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勇于开拓的中年人

科大通讯 作者:杜薇 主编


勇于开拓的中年人

———记一项科研成果的艰辛历程

恩 远 永 光

5 个年头的日日夜夜,对于人类历史长河而言,仅仅是短暂的一瞬,而对于知识分子的中年年华来说,却整整是四分之一宝贵时光。我院选矿教研室的几位中年知识分子,她(他)们就是历经 5 个酷暑和严寒,同鞍钢矿山研究所的工程师们一起,获得菱镁矿石提纯半工业试验的成功,为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为国家创造外汇做出贡献。

汪中简是这个科研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她和她的同行们在这 5 个不平凡的春秋中,以一种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感,冲破重重阻力,攻克道道难关,用集体的聪明才智,闯出用浮选的方法提纯天然镁矿石的一条新路。仅从否定为宝钢引进海水提镁专利的方案来说,就为国家节省外汇 6000 万美元。这项科研成果的获得,还将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和采剥比,提高矿山服务年限和各级镁矿石的级别,创造经济效益。可称为有益当代、造福子孙的好事。

这里,我们仅就我院科研组在这项科研工作中的艰辛历程,看看这些勇于开拓前进的中年人,他们的情操是何等高尚!

光荣的职责

镁砂用途极广,在冶金方面大最用于耐火材料料。高质量镁砖可延长炼钢炉炉体寿命,提高炉龄。我国天然菱镁矿资源十分丰富,约占世界储量的三分之一。仅辽南地区的矿源就“足够满足全世界对镁砂几百年的需要”。另外,它的氧化镁含量高,杂质含量低。外国朋友非常羡慕地说:“这是上帝赋予你们得天独厚的财富。”可是,出于技术和管理落后,产品质量不高,加上不会做生意,在国际贸易中我们常常吃亏上当。有人说我们是“一等资源,二等产品,三等价格”。采掘中将45%的三级矿和级外矿与废石混放一起,占据大片耕地,堆成新的矿山,造成惊人浪费。针对这些现实,汪中筒及其同行感到:“面对这么好的天然菱镁矿资源而拿不出高纯镁砂来,是问心有愧的!”

为拯救镁矿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镁矿资源,有志者曾多次探索,都没有搞到底。以后鞍山矿山公司迟兆宏、荣子锦两位工程师找出“用天然菱镁矿选矿提纯后,烧出氧化镁含量达 98%以上的高纯镁矿,赶超国外海水镁砂的先进水平”。不久,冶金部决定进行天然菱镁矿石浮选提纯试验,并列为国家重点< 07 >号科研项目。当时汪中简由学校委派为浮选提纯试验和设计的负责人,选矿教研室还指定董淑媛和 4 名应届毕业生参加。事情虽然决定在 1978 年的春寒季节,可人们心里却热气腾腾。因为他们深深地意识到:这是他们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

艰难的起点

汪中简、董淑媛两位女同志,满怀激情地接受任务。她俩曾千里迢迢地外出学习经硷,但未能如愿。当她们远途归来打算从头做起时,却接到通知,这项科研项目不能进行。因没有经费,化验搞不了,这可真急坏了汪中简同志。她当即去矿山研究所商量,当把困难讲给迟兆宏工程师时,迟工程师果断地表示:“试验经费马上拨,人员从大石桥调,化验室问题也想办法解决。”一番激动人心的话,真是雪里送炭,温暖着汪中简的心。从 1978 年 4 月到 10 月,科研组的同志完成了小型试验的全部工作,使大石桥一级菱镁矿粉矿,经过浮选镁砂氧化镁的计算值达到98� 13%。当然,这并非轻而易举。为突破 98%指标,汪中简和董淑媛翻阅大量的国内外资料,熬过好多个日日夜夜。她们先后选用 200 多试样,化验 3000 多个成分。为提高 0� 5%的氧化镁,就要找十几种抑制剂做上百次实验。每当效果出现反复时,就要更加精心地从操作方法、药品质量、工艺条件等方面一一查对,直到找出症结,解决问题。当时,初试告捷,达到 98� 13%指标,进一步帮助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增强信心,向着科学的高峰攀等。

“天”“海”之争和陈情上书

正当人们满怀豪情地乘胜前进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国家重点科研< 07 >号项目被用一纸信函轻率地取消。这对科研组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据说因为天然镁矿石提纯投资太多,上海宝钢要引进日本海水提镁设备,所以就认为这个项目没有必要。原来围绕宝钢用天然镁砂还是用海水镁砂已争论 3 年,这就是所谓的“天派”与“海派”之争。“海派”的说法是:海水提镁是新技术,可使氧化镁达到 98%以上,天然镁则似乎达不到。宝钢不引进海水提镁,日本就不保一千炉炉龄。“天派”则主张在我国放弃丰富的天然镁矿资源不利用,忙于进口海水提镁专利,耗费大量外汇且不说,生产一吨海水镁砂要处理 535 立方米海水,需要生石灰17 吨、氧气53� 5 标立方米、电403 瓦(不含照明)、重油550 斤,即比天然镁砂多耗三倍能源。汪中简认为:我国经济还有困难,有得天独厚的天然镁矿资源,为什么不节约外汇,发扬优势,根据我国国情进行建设呢?叫人费解的是,偏偏有人热衷于海水提镁,被外国人牵着鼻子走,进而取消< 07 >号科研项目,实在令人心急心碎。在焦虑苦闷中,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她要为争取天然镁浮选提纯研究而大声疾呼!

