各层玻璃的空气层厚度应不同,且不能平行放置;所有接缝处应注意做成隔振的弹性阻尼构造。

4)防火门窗应按防火规范要求制作,玻璃应是防火安全玻璃;有防爆特殊要求的房间,其窗应考虑自动泄压防爆功能。

55.门、窗的建筑构造有哪些特点?在设计与制作时应注意些什么?

(1)窗

1)窗扇的开启形式应方便使用、安全、易于清洁。

2)高层建筑宜采用推拉窗;当采用外开窗时应有牢固窗扇的措施。

3)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高度不应低于2m。

4)窗台低于0.8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2)门

1)外门构造应开启方便、坚固耐用。

2)手动开启的大门扇应有制动装置,推拉门应有防脱轨的措施。

3)双面弹簧门应在可视高度部分装透明玻璃。

4)旋转门、电动门和大型门的邻近应另设普通门。

5)开向疏散走道及楼梯间的门扇开足时,不应影响走道及楼梯平台的疏散宽度。

(3)天窗

1)应采用防破碎的透光材料或安全网。

2)应有防冷凝水产生或引泄冷凝水的措施。

(4)防火门、防火窗和防火卷帘构造的基本要求

1)防火门、防火窗应划分为甲、乙、丙三级,其耐火极限:甲级应为1.2h,乙级应为0.9h,丙级应为0.6h。

2)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

3)用于疏散的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双扇和多扇防火门,还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

4)常开的防火门,当发生火灾时,应具有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的功能。

5)设在变形缝处附近的防火门应设在楼层数较多的一侧,且门开启后不应跨越变形缝。

6)在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的场所,可采用防火卷帘作防火分区分隔。当采用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低于3.0h;当采用不包括背火回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卷帘两侧应设独立的闭式自动喷水系统保护,系统喷水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0h。

7)设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在卷帘的两侧设置启闭装置,并应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的功能。

56.墙身细部构造有哪些?其做法应注意些什么?

(1)勒脚部位处 外抹水泥砂浆或外贴石材等防水耐久的材料,高度不小于700mm。其应与散水、墙身水平防潮层形成闭合的防潮系统。

(2)散水(明沟)

1)沿建筑物四周、在勒脚与室外地坪相接处,用不透水材料(如C20混凝土、毛石)做的地面排水坡(沟),使雨水、室外地面水迅速排走、远离基础。

2)散水的宽度应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确定,宜为600~1000mm;当采用无组织排水时,散水的宽度可按檐口线放出200~300mm。

3)散水的坡度可为3%~5%。当散水采用混凝土时,宜按20~30m间距设置伸缩缝。

4)散水与外墙之间宜设缝,缝宽可为20~30mm,缝内应填弹性膨胀防水材料。

(3)水平防潮层 在建筑底层内墙脚、外墙勒脚部位设置连续的防潮层隔绝地下水的毛细渗透,避免墙身受潮破坏。内墙两侧地面有高差时,在墙内两道水平防潮层之间加设垂直防潮层。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做在墙体内、高于室外地坪、位于室内地层密实材料垫层中部、室内地坪(±0.000)以下60mm处。

(4)墙体与窗框连接处 必须用弹性材料嵌缝以防风、水渗透。窗洞过梁和外窗台要做好滴水,滴水凸出墙身≥60mm;在其下端进行有效的滴水处理,防止窗下墙的污染。

(5)女儿墙 与屋顶交接处必须做泛水,高度不小于350mm且为防止女儿墙外表面的污染,压檐板上表面应向屋顶方向倾斜10%,并且出挑长度不小于60mm。

(6)非承重墙的要求 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防潮等。

1)轻钢龙骨轻质板墙在隔撞击声时,应在轻钢龙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之间加弹性阻尼材料。

2)轻质材料墙体隔空气声较差,作为分户墙和外墙时应不小于200mm。

3)轻型砌块墙在高度3m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交接和转角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沿高度方向每500mm加不少于两根直径6mm、长度不小于1000mm的钢筋。

57.屋面的建筑构造主要有哪些?在设计与制作时应注意些什么?

