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论机智

生命之用 作者:约翰·卢伯克


第二章  论机智

对于人生之成功,机智比才干更为重要,可对天生迟钝者来说,要获得机智并不容易。然而,只要留心他人所愿之倾向,后天学会机智亦有补救之法。

别放过任何能让人高兴的机会。对所有人都谦恭有礼。蒙塔古夫人27曾说:“礼貌并不值钱,可什么都能买到。”确乎其然,礼貌可换取许多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所以要努力获取你所遇到的每个人的好感。伯利男爵28就曾对伊丽莎白女王说:“赢得人心,那你就赢得了他们的热爱和金钱。”

在强力不奏效的时候,机智往往会获得成功。黎里在《才智剖析》中引用过一则古老的寓言。寓言讲北风和太阳争胜,谁能脱掉路上行人的斗篷,谁就是胜者。北风鼓足力气,刮起凛冽寒风,想把行人身上的斗篷吹掉,可风刮得越猛,行人把斗篷裹得越紧。随后太阳登场,用火热的阳光温暖那位行人,行人在明媚的阳光下渐觉慵然,不仅解下了斗篷,还脱去了外套。北风见状,遂向太阳认输。

请始终记住,人易于诱之,难于驱之,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引导都胜过驱使。

莎士比亚就曾说:“欲遂己愿,最好是展露微笑,而不是挥舞利剑。”

对政治家来说,放宽管控是条明智的规则。

设法获得与你交往者的信任,但更重要的是要值得人家信任。许多人的影响力主要都归功于性格,而非归功于才干。弗朗西斯·霍纳29官位不高,但在当时的议会中却有非凡的个人影响力,锡德尼·史密斯30曾经常谈及他,说他脸上就印有“摩西十诫”。

在公正而明智的前提下,设法尽量满足他人的愿望,但别害怕说“不”字。

人人都会说“是”,但并非谁都能把“是”字说得讨人喜欢;不过较之说“是”,说“不”则更为艰难。许多人毁于灾祸,就是因为不会说“不”字。普卢塔克告诉我们,小亚细亚人之所以历朝历代都沦为附庸,仅仅是因为发不好“不”这个音节。如果在生活准则中,“不”字非说不可,那几乎没必要具有将其说得讨人喜欢的能力。对与之打交道的每个人,我们始终都应该力求以礼相待,让他们觉得跟我们交往是件乐事,让他们愿意再来交往。生意是一种感情买卖,其感情因素比许多人猜想的都多;因为谁都喜欢受到礼遇,所以坦诚和礼貌往往会使成交事半功倍。

只要愿意,几乎谁都可以让自己取悦于人。切斯特菲尔德伯爵在给儿子的信中说:“取悦于人的愿望至少是取悦人的一半技艺。” 反之,若无取悦于人的愿望,谁也没法讨他人喜欢。如果你年轻时没学会这门重要技艺,那今后要想学就会更难。许多人表面的人生成就主要都归功于礼数周全,而非任何实在的业绩,可另一方面,众多心地善良的英杰,只因不拘礼节就结怨树敌。再则,会取悦于人本身就是件乐事。不妨试试,结果不会令你失望。

随时保持机敏和冷静。同古道热肠一样,冷静的头脑也必不可少。对任何洽谈协商,坚毅和冷静的价值都不可估量,它们往往会保你安然熬过危险和困难的时刻。

若偶遇不及你聪明的人,你也没有权力睨而视之。除了丰厚的遗产,最令人自豪的继承莫过于与生俱来的能耐,而这两者的可靠性,仅在于是否能被充分利用。况且,许多人都比看上去要聪明得多。读懂一本书容易,读懂一个人却难,而眼睛是探究人品的重要路标。“若遇眼说于此,而口言于彼,人情练达者通常会信赖前者。”31

别太相信过度表白的善意。男人不会对男人一见钟情,女人也不会对女人一见倾心。若不甚熟悉者对你断然拒绝或满口承诺,对其所言别盲目相信。即便他并不虚伪,其言也未必是其欲言,或则,他兴许是想从你那里得到什么。所以,别仅凭几句好话就相信谁都是朋友,但也别贸然假定任何人都是敌人。

