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做时间的主人——从赵启光教授的讲座得到的启示

打赤脚的孩子 作者:龙彦波


学习心得

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做时间的主人——从赵启光教授的讲座得到的启示

2009年7月23日

今天聆听一天的讲座,其中,赵启光教授的讲座让我的心灵有很大的冲击。听得很认真,记得很认真。时不时在教授的讲座内容(《老子的智慧》)旁边写上几行或几句心灵的感悟……有些看法和理解与教授不谋而合。

触动之一是《老子·第八章》所说关于水的七大特点的理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尤其是“动善时”:水如时间一样,一去而不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间如何来管理?

我们一生的时间肯定会有一段处于懵懂期:是一个智商不高的阶段;肯定也会有相当一段是处于一个一般的思维阶段:做了一个普通人,自然就做了普通的事情。当然,我们还会有一段时间处于一个最佳时段,最好的时机。每个人能将这个时间段把握好,就会使你迈向成功的大门。

有许些人浪费了时间,一世无成,有许些人珍惜了时间,成就了一生,辉煌了一生,像居里夫人、爱因斯坦、法拉第、鲁迅、爱迪生、张恨水等。

那么,人这一辈子如何来管理好时间?在此,其实我虽然没有赵启光教授有成就,但我与教授的观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一、人生到了不惑之年,肯定经历了许多,历练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二、自己应该有这样的心态:读书、锻炼和追求美好的东西。我想我会努力去完成好这样的心态,做到不骄不躁,平和处理一些事情,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做个让人尊敬的文化人,那么,我的人生之路一定会美丽而宽广。

感谢您,赵启光教授!

赵勇教授的演讲别开生面

2009年7月22日下午,我们集训营全体学员200余人在三区一楼阶梯教室听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美国密歇根州孔子学院院长、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赵勇教授做的有关于“在全球化形势下的对外汉语人才培养策略问题”的讲座。我把赵教授的讲座称为具有散文式的讲演——形散神聚的好讲座。

赵教授的讲座是从四个方面来讲演的:(一)在海外,汉语教学的状况(具体说为什么汉语这么“热”,汉语热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热?这股热潮能够维持到什么时候?); (二)国外各学院地方的汉语教学情况(如何看待中国前世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 (三)孔子学院情况介绍;(四)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要求是什么,即相应的教师能力要求是什么,等等。

赵教授对第一个方面的演讲给我的感受主要是:去外国教授汉语,推广汉文化应该选择多讲授现代的东西来进行汉语教学活动;另外,赵教授对汉语这么“热”的本身能够坚持多久,深表忧虑。我想我们作为国家外派汉语教师更应该担负起自己为国争光的使命。第二、三方面我认为赵教授着重强调在教学方法上要创新、独到,应该冲破传统观念,文化传播比语言教学更重要……学会处理一种职业性的关系;不要参加到所谓的什么“教会”等组织机构中去。

赵教授对第四方面的教师“素质”要求很具体:①教师应具有足够的教材内容知识储备;②教学性的知识储备能力;③对自己工作好的情况是先把自己懂的东西转化为别人所需要的;④应该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要怕失败;⑤做一个充满阳光心态的志愿者,心平气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建立自信;⑥凡事别着急,特别情况,别人侮辱你或欺生或者冤枉你时,做个“没心没肺”的素质者更好些……

赵教授的讲演实在高明透彻,让我心境豁然开朗。

应该怎样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大学姜丽萍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2009年7月20日8∶30

当8∶30刚过,阶梯教室走来一位体态稍胖,但很匀称,也很年轻的女教授——姜丽萍女士。当在现场聆听到姜教授的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编写以及如何对非汉字文化圈学生进行汉文化推广的方法时,才感到自己专业的不足和光阴的虚度。

姜教授的话带有很强的课堂教学实用性,非常“吸睛”,我们都被深深地感染着。姜教授说,她将讲解课文重点的处理方式分四个环节:播放视频、训练课文、迁移、表演课文。借助视频让学生整体感知,借助图片和提示词来说课文,过渡到只凭借关键词复述课文,最后去掉关键词说课文,由浅入深,讲练以后,再播放视频,加深理解课文……对于迁移环节:在课文处理完之后,设计一个情境,看学生能不能说课文。最后让学生来表演课文。分组进行。

这是姜教授多年辛勤工作的经验总结。姜教授走出了一条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成功之路,让我由衷地钦佩!钦佩之余促使我要认真听课,课下发奋图强。