那些日子里,汪中简心情沉重,吃不下,睡不好。为事业,她不知疲倦地呼吁奔走,争取冶金部有关司、局、办领导听汇报,切望得到支持。她还取得鞍山矿山公司高扬经理的支持,高经理说:“我们不能捧着金碗要饭吃,应该利用国内资源,搞好综合利用,搞好产品质量,提取更多外汇,为国家多做贡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照亮全国,也给汪中简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为争得时间,她和董淑媛联名给袁宝华同志写了一封热情中肯、切中时弊的信,比较详尽地论述自己的观点。这信,被印发在国家经委的“情况反映”上。这信,受到国家有关领导和部委的重视。我们的社会多么需要这样的信和写这样信的人。1979 年 5 月,冶金部马明副部长风尘仆仆地来到鞍山,特意要看望写信的人。他对小型试验的成果十分满意,提出“要扩大浮选试验规模”。这一句话振奋起科研试验人员的心,科研试验得救了,复苏了,人们又有条件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未来的科研事业了。

奋战酷暑严冬建厂

小型试验成功是个重要突破,但要用于工业生产,还须做小型连续试验和半工业试验。1979 年 7 月,科研组同志来到马鞍山矿山研究所做小型连续试验。江南的盛夏,无论对年已四十几岁的汪中简和患有肝炎的王绍君以及其他同志都是不好过的。太阳的辐射,大地的闷热,使人透不过气来。铺天盖地袭来的蚊子,使人难以入睡。科研组同志在这样的条件下昼夜赶班,连续作战,硬是把十几吨矿石从搬运、晾晒、破碎,直到试验,折腾几个回合。这期间,冶金部派芦钧华工程师前来看望,鼓励科研组“一定要做出成绩,迎接 9 月的泰安会议”。同志们受到激励,蔑视酷暑,忘却疲劳,增添了力量。8 月取得特级精矿粉中氧化镁含量98� 07%(计算值)的好成绩。

1979 年 9 月,汪中简在泰安会议上作小型连续试验情况汇报,受到冶金部矿山司赵司长的表扬,并支持他们把“耐火材料提纯搞到底”。此后,科研组一直做半工业试验的准备工作。直到 12 月海城会议,经辽镁公司王志学经理决定就在大石桥建临时试验场。又几经周折,到 1980 年 2 月才破土动工。两个月之后,一个简陋的半工业试验场才初具规模。使人体受难的严冬过去了,一股说三道四的冷风却使汪中简感到心寒。挑刺甚至责难,简直叫人啼笑皆非。干还是不干?汪中简反复盘算。她想到:“文革”十年,受迫害时间可以算,可耽误的大好时光哪里寻,应当拿出所有精力赶快弥补这被耽误的时间。是的,就是不信邪,冷言冷语不听,横下一条心,“该怎么干就怎么干!”把来自外界的刺激化为力量,从反面使自己经受锻炼,得到提高。

闯开新路

1980 年 7 月,半工业试验在大石桥试验厂将要开始,困难接踵而至。首先克服设备不配套问题,接着解决人员来自各方、组织不严密、行动不统一的问题。还有工作、生活条件太差,住处距厂房要走半小时路程,女同志下夜班尤为困难。工作中喝不上开水,吃的是冷饭。科研组同志都心甘情愿地为科研试验多做贡献。这次试验内容是大石桥一级菱镁粉矿石和海城特级菱镁矿粉矿石。同志们为出成果,做实验,熬红了眼,克服各种困难。尤其两位女同志还克服家庭困难。汪中简就是在孩子高考和母亲病逝时都没离开岗位,这是何等可贵的精神啊!就在这种情况下取得特级精矿中氧化镁平均含量分别为 97� 8%和 98� 3%(均为计算值)的科研成果,验证了小型连续试验确定的工艺条件和流程基本是合适的、可行的。

为宝钢服务

1980 年 8 月,冶金部在大石桥召开会议。汪中简向大会作半工业试验的情况汇报。矿山公司王司长在会上表扬鞍山钢院“为天然镁砂的生产做出贡献”。会议决定在海城镁矿为宝钢建设年产 5 万吨镁砂车间,要求科研组进一步做海城特级矿石和一菱镁矿石浮选的小型和半工业试验。同志们为不引进海水提镁设备而感到自豪。从 1980 年 12 月到 1981 年 5 月,由汪中简主持开始小型试验。小型试验结束,不巧因宝钢停建,中止为宝钢服务的半工业试验。科研组为查明海城镁矿各级菱镁矿资源浮选提纯的可行性,接着对海城一级矿、高硅矿、三级矿和级外矿分别进行小型试验,均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这是最后一次成功的半工业试验。实践证明:各级天然镁矿石都可以通过浮选提纯用天然菱镁矿石可以达到海水镁砂 98%以上的目标。国庆节过后,迎来冶金部在鞍山召开的半工业试验技术鉴定会,充分肯定了这项科研成果。1982 年 8 月,由于宝钢上马,为宝钢兴建天然矿石浮选厂提供设计依据和资料,科研组接续做海城一级菱镁矿粉矿石的半工业试验,使氧化镁的 95� 997%提高到 98� 21%。

科研任务是完成了,但人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将进一步加快科研步伐,争取多出科研成果。

本文发表于 1983 年 7 月 1 日《鞍山钢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