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棵树一样自觉成长
唐伊琳
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三毛
我在初中时初读这句话,便觉认同感十足,写到如果有来生,要站成永恒,成为骄傲挺拔的一棵树。来到江溪小学之后,“自觉” 的校训让这棵骄傲的树在我的心里有了更加具体的样子。它能迎接风雨,不怕挫折;它能向下扎根,向阳生长;它能自觉成长、枝繁叶茂……我希望这棵骄傲的树也能在孩子们心中生长出来,于是便同江南燕们有了这些初尝试……
“自觉” 初探讨
成为自觉的人需要深入的探讨,我在中队召开了自觉主题班会——《关于自觉的探讨》 一起讨论了什么是自觉?我们如何做到自觉?
江南燕们从自觉的词源入手,通过查找资料发现自觉最早源于《孔子家语·致思》 中的一句话:“吾有三失,晚不自觉。” 意思是指自己感觉到,自己意识到,指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因此,江南燕们自身对于自觉的感悟非常重要。接着,江南燕们一同观看了《广州首份居家学习报告——近六成小学生不自觉》 的报道,共同探讨自觉对于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性以及诸多好处。
为了明确怎么做才能体现自觉,江南燕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如果你是一个自觉的孩子,你一天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江南燕们讨论得热火朝天,分别从不同情景讨论了自觉的细节。在上课前,迅速安静做好准备工作是自觉;在上课时,积极举手,认真专心,在适当的时候做笔记是自觉;在课后,文明休息,积极拓展课外阅读是自觉;在放学后,合理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是自觉……自觉在江南燕们方方面面的生活之中,不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与书法了,变得真实可感。
图4 自觉成长树,树苗中队
图5 树苗中队标识,三(11) 中队
最后全班同学共同创建了自觉成长树,期待着从现在开始做自觉生长的人!瞧,每个江南燕的小手印都是一片小叶子,共同创建了三(11) 中队这棵小树苗!
“自觉” 初体验
经过认识和探讨,江南燕们对于“自觉” 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如何落到实处呢?江南燕们通过辅导员的引导与江南燕们的协同探讨,一起商量出了培养“自觉” 习惯的几个对策。
建立自觉目标。江南燕们每周都会写下自己一周的自觉目标,贴于教室内的自觉目标栏中。这些自觉目标不同于往常的学习目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皆可提及。例如:常常一下课便去进行课间活动的江南燕写道:在下课后,先做完下节课准备工作再活动。在孩子们的认真执行和江南燕们的相互监督下,有些同学的小毛病自觉地改正了,成为了更优秀的自己。
创建自觉文化。优良的班级文化氛围有利于自觉的养成,班级里设立了自觉习惯栏,自觉读书角,科普小知识、作品展示栏的板块,江南燕们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从环境中收获了知识,在探讨中收获了友谊,相互督促着成为自觉生长的人。看,江南燕们将我们班级里的每一面墙都布置得会说话了!
定期自觉评价。有了目标自然也少不了评价,好的评价使江南燕们及时修正目标,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每天清晨,江南燕们进入到教室前首先要做的便是对于过去的一整天进行自觉性评价,评价这一天是否自觉。在此过程中,每一位家长都是江南燕的积极督促者,在家的自觉表现,也将纳入考核之中。每周中队会根据每天的自觉评价,评选出“每周最自觉” 的江南燕,也许他在成绩上不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课前准备最充分,上课最专心,各个方面最自觉的。
实施自主管理。江南燕们经过一学期的自觉培养,已经基本实现了自主管理。这一点也得到了其他任课老师的表扬,在课前或课间无人看管时整个班级依旧有序。
“自觉” 初感悟
在这一学期我与江南燕们关于自觉的实践与探究中,我们思索着,感悟着,改变着。
自觉是生命的内在感悟。它很难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来描述与概括。当我看到江南燕们用自己的方式规划着自己的课余生活时,我知道他们感受到了自觉的好处,渐渐地自觉成为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式,江南燕们明白了自己要对自己负责。
自觉是同伴之间的督促。在整个活动中,辅导员仅仅作为引领者引导他们。自觉不是教出来的,教出来的自觉不是真的自觉。“上施下效” 总有些从外而来并非从内而发的感受。因此,同伴间的作用就尤其重要。当江南燕标兵用时间表开始规划自己的课余时间时,其他江南燕也非常自然地开始规划自己的课余时间。
自觉的养成,家校共育是关键。家庭与学校者两个江南燕们最经常身处的环境,他们所表现出的状态可能截然不同。本活动很好地将家庭与学校通过时间线的连贯与统一打通了。家长们会通过与老师的沟通反馈在家的自觉表现,而学生也能在第二天来学校得到及时的教育与问题的解决。
自觉这个词从课堂延伸到课后,从学校流淌到家庭,从外在环境浸润到江南燕们心间,期待他们能借着自觉这一精神食粮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