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1]

烛光集 作者:王景霓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1]

陶渊明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2]

结发念善事[3]六九年[4]

弱冠逢世阻[5],始室丧其偏[6]

炎火屡焚如[7],螟蜮恣中田[8]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9]

夏日长抱饥[10],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11],及晨愿乌迁[12]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13]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14]

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15]

注释

[1]汉乐府“楚调曲”有《怨诗行》,此诗仿其体,故称“怨诗楚调”。庞主簿,名遵,字通之,是诗人故友。主簿,官名,在州郡主理诸曹的文书。[2]“天道”二句:天道,犹天命,指在客观世界之上一种主宰人类命运的神秘法则。幽且远,深微而玄远。茫昧然,渺茫难知。这两句是愤激的话,现实社会的生活应该不是这样。所以诗人说天道深微玄远、鬼神渺茫难知,不去谈它。[3]结发,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开始束发。这里指进入青年时期。念善事,心念正直的善事。[4]俛,勉力去做善事。六九年,到五十四岁。[5]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虽行冠礼,其时身体尚弱未壮,故称“弱冠”。逢世阻,遇上世道险阻。诗人二十岁时(384)前秦兵曾大举入寇。江西一带又遭水灾饥荒。[6]始室,《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这里指三十岁。丧其偏,古代死了丈夫或妻子称偏丧。这里指丧妻。[7]炎火,酷热的阳光像火烧一样。这里指干旱。屡,频年。如,“如”字是语尾。[8]螟蜮,两种食农作物的害虫。恣中田,在田中恣意为害。[9]廛(chán),一户所居的房屋。不盈廛,指谷物收成不足一家的食用。[10]长抱饥,常常挨饿。[11]造夕,到了晚上。思鸡鸣,盼望鸡叫天亮。[12]乌,指太阳。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乌迁,谓太阳下山。上面两句写饥寒交迫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夜里盼望天快些亮,白天希望天快些黑。[13]“在己”二句:离忧,遭遇到忧患。目前,指从弱冠到现在的景况。这两句说,生活贫困,原因在自己,何必去怨天。但一生所遭受的忧患和眼前景况,确实感到悲伤。[14]“吁嗟”二句:吁嗟:感叹词。这两句大意是:可叹死后留名这类事,在我看来就像飘浮不定的烟云。[15]钟期,钟子期。《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乎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钟子期是古代的知音者。这里用以指希望庞主簿、邓治中能像钟子期那样是这悲歌的知音者。信,诚然。

译诗

天命之说幽远玄妙,鬼神的事更茫茫然。

少小年岁存心行善,努力实践五十四年。

二十开头世道险阻,三十丧妻满怀愁牵。

多年干旱烈日如火,螟蜮成群侵害稻田。

风雨交加相继袭击,年终所获少得可怜。

夏天炎热长久挨饿,冬夜寒冷又无被眠。

晚上就盼雄鸡报晓,早晨又愿日快西迁。

责任在己何必怨天,一生忧患凄楚难言。

啊,人生死后虚留名声,名声于我有如浮烟。

我这样慷慨而悲歌,但望知音信我为贤。

简说

本篇以“怨诗楚调”为标题,表明所写的是哀伤的情事。这时诗人已经归隐躬耕十三年了,虽然归田之志不移,但十多年来的生活遭遇,仍然是忧患相寻,归园田居初期那种欣然自得的欢乐早已消失了。从年轻以来一直到五十多岁这个时候,真可以说是一生忧患。这种愁苦,只能为故人道。此诗自叙平生多艰,送庞、邓两故交,期望他们是知音者,能理解自己。

所谓天道鬼神,不见他们劝善惩恶,实是渺茫难知。诗以激愤语开头,接着自叙平生多艰的情况。“结发念善事,六九年。”诗人念善事,行直道,三十多年来是一贯的,是认真努力的。但处境却不好,世途多事,自己又遭丧妻的不幸。两句诗概括了弱冠以来三十年间的主要遭遇。“炎火”四句,写归隐躬耕后旱、虫、风、雨等自然灾害造成严重损失,以致穷困不堪。诗人曾说:“晨出肆微勤,日入负末还。”可见他是早出晚归,努力耕作,自食其力的。这也是善事之一。但当时的社会现实并未给他应得的回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