今天的讲座留给我许多有用的启示和一些方法的积累。例如,姜教授开门见山地提出“想一想,教给留学生哪些内容?”“如何来教”?同时,姜教授的讲座给我触动最大的有以下几点:

1.讲座形式与内容鲜明,直奔要解决的问题。

2.将多种学科汇聚成为姜教授自己独特而有魅力的对外汉语课堂;操作性强,学生学习进步快,有成果而且显著。姜丽萍教授真不愧为对外汉语教学与科研的名家。

3.姜教授的讲座善于运用图片和列表格的方法是我应该在出国前认真准备的;让学生喜欢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才是我最终的意愿。

4.姜丽萍教授能利用研究生的资源共同完成课题研究,这是我应该学习的又一方面。

另外,我对教授传授汉字的学习方式很赞同,不一定第一课就教授如何会写“难”字等等。

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和技能的饕餮大餐——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张洪明教授讲座有感

2009年7月28日15∶52

今天上午的讲座,应该说又是一次饕餮大餐的冲击和享受。张洪明教授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方法和技能”主题设计非常完美。我本人给他的评价是一个有效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升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自然带给我们诸多心灵深处的反思和启发。

张教授从九个方面渗透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能:一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观念的问题;二是教师自身的修养和纪律问题;三是课堂教学与训练的基本功;四是小班训练课与初、中级汉语训练基本方法;五是课堂训练中的清规戒律46条;六是个别谈话技巧;七是备课会的方法与要求;八是如何批改作业、作文和考卷;九是其他注意事项,如教学上教师与学生之关系、教师的穿着禁忌等。

讲座内容具体,特点突出。张教授爽朗的笑声给我们带来轻松、自然和愉悦空间,课堂自然就有了宽泛延展的空间。我想张教授真正的对外汉语课堂应该是和谐与成功相伴才得来今日的收获,才有我们今日上午余兴不减,下午的课继续行进……

讲座中还涉及欧美国家的对外汉语,深入浅出地剖析他们国家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特点以及亚洲国家学习汉语或者日语的竞争现象给我们即将走出国门,肩负使命的学员们一次充电的大好机遇:应该注意些什么,行之有效地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之中去,缺一不可。

想一想自己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虽然说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学生(有五次省、市、局级政府奖励;十几年来,还年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以及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等称号),但对于张洪明教授对外汉语课堂应该注意的46条注意事项,可以回顾对照、反思。我认为还是有出入的,因为毕竟中国的学生和外国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异。

对于下午的问题提问基本上解决了我的问题,但是,如何面对外国学汉语的学生提问还得慎重回答才是。感谢张教授的讲座,他提醒了我,使我在教育外国学生学习中国语言文化时少走了许多弯路……

听世界英语教师协会主席刘骏博士讲座心得

2009年8月03日15∶13

7月29日上午8∶30,世界英语教师协会主席,语言学专家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英语系主任,终身教授刘骏博士应国家汉办之邀请,来到南开大学泰达学院给汉办第一期学员开了一次关于“第二语言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讲座。整个阶梯教室气氛热烈,因为我们又与一位世界级别、语言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刘骏博士面对面地学习与交流,可谓其乐融融。

刘教授是江苏常熟市人,算是同省的老乡了(沾点家乡人的光),刘教授曾留学美国,现定居美国有二十多年了。刘骏博士被任命为 TESOL (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组织驻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他是迄今为止TESOL组织在中国的唯一代表。TESOL是一个全球性的教育机构,由英语教师及研究人员组成,面向世界各地说其他语言的人进行英语语言教学,现已拥有来自120多个国家的14000多位成员,被联合国公共信息部定为非政府组织。TESOL的宗旨是帮助讲其他语言的人掌握英语,保证优秀的语言教学。

今天,刘教授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交流,时不时把祖国汉语结合来谈论有关于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和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制定相关说明,与我们进行了互动。可以说,讲座让我们获益多多,真是受益匪浅。

刘骏教授讲到当前国际汉语教学面临的十大挑战:第一,国际汉语教学在大、中、小学阶段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呼唤标准的出台。第二,没有健全的理论框架来指导数据研究,尤其是深层次合作研究理论的指导。第三,缺乏足够的图书馆等在线网络资源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第四,缺乏合格的汉语教师。第五,教学方式受到应试教育的误导。课堂以讲为主,缺乏互动,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第六,盲目相信进口教材和墨守教学法。没有变通。第七,学生在沟通中缺乏有效帮助,缺乏高水平的语言沟通能力。第八,缺乏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第九,外国学生缺乏使用汉语的机会(学生除了课堂以外,没有地方使用汉语)。第十,缺少专业培训机构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最后,刘教授与在场的学员们探讨了作为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综合素质和能力,究竟应该体现在哪几方面。

对于我来说,每一次的聆听,都认真学、认真记和多思考,再加上问问心中的疑惑。我是一个受益者,真兴奋!

