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牢记总书记嘱托 弘扬塞罕坝精神
全力构建大思政课铸魂育人新格局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苏国安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宏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指出,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学校党委深刻认识到,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组成部分的塞罕坝精神,在新时代思政教育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时代价值。实践中,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全面落实“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的指示要求,充分利用国家民委“塞罕坝高校思政研究基地”“塞罕坝精神研究院”“市委宣传部2021年文艺精品奖励扶持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等项目平台,深入发掘塞罕坝精神思政教育内涵,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不断探索“塞罕坝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新模式,真正将塞罕坝精神全面植入灵魂血脉、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植入为人民服务实践中,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一、坚持提高政治站位,将弘扬塞罕坝精神作为“三进”主抓手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确立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并把塞罕坝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号召全党全社会学习。作为塞罕坝精神发祥地的高等院校,坚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走在前列、做出表率。一是坚持领导率先垂范、学懂学透。把塞罕坝精神列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青年教师入职培训、辅导员培训内容,制订专项学习计划,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学。在学习中,把传承弘扬塞罕坝精神与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特别是与习近平总书记来承德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三个植入”“四个再建功立业”。通过理论教学增进师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领导、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刻理解和认同,会聚师生弘扬塞罕坝精神的强大力量。二是坚持科学规划、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批示指示后,学校立即成立了塞罕坝精神研究院(挂靠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塞罕坝精神研究工作。学校党委相继出台了《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大思政教育实施方案》《塞罕坝精神进校园“思政大讲堂”系列活动方案》。三是坚持专题研究、重点推进。从党的领导是塞罕坝的根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塞罕坝的实践,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的三代建设者,生态文明典范等方面深化理论研究。目前,有关塞罕坝精神的研究课题有36项,其中,歌舞剧《情系塞罕坝》被教育部列为“2021年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项目”、河北省委宣传部“文艺精品扶持项目”“2021年度承德市文艺精品工程奖励项目”,被列入“2022年河北省文旅厅舞台艺术文艺精品工程项目”“塞罕坝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被高校思政教育中心列为河北省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20HZZ005); “塞罕坝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被列入2021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HB21MK020), “塞罕坝精神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实效机制研究”列为承德市社科联重点课题。通过几年的研究,形成了歌舞剧《情系塞罕坝》、“塞罕坝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塞罕坝精神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传承路径探究”“塞罕坝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研究”“塞罕坝精神对大学生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影响研究”等阶段性成果25项。学校成为承德市社科联确定的“塞罕坝精神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塞罕坝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研究基地”被国家民委定为2020年“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二、强化教学实践研究,不断丰富完善塞罕坝思政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为充分发挥塞罕坝精神铸魂育人的作用,学校坚持用三代塞罕坝建设者“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鲜活感人事迹引领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深化思政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改革,形成塞罕坝精神入校园、入课堂、入教材、入学生脑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一是突出“一个主题”。