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育教育学理论中国高考报告(2024)

中国高考报告(2024)

中国高考报告(2024)

定 价:¥128.00

作 者: 徐尚昆、杨汝岱、郝保伟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6671139 出版时间: 2023-11-01 包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由教育专家联合撰写的高考报告,已连续出版六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的特点。《中国高考报告》编委会核心成员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本报告系统研究高考政策、高考改革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转型,坚持创新人才培养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总结高考综合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成效,重点分析2023年高考实践的命题要点、试卷特色与发展趋势,深入解读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特征及高考的考查内容与要求、高考命题与政策方向,力图为教育工作者和一线师生提供一份专业、实用、有效的高考改革研究报告。本书包括七个部分(包括总报告和六大专题),分别探讨中国高考改革的政策导向、命题实践、教学改革、社会影响和评价体系。第一部分为高考政策解读,系统阐述近年来高考综合改革的出台背景、主体框架、改革内容及发展方向。第二部分针对近三年的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政策进行分析,综合阐释高考命题的宏观趋势与测量前景,深入探讨高考命题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第三部分为教学改革经验,强调新高考改革对高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新理念和新模式,总结高考综合改革中的教学创新经验。第四部分为升学与招生,剖析近年来高考升学和招生的一般态势与变迁趋势,有效落实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第五部分为社会影响,通过规范的实证分析,研究高考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第六部分专业解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讨论高考命题底层逻辑的变革与应对之策。本报告紧扣国家教育方针,扎根中国高考改革实践,推动教育关键规则资源均等化,为推动中国教育综合改革迈向纵深作出努力。。

作者简介

  徐尚昆 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人民大学教学创新奖。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测量与评价、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文社科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7部。 杨汝岱 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雅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长,入选国家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青年长江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教育与增长、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发展经济学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文社科基金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郝保伟 博士,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获2017年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研究方向为教育改革与评价、教师发展、教育政策等。主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5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北京市委托课题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2部,合著2部,参编10部。

图书目录

Ⅰ 总报告
深化高考综合改革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1
第一节 全面深化高考内容改革………………………………………………… 5
一、坚持学科素养本位,落实高中课程标准 ……………………… 6
二、贯彻高考评价体系,突出关键能力考查 ……………………… 9
三、构建知识、能力、价值与素养的逻辑关联 …………………… 14
四、重点考查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 18
第二节 全方位布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5
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 25
二、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 28
三、“强基计划”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 33
第三节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36
一、巩固“双减”政策实践成效 …………………………………… 37
二、推动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 41
三、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 ……………………………………… 43
四、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 47
 
Ⅱ 政策篇
2023 年高考命题政策解读与2024 年展望… ……………………………53
第一节 2023 年高考试卷特征及命题规律… …………………………………… 56
一、以《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为命题依据 …………… 57
二、落实立德树人,加强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 62
三、坚持素养导向,考查关键能力,服务创新人才培养 ………… 70
四、优化情境创设,注重学用结合,强化思维品质考查 ………… 87
五、落实课程标准,实现以考促教,积极引导课堂教学 ………… 98
六、巩固“双减”成效,助力人才选拔,发挥高考正向引导 … 100
第二节 2024 年高考命题趋势判断… ………………………………………… 103
一、紧扣高考命题四项原则 ……………………………………… 103
二、重点考查五大关键能力 ……………………………………… 106
三、深化思维品质的“三化”要求 ……………………………… 114
四、加强情境创设的开放性、探究性与创新性 ………………… 117
五、凸显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 …………………………………… 120
六、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高考命题展望 ……………………… 121
第三节 2020—2023 年高考改革重大政策解读… …………………………… 125
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 126
二、《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128
三、《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 130
四、《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 131
五、《“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 ………… 132
六、《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
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 133
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
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 ………………………………… 135
八、《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137
九、《“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 138
十、《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 ……………………………… 140
十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141
十二、《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 ……………… 142
十三、《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 … 143
十四、《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 144
十五、《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 145
十六、《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 146
十七、《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 147
 