世人皆自以为是有理性的智者,但若以为人始终都受理性支配,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人是奇怪的矛盾体,其行为经常(或者说历来)都被偏见和感情左右。结果就是,赢得他人赞许,更有可能靠的是赢得他们的感情,而非说服他们的理智。并且,较之针对个人而言,赢得感情更适用于人类群体。

争论始终都有几分风险,屡屡导致冷淡,造成误会。你也许会赢得争论而失去朋友,而这很可能得不偿失。如果你非要争论,那就尽力使之有效,但要设法让人觉得,某个要点一直都被人忽略。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在进行一场糟糕的争论,要是他们知道,也就不会争了。此外,即便争论者认为自己输了,那也不意味着人家心里服了。实际上,这样说或许并不太过分,想靠争论让人信服几乎都是徒费口舌。清晰而简洁地陈述自己的论据,你所能期待的只是动摇对手固执己见的信心。这是赢得争论的起点。

交谈本身是一门艺术,而绝非那些口若悬河地大谈谁最会交谈的人,不过切斯特菲尔德伯爵有句话肯定说过头了,他说:“与曾经的笛卡尔或牛顿相比,很少有酒馆醉鬼不是更好的交谈伙伴。”

我不会说当善听者和做健谈者一样艰难,但这肯定绝非易事,而且几乎同样重要。切勿以批评家或法官的身份听别人说话,切勿急于做出判断,同时设法融入说话人的感情。若你和蔼友善,有恻隐之心,别人通常会征求你的忠告,而觉得自己对陷入困境的众生有所助益,那会令人感到舒心。

别指望年纪轻轻就非常引人注目。端坐,聆听,旁观。如谚语所说,旁观者清,因为你至少可以注意到发生了什么,甚至最好是你自己都注意不到自己,差不多就像是你戴了顶隐身帽。

对许多人来说,思考是件很烦心的事,为避免这种烦恼,人们接纳你时往往都根据你的自我评价。而拉布吕耶尔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价值就只是我们希望的价值。”

千万别为自己树敌,因为那是天下最糟的事。

“勿照蠢人的蠢话应答蠢人,以免你像他一样显得愚蠢。”32

切记,“委婉之应答可使人息怒”33,但即便是愤怒的应答也不比讥讽更愚蠢,人十之八九都宁愿挨骂,甚至被中伤,也不愿被人嘲笑。于其他任何不快之事,人们几乎很快就会淡忘,但对当众受辱却会耿耿于怀。

有时被蒙在鼓里比知道真相更好。雅典人色拉西罗斯疯了,以为比雷埃夫斯港口的所有船只都是他的,但被克里托34治愈之后,他却终日悲叹自己遭到了掠夺。

切斯特菲尔德伯爵曾说“为一句笑话而失去朋友是愚蠢之举”,但我认为,为一句妙语而把平允的中立者变成敌人,此举并不比愚蠢之举逊色。

别动辄就怀疑遭人冒犯,或以为自己被人嘲笑——就像《两个纨绔子弟的计谋》35中那个仆人斯克鲁布所说:“我确信他们在编排我,因为他们哈哈大笑。”另一方面,如果你被人嘲笑,那就要设法占得上风。若你能真诚地加入说笑,你就会扭转局面, 转败为胜。能够加入对自己的嘲笑,这种人谁都喜欢,因为这展现了一个人的幽默和机敏。如果你会自嘲,别人也就不会嘲讽你了。

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观点,应该料到有时会被人嘲笑,而嘲笑对你并无伤害。最引人发笑的莫过于你似乎就像所嘲笑的那样,而最引人同情的则是你并非所嘲笑的那么回事。人们常因某种假想的委屈而郁郁寡欢,忿忿不平,从而变得待人冷漠。

坦诚待人,但要有所保留。别过多谈论自己:既不要替自己涂金,也不要为自己抹黑,但要允许别人谈他们自己,只要人家愿意,谈多少都不为过。别人要夸夸其谈,是因为人家喜欢,而且人家会认为你最好是洗耳恭听。若非责任所在,千万别告诉某人,你认为他是个傻瓜,或是个笨蛋。如果你这样心直口快,人家就有充分理由抱怨。你的判断也许会出错,人家也可以同样说你是个白痴,而且不无道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