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神、玄坛和五路财神
晋人鲁褒写过一篇《钱神论》,可谓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其中精采的片段,不妨在此引录几句:
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其积如山,其流如川。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
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佑,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
由是论之,可谓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
财神
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手!死生无命,富贵在钱。
鲁褒把钱尊为神物,可以支配人的生死,连天也奈何不得。在中国历史上,他算是第一个道破天机,指点迷途,是值得大书一笔的。
一、赵公明怎么变成财神?
但是后来,钱神却改称为财神了。这个财神的称谓,不知最早起于何时,他有名有姓,有形有象,受到民间香火的供养,大概至少有千年历史了。
这个财神爷据说姓赵,名公明。此神是个黑凛凛大汉,满腮胡子,身披金甲,手执铁鞭,跨着一头斑斓猛虎,形容威猛。看上去不似是管钱的,倒像是抢钱的。
《封神榜》上此神大大有名。他原是峨嵋山罗浮洞仙,应闻太师邀请,下山灭周,初时连场得胜,威风十足。后被姜子牙用“钉头七箭书”蛊术弄死。此人与钱财并无关系。
赵公明的名字,最早出现于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原不是什么财神,而是瘟神。此书说:“初有妖书云:上帝以三将军赵公明、钟士季各督数鬼下取人。”也就是奉上帝之命下凡间散布瘟疫的,为什么又成为招财进宝的神呢?
张天师
有一本《三教搜神大全》,乃是宋人编撰,元人增修,明人刊刻。此书说的赵公明来历,却与《封神榜》《搜神记》大有不同。
此书说,赵公明是终南山人,秦始皇时,因世乱避居山中,精修至道。功成以后,奉玉帝旨意,为神霄副元帅。他所居的位,乃是金水合气之象。他头戴铁冠,手执铁鞭,是金生水之气;黑面长须,是北方水象;跨下猛虎,又是金象。因此此神乃是水中金的代表。
此书又说,汉代天师张道陵,修炼神丹时,奏请玉帝派神吏看守丹炉,禁制妖魔。上帝便加封赵公明为正一玄坛元帅,为张天师做守卫。其后张天师飞升上天,赵公明便永镇龙虎山。他手下有猛将八员,应着八卦方位;有六毒大神,应着天煞、地煞、年煞、月煞、日煞、时煞;又有五方雷神、电神、猖兵,应着五行之位;又有二十八将,应着上天二十八宿;又有天和、地合二将,应着天门、地户;又有水火二营将,以应春生秋杀。由此看来,此神权力甚大,并不是只管财政或看守金库的。
不过此书又说,玄坛元帅有广大法力,既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治病禳灾,又能代人间伸雪冤屈之事;除此之外,世人的买卖求财,他也有权去管,只要世间的商贾人等向他虔心祈请,他能使人交易畅顺,生意得手,招财进宝。大抵由于他有这个本领,又代表了水中金,所以自宋代开始,他就成为生意人虔心信奉的财神爷了。
财神爷的履历如此,本事又如此,凡是供奉赵玄坛元帅的商户人家,是不可不知道的。
二、五路财神的来历
除了玄坛元帅赵公明,民间还有另一财神,叫作“五路财神”。在江、浙一带,每年的正月初五日就是这个财神的诞日,一大清早,商店里就烧香燃烛,备具牲礼,虔诚地迎接财神。商号也多在此日开市,大放爆仗,以祝一年生意吉利。
清人顾禄《清嘉录》写江、浙风俗,也记载了此事:
(正月)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
路头神又叫“五路财神”。据顾禄的考证,明代初年,在江苏的民间祀神之中,有所谓“五显灵顺庙”。五显就是显聪、显明、显正、显直、显德,又称为“五圣”。旧时苏州的上方山就有一座五圣庙,一向香火甚盛。到了清代康熙年间,有个叫汤斌的人,到江苏任巡抚,说这五圣庙是属于“淫祠”之列,下命禁止祭祀,连神庙也拆掉了。
汤斌的《奏毁淫祠疏》是这样罗列罪状的:
苏松淫祠,有五通、五显、五方圣贤诸名号,皆荒诞不经。而民间家祀户祝,饮食必祭。妖邪巫觋创作怪诞之说,愚夫愚妇为其所惑,牢不可破。苏州府城西十里,有楞伽山,俗名上方山,为五通所踞几数百年。远近之人,奔走如鹜,牲牢酒醴之飨,歌舞笙簧之声,昼夜喧闹,男女杂沓,经年无时间歇。岁费金钱,何止数十百万?商贾市肆之人,谓称贷于神可以致富,借直还债,神报必丰。谚谓其山曰玉山,其下石湖曰酒海。荡民志,耗民财,此为最甚。更可恨者,凡年少妇女有殊色者,偶有寒热之症,必曰五通将娶为妇,而其妇女亦仿佛梦与神遇,往往羸瘵而死。家人不以为哀,反艳称之。每岁常至数十家,视河伯娶妇而更甚矣。
不过,汤斌禁得了庙,禁不了心。老百姓私下还是照样崇奉,为了避免官府干涉,又把“五圣”改成“路头”,称之为财神。既是财神,官府也不好明令禁止了,只好由他。这是老百姓和官府玩的一场把戏,而“五路财神”即由此而来。
五路财神图
中国北方也有类似五路财神的。
《北平风俗类征》引《春明丛说》云:
彰仪门外有神祠三楹,俗呼“五齐庙”。塑五神列坐,皆擐甲持兵,即南方之五通神也。好事者高其闬闳,廓其廊宇,以纸作金银锭,大小数百枚,堆垒几上,求富者斋戒沐浴,备牲醴而往,计其所求之数,而怀纸锭以归,谓之借。数月后,复洁牲醴,更制纸锭,倍前所借之数,纳诸庙中,谓之还。或还或借,趾错于途,由来久矣。
这些或叫五圣,或叫五通、五显的,其来历传说不一,但民间却不愿去查究,反正都认为是“五路财神”,或拜祭,或借钱还钱,无非是为了求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