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节 生命如鲜花一样美丽

生如夏花:让生命精彩绽放 作者:杨晓勇 著


第一节 生命如鲜花一样美丽

一、生命因热爱而美丽

我热爱生命,喜欢沉思与感悟生命。生命是美丽的,在美丽的生命面前,哲思翩然而至。

生命如花,但只有用如花的心情才能感受。丰子恺有句名言:“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我热爱生命,因为生命有爱有情有梦,还有七彩的阳光,尤其是生命中有那么多我爱的人。我爱妻子,钱钟书曾评价妻子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称她“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我想我的妻子不也是如此吗?她不仅好学、上进,而且勤劳、能干,出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我爱儿女,读大学的儿子与读小学的女儿都很优秀,我和儿子像朋友一样,常常一起交流思想,打打乒乓球等;我喜欢逗女儿玩,和她一起学习迪士尼英语,用英语和她对话,看她撒娇,发点小脾气。我和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我爱父母,喜欢和他们一起聊天,几乎每一个春节,我都要与父母相聚,父亲酒量很小,母亲平时几乎不喝酒,但人逢喜事精神爽,相聚时我们都要喝点酒,有说不完的话。

生活中,我常有一种幸福感,这种幸福感首先源于我快乐的心态,延参法师指出,幸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感觉。没有好的态度,如何有好人生?

有位伟人说过:“要么你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手。”

生命因热爱而美丽,这不仅体现在顺境中,更体现在逆境中,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经历逆境和困境,会有失败和挫折以及由此带来的苦与痛,在这个时候,你是否对生命依然爱得深沉?史铁生在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里,把艰苦的农村插队生活写得如诗如画,充满了情感。一个身体残疾的作家能有这样的文笔和心态,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感到活着真好。我想起了罗曼·罗兰的名言:“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二、生命因创造而美丽

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生命因创造而美丽,正是创造,使生命超脱平庸,具有了崇高的品格。

俞敏洪创办了新东方,李彦宏创办了百度,龚海燕创办了世纪佳缘,马云创造了阿里巴巴。他(她)们都是美丽的,他们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帮助了他人,造福了社会。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常想,百度搜索真好,能够快速方便地找到我想要的文献,想起读研究生时,常常带着面包、水壶到上海图书馆查资料的情景,真是感慨万千。

每次看到或想到秦怡,都感觉她好美,她的美在于她的创造,作为电影演员,她创造了那么多优秀的电影角色,使她的形象永远地留在了银幕上和热爱她的观众心里,不仅如此,已经九十多岁的老人还有梦想还在创造,还在自编自导《青海湖畔》,准备在有生之年将作品搬上银幕。

尹建莉在自己16年教子手记的基础上创作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受到了千万个妈妈的好评,妻子在读了这本书后,称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深受启发的她更加坚定地和女儿做朋友,在和女儿一起读书、一起玩耍的过程中对女儿进行教育、引导,正日益成为女儿信任的好妈妈和成长的引路人。

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亲子园“红黄蓝”的史燕来曾作诗《生命因创造而美丽》:“开始时,只是一个梦想,创业,源自一颗幸福的种子……”

我想起了穆旦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没有理想的人像是流火,为什么听不见它的歌唱,原来他被现实的泥沙逐渐淤塞,变成污浊的池塘……”

三、生命因奉献而美丽

什么样的生命最美丽?奉献的生命最美丽,生命因奉献而美丽。创办了天津市医科大学并担任校长达32年之久的朱宪彝老先生,1984年12月25日上午9时,因心脏病突发,倒在正在批阅的论文上,按照他生前的遗嘱,他献出了全部存款、全部藏书,还有房子和遗体。

他终生献身医学的举动,感动并影响了很多人,张文成老人为他的事迹感动,说:“我死后,达不到朱宪彝的四献,但我愿意捐献遗体和角膜,这是份功德。”他还自创了一首诗:“遗体自愿捐,光明留人间。不图以回报,我在天堂笑。”

