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年轻警官杨小兵

新闻的脉搏 作者:肖成菊


年轻警官杨小兵

乍见杨小兵,花白的头发,黝黑的皮肤,精瘦的个子,一双凹陷而有神的眼睛嵌在那已布满抬头纹的额宇下,满以为他已至中年,可经采访才知道,他却是一名年仅28岁的消防警官。就是他,在担任桑植县消防中队指导员不到4年的时间里,用辛劳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奉献之歌。

翻开他的个人档案:三等功、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荣誉不计其数。桑植县委、县政府领导以及部队首长都这样评价他:“杨小兵是一位优秀的警官,称职的干部。”

1986年10月,杨小兵从湘潭应征入伍,到武警湘西自治州消防支队服役,后进入湖南省消防总队教导大队深造,1991年8月,毕业分配来到了新组建的桑植县消防中队。当时,父母已为他联系好留驻湘潭工作。然而,他却坚决回到了培养教育他4年的消防大队,并请求分到条件艰苦的1990年才组建的桑植县消防中队。

来到桑植县消防中队,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无营房,二无生活设施,三无训练器材,缺装备、缺资金、缺地盘的困难局面,30多个消防指战员借住在县人武部20世纪50年代所建的工具房中,三块砖头架口锅就成了中队食堂,只有一台老掉牙的处理消防车。杨小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何以稳定中队,何以告慰千里之外的战士父母?杨小兵向张家界消防支队(原市消防大队)党委立下军令状:三年内建不出一流营房,我主动辞职!

消防部队是为地方服务的部队,经费得由地方财政负担,而当时的桑植财政赤字已近千万元,全县人民的温饱问题尚难解决。杨小兵深感前面道路的坎坷崎岖,但逆境更激发了这位热血男儿的斗志,坚定了他要为战士创造一个好环境,更好地为革命老区服务的信心和决心。

要彻底改变中队的面貌,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中队要发展没有社会各界的支持是不可能的。为此身为中队指导员、党支部书记的杨小兵多次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请示。一次,他为找到主管财政的蔡副县长汇报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听说蔡副县长在县政府招待所开会,他马上跑到那儿,足足等了3个小时。会后,当蔡副县长听服务员说这个当兵的在外等了3个小时,感慨地说:“我算服你了。”县委书记、县长曾专门召开有关单位开会,减免了消防中队的各种费用,并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先后三次拨款110万元。

“中队要建营房了!”战士们闻讯,一蹦三尺高。为节约经费,替政府分忧,他又倡议官兵们发扬南泥湾精神,自己动手,建设家园。杨小兵率领官兵到离工地4公里的澧水河、酉水河运沙搬石,挑灯夜战。他自己身先士卒,双肩磨破了皮,双手指头上的螺纹磨得光滑,又变成了老茧。奋战9个月,他与战友们硬是将10万方沙石从河滩搬到了工地,仅此一项就节约经费15万元。1993年10月,占地6.3亩,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消防中队营房矗立在桑植的东大门,工程总预算250万元,由于杨小兵把关严,工程总造价比原计划节省110万元。官兵们在欢欣的同时,将第一杯庆功酒敬给了他们尊敬的杨指导员。这位铮铮男子汉此刻再也控制不住感情的闸门,泪水夺眶而出……是啊!中队以往的住房、训练“游击战”,到今天终于结束了,他们总算有了自己的“家”,而且是自己亲手建造的家,能不让人激动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