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学
【宋会要】
徽宗崇宁三年六月十一日,都省言:「窃以书用于世,先王为之立学以教之,设官以达之,置使以谕之。盖一道德,谨(守)[家]法,以同天下之习。世衰道微,官失学废,人自为学,习尚非一,体画各异,殆非所谓书同文之意。今未有校试劝(尚)[赏]之法,欲仿先王置学设官之制,考选简(牧)[拔],使人自奋所身于图画工技。朝廷图绘神像,与书一体,令附书学,为之校试约束。谨修成《书画学敕令格式》一部,冠以『崇宁国子监』为名。」从之。
五年四月十二日四月:苗校:『《宋史》卷二○、《长编拾补》卷二六、《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均作「正月」。』,诏:「书、画、筭、医四学并罢,更不修盖。其官私宅舍屋宇,并依旧修盖给还。已到官据资任,与先次差遣。人吏归元来去处。系召募到者,放停。其书画学,于国〔子〕监擗报屋宇(克)[充]。每学置博士各〔一〕员「各」下:原脱一字。依苗校『据《玉海》卷一一二、《长编拾补》卷二六补。』,生员各以三十为额。其合行事件,令国子监条画,申尚书省。」
宣和六年八月十四日八月:苗校:『《长编拾补》卷四八、《宋史》卷二二、《群书考索 后集》均作「正月」。』,诏:「书艺置提举措置书艺所,生徒五百人为额,篆正法锺鼎,小篆法李斯,隶法锺繇、蔡邕,真法欧、虞、褚、薛,草法王羲之、颜、柳、徐、李。有兼经义举人及贵游子弟,又分士流、杂流为二。以尚书主客员外郎杜从古、大宗正丞徐竞、编修《汴都志》米友仁,并为措置管勾官。」先是,王黼进唐告三道,虞世南书《狄仁杰告》、
颜真卿书《颜允南母兰陵郡太夫人张氏告》及《徐浩封赠告》进呈,上曰:「朕欲仿习前代书法告命,使能者书之,不愧前代。」时书学已罢,故特置是局。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三 算学
算学
【宋会要】
哲宗元佑元年六月二十八日,看详编修国子监太学条制所状:「准朝旨,同共看详修立国子监太学条例,及续准指挥,国、律、武学条贯令一就修立外,检准官制格子,国子、太学、武学、律学、筭学五学之政令。今取到国子监合千人状,称本监自官制奉行后来,检坐上件格子,申乞修置筭学。准朝旨,踏逐到武学东大街北,其地堪修筭学。乞令工部下所属检计修造。奉圣旨依。今看详上件筭学已准朝旨盖造,即未曾兴工。其试选学官,未有人应格。切虑将来建学之后,养士设科,徒有烦费,实于国事无补。令欲乞赐详酌寝罢。」诏罢修建。
徽宗崇宁六月十一日「徽宗崇宁」四字:原本无。原稿此条标「宋会要 算学」,题下批:「《大典》附崇宁三年之后。」又眉批:「渭清按:『六月十一日,即前之书学门徽宗崇宁三年六月十一日。』」又下文所述神宗「将建」算学,因「元佑异议」未果。「方今绍述圣绪」,宜「推而行之」云,又谓学规宣命以「崇宁国子监筭学敕令格式」,俱是徽宗崇宁时事。以是知此「六月十一日」为徽宗崇宁三年事,因据补此四字。,都省札子:「切以筭数之学,其传人矣。《周官》大司徒以(卿)[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则周之盛时,所不废也。历代以来,(囚)[因]革不同,其法具(官)在。神宗皇帝追复三代,修立法令,将建学焉。属元佑异议,遂不及行。方今绍述圣绪,小大之政,靡不修举,则筭学之设,实始先志。推而行之,宜在今日。今将《元丰筭学条制》重加删润,修成(刺)[敕]令,并对修看详一部,以
《崇宁国子监筭学敕令格式》为名,乞赐施行。」从之。都省上《崇宁国子监筭学书画学 令格式》,诏:「颁行之,只如此书可也。」
【宋会要】
〔大观〕三年三月十八日大观:原稿作「□□」。按该条原拟题「宋会要 算学」,题下批「此附崇宁五年后」,眉批:「疑是大观。渭清按:是大观三年。《宋史 礼志 吉礼八》『文宣王庙下有载』。」又洪迈《容斋随笔》亦载为「大观中」事。因据补「大观」二字。,礼部状:「据太常寺申,筭学以文宣王为先师,其配享从祀,合依太学、辟雍例,于殿上设兖、邹、荆三国公为配享,及十哲为从祀外,有自来著名筭数之人,即绘画于两廊。本寺据修盖筭学骆询等申,契勘合塑画神象,除大殿上先师、三公、十哲,可以依太学等处体例施行,有两廊绘画从祀人等,即未审有官人合装着是何服色冠带,无官人如何画造。本寺今契勘到绘画,从祀人内,有系孔子庙廷从祀,已追封官爵,漠中迭校尉刘向追封彭城伯等;及旧有公侯爵人,汉留侯张良等;并有官无封爵人风后等;不见官爵无官封人大桡等。契勘筭学文宣王并三公、十哲所服,合依太学体例外,其余乞从朝廷加赐五等之爵,然后随所封,以定其所服之服。」从之。
十一月七日,太常寺〔奏〕:「奉诏,天文筭学,合奉安先师,并配飨从祀绘像,未合典礼。可否礼官考古稽否:疑误。苗校据《长编拾补》卷二八改为『令』字,当是。礼,讲究以闻者。臣等窃详黄帝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仪]、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又使大桡造甲子,隶首作筭数,容成综之,所以考定气象,建五行,察发敛,起消息,正闰余,其精
粗显微,无不该极。今筭学所习天文、历、筭、三式法筭四科,其术皆本于(皇)[黄]帝。臣等稽之载籍,合之典礼,谓尊黄帝为先师,而以其当时之臣风后、力牧、大鸿、大桡、隶首、容成、臾区、常仪为配飨,又以后世精于数术者,定其世次,分绘两序,以为从祀。今具下项:风后、力牧、大鸿、大桡、隶首、容成、臾区、常仪,已上八人,今欲拟配飨商巫咸、周箕子、周商高、周荣方、晋史苏、秦卜徒父、晋卜偃、鲁梓慎、晋史赵、鲁卜楚丘、郑 灶、赵史墨、齐甘德、魏石申、汉留侯张良、汉丞相张苍、汉司马季主、汉太史丞邓平、汉方士唐都、汉洛下闳、汉鲜于妄人、汉大司农耿寿昌、汉太子太傅夏侯胜、汉魏郡太守京房、汉谏议大夫翼奉、汉骑都尉李寻、汉严君平、汉中垒校尉刘向、汉侍中贾逵、后汉尚书张衡、后汉尚书郎周兴嗣、后汉北海人郎觊、后汉平原人襄楷、后汉尚书单扬、后汉光禄大夫樊英、后汉谷城门侯刘洪、后汉左中郎将蔡邕、后汉大司农郑康成、魏刘徽、魏少府丞管辂、吴太史赵达、晋征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晋尚书郎郭璞、晋天水人姜岌、张丘建、夏侯阳、宋御史中丞何(丞)[承]天、宋长水校尉祖冲之、后魏侍中崔浩、后魏太常卿高允、后魏筭学、博士商绍、北齐丞相仓曹参军信都芳、北齐散骑侍郎宋景业、北齐开府田曹记室许遵、后周甄鸾、隋卢太翼、隋太府(十)[寺]卿萧吉、隋上仪同临孝恭、隋散骑侍郎张胄元、隋太史丞
耿询、隋太学博士刘焯、隋太学博士刘炫、唐太史令传仁均、唐筭历博士王孝通、唐太史令李淳风、唐太史令瞿昙罗、唐内供奉王希明、唐左拾遗李鼎祚、唐太子少詹事边冈、周枢密使王朴,已上七十人,今欲拟从祀。容斋洪氏《随笔》:大观中,置筭学,如庠序之制。中书舍人张邦昌定其名:风后、大桡、隶首、容成、箕子、商高、常仪、鬼臾区、巫咸九人,封公。史苏、卜徒父、卜偃、梓(贞)[慎]卜、楚丘、史赵、史墨、 灶、荣芳、甘德、石申、鲜于妄人、耿寿昌、夏侯胜、京房、翼奉、李寻、张衡、周兴(嗣)、单扬、樊英、郭璞、何承天、宋景业、萧吉、临孝恭、张恭、张曾元、王朴二十八人,封伯。邓平、刘洪、管辂、赵达、祖冲之、殷绍、信都芳、许遵、耿询、刘炫、传仁均、王孝通、瞿昙罗、李淳风、王希明、李鼎祚、边冈、郎觊、襄楷二十人,封子。司马季主、洛下闳、严君平、刘徽、姜岌、张立建、夏侯阳、甄鸾、卢大翼九人,封男。考其所条具,固有于传记无闻者,而高下等差,殊为乖谬。如司马季主、严君平,止于男爵。鲜于妄人、洛下闳,同定《太初历》,而妄人封伯,下闳封男,尤可笑也。十一月,又改以黄帝为先师。
【宋会要】
四年三月二日四年三月二日:原稿题下批「与上条接。」而上条谓「在崇宁五年后」,似谓此条亦崇宁中事,按时事核之,此条亦大观四年事。,诏:「筭学生并入太史局,学官及人吏等并罢。有合条画事,并具奏听事。」
政和三年三月二十三日,大司成刘嗣明奏:「承前筭学内舍筭学生武仲宣进状,
旧筭学见今空闲,舍屋具存,别无官司拘占。相度欲乞依旧为筭学。」从之。 昨于去年三上封章,乞留筭学等。奉圣旨令国子监依元丰六年九月十六日指挥施行。本监申,伏元丰□检未获。
六月二十八日,筭学奏:「承朝旨,复置筭学。今检会崇宁国子监筭学条令,乞下诸路提举学事司行下诸州县等,诸命官入学,投纳家状,差使以下许服襕缴。仍呈验历任或出身文学缴纳在官司者听先入,仍勘会。诸命官,未入。在入限诸命官及未出官人若殿侍,谓非诸军补授者。欲入律学或筭学者,听入诸试,以通、粗并计,两粗当一通。《筭义问》以所对优长,通及三分为合格。诸学生本科所习外,占一小经,遇太学私试,间月一赴。欲占大经者,听补试命官公试同。《九章》义三道《筭问》二道。筭学命官公试,一入上等,转一官。殿侍、差使、借差同,已下减年试准此。幕职、州县官循两资,未入官选人、知、令、录仍占射差遣一次。内文学免召(外)[升]朝〔官〕及运司保明,注合入官。三入中等,循一资。使臣即减二年磨勘。愿占射差遣者,听。殿侍指射合入本等差遣,愿候借差已上收使者,听。未入官选人,占射差遣一次。文学免召升朝官及运司保明,注合入官。五入下等,占射差遣。使臣即减一年磨勘。未入官选人,不依名次注官。殿侍候补借差已上,听收使。内文学免召,(升)朝官及运司保明,注合入官。筭学升补上舍上等通任郎、
上舍中等登仕郎、上舍下等将仕郎学生,习《九章》、《周髀》义及《筭问》。谓假令疑数。兼通《海(坞)[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筭法。私试,孟月:季月同。《九章》(仪)[义]二道《周髀》义一道,《筭问》二道。仲月《周髀》义二道,《九章》义一道,《筭问》一道。升补上内舍,第一场《九章》义三道,第二场《周髀》义三道,第三场《筭问》五道。」从之。
六年四月十九日,诏:「通仕郎武仲宣,自大观初兴复筭学后来,注释考正见行筭经一百八十九卷,特与循一资。」
宣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诏:「筭学元丰中虽存有司之请,未尝兴建。又所议置官,不过传授二员。今张官置吏,考选而任使之,大略与两学同,即失先帝本旨;赐第之后,不复责以所学,何取于教养 可并罢。官吏依省罢法。应文籍钱物,令国子监拘收。」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三 律学
律学
【宋会要】
熙宁三年九月己亥,始用断案律义试法官。判大理寺臣〔崔〕台符等考试。掌教刑名之学,隶于国子监。
熙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熙宁六年:原底本缺,校者于行间补「熙宁七年」,眉批云:「四字原缺,据《通考》补」。并引「《通考》,熙宁七年四月,设律学教授四员。」又本条原有「宋会要 律学」小题,题下有校者批曰:「附:《通考》『六年置教授四员』至『五事』至『三事』后,当为熙宁六年。」眉批有:「渭清按:『《通考 学校》、《玉海》卷一百十二熙宁律学』。《宋史 选举志三》、《本纪》神宗二,置律学并在熙宁六年。」是知原作「熙宁七年」乃「六年」之误,兹据改。,诏于国子监置律学,差教授四员。
四月二日,诏:「律学士授、诸般请给、当直人等,并就国子监直讲。应(本)[命]官举人,并许入学。内举人仍召命官二人,委保行止。其试中学生,依国子监等第给食。所要屋宇。令将作监相度修擗。其课试条约及应合节次施行事件,并委本监详定。」
二十四日,
