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杂记
眼下,人们总是盯着尚不确定的明天,常常忘记了昨天。其实静心一想,昨天更值得珍视,特别是少年时代。那是一个清纯多梦的季节。我觉得那时的童心,好比一颗水晶球,晶莹透亮。一个梦、一则故事,都是热爱生活的、忠实于生命的,为我们的未来孕育着力量,将五颜六色折射到自己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我出生在河北大地的冀东平原。童年和少年是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度过的。小村叫谷庄子。村头是一片片的麦子、棒子和高粱,从县城河头发源的一条煤河从村头流过。听爷爷说,这条河是光绪八年洋务运动时挖的运煤的河,河头镇的上游是开平镇。开滦煤矿的煤由这条弯弯曲曲的煤河运到天津塘沽口岸。
少年时,放学后,我和小伙伴们儿到煤河岸上玩儿,与岸上的古槐友好地生活。我的心在河边等待,长时间地寻找煤河诉说的童话。我记得,河岸没有花,只有杂草,找不到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浪漫。当时很穷,我在河堤上挖野菜,带回家让妈妈做成菜团子吃。少年时曾天真地亲吻自然,尽管那么困难。记忆中最深的那个故事,培养我成为信念的赢家。
奶奶的故事讲述着,早年间的某一天,煤河上漂来一条小船。从船上走下一位瞎眼爷爷和一位小女孩儿。他们是说书艺人,到我们村里说鼓书。本来他们就挣不了几个钱儿,瞎眼爷爷又病了,愁得小姑娘直哭。村里人就将老爷爷送到县城河头镇的仁慈医院。谁知仁慈医院并不仁慈,见他们没钱,就将爷孙俩赶了出去。瞎眼爷爷熬到冬天就撑不下去了。老人在弥留之际,吃力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写满古文的黄手帕,塞进小姑娘手里,断断续续地说:“孩子,你把它留在身边,等到大年三十的那一天,你要是缺啥,就跟它要,它会给你的,会给的。”说完,瞎眼爷爷就咽气了。小姑娘接过黄手帕,悲恸极了。从此,她带着黄手帕沿煤河串村乞讨,等待大年三十的到来。可是,到了大年三十那天,无依无靠的小女孩儿就像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可怜的女孩儿那样,孤零零地躺在雪地里,她红肿的小手紧紧地抓着怀里的黄手帕,虔诚地祈求黄手帕显灵,给她带来房子和粮食。没有,任她千呼万唤,飘在眼前的还是那只黄手帕。小女孩儿绝望地哭了。她失去了生存的力量。是我们村里卖烤白薯的白发老汉抱回了小女孩儿,养活了她。她想念爷爷,又恨爷爷,黄手帕显灵是骗人的。而真正降福给女孩儿的是那位卖烤白薯的老人……
听奶奶讲这个故事,是我的少年时代。就在那时听到了破除封建迷信,呼唤人间真爱的故事。它一直教育着我,这世界的救世主就是我们人类自身。米兰·昆德拉说:人一思索,上帝就会发笑。真有上帝吗?今天我回忆这段故事,是对少年时代的我人生信念的启蒙。在现实中告别的,都在回忆中相逢……
人的生命就像我故乡煤河岸上的槐树,用奋斗的汗水与泪浇灌成长。它忍受着季节的绿肥红瘦,终究不曾低头。乞讨和等待是徒劳的,只有拼搏才能找到笑看天下的山峰。少年有苦难,也有许多希冀。我时常回想那时,就是要告诉自己珍惜今天。人生光阴的一段长河里,有一瓣恒久的心香。
少年时代,透明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