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问道天涯: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学院学生论文集 作者:郑力乔,陈智慧,智宇晖 编


毕光明

大学本科生写毕业论文如今成了一个问题,近年来不断有人质疑本科生写毕业论文的大学培养制度。质疑的理由无非是高校扩招后,大学本科的专业学习与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已无多少对应关系,专业训练的重要性无形弱化,加之社会经济与文化转型后,大学的教育管理普遍松弛,学生到了大四,忙于实习和找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研究写论文,多半草率应付,更有甚者干脆花钱买论文或者自己从网上抄袭,如此一来,学术训练的目的未能达到,反而败坏了学风和社会风气,因此,与其徒劳无功走过场,不如干脆废掉写论文这一环节,从根本上杜绝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这一乱象。也有人从更高的学术要求看问题,对本科生写论文的必要性表示怀疑,认为写论文是科学研究的过程,论文是科研的成果,以现在本科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水平,还不具备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因此,对本科生来说,写学术论文还为时过早。

上述质疑和看法并非没有道理。在知识实际已经严重贬值的商品经济时代,有专业职志的大学生少之又少。现今的大学,无法脱离社会的影响,要求学生热爱所学的专业,专注于知识的汲取、问题的思考以及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并确定长远的专业目标,利用大学的师资、图书馆和学术氛围的有利条件,围绕专业目标建立起初步的知识结构,为在某一专业领域的持续探讨打下基础,这是因为在全民教育时代,大学本科教育承担的并不是这样的任务,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并不能放下安静的书桌,更何况在行政权力高于学术权力的大学体制里,专业和知识并不能成为主导求学者人生志向的力量。在形式主义和项目化生存的时代,大学教员多半因应付各种评估检查和打通论文发表关节而自顾不暇,早已在教育活动中失去了主体性和主动性,哪有热情和责任心来指导学生在专业领域里进行研究,练习学术性写作。在这种教育环境里,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流于形式不足为怪。

然而,大学本科要不要写毕业论文仍然是个伪问题。因为现代大学的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决定了本科阶段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具备了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对专业领域的某一问题进行探讨的可能性,而论文写作这一知行合一的过程正是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必由之路。写论文既是对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也是知识运用过程中对专业学习的深化,更是在实践中对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对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就好比一个人只学游泳知识而不下水终究不会游泳一样,只学专业知识而不投入就不会成为专门人才。尽管大学教育并不奢望所有的毕业生都成为专门人才,但是大学教育一定是按照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专门人才的目标来进行教育程序设计的,不然专门人才无从产生。就算大部分本科生毕业后可能用非所学,但是写毕业论文时形成的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对他们以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无助益。所以,大学本科不是应不应该写毕业论文的问题,而是教育主体在本科教育活动中如何把握好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这一重要环节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集,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它告诉我们,能不能通过毕业论文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责任首先在学校,在学校的管理者和指导教师。

本论文集收入的是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学院2010 级至2012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由郑力乔、陈智慧、智宇晖等主编,是海南省重点学科民族学教学成果,是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写作学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实践教学成果,也是海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成果。集子所收的论文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海南黎族文学研究,是运用文学专业知识对地域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所作的研究,一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研究领域中的语言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以作家作品研究为主。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新近由琼州学院更名而来,是我国最南端的公办省属本科院校。学校的前身是 1958 年创办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有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其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优势学科。由于学校地处海南岛南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海南民族地区的最高学府,因此学校一直注重利用高校的学术力量开展海南黎族文化研究,承担了黎族文化研究的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积累了丰富的黎族文化研究成果,已经成为黎族文化研究的重镇。人文学院以陈立浩教授、杨兹举教授、郑力乔教授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学者接力式地致力于黎族文学与文化的研究,多有斩获,形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的一个鲜明特色,对培养应用型人才起了积极作用。从论文集就可以看出,几乎每一届都有学生特别是本土的学生以黎族文学与文化研究为毕业论文选题,毕业论文写作因而与海南地方文化建设建立起了联系,这对开掘海南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文化遗产,培养黎族同胞的文化自觉和塑造现代型民族文化性格,以丰富国际旅游岛的精神资源,有着多方面的意义。何况对本土文化的研究并非只有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像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丘濬的研究,也是很有学术价值的选题。对丘濬文化成就及精神世界的探讨,不仅打破了海南是文化沙漠的妄说,更为文化范型决定生命价值这一重要的人生命题作出了峻切的提示。仅从这样的收获来看,大学本科写毕业论文的必要性就无可争议。

