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莎翁故居看到了什么?

域外古城 作者:冯骥才 著


在莎翁故居看到了什么?

来到莎翁故居之前,我颇有点疑惑,我能看到什么?莎翁已故五百年,还会留下多少遗存?然而走进斯特拉斯福小镇却令我十分惊讶,在一片依旧是中世纪栅栏格式的街区里,莎翁出生的老屋、1564年出生的登记册、去世时举行葬礼的小小的圣三一教堂、演出过莎翁剧作的剧院、克洛泊顿石桥、他父亲供职的镇政府的小楼,以及他家那些做铁匠、酒商、肉店、零售商的邻居与亲友的老宅,还都原样地保存在原地。这是谁的决定?怎么从来没人想去拆掉开发建楼呢?

我尤其喜欢古老的都铎式小楼。粗木结构的构架中间填上砖块与灰泥,这种建筑产生于十五世纪末的都铎王朝。现在国内狂拆民居者的一个理由是西方的建筑是石头的,坚固易存;

◇莎士比亚出生的小镇斯特拉斯福

中国的是砖木结构,很难保留;但同样是木架加灰泥与砖块的都铎式民居都已五百岁以上,现在还在使用。其中镇上保存最好的都铎老屋,便是静静地立在亨雷街上的莎翁的“大房子”了。它如今已作为莎士比亚故居博物馆使用。在屋内可以看到莎翁父亲制作皮制品的小作坊,主厅、客厅、睡房和厨房。这里冬天很冷,人们既善于生火取暖又善于防火;童年的莎士比亚一度睡在父母床下特制的抽屉里。

莎翁故居的“展出”方式很独特。两三个穿着当时服装的男人与女人“生活”在房间里,做些活计聊聊天,有时参观者多了,他们会即兴表演莎翁剧本的一个小片段或一段经典的台词,他们以这种方式把人们带进当时的生活氛围和莎翁的艺术里。

莎士比亚在这里度过童年、少年和一部分青年时代,结婚生子,走进生活。他十一岁时在这里亲身经历过一次国王豪华的出巡,从而诱使他对宫廷生活迷恋、神往和充满遐想,并直接影响到他日后戏剧创作的题材与生活。

◇莎士比亚故居的卧室

这里的人至今还说五百年前他离开故乡,是由于他跑到镇外狩猎时误入了私人的领地,惹怒领地的主人挨了揍;他用一首讽刺诗报复,没想到这首诗广为传颂,招来更大的愤恨,为此躲到伦敦。然而,此时的英国和中国一样已是戏剧的天下,致使潜在莎士比亚身上的戏剧才华得到惊人的释放,短短的十几年他写了三十九部戏剧杰作和大量的十四行诗。那时人的生命很短暂,人生的阶段与今天完全不同。1612年四十八岁的莎士比亚就翻过了他的创作高峰。他返回到故乡颐养天年,四年后去世,当时不过五十二岁。

现今故居中他晚年的遗存并不多。毕竟事隔五个世纪,岁月太久,保存如是已不可思议。我们到哪儿还能找到关汉卿?而人家连狄更斯等人在莎翁故居窗玻璃上的签名还完好地保存着。

说到狄更斯,他应是莎翁故居保护的功臣。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这座房子一度无主,面临拍卖,狄更斯组织了许多活动筹集资金,才把它购买下来,并作为国宝修复。随之便是各界有识之士与本地热心人组成的基金会,发起了范围更广的保护工作,包括镇内外相关遗存,连同莎翁母亲与妻子安乡村的故居。保护修复的态度之认真使人钦佩,连故居院子里栽种的花草都来自莎翁的作品。

◇故居玻璃窗上的签名,上边有狄更斯的名字

◇莎翁雕像

莎翁家乡的人如此珍视他,绝非因为他给家乡带来了“知名度”和经济效益,而是真正知道他的价值。

莎翁故居之所以至今仍成为世界旅英游人的必往之地,是由于他的戏剧已成为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他那些剧作——《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李尔王》《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等至今还“活”在戏剧舞台上。文学史看似是以作家的名字连贯成的,实际上是永不褪色的经典串起来的。唯有经典才能穿越时空,所有文学和艺术都逃不过历史的检验。

我还想再提一下狄更斯。一个作家能够如此下力气去保护另一位前辈作家的故居,不正是表现着他对文学真正的热爱与虔诚吗?

2013.4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