国子监进定条约事件:「初入律学命官举人,并于本监投纳家状。内举人更纳保状,召命官二人,委保行止。勘会诣实,方许入学听读。委本监主判官同教授补试,取通数多者充生员。仍令各于家状内,指定乞习律令,或断案,或习大义兼断案。补试人试前于监、丞、主簿厅投纳试卷连家状,共享纸一十张、草纸五张连粘,卷头用印。至试日,于监、丞、主簿处收纳,封弥卷首。补试日,依条赍所习刑名文字赴试。内习断案人,试案一道,每道刑名五件至七件。习律令大义人,试大义五道五道:苗校:『《长编》卷二四、《长编纪事本末》卷七五、《编年备要》卷一九均作「三道」。』,委主判官同教授依考试刑法官格式考校。生员初入学,且令赴学听读。补中者,给食,其余听读人就本学食者,依太学例,令陪厨钱。愿自备饮食者,亦听。仍立学正、学录各一员,于试中选充,依太学例给俸。其官举人,各为一斋,每斋立斋长、谕各一员。虽未试中,亦给食。每月公试一次,习断案者,试断案一道,刑名如补试例。习律令大义者,试律令义三道。私试一次一次:苗校『据《宋史》卷一五七、《长编》卷二四四、《长编纪事本末》卷七五、《通考》卷四二学校改』为『三次』。,每次试案一道,刑名三件至五件,律令义二道。每日讲律一授,遇试日,其主掌敕书及检用条例,乞于诸路及百司将来试中吏人内,指差两人充。其本学诸杂文字,乞于审刑院、刑部大理寺指名差手分二人行遣。本学合要刑统编敕律令格式及应系刑法文字,并乞于合属去处取索。今后应系续降条贯,并乞降一本付律学。一、今来教授生员学食钱及
供给,并在学储,支费浩大。窃虑太学所管钱粮不足,欲乞更赐钱万贯,依例于开封府检校库出(自)自:疑误。,以助支用。」诏审刑院、大理寺手分约条不得抽差,特且权差。(今)[令]本监策射诸路州军有行止谙会刑召吏人,依试形名人吏条试充用。续降条贯,仰刑部凡遇承受,于当日内关部,余并依所定施行。
【宋会要】
六月三日,国子监言:「律学除以假在外,遇直讲,并须回避。及上元、寒食、冬至、元日,给假在客一日。分为三番,并以昏鼓还舍,不得宿外。公试怀挟,于律学不行外,其系犯降舍殿试者,并罚钱五百。余依太学规矩施行。内命官充生员,愿出宿者,听。每日讲 前日晚食还舍, 后归。
律学生同进士出身王 七月二十三日,国子监言:「奉诏立律学正,窃(曰)[白]旧通经艺,已有渊源,初习刑名,复明指意。本监虽以补充律学,正缘白见于守选,未有俸给,难以居学。欲乞令流内铨特与免试,注合入官,支与实俸。仍理为资考,充学正。其当直剩 ,并给食。欲将本监剩 内破四人,及依监主簿例给食。」并从之。仍(令)[今]后命官充在学职掌者,并准例。
七年七月二日,律学教授李昭远等言:「本学生 习试断案,并合用熙宁新编 。其间 意或有疑难,须至往审刑院、大理寺商议。窃见开封府法曹三司检法官,并许大理寺商议公事。今
来本学如有疑难刑名,欲乞往审刑院大理寺商议。」从之。
八月二十二日,国子监言:「太学见有管勾规矩官一 ,今来律学生渐多,见今阙官管勾规矩。乞从本监就律学教授内,选一员兼管勾本学规矩。仍依大学例给食。」从之。
九月二十五日,中书门下言:「刑书看详此句疑有误。,律学教授、国子监直讲差遣同。直讲以三年为一任,选人到监一年,通计历任,及五(年)考,即与转官,更不用举主。其律学教授资序,欲并依直讲条例施行。所有通理前任日月,自依条制。」从之。
【宋会要】
元丰二年四月十三日,以新科明法及第王壬为律学教授。
八年四月十七日八年:苗校『据《长编》卷三三四、《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宋史》卷一五七改』为『六年』。,国子监司业朱服言:「相度入律学命官,公试律义断案,考中第一人,许依吏部试法与注官。其太学生,或精于律义断案,就律学公试中第一,与比私试第二等注籍。」从之。
哲宗元佑三年九月二十二日,诏省律学博士一员,命官学生不给食。
绍圣二年四月二十二日,诏律学博士依元丰条,置二员。
元符二年闰九月四日,国子司业刘逵言:「朝廷立三学,置博士教导,事体均一。欲乞今后律学博士阙,从朝廷选通知法律人充。」从之。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三月十七日,详定所奏:「续修到《律学敕令格式》,看详并净条,冠以『绍圣』为名。」
政和二年四月二十三日,臣僚言:「访闻律
学官员,(郡)[群]居终日,惟务博奕,不供课试,相习衩袒,嬉游市肆,昼则不告而多出,夜则留门俟归,假历门簿,徒为虚设。愿戒饬所隶官司,举行学(观)[规]。」诏:「今后律学博士、学正,可依不理寺官格除授外,仍不许用恩例陈乞及无出身之人。学门启闭,视太学法。学生所犯,依规罚;再犯者,罚讫,取印历,或补授文字批书出官,到部理。」(遗阙)遗阙:不词,当系此外原有阙遗,抄者批「遗阙」二字以示。。《长编纪事》:六年六月丁卯,户部尚书兼详定一司敕令孟昌龄等奏:「今参照熙宁旧法,修成《国子监律学敕令格式》一百卷,乞以『政和重修』为名颁降。」从之。
【宋会要】
钦宗靖康元年五月十八日,诏律学官替成资。(阙)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三 医学
医学
徽宗崇宁二年九月十五日,讲议司奏:「昨奉圣旨,令议医学。臣等窃考熙宁追遹三代,遂诏(与)[兴]建太医局,教养生员,分治三学诸军疾病,为惠甚博。然未及推行天下,继述其事,正在今日。所有医工,未有奖进之法。盖其流品不高,士人所耻,故无高识清流习尚其事。今欲别置医学,教养上医。切考熙宁、元丰置局,以隶太常寺。今既别兴医学,教养上医,难以更隶太常寺。欲比三学,隶于国子监。仿三学之制,欲(制)[置]博士四员「四员」前:苗校据《长编拾补》卷三二、《宋史》卷一五七补「正、录各」三字。。分科教导,纠行规矩。欲立上舍四十人,内舍六十人,外舍二百人,逐斋长、谕各一人。(令)[今]参酌修定,设三科,通十三事,教诸生一
十人。通习大小方、脉,一风科「通习」以下九字:苗校据《宋史》卷一五七、《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校改为:『一、方脉科,通习大小方、脉、风产。』以下校改同此。,一针科,通习大针炙、口齿、咽喉、眼耳。一疡科。通习疮肿、伤折、金疮书禁。其试补考察,仿太学立法。
一、三科各习七书:《黄帝素问》、《难经》、《巢氏病源》、《补〔注〕本草》、(大小)《〔千金〕方》。内方脉科兼习王氏《脉经》、张仲景《伤寒论》。针科兼习黄帝三部《针炙经》、《龙本论》。疡科兼习《黄帝三部针灾经》、《千金翼方》。
一、考试三场:第一场三经大义五道,方脉科,《素问》、《难经》、《伤寒论》。〔针〕、疡科,《素问》、《难经》、《三部针炙经》。第二场,(诸)[方脉]科:脉证大义(三)[二]道,运气大义二道。针、疡科:小经大义三道,谓《病源》、《龙本论》、《千金翼方》。运气大义二道。第三场,假令病法三道。
一、补试一场:大义三道,内运气一道。假令病法一道。
一、曾犯刑责经决人,不得补试。私试三场,季一周之。公试二场,第一场三经大义三道。方脉科,脉证大义二道。针疡科,小经大义二道。第二场,假令病法二道,运气大义一道。公私试分上、中、下三等,以外舍生私试三入上等,或公私试三入等,或试各一入上等,不犯第二等已上罚,而试在中等已上,及无考察而试在上等者,补内舍。若阙多,就试人少,即以就试人为率,所取不得过三分之一。仍先取有考察,或皆无考察,即以考试名次为先后。
一、试上舍,分优平二等,以内舍生私试三入上等,或公私试各一入上等,不犯学规,而试在优等者,补上舍。(郎)[即]试在平等,而医治入上等者,依试入优等法。若阙多,就试人少,即以就试
人为率,所取不得过三分之一。仍先取医治,次程文。若均,即以考试名次为先后。
一、上舍生私试,五入上等,不犯学规,而医治比校入中等以上者,本学保明推恩。
一、五学生谓太学、武学、律学、筭学、艺学。疾病,本处关到置籍,轮差上舍、内舍生医治。用本监医人医治者,听。各给印历,书其所诊疾状,经本学官押,实时书簿给付。候愈或失,逐处限当日阙报本学销簿。仍批书于历,岁中比校。分上中下三等,十全为上,十失一为中,十失二为下。若入上等内舍生试上舍,虽平等,听升补。及上舍但一入上等,听保明推恩。若入中、下等,如该考察,方得升补,或保明推恩。全愈不及七分,降舍;失及五分,屏出学。宜视诸学赐出身,以待清流,庶有激励。今欲试补考察充上舍生,赐医学出身。除七等选人,阶官依格注授差遣,上舍生高出伦辈之人,选充尚药局医师以次医职。上等从事郎,除医学博士、正、录;中等登仕郎,除医学正、录,或外州大藩医学教授;下等将仕郎,除诸州军医学教授。医之治病,必在于药。今之所用,皆取于市廛,据凭铺户,真伪难分。今来太医局欲依《唐典》,近城置药园种莳。其医学生员,亦当(诸)〔诣〕园,辨识诸乐。人吏专库、厨子剩 之类,并量事差置。欲仿三学例,立额召募。」诏:「览所修格,目条析周尽,意义显明,宜令遵守施行。」
【宋会要】
政和元年八月二十六日,臣僚言:「伏见诸路郡守许补医学博士、助教,明着格令。京府、上中州,各一人;下州一人,选本州岛医生,以次选补。仍许依禄,令供本州岛医职。岂容额外补授,滥纡命服,以散居他郡 臣体访诸路州军不遵条格,名以守阙为名,或酬私家医药之劳,或徇亲知非法之请,违法补授,不可胜数。况贡举条制,有官锁试,而医学博士、助教与焉。若与贡附试辟雍,如入中、上等,乃有升二等差遣及免省之优命,岂容医学博士、助教旋求补牒,妄希仕进,以败坏学制,检会下项元符格,置医学博士、助教,京府及上中等州,医学博士、助教各一人;下州医学博士一人。医生人数,京府、节镇一十人,余州七人。试所习方书,试义十道。元符令:诸州医学博士、助教阙、于本州岛县医生内,选术优 者人充;无其人,选能者比试,虽非医生,听补。诏令诸州军,遵依条格施行。仍令提举学事司常切觉察。点检得钤辖司自大观元年已来,前后知州补过医助教丘仁杰、李德赡、陈居、熊安、刘明、万处仁等六人,充钤辖司助教名目,皆依条随曹官参集,受公使库供给。检会从初并无专一条格许令补授,又无条格不许补授。有此疑虑。乞今有司契勘,立法施行。」从之。其江西钤辖司补(遇)[过]医助教丘仁杰等,并改正。
三年闰四月九日,敕:「建学之初,务欲广得儒医。窃见诸州有在学内外舍生,素通医术,令诸州教
授、知、通保明,申提举学〔事〕司,具姓名闻奏,下本处,尽依贡士法律,遣赴本学,就私试三场。如中选,元外舍生即补内舍,内舍理为中等校定。其学生执公据入学日,即关公厨破本等食。」诏并依贡法。其前降指挥,更不施行。
【宋会要】
九月二十七日,尚书省〔奏〕:「依元格注官:上等从事郎,中等(将)[登]仕郎,〔下等将仕郎〕下等将仕郎:原阙,依苗校据《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及本书崇儒三之一一补。。初任注在京自来合破医官去处,一任理为诸州军曹掾资任。除有许举荐数外,令医学司业各举改官二 。兼元得指挥,俾通籍仕版,治官政,掌医事。况学生多是两学移籍,并得解与贡之人,其三舍之法,并依两学体例。今来除初任差遣外,未有明降指挥。窃恐吏部将来尚依崇宁格,只注医官三等差遣。(令)[今]欲乞医学上舍出身人,初任自依近降朝旨注格(格)[注]在京医职外格格:苗校据《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改为『新授』。,其后并依两学上舍出身人,赴吏部注合入差遣,用清其选,而革伎术之弊。庶使学者益知磨励,而得异能之士。」从之。
十月十七日,礼部奏,检会政和三年七月四日 ,知洪州充江南西路兵马钤辖吴居厚奏,检会「检会」下:疑有脱文。。
【宋会要】
四年八月四日,尚书省言:「勘会诸州内、外舍通医术学生已降指挥,许津遣贡赴太医学,与在京学生同试。即未曾立定试补舍额,及试不中却还本贯之文。今乞立条:诸州贡到通医术内、外舍生,附太医学补试。如试中,
各依元舍额注籍;若或试下,还本贯旧舍额。」从之。
