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英雄栗学福
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志愿军英雄传》第三集中有60篇文章,描写了64位英雄、模范、功臣的事迹,鼓舞着我国几代人。其中,谷斯宁报告了栗学福的英雄事迹。
栗学福,男,正团职,行政16级,1930年12月出生于辽宁省宽甸县。1948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46军136师406团3连当战士 ;1949年随部队攻打天津,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还参加过横渡长江解放武汉、湖南湖北剿匪等战斗。他沉着稳重,英勇顽强,机灵善战,战时担任连长的联络员,服从命令,出色地完成了各项联络任务。1950年10月被调到营部当通讯员,195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历任通信员、班长。1953年7月,在马踏里战役中,他带领全班战士主动请缨,参加突击队任务,与敌人勇敢拼搏,战功赫赫,打退反攻10余次、全班歼敌623人、个人歼敌100多人。战友们全部牺牲在战场上,他誓死坚守,一直坚持到最后。1953年9月,任二连副排长,同年1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记个人一等功。1954年1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1954年5月回国,同年6月,他被调到师教导大队学习文化。1955年,国防部授予其“解放奖章”一枚。1958年7月,为了完成“谁活着,就替牺牲了的战友去看望、孝敬父母”的承诺,他选择到广汉工作,主要负责基层民兵的日常训练。因在一次手榴弹训练中救下一名女民兵而登上《四川日报》。1977年,作为四川省代表出席党的十一大。1988年,成都军区授予他“胜利功勋”荣誉奖章。
战斗英雄栗学福
栗学福是广汉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抗美援朝老兵拥政爱民尽孝的典范。他克勤克俭,用自己的行动安抚烈士家属,履行着对牺牲战友的承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下一代宣讲中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耕耘红色情怀。
如今,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度过了她的100岁华诞。回首这100年的峥嵘岁月,有多少像栗学福这样的英雄志士,前仆后继,创造了我们祖国繁荣的今天。让我们再次重温英雄故事,向英雄致敬!
舍身夺阵地 宁死也坚守
1953年7月下旬的一个黄昏,攻打马踏里东山阵地的战斗打响。栗学福带领全班战士,主动请缨,立誓言、表决心,要求上前线。领导根据实际情况,派他所在班作增援任务,前方部队发起冲锋后,立马增援。
敌方炮火密集,照明弹不断晃动,发出白光。栗学福带领全班战士,冒着浓浓的烟雾冲上去,炸毁了敌方地堡,占领了阵地。敌人疯狂反扑数次,都被打了下去。战斗持续了一整夜。面临着弹药耗尽、后续部队又增援不上来的困境,栗学福灵机一动,决定利用机会抢敌人的弹药来反攻敌人。天麻麻亮时,他带领几个战士,趁炮火暂歇的间隙,在战场上神速地翻找美军丢下的机枪、弹药等,然后告诉大家:“不到紧急关头,先别打。”后来,敌人的反扑越来越疯狂,一群群的敌人涌上阵地。在照明弹白光的照射下,能清清楚楚地看到美军的丑恶嘴脸、狼子野心。栗学福鼓励战士们道:“咱们有的是共产党员,有的是预备党员,有的人还是先锋战士,阵地在,祖国在……”听了栗学福的话,战士们情绪高涨。