同样受感动和影响的还有赵永华,他是天津市一位普通的下岗工人,很崇敬朱宪彝老先生,和妻子孙秀兰决定,死后都捐献遗体和角膜。而在联系遗体捐献的过程中,感受到遗体捐献的难。为了帮助想捐献遗体的好心人,他成为天津市遗体捐献志愿者,家里的电话成为遗体捐献的咨询热线,他还到天津市养老院向孤寡老人宣传,在他的宣传和影响下,天津市养老院主动提出遗体捐献和角膜捐献的老人有40多位。如84岁的许云龙老人,19岁就落下残疾,当了解到遗体捐献的有关情况后主动和老赵说:“你替我跟接受单位说一声吧,看人家要不要。我被政府照顾了一辈子,能救个人我也高兴。”对于像许云龙这样诚心要捐献遗体的老人,他就帮忙拿申请表,指导填写,并联系公证处公证。在天津市成功捐献的500多人中,经他协助办理的捐献者占了三分之一。2013年7月13日的《工人日报》以“伟大的小事”为题,记叙了他志愿宣传和协助办理遗体捐献的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一个个朴实无华而又熠熠生辉的生命,这是些多么可爱可敬的人,多么美丽闪光的生命!

第二节 生命如瓷器一样易碎

一、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

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56秒的唐山大地震,顷刻间使唐山这座美丽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242419人丧生,36万多人受重伤,70万多人受轻伤,15886户家庭解体,7821个妻子失去丈夫,8047个丈夫失去了妻子,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25061人肢体残废,遗留下孤寡老人3675位,孤儿4204人,全国人民陷入悲痛之中。每次观看由导演冯小刚执导,徐帆、张静初、李晨、陈道明等联袂出演的影片《唐山大地震》,我都感同身受。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中央电视台曾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伟大母爱的故事:一位年轻的母亲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但她死亡的姿势非常特别,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而整个身体却因此被压得变了形。救援人员在她的身下发现了一个孩子,孩子只有几个月大,包裹在被子中,还活着,但安静地睡着了,孩子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温暖。医生解开被子做检查,发现被子里有一部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经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传播,这个故事被更多的人了解,也让更多的人动容和泪流。

还有泥石流、滑坡、雪崩、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都会在瞬间剥夺人宝贵的生命。虽然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还是无法抗拒。

二、无法预料的各种意外

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一高层建筑发生特大火灾,58人葬身火海。

2011年7月23日20时34分,在甬温铁路线,D301追尾D3115,造成40死200伤。

2014年4月16日上午8时58分许,载有470人的韩国“岁月号”客轮在韩国西南海域发生触礁事故,90%以上船体倾斜进水。造成291人遇难,13人下落不明。

2014年7月17日,马来西亚一架波音777客机在乌克兰靠近俄罗斯边界坠毁,飞机上280名乘客和15个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至于汽车车祸造成的人员伤亡,则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各种意外不仅给亲人带来伤痛,甚至给整个城市都带来伤痛,如上海的“11·15”大火使整座城市陷入悲恸,火灾发生的次日,着火大楼所在的余姚路与胶州路一带,就聚集了自发前来悼念的群众。死难者的遗照前摆放着花、果、点心,聚集着哀哀哭泣的亲人朋友……在遗照中,一个趴着的孩子格外引人注目,他嘴角含笑、大大的眼睛充满灵气,“这个叫雨辰的小朋友住在22楼,特别可爱,只有16个月大……”边上的男子一边介绍一边红了眼眶。许多祭奠者送来了玩具,有小老虎、机器猫、小绒熊,还有亲手折的千纸鹤……“11·15”,成为上海永远的痛。

三、无孔不入的各种疾病

当今世界,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呼吸道疾病已经成为威胁生命和健康的三大杀手。近年来白领群体中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者数量也明显增加。随着城市饲养宠物的日益增多,狂犬病和因此病而死亡的人数也在逐步增长。抑郁症等各类精神疾病也成为威胁生命和健康的杀手。还有一些新的疾病,如据中新网2014年9月15日报道,肆虐西非的埃博拉病毒已经导致超过2400人死亡,其中包括4位医生和50名护士。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都是致病和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全世界80%的疾病和50%的儿童死亡都与饮用水水质不良有关。据国家环境部门统计,我国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我国七大水系中,不适合做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50%;城市水域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约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水体受病原微生物污染,会引起霍乱、伤寒等传染病;水体受重金属污染,会引起各种中毒疾病;水体受有机物污染,会引起各种中毒与血液病、癌症等疾病。

