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圳、记者与同行者

生活在深圳 作者:尹维颖


深圳、记者与同行者

1.

媒体人的情绪,似乎在11月8日记者节这一天找到了倾诉的出口,世界变得好热闹。创业与转型,频频在眼前晃着,世间精英的确很多。我是一个慢热的人,没有勃勃的野心,也不觉得自己有大的才气,能干多么惊天的事业。我的世界很小,我喜欢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由呼吸。

专栏作家黄啸写的一段话,刚好说出了我的心声——“说实话,记者这个行业,自己选的,没什么后悔。到现在我也不觉得还有什么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因为喜欢写字,没有什么惊天大才,人又散漫,讨厌拘束和装蒜,这个职业让我有持续写作的机会和便利,挺好的。如果回到几十年前重新来一遍,还选记者。至于兴亡,宁国府荣国府繁华一百年都有气数到了的时候,职业一样,做一个见证人也蛮酷的。其实什么职业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唯一后悔的是,我觉得自己以前太贪玩了,不用功,这个觉悟到了就补上,方法论再不怕的。”

在每个人都努力跳出大船的时候,我依然迟钝地四顾茫然着,我知道自己,依然爱着这个职业,依然享受倾听与记录,观察世界,呈现世界。从大学时代开始,就确定自己最想做的职业是记者。2015年10月回母校武汉大学,见了同寝室的闺蜜王春燕与法学院的刘瑛,那些共同在校园广播台担任记者的画面,依然如在眼前。具体采访过什么虽已模糊,但记得我们一起走过樱花大道,广播台传出来“本台记者×××报道”的声音,那是一段闪光的记忆。

职场一路走来,并没有多少惊心动魄。做过时尚记者,跑过上海、北京、香港各种与时尚有关的展览与秀场,访问过最优秀的设计师、模特与品牌方。做过娱乐记者,与各路明星面对面过。然后,做过报社品牌栏目《深港书评》的编辑,再转为文化与艺术记者,出过一本名为《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的书。一路云淡风轻,世界的确安静美好。

喜欢写简单的文字,喜欢将遇到的美好的人,用自己爱的字句写下来。然后,能够遇到同行者,在嘈杂的世界里,为你投来“懂得”的眼神,已然满足了。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当人群中站得最高的那个人。人生到了一个阶段,会更加明确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活成什么状态。

世界的确变化太快,我们在打开自己拥抱世界的时候,希望不要失去自己内心最坚持的部分,不要被这股强劲的风吹走。“人活着,需要找到一条与大世界相同的路径,也需要被路径里诞生的各种故事支撑。如果我们都闭上眼睛,捂住耳朵,屏住呼吸,使全身僵硬,不去触摸世界,那故事就无法开始。”我也好喜欢赤木明登的这句话。

热爱文学与艺术,热爱那些在这个变幻的世界里依然活得精彩有趣的人,记者这个职业,依然在这一刻是最爱的。

…………

上面的文字,写于2015年11月9日。6年过去了,这些字句在我心里,几乎打败时间而不老,因为,此时此刻,在所有的职业中,我最喜欢且最为享受的,依然是记者。此刻,是2021年12月26日。在这一年即将画下句点的时候,我想把过去六年写下的随笔,用一本书来集结,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生活在深圳”。

2.

深圳这座城市,是我2000年大学毕业后最想来的地方。这是一座对外来者没有任何偏见的城市,是包容度和接纳度最好的城市,是“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记得在那一年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人才交流大会上,我只送出去三份求职书,很快就得到了面试的机会,通过面试后很快就得到了一份可以解决户口的工作(2021年前,调户口还非常重要)。

2000年5月31日,母校武汉大学收到了“深圳市人事局接收院校毕业生函”,上面写着我的名字。这份函的复印件到今天为止我还保留着。有意思的是,这个函的右上角写着“深人毕字第008926号”,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用了21年的手机尾号就是“8926”。而我的女儿伊娃(Eva)出生于2009年8月26日,与深圳特区同一天生日!

这是我与深圳私人视角的奇妙连接。

2000年,从位于罗湖的深圳火车站出来,看到湛蓝澄净的天空,呼吸着大海味道的潮湿空气,看见盛放的一树又一树的鲜花,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爱上了这里。21年来,先后供职于《南方都市报》《晶报》。在这座城市,从一名社会新鲜人到被历练为成熟记者,我在这里找到伴侣,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生了女儿,一路见证城市、个人、孩子的成长。这种在时光中认真地留下足迹、情感与记忆的过程,无比珍贵。

我喜欢的书店之一,在地王大厦4楼,我喜欢看窗外深南大道的车流,被一屋子的书香包围的感觉很棒。每次坐在这里,就有时光倒流之感。2000年的时候,万象城还是一片平地,我租住在旁边的嘉宾花园,总会独自一人在地王大厦的星期五餐厅吃饭、喝咖啡、写稿子……这座城市的大动脉是深南大道,看得见滚烫的车流与行色匆匆的人群。时光之不可追,我依然是这个时代和城市的观察者与记录者,见证着它高速飞驰的变化,也热爱人与人之间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距离感。以地王大厦为圆心的这一带,承载了我的部分心灵地图与精神世界。

3.

在第一本书的新书发布会上,我的小愿望是:下一本书一定是散文集。2021年末的这一刻,会有小小梦想照进现实之感。不过,这些散文,并没有提前设计,它们不过是我在2016—2021年职场转型过程中自然而然留下来的。我从一名纯粹靠写稿实现价值、获得收入的记者,转型为经营型人才,几乎是换了一个跑道,6年间的辛苦不足为外人道,但也是对个人能力多维度的历练。而这些散文,如同一个树洞,承载了繁重工作与高强度压力下的所有情绪,是治愈我的。

写字,几乎占满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所以,这本书里,呈现的是6年间我看展、读书、观影等留下的笔记与评论,是我在各个城市行走的记录,是我陪伴女儿一路成长的碎碎念,是我对欣赏的女性的访谈。

这些文字,在奔驰的时代里,陪伴我、温暖我,也疗愈了我。它们,是时间开出的花。书中收录的10余位女性同行者,不过是我这6年来访问的小部分人,她们是我写给奋斗中的中年女生的一封封情书,如同镜子般,也是我写给自己的一封又一封信。

我特别邀请曾做过图书编辑的闺蜜李岷担任第一读者,她把这些文章做了重新归类并分了不同章节。我同时邀请优秀的美编贺曦参与了封面设计和内文排版,非常感谢她们的专业和用心。

感恩一座海洋之城的开阔与包容,感恩深圳,感恩时光。我在深圳,不疾不徐,步履不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