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求职路(二)

那年青春时 作者:袁存亮


我的求职路(二)

二〇〇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南京举行第一次大型招聘会,地点在江苏展览馆。

三年之后,除多了在更好一点的大学学习和兼职的经历外,我好像没有收获什么。而研究生和本科的学历到底在找工作时有什么不同,我还没有体会过。

这次招聘会,我俨然把它当成了一块试金石。

我在宿舍用自己买的惠普打印机打印了十份简历,中英文各一页共二十张纸,没有制作封面。这与本科毕业找工作时完全不同。三年前,和很多同学一样,每一份简历资料详备,加上彩色的封面,厚厚的一沓。

我骑着朋友送我的自行车到了展览馆,里面的人山人海不比我三年前在北京和青岛见到的场面好多少。此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能找到一份可以用到英语的工作。可是,很多单位看到我的研究生专业后并没有多“感冒”,而我的兼职和新疆支教经历也不能给自己增加多少砝码。

我在人堆中挤着走了几圈,浑身汗水。十份简历,九份投给了大学,一份给了南京的一家公司。

在大学展位前逗留的时候,我都先说明自己本科学习英语,研究生学习历史,再问自己是否可以应聘。自然,每次说的时候我都是底气不足,内心自卑。

这次的自卑和三年前的自卑有所不同。那次是觉得自己没有毕业于名校,这次是觉得自己的专业在市场上看来过于冷门。

从地域上来看,九所大学中,我选择了安徽、湖北、浙江、上海,最后一份投给了深圳。

每次,我都是近乎求着单位把简历收下,因为我有我的劣势: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出身。此刻,我终于意识到,纵使自己有再大的本领,若是没有人给自己机会,那自己的本领也是永远不可能展现的。有的人说,只要自己有能力,没有学位也可以,照样是人才。其实那只是还没有经历过现实的考验,安慰自己罢了。到求职现场的时候,他才会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和单纯,意识到现实是多么残酷。

中午时分,我还没有吃饭。我已经没了多少力气,各个展位的招聘人员也在准备吃盒饭了。

我走到了杭电展位前面,重复了一遍自己的情况。

接待我的老头只回复说:“不好意思。”

我失望地走开了,不想再接着自找没趣。

走了不到五米,那个老头叫住我回到展位前,说是可以收下我的简历。他微笑着说可以给我一次机会,给外语系的主任打个电话让我去面试一下。

我激动万分,连声感谢。

几分钟后,他说让我下午两点去××酒店参加面试。

我出了门,吃了一份鸭血粉丝汤。快到两点的时候,我骑车去了那家酒店。

在我前面参加面试的是南京大学外语系的一个女生,这是我进去的时候外语系主任对我说的。

主任姓李,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性,慈眉善目。

我坐下,她和我开始用英语交流。她问我的从教情况,我说自己一直有在兼职并且到新疆伊犁师范学院支教过半年。

她说很希望招一个既会英语又有西方文化知识的老师教英语国家概况。他们外语系有外教,但教学质量并不好,学生一直有投诉。毕竟,文化方面的课程并不是一个有着外国皮肤的人就可以教的。

她问我待遇方面有什么要求。

我有点“虚伪”地说,只要适合我,待遇并不是很大的问题。

她说我从烟台到南京,从南京到新疆,现在又从南京到杭州,一直在动,问以后会不会还“move”。

我的答案是斩钉截铁的“No”。

聊了十五分钟左右,她突然问我有没有随身带“paper”。

我说“paper”在电脑里。当时,我以为她问的是毕业论文。

她说是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我愣了一下。我们专业的协议书没有发下来,还在历史系办公室系秘书那里。况且,我也没有想到会在第一次招聘会上的第一次面试中就能敲定工作去向。

她让我回去拿,说晚上七点之前一定要决定是否签订协议,因为她第二天清早就要离开南京回杭州

走出酒店的时候,我的脚有点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经历。

经历过本科的求职打击,突然的幸福让我猝不及防。

我有点懵,不知道该怎么办。机会突然来了,我反而有点不知所措。

我飞快骑车到历史系办公室要了协议书,问询行政秘书有没有听说过杭电。行政秘书说听说过,往年有过一个博士签了。后来,因为校园在大学城,距离杭州市区太远,博士放弃了。

我一次次问她杭电的年薪4万~5万是否可以接受。

她说还不错,因为大学一般都是这个水平。

在校门外青岛路上的小卖部,我给导师打电话。

导师说签就签了吧,毕竟进个外语系也不容易。

我回到宿舍,和舍友说到准备签约的事情。

他们大吃一惊,说我成了历史系第一个签协议的人。

我拿着协议到了晚上准备参加聚会的金陵神学院旁边。圣诞节快到了,我在那里参加节目彩排。当然,去参加彩排也是拖延一点签约时间,因为我不知道这样快“卖掉”自己到底好不好。

最终,我拿着协议到了酒店,签了字,违约金是三千元。

李主任说我可以出去庆祝一下了,因为已经落实了工作。

我很感谢她。

我真的成了历史系第一个找到工作的人。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陆续收到了安徽的大学、宁波大学、湖北大学和上海民办高校杉达学院的面试通知。

我投的唯一一家公司没有给我任何回复。

几所学校中,我选择了去上海杉达学院看看。

此刻,我心里没有了找工作的压力,权当去游山玩水。

杉达学院通知说在上海交大门前集合,然后到距离上海五十公里的浙江嘉善校区参观。

我提前一天到了上海,到复旦大学见了一下基督教会里认识的朋友黎霞和倪刚。

我给黎霞说我有地方住,其实我还没有找到住所。走出来的时候,外面一片漆黑。我不知道该到哪里住,此时已经是八点多了。

这是我第二次到上海,第一次是在研究生一年级时。当时去了上海交大本部参观,所以我就又到了交大本部附近,住进了江西上饶驻上海办事处的招待所。

当时,上海还是蛮冷的。房间很小,而且没有暖气,几十块一个晚上。

我把闹钟调好,和衣而睡,冻得不行。

杉达学院的嘉善校区还不错,一片崭新。在那里,我又参加了面试。

我知道我不会去那里工作,尽管面试人员一直说工作一年就回到位于上海浦东的本部。

从嘉善,我又坐汽车到了杭州,想去看看和我签协议的杭电是什么模样。

学校很新,在下沙大学城,距离市区确实很远。

我在外语系楼里走了好几圈,仿佛已经是其中的一员了。

想到我以后能在这里上班,开开心心地教英语,内心还是蛮兴奋的。

回到杭州市区,我给李主任打电话说想当面感谢她,问她是否可以见个面。

她答应了。

我买了一大束康乃馨去了她家,没有拿别的礼物。

她丈夫也在家,是学习设计的。我在那里停留的时间不长。聊天时,她说在东北工作的儿子和我一样大,说看到我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觉得一个年轻人在外求学求职蛮不容易。

临出门的时候,她送给我两包点心。

我坐公交到了火车站,坐火车途径安徽回到了南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