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我所认识的雒漓江先生
当年听到先生自我介绍时,我首先想到雒姓的罕见,继而是漓江“城在景中,景在城中,情景交融”的美丽。与雒漓江先生相识,是在2016年7月,受《黄河文化》主编魏震林先生邀请,参加三年一度的东营市民间文化研究会换届选举会议。在此之前,我并不认识雒先生。雒先生有近一米八的个头,偏瘦;藏青色的西装与雪白的衬衣形成鲜明对比,内搭一条蓝色斜纹领带,给人一种斯文儒雅的印象;稍微稀疏的头发,满面的笑容让人觉得谦和可亲。初见,我们握着手一起坐进沙发里。
与雒先生相识是偶然的,是苍天赐给的缘分。雒先生认识我,是在《黄河文化》期刊上,他读过我发表的文章,对我的文章评价很高,所以对我的印象也特别深。雒先生的话语让我受宠若惊。我虽说有些受不起,但看到雒先生的诚恳,还是欣然接受了。
从此,我们的交流逐渐频繁起来。无处不在的网络,把我们从并不算远的两个城市,拉近到如同在一个小小的“村庄”。我们无话不谈,常常语音聊天一个多小时,隔着手机屏幕,但却能感知彼此之间心灵和情感的温度。其间,我收到雒先生的第一本诗集《硕果满园》,书的封面设计素洁淡雅,清新亮丽。我从雒先生的诗集中发现,他是一个纯朴、善良、豪爽、爱生活且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或许,这与雒先生自小生活在黄河口,常年受黄河水浸润、滋养有关。黄河水赋予了这片土地活力与生机,也滋养了他爱家乡、爱人民的无限热情,他孜孜不倦地把家乡的山水树木、风土人情,撰写成一首首生动形象的优美诗篇。如《美哉!黄河口》《踏青黄河口》《乡野一景》《故乡的草垛》等,家乡的一切,清晰地从他的笔端流出。文如其人,人如其文,一点不错。在往后的交往交流中,他的言行举止,让我对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他不仅是一位适应时代潮流的前卫作家,更是一位性情中人;他热爱生活、珍爱自然,对人、对友,坦诚率真、恭而有礼。
2017年春,雒先生忽来电话,他给我介绍了一位大作家,名曰憨仲。憨仲身有残疾却不憨,且聪明过人,和雒先生关系甚密,是《东方散文》的总编。他说我文采好,有发展空间,要我与憨仲先生多多交往,鼓励我向《东方散文》投稿。我欣然答应,并“不辱使命”,先后多次在《东方散文》获得周冠军、月冠军,并连续荣登纸刊,得到憨仲先生的高度赞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年五一,我与雒先生碰巧同时参加《东方散文》举办的首届国际东方散文奖暨“天齐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后的采风活动,与全国众多知名作家共处多日。连日倾听高人的创作经验,我受益匪浅。正是这一次次面对面、心贴心的交谈,我们更敬重彼此,友情更加浓厚了。
雒先生从山东省北镇卫校毕业后,在广饶县医院及花官镇医院实习两年,1975年被调入周楼中学任教,后来由于工作需要又调任花官中学、岳六中学和花官一中任文科教师多年,其间兼《清河》校报主编,渐渐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2000年,借调至花官镇党政办,任宣传副主任。2008年,借调至县政协文史委编纂史志至今,对中国历史、中国语言、人文,尤其地域历史文化等尤为熟悉。他学富五车、通晓古今、学识渊博,但因工作繁忙,很难挤出时间搞文学创作,退休后,才得以实现隐藏多年的文学梦想。打开《硕果满园》,一股浓郁的乡韵乡情、老农友人的音容笑貌便浮现在心间,字里行间凝聚的是满满的感恩之情。《忆商埠老师》《美的季节》《悼董福祥大叔》《还清小清河》等,皆是雒先生凝情聚义的佳作。在被借调县政协文史委编纂史志的同时,雒先生深入生活,抒写锦篇。仅两年多的时间,我又收到雒先生诗集《岁月掠影》,这已是雒先生继《硕果满园》和《百花赋》之后的第三部诗集。集中收集诗作200余首,可见雒先生辛勤执着、笃学不倦的精神。其中有大量散文作品发表在《东营日报》《东方散文》《黄河口诗苑》《西部散文选刊》《河南文学》等报纸杂志。
雒先生出身红色革命家庭,自少年时代受父母的熏陶,锻造了坚强的思想信念,后又长期忙碌拼搏在教育事业中,养成了爱国忠民、坦诚待人、敬师爱生、倾学布教的思想意识,对崇高而神圣的人民教师及教师职业,充满深厚的情感。于是,他笔墨尽洒,书写了若干阳光朝气的赞美诗篇。如《致刘振萍老师》《赞宋新健老师》《陪翟锡林先生看望王在岫老师》《我的老师》等,读罢佳作,深感雒先生的一颗感恩之心、对曾经战斗在教育一线的老师的崇敬之情和深切思念。
雒先生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几乎走遍齐鲁大地,对齐鲁大地上的秦砖汉瓦、历史遗迹十分熟悉,并心存感念。尤其在孙武文化、齐文化及地域性历史名人方面,写了多篇学术论文进行探讨。在《柏寝台》《乐安故城》《南北朝文学家任昉》《孙武祠怀古》等作品中,更是作了详细的介绍,这些文字见证了雒先生不忘历史、缅怀历史、锲而不舍的精神。雒先生藏书万卷,家中不仅有历史文化典籍及书画珍品,更有地域文化的大量史料。这些书籍和藏品彰显着雒先生对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热爱和高度重视。雒先生之所以能够成为黄河口这片土地上的佼佼者,是因为他熟悉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从雒先生编著的《雒姓名秀简编》中可以得知,雒先生的祖辈曾登科举,六世祖雒泗例贡出身,六世祖雒潭是监生又是著名画家,祖、父皆念过私塾,当属书香门第。雒先生从诗书的熏陶中一路走来,感念脚下这片厚土。他一直笔耕不辍,用文字塑造着美,编织着梦,记录着历史,记录着文化,记录着父老乡亲的深情厚谊。
当我踏上孙武故里广饶县这块富庶的土地,雒先生盛情相待,倾情迎候,同时邀请在县文史委撰稿的孙洪升先生陪伴,实地游览占地40余亩,巍然屹立2600余年的高台——柏寝台。台上苍松翠柏,绿树掩映,可谓是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之后,我们驱车去了孙武祠,雒先生全程陪伴,做全职导游。我们从正门进入,依次经过二门、第一展室、第二展室等,参观并了解了孙武塑像、孙武生平、孙子研究、孙子学术研讨会及《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等历史故事。雒先生为我们详细解说着军事天才孙武的雄才大略与生平事迹,让所有人无不感叹孙武超人的胆气与智慧。出了孙武祠,已是中午时分,雒先生早已在宾馆订好午餐。“诗是酒的诗,文学是酒的文学。”席前,雒先生又请来了诗友艾华昌和靳相祝,酒宴上,大家的热情让我心中温暖如火,酒酣耳热后,我借酒抒情,说:“我和雒先生虽萍水相逢,却有一见如故之感。遇各位诗友,更相见恨晚,今孙武大地相约,结深情厚谊永久。”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从此相识,兵圣地,共同志趣,用情守护。文学净地,路途相互关照。
你尊我让,重情义,彼此进取,期望未来。知识田园,枝繁叶茂根深。
初守亮
2022年3月12日
(初守亮,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散文百家》《青岛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