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各行业经济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

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

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

定 价:¥58.00

作 者: 尹成杰 著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农业经济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1788774 出版时间: 2009-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33 字数:  

内容简介

  粮安天下。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国不可一日无粮,家不可一日无米。立足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强化粮食扶持政策、严格保护粮食生产资源、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和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以及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等,构成了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理念及格局。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理念,蕴含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和斗争中形成的粮食安危意识,蕴含着党和政府强农重粮的战略思想,蕴含着中国特色粮食储备流通格局。手中有粮,来自何方?来自长期坚持粮食自给为主的方针,来自强农惠农政策,来自农业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来自健全安全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来自我国传统的农村农户储粮。

作者简介

  尹成杰,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在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省委农村工作部、省农业委员会、省委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曾任吉林省委常委兼秘书长、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农业部常务副部长。长期从事农业农村经济政策研究和实际管理工作。多年来,结合“三农”工作实践,撰写了上百篇相关论文和文章。其中许多学术论文在一些重要报刊杂志发表。

图书目录

上篇:全球粮食危机
 第一章 耕地——粮食安全的基础
  第一节 世界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需求
  1.1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
  1.2 世界耕地面积增长减缓
  1.3 世界耕地供给呈偏紧态势
  第二节 世界耕地资源分布与潜力制约
  1.4 耕地分布不均衡性制约粮食增产潜力
  1.5 探寻降低耕地分布不均衡性制约的途径
  第三节 世界耕地资源变化与粮食安全
  1.6 主要粮食生产国耕地出现不同程度减少
  1.7 非洲、拉丁美洲耕地面积有所增加
  1.8 耕地质量下降对粮食生产潜力形成制约
 第二章 淡水——粮食安全的命脉
  第一节 世界淡水资源与粮食生产需求
  2.1 淡水资源是粮食生产的源泉
  2.2 世界淡水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均衡
  第二节 世界淡水资源分布与潜力制约
  2.3 主要粮食生产国人均淡水资源下降
  2.4 发达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呈减少趋势
  2.5 发展中国家淡水资源供求紧张
  第三节 世界淡水资源利用与粮食安全
  2.6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推进增加淡水需求
  2.7 工业生产用水量不断增长
  2.8 农业用水偏紧对粮食安全影响加重
 第三章 世界粮食生产与消费需求
  第一节 世界粮食生产现状与趋势
  3.1 世界粮食生产在波动中发展
  3.2 主要粮食品种发展不均衡
  3.3 世界粮食增长减缓且结构矛盾凸显
  第二节 世界人口增长与粮食消费
  3.4 巨大人口基数带来口粮消费刚性增长
  3.5 膳食结构改善拉动粮食消费需求
  3.6 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需增加粮食消费
  第三节 世界工业粮食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3.7 粮食用途拓宽拉动需求增长
  3.8 世界粮食供求发生两个关键性变化
  第四节 世界畜牧业发展与粮食消费增长
  3.9 畜牧业快速发展增加粮食消费
  3.10 世界肉类消费量逐年增加
  第五节 世界生物质能源开发与人争粮
  3.11 美国一年烧掉2.1亿人口粮
  3.12 美国加快粮食型生物质能源开发脚步
  3.13 欧盟生物柴油开发迅速扩张
 第四章 世界粮食危机的发生与影响
  第一节 粮食危机:概念与理论
  4.1 粮食安全概念的提出与演进
  4.2 粮食危机实质是供给与价格问题
  4.3 粮食危机形成的过程与阶段
  第二节 粮食危机波及众多国家
 4.4 一些国家粮食短缺、粮价大涨
  4.5 一些国家发生粮荒、民众饥饿
  4.6 一些国家物价飙升、通货膨胀
