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经过刀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己初步建立,但与健全的市场经济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一个发达而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与之相适应,然而,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还很不健全,甚至可以说还只处于萌芽状态,全社会失信现象较为严重,信用风险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活动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因素,这就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带来障碍,也成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状况,中国信用工作委员会决定组织经济管理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撰写一套丛书,以普及全民的信用意识和观念,提高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信用知识和信用管理水平,改善我国的社会信用环境。本书正是按照中国信用工作委员会的要求,为我国各类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和信用管理部门所撰写的一本书。目的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以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各类信用风险为主线,研究、分析和归纳各类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与管理活动申所面临的各类信用风险的类型、成因及管理措施和对策,为提高金融机构信用管理水平,降低信用风险,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服务。信用管理对金融机构而言,虽然是最为古老的业务管理活动,但仍然是函待提高和发展的领域。过去二十多年来,随着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和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与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一个尤为重要的特征就是,借助高度发达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和创新金融工具,传统意义上的市场风险可以被有效地分离出来,在精确测度的基础上,进行定价、管理与控制。然而,就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另一类主要的风险:信用风险而言,金融业者虽然有了诸如信用评分、信用评级等方法,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面对日益扩大的信用交易,金融机构如何加强信用管理,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许多基于财务数据和市场价值的信用风险模型已逐渐受到重视,用结构化的方法对信用风险进行组合管理的思想也开始流行。本书希望通过介绍、总结西方理论界与实务部门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为提高我国金融机构信用管理与服务水平提供借鉴。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信用交易的规模与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由于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滞后,使得各类金融机构作为最重要的信用中介组织面临的信用风险也逐步扩大,许多缺乏制度和管理保障的信用关系,一且恶化,就必然影响到金融活动的正常进行,严重的,还会危害到我国的金融安全。因此,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和操作层面的技能训练,以提高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就广义上而言,任何金融风险最终都可能导致或转化为信用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金融风险又都属于信用风险的范畴。因此,以信用管理为核心,研究、考察和衡量金融业务经营与管理,并对贯穿整个经营过程的信用风险的表现形式、类型、成因及管理对策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深人的研究,便成为一个新的尝试。本书的撰写,正是立足于这样一个新的研究角度,分门别类地探讨各类金融机构进行信用管理的原理与方法及其在降低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