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

三元草堂随笔 作者:喻学才


自序

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变局。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伦常的变化。

伦常,是“五伦”简称。五伦即处理五种人际关系的守则。具体包括: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君臣关系、长幼关系、朋友关系。我们的祖先对这五种人际关系进行了规范。即夫妻有别,父子有亲,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伦字的本义是界限、禁区。是人类由族内婚向族外婚跨越的一个标志。即禁止在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婚配。甲骨文“伦”字像个栅栏。后来由禁忌引申作守则。因为是五种最常见的人际关系,大约在尧舜的时代,就已经有“五常”的叫法。因为是一种关系到所有人和谐共生的人文教化活动,故又称“五教”。五伦中的君臣关系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以后,被改称上下级关系。

秦汉以前的国民教育,主要内容就是伦常教育。秦汉以后的国民教育,则以应试教育为主。伦常教育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功利教育。秦始皇统一天下,实施“以吏为师”的教育方针,是典型的工具主义教育和愚民主义教育。因为这种教育理念根本不把人的道德素质提升当一回事。他们只希望受教育者头脑简单地充当其专制政府的工具。唐太宗得意忘形时说过一句话:“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天下英雄怎么都跑到他设定的套子里呢?因为唐朝沿袭了隋代的科举取士制度。读书人要想富贵荣华,不进入他设定的那个圈圈就得不到世俗的名利。宋真宗的《劝学文》更是对读书人进行赤裸裸的功利主义引诱:“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鍾粟。”在功利主义教育观引导下,我们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往往多是知识学问和人品道德不能统一的人。他们嘴上讲的和实际做的判若两人。东汉民谣嘲讽当时的推荐选拔制度:“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这在以孝治天下的汉代简直是莫大的讽刺。功利主义只重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不重人格养成、节操熏陶的教育必然催生出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伪君子。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我们知道,十九世纪欧洲诞生了伟大的达尔文。他用大量的野外调查,揭示了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铁律。二十世纪前期,庸俗社会学家机械地将达尔文进化论搬用于社会学领域。鼓吹人类社会跟自然界一样,也存在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铁律。这种理论公开主张弱肉强食。也属于赤裸裸的功利主义观念。直到现在,这种庸俗进化论仍旧很有市场。世界上的强国大国们仍然在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变着花样欺负弱小国家。

我们认为,这种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必须否定的歪论。因为人类社会毕竟比自然界的动物世界层次高。人类社会固然存在着丛林法则。但我们人类社会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有孔子的仁学问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这是多么伟大的人类之爱。孔子的提倡忠孝;墨子的主张兼爱、非攻;孟子有民贵君轻之说,向戍有弭兵罢战之论。这些人类轴心时代的仁爱之光,不是远远高明于弱肉强食论吗?25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圣贤们已经找到战胜丛林法则的仁学伦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自豪和尊重?难道把人类重新引入动物世界才算先进的理念吗?

本书著者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从孩提时代的“大跃进”到青少时代的“文革”浩劫,直到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我都经历了。我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维系人际关系的古老的伦常传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我们这个时代,社会失范,道德滑坡,可能只有春秋战国时代略相仿佛。

不破不立。这是规律。我们已经破了近一个世纪,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该立了!立什么呢?我们在近百年中先后以苏联和美国为楷模。移植的结果是水土不服。尽管这种水土不服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只有自己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口号,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建设一个新世界,并没有破坏一个旧世界那么简单。新文化不可能是前无古人的自以为是的创造。她必须以传统为基础。中国历代圣贤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人伦遗产。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人伦遗产已经沉淀为集体无意识,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要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和谐人际关系,需要汲取人伦遗产的精华。

中国古代经典如《周易》,《尚书》,《老子》,《论语》,《孟子》,《孝经》,《忠经》,《礼记》,《庄子》,《文子》,《管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等,到处可见关于人伦关系的经典论述。除开经典,在浩如烟海的族谱家乘中,家训、族规之类的伦理公约可谓比比皆是。正是这些成文的和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伦常原则,在支配古往今来的中国人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发挥着正能量的影响力。

这里信手举几个例子。如《管子》书中就说过: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乱国常贫。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这不是政治伦理么?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治理国家首先要让老百姓富,其次要教化大家通情达礼,遵纪守法。

至于规范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关系的伦理准则,在《礼记》、《论语》、《孝经》、《左传》中可谓触目皆是。兹不赘述。举两条谈处理人际礼让和尊师重道的经典:

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礼记.坊记第三十》)

这是说一个在上者如能做到尊重别人,轻贱自己。利益当前,先让别人,最后自己。这样的领导当家,手下人肯定都会互相谦让。江南三大让圣大舜、太伯、季子就是这方面的楷模。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第十八》)

一个国家,从上到下,大家都自觉尊师重教,这个国家一定兴旺发达。中国能诞生伟大的至圣先师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骄傲。

人类社会总是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处在这历史变革的前夜,我只是将自己所经历的人和事,所阅读的书和史,所悟得的道与理,写成或长或短,亦诗亦文的文字。我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因我的文字而对中国古代优秀的伦常遗产有所了解。我想说明的是: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正常的人际关系还是需要维系的。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我们祖先所确立的人际关系处理原则还是要尊重的。无论社会怎么发展,天地自然规律我们还是蔑视不得的。治国要顺应大道,齐家要顺应大道,做人也要顺应大道。违背客观规律做事必然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收入本书的随笔文字,大多是近八年以来本人业余时间断断续续写成。这137篇或长或短、不衫不履的文字,大多跟以上所讨论的伦常问题有关。这些文字都是真事实情,真思实想。希望能对读者认识我国古老的伦常传统有所帮助。自然更希望有心的读者能见贤思齐,共同发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喻学才

2016年3月20日于三元草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