Ⅲ 命题解读篇
第一节 语文命题理论与实践………………………………………………… 149
一、基本情况概述 ………………………………………………… 149
二、金线: 紧扣核心价值,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151
三、银线: 强化关键能力考查, 凸显思维品质 …………………… 153
四、串联线: 优化情境创设, 注重开放灵活 ……………………… 162
小结: 落实立德树人, 强化关键能力考查 ………………………… 164
第二节 数学命题理论与实践………………………………………………… 167
一、基本情况概述 ………………………………………………… 167
二、金线: 加强价值引领, 发挥育人功能 ………………………… 169
三、银线: 坚持学科素养导向, 重点考查关键能力 ……………… 170
四、串联线: 创设真实情境, 注重学用结合 ……………………… 175
小结: 坚持守正出新, 助力创新人才选拔 ………………………… 176
第三节 英语命题理论与实践………………………………………………… 180
一、基本情况概述 ………………………………………………… 180
二 、金线 : 落实立德树人, 加强价值引领 ………………………… 182
三 、银线: 坚持素养导向, 考查关键能力 ………………………… 185
四、串联线 : 优化情境设计, 强化思维品质考查 ………………… 196
小结: 强化关键能力考查,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 197
第四节 物理命题理论与实践………………………………………………… 200
一、基本情况概述 ………………………………………………… 200
二、金线: 坚持立德树人, 凸显价值引领 ………………………… 203
三、银线: 立足知识, 考查关键能力 ………………………… 204
四、串联线: 创设新颖情境, 注重学以致用 ……………………… 223
小结: 加强考教衔接, 考查关键能力, 服务创新人才培养 ……… 225
第五节 化学命题理论与实践………………………………………………… 228
一、基本情况概述 ………………………………………………… 228
二、金线: 紧扣时代主题, 弘扬核心价值 ………………………… 230
三、银线: 注重学用结合, 考查关键能力 ………………………… 232
四、串联线: 优化情境设计, 重视思维品质培养 ………………… 241
小结: 突出关键能力考查, 引导创新人才培养 …………………… 243
第六节 生物命题理论与实践………………………………………………… 245
一、金线: 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价值引领 ………………………… 245
二、银线: 立足知识, 考查关键能力 ………………………… 250
三、串联线: 精心创设情境, 实现考查目的 ……………………… 260
小结: 加强关键能力考查, 引导创新人才培养 …………………… 263
第七节 思想政治命题理论与实践…………………………………………… 266
一、基本情况概述 ………………………………………………… 266
二、金线: 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价值引领 ………………………… 268
三、银线: 强化学科素养培育, 聚焦关键能力考查 ……………… 271
四、串联线: 紧扣重大时代主题, 凸显鲜活的实践情境 ………… 280
小结: 坚持素养导向,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 284
第八节 历史命题理论与实践………………………………………………… 287
一、基本概况概述 ………………………………………………… 287
二、金线: 加强价值引领, 聚焦铸魂育人 ………………………… 291
三、银线: 坚持学科素养导向, 重点考查关键能力 ……………… 293
四、串联线: 优化情境创设, 凸显学以致用 ……………………… 301
小结: 落实立德树人, 服务创新人才培养 ………………………… 303
第九节 地理命题理论与实践………………………………………………… 306
一、基本情况概述 ………………………………………………… 306
二 、金线: 坚持立德树人,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 308
三 、银线: 坚持学科素养导向, 强化关键能力考查 ……………… 310
四 、串联线: 优化情境创设, 注重学用结合 ……………………… 323
小结: 强化关键能力考查,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 325
 