第三节 生命伟大且坚韧

一、攀登高峰的人生

生命是伟大的。生命的伟大在于创造,有“现代爱因斯坦”之称、被誉为“宇宙之王”的物理学大师霍金,在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ALS),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疾病使他的身体严重变形,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两脚则朝内扭曲着,嘴已经几乎歪成S型,只要略带微笑,马上就会现出“龇牙咧嘴”的样子。这已经成为他的标志性形象。1985年,霍金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又被彻底剥夺了说话的能力,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当时医生预测他最多活两年,但他不仅到现在依然顽强地活着,还跨越重重障碍,攀登上生命与科学的高峰,他的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宇宙论事实上使上帝没有存身之处,但梵蒂冈教廷仍对他表示了敬意。在承认了对伽利略审判的错误之后,教廷科学院又选举霍金为该院院士。世俗的偏见和神学的权威,都不能阻挡科学的透射力。他用实际行动启示我们,人只有投身创造,生命才有意义。

二、与疾病抗争的人生

在与疾病抗争的人中,史铁生是又一个典范。1972年一场大病导致他双腿瘫痪,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他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但他却创造出那么多优秀的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他创作的《死神与少女》开创了诗电影的先河,并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电影节荣誉奖,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想想他的身体,再看看他的这些作品,我为他在面对死亡时的坦然和用生命写作的热情而动容。虽然他因突发脑溢血于2010年12月31号离开人世去往天国,但他的作品留了下来,他的一些话语,因富有哲理而被当作语录传诵,如:“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紧﹐只有人在顽固地追问并要求着生存的意义。”“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利于这个史铁生,利于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三、不向命运低头的人生

生命是坚韧的。在苦难面前,在逆境面前,生命常常呈现出惊人的坚韧,舞蹈老师廖智在5·12地震中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打击:身为一个母亲,她失去了年幼的女儿;身为一名舞者,她失去了双腿;身为一名妻子,在灾难面前,丈夫没有选择共同面对而是悄然离开。对于有的人来说,这其中的任何一种变故,足以让整个生活变得暗淡,让人生变得消沉。但廖智没有,她在灾难面前选择了坚强,她要重新跳舞,重新回到舞台上,她凭着惊人的毅力,在床上练习各种舞蹈动作,每天三个小时,忍着钻心的痛,尤其是在排练鼓上的舞蹈时,要跪在鼓上,小腿已经无法发力,只有靠膝盖支撑,疼痛难以想象,她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困难,用残缺的肢体在鼓上演绎力与美,她的《鼓舞》舞出了希望,舞出了她的人生,也鼓舞了无数残疾和健康的生命。我在电视上看到她的舞蹈,看到记者对她的采访,当她说出“生命美得让人流泪”时,我已泪流,为她的生命是如此的顽强和坚韧!她还说:“生命就是尽全力去做你能做的事,该做的事,否则就对不起你的生命。”她的事迹、精神和温暖人心的话语,也鼓舞和激励我前行,要抓紧时间写作和创造,不能虚度此生。

四、跌倒了再重新站起来的人生

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曾经是有名的“中国烟草大王”,他使红塔山成为中国香烟著名品牌,上缴国家大量税收,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后因贪污174万美元,1999年被判无期徒刑,此时,他已经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了。其间,他的女儿在狱中自杀身亡。这打击无疑是沉重的。很多人认为他这辈子完了,但老人并没有垮掉,他先是获得减刑,改为有期徒刑17年,在监狱里待一年,劳改两年后,2002年因为严重的糖尿病获保外就医,与妻子承包荒山种橙子,此时他已经75岁了,橙子挂果要6年,届时他已经81岁了,人们甚至怀疑他是否还能看到橙子挂果的那一天。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不仅看到了,而且也享受了果实和荣耀,2013年收获橙子约1万吨,以批发价10到14元每公斤计,销售收入也过亿元,利润也有数千万元。