在专业范围内选择研究对象,确定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更是专业把握手段的必要提升,只要认真对待,它的收获同样是可以预期的。论文集共收 17 篇论文,汉语言文学的论文占了 11 篇,可见教学管理者对专业本色的重视和坚持。论文集中的文学课题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其中以古代文学居多。这体现了导师的影响和指导在毕业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比如,古代文学论文里有两篇研究古诗十九首的,题目分别是《古诗十九首与曹植五言诗中地理方位的量化分析》和《古诗十九首的主题分类》,这两篇论文都是由木斋教授指导的,而木斋教授是知名专家,在古诗十九首研究中提出了新说,选这个题目的两位同学显然受到了他的影响。经过考证和分析,木斋先生认为古诗十九首里面有几首为曹植所作,是反映他和甄后的恋情之作,故其中也有诗作系甄后所写。《古诗十九首与曹植五言诗中地理方位的量化分析》正是认同了木斋教授的观点。论文通过诗中所出现的地理方位的量化分析,再次论证了木斋老师的观点。但是,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以同一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而教师并不会要求学生以接受自己的研究结果为前提,相反,会鼓励学生从文本出发,运用或一方法进行科学地分析,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古诗十九首的主题分类》一文,虽然也以木斋先生的研究成果为参照,但是所得出的结论却与之有别。又如,论文集里《〈长相思〉词牌研究》和《唐宋时期“木兰花”词牌群演变研究》两篇论文均由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柯继红博士指导,不惟写得符合学术规范,有一定的学术含量,几乎达到了硕士研究生的水平,光是选题对于本科生来说就有相当的难度。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受过良好学术训练的人施加影响和予以指导,一个本科生敢写且能写好这样的论文。再如,论文《异代知音———〈桃花源记〉与〈醉乡记〉的比较》由智宇晖博士所指导,从选题到写作,都可以看到教师的学术取向和人格风范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影响,它让人感受到高等学校传递学术薪火的执著与壮观。

由上可见,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不是有没有必要写的问题,而是如何才能写好的问题。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虽然地处偏远,但是学校从领导到教职员工,办学热情高涨,一切遵从现代大学建设的规律,广揽人才,壮大专业队伍,强化教学管理,突出办学特色,根据社会需要培养有人文情怀和有专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没有辜负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仅从毕业论文指导一端,就可以看出这所大学的办学性格———认真负责,而今日之中国教育,最缺少的就是认真负责。人文学院首先是管理者对毕业论文写作有清醒而正确的认识:“毕业论文是一门检验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重要专业实践课,其宗旨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究专业学术问题或现实社会中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运用专业所学知识,获取相关信息和资源,初步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锻炼思维品质,提高创新意识和规范意识。总之,套用体育术语,这是一项难度系数很高的运动,不但考验学生的专业所学,也考验指导老师的执教水平。”管理者的认知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制导作用,也就有了教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毕业论文指导才能成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蝶变过程,学生会因创造成果的激励而端正问道致知的态度。

是为序。

毕光明,文学评论家。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中国当代纯文学批评与作家作品研究。出版有《文学复兴十年》、《虚构的力量———中国当代纯文学研究》、《批评的支点———当代文学与文学教育》、《纯文学的历史批判》等学术专著。有系列论文和专著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