五年正月十八日,提举入内医官编类《政和圣济经》曹孝忠等奏:「尚书札子,勘会太医学依仿两学措置贡士法并钱粮,具状申尚书省。本学除具下(顷)[项]:
一、诸路贡士,与本学内舍同试上舍,三岁(其)[共]取下项合格人数,升补上舍,以(下)[上]、中等一百人为额。上等阙,于中等补;中等阙,以下等升补,并附文士引见释褐。下等不该升补人,贡士补内舍,元内舍与理考察。贡士不中选,听还本学外舍。第一年,上等一十人,中等二十人,下等三十人。第二年,上等一十人,中等二十人,下等三十人。第三年,谓大比,上等一十五人,中等二十五人,下等四十人。
一、诸路贡士,同本学内舍就试上舍,若不满二百人,即每十人取二人合格。零数及三人,听取一人。以合格人十分为率,一分六厘为上等,二分四厘为中等,五分为下等,余分从多数。谓三等各有余分,就三余分中等,从数多之等取一人。若两等余分,各从其等,而共理取一人者,听从优。
一、契勘医学上舍推恩,依格上等从事郎,中等登仕郎,下等将仕郎。依旧在学满三季日,不犯学规第二等以上罚者,发遣赴吏部,依两学上舍法,注受差遣。
一、乞两学于朝廷封(椿)[桩]钱内,支拨本钱十万贯,付开封府检校库,依两学法抵当。据每年收息数,以十分为率,将五分充本学支用。
一、乞于抽买石炭场岁给石炭三万秤。
一、
乞将两浙路州县学费,目今见在及自今后逐年余剩钱物粮斛,计数(椿)[桩]留七分,祇备本路支用外,三分限春季内差因便纲船一起附带,赴学送纳。仍委本路学事司管勾文字官计置,催督津遣。见今本学支费钱粮,并乞依元降指挥,日于国子监支拨。候将来两浙路支拨到今来所乞钱粮日,本学足用,即报国子监(支拨:候将来两浙路支拨到今来所乞钱粮日,于本学足用,即报国子监)住支「住支」前:「支拨」至「国子监」二十八字,盖涉上文衍。。」从之。
曹孝思等奏曹孝思:苗校:『据《长编拾补》卷三四、《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三五、《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所载,以下均为曹孝思所奏。』故『思』当为『忠』字之误。:「承尚书省札子云云,本学今参详,条具下项:
一、乞诸州县并置医学,各于学内别为斋教养,隶于州县学,开封隶府学。
一、乞县学补试,以文理稍通,并取及一季谓上三月。不犯学规第二等罚者,令(左)[佐]保明申州学,赴岁升试,合格人补外舍。
一、应公私试合格分数,并月引试,分月关书。考选、校定、升降舍、除籍、规矩、讲解、假告、给依、差补职事及应干事件,并依诸州县学法;公私试并附州学公私试院。
一、出题考校,县委令、佐,州军委教授。仍逐路提举学事司选差本州岛见任官通医术能文者一 ,开封府选开、祥两县官,兼权医学教授。并依正教授条法。
一、应曾系州学生,及曾得解人,依条格合赴补试者,与免县学试。法行之初,恐士人兼习医术者未广,难以逐州立额,欲乞每路量立逐岁贡额。今(此)[比]仿诸州县学格内文士三年所贡人数,十分中以一分五厘人数,创立诸路医学贡〔额〕,分为三年。内
岁供不及五人处,添作五人,并不近州军类试不得过三上『不』:疑误。。附州学公试院此句疑有脱文。,其所取合格并升补分数仍通取。
一、医学教授,讲一经,谓《素问》、《难经》。其讲义,逐月付县。学生分三科:兼治五经内一经。方脉科,通习大小方脉、风产。针科,通习针炙、口齿、咽喉、眼目。疡科。通习疮肿、伤折、金镞、书禁。
一、三科学生,各习七书。方脉科:《黄帝素问》、《难经》、《巢氏病源》、《补注本草》、《千金方》、《王氏脉经》、张仲景《伤寒论》。针科:《黄帝素问》、《难经》、《巢氏病源》、《补注本草》、《千金方》、《黄帝三部针炙经》、《龙本论》。疡科:《黄帝素问》、《难经》、《巢氏病源》、《补注本草》、《千金方》、《黄帝三部针炙经》、《千金翼方》。
一、诸州县学及提举学事司试法,县学补试《素问》义一道,《难经》义一道,运(气)[ ]义一道,假令病法一道,儒经义一道。谓五经内治一经。州学岁升试,依县学补试道数。私试,孟月,《素问》、《难经》义三道,儒经义二道。仲月,运 义一道,处方义一道。季月,假令病法三道。公试二场,第一场,《素问》、《难经》义二道,运(气)[ ]义一道,儒经义二道。第二场,处方义一道,假令病法二道。学事司所在州,试上舍三场,第一场《素问》、《难经》义三道,儒经义二道。第二场运(气)[ ]义一道,处方义二道。第三场,假令病法三道。
一、出题,儒经《素问》、《难经》,并于本经内出;运(气)[ ]义,于《素问》内出。临时指问五运六气、司天在泉、太过不及、平气之纪,上〔下〕加临、(时问)[治淫]胜(复)[腹]、所掌病疾上下加临治淫胜腹:原作「上加临时问胜复」,依苗校据《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补、改。下文『设』改『证』、『岁』改『 』、『都』改『部』,并同。,随岁所宜,如何调治。或设问病(设)[证],于今运
(岁)[ ]如何理疗。处方义,于所习经方内出。假令病法,方脉科,于《千金翼》、《外台圣惠方》治杂病门中出。针科,于《三(都)[部〕针〔炙]经》、《千金翼》、《外台圣惠方》、《龙本论》治杂病及口齿咽喉眼目门中出。疡科,于《三部针炙经》、《千金翼》、《外台圣惠方》治疮疡门中出。
一、医学应合干行事,本路提举学事司、州知、通、博士、教授、县令(左)[佐]、学长,并通管。
一、本学贡士法初行,窃恐天下州县未能一一谙晓奉行,兼所出题目,或有异同。欲乞逐路并置医学教谕一员,以今来本学上舍出身人差充。仍从提举学事司差往点对。
一、路、州、县医学事,其请给人从叙位,并依本路州教授除医学〔管〕勾。」从之。
【宋会要】
太医学奏:「据河北西等路提举学事司申,契勘州学教授月给食钱五贯文,今来逐州兼权医学教授,事体一同,别无月给食钱。今相度,欲乞比正教授例,量行裁定,月给食钱三贯文。」从之。
六月二十四日,岳州奏:「承朝旨,州县并置医学,遂专切委用教授措置。据教授申,县学补试,除已有教谕处,自合教谕出题考校,如未有上(上)舍出身人处,即合有出身人管勾学事,令、佐试补。州司已实时分门定夺,行下诸县遵守去讫。」诏:「医学选试,如无通医术文臣,许于本处医长、医职、医工内选差一员,同州县有出身官出题考校。如阙医长等,即选(大)〔本〕处
有出身管勾学事官管勾。」
八月二十日,礼部奏:「太医学申:(一)已承朝旨,许诸路州县次第升贡学生。本学契勘,自政和五年方有入学之人,政和六年岁升赴学,充外舍,积累校定。政和七年公试,升补内舍此下脱文,误置于本卷八年十月七日条后,当调整。。
【宋会要】
七年三月二十五日,礼部奏:「修立到诸太医学上舍推恩人,于所任州兼医学教授,仍令医职于医 外置。若任县官者,准此。至通直(即)[郎]罢医职。」从之。
七月二十八日,礼部尚书许光凝奏:「臣等契勘崇宁三年立法,本部岁许诸州军置医学处,见任官通医术能文者一员,兼权医学教授。其荐举改官,并依正教授条法。臣等窃详医学教授每州一员,其荐举改官既依正教授法,虑合抵正教授荐举员数。」从之。
七月戊子,太医学奏:「乞本学三舍生依太学、辟雍、国子监法,隶属礼部。」从之。
八月十日,臣僚言:「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甚大惠也。暨锡命后,人才既成,(执贝)[宜]试其能。又元降指挥,便合赴评评:苗校:「评字疑是试字。」,注授诸州曹掾、簿尉,而于诊疗略无所预。虽有成才,莫获试用,而朝廷亦无以核诊疗之实。昨降指挥,有初任注在京医官住程去处差遣一次,则似之矣。又旋即冲罢,臣实未谕。若谓欲清其选,则既锡之名第,又加之品秩,且得为州县亲民之官,视两学无异,其选固已矣此句疑有脱误。。至
于诊疗疾病,乃设学求才之本指。而命官之后,终不良之良:疑误。,岂朝廷循名责实之意哉 伏望特诏有司,今后太医学生已行推恩,即于诊疗之际,量行试用,校其全失,以为参部注官久近之期。则学生未入仕者,知其必用,不待考察,而自知勉励于诊疗。庶使医学平昔所养,皆有所用。」诏令尚书省立法。
七月三十日,太医学奏:「契勘先承朝旨,本学生既依三舍法,其应缘事务,并依太学、辟雍、国子监条法施行。内事有不同者,从本学逐旋条具,申尚书省。今切见太学、辟廱、国子监所行三舍生等事,尽隶礼部。即今太医三舍生事务,只依伎术隶属祠部。所有选试注授工济等职事隶祠部外,其两学、诸路学法若有增损条文,礼部既系所隶,自可誊报在学遵守,参照行遣。贵免所行三舍学法不致抵牾。」从之。
十二月二十九日,提举太医学奏:「据太医学录郑绩札子,契勘太医学旧法内一项,学生所习,有方脉,有针科,〔有疡科〕有疡科:原缺,据本书所称医学『三科』例补。。每遇试日,即于《素问》、《难经》及方书内三科出题为问。今习大经外,又兼《素问》、《难经》、方书,诸般科目,并在其间。其分科之文、显属虚设。乞于学生家状内,删去方脉、针、疡等科字,却添入某经、《素问》、《难经》、方书字」。从之。
八年十月七日,尚书省言:「勘会太医学上舍出身人,自来改官不依贡士上舍,只作余人。缘本学升补校定、释褐殿试等,并已依两学法,所有改官,理合比附有出身人施行。」诏申
明行下八年明行下八年:此句至下政和六年闰正月四日条系错简,当接前政和五年八月二十日条下,参前校记。,赴学事司类试,升补上舍,秋季贡发。政和九年春,赴太医学。即候五年,纔有该贡之人,窃恐迟缓。今相度,欲乞权降一时指挥,候至政和九年试补升贡,并依本法施行。所贵早得应先之人,该预升贡。并政和九年只乞就本县投状,县保明申州,依县学补试条法,试补入州学,充外舍等。勘合太医学所乞,系是将五年中次第公、私试升补校定,于一岁中并行升贡。窃虑考选无素,兼恐未应前降『依仿两学贡士』指挥。本部今勘当,难议施行。」诏令太学比仿崇宁年辟廱贡士权行指挥,将可以施行事条具申尚书省。
九月八日九月八日:苗校:「按《长编拾补》卷四一系此诏在政和五年九月甲戌。」,诏诸州医学博士并改作医博士。
十六日十六日:苗校:「《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此条系在政和五年九月。」,礼部奏:「契勘诸路医学,每年合贡及该推恩人数,今纽计下项:诸路医学三年合贡人数共七百三十三人。第一年二百三十九人,第二年二百三十九人,第三年二百五十五人;合该推恩人数,第一年三十人,第二年三十人,第三年四十人。又契勘下项:
一、旧进士并诸科解额并五路剩额,及国子监开封府解额,共四千八百九十二人。内一百三十人充武士贡额,二十四人充贡孝悌特起之士,四千七百三十八人立为见今诸路贡额。
一、旧额进士五百六十人,诸科四十人。
一、见今贡士,三年推恩额六百人。太医学供到状,契勘诸路升贡医士,系每年春以一路医学内舍赴学事司所在州类试上舍,以合格三等对校
定三等参定等第,奏贡赴太医学,与本学内舍同(舍依试,依额升贡,赴太医学,与本学内舍同)试,依额取推恩之人。其试入等不该推恩人,补内舍。不入等人,并补外舍。
一、未贡到人年分,即且依政和五年正月二十七日指挥施行,余并依见行条法。
一、候将来诸路通医士人渐多,即令本路学事司申取朝廷指挥。
一、如有未尽事件,仰太医学条具,申尚书省。」诏依拟定推恩,以十五人为额,仍先次施行。
十二月二十九日,福建路提举学事司奏:「承 ,契勘诸路医学每年合贡及该推恩人数,诏令尚书省别行措置。切缘本路八州军,昨蒙拨到开封府及五路二项解额共一百九十七人,充文贡士额。系逐州分三岁入贡,每州所拨人数不等。今来桩留一分,充医士贡额,即合随州将所拨到开封府及五路二(顷)[项]解额内桩留一分。其间至有零数,不及十人,未审有无,亦桩留一名。兼文士贡额,分三年入贡。政和(年)[五]年系第一年,已贡过一年人数;政和六年系第二年,未曾入贡。其桩留一分医士贡额,合从文士三岁贡额内豁除。又缘医学生政和六年方赴州学岁升充外舍,政和七年上舍,其贡额系比仿诸州学格内文士三年所贡人数,十分中以一分五厘人数创立诸路医学贡额,分为三年,贡额并不侵占文士。贡额有本学上舍推恩人额,第一年、第二年各三十人,第三年四十人,并不在文武