生命的跌宕起伏,总是让人感慨。有的人在陷入生活的谷底后沉寂,有的人却在谷底的泥潭中重新起步,攀登上新的生命高度。巴顿将军指出:“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从风光无限的烟草业领头羊到身败名裂的阶下囚,在七十岁时跌倒,在年逾八十时又爬起。在垂暮之年再次获得人生的成功,非有坚韧不拔之志,莫能为之。我想起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的名篇《青春》,“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从这位老人身上,我们丝毫没有感受到垂垂暮气,而是看到了他年轻的心境和进取的勇锐。

第四节 生命是条单行道

一、生命从一开始就是倒计时

生命是条单行道,逝去了就不再回来。生命从一开始就是倒计时。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生、长、老、病、死,经历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也有每个阶段的任务,尤其是年轻的时候,要学习、要工作、要恋爱,都不可错过。一旦错过或没有把握好,就会留下深深的遗憾。年过六旬的台湾诗人席慕蓉曾应邀到上海作协为读者讲述“诗教我的故事”,她说:“我慢慢发现,原来我错过的不是只有青春,我错过的是我唯一仅有的、整整的一生。”席慕蓉是我很喜欢的诗人,她用一颗诗心,写物、写情、写岁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她的诗集传到大陆,当时我正在读大学,很多大学生都喜欢她的诗,她的诗以其简约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年轻人的心,直到今天,我还能背诵出《其实我所盼望的只不过是那么一瞬》:“其实我盼望的,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我也从没要求过,你给我你的一生。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与你相遇,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那么,再长久的一生,不也就只是,就只是,回首时,那短短的一瞬。”喜欢这首诗,因为它也表达了我的情感和曾经的期盼,在我青春年少的时候,我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向往爱情,也遇到过让我心动的女孩,但那时的我感到追女孩是一件非常不好意思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单相思,没有去表白更没有去追求,当时常常想,如果能够和自己喜欢的女孩一起散散步或者看一场电影,如果能够拥她入怀,拉着她的手把心里的话说出来,那该有多幸福啊,即使被拒绝也没什么遗憾了。但在生活中却迟迟迈不开这一步。好在我的运气还比较好,再加上到后来终于开悟了,才有了现在的婚姻和美好的爱情。否则,这一生该有多遗憾啊!

人的一生很短、很快,生命没有暂停键也不可以从头再来,让我们珍爱生命和我们生命中的爱人。

二、生命要活出长度更要活出宽度

人的一生,长寿固然重要,但长寿并不意味着幸福,最理想的状态是有质量的长寿。这就要精彩地活。我羡慕那些精彩的生命,从中汲取营养使我认识到,人要精彩地活就必须有梦想。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应该有梦想,人的一生也可以有许多梦,但是,伟大的梦想是要靠时间来成就的,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都成就不了伟大,十年、二十年可能会成就伟大,但有的梦想则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才能成就。伟大的梦想是要靠体力去完成的,要趁年轻力壮的时候去拼去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伟大的梦想是要靠智慧去创造的,而智慧从哪里来?只能从学习中来,从思考中来,从实践中来。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去学习、思考、实践,要坚持不懈。有一个计算很有哲理,说的是一个人一天进步0.01和一天退步0.01,一年之后的差距有多大,1.01的365次方是37.8,而0.99的365次方是0.03,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很小的差距,经过一年的积累之后,差距就会扩大为1000倍。所以,要活出宽度,我们要每天进步一点点,而不是踏步,更不是退步!

我们都终将老去,但老年的生活各不相同。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有一位为老人看病的老人,他叫马寄晓,今年88岁了,每周五上午,他总是打着领带、戴着眼镜、穿着白大褂为患者看病,一个上午4个小时,他平均接诊40多位病人,因为他的突出贡献,2013年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核医学终身成就奖”,捧回了一个精致的“鼎盛千秋”琉璃鼎纪念奖杯。这是多么儒雅的老人,这是多么精彩的人生!我想起了俞吾金教授的一段心语:“生命的价值,常常不是以她的长度而是以她的宽度和厚度来衡量的,黑格尔曾经说过,玫瑰灿烂绽放的瞬间,并不逊色于高山的永恒。”我多么希望能够像马寄晓那样,当我步入老年时,不仅能够健康地活,而且还能精彩地活,还能够帮助他人,与热爱生活的人们分享我这透过死亡的人生感悟。我又多么希望能像俞吾金那样,人已经走了,但心语还在为人们所传诵。