  4.7 一些国家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第三节 世界粮食危机的特征
  4.8 国际市场粮价持续暴涨狂飙
  4.9 国际市场粮食供求矛盾加剧
  4.10 部分国家紧急叫停粮食出口
  4.11 世界粮食库消比跌破安全线
 第五章 世界粮食危机发生的背景与原因
  第一节 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危害粮食生产
  5.1 严重干旱使一些国家粮食大幅减产
  5.2 一些地区干旱呈现常态化趋势
  第二节 石油危机推动粮食成本与价格飙升
  5.3 粮食价格与能源价格同步上涨
  5.4 跨国巨头在粮食危机中攫取超额利润
  第三节 生物质能源利用烧掉缺粮国部分口粮
  5.5 富人的汽车吃掉穷人的面包
  5.6 生物质能源开发扭曲世界粮食贸易格局
  5.7 生物柴油开发导致食用油供给短缺
  第四节 农业投入不足弱化粮食生产能力
  5.8 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业长期投入不足
  5.9 世界粮食储备明显下降
  第五节 迷信贸易自由化造成粮食自给能力下降
  5.10 迷信贸易自由化使他们面对饥饿束手无策
  5.11 海地从大米自给到依赖进口的蜕变
  5.12 不能掌握自己饭碗的苦衷和教训
  第六节 巨额农业补贴政策冲击一些国家农业
  5.13 “便宜”农产品冲击相关国家粮食生产
  5.14 “共同农业政策”对别国农业的冲击力
  5.15 农产品倾销是巨额农业补贴的实质
  第七节 金融类因素推动粮食价格上涨
  5.16 农产品期货投机推动粮食价格狂涨
  5.17 美元贬值与汇率波动推高粮食价格
 第六章 消除世界粮食危机的政策路径与前景
  第一节 世界应对粮食危机的紧急措施
  6.1 援助:世界对粮食危机的紧急响应…
  6.2 紧急粮食补贴:粮食自给能力不足国家的政策选择
  6.3 限制出口:传统粮食出口国的自保之策
  第二节 粮食保护主义与粮食贸易自由化:争论中的两条路径
  6.4 追求自给自足的“粮食保护主义”
  6.5 推崇世界粮食贸易自由化
  6.6 罗马一北海道一多哈:围绕农业补贴的艰难谈判
  第三节 扑朔迷离:发达国家削减农业补贴前景
  6.7 美国对农业实行巨额补贴政策
  6.8 巨额农业补贴:美国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政策
  第四节 仍行其道:粮食型生物质能源开发加快
  6.9 醉翁之意不在酒:发展乙醇燃料的真实动机
  6.10 扶持生物质能源是变相增加农业补贴
  6.11 发展生物质能源给美国带来丰厚利益
  6.12 粮食型生物质能源是美国手中的战略武器
下篇:中国粮食安全
第七章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理念及格局
  第一节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理念
  7.1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理念内涵丰富
  7.2 坚持长远粮食安全的目标和措施
  第二节 手中有粮,供求基本平衡
  7.3 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7.4 粮食自给率连续10年保持95%以上
  7.5 粮食价格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7.6 粮食库消比高于粮食安全警戒线
  7.7 中国是谷物净出口国
  第三节 手中有粮,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
  7.8 畜产品供给丰富充足
  7.9 水产品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两倍
  7.10 蔬菜品种丰富供给充裕
  7.11 水果产量居世界第一
  7.12 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优化
  7.13 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第四节 手中有粮,来自不竭源头
  7.14 手中之粮来自以自给为主的粮食安全方针
  7.15 手中之粮来自强农惠农的农业和农村政策
  7.16 手中之粮来自农业科技进步的有力支撑
  7.17 手中之粮来自健全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
  7.18 手中之粮来自农村传统的农户储粮
 第八章 改革创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一节 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8.1 20世纪80年代5个中央1号文件的改革取向
  8.2 确立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8.3 建立健全市场化农产品流通体制
  8.4 建立健全适应市场化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8.5 建立健全强农惠农政策基本体系
  第二节 农村改革的历史性贡献
  8.6 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8.7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重大转变
  第三节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8.8 30年农村改革经验弥足珍贵
  8.9 30年农村改革启示惠及后人
 第九章 粮食生产重大跨越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第一节 粮食生产阶段性发展与阶段性重大跨越
  9.1 实现粮食生产阶段性重大跨越的综合性因素
  9.2 我国粮食生产阶段性发展特征
  9.3 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000亿斤大关
