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3

烟雨桃李 作者:陈昌凌


03

同学们军训结束后放了三天假。

今天,庐苑中职学校四位教师,我和三位年轻教师——闻进、邵坤、金林女士,与庐东县一中中年女教师戚朝云女士,我们一行五人心血来潮去攀游了桴槎山。

我是一个喜欢外出游玩的人,得知有人邀我同往,便于昨天夜晚已把行李收拾齐整。

车从城里往乡下开,空气变得清新了,乡镇、村庄、树木、田野……挨个儿展现于眼前。我们神清气爽中,心境在开阔,精神在欢腾。

不过,闻进老师领我们去了他的母校——刘铁中学,进校园后,一片凋敝景象,委实让人好一阵心凉。

校园还在,老屋依旧,但是当年喧哗热闹的操场,如今却长满了齐腰身的野草,如荒郊僻野一般。只是从操场边上拉拉扯扯地长出的南瓜藤和藤上开出的几朵黄色的南瓜花,还能感觉到这块土地上留有人的气息。

闻进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他曾经读书的教室,如今铁锁是瞻,也早已“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窗’青”了。

校园规模很大,教学楼、会议厅、宿舍楼、实验室……一应俱全。

园内的橱窗布展时间为2013年某月某日,它告诉我们,庐东县某年高考的理科状元,初中时便就读于此。可想见当年的繁华热闹,而这“2013年”是否已定格为本校当年繁华热闹的最后期限!

学生去了,教室还在;

老师去了,讲桌尚存;

香樟壮了,浓荫再无人纳凉;

柳树老了,绿萍竟封杀了伊水中的倩影。

刘铁中学,怎以一个“物是人非事事休”来说得!也不知,庐东县教体局领导到此曾作何感想!

幸亏遇着了宋老先生——自称“刘铁大老宋”,本校园唯一留住在此的有五十余年教龄的老教师。他七十多岁了,却精神矍铄,满面春风。他在谈笑中告诉我们,他的爱好:健身、养花。听着他的话语,看着面前的花卉,我们似乎明白了:人生中无论遭遇何等坎坷、意外,我们依然要满怀希望地去理解生活、适应生活,甚至享受生活。迷茫中的安分与乐观,何不也是对多舛命途的极富韧性的挑战!

走出刘铁中学,外面车来人往,谈笑风生,大千世界正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向前迈进。

我们一路笑谈,来到了桴槎山下。桴槎山,不比泰山那么高大伟岸,也不比黄山那么神奇、秀美,但来到它的脚下,依然会让你怦然心动,乃至兴奋不已。山上的草木、寺庙,山顶的蓝天、白云,似乎都隐藏着让你读不尽的深邃内涵。

上山时,我、戚朝云与小年轻们都非常兴奋,似乎所有的景物都是第一次见到。我们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真正感觉到了什么叫做轻松,什么叫做自由,什么叫做壮美,什么叫做身心融于自然。

山上有小羊咩咩叫,从美国回国不久的戚朝云老师,疑似羊在叫妈妈,于是,叫停了大家的脚步。我们观看了它们良久。

渐登山高,或许是因为海拔差异造成的温差,山下早已修木凋瑟,野草枯黄,而山上依旧林茂草青,果实累累。繁星般的山楂装点红了树枝,给“悲风清厉秋气寒”的山涧,送去了暖意;翠绿的茶叶挤满了茶园,为深秋的荒山,充添着勃勃的生机。这里有开不完的野花,馨香四溢;这里有驱不尽的鸟语,此起彼伏;这里有老树枯藤,落叶翩跹;这里更有苍松翠柏,四季常青。微风吹过,草木萋萋摇曳;泉水流来,声音泠泠悦耳;轻脚踏去,枯叶沙沙作响;信手拈来,甜果粒粒畅怀。

我们兴奋地一路勇攀,披荆斩棘。

山高人为巅,

路远足下短;

谈笑风生林间坐,

相提相携踏青山。

应着年轻人的召唤,随着年轻人狂奔,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二十岁。“你的体质真好,不得不佩服你呀!”同行者同龄人朝云老师路上总是给我点赞。自我感觉,此时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了,生生不息的大自然陶醉了一个中年汉子的心。

上了山顶,忽见人工铺成的平坦大道立于眼前。如此山高路远,人迹难寻的地方,竟然有这么一条平坦、宽阔的大路,让人愕然,让人狂喜!这么大的石块,这么多的建筑材料,怎么能够运来山岭!可见,人力所能,不可想象;政府关注,已付现实。

踏着这平坦的大道,我们兴奋地狂奔、乱喊。回想一路的坎坎坷坷,更领悟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哲理内涵。山峦不再高远,山下林石却尤显苍茫;城镇不再喧闹,镇上人烟则更显亲切。

山上有大寺大佛,我等虔诚的俗子,再不敢高声狂言。双膝发软,个个俯身叩拜,愿佛祖显灵,普度众生。

约下午一点钟,我们各人吃了几片随身携带的干粮,便开始下山。虽然戚朝云女士,屡屡告诫大家“上山容易下山难”,但我依然觉得,下山犹如叶飞林间一般,轻松畅然。

回到山脚,回顾来时的路:蓝天下,白云在一一轻吻着山顶;微风中,禽鸟正呖呖鸣遍青山。不敢想象,那神秘而美好的地方,却是我们刚刚走过的路程。

注:翠岭琼田莺嘹呖,凫游春水荡涟碧。万户千门度佳节,竹爆沸,盛世喜。香雪报春尤勉力。(陈昌凌作词《天仙子·梅报春》,并书之,且画背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