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谢承《后汉书》序

古籍序跋集 作者:鲁迅 著


谢承《后汉书》序[1]

《隋书》《经籍志》[2]:《后汉书》一百三十卷,无帝纪,吴武陵太守谢承撰。《唐书》《艺文志》同,又《录》一卷[3]。《旧唐志》三十卷[4]。承字伟平,山阴人,博学洽闻,尝所知见,终身不忘;拜五官郎中,稍迁长沙东部都尉,武陵太守。见《吴志》《妃嫔传》并注[5]。《后汉书》宋时已不传,故王应麟《困学纪闻》自《文选》注转引之[6]。吴淑进注《事类赋》在淳化时,亦言谢书遗逸[7]。清初阳曲傅山乃云其家旧藏明刻本,以校《曹全碑》,无不合[8],然他人无得见者。惟钱塘姚之骃辑本四卷,在《后汉书补逸》中[9],虽不著出处,难称审密,而确为谢书。其后仁和孙志祖[10],黟汪文台[11]又各有订补本,遗文稍备,顾颇杂入范晔书[12],不复分别。今一一校正,厘为六卷,先四卷略依范书纪传次第,后二卷则凡名氏偶见范书或所不载者,并写入之。案《隋志》录《后汉书》八家[13],谢书最先,草创之功,足以称纪。而今日逸文,乃仅藉范晔书,《三国志》注及唐宋类书以存。注家务取不同之说,以备异闻。而类书所引,又多损益字句,或转写讹异,至不可通,故后贤病其荒率,时有驳难。亦就闻见所及,最其要约,次之本文之后,以便省览云。

[附]姚辑本《谢氏后汉书补逸》抄录说明[14]

《谢氏后汉书补逸》五卷 何梦华[15]藏书 钱唐丁氏善本书室[16]藏书 今在江南图书馆[17]

钱唐姚之骃辑,后学孙志祖增订。前有嘉庆七年萧山汪辉祖[18]序云,“案吴淑进注《事类赋》状在淳化时,已称谢书遗逸。王应麟《困学记闻》云:谢承,父婴,为尚书侍郎。原注:谢承《后汉书》,见《文选》注。是谢书在宋时已无传本。康熙间,姚氏之姻撰《后汉书考逸》,中有谢书四卷;孙颐谷先生重加纂集,凡姚采者一一著其出处,误者正,略者补,复以范书参订同异,其未采者别为续辑一卷。证引精博,可谓伟平功臣矣。”又归安严元照[19]序云,“谢书于忠义隐逸,蒐罗最备,不以名位为限,其所以发潜德幽光者,蔚宗不及也。”又有之骃原序。是书为梦华钞本,有“钱唐何元锡字敬祉号梦华又号蜨隐”,又“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20]两印。

壬子[21]四月,假江南图书馆藏本写出,初五日起,初九日讫,凡五日。

[附]关于汪辑本《谢承后汉书》[22]

谢承《后汉书》八卷,谢沈《后汉书》一卷,黟人汪文台南士辑,并在《七家〈后汉书〉》中。有太平崔国榜[23]序,其略云:“康熙中,钱唐姚鲁斯辑《东观汉记》以下诸家书为补逸,颇沿明儒陋习,不详所自,遗陋滋多。孙颐谷侍御曾据其本为谢承书补正,未有成书。近甘泉黄右原比部亦有辑本,视姚氏差详,终不赅备。黟汪先生南士,绩学敦行,著书等身,以稽古余力,重为蒐补。先生之友汤君伯玕,称先生旧藏姚本,随见条记,丹黄殆徧。复虑未尽,以属弟子汪学惇,学惇续有增益。学惇殁后,藏书尽售于人,汤君复见此本,已多脱落。亟手录一过,以还先生之子锡藩。锡藩奉楹书,客江右,同岁生会稽赵从锡藩钞,余因得见是书。言:先生所据《北堂书钞》,乃朱氏潜采堂本,题曰《大唐类要》者也,归钱唐汪氏振绮堂。辛酉乱后,汪氏藏书尽散。浙中尚有写本,为孙氏冶城山馆物,后归陈兰邻大令家,近亦鬻诸他氏,远在闽中,无从阅,异日得之,当可续补数十条”云。岁壬子夏八月教育部所藏《七家后汉书》写出,初二日始,十五日毕。