士推恩额内。」七月七日,诏令尚书省别行措置。尚书省勘会:「诸路文贡士系三年共取旧省额推恩人数,及诸路贡额系以旧解额人数立定。今来太医学于创立百人推恩,其数太优。兼法行之初,窃虑诸路少得通医士人升贡,其所立贡额亦多,理合裁定。今措置下(顷)[项]:
一、诸路贡额,依下项人数,以昨来拨充贡额内桩留一分人数充。府畿十五人,京东东路五人,京东西路五人,京西北路五人,河北东路三人,河北西路(回)[四]人,河东路三人,永兴军路二人,秦凤路二人,江南东路四人,江南西路四人,淮南东路四人,淮南西路四人,荆湖北路三人,两浙路六人,福建路六人,广南东路三人,广南西路三人,成都府路三人,利州路三人,梓州路三人,夔州路三人。
一、推恩额十人。一、殿试前一年,依武士法,以诸州内舍生有校定人赴本路提举学事司所在州公试。七年,赴公试,升补内舍。其政和七年系殿试前一年,本年系合类试上舍年分。当年医学生方就公试升补,却未有合赴试上舍之人,亦未审有无,便从今年桩留一分医士贡额。乞降指挥遵守。」尚书省勘会:「医士贡额,系以昨拨充文士贡额内桩留一分武士贡额人数充,即不合于文士贡额除豁。今来福建提举学〔事〕司所申除豁文士贡额,显未允当。其上件贡额,候将来有合贡医士年分,方合用额升贡。今既未有合贡之人,即合依旧存留。窃虑诸
路更有疑惑去处。」诏令礼部疾速申明,遍牒行下。仍关太医学照会。
六年闰正月四日,太医学奏:「契勘本学博士,乃专解传授诸生,任为师儒,皆朝廷所选。然天下州军,以医隶职而为郡将所差补者,亦曰医学博士。欲乞依仿诸州医士之称以易之,庶有辨别。」祠部检会 ,诸州医学博士并改「医博士。」又取到太医学状:「今来虽有改为『医博士』指挥,缘尚与本学博士称呼相犯,即未有许改博士字指挥。」诏改诸州「医博士」为「职医」。
太医学教养多士升贡,合选任学官,恩数悉视两学,略无少异。乃若训导之官,独未推掌。而无出身之人,十居其 重和元年十一月十五日,臣僚言:「伏(上)[五]。伏望依诸学教导官,于有出身人内选除。其见任博士、正、录、学谕无出身官,并乞别与一等差遣。」从之。
宣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诏罢在京医筭学。
二十九日,诏:「太医学俟殿试人,特许赴来年特奏名试。」
二年七月己未,诏曰:「先帝董正治官,太医局置丞、教授,立学生员额,成宪具存。今医局之外,复建医学,既违元丰旧制;舍选之法,本示教养,今又医学生赐第之后,尽官州县,不复责以医术,平昔考选,遂成虚文。(任)[在]京医学,可并罢;应医学三舍生,旧系内外学籍,愿入学者,上内舍并特令于见医学舍额上降一舍。外舍许通理医学校定入学。令礼部国子监限五日条具闻奏。」
二十七日,礼部国子监奏:「准 节文,在京医学可
并罢;应医学三舍生,旧系内外学籍,愿入学者,上内舍(持)[特]令于见医学舍额上降一舍,外舍许通理医学校定入学。内舍降充外舍之人,比之元系外舍人,却无较定者,许通理。」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三 画学
画学
【宋会要】
大观元年二月四日,国子监修立到画学补试外舍,于本贯出给保明公据照验,或召命官一员委保诣实,投纳家状试卷,听收试等条,并系创业,冲改旧条。从之。先是,崇宁五年九月三日,大司成薛昂言:「书画学止系置籍,注人年甲乡贯三代。入学条三年条:疑误。,经大比,定夺等第,方分三舍。昨来两学各以二(顷)[项]为额,今来止各以三十人为额。近本监条画,以五(千)[十]人为上舍,十人为内舍,其外舍止各十五人。而旧法元无补试,乞愿入学者逐季附太学补试院,以所习书画文义量行校试,取合格者补充外舍生,仍依武学法破食。所有量行校试,乞令国子监详酌立法。」至是始上:
一、画学,令诸补试外舍,于本贯出给保明公据照验,或召命官(官)一员委保诣实,投纳家状试卷,称说士流、杂流,听收试。限试前五日(生)[收]接。诸补试外舍,士流各试本经义二道;或《论语》《孟子》义。杂流各诵小经三道。各及三十字已上,或读律三板,附太学孟月私试院引试。次日,本学量试画,间略设色。诸补试外舍,士流试到经义卷,仍附太学私试,封弥誊录,送本学考校,限五
日毕。其试到士流画卷封印,长、贰同定高下。诸补试外舍,取文理通者为(舍)[合]格;俱通者,以所习画定高下。每二人取一人,余分亦取一人。本学官不 额,赴监试(厅)参定,注籍出榜。诸补试中外舍,候入学讫,本学(其)[具]姓名关太学公厨给食,依武学法。诸补试发榜、议题引试及画官吏秪应人食钱等,并依武学条例。给诸试画日应用作物等,监库排辨。
十七日,诏:「书画学(论)[谕]、学正、学录、学直各置一名。筭学已隶秘书省,医学可令复置。其合行事件,并依崇宁四年十二月已前指挥施行。」崇宁四年指挥,检未获。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三 武学
武学
【宋会要】
〔天圣七年〕天圣七年:依苗校据《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九、《长编》卷一○七、《宋史》卷九补。,因唐之制,置武举。应三班院使人、文武子弟实有军谋武艺,许诣兵部投牒取应。先报军机策论三卷,每卷三道,召人保委。主判官先详所业,视人才,验行止,先试步射一石弓力、〔马射七斗弓力〕马射七斗弓力:原阙,依苗校据《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九补。。问策一道,合格,即引见召试。
【宋会要】
掌教授兵法、书学以朝官已上判学「掌教授」句:有错简,当在「诏置武学于武城王庙」句后。。庆历三年五月庆历:原作「□□」,原校批曰:「查《玉海》系庆历。」兹据补。,诏置武学于武城王庙,以太常丞阮逸为教授。
八月八月:苗校据《长编》卷一四一、《玉海》一一二补「戊午」二字。,罢武学,改教授太(当)[常]丞阮逸兼国子监丞。其有愿习兵书者,(详)[许]于本监听读。
【宋会要】
皇佑中,尝罢是科。言事者以「文武并用,废一不可,宜复此科。分为三等:上等:取其学识深远、策对优绝;次等:取其策对优长、骑射兼有;下等:取(有)[其]击(剌)[刺]抛射、翘杰魁俊。量能而官,因材而任。委以巡警之司、县尉之职。观其提一旅之众,佐一司之重,能激(厉)[励]士卒,剪灭盗贼,然后(取)[从]而取之,岂不利于国家乎 岂有不胜于卒伍而为之乎 惟陛下复之无疑。」嘉佑八年,枢密院奏,以为:「文武二选,不可阙一。与其任用不学之人,临时不知应变,不若素习韬略之士,缓急驱策,可以折冲。况今朝廷所用人,稍用称声者,多由武举而得。则此举不可废罢明矣。」
熙宁五年七月二十七日七月:苗校:「《玉海》卷一一二、《治迹统类》卷一二、《长编》卷二三四、《群书治要 后集》卷二九及本书选举一七之一二等均作『六月』。」,枢密院言:「古者出师,受成于学,文武弛张,其道一也。将帅之任,民命是司,长养其材,安得无(索)[素] 洪惟仁祖,尝建武学。横议中辍,有识悼之。国家承平,及此闲暇,臣等欲乞复(制)[置]武学,以广教育,以追成先朝之志。」诏:「于武成王庙置学,选太武官知兵者充教授。凡使臣未参班,并门荫草泽人,并许召京朝官两员保任。仍先试验人材、弓马,应武举格者,方许入学,给常膳,习诸家兵法。教授官纂次历代用兵成败次第及前世士大夫忠义之节足以训者讲释之。愿试阵队者,量给兵伍肄习。在学及三年,则具艺业,保明考试,以等第班行安排。未及格者,逾年再试。凡试中,三班使臣与三路巡检、监押寨主。白身试中,与往略司教押军队准备差使。三年无遗阙,与亲民或巡检。如至大使臣,历任中无赃罪杖以上及私罪情理重大者,两省或本路钤辖以上三人(司)[同]罪保举堪将领者同:原作「司」,依苗校据本书选举一七之一二改。,并与兼诸卫将军。外任回归环卫班学徒试中,并家状内开坐于某人下受学来。任用有劳 ,教授官并优与旌奖。如不勤其职,致学徒废堕,亦等第行罚。仍差韩缜判武学,郭固同判。赐钱万缗充食本。」
【宋会要】
熙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武学言:试密州司法参军蔡硕边策一道,词理稍优。诏除杨等职官武学教授。
【宋会要】
熙宁八年十月十三日,武学言:「上舍生员曹安国昨不预荐名,契勘本人未建学已应武举,两试秘阁中选,兼久充职掌,委实材略可用。欲乞将来依得解人例,赴秘阁再试。」后之。
【宋会要】
元丰元年四月二十五日,诏:「经任大小使臣无赃私罪,听召保官二人量试验,充武学外舍生。
在学一年在学一年:苗校据《长编》卷二八九、《长编纪事末本》卷七四补「六月癸丑诏武学上舍生」十字,则此下别为一事。,不犯第二等过,委主判同学官保明免解。从上毋过二人。内于贡举法自应免解,及该免解,后又在学二年以上,无殿罚,免阁试。」
三年六月十八日,武学上新 令格式,诏行之。
六年四月二十七日,诏武学博士蔡硕罢博士,专 修军器什物法度,(的)[仍]支旧任(铁)[职]钱仍、职:原作「的」、「铁」,误。依苗校据《长编》卷三三四、《长编纪事本末》卷七四改。。先是,监察御史王(相)[桓]奏:「近武学补上、内舍生,其博士蔡硕以修军器法制权罢职事。乞权差官考试。」按硕自元丰四年以兼编修,除本学直日外。余悉不复总领,已一年有余。且博士职专教导,而硕一月之间,诣学者不过七八。硕知力不能兼,当辞其一,而乃利其俸入,不自祈免者,盖恃兄确为宰相,而人莫(不)敢议故也。如此,何以示天下 故有是命。
【宋会要】
哲宗元佑元年四月十四日,国子监言:「武学上舍生刘贯公试弓马、策义,累入优等。比科场策艺俱优之人,自
为异等。乞详酌施行。」诏刘贯(时)[特]与三班差使,候武学谕有阙与差。
【宋会要】
七月二十九日,诏武学上舍生补〔中〕及一年中:原无,依苗校据《长编》卷三八三补。又「一年」下,苗校据上书补「公试弓马策议皆入优等,不曾犯五等罚,令明奏闻,量材录用,仍每年不得过一名」三十三字。,(今)[令]看详国子监太学条制所立法。
绍圣四年十一月五日,诏武学博士自今中书省选差,从三省请也。
【宋会要】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三月十七日,详定所续修到《武学敕令格式》,看详,冠以「绍圣」为名。从之。
【宋会要】
十一月十七日十一月十七日:苗校据《玉海》卷一一二补「大观二年」,则此十一月非建中靖国元年事。,学制局言:「奉御笔,武学三人取一名为上舍生。虽多,以百人为额,分三十人为上等,七十人为中等,其余为下等。看详诸路武士入贡到阙,类聚试上舍,合格者对本路元贡等应补上等者释褐,中等者赴殿试,下等者补武学内舍,不合格者为外舍,系是四等。今上、中二等依前御笔分数,其余若并为下等,又缘有不合格人,(舍)[合]降充外舍。今欲乞除上、中等依前御笔外,将其余人以十分为率,内取合格者三分为等,补入武学内舍,余不合格者为外舍(者)。」从之。
【宋会要】
四年八月十二日,诏:「武学监厨,旧系国子监公厨官兼管,司计系生员。崇宁四年专差使臣,所管职事不多。其
监厨,可依旧令国子监公厨官兼管,司计依旧差生员。」
【宋会要】
政和元年八月二十八日元年:原缺「元」字,依苗校据本书选举一七之二三补。,大司成张邦昌等言:「准《大观重修武学令》,诸贡士以年终集于武学,次年春试,应补上等者取旨释褐,中等俟殿试。契勘文士上等留太学俟殿试,其武士上等,欲依文士上等已降指挥施行。」从之。
二年三月五日二年:苗校据《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九、《长编拾补》卷三二,改为「三年」,当是。,诏:「武学博士依太学博士法,朝廷差人。」大观四年归吏部,至是复堂除。
