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

女儿湖隐喻 作者:张抗抗


自序

这些散文和随笔,是近两年陆续写下的新作,至2005年岁末,终于可以交给上海三联书店结集成册了。

渐渐发现了有关自己写作的某种规律:小说(长篇、中短篇)创作之余,间或穿插着散文和随笔。写下了就在电脑里“存”着,攒上两年,就攒出一本新的散文集。

多少有点欣悦呵,算是送给自己、再转送给读者的新年礼物。

曾有人问,你为什么用那么多时间来写散文呢?你把很多本可以写出好小说的工夫,都浪费在散文和随笔上了。即便在散文随笔上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也很难成就“大师”。

“大师”?我问自己:我是为成为“大师”而写作,还是为成为“自己”而写作?我是为“青史留名”而写作,还是为“疏通”自己淤塞的心灵而写作?

也许,对于我来说,只有“自己”,是惟一重要的。“自己”意味着个人、个体、个性;意味着一个真切感受着世间的痛苦和欢乐的生命活体、一个热情地生活过、冷静地思索过而后留下的私人笔记。我虽然拒绝博客,但我理解并欣赏博客。我相信,博客的诞生,是由于人和人之间渴望精神交流,在那些琐碎的日常生活以及隐秘的心理活动中,寻求对话的可能。然后,人们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的存在,或在彼此互换的阅读中兴奋振作起来,或,变得愈加寂寞孤独……

可惜,我不太习惯以那样的琐碎来表达自己,更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博客奢侈。我依然按着自己通常的写作方式,在散文和随笔这些相对自由的文字中,在这些不需要精心虚构人物和情节的篇章中,给自己开一扇透气的窗户。很多次,我产生过奇妙的感觉:天黑下来,窗户关上了,灯光在屋子里亮着,投在玻璃上,四壁的玻璃忽然变成了多棱镜,从镜面上可以看见自己的眼睛在一眨一眨……

那么,小说就有点像哈哈镜了?外表的变形、夸张,只剩下内在的真实。

如果说,小说通常是在替别人说话、对别人说话;小说中的“我”,大隐隐于“故事”。如果说,小说的叙述者是生活的“旁白”,那么,散文随笔便类似于“独白”了。在散文和随笔中,我是显形的,我只对自己说话——我行、我见、我读、我想、我爱、我恨……用坦诚率真的文字——我记下!

假如我始终把自己深藏在小说里,我会觉得憋闷、委屈、难受。所以我想方设法要攀上散文的救生圈,浮出水面来歇息。现在我终于把自己看透:我不是一条遨游于深海的大鱼,而是热爱海洋和陆地的一种两栖动物。

但愿读者能在这些散文和随笔中,看见我的喜悦、迷惘、虚静与忧思。其实,世上所有的人和人,在人性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我在本文开篇如此强调坦诚而真实的“自己”,恰恰是为了寻找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异”与“同”。因为,每一个独立而具有尊严的个体,都是构成我们理想中的公民社会的基石。

虽然深知自己至今仍然难以抵达我所向往的散文艺术和思想的境界,那种真正的大散文应有的洗练、简朴、优美的语言感觉、自由而严谨的文体结构,但我仍愿继续写下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