[附]汪辑本《谢承后汉书》校记[24]

元年[25]十二月十一日,以胡克家本《文选》[26]校一过。十二日,以《开元占经》及《六帖》[27]校一过。十三日,以明刻小字本《艺文类聚》[28]校一过。十四日,以《初学记》[29]校一过。十五日,以《御览》[30]校一过。十六至十九日,以范晔书校一过。二十至二十三日,以《三国志》校一过。二十四至二十七日,以《北堂书钞》[31]校一过。二十八至三十一日,以孙校本校一过。元年一月四日至七日,以《事类赋》注校一过。


[1] 本篇据手稿编入,原无标点。当写于1913年3月。
谢承《后汉书》,鲁迅辑录的散佚古籍之一,1913年3月辑成,共六卷,未印行。

[2] 《隋书》《经籍志》 《隋书》,纪传体隋代史,唐代魏徵等著,八十五卷。其中《经籍志》为长孙无忌等著,载列汉至隋的存佚书目。它所采用的经、史、子、集四部图书分类法,直至清代相沿未变。

[3] 《唐书》《艺文志》 《唐书》,这里指《新唐书》,纪传体唐代史,宋代宋祁、欧阳修等著,二二五卷。其中《艺文志》载列唐时存书,所录谢承《后汉书》为“一三三卷,又《录》一卷”。

[4] 《旧唐志》 即《旧唐书·经籍志》。《旧唐书》原名《唐书》,纪传体唐代史,五代后晋刘昫等著,二百卷。后人为与《新唐书》区别,故加“旧”字。按该书《经籍志》载:“《后汉书》一百三十三卷,谢承撰。”本文作“三十卷”,字有脱误。

[5] 《三国志·吴书·妃嫔传》:“吴主权谢夫人,会稽山阴人也。……早卒。后十余年,弟承拜五官郎中,稍迁长沙东部都尉,武陵太守,撰《后汉书》百余卷。”注:“《会稽典录》:承字伟平,博学洽闻,尝所知见,终身不忘。”《三国志》,纪传体魏、蜀、吴三国史,晋代陈寿著,六十五卷。注文为南朝宋裴松之作。

[6] 王应麟 (1223—1296) 字伯厚,庆元(今浙江宁波)人,宋末学者。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困学纪闻》,读书笔记,二十卷。卷十三“考史”部“谢承”条有“谢承父婴为尚书侍郎”等语,下注:“谢承《后汉书》,见《文选》注。”《文选》,即《昭明文选》,诗文总集,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共三十卷。唐代李善为之作注,分为六十卷。《困学纪闻》引语见《文选》卷二十四陆士衡《答贾长渊》诗李善注。

[7] 吴淑 (947—1002) 字正仪,宋代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官至职方员外郎。宋淳化(990—994)年间,进所著类书《事类赋》 百篇,又应诏自加注释,分为三十卷。他在《进〈事类赋〉状》中称:谢承《后汉书》等“皆今所遗逸,而著述之家,相承为用。不忍弃去,亦复存之。”

[8] 傅山 (1607—1684) 字青主,阳曲(今属山西)人,明清之际学者。据《困学纪闻》卷十三“考史”部“谢承”条阎若璩夹注:傅山自云其家有“永乐间扬州刊本”谢承《后汉书》;“郃阳曹全碑出,曾以谢书考证,多所裨,大胜范书。以寇乱亡失。”《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东汉碑刻,记当时郃阳(今属陕西)县令曹全事迹。明代万历年间在陕西出土。

[9] 姚之骃 字鲁思,清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康熙六十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辑有《〈后汉书〉补逸》 二十一卷,内收已经逸失的《后汉书》八家:东汉刘珍《东观汉记》八卷,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四卷,晋薛莹《后汉书》、晋张璠《后汉记》、晋华峤《后汉书》、晋谢沈《后汉书》、晋袁山松《后汉书》各一卷,晋司马彪《续汉书》四卷。

[10] 孙志祖 (1736—1800) 字诒穀,一字颐谷,清代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御史。辑有《重订谢承〈后汉书〉补逸》五卷。著有《读书脞录》等。