“一个主题”即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塞罕坝机械林场于1962年建场,至今已60年,塞罕坝的发展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全面实现小康、开启“十四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支撑。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学校牢牢把握用塞罕坝精神铸魂育人这一主题,把发掘好、弘扬好、利用好塞罕坝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始终。二是创新“三个模块”。“三个模块”即自主学习实践模块、现场考察实践模块、专家讲座实践模块。创新自主学习实践模块:每学期在全校开展“塞罕坝”杯思政课实践教学展演大赛,通过组织塞罕坝精神主题演讲比赛、塞罕坝精神主题红色故事分享会、塞罕坝精神主题情景剧,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塞罕坝精神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对于塞罕坝精神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提升了塞罕坝精神实践育人的实效性,提升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创新现场考察实践模块:定期带领学生和国培省培学员赴塞罕坝参观考察,体验塞罕坝生态文明成果,回顾三代建设者的艰辛历程。创新专家讲座实践模块:定期邀请塞罕坝三代建设者到学校为师生作报告。三是用好“四个平台”。“四个平台”即充分利用课堂平台、校园平台、实践基地平台和网络平台。用好课堂平台:抓好思政课堂,深入挖掘塞罕坝精神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涵,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融入思政课理论教学,集体备课形成案例集。通过理论教学增进师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领导、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刻理解和认同,会聚师生弘扬塞罕坝精神的强大力量。抓好课堂思政,大力推进塞罕坝精神实践教学,把塞罕坝精神作为音乐舞蹈学院、文传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生物与食品学院等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纳入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课程体系,计入专业学分,打造出优质多样的传承和弘扬塞罕坝精神的相关作品。学校把塞罕坝精神融入课前5分钟思政,结合“四史”学习,推出课前5分钟思政课,塞罕坝精神是必讲内容。在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中,把塞罕坝精神融入课堂教学。2020年以来,对国培、省培计划的2500多名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进行了塞罕坝精神课堂培训并组织集体到塞罕坝实地考察参观。用好校园平台:在校园内通过在宣传栏、道旗、甬路两侧制作宣传字牌等方式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的重要指示和有关塞罕坝精神的图文。校园网、学报开辟弘扬塞罕坝精神专栏,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把弘扬塞罕坝精神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将学习践行塞罕坝精神作为团委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生会社团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校园歌手大赛、校园舞蹈大赛、校园戏剧大赛、宿舍文化节、朗诵比赛、主题演讲比赛、志愿服务及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教育引导师生学习宣传塞罕坝精神,实现“思想育志”。用好实践基地平台:依托塞罕坝思政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大力推进塞罕坝精神实践教学,将围场县哈里哈乡哈里哈村、御道口镇御道口村、机械林场的月亮山望海楼、尚海纪念林作为思政教学和塞罕坝精神培训实践教学点进行打造。把塞罕坝精神作为音乐舞蹈学院、文传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生物与食品学院等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纳入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课程体系,计入专业学分,打造出优质多样的传承和弘扬塞罕坝精神的相关作品。用好网络平台:与塞罕坝机械林场合作录制弘扬塞罕坝精神系列慕课,通过“学习通”等网络平台供学生学习,有的课程已被市委组织部选为干部培训课程。近年来,学校通过强化教学实践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塞罕坝思政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品牌,并创造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其中,音乐舞蹈学院根据塞罕坝望海楼里护林人感人事迹创作的舞蹈《守护绿色》获2020年河北省第六届高校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文传学院的诗朗诵《致敬塞罕坝人》获演讲比赛二等奖。旅游与航空学院创作的弘扬塞罕坝精神的舞蹈《塞罕情思》获2020年全国高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冠军,并于中国教育台播放。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塞罕坝精神为主题的舞蹈《筑梦林海》获2021年全国高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季军。
