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刘禹锡和他的陋室

风景在路上 作者:王唯唯


刘禹锡和他的陋室

多次去芜湖市和县,竟然不知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就在县城的半边街。直到前不久去和县文化馆调研群众文化工作,其间放弃午休,去了向往了无数次的陋室。

这是一座小小的四合院。院墙依山而建,自然随势。院门门额“陋室” 二字为诗人臧克家所题。走上台阶,不见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推开院门,迎面照壁上写道:政擢贤良,学通经史;颉韦顽白,卓哉刺史。绕过照壁,便进入院内。院内石铺小径,绿茵满地,松柏常青,恬静清幽;三幢九间小屋品状建造,含英蕴秀,使人感受到浓郁的翰墨馨香。院内东侧建有碑亭,竖立《陋室铭》 碑石一方,由书法家孟繁青书写后雕刻而成;西侧摆放石羊、石龟等石雕,错落有致。

庭院分为两层,下层台阶两旁石兽盘座,仿古陶盘里栽植花木,芳香沁脾;拾级而上,一道仿青砖甬道直通陋室。三间房舍,白墙灰瓦,简约素朴;主室坐北朝南,几步台阶;台阶两侧摆放仿古铜,里面栽种珍贵的树木,青翠欲滴;走廊左右立柱上悬挂书法家刘子善书写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的楹联。

进入室内,青石地面。厅堂木柱上有方绍武所写的“感时江海思,报国松筠心” 的诗句;正中置设刘禹锡立身塑像,神态庄重,面色沉思;上悬郑伊农书写的“政擢贤良” 的匾额;塑像两旁是张恺帆书写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的诗句;塑像身后壁刻的中堂是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的诗文。室内东侧放置床、榻、凳等一些复制品,为刘禹锡起居生活用品,东墙上悬挂着刘翁的诗句和一些有关陋室铭的篆刻;室内西侧放置一桌、一椅、一琴,均为复制品,为刘翁办公会客之用,西墙上也雕刻着刘翁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等诗句。走出主室,在西厢房室内门厅中央,搁放一只大铁锚,寓意刘翁的千年诗句;南厅展柜里陈列着刘翁在和州所写的两篇文章《和州刺史厅壁记》 和《和州谢上表》,其中的《和州刺史厅壁记》 为研究和州的人文风貌提供许多不可多得的史料,后篇是上承朝廷,叙述到任后和州的情况;北厅则陈列着和白居易等诗人的和诗和《天论》 等文稿。

导游告诉我,原先这里只是一间简陋的小屋,土墙瓦棚,室内也没有具体陈列。经过后人不断修饰建设才有了一定的规模。南宋王象之所撰《舆地纪胜》载: “和州陋室,唐刘禹锡所辟,有《陋室铭》 柳公权书。” 明代正德十年(1515) 和州知州黄公标补书《陋室铭》 碑文,并建有“梯松楼” “半月池”“万花谷” “舞鹤轩” “瞻辰亭” “虚山亭” “狎欧亭” “临流亭” “江山一览亭”等。清乾隆年间,和州知州宋思仁在旧址重建陋室九间。室前有石铺小院和台阶,苔藓斑驳,绿草如茵,林木扶疏,室后有小山、龙池,碧波如洗,游鱼浮沉。民国6年(1917),岭南金保福补书《陋室铭》 碑一方。可惜后来俱遭兵燹。虽然没有杜甫笔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哀叹的那么凄凉,但也好不到哪去。今天的陋室,经过两次大的改造,在陋室的“仙山” “龙池” 一带,建成一座“陋室公园”,面积50多亩,山上建有江山一览亭、望江亭、仙人洞。池中建有临流亭、履仙桥等。周围筑仿清镂花墙300多米,正门坐南朝北,牌坊式门楼,“陋室公园” 匾额,为安徽省著名书法家张恺所题。

据说刘翁到和州不到半年,被势利之徒故意刁难,居室连搬三次。每搬一次,不仅毫无怨言,还即兴挥毫写下对联贴于门上。第一次的对联为“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第二次的对联为“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最后一次,写下了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于门前。这就是唐代的风范,唐人的胸襟。目光是那样的坚定,神采是那么的自信,只有唐代的风范,唐人的胸襟,才能这样任意释放自己的天赋,随意挥洒自己的个性。无论李白、高适、岑参,还是刘禹锡、柳宗元等人。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生活的艰辛,文化的贬谪,哪有灿烂的中华文化。

置身庭院,徐徐独行,面对此碑,我在心里默默吟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