新一轮战斗又开始了。不知拼搏了多久,大家终于在浴血奋战中打退了凶恶的敌人。但是,一个个战士相继倒下了。栗学福伸出温暖、有力的大手,想把倒下的战士一个个摇醒,战士们却一个个都停止了呼吸。他的眼睛里没有泪水,有的只是一团火似的东西在燃烧。他来不及悲伤,他还要为受伤的战友包扎伤口。
班上人数不断减少,十来人变成了五个人。栗学福说:“我们五个人要顶一个班的人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大家齐声回应:“一定坚持到底!”敌人又连续几次发起反攻。五位英勇的战士,在密集的弹雨中肩并肩、心连心,他们强忍疼痛,互相鼓舞,打退了敌人的第十次冲击。此时的五个人,没有一个人没受伤,鲜血不断往外流,疲劳和疼痛使他们倒在战壕里喘着粗气。有个战士用标准的四川话说:“班长,我只剩下一个手榴弹了。”
弹药用光,敌人还在山下集结。五个人面向北方,盼望支援,却只看到燃烧的榴弹和一道道白光。栗学福对战友们说:“增援来不到,我们也要干到底!宁死不屈,意志要更坚定、更统一。虽然没有弹药,但我们都是祖国钢铁般的战士!”一位十六七岁的小战士身负重伤,爬行艰难。栗学福说:“来,我背你。”小战士坚强地说:“不,班长,我能走,你扶我一把。”栗学福托着他的右肩,感动地说:“骨头碎了,咱们的心也不能碎。”
五个人转移到大地堡,肩靠着肩、臂挨着臂坐下。顾不了伤口的疼痛,只有高度的警惕,思考如何还击敌人的反扑。兄弟部队已占领了马踏里东山,但还有两个山头没有拿下。他们只能坚守,没有上级的命令,他们也不能任意行动。
敌人在山下哇哇乱叫。栗学福坚定地说:“我们是钢铁战士,还向上级递交过决心书,也知道黄继光的英雄事迹,他舍身炸敌人的碉堡……我们决不能让敌人夺走阵地。”他撕掉立功证书,把碎片撒在牺牲战友的遗体上,然后走到地堡正中,面对受伤的战士们,脸色凝重地说:“同志们,咱们向祖国宣誓……”战士们分别举起残缺不全的左手或右手,困倦的眼神一下子齐刷刷地明亮起来,仿佛眼前就是一幅美丽画卷,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毛主席在向他们挥手。残阳如血,江山如画……
突然,山头上响起密集的炮声。栗学福紧张而严肃起来,他带领战士们大声地宣读早已想好的誓言:“我们一班在朝鲜战场上,没有忘记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毛主席教育的好战士,是保卫祖国、保卫和平的先锋战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为了打击破坏和平的美国敌人,我们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宁死不屈!”响亮雄壮的声音盖过了炮声,高亢而有力,穿过大地堡,飞向遥远的祖国家乡。
宣誓完毕,栗学福抓起一个战士的手说:“时间到了,你带上另一个战友到左翼地堡里去。要记住,你是名共产党员!”“班长你放心,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还有陈战友,你是候补党员,战前,你曾向我栗学福表示过争取提前转正的决心。现在,大家要分开作战,谁知道以后还能不能见面呢……”这时,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了。陈战友攥紧栗学福的手,久久不松开,提议说:“我们,谁活着,就为牺牲了的战友,去看望、孝敬他们的父母吧。”栗学福连连点头,他不愿在此时表现出生离死别的难过,就用愉悦的口吻说:“咱们说好了,谁活着,就为牺牲了的战友去看望、孝敬他们的父母。咱们虽然牺牲了,但能让祖国人民早点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等将来咱们的下一代都长大了,也一定会想起咱们来,这就是咱们的光荣啊!”他最后依恋地看了看战友们,大手一挥:“同志们,各就各位,出发!”
