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 言

邂逅北京——台湾学生北京求学记 作者:北京市港澳台侨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会 编


前 言

上世纪60年代,作家鹿桥的一部描写西南联大生活的小说《未央歌》甫一出版,便在台湾读者中激起了强烈反响,也深刻影响了此后几代台湾青年人的大学想象。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大陆的大学是怎样的?那里有怎样的琅琅书声、笳吹弦诵?有朝一日,是否也能在彼岸和来自各省的同胞一起切磋问道、砥砺学行?这样一些疑问,想必曾萦绕在许多台湾年轻学子的脑海中。

但在两岸政治对峙的年代,要想到大陆来上大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陆的大学生也难以想象身边会多出一位“台湾同学”。

和平发展的历史大潮不可阻挡,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两岸局势的缓和、改善,两岸的教育交流开始复苏,大学间的人员交流重新启动。善意的释放融化了冰雪,友好的积累迎来了春天,台湾学生来大陆高校就读,终于不再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

摆在各位读者面前的这本《邂逅北京——台湾学生北京求学记》,正是这样一份历史的见证。书中收录了近年来在北京高校学习的60余位台湾学生的文章,是他们求学过程中所思所想所感的真实记录。在京期间,他们有的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有的毕业后奋力打拼,在事业上有出色的表现;还有的热心团体活动,为两岸交流多方奔走。作为在大陆高校攻读学位或交换学习的全日制台湾学生,他们的到来,标志着两岸关系新篇章的开启,对于未来一段时期两岸教育开放政策的走向,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打开这本书,也便走进了心灵与心灵相碰撞、相交汇的难忘瞬间。

北京是中国大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城市,也是自元朝至今的八百年古都,文物古迹俯拾皆是。对许多台湾朋友而言,北京犹如一个梦,悠远厚重的历史与大气磅礴的现代风格在这里相得益彰。台湾著名歌手陈升曾写下风靡两岸的歌曲《北京一夜》,其中所唱的“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百花深处”,不知让多少人心醉神迷。对于未曾踏足的台生,北京是否只是教科书上尘封的历史?又或是民国文人的一段吟哦?还是《城南旧事》里英子眼中古朴的旧模样?行胜于言,当录取通知书与机票拿在手里,北京就华丽丽地出现在你的眼前。

收入本书的台湾学生文章,向我们提供了他们观察北京的独特视角——一座魅力之城。在他们眼中,北京印象极为多元:那是空间的巨大,“北京的面积是台北的52倍,人口相当于大半个台湾”;那是四季分明的气候、昼夜悬殊的温差,令人生畏、却又翘首盼望的冬天,以及那纷纷扬扬的瑞雪;那是通衢大道上熙攘的人潮,夹杂着天南地北的口音;那也是北方人的豪迈气魄与爽直性格,漂亮的儿化音……对于初来乍到的台湾学生来说,北京是一次蕴涵着新鲜与惊喜的冒险;而对于有志于在此脱胎换骨、成就自我的精英翘楚来说,北京更意味着难得的机遇与平台。这座崛起中的世界城市,正以空前的力度延揽世界级的顶尖人才,也以其开放的胸怀推动东西方文化在此融汇。

当然,让北京更加不可错过的理由,还因为这里有着极为丰富且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知名大学林立,科研院所云集,无论是综合性大学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还是诸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专业性院校,均在国内占据领先地位。学院路、中关村一带密集的高等院校,堪称北京的大脑,也是中国大陆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举足轻重的人才思想库。在两岸青年的文化交流与教育交流中,北京市也走在前列。自1998年起,北京开始大规模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大学生,至今,已有53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具有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资质,越来越多的台湾学生选择到北京读大学。2010年起,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北京高校开始免试接收在台湾基本学力测试中成绩达到“顶标级”的台湾高中毕业生;2011年,随着相关政策将申请入学标准扩大至“前标级”,来北京就读的台湾免试生数量稳步提升。目前,在北京市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就读的台湾学生已近1 400人,北京已经成为除广东、福建、上海之外,中国大陆招收台湾学生最多的地区。

外部环境的改善、政策的突破,为台生来京就学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而学生的增加、教育规模的扩大也对教育机构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北京的各所高校均已形成了成熟的台生服务及管理体系,每一位有过在京求学经历的台生,都会切身感受到所在大学给予的诸多关怀与照顾。2005年,北京市港澳台侨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会成立,标志着北京地区聚各高校之合力,逐步开始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为港澳台侨学生营造更好的求学环境,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研究会成立七年来,我们亲历了台生来京求学人数迅速增长的历史时期,见证了许多学生在北京高校学习、成长、成才的过程。出于记录这段历史的良好愿望,研究会向在北京高校就读的台湾学生或校友征集在京学习的心得体会。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这本《邂逅北京——台湾学生北京求学记》终于问世。收入本书的文稿,均系在京台生或台湾校友们的真情实感,涵盖了他们从学习到生活,从经验到情感的诸多方面,对于希望了解在北京求学生活状态的台湾青年学子来说,不乏借鉴与指导意义。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前,两岸关系互动热络,交流频繁而深入,将教育开放与交流作为两岸青年人加深了解、实现长久和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已成共识。我们希望此书的出版,能为过去十余年间两岸教育交流的足迹留下一份见证;同时,也衷心期望它作为一个窗口,让更多的人了解台湾学生在北京求学的经历与感悟,也让更多的台湾青年学子了解北京、了解大陆、了解大陆高校。但愿有一天,更多两岸学子在北京、在大陆邂逅,共同书写美好的青春与成长。

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缘分呢?

编 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