三、着力塑造文艺精品,推进大思政课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近年来,学校坚持把塑造文艺精品作为开展大思政课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掘本地优秀文化资源进行精品创造。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精神作出重要批示后,学校把弘扬塞罕坝精神作为己任,创作了许多文艺精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一是最大限度汇集了全校文艺精英骨干集中攻坚。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2020年年底学校党委决定,创作一台弘扬塞罕坝精神的歌舞剧,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时推出。校领导多次带领音乐舞蹈学院和文传学院的师生深入塞罕坝进行体验创作。在夏秋时节让师生体验塞罕坝的生态美,更加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数九寒天,深入望海楼、检查站体验绿色守护者的艰辛,经过调研积累了大量素材。师生冒着酷暑用塞罕坝精神排演塞罕坝歌舞剧。在排练过程中,领导老师带头排练至深夜,有的老师为了赶时间制作背景24小时不休息。有的同学担任角色多,来不及换装,穿7层衣服参与排演,演完一个节目脱一层,整场演出下来里层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2021年4月底完成了剧本的创作,5月学生返校后开始组织排练。二是最大限度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部门支持。学校坚持发挥优势扎根承德办教育,在确定弘扬塞罕坝精神的歌舞剧后,及时向市委、市政府进行汇报。时任市委书记董晓宇、市长柴宝良高度重视,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支持演出,亲自到排练现场看望师生,两次观看汇报演出并提出修改意见,提出按“走进中央党校课堂、获中宣部‘五个一’奖”的要求打造。市领导赵青英、刘新宇、董振国多次带领市委宣传部、文旅局、文联、电视台、报社和承德话剧团的专家多次到排练现场指导把关。为使这台剧真实展示三代建设者牢记使命的创业实际,展现塞罕坝的生态文明,学校党委就节目的选定多次与塞罕坝机械林场进行沟通,得到了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大力支持。三是最大限度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把脉支招。为打造传世精品力作,坚持请大家、请名家。学校特别邀请电视剧《最美的青春》总导演郭靖宇担任技术指导。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李树峰、江东、朱宝珍、李宏锋、段妃、庞小强等专家召开专题研讨会。邀请“用好红色资源”研讨班的教育部社科规划中心及西南大学、复旦大学、嘉兴学院、湘潭大学、井冈山大学、赣南师范大学、遵义师范大学、延安大学的领导现场指导。2021年10月19日至20日,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塞罕坝后首部弘扬塞罕坝精神的文艺作品在石家庄市举行了两场汇报演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政及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教育厅、林草局和省直高校部分师生观看了演出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三套《中国文艺报道》栏目于9月4日、9月6日对歌舞剧总策划、总编剧高俊虎,艺术指导郭靖宇,总导演蒋小娟进行了两期专题采访报道;学习强国、光明日报、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中国新闻网、长城新媒体、腾讯网、搜狐网、澎湃在线等各大媒体对该剧都做了专题报道。
几年来,学校持续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大思政教育中,构建大思政格局,特别是通过打造文艺精品歌舞剧《情系塞罕坝》,不断增强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是取得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进校园新成效。通过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不断丰富和完善塞罕坝思政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特别是参与《情系塞罕坝》的排演,广大师生更加深入了解了塞罕坝三代建设者的创业发展史,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没有集中力量干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就不会把昔日的高原荒漠变成今日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成为世界生态文明的典范。因而更加清晰我们党是什么,要干什么。强化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了“两个维护”。塞罕坝精神谱系成功进入校园,并取得良好成效,也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二是探索了思政与教学相长的新路径。通过塞罕坝精神的铸魂育人,广大学生不仅坚定了理想信念,磨炼了意志,增强了斗争精神,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音乐舞蹈学院参与《情系塞罕坝》演出的师生的舞蹈水平与没参与演出前形成巨大反差。文传学院把塞罕坝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后,融媒体专业的学生拍摄了大量反映塞罕坝生态建设成就的微视频、摄影作品,在2020年河北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有两幅摄影作品获专业组二等奖、一幅获三等奖。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通过创作弘扬塞罕坝精神的诗朗诵,专业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学校历届参与国家民委组织的演讲大赛都从该专业选派,均取得好成绩。三是开创了校地合作的新样板。通过塞罕坝精神进校园和塞罕坝作品回馈社会,一来一往,极大促进了学校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合作交流。学校先后与塞罕坝机械林场、承德地矿集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学校党委派师生赴塞罕坝机械林场,参与林场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演出,得到林场干部职工的好评。通过课堂教学、塞罕坝实地参观考察、排演歌舞剧《情系塞罕坝》,师生们看到了塞罕坝的生态美,通过了解塞罕坝获得的联合国环保署“地球卫士奖”、联合国防治荒漠化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党中央授予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荣誉,师生们真正看到了塞罕坝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更加深入理解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深植入师生心中,实现了中共承德市委提出的弘扬塞罕坝精神“三个植入、四个再建功立业”,为青年学生将来走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树立了良好的发展理念,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