感谢国家汉办,感谢南开!感谢刘骏教授的讲座。

中美文化与和谐之观——听驻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教育家钱一呈先生讲座所感

2009年8月05日

从开班上课、听讲座以来,我于8月5日下午聆听资深外交家、驻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教育家钱一呈先生有关“美国文化之印象”的讲座。课上,我是跟着钱先生从美国的四大文化——立国文化(历史)、政治文化、社会文化和教育文化一路听下来的,真是受益良多。钱一呈参赞言辞逻辑严谨,脉络清晰,几乎无暇疵。真不愧为中外资深的外交家!

钱先生深知中美国家教育等方面的弊端,指出双方教育各有所长,各有所失,中国人在教育上要拼命地减负,而美国人要不断地加负,这都是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怪圈,谁能早破题,谁就会占据教育的领先地位。他也曾满怀信心提出关于国内小学三年级学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但未果。

从钱一呈参赞的言谈举止中我理解中国崇尚“和谐”两字,这就是钱一呈先生身上的文化神韵。最后给我们的希冀之语令人深思:应充分尊重外国人,融入进你所去的国家之中,但应该把自己当成有责任的成员。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

我之所以没有问题要问钱一呈先生,是因为他的讲座给了我一个名字叫“和谐”。

这时我真的想到了孔子的《论语》中曾皙的话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哎呀,这种自由、和谐不正体现了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要求吗!

听美国研究汉语的专家谢博德讲座

2009年8月06日17: 20

今天听谢博德教授的讲座让我感触颇深。感触之一就是要做一位德才兼备的对外汉语教师,他或她需要长期或者说应该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培养和磨炼。谢博德教授本人是一位极具语言学习天赋的专家,是我学习的榜样,他是一位美国人,却能把中国文化和习俗掌握和使用得游刃有余,处理语言问题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可谓学贯中西,了不起!

当然,这样的讲座,对我来说不是第一次,记得我听全国小学特级教师于国正和支玉衡老师的讲课时,也有同样的感受。

感触之二就是一个积极要求上进的人,应该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如何深深地划上一横,证明你是可以给历史所记住的,没有白来这一遭。我想这些对我来讲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正如谢博德教授、特级教师于国正和支玉衡先生那样成为一名多才多艺的师者。他们得到了学生的拥护和爱戴。诚然,我还喜欢东北的魏书生老师以及“南斯北霍”(斯霞和霍懋征)等。这些著名的教师界的优秀教师、前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行动让我终生学习和追求不止。

感触之三就是国家汉办能将这样的中外使者和专家聚在汉语家园,让我兴奋,给我鼓舞和奋进的力量,真的很感激!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推广离不开这些默默耕耘者。

文本最后,我敢说,我来到南开大学汉语培训营封闭式的学习,从思想和人格塑造上真切地得到一次次的启迪、清理和充实。无怨无悔呀。

“神话和传说故事”的知、听觉冲击——听常耀信教授讲座有感

2009年8月06日17: 11

我所知道常耀信教授是博士生导师,任教于中国南开大学及美国关岛大学,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著有《希腊罗马神话》、《漫话英美文学》、《美国文学简史》(英文版)、《美国文学史(上)》(中文版)、《英国文学简史》(英文版)、《精编美国文学教程》(中文版);我们有幸聆听到他关于“神话和传说故事”的讲座。

应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邀请,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常耀信教授于8月3日上午在泰达学院三区一阶作了题为《神话与传说故事》的学术讲座。学院综合办、外事办、教务处的部分领导和汉办第一期“黄埔学员”集体参加了报告会。