六月八日,诏武学、〔州县〕外舍生称「武选士」州县:依苗校据《长编拾补》卷三二、《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九补。,内舍生称「武俊士。」
十七日,武学博士孙宗鉴言:「武士马射射亲之格,上垛、中贴皆有第等分数苗校此句下,据《长编》卷三二、《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九,补「而中的独为阙文,则贴广三尺二寸,而的又十之一,其工拙不同明甚」二十七字。,一中贴已比两上垛,〔乞〕以一中的比两中贴。」乞:原缺,依苗校补。下同。从之。
十月七日,尚书省言:「检会大观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学制局,「局」下:疑有脱文。,武士充贡入上等,次年春试又入上等,系两上人,合作上舍上等推恩。若两上人不足三十人之数,即依文士法,据阙增作中等。」从之。
【宋会要】
宣和二年十月二日,尚书省言:「武学依仿元丰法令,礼部同国子监、武学集议条画。契勘州县武学已罢,即别无武士升贡之法。内外愿入在京武学人,〔乞〕依元丰法试补入学。举试人旧制系与武学外舍人类试,取一百人,同上、内舍生发解。缘科举已罢,不当循旧发解。今比仿新旧法令,尚书省于大比试前一年一年:苗校:《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九、《长编拾补》卷四二作「二年」。,春季检举,降敕下
兵部,依元丰法奏举。其被举人,限当年冬季到阙,与免补试入学,充外舍生。依与校定人此句疑有误。,赴次年公试。举试人将来到阙,并入在京武学人,并由学校升选。其考选升补推恩,并依大观武学法。已上并候过将来大比试施行。武士该贡人,已降指挥,特许贡发,特赴来年大比试。」从之。
钦宗靖康元年正月十八日,诏武学替成资(阙)。
【宋会要】
(元丰)[绍兴十六年]三月一日绍兴十六年:原稿无年。原校旁批「元丰」二字。眉批曰:「案:元丰恐误,据《玉海》为绍兴十六年。」今据改。,诏令临安府修建武学。先是,上宣谕宰执曰:「近有士人陈献利害,多以修建武为言。文武之道,不可偏废,祖宗自有典故。令有司讨论以闻。」故有是命。四月二日,宰执进呈临安府踏逐到造武学去处。上曰:「旧日武士按试弓马,全不如法。可令有司讨论。若弓马习熟,仍稍知书,则不负教养。」
十九日,宰执进呈兵部讨论到《武士弓马及试选去留格》,寻下国子监,具到旧法,并殿前司省托子弟所格法,权行参照拟定。初补入学,步射弓九。今欲依子弟所第四等格,步(躬)[射]弓一石。公私试,若步骑射不中,不许试程文。第一等,国子监法一硕三,子弟所格一硕五,暗压二。(令)[今]欲作一硕五。第二等,国子监法一硕二,子弟所格一硕三,暗压一。今欲作一硕三。第三等,国子监法一硕一,子弟所格一硕二,暗压二。今欲作一硕二。第四等,国子监法一硕,子弟所格一硕,暗压二。今欲作一硕。第
五等,国子监法九,子弟所格无。今欲作九,并不暗压。」上可其奏。因宣谕曰:「国家设武选,所系非轻。今诸将子弟皆耻习弓马,求换文资。数年之后,将无人习武矣。岂可不劝诱之 」
十二月二十九日,诏:「已降指挥,复(与)[兴]武学,理宜一新。所有旧在武学之人,已经昨来罢学等第推恩了当,难以复还旧籍。依复兴太学文士入学体例,并令试补入学。」从国子司业陈诚之之请也。
二十六年四月八日,执政进呈(于)[次]次:原作「于」,依苗校据《建炎要录》卷一七二改。,上曰:「昨因诣景灵宫朝献,见武学屋舍颓弊,亦全一尢士人,向宣谕宰,臣虽舍宇略曾修葺,至于养士,元未尝措置。文武一道,今太学养士已见就绪,而武学几废,恐有遗材。祖宗以来,武学养士,自有成法,可令礼、兵部疾速措置,条具以闻。」沈该等曰:「陛下崇尚学校,兼隆文武。其留神如此!臣等敢不奉行 」
二十二日,诏:「武学生上舍十五人,内舍二十五人,外舍四十人为额。其外舍使臣至下班祗应,不得过十人。」礼、兵部讨论,旧教养额共二百人,上舍生不得过三十人,内舍生七十人,外舍生一百人,使臣下班祗应不得过三十人。故有是命。同日,诏:「武学博士、学谕各置一员,内博士于文臣有出身或武举出身曾预高选人充。其学谕差武举人。」同日,诏:「武学置学正〔一〕员兼学录一:原脱,据上下文例补。,掌仪一员兼司书。直学一员兼司计。」同日,诏:「武学置六斋,每斋差置长、谕各一人。」同日,诏:「武学补外舍生,类聚五人以上,附私
试,仍别为号。先试步射一硕弓,如不合格,不许试程文。既无私试可附,候及十人以上者,听试以步射、程文,合格者,约五人取一人。」同日,诏:「将来武士补入,拨斋参入之后,依文士例。令长、谕具名次等申堂,博士帘试七书义一道。」
七月二十四日,诏:「武学生元降指挥,以八十人为额。缘所立外舍生额太窄,其外舍生元系四十人,可添作七十人;内舍生二十五人,可减作二十人;上舍生十五人,可减作一十人。通以一百人为额。」从兵部、国子监请也。
二十七年二月八日,诏武学补中生员,依太学生例给绫纸赞词。
【宋会要】
刘才邵曰「刘才邵」条:原无年月,原校:「隆兴无。」又眉批:「案,刘系高宗时工部侍郎」,才邵北宋宣和中进士及第,高宗时为工部侍郎,卒于绍兴二十八年。此奏即在宋高宗时。:「臣闻文所以致治,武所以定功。二者相须,阙一不可。故上之人选材以为用,下之人因时以有为。虽不一致,然会其大要,不过文与武而已。自昔盛时,莫不并用而不偏废。至唐,设为武举,其校试选举之法,可谓详矣。然不闻兴学,是养之无其素,安得为尽善哉 必也养之有其素,则武勇之士,蕴奇谋,负绝艺者,莫不有以成其才,争挟所(张)[长],以趋功名。用才之际,岂患其乏乎 国朝规摹,远出前古,设科置学,既两得之。逮兹圣时,恢隆至治,祗率祖宗之成宪,兴崇学校之教法,文化之美,郁郁乎此隆于周。乃者复建庙学,教养武士,用三舍之法以升迁之,待之可谓至矣!多士家被教养作成之赐,莫
不思自策励,以仰称德泽。而可用之才,将辈出矣。于是兼收而无遗,岂不盛哉!」
【宋会要】
干道二年二月八日,诏复置太学正、武学谕各一员。
四年二月十四日,诏武学放行公试一次。如有应格,(内设)[合该]升补内舍人此句疑有误。按下文,「内设」疑当作「合该」。,即候有阙日,依名次填拨。先是,兵部言:「国子监申,据武学外舍生邹(翊)[诩]等状,本学每年开公试一次。目今内舍二十名额已满,内舍林镛等已系优等校定。今年八月上舍试,合该升补。敕令格式兼行不同者,从本学法。国子监、太学令:诸请长候,已填阙而参假者,候有阙拨入。又承干道二年五月十四日已降指挥节文,当年补试,额外取放。如有拨填(下)[不]尽人数,候有阙,依名次对拨施行。照得上项并系无缺,先次取放,(假)[候]有阙填拨。今来武学内舍既有定额,其邹诩等所乞先试公试,候内舍有阙日拨填,既非额外增取,依(放)[仿]太学外舍补试待阙,委无妨碍。兼本学每年十二月月各有试,内公试系当一月月试之数,其月书季考等,排月参考。今若不行申请,乞与先试,放行公试,即一年之内,常阙一试。又每年三月一日书簿,无可抄转,委系阙碍。兼学校教养士人,除科举外,惟每月私试,用以激励。今若无公试可为升补内舍之阶,即外舍私试校定并为无用,无以诱劝。兼今年系上舍试年分,及来年系省试年分,必有升
补上舍及过省人数。若先次取放,不过待阙半年以上,必有阙额可拨。欲乞依今来邹诩等所乞,放行公试一次。如有应格,合该升补内舍人,即候有阙日,依名次拨填施行。」故有是命。
五年四月二十六日,诏:「武学补试,依太学条法,仍将在外奏举得解到省试下人补试。临期比较合格人数,取放施行。」兵部言:「臣僚(曰)札子:乞放行武备,仍乞将去年武学发解人数与四方待试士子同试,如太学补例。据国子监(甲)[申],契勘干道二年武学补试,依已降旨挥,将过省阙额十七人,许行补试了当。今据武学申,有过省外舍生计八人,合行作阙收使。」故有是命。
干道元年重修贡举 二十七日,诏:「武学补试,令兵部将曾比试中人,与曾得解人衮同补试。」先是,进士王材等状:「伏(今)[令],武举补试,并不曾该载。昨来司业申请,绍兴初建立武学,少有士人就试,所以权将下省人填阙。今来就补试人甚众,在学生徒有待阙者。乞令武举下省人与待补生同试。比闻武举下省人径就赴(干)[朝]廷,陈请拨入学。且文武二学,事体一同。岂武学无补,而太学有补 太学既以下省人及旧举人方许就试,而武学特以下省人径拨入学,理实未当。又况祖宗法,武学补试,本待外舍人。至揭榜(曰)[日],先将外舍生尽拨入学,方许旧举人参。而旧举人亦不许就私试争校定,未有只拨旧举〔人〕,不许外人补试之理。且太学补试,士人泛滥,动以万
数。朝廷欲革其弊,遂许下省,与旧举人应试。若(或)[武]举士人仅有数百,非文举之比,自合与旧举人一例收试。若恐太滥,则已前曾比试中人,自弓马、程文,凡二中选,可与旧举人同试。」故有是命。
一十八日,诏:「武学升补内舍,每年公试一次。其外舍有校定人,中参考榜上等者,只以弓马、程文相称榜为正,据阙升补。即住学曾满三季以上,不与校定,而参考入上等者,候满一年,私试四入等,及不犯三等以上罚;或有校定,而参考在中、下等,候再试参考入中等,听〔升补上舍生〕升补上舍生:原缺,依苗校据《宋史》卷一五七及本书崇儒三之四○补。。」以国子司业程大昌有请,下本学勘会,而博士刘敦义等参酌来上也。又诏:「武学公试,并依比太学上舍法,不以马步射亲,并许通计五等。」国子司业程大昌有请,下本学看详,而博士刘敦义等言:「武学外舍生赴公试,元降指挥,除射亲许试五等弓外,步射马射止许试第三等以下弓。其已上两等弓力,即无法试。设使试人于三项设法俱中极等,方得十一分。其或稍有差(趺)[跌],便成不及十分。切恐分数太窄,程文虽入优等。及至参考弓马之时,分数难以对入优等,即升补内舍绝难,无以诱进在学之人。」故有是命。同日,诏:「兵部请解移籍人,自今后不以曾未上待阙簿,并不许拨入武学。」亦以国子司业程大昌有请,下本学看详,而博士刘敦义等言:「勘会昨来初兴武学,生员尚少,遂许兵部曾请解人充补,移籍入学。今来兴学日久,逐次补中生员,尚
自无阙拨填。欲乞武学只许曾经补试中人与前曾参入学籍,破食后请长假人两项对拨外,所有兵部请解〔移〕籍人,不许拨入。」故有是命。
五月二日,兵部言:「国子监申,武学公试已降指挥,依干道四年并前后己得指挥,许附太学补试,同吏部铨试一处锁院引场试。所有合差考试官一员,就用吏部铨试已差官外,于武学官及武学有出身官内,止合差一员,充武学公试考校官(官)。合于锁院日降敕,宣押入院。」从之。
十日诏:「武学许行补试,所有差办人物,及应于合用公使钱杂费之类,并依干道二年补试及前后已得指挥施行。」
六月二十七日,诏:「武学补试中蔡镐等已下人已下人:原作「已人下。」据文义乙。武学敕令格式,与太学兼行。切见太学每遇补中学生,尽给绫纸。震等未蒙申请给付,乞依太学生例申给。」国子监勘会,依已降指挥合给绫纸。故有是命。 ,所属给降素白绫纸八道付监,依例书填给付。」先是,武学正高震等状:「伏
六年六月二十三日,诏:「太学生员见有阙额,特与放行今来秋补一次。仍不以得解人为限,并依干道二年以前指挥体例施行。其武学增作一百人为额。今后太学阙二百人,武学阙三十人,取旨试补。」
九年二月二十四日,诏:「武学上舍试,取放优等一名。今后若及十人以上,方合取放。」以武学博士言:「内舍校定,太学则六名放优等二人,〔十〕名则通放三名。惟武学则八名止放一名。又上舍亦合放优等,
乃以内舍校定人少之故,上舍未尝取及十人,因亦不放优等。皆非所以为激励多士之道。欲乞增置武学员额及添放优等。」得旨送国子监看详,本监申:「本官所请上舍试与放优等一名。照得在法,试上舍,以就试人每三人取合格者一人。不及三人,亦取一名。人才不及则阙之。所取人十分为率,上等一分,中等二分,下等七分。缘武学上舍试依上条系十人以上,合取放优等一名。其内舍生,元额止二十人赴上舍试,取到六人合格,即系不及十人以上分数,(舍生元额止二十人赴上舍试取到六人合格即系不及十人以上分数)不合取放优等「不合取放」前:「舍生元额」至「以上分数」二十八字,原校以笔画去,乃为衍文。。今来内舍生虽以二十六人为额,取八人,亦系不及十人之数。」故有是命。