  第二节 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历史性转变
  9.4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9.5 主要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
  第三节 粮食生产与强化农业基础
  9.6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
  9.7 强化农业基础是粮食生产重大跨越的保证
  第四节 粮食生产与保护农民积极性
  9.8 种粮农民增收是粮食增产的内在动力
  9.9 越是丰收越要防止谷贱伤农
  第五节 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与措施
  9.10 粮食增产依靠稳定完善农村基本政策
  9.1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粮食增产的重要条件
  9.12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
 第十章 粮食生产波动规律与超常性波动
  第一节 粮食生产波动的状况及特征
  10.1 1949~1977年的粮食生产波动
  10.2 1978~2007年的粮食生产波动
  10.3 粮食生产波动的规律性及特点
  第二节 粮食生产波动形成的主要因素
  10.4 政策导向与粮食生产波动
  10.5 自然灾害与粮食生产波动
  10.6 农业投入与粮食生产波动
  第三节 粮食生产超常性波动的影响
  10.7 粮食超常性波动制约国民经济发展
  10.8 粮食超常性波动影响农民收入增长
  10.9 粮食超常性波动抑制农村消费需求
  第四节 防御粮食生产超常性波动及影响
  10.10 从解决“水”人手促进粮食稳定增产
  10.11 努力提高农业防灾抗灾的科技含量
  10.12 加强粮食超常性波动预警与应对
第十一章 粮食生产徘徊期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 粮食生产徘徊期及成因
   11.1 粮食生产徘徊期及徘徊状况
  11.2 粮食生产徘徊期的主要成因
  第二节 粮食生产徘徊期引发推动通胀的原因
  11.3 粮食生产徘徊期与物价总水平
  11.4 粮食生产徘徊期与物价总水平关联度加大
  11.5 粮食生产徘徊期加剧粮食供求偏紧
  第三节 加强农业与防止通货膨胀的启示
  11.6 粮食供给对宏观经济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11.7 坚持在宏观调控中大力加强农业
  11.8 防御粮食生产徘徊是防止通胀的基础性工作
 第十二章 加快农业发展与“三农”工作理念创新
  第一节 作出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重大判断
  12.1 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12.2 农业和农村发生重大变化
  第二节 实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12.3 坚持强农惠农的政策取向
  12.4 把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贯穿“三农”工作
  第三节 确立“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
  12.5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位置
  12.6 从农业基础地位到农业战略地位
  第四节 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
  12.7 统筹城乡发展创新“三农”工作理念
  12.8 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五个统筹”的前提
  12.9 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
  第五节 作出“两个趋向”重要论断
  12.10 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重要发展阶段
  12.11 把统筹、反哺、支持贯穿于农业政策之中
  第六节 作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决策
  12.12 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12.13 把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和条件
  第七节 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12.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12.15 建设符合中国国情农情的现代农业
 第十三章 粮食稳定增产高峰期与强农惠农政策
  第一节 粮食生产创造“五丰五增”的奇迹
  13.1 任何时候都不能说粮食问题解决了
  13.2 一个难得的粮食稳定增产高峰期
  13.3 强农惠农政策催生粮食稳定增产高峰期
  第二节 粮食发展与扶持政策效应
  13.4 新时期5个中央1号文件的重大使命
  13.5 强农惠农政策框架基本形成
  ……
 第十四章 10000亿斤粮食的重量与分量
 第十五章 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第十六章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含义与提升
 第十七章 现代农业建设与国家粮食安全
 第十八章 国家粮食安全与粮食主产区建设
 第十九章 国家粮食安全与生物质能源开发
 第二十章 农业国际化与农业产业安全
 第二十一章 国家粮食安全与构建长效机制
 第二十二章 中国完全能够养活自己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