常耀信教授主要讲四个方面内容:第一是介绍西方主要的神话与传说;第二是分析西方主要的历史人物、事件、杰出的哲学家和作家;第三是选讲部分现代哲学与文学理论;第四是综合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最后谈谈个人的社交体会。谈论外国的神话与传说故事,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地阐释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神话与传说故事,例如由《圣经》想到《创世纪》的故事。创世纪的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它给我们三点启示。一是撒旦在天堂里的作用。撒旦是上帝创造的,上帝的计划都由他来破坏,上帝知道他在破坏,那为什么还要创造这个坏蛋呢?从哲学角度来看,撒旦是有作用的,起的是坏作用,但坏作用也是作用。19世纪美国哲学家埃默森(Emerson)所说好的、善良的是医生,坏蛋、恶的是更好的医生,即恶与善永远并存,没有恶,生活就不会这么缤纷多彩,人们也就受不到应有的教育。第二点启示在于如何看待人和宇宙、人和世界的关系。宇宙调节和掌握人类的生活,人要按照一定规律去做,但人类永远不能认知上帝的全部意图。第三点启示在于看待子女的叛逆。叛逆是成长的标志。伊甸园中的亚当、夏娃不是夫妻,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性别,直到吃了禁果之后才知道性别,说明之前他们是两个孩子。人不会永远是小孩子,认知到自己的独立性之后就会离开父母的羽翼,亚当和夏娃也是一样……

报告结束后,常耀信教授还热情地与我们交流,常教授的讲座不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而且活跃了我们的思维,增强了“以微笑待人——笑对人生;不做讨厌的事情,不说讨厌的话,做个好人;学会宽容和谅解,要有一颗宽容和谅解的心灵,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常教授的讲座给我们即将和未将出国的学员们上了一堂追求幸福的人生课。

常耀信教授的讲座给我感觉:孕育哲理,时不时产生幽默和诙谐之言;最令我记忆深刻的话语是:“律己持家”。我自认为这就是幸福。

不一样的感觉,王宏印教授我想对您说

2009年8月10日18∶15

今天(第四周周四:8月6日)上午一阶教室座无虚席,我们在这里聆听了一场由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宏印开讲的关于“语言与非语言沟通”的讲座,深受启发和教育。王教授深入浅出地从五个方面谈交际学原理,又从四个方面列举体态语言的四要素,整个讲座内容极其丰富多彩:有体态语言与有声语言的对照关系,有时间和空间交际的注意事项,更有各国的文化差异问题等,可谓材料全面,具体详尽,让我们真正来体验了语言与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和应该注意的方方面面。我们可能应该归结为一句话:凡是听不懂是因为“隔行如隔山”;凡是听得明白晓畅和灵活多变的,那是因为先生他“历练的积累和专业的对口,以及形象而具体的演示”所致吧。

王教授是诗人,自然对歌曲,尤其对各地的爱情、友谊之歌还焕发出青春的光芒。其实,谁不喜欢优美的爱情之歌呢!这是一种心灵的撞击与喷发。

王教授是作家,自然对讲座的内容拿捏得恰到好处,使讲座详略布局得体,见解独到,简洁明晓。

王教授是理论家,自然将讲座的内容紧密与理论相结合,才有深度和广度。

王教授让我们真心喜爱交流或者说是非语言沟通了。

北京大学跨文化教授关世杰学术讲座有感

今天下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关世杰先生给我们国家汉办培训营的学员们作了一场题目为《中外文化差异及对交流和教学的影响》的讲座,开讲前让我们与他的调查报告进行了互动。

关先生曾提出的“文化自觉”意识,观点令人震撼。他说:一个民族不仅应该了解自身文化的特点、现状及发展状况,也必须认识当前世界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应该主动地去把握民族文化及其走向,不要被文化拖着走。他还说过:奥运会是一个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机会,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现在实现了。

今天关先生从五个方面阐释跨文化问题:一、中外文化的主要差异;二、跨文化的交流;三、中美跨文化交流的个案分析;四、跨文化交流的技巧;五、关于“文化休克”现象。

培训会场,关世杰教授运用丰富翔实的研究资料,结合日常生活中生动的个案,就文化、中外文化的主要差异,以及跨文化交流及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们加深了对其他国家文化和国际相关文化政策的认识。