【宋会要】
淳熙元年正月二十八日,诏:「武学外舍生,有校定公试合格,用程大昌所请五等弓马法,与程文五等相参,入上中等者,即与据阙升补;入下等者,候将来再试入等,依名次据阙升补。其忝入上中等,当年无阙升补不到之人,候将来再试入等,亦与依名次据阙升补。」先是,武学博士樊仁远言:「武学生以一百三十人为额,自绍兴二十七年国子祭酒杨椿申请,以外舍生岁终预校定,次年公试合格,不分等弟,尽行据阙升补,遂至每榜升补少至七八人,多至十四五人。至干道五年,国子司业
程大昌病其滥进者多,申请以外舍生赴公试,有校定人入上等者,听补入;中下等者,候将来再试入中等者,听补。又立格(大)[太]严,两年公试,仅升补一名。至干道七年,国子祭酒芮烨乞依旧行杨(桩)[椿]所立之法,当年补至十五人,复有滥进之弊。乞将前后申请斟酌中制,别立升补校定法。」故有是命。
二月二十日,诏:「武学内舍生,如曾犯第二等、第三等规罚,止碍当年选考行艺及当年升补。若系上舍试年分,不曾犯第三等以上罚,即与升补。」以兵部勘当,从武学学生之请,比付太学法。
二十四日,兵部、国子监言:「武学生郑突等,乞依干道四年内舍无阙,先将上(名)[舍]名阙放行公试升补。候上舍发榜日拨填。照得干道四年武学即无内舍阙额,承指挥,借阙放行公试,共升补过一十人。今来内舍亦无阙额,乞依例借已成优等校定人三人,及将来有校定人试中升补上舍退下内舍阙额二名,通借五名放行今年公试,遇阙升补。」从之。
【宋会要】
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太上皇帝庆寿赦:「应绍兴三十二年以前补中武学生,见年七十以上人,可令礼、兵部保明以闻,特与补承信郎。内舍、上舍生父母年七十以上,外舍生父母年八十以上,并与初品官,妇人与封号。已经官封者,(入)[父]与转一官资,母与冠帔。令经所属自陈保奏。」
先是先是:苗校据本书崇儒一之四一所载,以为下文三年即为淳熙三年,与上条不相接,遂删去「先是」二字。当是。,
三年四月三日,礼部国子监言:「武学大小职事,该遇庆寿赦,参酌推恩(入)[人]:大职事三名,并与(承兑)[永免]解试上舍免省人一名,候将来殿试唱名到部日,与占射差遣一次。小职事十一人,并与将来解试一次。学生各赐束帛。」诏并依拟定。
四年二月十一日,诏武学武成王神像并两廊从祀,令重行塑绘。其旧像,权迁后殿四廊。详见褒崇先圣。」
七月十八日,诏:「自今武学博士,武学谕,并(与)[于]武举出身人内选差。」
五年五月七日,诏:「礼部国子监量立武学国子员额,依太学国子例,收补武臣亲属教育。如文臣亲属愿就武学国子补试者,听。」先是,臣僚奏:「来岁省试后,太学、武学例有补试。欲量立武学、国子员数,收补武臣亲属。」诏令兵部看详。既而条具来上,故有是命。
二十三日,诏:「武学博士改官,依太学博士条施行。」先是,武学博士樊扩言:「在法,国子博士及京官、太学博士在职一年以上,减磨勘二年。至干道元年六月初十日所降指挥,于『太学』字下添入『武学』二字,则是武学博士事体一同。今来选入太学博士,通历任四考,在职一年,改合入官;而武学博士,通历任却用五考,在职又须及二年。且武学博士立班、序位、官品、请给,并与太学博士一同,初无京官选人之别。而尚左侍左,立法自相抵捂。今来武学谕既已依太学正、录在职一年,通历任五考,改合入官,修入淳熙侍左司勋格,今只乞依武学谕已降
指挥,在职一年,通历任五考,用礼部国子监长、贰举主贰员,改合入官。」故有是命。
七月三日,诏:「太学内舍,既以十分方预优较,武学内舍,亦以十分方入上等。无人,则阙。」从礼部侍郎齐庆胄请也。
七年七月二十八日,诏:「武学博士、学谕,并于武举出身人内选差,比类文臣条格推赏。仍下敕令所司删修。」继而武学博士孔异、武学谕蔡镐言:「已降旨,武学博士、武学谕,并于武举出身人内选差,其赏格未尝删修异等。见任博士、学谕各及一年以上,亦合照京官武学博士推赏。兼武谕杂压在(人)国子、太学正之下,国子、太学录之上。亦合照京官任正、录条格、一体施行。」故有是命。
八年六月二十一日,诏:「武学国子生补试,有阙额七人,就试终场九人。依指挥,每十人取三人,合取二人外,零分,更取一名,共取三名。」
十年十二月三十日,礼部国子监言:「武学大小〔职〕事该遇庆寿赦参酌推恩人:上舍生免省人二名,已有减二年磨勘恩例,候将来殿试唱名到部日,与占射差遣一次。上舍生免解人一名,已有减二年磨勘恩例。候将来过省,殿试唱名日,更与减一年磨勘。内舍生永免解人一名,内舍生今举得解人二名,外舍生永免解人一名,即无恩例。候将来过省,赴殿试唱名日,各与减一年磨勘。内舍生未该免解人五名,即无恩例,欲并与免解一次。学生五十九人,各倍赐束帛。」诏并依拟定。
十三年四月八日,诏:
「武学生年七十以上柯箕,特与补承信郎。免省上舍生潘子震、周应迪、蔡纮,依太学免省上舍生释褐恩数,并特与补承节郎。内愿赴淳熙十四年殿试者,听。守年免省上舍〔生〕郑觉,与径〔赴〕淳熙十四年殿试,永免解内舍生陈昌龄,中等校定方公辅、黄士卿,并候将来过省,赴殿试唱名日,各与减二年磨勘。永免解外舍生沈仲刚等,并候将来过省,赴殿试唱名日,各与减一年磨勘。」以该庆寿恩,依兵部拟故也。祖父母、父母封(叔)[叙]见「太学」
十六年二月一日,礼部言:「武学堂名上一字,犯皇太子名,合行回避。乞改作『立武堂。』」从之。
二月一日,诏:「武学『教阅堂』改为『立武堂』。」
【宋会要】
绍熙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右谏议大夫何澹言:「窃见武学教导之职,有博士,有谕。复置之初,两员皆差文臣。近年以来,两员皆差武臣。议者以谓,莫若一文一武之为当。盖见今诸生较艺,一场弓马,一场文字。习于(文)[武]者,察其弓马之优劣;习于文者,审其文字之精粗。固有武举全才之人,文字弓马皆能服众,人无异议者。然不常而得也。中间固有不值其人,而徒以充数,亦以弓马绝伦而得之者,出题乖谬,所出论题至云『赵国充可为忠言』,岂不贻笑士类 况武臣而为博士者,多得州麾而去,则其选亦焉可不重哉。欲望今后武学官阙,如是武举之
中有全材者,不妨并置。万一阙出而未有其人,则莫若一文一武以相济。庶几可以为择人,而无冗滥员数之患。」从之。
四年正月二十六日,诏:「武学放行公试一次,候将来(舍)过省有阙日,依名次拨填施行。」从阅礼斋学生徐习之请也。(舒大刚校点)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四 勘书
【宋会要】
徽宗崇宁三年六月十一日,都省言:「窃以书用于世,先王为之立学以教之,设官以达之,置使以谕之。盖一道德,谨(守)[家]法,以同天下之习。世衰道微,官失学废,人自为学,习尚非一,体画各异,殆非所谓书同文之意。今未有校试劝(尚)[赏]之法,欲仿先王置学设官之制,考选简(牧)[拔],使人自奋所身于图画工技。朝廷图绘神像,与书一体,令附书学,为之校试约束。谨修成《书画学敕令格式》一部,冠以『崇宁国子监』为名。」从之。
五年四月十二日四月:苗校:『《宋史》卷二○、《长编拾补》卷二六、《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均作「正月」。』,诏:「书、画、筭、医四学并罢,更不修盖。其官私宅舍屋宇,并依旧修盖给还。已到官据资任,与先次差遣。人吏归元来去处。系召募到者,放停。其书画学,于国〔子〕监擗报屋宇(克)[充]。每学置博士各〔一〕员「各」下:原脱一字。依苗校『据《玉海》卷一一二、《长编拾补》卷二六补。』,生员各以三十为额。其合行事件,令国子监条画,申尚书省。」
宣和六年八月十四日八月:苗校:『《长编拾补》卷四八、《宋史》卷二二、《群书考索 后集》均作「正月」。』,诏:「书艺置提举措置书艺所,生徒五百人为额,篆正法锺鼎,小篆法李斯,隶法锺繇、蔡邕,真法欧、虞、褚、薛,草法王羲之、颜、柳、徐、李。有兼经义举人及贵游子弟,又分士流、杂流为二。以尚书主客员外郎杜从古、大宗正丞徐竞、编修《汴都志》米友仁,并为措置管勾官。」先是,王黼进唐告三道,虞世南书《狄仁杰告》、
颜真卿书《颜允南母兰陵郡太夫人张氏告》及《徐浩封赠告》进呈,上曰:「朕欲仿习前代书法告命,使能者书之,不愧前代。」时书学已罢,故特置是局。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三 算学
算学
【宋会要】
哲宗元佑元年六月二十八日,看详编修国子监太学条制所状:「准朝旨,同共看详修立国子监太学条例,及续准指挥,国、律、武学条贯令一就修立外,检准官制格子,国子、太学、武学、律学、筭学五学之政令。今取到国子监合千人状,称本监自官制奉行后来,检坐上件格子,申乞修置筭学。准朝旨,踏逐到武学东大街北,其地堪修筭学。乞令工部下所属检计修造。奉圣旨依。今看详上件筭学已准朝旨盖造,即未曾兴工。其试选学官,未有人应格。切虑将来建学之后,养士设科,徒有烦费,实于国事无补。令欲乞赐详酌寝罢。」诏罢修建。
徽宗崇宁六月十一日「徽宗崇宁」四字:原本无。原稿此条标「宋会要 算学」,题下批:「《大典》附崇宁三年之后。」又眉批:「渭清按:『六月十一日,即前之书学门徽宗崇宁三年六月十一日。』」又下文所述神宗「将建」算学,因「元佑异议」未果。「方今绍述圣绪」,宜「推而行之」云,又谓学规宣命以「崇宁国子监筭学敕令格式」,俱是徽宗崇宁时事。以是知此「六月十一日」为徽宗崇宁三年事,因据补此四字。,都省札子:「切以筭数之学,其传人矣。《周官》大司徒以(卿)[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则周之盛时,所不废也。历代以来,(囚)[因]革不同,其法具(官)在。神宗皇帝追复三代,修立法令,将建学焉。属元佑异议,遂不及行。方今绍述圣绪,小大之政,靡不修举,则筭学之设,实始先志。推而行之,宜在今日。今将《元丰筭学条制》重加删润,修成(刺)[敕]令,并对修看详一部,以
《崇宁国子监筭学敕令格式》为名,乞赐施行。」从之。都省上《崇宁国子监筭学书画学 令格式》,诏:「颁行之,只如此书可也。」
【宋会要】
〔大观〕三年三月十八日大观:原稿作「□□」。按该条原拟题「宋会要 算学」,题下批「此附崇宁五年后」,眉批:「疑是大观。渭清按:是大观三年。《宋史 礼志 吉礼八》『文宣王庙下有载』。」又洪迈《容斋随笔》亦载为「大观中」事。因据补「大观」二字。,礼部状:「据太常寺申,筭学以文宣王为先师,其配享从祀,合依太学、辟雍例,于殿上设兖、邹、荆三国公为配享,及十哲为从祀外,有自来著名筭数之人,即绘画于两廊。本寺据修盖筭学骆询等申,契勘合塑画神象,除大殿上先师、三公、十哲,可以依太学等处体例施行,有两廊绘画从祀人等,即未审有官人合装着是何服色冠带,无官人如何画造。本寺今契勘到绘画,从祀人内,有系孔子庙廷从祀,已追封官爵,漠中迭校尉刘向追封彭城伯等;及旧有公侯爵人,汉留侯张良等;并有官无封爵人风后等;不见官爵无官封人大桡等。契勘筭学文宣王并三公、十哲所服,合依太学体例外,其余乞从朝廷加赐五等之爵,然后随所封,以定其所服之服。」从之。
十一月七日,太常寺〔奏〕:「奉诏,天文筭学,合奉安先师,并配飨从祀绘像,未合典礼。可否礼官考古稽否:疑误。苗校据《长编拾补》卷二八改为『令』字,当是。礼,讲究以闻者。臣等窃详黄帝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仪]、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又使大桡造甲子,隶首作筭数,容成综之,所以考定气象,建五行,察发敛,起消息,正闰余,其精