[11] 汪文台 (1796—1844) 字南士,清代黟(今属安徽)人。辑有《七家〈后汉书〉》二十一卷,包括谢承书八卷,薛莹书一卷,司马彪书五卷,华峤书二卷,谢沈书一卷,袁山松书二卷,张璠书一卷,并附失名氏书一卷。

[12] 范晔书 指范晔所著《后汉书》。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人,南朝宋史学家。曾官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撰《后汉书》,成帝纪、列传九十卷,即被杀。梁代刘昭以司马彪《续汉书》八志分为三十卷补入。

[13] 《隋志》录《后汉书》八家 《隋志》即《隋书·经籍志》。该志载录的八家《后汉书》为:刘珍《东观汉记》一四三卷;谢承《后汉书》一三○卷;薛莹《后汉记》六十五卷;司马彪《续汉书》八十三卷;华峤《后汉书》十七卷;谢沈《后汉书》八十五卷;晋张莹《后汉南记》四十五卷;袁山松《后汉书》九十五卷;范晔《后汉书》九十七卷(又刘昭注本一二五卷)。现除范晔书及附于其后的司马彪书“八志”以外,皆已散逸。

[14] 本篇据手稿编入,原无标题、标点。前两段写在《谢氏后汉书补逸》抄稿之前,最后一段写在抄稿之后。

[15] 何梦华 (1766—1829) 名元锡,字梦华,又字敬祉,号蝶隐,清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主簿。精簿录之学,家多善本。有《秋神阁诗钞》。

[16] 丁氏善本书室 指钱塘丁氏小八千卷楼,丁氏八千卷楼 又名“嘉惠堂”,清代钱塘(今浙江杭州)丁申(?—1880)、丁丙(1832—1899)兄弟继祖父丁国典而重建的藏书楼。分三部分:八千卷楼,藏四库著录书;小八千卷楼,藏善本书;后八千卷楼,藏四库未收书。

[17] 江南图书馆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两江总督端方奏请创办,时在南京龙蟠里。所藏善本图书颇多,包括从杭州购得的丁氏八千卷楼全部藏书。

[18] 汪辉祖 (1731—1807) 字焕曾,清代浙江萧山人。乾隆时进士,曾任湖南宁远知县、道州知州。著有《学治臆说》、《病榻梦痕录》等。

[19] 严元照 (1773—1817) 字九能,清代浙江归安(今湖州)人。诸生。藏书达数万卷。著有《尔雅匡名》、《悔庵文钞》等。

[20] “布衣暖菜根香” 句,原为宋末元初郑思肖(字所南)《隐居谣》的诗句。其中“菜根”原作“菜羹”,“读书”原作“诗书”(据《四库全书》本《宋诗纪事》)。

[21] 壬子 即公元1912年。

[22] 本篇据手稿编入,写于1912年9月(旧历八月)。原无标题、标点。

[23] 崔国榜 清代太平(今属安徽)人,曾任建昌知府。

[24] 本篇据手稿编入,写于1913年1月。原无标题、标点。

[25] 元年 指中华民国元年,即1912年。文末的“元年”当为“二年”。

[26] 胡克家本《文选》 胡克家(1757—1816),字占蒙,清代婺源(今属江西)人。他于嘉庆十四年(1809)翻刻宋代尤袤本李善注《文选》六十卷,并撰《考异》十卷。

[27] 《开元占经》 即《大唐开元占经》,天文术数书,唐代瞿悉达著,共一二○卷。《六帖》,类书,唐代白居易撰,又称《白氏六帖》,三十卷;宋代孔传续撰《后六帖》,三十卷。后人将二书合为一部,称《白孔六帖》,共一百卷。

[28] 《艺文类聚》 类书,唐代欧阳询等编,共一百卷,分四十八部。明代嘉靖六年(1827)胡缵宗刊刻小字本,鲁迅校勘所用的是嘉靖七年陆采加跋的胡刻重印本。

[29] 《初学记》 类书,唐代徐坚等编,共三十卷,分二十三部。

[30] 《御览》 即《太平御览》,类书,宋代李昉等编,共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书成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4)十二月。

[31] 《北堂书钞》 类书,唐代虞世南等编,共一六○卷,分八五二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