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许多学员就国际文化是否会走向一元化、大众传媒在加强跨国交流中的作用等问题积极提问,与关教授沟通交流。关教授也都一一作答。最后他说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要:(1)提高有其他人会有与你非常不同看法的意识;(2)改变以本民族文化为中心看问题的观念,树立文化相对主义的观念;(3)提高有效的跨文化能力;(4)获得与不同文化的人一起工作的技能;(5)理解“文化休克”。同时,注意以下交流技巧:(1)尊重对方;(2)增强修养;(3)轮换讲话;(4)听话听完;(5)心胸阔达;(6)了解彼此交流习惯的差异;(7)学会处理冲突。这样就能更好地、更快地适应异域文化,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

今天的讲座使我增加了对各国文化的初步了解和认识,对于日常工作和生活有了较大的指导和帮助。为我走出国门,在国外异域进行汉语推广事业有很大的帮助。

零距离聆听金融学教授陈雨露讲座——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

也许是我对经济领域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的历史原因,虽然大学和研究生学习阶段也曾接触和学习《西方经济学》等选修课程,但印象不深,对一个国家应该具有像“航空母舰”一般的金融学或国际金融学架构体系倒是我认为必须尽快普及和拓展的领域,因为它可以操纵整个经济、外贸等领域的脉搏。西方就是在银行、信贷以及经济、外贸界操纵着一切,这种游戏规则如要改变,要看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整个国家的经济储备、政治舆论导向、文化影响以及各项措施与服务行业等方面的协调运作。以上的理解和意识终于在8月14日下午得到回馈和接受这方面培训。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共北京市第九届党代会代表,博士生导师陈雨露教授就“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的主题给我们作了一场面对面、零距离,生动又充满激情、全面具体又鞭辟入理的精彩讲座。陈教授声音富有穿透力,能一口气不停歇演讲一两个小时,而且音量总是不减,声如洪钟,底气十足。内容丰富多样,将平时我们认为难以听懂的宏观经济形势讲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可谓语惊四座。学员们经久不息的掌声说明陈雨露教授的知识、能力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这是我听讲座以来,学员们最长久的欢迎和鼓掌声。

陈教授说,今年(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的经济发展保持着6.1%的全球最高水平,第二季度更是上升到7.8%,上半年中国GDP 的增长为7.1%,在世界范围内遥居第一位。如何看待在这次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之下中国经济的运行状态,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最大的机遇是什么,是这个大题目下所要讲的主要内容。陈教授分别从如何实现金融危机的增长、应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以及货币崛起与文明兴衰交替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剖析当今世界的结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结构。他说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代文明的代表,最重要的就是它的硬实力、新经济。新经济就是美国始终处在世界经济创新的前沿。而新经济最重要的两个车轮是现代科技和现代金融。刚刚过去的三十年,是我们改革开放和迅猛发展的三十年。在马克思主义的带领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已经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并来到了民族复兴的门口,再用三十年,我们就将完成民族复兴的理想。这是一个历史的关节点,而此时,西方国家爆发危机。二十年前,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发生危机。二十年后的今天,西方国家发生资本主义危机。所以在动荡之中发现,中国在过去三十年悄悄摸索出了中国发展模式。其核心成就有三点:一是成功引入了西方的市场经济秩序,社会主义也能搞活市场经济。二是发挥中国三大比较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和巨大的市场资源。三是我们高举了渐进主义改革旗帜,没有用苏联、东欧的激进主义休克疗法。他讲我们要着眼于未来,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能否成为先进文明的代表,主要看在和平建设时期是否具有文明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是否具有先进的人类缘,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等。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必然的战略取向,公平与正义是人类终极的价值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让我们形成了大国的风范,具有铮铮的铁骨,又有雍容大度的气势。正所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大国之风,山高水长”,这是我们应该继承下来的财富。我们有自信将人类社会引领到正确的方向、和谐的方向,向前发展,因为我们都有这样的使命。当我们走向全球的时候,要把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因为我们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陈雨露教授是河北人,从听讲座到现在,他是唯一的一位普通话水平在一级水平的教授,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们更应该将自己努力打造成为一位饱学之士和技能专家。

过后,我上网查阅了陈雨露教授:2004年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1年起,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1999年获首届教育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1998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从2005年5月至今,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理论、国际金融、公司金融和固定收益金融工具领域权威人物。他为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蓬勃发展规划了美好的前景和决定方案。