(1)屋面坡度 屋面坡度应按防水材料、构造及气象等条件确定,其最小坡度应符合表1-10的规定。

1-10 屋面最小坡度

978-7-111-47540-8-Part01-20.jpg

(2)屋面要求

1)各类屋面(包括屋面凸出部分及屋顶加层)面层均应采用非燃烧体材料,但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非燃烧体屋面的基层上可采用沥青卷材。

2)屋面排水应优先采用外排水;高层建筑、多跨及集水面积较大的屋面应采用内排水。

3)设保温层的屋面应通过热工验算,并采取防结露、防蒸汽渗透及施工时防保温层受潮等措施。

4)采用架空隔热层的屋面,其空气间层应有足够的高度和无滞阻的通风进出口。

5)采用钢丝网水泥或钢筋混凝土薄壁构件的屋面板应有抗风化、抗腐蚀的防护措施;刚性防水屋面应有抗裂措施。

6)有强风地区的瓦屋面和卷材屋面应采取牢固措施。

7)高度在10m以上的建筑物当无楼梯通达屋面时,应设上屋面的人孔或外墙爬梯。

8)闷顶应设通风口,并应有通向闷顶的人孔。闷顶内应有防火分隔。

58.吊顶有哪些类型?在设计与安装时应注意些什么?

吊顶分直接式、吊式。常见的有:轻钢龙骨石膏板、矿棉板、岩棉板、金属板以及各种复合材料的吊顶。在顶棚的设计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大面积吊顶,因温度的影响而引起顶棚的开裂,需设置分缝。

2)为隔断振动传声,应在吊杆与结构连接之间、四周墙之间设置弹性阻尼材料,减少或隔绝振动传声。

3)对演出性厅堂和会议室等有音质要求的室内,吊顶应采用吸声扩散处理。

4)大量管道和电气线路均安装在吊顶内部;吊顶材料和构造设计根据规范要求,应考虑防火、防潮、防水的处理。

5)吊杆的设置:在装配式楼板结构中,应预埋在板缝处。

6)抹灰吊顶应设检修人孔及通风口。

7)吊顶内设上下水管时应防止产生冷凝水。

8)高大厅堂和管线较多的吊顶内,应留有检修空间,并根据需要设走道板。

9)重型灯具、电扇及其他重型设备严禁安装在吊顶工程的龙骨上。

59.楼地面的设计与制作时应注意些什么?

1)在整体类地面的设计时,应注意在结构产生负弯矩的地方和变形缝后浇带的地方,为防止楼面层的开裂,应进行分缝处理。

2)采用有胶粘剂的地板和花岗石材料时,应注意甲醛和放射性污染。除有特殊使用要求外,楼地面应满足平整、耐磨、不起尘、防滑、易于清洁等要求。

3)内保温的建筑,靠近外墙处的楼板也会因此处的温度较低而出现结露的现象,做楼面装修前,应先在此处楼板上下进行保温处理。

4)为减少振动传声,应在楼面面层与楼板之间和与墙接合处加弹性阻尼材料以隔绝振动噪声。

5)有给水设备或有浸水可能的楼地面,其面层和结合层应采用不透水材料构造;当为楼面时,应加强整体防水措施。

6)筑于基土上的地面,应根据需要采取防潮、防基土冻涨、防不均匀沉陷等措施。

7)存放食品、食料或药物等房间,其存放物有可能直接接触地面,因此严禁采用有毒性的塑料、涂料或水玻璃等做面层材料。

8)受较大荷载或有冲击力作用的地面,应根据使用性质及场所选用易于修复的块材、混凝土或粒料、灰土类等柔性材料。

9)幼儿园建筑中乳儿室、活动室、寝室及音体活动室宜为暖性、弹性地面。幼儿经常出入的通道应为防滑地面。卫生间应为易清洗、不渗水并防滑的地面。

10)不发火(防爆的)面层采用的碎石应选用大理石、白云石或其他石料加工而成,并以金属或石料撞击时不发生火花为合格;砂应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其粒径宜为0.15~5mm,含泥量不应大于3%,有机物含量不应大于0.5%;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32.5级;面层分格的嵌条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材料配制。配制时应随时检查,不得混入金属或其他易发生火花的杂质。

60.建筑装饰装修设计程序和内容各有哪些?

(1)建筑装饰装修设计程序 民用建筑工程一般应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对于技术要求简单的民用建筑工程,经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并且合同中有不做初步设计的约定,可在方案设计审批后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对于室内设计部分,则需了解建筑物的平面及空间结构、设备管线情况、装饰材料供应情况,并编制预算。

(2)施工图的内容 施工图主要是为施工单位提供施工详细依据及指导而绘制的。

1)建筑施工图的内容,包括总平面图、图样目录、设计说明、门窗表及门窗详图、材料及做法表、各层平面图、各方向立面图、剖面图、节点详图。

2)室内设计施工图的内容,包括图样目录、设计说明、材料及做法表、各层平面布置图、各层铺地平面图、各层顶棚平面图、房间各面墙立面图、节点详图、效果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