粗显微,无不该极。今筭学所习天文、历、筭、三式法筭四科,其术皆本于(皇)[黄]帝。臣等稽之载籍,合之典礼,谓尊黄帝为先师,而以其当时之臣风后、力牧、大鸿、大桡、隶首、容成、臾区、常仪为配飨,又以后世精于数术者,定其世次,分绘两序,以为从祀。今具下项:风后、力牧、大鸿、大桡、隶首、容成、臾区、常仪,已上八人,今欲拟配飨商巫咸、周箕子、周商高、周荣方、晋史苏、秦卜徒父、晋卜偃、鲁梓慎、晋史赵、鲁卜楚丘、郑 灶、赵史墨、齐甘德、魏石申、汉留侯张良、汉丞相张苍、汉司马季主、汉太史丞邓平、汉方士唐都、汉洛下闳、汉鲜于妄人、汉大司农耿寿昌、汉太子太傅夏侯胜、汉魏郡太守京房、汉谏议大夫翼奉、汉骑都尉李寻、汉严君平、汉中垒校尉刘向、汉侍中贾逵、后汉尚书张衡、后汉尚书郎周兴嗣、后汉北海人郎觊、后汉平原人襄楷、后汉尚书单扬、后汉光禄大夫樊英、后汉谷城门侯刘洪、后汉左中郎将蔡邕、后汉大司农郑康成、魏刘徽、魏少府丞管辂、吴太史赵达、晋征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晋尚书郎郭璞、晋天水人姜岌、张丘建、夏侯阳、宋御史中丞何(丞)[承]天、宋长水校尉祖冲之、后魏侍中崔浩、后魏太常卿高允、后魏筭学、博士商绍、北齐丞相仓曹参军信都芳、北齐散骑侍郎宋景业、北齐开府田曹记室许遵、后周甄鸾、隋卢太翼、隋太府(十)[寺]卿萧吉、隋上仪同临孝恭、隋散骑侍郎张胄元、隋太史丞
耿询、隋太学博士刘焯、隋太学博士刘炫、唐太史令传仁均、唐筭历博士王孝通、唐太史令李淳风、唐太史令瞿昙罗、唐内供奉王希明、唐左拾遗李鼎祚、唐太子少詹事边冈、周枢密使王朴,已上七十人,今欲拟从祀。容斋洪氏《随笔》:大观中,置筭学,如庠序之制。中书舍人张邦昌定其名:风后、大桡、隶首、容成、箕子、商高、常仪、鬼臾区、巫咸九人,封公。史苏、卜徒父、卜偃、梓(贞)[慎]卜、楚丘、史赵、史墨、 灶、荣芳、甘德、石申、鲜于妄人、耿寿昌、夏侯胜、京房、翼奉、李寻、张衡、周兴(嗣)、单扬、樊英、郭璞、何承天、宋景业、萧吉、临孝恭、张恭、张曾元、王朴二十八人,封伯。邓平、刘洪、管辂、赵达、祖冲之、殷绍、信都芳、许遵、耿询、刘炫、传仁均、王孝通、瞿昙罗、李淳风、王希明、李鼎祚、边冈、郎觊、襄楷二十人,封子。司马季主、洛下闳、严君平、刘徽、姜岌、张立建、夏侯阳、甄鸾、卢大翼九人,封男。考其所条具,固有于传记无闻者,而高下等差,殊为乖谬。如司马季主、严君平,止于男爵。鲜于妄人、洛下闳,同定《太初历》,而妄人封伯,下闳封男,尤可笑也。十一月,又改以黄帝为先师。
【宋会要】
四年三月二日四年三月二日:原稿题下批「与上条接。」而上条谓「在崇宁五年后」,似谓此条亦崇宁中事,按时事核之,此条亦大观四年事。,诏:「筭学生并入太史局,学官及人吏等并罢。有合条画事,并具奏听事。」
政和三年三月二十三日,大司成刘嗣明奏:「承前筭学内舍筭学生武仲宣进状,
旧筭学见今空闲,舍屋具存,别无官司拘占。相度欲乞依旧为筭学。」从之。 昨于去年三上封章,乞留筭学等。奉圣旨令国子监依元丰六年九月十六日指挥施行。本监申,伏元丰□检未获。
六月二十八日,筭学奏:「承朝旨,复置筭学。今检会崇宁国子监筭学条令,乞下诸路提举学事司行下诸州县等,诸命官入学,投纳家状,差使以下许服襕缴。仍呈验历任或出身文学缴纳在官司者听先入,仍勘会。诸命官,未入。在入限诸命官及未出官人若殿侍,谓非诸军补授者。欲入律学或筭学者,听入诸试,以通、粗并计,两粗当一通。《筭义问》以所对优长,通及三分为合格。诸学生本科所习外,占一小经,遇太学私试,间月一赴。欲占大经者,听补试命官公试同。《九章》义三道《筭问》二道。筭学命官公试,一入上等,转一官。殿侍、差使、借差同,已下减年试准此。幕职、州县官循两资,未入官选人、知、令、录仍占射差遣一次。内文学免召(外)[升]朝〔官〕及运司保明,注合入官。三入中等,循一资。使臣即减二年磨勘。愿占射差遣者,听。殿侍指射合入本等差遣,愿候借差已上收使者,听。未入官选人,占射差遣一次。文学免召升朝官及运司保明,注合入官。五入下等,占射差遣。使臣即减一年磨勘。未入官选人,不依名次注官。殿侍候补借差已上,听收使。内文学免召,(升)朝官及运司保明,注合入官。筭学升补上舍上等通任郎、
上舍中等登仕郎、上舍下等将仕郎学生,习《九章》、《周髀》义及《筭问》。谓假令疑数。兼通《海(坞)[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筭法。私试,孟月:季月同。《九章》(仪)[义]二道《周髀》义一道,《筭问》二道。仲月《周髀》义二道,《九章》义一道,《筭问》一道。升补上内舍,第一场《九章》义三道,第二场《周髀》义三道,第三场《筭问》五道。」从之。
六年四月十九日,诏:「通仕郎武仲宣,自大观初兴复筭学后来,注释考正见行筭经一百八十九卷,特与循一资。」
宣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诏:「筭学元丰中虽存有司之请,未尝兴建。又所议置官,不过传授二员。今张官置吏,考选而任使之,大略与两学同,即失先帝本旨;赐第之后,不复责以所学,何取于教养 可并罢。官吏依省罢法。应文籍钱物,令国子监拘收。」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三 律学
律学
【宋会要】
熙宁三年九月己亥,始用断案律义试法官。判大理寺臣〔崔〕台符等考试。掌教刑名之学,隶于国子监。
熙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熙宁六年:原底本缺,校者于行间补「熙宁七年」,眉批云:「四字原缺,据《通考》补」。并引「《通考》,熙宁七年四月,设律学教授四员。」又本条原有「宋会要 律学」小题,题下有校者批曰:「附:《通考》『六年置教授四员』至『五事』至『三事』后,当为熙宁六年。」眉批有:「渭清按:『《通考 学校》、《玉海》卷一百十二熙宁律学』。《宋史 选举志三》、《本纪》神宗二,置律学并在熙宁六年。」是知原作「熙宁七年」乃「六年」之误,兹据改。,诏于国子监置律学,差教授四员。
四月二日,诏:「律学士授、诸般请给、当直人等,并就国子监直讲。应(本)[命]官举人,并许入学。内举人仍召命官二人,委保行止。其试中学生,依国子监等第给食。所要屋宇。令将作监相度修擗。其课试条约及应合节次施行事件,并委本监详定。」
二十四日,
国子监进定条约事件:「初入律学命官举人,并于本监投纳家状。内举人更纳保状,召命官二人,委保行止。勘会诣实,方许入学听读。委本监主判官同教授补试,取通数多者充生员。仍令各于家状内,指定乞习律令,或断案,或习大义兼断案。补试人试前于监、丞、主簿厅投纳试卷连家状,共享纸一十张、草纸五张连粘,卷头用印。至试日,于监、丞、主簿处收纳,封弥卷首。补试日,依条赍所习刑名文字赴试。内习断案人,试案一道,每道刑名五件至七件。习律令大义人,试大义五道五道:苗校:『《长编》卷二四、《长编纪事本末》卷七五、《编年备要》卷一九均作「三道」。』,委主判官同教授依考试刑法官格式考校。生员初入学,且令赴学听读。补中者,给食,其余听读人就本学食者,依太学例,令陪厨钱。愿自备饮食者,亦听。仍立学正、学录各一员,于试中选充,依太学例给俸。其官举人,各为一斋,每斋立斋长、谕各一员。虽未试中,亦给食。每月公试一次,习断案者,试断案一道,刑名如补试例。习律令大义者,试律令义三道。私试一次一次:苗校『据《宋史》卷一五七、《长编》卷二四四、《长编纪事本末》卷七五、《通考》卷四二学校改』为『三次』。,每次试案一道,刑名三件至五件,律令义二道。每日讲律一授,遇试日,其主掌敕书及检用条例,乞于诸路及百司将来试中吏人内,指差两人充。其本学诸杂文字,乞于审刑院、刑部大理寺指名差手分二人行遣。本学合要刑统编敕律令格式及应系刑法文字,并乞于合属去处取索。今后应系续降条贯,并乞降一本付律学。一、今来教授生员学食钱及
供给,并在学储,支费浩大。窃虑太学所管钱粮不足,欲乞更赐钱万贯,依例于开封府检校库出(自)自:疑误。,以助支用。」诏审刑院、大理寺手分约条不得抽差,特且权差。(今)[令]本监策射诸路州军有行止谙会刑召吏人,依试形名人吏条试充用。续降条贯,仰刑部凡遇承受,于当日内关部,余并依所定施行。
【宋会要】
六月三日,国子监言:「律学除以假在外,遇直讲,并须回避。及上元、寒食、冬至、元日,给假在客一日。分为三番,并以昏鼓还舍,不得宿外。公试怀挟,于律学不行外,其系犯降舍殿试者,并罚钱五百。余依太学规矩施行。内命官充生员,愿出宿者,听。每日讲 前日晚食还舍, 后归。
律学生同进士出身王 七月二十三日,国子监言:「奉诏立律学正,窃(曰)[白]旧通经艺,已有渊源,初习刑名,复明指意。本监虽以补充律学,正缘白见于守选,未有俸给,难以居学。欲乞令流内铨特与免试,注合入官,支与实俸。仍理为资考,充学正。其当直剩 ,并给食。欲将本监剩 内破四人,及依监主簿例给食。」并从之。仍(令)[今]后命官充在学职掌者,并准例。
七年七月二日,律学教授李昭远等言:「本学生 习试断案,并合用熙宁新编 。其间 意或有疑难,须至往审刑院、大理寺商议。窃见开封府法曹三司检法官,并许大理寺商议公事。今
来本学如有疑难刑名,欲乞往审刑院大理寺商议。」从之。
八月二十二日,国子监言:「太学见有管勾规矩官一 ,今来律学生渐多,见今阙官管勾规矩。乞从本监就律学教授内,选一员兼管勾本学规矩。仍依大学例给食。」从之。
九月二十五日,中书门下言:「刑书看详此句疑有误。,律学教授、国子监直讲差遣同。直讲以三年为一任,选人到监一年,通计历任,及五(年)考,即与转官,更不用举主。其律学教授资序,欲并依直讲条例施行。所有通理前任日月,自依条制。」从之。
【宋会要】
元丰二年四月十三日,以新科明法及第王壬为律学教授。
八年四月十七日八年:苗校『据《长编》卷三三四、《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宋史》卷一五七改』为『六年』。,国子监司业朱服言:「相度入律学命官,公试律义断案,考中第一人,许依吏部试法与注官。其太学生,或精于律义断案,就律学公试中第一,与比私试第二等注籍。」从之。
哲宗元佑三年九月二十二日,诏省律学博士一员,命官学生不给食。
绍圣二年四月二十二日,诏律学博士依元丰条,置二员。
元符二年闰九月四日,国子司业刘逵言:「朝廷立三学,置博士教导,事体均一。欲乞今后律学博士阙,从朝廷选通知法律人充。」从之。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三月十七日,详定所奏:「续修到《律学敕令格式》,看详并净条,冠以『绍圣』为名。」
政和二年四月二十三日,臣僚言:「访闻律
学官员,(郡)[群]居终日,惟务博奕,不供课试,相习衩袒,嬉游市肆,昼则不告而多出,夜则留门俟归,假历门簿,徒为虚设。愿戒饬所隶官司,举行学(观)[规]。」诏:「今后律学博士、学正,可依不理寺官格除授外,仍不许用恩例陈乞及无出身之人。学门启闭,视太学法。学生所犯,依规罚;再犯者,罚讫,取印历,或补授文字批书出官,到部理。」(遗阙)遗阙:不词,当系此外原有阙遗,抄者批「遗阙」二字以示。。《长编纪事》:六年六月丁卯,户部尚书兼详定一司敕令孟昌龄等奏:「今参照熙宁旧法,修成《国子监律学敕令格式》一百卷,乞以『政和重修』为名颁降。」从之。
【宋会要】
钦宗靖康元年五月十八日,诏律学官替成资。(阙)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三 医学
医学
徽宗崇宁二年九月十五日,讲议司奏:「昨奉圣旨,令议医学。臣等窃考熙宁追遹三代,遂诏(与)[兴]建太医局,教养生员,分治三学诸军疾病,为惠甚博。然未及推行天下,继述其事,正在今日。所有医工,未有奖进之法。盖其流品不高,士人所耻,故无高识清流习尚其事。今欲别置医学,教养上医。切考熙宁、元丰置局,以隶太常寺。今既别兴医学,教养上医,难以更隶太常寺。欲比三学,隶于国子监。仿三学之制,欲(制)[置]博士四员「四员」前:苗校据《长编拾补》卷三二、《宋史》卷一五七补「正、录各」三字。。分科教导,纠行规矩。欲立上舍四十人,内舍六十人,外舍二百人,逐斋长、谕各一人。(令)[今]参酌修定,设三科,通十三事,教诸生一
