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吸取高质量智慧,享有高质量的人生

了不起 作者:冯唐 著


吸取高质量智慧,享有高质量的人生

为什么先贤没有高度总结归纳所谓的规律?比如《论语》《沉思录》没有使劲归纳,说你记住多少条规律,就能活好一生。我想先贤一定是理解了人世间的复杂性,理解了普通人不会因为知道人世间有多少条规律就可以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编年体的中国通史。时间像流水一样,很多事发生在时间这条河流里,由人生事。司马光不考虑人,只谈事,这样让后来的人更容易了解事情内含的规律。

不要重复过去的错误

《资治通鉴》共294卷,一言以蔽之:狗改不了吃屎,人实在是不长记性。你能深刻地体会到轮回,就是在这万般苦之间转来转去,就是跳不出来。

过去的事情历历在目,为什么人类就是不吸取教训?个体的人也一样。原来你爱上一个“人渣”,过了十年,你还可能爱上另外一个人渣;十年前是个“渣男”,十年之后同样的“渣男”老了10岁,这就是人类的整体和人类的个体。

如果你能通读《资治通鉴》,掌握其中60%的人类智慧,你就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都比别人走得更顺、更祥和、更幸福。

所以,读《资治通鉴》可以少犯傻,摆脱“轮回”,掌握人类智慧。如果能用追逐自身美貌、身材的决心和动力,去追逐一点智慧的进步,这个世界会更美好一点。

拥有高质量智慧,才会有高质量的人生

司马光活了68岁,1019年生人,1086年去世。司马光跟一般写书的腐儒不一样,他老成持重,是个骨子里能干、有胆有识的人。

司马光小时候,一帮小孩在玩,有个小孩淘气,掉到了一口大缸里,眼看就要被淹死了。其他小孩都想各种方式,比如去叫大人,比如试图推翻这口缸,比如拿个水杯,把水从缸内往外舀。司马光知道按其他小朋友的方式,大缸里的小朋友可能就淹死了。他找了一块大石头,“咣当”就把缸砸了。从此,司马光声名远扬,别人一见他,就说这就是砸缸的司马光。

这种危急时候表现出的智慧,不是读书能赋予你的,需要天赋。司马光有这种“带头大哥”的天赋,读了很多书,还当宰相做了很多事,主编了《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原文300多万字,加上胡三省的注释,接近600万字,充满了高质量智慧和案例教学。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们重视人和事的例子。《资治通鉴》从头到尾贯彻了案例法的运用,用事来告诉你怎么做事,用案例来教育你什么是常识。

一些道理反反复复说,大多数人就是不听。过去的圣人、大师以及之后的商学院,都用的是案例法教学。

修炼个体智慧的四种方式

修炼个体智慧有四种方式,前两种方式是读书和行路,后两种方式是我加的,学徒和做事。

学徒,你最好找到几个对你真正有帮助的师父,让他们手把手地在现实生活的场景里教你如何做人做事,管理自己和其他。

第四种方式是具体做事,“觉知此事要躬行”。有些事不做,有些苦难或欢喜不经历,你永远就像隔靴搔痒一样,达不到开悟。多数人没有顿悟的能力,需要渐修。

拜师和学徒需要机缘,自己做事,需要更多的机缘。行路相对容易,但如果只是机场、酒店、景点这样的万里路没用;读书有用,但也有很多人读了书还是傻。所以,这四种修行个人智慧的方式,运用起来没那么一帆风顺。

减少苦难,比增加幸福更重要

有人说我挣了很多钱,可能数都数不过来。如果你挣得的钱没有给周围人或更多人带来美好,没有降低未来的苦难,可能只会平添烦恼,增加风险。我认为,减少苦难还是比增加幸福更重要一些。

所谓“四大了不起”,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对我们现在来讲似乎有点晚了,因为人世间的多数能用话说明白的道理,在过去两千多年,特别是在孔子的那个年代,已经基本说清楚了,说明白了,后世很难不重复,很难再创新。但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两件事,即使在现代还是能做的。司马光在一千来年前尝试做,做到了,我想我们现在还可以再尝试,还有可能再做到。

从《资治通鉴》里学管理

如果你真想做大企业家,想做大官,想带大团队,你不得不读《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帮你完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最好的一部书。如果你是中等资质之人,你学通《资治通鉴》,很有可能将来是个大企业家,甚至可能是个大官。对于一些只是想养活自己,轻轻松松过日子,只想有点风骨,别老跪着去挣钱的这种人,请跟着冯唐学《资治通鉴》,站着把钱赚。

希望大家最后都能自己成事,帮助周围人成事,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一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