大家立即分散行动。一分分,一秒秒,个个拳头紧握……突然传来一声“共产党万岁!”声音洪亮,悦耳雄壮,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烟雾罩住了敌人和战友;紧接着,左翼传来一声“毛主席万岁!”声音热切悲壮,又一阵滚滚硝烟,漫天尘土盖住了敌人和战友……
栗学福默默呼唤着战友们的名字,在心里说:“你们为和平献身,伟大!为保家卫国献身,光荣!你们的鲜血不会白流……”他全神贯注,精神高度集中,侧耳静听着。敌人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近到了他的身边。一个庞大的身影从他身旁闪过。他用力蹬了一下左腿,把身子更紧地贴在矮墙的里侧,屏住呼吸,压住怒火。敌人一个接一个从他身旁缩进大地堡,每进一个,他都鼓起双眼,双手紧握唯一的一件武器—爆破筒。
一个、九个、十个、十几个……“祖国和平万岁—”“轰隆—”巨大的爆炸声淹没了一切,潮湿而阴暗的地堡瞬间在一片火花中光芒四射。栗学福只觉得脑袋一沉,耳朵嗡嗡作响,眼前飞舞着金星。金星闪烁,一片连着一片,连成满天星光,总不间断。最后,伴着一阵剧烈的疼痛,他什么知觉都没有了……
太阳出来了。万道霞光汇成一股股暖流,慢慢从栗学福的左臂爬到他的脸上,如母亲温暖的手,抚摸着他,轻轻呼唤着他。栗学福清醒过来,他费力挣扎,身体却怎么也动不了,浑身若扎满了钢针般疼痛。抬眼一望,地堡已坍塌大半,自己的双腿全部被埋在土里,灼痛而麻木。钢轨建筑的环梁已被炸坏,剩下半截,正是这半截钢轨,支撑住了他上半身的土石,使土石没有全部压下来。
血迹、尘土、烟雾混合在一起,他的脸成了一个不用装饰的愤怒面具,只有一双眼珠在转动。面具之下,有对敌人的仇恨,有对战友的怀念。栗学福艰难地伸出手,将泥土、石块一点点地拨开,慢慢移动身体,取出双腿往外爬行。阵地守住了,他的胸中燃烧着喜悦,充满了希望……
守诺赴巴蜀 尽孝慰英烈
栗学福牢记谭嗣同《治言》里的一句话:“意诚而心正,心正而身修,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治,国治而天下平。”1958年7月,栗学福肩负牺牲战友们的嘱托,来到四川广汉,任广汉县人民武装部训练科助理员,同时担任连山二区人民武装部部长,驻连山乡政府。
一到区上,栗学福就马不停蹄地下基层,向干部、群众、学校老师和学生宣讲抗美援朝英雄人物的故事。他深情地说:“四川,天府之国,英雄辈出;广汉,更是川西平原上的一颗明珠。广汉的这些英雄烈士,他们英姿豪爽,神情威武,荣誉闪烁,永远值得人们敬仰、崇拜。”他胸中燃烧着对逝去战友永不熄灭的怀念之情,全班战士,除他一人是东北的,其余都是四川人,更以广汉人居多。
栗学福部长的到来,受到了连山人民的欢迎,他的宣讲让百姓深受感动。栗学福高风亮节,住房简陋,摆设简单,只有一张旧木架床,一张老式旧书桌,一把旧木椅,一个竹篾外壳的水瓶。当时,一放下行囊,他就开始着手写“民兵训练计划”。按照计划,他先通知基干民兵连长、排长,召开民兵训练碰头会,定目标,布置集中训练地,再分批训练,将150名基层民兵骨干集中在沙堆村(红旗大队)进行训练。训练前,他安排专场讲抗美援朝英雄人物的故事,用抗美援朝的精神鼓舞大家,提高觉悟,鼓足勇气,增加训练气势。每天还必须唱《社会主义好》,增强大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拿起锄头能种地,扛起枪杆能打仗”,他鼓励大家为建设家乡多作贡献。
训练的时候,他严格按步骤进行。他耐心讲解,并不顾旧伤的疼痛亲自做示范。累得大汗淋漓时,就用手指顺着额头一抹一甩,再用衣袖一擦。他编了许多易学易记的顺口溜,帮助大家提高训练速度。如:“振作精神,抬起头,挺起胸,甩起手,迈开步,向前走。”“两眼平视前方,向左看齐、一条线,向右看齐、一个人。”跑步时,让大家齐声喊口令:“一 —二—三—四—”声音整齐,响亮如洪钟。有个别平时习惯懒散的同志,两天训练下来,全都变了样,精气神冲天。
他还教大家齐声高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激发大家的训练热情,充分肯定基干民兵是国家建设中的一大支柱力量。他与民兵们打成一片,常常坐在一起交流训练的心得体会。