Ⅳ 教改篇
深入推进批判性思维教育 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327
第一节 高考命题中的批判性思维考查……………………………………… 329
一、高考考查批判性思维的动因 ………………………………… 330
二、批判性思维考查的前提 ……………………………………… 331
三、批判性思维考查的重点 ……………………………………… 333
第二节 批判性思维与语文教学……………………………………………… 337
一、求简易,聚焦批判性思维培养要点 ………………………… 337
二、抓精粹,寻找批判性思维最佳工具 ………………………… 339
三、找结合,批判性思维在课堂自然渗透 ……………………… 342
四、探教法,批判性思维与语文深度融合 ……………………… 343
第三节 批判性思维与化学研究性学习……………………………………… 346
一、二元问题分析法 ……………………………………………… 347
二、应用二元问题分析法分析问题 ……………………………… 348
三、设计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
的教学实践活动 ……………………………………………… 352
小结 ………………………………………………………………… 355
第四节 批判性思维与物理问题意识培养…………………………………… 355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与策略 …………………………… 356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案例与分析 …………………………… 357
第五节 批判性思维与历史思维能力培养…………………………………… 360
一、理解为先,思考为重 ………………………………………… 361
二、整体学习,思维引领 ………………………………………… 364
三、纵横史海,批判思维 ………………………………………… 367
 
Ⅴ 升学篇
2023 年招生考试与录取政策… ………………………………………… 373
第一节 高考报考人数、录取规模及其趋势………………………………… 375
一、2023 年高考报名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 376
二、职业技术大学快速发展 ……………………………………… 385
三、高校专业调整力度加大 ……………………………………… 388
第二节 2023 年高考招生政策稳中有变… …………………………………… 394
一、阳光招生进一步落地 ………………………………………… 395
二、新高考改革全面实施 ………………………………………… 399
三、严格规范特殊类型招生 ……………………………………… 401
四、2023 年招生政策微调 ………………………………………… 403
第三节 2023 年高考招生政策新亮点… ……………………………………… 405
一、第五批高考综合改革启动 …………………………………… 405
二、综合评价招生模式稳步推进 ………………………………… 407
三、健全和优化“强基计划” …………………………………… 408
第四节 “新高考”招生录取模式与志愿填报……………………………… 411
一、掌握新老高考招录模式的差别 ……………………………… 412
二、合理制定学业生涯规划 ……………………………………… 413
三、掌握志愿填报流程与方法 …………………………………… 414
 
Ⅵ 影响篇
高考改革、人才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 419
第一节 高考、教育与人才选拔……………………………………………… 420
一、新中国成立后人才培养规模扩大 …………………………… 421
二、高等教育制度不断完善 ……………………………………… 424
三、高考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 426
第二节 高考、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 434
一、教育与经济发展 ……………………………………………… 434
二、教育与社会阶层流动 ………………………………………… 449
三、教育与产业升级 ……………………………………………… 457
四、教育与科技创新 ……………………………………………… 465
五、教育与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展望 ……………………………… 468
第三节 义务教育与代际流动性……………………………………………… 470
一、文献回顾与本部分贡献 ……………………………………… 472
二、方法和数据 …………………………………………………… 474
三、义务教育对代际流动性的影响 ……………………………… 480
四、研究发现与主要结论 ………………………………………… 489
第四节 高校招生均等化政策改革与生源质量提升………………………… 490
一、数据、变量与识别策略 ……………………………………… 494
二、计量结果与稳健性检验 ……………………………………… 498
三、机制检验与发现 ……………………………………………… 505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 512
第五节 高考与家庭、个人发展……………………………………………… 514
一、高考政策调整的关键举措 …………………………………… 514
二、教育与家庭决策、人的成长 ………………………………… 517
 
Ⅶ 评价篇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整体解读……………………………………… 521
第一节 “核心价值金线”贯穿命题始终…………………………………… 526
第二节 “能力素养银线”成为考查重点…………………………………… 545
第三节 “情境载体串联线”常考常新……………………………………… 570
第四节 高考评价体系与关键能力、思维品质提升………………………… 583
 
Ⅷ 附录
附录一 高考综合改革大事记(2014—2023)………………………………… 593
附录二 高考综合改革经典文献目录………………………………………… 607
后 记…………………………………………………………………………… 612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