三、要重视生命中途死神的造访

荣获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诗人托马斯在《黑色明信片》中写道:“在生命中途,死神偶然造访,为你量身,此次造访很快就被遗忘了。生活继续,但衣服在急进中缝制完成。”我感到这首诗有深刻的寓意。人到中年以后,时间过得飞快,而高血压、脂肪肝等各种疾病也逐渐显露出来,现在许多单位每年都组织职工进行健康检查,而每次体检,医生对多数中年人都会给出这样的忠告:要多运动,要注意饮食结构,要节制烟酒,作息要有规律。但交流中发现,有的人听进去了,按医嘱做了,也有一些人,甚至不在少数,不那么重视,好像抽烟喝酒不运动不忌口,身体也没有明显的不适。但往往当我们感到明显不适时就已经晚了,各种疾病不断袭来。

四、精彩的生命从现在开始

很多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把一些重要的事、美好的事留到明天去做,比如孝顺父母、陪伴爱人等。这使我想起了《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我还想起了马尔克斯的告别信《如果明天永远不来》:“今天可能就是你最后一次看到你所爱的人。因此,别再等待了,今天就开始!因为如果明天永远不来,你也许会遗憾今天没来得及微笑,拥抱,亲吻,会遗憾自己忙碌得只能把他们归为一个最后的愿望。保护周围你爱的人吧,告诉他们你多么需要他们。爱他们,善待他们,用些时间对他们说‘对不起’,‘原谅我’,‘劳驾’,‘谢谢’,以及你知道的所有爱的话语。”

精彩的生命有丰富的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爱和责任。我常想,如果我们每个人在家庭中都能爱父母尽到对父母的责任、爱伴侣尽到对伴侣的责任、爱子女尽到对子女的责任,在单位都能爱工作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并且都能爱这个世界尽到一个公民责任,那么当我们要离开时就会少很多遗憾。

在这个世界上,不管生活的模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世俗的观念会如何地回旋跌宕,在嘈嘈杂杂之间,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还保存着一块最为柔软的情感的草地,渴望着爱的抚摸,让我们经常地去抚摸一下我们的爱人吧!不仅是抚摸他们的身体,更要抚摸他们的心灵。

岁月如梭,让我们好好善待自己,因为这辈子不长;让我们好好善待身边的人,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第五节 让生命最后的日子走好

一、陪伴亲人走完最后一程

生命是父母给的,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尤其是在父母最后的日子,做子女的更应该陪伴在身边。喜欢《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这本书,它讲述了一位母亲、一个儿子和书的世界。作者威尔·施瓦尔贝为一家世界知名出版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兼总编辑,也曾是《纽约时报》的资深记者。在事业的高峰之际,得知母亲胰腺癌晚期后,他陪伴母亲,和母亲阅读同样的书,然后一起交流、讨论。通过阅读,他们探讨了勇气、信仰、孤独、感恩和葬礼等话题,分享着各自对文字和生命的态度与观点。从中可以看到他对母亲深深的爱恋,如他写道:“母亲的病容和倦怠越来越明显……整个人更加消瘦,两颊凹陷,皱纹更深了。这让她的招牌笑容看起来有点沉重。但是,当孩子们拥到她身边的时候,她马上又变得容光焕发。”“我意识到,不管我还剩下多少时间跟母亲在一起,我都需要更专心,更小心,不要让其他的事情来打扰我们之间的对话。”

生命是美丽的,生命因爱情而美丽,而最见功力的爱是陪伴,尤其是在伴侣最后的日子。日本作家宫崎骏的封山之作《起风了》,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未婚妻节子身患重病,男主人公陪伴她在山中疗养。在疾病中,他们共同寻觅着生的幸福,然而却又不得不面对死亡。作品笔触细腻,情透纸背,弥漫着铭心刻骨的悲怆与哀婉的气息,直击人的内心世界,透出人对“生、死、爱”这一永恒主题的探索。它赞颂了超越“死亡”之宿命而存在的崇高的“生”,使人看到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马英九先生在母亲弥留之际陪伴母亲,他紧握住母亲微温的手,吻着她的脸颊,在他的耳边低声地说:“妈妈您好走,您的子女、媳妇、女婿、外孙都在您身边送您,爸爸会在那边迎接您,您好好走,不要怕喔!我们结缘64年,来世再做母子,好不好?”在亲人的陪伴和送别中,马英九94岁高龄的母亲秦女士走得平静安详。看了媒体报道的这段文字,我的眼泪盈了上来,是花甲之年的马先生的不舍和哀伤触痛了我的心弦。

在此,向陪伴母亲和陪伴爱人走完最后人生路的三位男性表达敬意!同时,也想对那些亲人重病在床却不予陪伴的人说一句:这样做很难被人原谅。在亲人即将离世尤其是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待斩断,让他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不尊、不敬!

