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听溪畔好故事
在无锡市有一所百年老校——江溪小学,该校由南宋理学名儒杨龟山先生的后裔创办。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先生于1916年在校任教,为学校烙上了独特的红色文化基因。江溪教育人以秋白先生为榜样,传其“自觉” 精神,接力精神火炬,立“自觉” 为校训,努力在向光守静的教育生活中自知自行自成长,觉己觉人觉世界。
秋白先生曾说:“光明和火焰从地心里钻出来的时候,难免要经过好几次的尝试,试探自己的道路,锻炼自己的力量。” 本书的集结也不妨将之视作江溪教育人在教育日常中的尝试、试探以及锻炼,稚嫩却真诚,为着从未忘记的教育理想,也为着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
翻阅全书,我以为每个故事都藏着一份小小的“自觉”,让人欣喜:欣喜于老师们留心于每一个来到溪畔的儿童,坚定地认为他们中的每一个各不相同,在无数的日常里,从生命的高度来思考教育,将“立德树人” 的国之大计融入日常,让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回到他们自己,去体验生命的波澜壮阔,最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绽放;欣喜于他们意识到了教育日常的流变,并能静下心来发现与感受,在身边的故事中,从散见在课堂上每一个角落的案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加工与梳理,努力找寻日常的理想与理想的日常之接口;欣喜于他们歌唱着共同经历、创造、守望的教育生活的美好……
我以为每个故事都藏着一份坚定的理想,既是小小的总结,也可视作老师们写给未来江溪的一封新家书。他们在故事里试着描绘一处属于江溪教育人的理想学校,经典不拟古,活跃不喧嚣,有善意与理解,善审辨与修复,尊差异与规律,信成长与未来,励创新与开拓……是与之相关的学生、师者幸福生活,深深眷恋的精神家园。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挑战,每个时代也有每个时代的理想与奇迹。期待,江溪的老师们立足珍贵的普通,甘守四季的日常,继续心怀理想,继续相信理想值得!教育媒体人李斌先生曾经这样描述过他对理想的理解:“理想如月,不是用来触摸把玩的,而是让航海者借其光而行。” 所以,江溪的老师们,请继续放一轮小小的明月在心底吧,若心存光亮,自可渡江海而天地宽,潇洒书就溪畔新故事。
陆启威
202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