栗学福工作繁忙,每天基本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但再忙,让他最牵挂的,还是战友们的父母。在他的工作笔记本上,记着许多烈士的名字,如连山双堰村牺牲战士李仁双,连山福寿村牺牲排长古邦才,连山红光村牺牲战士黄光海等。
黄光海,生于1934年,1953年入朝参战,志愿军68军202师605团2营6连战士,1953年7月13日,在进攻239高地时壮烈牺牲。黄光海的母亲体弱多病,靠政府每月3元的抚恤金(后升到5元),要看病吃药,还要应付家里日常开支,远远不够,栗学福便主动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给黄妈妈。逢年过节,他还会带上礼物和慰问金去看望烈士父母。有一次,他陪黄妈妈去看病,输完液天色已晚,从医院到黄家有八里路,栗学福借来一辆架子车,把黄妈妈送回家。
月亮特别亮,满天星斗为他们指引着脚下的路。他们如母子一般亲热,一路都有说不完的话。黄妈妈说:“你一个堂堂的武装部长,对俺这么孝顺、厚道,为了啥?”“如果黄光海在,他也会这样做的。您就当我是您的儿子,还在您老人家身边。”黄妈妈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她用慈爱的眼神注视着他高大的背影,被月光映在长长的乡村路上,映在她柔软的心上。有这么孝顺的一个儿子,她,知足了……
栗学福返回住地时已是晚上十点。在路过与红光村相邻的向阳大队时,他又想起了向阳大队二队牺牲战士兰米刚。兰米刚,生于1925年,1953年入朝参战,志愿军203师609团平车连武器押运班战士,1953年7月15日晚,向239高地运送弹药时光荣牺牲。奔赴朝鲜战场时,他已是两个女儿的父亲,老大兰常芝和老二兰玉琼相差一岁多,爱人是龙显珍。现在这家人如何?栗学福在本子上画了很多横杠和问号。栗学福找人缝制了两个花布书包,选购了两对小蝴蝶结发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走进了太慈寺小学,给孩子们讲述抗美援朝英雄们的故事。他亲手给英雄后代挎上新书包,别上红发夹,亲吻孩子们的额头,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讲堂上响起热烈的掌声。兰常芝小朋友向栗学福叔叔行少先队礼,并表决心:“向老前辈学习,向父亲学习,为保卫祖国的和平安宁,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
栗学福蹲下身子,抚摸着她们的头,说:“孩子,你们一定要快乐成长,像你们父亲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随后,他跟着俩姐妹一起到爷爷奶奶的住处,拿出自己的工资慰问二位老人,老人感动地流下了眼泪。龙显珍也为有一个英雄丈夫而自豪,看到栗学福替牺牲了的战友尽孝,她满是感谢,没想到世上竟有这么高尚的战友情,真是“关山有限情无限,处处敬善在人间”。
如今,兰米刚的妻子龙显珍已98岁,大女儿兰常芝也已72岁,小女儿70岁。兰米刚在她们心里永远都是英雄的丈夫和父亲。
工作在连山 治安不一般
“栗学福,在连山,社会治安不一般。”这话来自老百姓对栗学福的称赞。栗学福到了连山以后,当地的社会治安大有好转。
故事要从一个中江卖柴人说起。有一天,中江集凤的一个社员挑担柴到连山柴市卖,卖柴的钱是给娃娃治病的钱,他的妻子正带着孩子在医院门口等他呢。卖了柴,他就急匆匆挤过人群往医院赶。到医院门口时,妻子正把娃儿从背上放下来,用手探娃儿的额头。唉,烧得厉害,她好不心焦。终于盼来了丈夫,妻子问:“柴钱够看病吗?”丈夫忙掏衣兜,掏来掏去,没掏着,神情一下子紧张起来:“遭了,钱被小偷摸了!”妻子急得号啕大哭,一屁股坐在地上,骂这该死的小偷应被千刀万剐。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栗学福正要进医院看望住院的烈士母亲,也被吸引了过来,他问明事由,义愤填膺,当着众乡亲的面,手往胸口一拍,大声说:“乡亲们,你们不要怕,记住小偷的长相、高矮肥瘦,抓到来见我,或直接送派出所。对扰乱社会治安、不劳而获的人,我们一定要依法严惩!劳动创造财富,不爱劳动,只能越来越穷,继而走向犯罪!”乡亲们都说:“讲得好,讲得好,一定支持!”紧接着,栗学福带头为中江夫妻捐钱给娃儿看病。在他的带动下,围观群众纷纷解囊,一分、两分、五分、一角、五角地捐,场面感人。
