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如夏花:让生命精彩绽放 作者:杨晓勇 著


晓勇博士是我的安徽老乡,我与他相识于2004年12月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论坛”。得知他的家乡在安徽省颍上县,在上海市民政局社工处工作。2007年3月他到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工作后,我们曾就共同关心的殡葬文化进行过交流。我们对殡葬业要有文化,要警惕文化的淡薄,倡导形式多样的文化墓碑,警惕无字碑在公墓中普遍存在的状况等问题都有共识、共鸣。他曾告诉我准备写一本关于殡葬文化的书,我鼓励他视野还可以更开阔些,殡葬关乎生命,他在人生后花园工作,站在死中去看生,他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写一本关于生命的书,他有比别人更丰富的养料,况且他又是博士,有从事社会工作的经历,有能力做好这件事,并且这样做也更有价值。今年初,我收到他的来信,说采纳了我的建议,书稿已经完成,书名为《生如夏花——让生命精彩绽放》,并希望我能为他的书做序,我欣然答应。

阅读书稿,我感到这是一本有思想的书,作者仰望星云,思考殡葬、思考人生,有很多真知灼见;这是一本有内容的书,作者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写作,内容饱满、充实;这是一本有感情的书,作者饱含情感创作,是作者真情的流露,而“真”最能打动人心。

作为一名殡葬工作者,作者对殡葬工作和殡葬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现代殡葬要讴歌生命,要从高处看,即从社会经济的发展看,从人口城市化、老龄化的趋势看,这样才能看清整体和全局;要往远处看,因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远处有风景和未来;要向深处看,因为人心复杂而又柔弱,本质和灵魂藏在心的深处。未来的殡葬,一定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作者还基于对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变革的认识,提出殡葬改革要从生命教育入手突破传统的生死观,要从延续人的精神生命入手变革传统殡葬,要用文化的力量影响人改变人。这些不仅值得殡葬从业者思考,相信对大家都会有所启迪,因为殡葬工作事关民生,殡葬改革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作者对死亡和传统的生死观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他剖析越逃避死亡就越会恐惧死亡的社会现象,并进一步提出要像直面骄阳一样直面死亡,要从死亡中汲取有营养、有价值的东西,从而更精彩地生、更灿烂地活。他对如何进行悲伤辅导,如何进行临终关怀,如何激活人的梦想和创造潜力都有独到的思考。这对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医护人员,以助人自助为己任的社会工作者,乃至我们大家都会有所启迪,因为死亡同样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作者对“尊严死”、遗嘱、“生不立传”等方面存在的误区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这一切都与传统的生死观密切相连,要从加强生死观研究丰富死亡教育的内容,加强人才培养丰富死亡教育的人力资源,加强阵地建设丰富死亡教育的场所和舞台等方面进行突破。

作者提出,开展生命教育,把价值观教育与生命教育结合,更有利于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和弘扬。对此,我也非常认同。价值观是人生之舵,引导着人们前进的方向,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和人生。而价值观是与世界观、人生观紧密相连的,是与生死观相通的。开展生命教育有助于人们去亲近核心价值观、去领悟核心价值观、去实践核心价值观,从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了对美好爱情的理解、夫妻相处的艺术,以及如何孝敬老人、养育子女等,既有理性的思考,如夫妻相爱的艺术,包括理解伴侣、陪伴伴侣、感恩伴侣、赞美伴侣,以及要提升爱的能力等;又有很多温情的细节描述,如帮助父亲实现游北京的心愿,陪母亲买鞋和打家庭麻将,以及和儿女在一起的小故事,读来让人感到亲切、暖人,想不到一位男同志,还有这么丰富、细腻的情感。

作者对人生有深刻的感悟,如人生有取舍,要拿得起放得下;人生有沉浮,要宠辱不惊;人生有芬芳,要像品味茶香一样品味人生的芳香;以及生命如花,需要用如花的心情去感受等,都富有哲理。作者有一颗感恩的心,有很多感恩的人、难忘的事和美好的怀念,而这一切是他富有、快乐和力量的泉源。

作者对传承人生文化有全面系统的思考,针对社会普遍存在的厚葬,提出要变厚葬为厚传,把人生文化作为“珍宝”厚传。对于如何厚传,提出让文字传“珍”,让影像传“珍”,让墓碑传“珍”。并指出在人生文化传承中个人要担负起创造的责任、宣传的责任、嘱咐的责任;家庭要挑起发现的担子、整理的担子、创造的担子;社会也要做出努力,宣传引导,宣传的媒介既可以是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也可以是互联网、微信等现代媒介。这在全社会大力推进殡葬改革的背景下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梦想成为殡葬文化的开拓者,成为死亡教育的传播者,成为生命教育的推动者。他的梦想远大,立足于中国国情、扎根于殡葬文化沃土;他的梦想有根,他把个人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结合起来,把个人的精神追求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融合起来;他的梦想有魂,他坚定地行走在追梦的路上,从中国梦中汲取力量,从日常工作中汲取营养,梦想的光芒照亮了他的心路,使他产生出持久、深厚的力量。

作者是一个能够直面并且享受宁静的人,他习惯于在宁静中读书,在宁静中思考,在宁静中享受,在宁静中创造,一首好诗,一首经典老歌都能够愉悦他的心情,使他更加热爱生活,他利用双休日到单位加班写书并以此为享受,这使我想到一个人若确信宁静是美丽的,那么他的内心,一定拥有足够的、让他坚持宁静的丰富。

作者拥有一颗阳光的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思考生命的意义,能有更多的人正视死亡,了解殡葬文化,能让告别也变得美丽,这是他的美好心愿。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殡葬工作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这些年来,虽然作者数易工作岗位,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与奋斗,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与行动,从来没有停止过读书与写作,这种精神状态也是难能可贵的。

晓勇博士集从事殡葬工作八年的深厚感悟,呕心沥血写出此书,值得一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