二、帮助亲人实现最后的心愿

医学博士陈作兵在父亲恶性肿瘤晚期并已全身转移的情况下,顶着世俗的压力,遵从父亲的意愿,放弃治疗,开车把父亲送回老家。由母亲陪伴着父亲,见些想见的人,吃些喜欢吃的东西,做些喜欢的事情,平静地度过了最后的岁月。对于一些“不孝”的指责,他很坦然,在他看来,在明知无法治愈的情况下,不遵从老人意愿,才是真正的不孝。

作家史铁生生前郑重地对妻子陈希米预嘱,病危时放弃一切介入性的急救措施,平静地离去,并捐献肝脏和角膜。2010年12月31日3时,他在北京武警医院停止了呼吸,表情安详得像睡着了一般。9个小时以后,他的肝脏和角膜在两个新的机体中延续着生命。

已故法国总统密特朗生前有好几个情人,还有一个私生女,在癌症晚期,他停止了一切治疗活动,先是带妻子和孩子一起,在埃及的尼罗河上乘游艇游玩,然后到法国南部的一个乡村别墅与情人和私生女约会,最后,回到巴黎的一处寓所,一个人静静地迎接死亡。我感叹他面对死亡的勇气,也感叹人性的美好与复杂,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留恋的是家人,也包括自己曾经爱过的人,还有就是,他妻子的善良与宽容成就了他最后的心愿!

三、加强临终关怀机构和设施建设

对于一些无法治愈的病人,给予止痛、心理安抚等舒缓疗护,让生命在逝去时少点痛苦和遗憾,多一点安宁与尊严,已经日益引起各方关注。2013年,临终关怀作为普遍性需求提上全国两会。笔者认为,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临终关怀医院。北京有家临终关怀医院深受患者及家属好评,有位患者的家属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年前,他的父亲食道病变,不能吃东西,医院通过造萎手术,在其父亲的胃部打孔解决进食问题。每天要把食物打成糊状,用大针头注射进造萎口送入胃里。这是个技术活,一般人做不了,造萎口一旦感染就会有性命之忧,因此无法在家护理,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送往上述医院,使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日子得到了精心的护理和照料。

二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专门病床。上海率先开展了这方面的实践,静安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临终关怀病床10张;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辟了谈心室和告别室;程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舒缓疗护病房配备了全自动多功能病床,病房旁边有两间陪伴室,弥留之际的病人可以在家人的陪伴下度过最后的时间。专职护士还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疏导和哀伤辅导,平复家属悲痛的心情。上海从2012年开始在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舒缓疗护”病区,床位226张,已收治患者377人。但近年来上海每年肿瘤患者死亡达3.6万人,按一半人需要“舒缓疗护”,也有1.8万人,缺口巨大。

三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临终关怀家庭病床。根据老人恋家的特点,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上门服务,采取“居家和住院相结合”的方式,将临终关怀病床开在患者家里,使患者在家里走完人生最后的路,这对于病人和家属而言,无疑都是一个福音。

