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 律动的生活,诗意的生命

俗常山海,莫不可爱 作者:老舍


序   律动的生活,诗意的生命


老舍在小说和戏剧两大领域内辛勤耕耘,是优秀的小说家、戏剧家,除此以外,他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建树的散文家。以20世纪30年代第一次回国为标志,老舍的写作领域正式由小说拓展到散文。老舍的散文创作往往是在小说或戏剧这样大部头作品写作的同时或间歇穿插进行的。他的散文数量因而相当可观。不过,老舍不像同时代其他作家那样一本一本地出版散文集,1949年以前,他仅在1934年4月出版过一本《老舍幽默诗文集》,且这本书并不是纯散文集,是幽默诗和幽默文的合集。老舍之所以不单独出版散文集很可能与他自己对散文的创作态度有关。在《著者略历》一文中老舍提到:“散碎文字,随写随扔;偶搜汇成集,如《老舍幽默诗文集》及《老牛破车》,亦不重视之。”在他看来,散文、杂文这种短小的文章,似乎和小说、戏剧相比分量较轻,缺少后者写作时那种精雕细刻与殚精竭虑,因而对散文不像对小说那样重视。甚至,老舍还极不同意别人替他编印散文集。在1942年发表的《答客问》一文中他这样写道:“在我快要与世长辞的时候,我必留下遗嘱,请求大家不要发表我的函信,也不要代我出散文集。……若有人偏好多事,非印它们不可,我也许到阎王驾前,告他一状,教他天天打摆子!”当然,这属于老舍特有的夸张和幽默。即便如此,老舍的散文依然在文坛留下了不小的影响,无论是1949年以前还是以后,都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老舍的散文包括随笔、游记、评论、杂感、报告等;按题材分,有写景、记事、怀人、记游等。其文字大雅若俗,婚丧情私、风俗物事,虽是针头线脑,但只要如实地闲扯下来,便成就了妙文佳构。如此广博的取材、丰富的内容加上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语言趣味便构成了老舍散文的独特魅力。

按照时间来划分,老舍的散文创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全面抗战前夕;第二个阶段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第三个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直至1966年老舍辞世。第一阶段,老舍在山东,作品多以闲适小品为主,谈天说地,无所不包,可视为幽默闲适期。第二个阶段,老舍全身心投入抗战洪流,作品呈现严肃冷峻的风格,可以称之为沉郁战斗期。第三个阶段,老舍积极歌颂新中国和新政权,饱含对新社会、新气象的由衷热爱,可以看作昂扬赞颂期。因时代和环境的迥异,在这三个阶段老舍的作品风格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是在其文字背后仍然有一脉相承的艺术追求。那就是对自然的热爱与眷恋,对生命的讴歌与赞美。

老舍在英国时,已有小说发表,回国后,继续进行创作。从1930年起,老舍先后担任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的文学教授,1936年夏辞去教职后仍留在青岛做职业作家,直到全面抗战爆发离开。可以说,在山东的七年是老舍的黄金时代。无论是年龄上、精力上还是创造力上都是其创作生涯中最佳阶段,这一时期他创作了数量众多的文学作品,不仅写出了《离婚》《骆驼祥子》这类长篇小说代表作,而且贡献了大量的小品文佳作。这些幽默的小品文以宽容温厚的笑观照世态人情和文化风俗,不乏对市民生活的讽刺。这类作品往往睿智而又灵动,机敏而富于自我表现,充盈着一种平和恬淡的逸趣。老舍这时期的散文创作风格与以林语堂为代表的“论语派”的艺术主张十分接近,推崇以“自我”“性灵”为中心,以“幽默”“闲适”为格调,正因此老舍也成为“论语派”的代表作家。本书所选的许多小文正是“幽默闲适期”的产物,体现出老舍小品文的雅闲、趣味和诗意。

当然,三个时期的散文共同构成了老舍的散文世界,不应当厚此薄彼,本书选文也兼顾了后两个时期的老舍散文。老舍的博爱、细致和善良使得他笔下的人、事、景,包括动物都折射出作者真切的情感、文化的眼光和深邃的思想。老舍曾说过:“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老舍的文字饱含着对生命存在的体悟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这令他的文字拥有了恒久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史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