精神的大餐,文化的盛宴——张国刚教授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如果说今天上午中国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馆教育参赞,现任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会长沈阳先生的讲座给我们政策的导引和殷切的希望,那么下午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学会副会长,历任南开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教授,历史系副主任、主任,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的张国刚教授给我以文化的熏染和教导,他给我们讲座的题目是:宏观视野下的中西关系——文明的对话与历史的反思。可谓是“精神的大餐,文化的盛宴”,给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张国刚教授,1956年生,安徽安庆人。198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隋唐史,中外交流史,中国政治制度史。著有《唐代藩镇研究》等,我读过他的简历和论文、专著等,我还统计过他有81篇论文,6部专著,8本主编和5本翻译的文集,真是我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坐标。

张教授说,什么是“西”?在中国人的观念世界中,“西”是个具有异国情调的概念,“西”不仅是一个方位名词,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周穆王西巡、唐僧西游、成吉思汗西征、郑和下西洋、蒋梦麟《西潮》、西学东渐的“西”,都是非常广泛的地理文化概念。中国人对“西”的认识也是渐进式的。最早的西域只是指今日的帕米尔高原东西两侧的中亚地区,后来逐渐包括南亚次大陆、西亚的波斯、西南亚的阿拉伯以及东罗马帝国,郑和时期又包括非洲东海岸,明清时期接触到欧洲人,知其比历史上所接触之地更靠西,则“西”的概念又扩展为“欧西”,并称为“泰西”“远西”,以示与早年“西”之区别,今天讨论的“西方”,随着历史的演进,已由地理概念淡出,成为加重政治文化内涵的“欧美文化”。

中国人心目中的异域文化就是“西”。大航海之前,“西”是人类重要的文明区域,除了中国为中心的东西文化圈外,印度为中心的南亚文化圈、西亚北非文化圈和欧洲文化圈,都属于“西”的范围。中国人历来喜好与“西”争夺文明的发明权,甚至近代也要以体用关系来调解“中、西”的定位。如:西体中用、洋为中用等。中国古代有“东亚世界”和“西方世界”的概念,东亚世界是笼罩在中国文化圈内,是中国人“天下观”的主要内容,在东亚世界里,中国的国策以追求文化上的统治地位为满足,对于东亚世界的成员,只要接受中国文化,就可以纳入朝贡国地位。否则就兵戎相见。文化认同是古代中国的国家安全观。西方世界,中国自古就视其为非我族类的外来文化之地,从来就没有要求西方国家入贡的想法,倒是西方企图要以自己的方式挤入东亚世界,因此鸦片战争期间,以坚船利炮进入了中国……

张教授从古典时期15世纪前期开始讲解中西关系、中西文化到16、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初识阶段、启蒙时代到神学启示的世界观),两者不同的社会发展趋势:一个传统中国面对一个张扬的欧洲,传统仍在王朝统治的夕阳余晕中鹅行鸭步,步履蹒跚;山雨欲来的欧洲却在大踏步地走出中世纪,一路血雨腥风,再到19、20世纪欧洲人认识中国的起点。欧洲人对自身特殊性的感受随着他们征服世界的旅程不断展开而日益强烈,将中国定位为欧洲的对立面也是欧洲人对自身特殊性体会的投影。

张教授从历史书籍、中国文化典籍以及易经研究达到的高度令我辈叹为观止。真是书读透了,典故、小插曲都成为他的精美的菜肴,令人流连忘返,不觉回味悠长。

南开大学薛进文书记的高等教育观

今天下午,在四区一阶教室我们聆听了现任南开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薛进文教授的“关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讲座,讲座由南开大学副校长关乃佳教授主持,教室里座无虚席。

查询了解到:薛进文教授是山西省人,就任南开大学党委书记以来,积极践行既要保持高校教育的独立性、又要坚持高校教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努力拓展和加深南开大学与国内及世界各国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及知名高校的合作,为南开大学的长远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今天的讲座主要讲了三个方面:一是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二是从较为封闭的教育走向国际化教育;三是教育经费的投入大幅度增加。薛书记还谈到“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巨大作用。他说:“一是大大缩小了中国重点大学同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差距;二是大大提升了重点大学内部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薛书记高屋建瓴地剖析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用事实和数据,以及年代的比例等科学方法论证说明,让我茅塞顿开。从中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方面和如何为国家出力,为祖国振兴而努力的经验启示。

最后的互动环节,让学员很感动:我们已经成为南开校史中的一员,随时来到南开,这里就是我们的学习之所,游览之地,欢迎加入到学校的学习工作之中,以及学校之间的友好往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