四、发展临终关怀志愿者队伍

临终关怀的内容很多,比如,为有需求的患者理发也是临终关怀的应有之义。满足这些需求,需要发展志愿者队伍。有这样一个故事:顾女士的父亲已到癌症晚期,老人想理个发,为了实现父亲的愿望,顾女士三天跑了九家美发店,愿意出高价,但理发师听说是为临死的病人理发,都直摇头。有三个人要价500元,但到了医院又反悔了。因为顾老不仅瘦得皮包骨头,而且由于长时间无法洗澡,浑身上下还散发着极其难闻的味道。后来,是美发师陶朋飞作为志愿者为老人免费理了发。据悉,陶朋飞曾先后多次为绝症患者免费理发,在谈到缘由时,他说,他也有亲人,能够体会到患者家属的心情,每当想到患者的家属为了能让亲人理个发而到处奔走,看到家属们期望他帮助的眼神,他的心就软了,都会满足他们的要求,进行上门服务。我们期盼能够有更多像陶朋飞这样的志愿者,为了患者的尊严,为了生命的最后美好,而尽一份心、一份力。另外,在发展志愿者队伍方面,发挥居委会干部熟悉社区居民、公众形象好、可信度高的优势,在临终关怀的需求者与热情的志愿者之间架起一个桥梁,十分重要。陶朋飞为绝症和高龄老人免费理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陶朋飞出生在安徽的一个贫穷乡村,自幼家庭贫困,得到了民政部门和乡亲们的帮助。他有一颗感恩的心想回报社会,便想到为老人义务理发。但刚开始在社区摆摊时却一个来理发的也没有,因为居民对陶师傅不信任,怀疑他的技术和动机,甚至一些老人怕他借理发来设套骗取老人钱财。后来,陶师傅找到居委会,居民们信任居委会,看到居委会干部带头理发,拉起“孝亲敬老:为老人免费理发”的横幅,还有居委会阿姨用电喇叭动员,居民们放心了,认为是居委会干部为老人办实事,每一次都排起长队。

第六节 珍爱生命

一、生命至上,一切都要为生命让道

这个世界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既是自己的、家庭的,也是社会的,生命至上,需要全社会的意识和行动。看过这样一篇报道,心里感到很温暖:2013年8月28日从墨尔本飞上海的东航MU738航班,在飞机起飞一个多小时后,机上一名小孩手指被夹断,生命危险。东航机组决定为孩子返回墨尔本,机上300名左右乘客均给予了人道的支持,没有一人有怨言。还有一则报道:在纽约,一列从布隆克斯驶向曼哈顿的列车前方发现了一条小狗,车厢里反复广播着这样的内容:“我们不得不放慢列车行进的速度,在列车的前面,跑着一只小狗。”当列车终于在第125街站停靠,两位警察跳下轨道抱起小狗时,人群中没有埋怨,而是齐声欢呼!

而另外两则新闻报道使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其一是,广东高州一老人由于中风无法行动,由儿子代为到高州农信社取钱,工作人员令其去开证明。证明拿来了,又说要老人亲自来,还声称“让老人拔了针头来”。家属将老人拉到信用社取钱后,要求工作人员道歉。僵持之下,老人猝死。其二是,在陕西西安,身患白血病和癌症的75岁老人徐万发被120急救车送到工商银行,5名医护人员用担架将老人抬到营业大厅,去按指印,重设密码。由此我想,老人躺着,难道银行服务也“躺着”?

德国哲学家、医学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哲的自传《生命的思索》被誉为“照亮新人类的一把火炬”,其中写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生命,这样才会更懂得珍惜生命,不仅是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同样要爱护其他人的生命,只有这样,才会收获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人生。”

二、远离过劳,不拿生命换金钱

生命首先是自己的,自己要爱惜。那些把加班当常态、饮食无准点、锻炼成空白、“年轻时拿命换钱,老了拿钱换命”的人生,我不赞成。

著名的创新工场CEO、微博大V李开复长期熬夜超负荷工作,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他患上了淋巴癌。他在微博上感叹:“世事无常,生命有限。原来,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短短一个星期,这条微博被转发16万多次,评论20多万条。他写道:“在以往的职业生涯里,我一直笃信‘付出总有回报’的信念,所以给自己的负荷一直比较重,甚至坚持每天努力挤出三小时工作,还曾天真地和人比赛‘谁的睡眠更少’、‘谁能在凌晨里及时回复邮件’……努力把‘拼命’作为自己的一个标签。现在,冷静下来反思,这种以健康为代价的坚持,不一定是对的。”这朴素而又真实的一席话,足以震撼人心。他感悟到:“有粮千担,也是一日三餐。有钱万贯,也是黑白一天。洋房十座,也是睡榻一间。宝车百乘,也是有愁有烦。高官厚禄,也是每天上班。山珍海味,也只是一副肚腩。荣华富贵,也只是过眼云烟。钱多钱少,够吃就好。人丑人美,顺眼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

只是到这个时候才意识到生命和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是不是有点晚了?