三个月后,栗学福到理发店理发。他不认得理发员,理发员却认得他,热情地请他喝酒。栗学福当然拒绝了理发员的吃喝之请。最后,理发员对他讲了实情,原来,他就是那个小偷,因为母亲生病需要钱,而自己又无一技之长,才走上了错路。栗学福讲话时,他也在场,听得一清二楚,深受教育。栗学福的无私捐助行为,更让他惭愧万分,决心去自首并不再干这缺德之事。后来,他拜师学理发,自己开店,因为收费合理,服务态度好,顾客都很满意,所以生意还可以。
栗学福为理发员的迷途知返感到高兴,主动多付了理发钱。理发员不收,两人推来让去。栗学福说:“理发员同志,多的钱是奖励给你的。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好公民,你为社会治安的净化做出了榜样,我为你感到欣慰。治安好转,民众才有安全感,生活才有幸福感。”理发员没收“鼓励费”,开心地说:“谢谢栗部长,咱心领了。听社员说,你的个人工资很多都用在了抗美援朝烈士家属身上,你是人民的父母官哪!” 栗学福说:“烈士是舍命保家卫国,我个人这点钱算什么!”
轻伤不下火线 重伤不住医院
平易近人的栗学福在1961年的六一儿童节,受教育局邀请,在广汉县剧场举行的城关七所小学少先队联合大队活动会上讲他的英雄事迹。他谦虚地表示,自己的故事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那些牺牲了的战友的故事,才值得宣讲。实在推脱不了,栗学福便上台简单地讲了他攻打马踏里东山的故事。当讲到自己醒来后得知全班战友都牺牲了的时候,他已是满眼泪花。他挺直腰板,肃立会场中央,向全场的少年行军礼。场上掌声雷动,响起阵阵口号声:“向抗美援朝老兵学习!向抗美援朝老兵致敬!牺牲的英烈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报告大获成功,轰动广汉县城。
从这以后,广汉各中小学、居委会,纷纷请他作报告。栗学福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每次都向武装部请假,得到批准后再一丝不苟地去宣讲。每讲到全班战友都壮烈牺牲时,他的眼中总饱含着深情与敬意的热泪。他的演讲使广汉上万名中小学生受到一次又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广大民众深深懂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落后就会挨打,落后就会挨饿”的道理,只有和平,才会给人类带来安宁和幸福。这是栗学福在和平时期又立的新功。
“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这句话出自《汉书·路温舒传》,意思是敬重贤才像敬重贵宾一样,爱怜百姓就像爱怜初生的婴儿。1973年,栗学福被调回广汉县委任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这期间,政府执行上级“新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填旧沟,开新渠”“深挖洞,广积粮”的指示,轰轰烈烈的农田基本建设正干得热火朝天。为排除洪水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县委决定在春季前大力开展河道治理,首先就是对坪桥河进行治理,于是组建了“治理坪桥河指挥部”,县委副书记舒治良和栗学福分别担任正、副指挥长,由于舒治良经常在外开会,栗学福便成了实际的指挥长。
任职第一天,栗学福背起铺盖卷,住进了简陋透风、用作指挥部的农房,与参加治河的五六个乡的近千名民工一锅舀饭,一起挑石、挖河、扒沙。按计划,应在春季汛期以前疏通全部河道,但“钉子户”出现了—有一户姓谢的人家,一部分院墙处在应疏通的河道中间,墙内栽有竹子。村社干部三番五次动员谢大爷搬迁,但谢大爷纹丝不动,像钉子一样竖着,阻碍着施工工程的推进。眼看年关临近,指挥部急得没法,公社干部也上门做工作,但这个谢大爷性格倔强,就是说不通。栗学福又背起铺盖卷,从伙食团取出每日的餐费,住进了谢大爷家。