三、防止过压,远离抑郁对健康和生命的侵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消息,全球超过3.5亿人患抑郁症,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现象。抑郁症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是自杀,全球每年有近100万人自杀,其中半数以上患有抑郁症。即使抛掉死亡不谈,抑郁症所导致的幸福感缺失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统计,在患抑郁症的人群中,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人多,从职业来看,公务员、教师、警察、文化工作者等人群多。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曾严重失眠,《老娘舅》节目主持人杨蕾也坦言曾患过抑郁症。这与大城市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与某些职业的工作和竞争压力显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我也曾经是个抑郁症患者并一度走到自杀的边缘。十多年前,婚姻和事业的双重打击使我经常失眠,后来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到了一个新的城市、新的单位,本想换个环境后情况会慢慢好起来。在工作中我追求完美,很想把事情做好,因所从事的是文字工作,需要清醒的头脑才能胜任,每晚都担心失眠,祈祷能睡个好觉,但越是担心,担心的情况越是发生,以前虽然入睡难,但每晚还能睡两三个小时或者靠安眠药能够入眠,后来发展到四片安眠药都不起作用,甚至连续两三天通宵无眠,工作时无精打采,感到活着就是一种煎熬,一度想到放弃生命。好在后来我终于认识到问题的根源,通过自我减压等方式最终走了出来。

在这个世界上,愈成功的人就愈辛苦,承受的各种压力就愈大。感谢崔永元,作为一个名人,在社会对抑郁症还不明所以,甚至以抑郁为耻的时候,就无所畏惧地向公众大声喊出“我抑郁了”。在几乎是13亿人的调侃中,他也调侃自己,治愈了自己。从生命关怀的角度,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想对抑郁症患者说:抑郁并不可耻,也不是那么可怕,这个时候你所要做的是减压再减压,别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毕竟生命和健康是最为宝贵的,生命像鲜花一样绽开,千万不能让自己枯萎……

四、合理饮食,防止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损害

饮食不规律,有的人长期不吃早饭,有的暴饮暴食,都会导致胃病发生;有的人长期晚餐过饱,往往造成胰岛素B细胞负担加重,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容易诱发糖尿病;有的人晚餐喜欢荤食,而研究表明经常进食荤食的人比经常进食素食的人血脂要高3~4倍,患高血脂、高血压的人,如果晚餐经常进食荤食,等于火上加油,使病情加重或恶化;有的人喜欢咸食,“不咸不下饭”,而食盐摄入过多,在内分泌作用下,能使血压升高;有的人长期、过量饮酒而导致胃病和肝硬化。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曾断言:“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研究显示,心脑血管和癌症病人中,生活方式因素占比高达80%。有人“无知无畏”,生于无知,死于无知,一场大病,甚至连医院都没进就身亡了。

五、科学作息,避免晨昏颠倒危害健康

已故复旦大学教师于娟在其《此生未完成》一书中写道,她平时的生活习惯是晚睡,为了考研、考博、考各类证书使自己更有竞争力,十多年来她几乎没有在夜里12点之前睡过觉,有的时候甚至通宵熬夜。而熬夜会直接危害肝脏。据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主任窦晓光介绍:“熬夜时,人体中的血液都供给了脑部,内脏供血就会相应减少,导致肝脏乏氧,长此以往,就会对肝脏造成危害。”“二十三时至次日三时,是肝脏活动能力最强的时段,也是肝脏最佳的排毒时期,如果肝脏功能得不到休息,会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已受损的肝细胞难以修复并加剧恶化。而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肝脏受损足以损害全身。所以,‘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的说法并不夸张。因此,医生建议人们从二十三时左右开始上床睡觉,次日一至三时进入深睡眠状态,好好地养足肝血。”

于娟在身患癌症之后对自己晨昏颠倒的生活习惯及其对健康的损害进行反思,并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来警醒他人,实在难能可贵,我在向她表示敬意的同时,也真心希望朋友们能够从中汲取教训,相信“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古话,尽量早睡早起,善待自己的身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