一日三餐,共吃同住,平常工作之外,栗学福就与谢大爷拉家常。栗学福是外省人,说话南腔北调,他回忆起家乡的农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因洪水导致颗粒无收,财产受到损失,生活极其艰难。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搞水利建设,为人民谋幸福,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优越性。毛主席就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栗学福与谢大爷一边喝着酒,一边唠叨家常,他说:“谢老哥,我们俩都有喝酒的嗜好,来,干一杯吧!为治好河道、为明年的好收成提前祝贺。”
栗学福在谢家一扎下就是三个月。他没休一天假,一心扑在水利事业上。谢大爷被栗学福“为人民服务”的行为感动,流下两行惭愧的泪,同意搬迁。根据国家政策,谢大爷得到了一定的经济补偿。临行时,栗学福又将300元作为伙食费硬塞给谢大爷。这笔钱在当时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农民一年的现金收入。对谢大爷来说,栗部长的这300元更是雪中送炭,刚好为孙子订婚作聘礼,解了燃眉之急。
1976年8月,栗学福任广汉县人民武装部部长,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为军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青年男女,为地方训练了大批基干民兵,为广汉各个行业的建设都做出了突出贡献。1977年6月10日,四川省军区政治部给温江军分区政治部发去了《关于给栗学福同志记三等功的批复》:“一九七七年二月二十六日报告悉。经省军区党委常委会议一九七七年六月一日研究,同意给栗学福同志记三等功。特此批复。”
随着时间的推移,1980年12月,栗学福从广汉县人民武装部部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1981年1月正式离休。体检时,妻子发现,栗学福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伴有肺气肿,难怪他常常咳嗽、胸闷、气紧,冬天一受凉症状就会加重。栗学福的双膝常常红肿疼痛,是因为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妻子拿着一张张体检表流泪,平时劝他工作不要往死里钻,栗学福总说:“我是一个抗美援朝的英雄,连这点困难都不能克服,还敢打敌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定站好最后一班岗。这些病是为人民服务换来的,我无怨无悔。”
据医院的医生说,栗学福从抗美援朝战场回国后,膝部总红肿、疼痛,但他从来不说,总是带病工作。医生都劝他休息,他却说:“这些工作比起战场上的飞机、炮弹,那就是一根鸡毛的轻松功夫。”他从不把自己的病放在眼里,更不把自己的工资放在自己身上。几十年来,他先后为烈士家属付出十几万元。
离休后的栗学福也没有闲着。广汉打造金雁湖的时候,栗学福作为负责人之一,参与了“将一片乱石荒滩,改造成广汉有名的水上公园”的浩大工程。现在的金雁湖公园植被茂盛,白鹤满湖飞翔,成了人们游玩的绝佳去处。
栗学福的妻子周敏芳在广汉县印刷厂做会计,工作认真负责,从不动用集体的一分钱。夫妻俩生育了4个子女,女儿进了部队。栗学福对妻子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们活着是幸福的,牺牲了的战友,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再苦再累也不能说,不能给组织添麻烦,节俭的日子也是甜的。”
2005年5月2日,栗学福在广汉市人民医院病故,享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