十人。通习大小方、脉,一风科「通习」以下九字:苗校据《宋史》卷一五七、《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校改为:『一、方脉科,通习大小方、脉、风产。』以下校改同此。,一针科,通习大针炙、口齿、咽喉、眼耳。一疡科。通习疮肿、伤折、金疮书禁。其试补考察,仿太学立法。
一、三科各习七书:《黄帝素问》、《难经》、《巢氏病源》、《补〔注〕本草》、(大小)《〔千金〕方》。内方脉科兼习王氏《脉经》、张仲景《伤寒论》。针科兼习黄帝三部《针炙经》、《龙本论》。疡科兼习《黄帝三部针灾经》、《千金翼方》。
一、考试三场:第一场三经大义五道,方脉科,《素问》、《难经》、《伤寒论》。〔针〕、疡科,《素问》、《难经》、《三部针炙经》。第二场,(诸)[方脉]科:脉证大义(三)[二]道,运气大义二道。针、疡科:小经大义三道,谓《病源》、《龙本论》、《千金翼方》。运气大义二道。第三场,假令病法三道。
一、补试一场:大义三道,内运气一道。假令病法一道。
一、曾犯刑责经决人,不得补试。私试三场,季一周之。公试二场,第一场三经大义三道。方脉科,脉证大义二道。针疡科,小经大义二道。第二场,假令病法二道,运气大义一道。公私试分上、中、下三等,以外舍生私试三入上等,或公私试三入等,或试各一入上等,不犯第二等已上罚,而试在中等已上,及无考察而试在上等者,补内舍。若阙多,就试人少,即以就试人为率,所取不得过三分之一。仍先取有考察,或皆无考察,即以考试名次为先后。
一、试上舍,分优平二等,以内舍生私试三入上等,或公私试各一入上等,不犯学规,而试在优等者,补上舍。(郎)[即]试在平等,而医治入上等者,依试入优等法。若阙多,就试人少,即以就试
人为率,所取不得过三分之一。仍先取医治,次程文。若均,即以考试名次为先后。
一、上舍生私试,五入上等,不犯学规,而医治比校入中等以上者,本学保明推恩。
一、五学生谓太学、武学、律学、筭学、艺学。疾病,本处关到置籍,轮差上舍、内舍生医治。用本监医人医治者,听。各给印历,书其所诊疾状,经本学官押,实时书簿给付。候愈或失,逐处限当日阙报本学销簿。仍批书于历,岁中比校。分上中下三等,十全为上,十失一为中,十失二为下。若入上等内舍生试上舍,虽平等,听升补。及上舍但一入上等,听保明推恩。若入中、下等,如该考察,方得升补,或保明推恩。全愈不及七分,降舍;失及五分,屏出学。宜视诸学赐出身,以待清流,庶有激励。今欲试补考察充上舍生,赐医学出身。除七等选人,阶官依格注授差遣,上舍生高出伦辈之人,选充尚药局医师以次医职。上等从事郎,除医学博士、正、录;中等登仕郎,除医学正、录,或外州大藩医学教授;下等将仕郎,除诸州军医学教授。医之治病,必在于药。今之所用,皆取于市廛,据凭铺户,真伪难分。今来太医局欲依《唐典》,近城置药园种莳。其医学生员,亦当(诸)〔诣〕园,辨识诸乐。人吏专库、厨子剩 之类,并量事差置。欲仿三学例,立额召募。」诏:「览所修格,目条析周尽,意义显明,宜令遵守施行。」
【宋会要】
政和元年八月二十六日,臣僚言:「伏见诸路郡守许补医学博士、助教,明着格令。京府、上中州,各一人;下州一人,选本州岛医生,以次选补。仍许依禄,令供本州岛医职。岂容额外补授,滥纡命服,以散居他郡 臣体访诸路州军不遵条格,名以守阙为名,或酬私家医药之劳,或徇亲知非法之请,违法补授,不可胜数。况贡举条制,有官锁试,而医学博士、助教与焉。若与贡附试辟雍,如入中、上等,乃有升二等差遣及免省之优命,岂容医学博士、助教旋求补牒,妄希仕进,以败坏学制,检会下项元符格,置医学博士、助教,京府及上中等州,医学博士、助教各一人;下州医学博士一人。医生人数,京府、节镇一十人,余州七人。试所习方书,试义十道。元符令:诸州医学博士、助教阙、于本州岛县医生内,选术优 者人充;无其人,选能者比试,虽非医生,听补。诏令诸州军,遵依条格施行。仍令提举学事司常切觉察。点检得钤辖司自大观元年已来,前后知州补过医助教丘仁杰、李德赡、陈居、熊安、刘明、万处仁等六人,充钤辖司助教名目,皆依条随曹官参集,受公使库供给。检会从初并无专一条格许令补授,又无条格不许补授。有此疑虑。乞今有司契勘,立法施行。」从之。其江西钤辖司补(遇)[过]医助教丘仁杰等,并改正。
三年闰四月九日,敕:「建学之初,务欲广得儒医。窃见诸州有在学内外舍生,素通医术,令诸州教
授、知、通保明,申提举学〔事〕司,具姓名闻奏,下本处,尽依贡士法律,遣赴本学,就私试三场。如中选,元外舍生即补内舍,内舍理为中等校定。其学生执公据入学日,即关公厨破本等食。」诏并依贡法。其前降指挥,更不施行。
【宋会要】
九月二十七日,尚书省〔奏〕:「依元格注官:上等从事郎,中等(将)[登]仕郎,〔下等将仕郎〕下等将仕郎:原阙,依苗校据《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及本书崇儒三之一一补。。初任注在京自来合破医官去处,一任理为诸州军曹掾资任。除有许举荐数外,令医学司业各举改官二 。兼元得指挥,俾通籍仕版,治官政,掌医事。况学生多是两学移籍,并得解与贡之人,其三舍之法,并依两学体例。今来除初任差遣外,未有明降指挥。窃恐吏部将来尚依崇宁格,只注医官三等差遣。(令)[今]欲乞医学上舍出身人,初任自依近降朝旨注格(格)[注]在京医职外格格:苗校据《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改为『新授』。,其后并依两学上舍出身人,赴吏部注合入差遣,用清其选,而革伎术之弊。庶使学者益知磨励,而得异能之士。」从之。
十月十七日,礼部奏,检会政和三年七月四日 ,知洪州充江南西路兵马钤辖吴居厚奏,检会「检会」下:疑有脱文。。
【宋会要】
四年八月四日,尚书省言:「勘会诸州内、外舍通医术学生已降指挥,许津遣贡赴太医学,与在京学生同试。即未曾立定试补舍额,及试不中却还本贯之文。今乞立条:诸州贡到通医术内、外舍生,附太医学补试。如试中,
各依元舍额注籍;若或试下,还本贯旧舍额。」从之。
五年正月十八日,提举入内医官编类《政和圣济经》曹孝忠等奏:「尚书札子,勘会太医学依仿两学措置贡士法并钱粮,具状申尚书省。本学除具下(顷)[项]:
一、诸路贡士,与本学内舍同试上舍,三岁(其)[共]取下项合格人数,升补上舍,以(下)[上]、中等一百人为额。上等阙,于中等补;中等阙,以下等升补,并附文士引见释褐。下等不该升补人,贡士补内舍,元内舍与理考察。贡士不中选,听还本学外舍。第一年,上等一十人,中等二十人,下等三十人。第二年,上等一十人,中等二十人,下等三十人。第三年,谓大比,上等一十五人,中等二十五人,下等四十人。
一、诸路贡士,同本学内舍就试上舍,若不满二百人,即每十人取二人合格。零数及三人,听取一人。以合格人十分为率,一分六厘为上等,二分四厘为中等,五分为下等,余分从多数。谓三等各有余分,就三余分中等,从数多之等取一人。若两等余分,各从其等,而共理取一人者,听从优。
一、契勘医学上舍推恩,依格上等从事郎,中等登仕郎,下等将仕郎。依旧在学满三季日,不犯学规第二等以上罚者,发遣赴吏部,依两学上舍法,注受差遣。
一、乞两学于朝廷封(椿)[桩]钱内,支拨本钱十万贯,付开封府检校库,依两学法抵当。据每年收息数,以十分为率,将五分充本学支用。
一、乞于抽买石炭场岁给石炭三万秤。
一、
乞将两浙路州县学费,目今见在及自今后逐年余剩钱物粮斛,计数(椿)[桩]留七分,祇备本路支用外,三分限春季内差因便纲船一起附带,赴学送纳。仍委本路学事司管勾文字官计置,催督津遣。见今本学支费钱粮,并乞依元降指挥,日于国子监支拨。候将来两浙路支拨到今来所乞钱粮日,本学足用,即报国子监(支拨:候将来两浙路支拨到今来所乞钱粮日,于本学足用,即报国子监)住支「住支」前:「支拨」至「国子监」二十八字,盖涉上文衍。。」从之。
曹孝思等奏曹孝思:苗校:『据《长编拾补》卷三四、《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三五、《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所载,以下均为曹孝思所奏。』故『思』当为『忠』字之误。:「承尚书省札子云云,本学今参详,条具下项:
一、乞诸州县并置医学,各于学内别为斋教养,隶于州县学,开封隶府学。
一、乞县学补试,以文理稍通,并取及一季谓上三月。不犯学规第二等罚者,令(左)[佐]保明申州学,赴岁升试,合格人补外舍。
一、应公私试合格分数,并月引试,分月关书。考选、校定、升降舍、除籍、规矩、讲解、假告、给依、差补职事及应干事件,并依诸州县学法;公私试并附州学公私试院。
一、出题考校,县委令、佐,州军委教授。仍逐路提举学事司选差本州岛见任官通医术能文者一 ,开封府选开、祥两县官,兼权医学教授。并依正教授条法。
一、应曾系州学生,及曾得解人,依条格合赴补试者,与免县学试。法行之初,恐士人兼习医术者未广,难以逐州立额,欲乞每路量立逐岁贡额。今(此)[比]仿诸州县学格内文士三年所贡人数,十分中以一分五厘人数,创立诸路医学贡〔额〕,分为三年。内
岁供不及五人处,添作五人,并不近州军类试不得过三上『不』:疑误。。附州学公试院此句疑有脱文。,其所取合格并升补分数仍通取。
一、医学教授,讲一经,谓《素问》、《难经》。其讲义,逐月付县。学生分三科:兼治五经内一经。方脉科,通习大小方脉、风产。针科,通习针炙、口齿、咽喉、眼目。疡科。通习疮肿、伤折、金镞、书禁。
一、三科学生,各习七书。方脉科:《黄帝素问》、《难经》、《巢氏病源》、《补注本草》、《千金方》、《王氏脉经》、张仲景《伤寒论》。针科:《黄帝素问》、《难经》、《巢氏病源》、《补注本草》、《千金方》、《黄帝三部针炙经》、《龙本论》。疡科:《黄帝素问》、《难经》、《巢氏病源》、《补注本草》、《千金方》、《黄帝三部针炙经》、《千金翼方》。
一、诸州县学及提举学事司试法,县学补试《素问》义一道,《难经》义一道,运(气)[ ]义一道,假令病法一道,儒经义一道。谓五经内治一经。州学岁升试,依县学补试道数。私试,孟月,《素问》、《难经》义三道,儒经义二道。仲月,运 义一道,处方义一道。季月,假令病法三道。公试二场,第一场,《素问》、《难经》义二道,运(气)[ ]义一道,儒经义二道。第二场,处方义一道,假令病法二道。学事司所在州,试上舍三场,第一场《素问》、《难经》义三道,儒经义二道。第二场运(气)[ ]义一道,处方义二道。第三场,假令病法三道。
一、出题,儒经《素问》、《难经》,并于本经内出;运(气)[ ]义,于《素问》内出。临时指问五运六气、司天在泉、太过不及、平气之纪,上〔下〕加临、(时问)[治淫]胜(复)[腹]、所掌病疾上下加临治淫胜腹:原作「上加临时问胜复」,依苗校据《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补、改。下文『设』改『证』、『岁』改『 』、『都』改『部』,并同。,随岁所宜,如何调治。或设问病(设)[证],于今运
(岁)[ ]如何理疗。处方义,于所习经方内出。假令病法,方脉科,于《千金翼》、《外台圣惠方》治杂病门中出。针科,于《三(都)[部〕针〔炙]经》、《千金翼》、《外台圣惠方》、《龙本论》治杂病及口齿咽喉眼目门中出。疡科,于《三部针炙经》、《千金翼》、《外台圣惠方》治疮疡门中出。
一、医学应合干行事,本路提举学事司、州知、通、博士、教授、县令(左)[佐]、学长,并通管。
一、本学贡士法初行,窃恐天下州县未能一一谙晓奉行,兼所出题目,或有异同。欲乞逐路并置医学教谕一员,以今来本学上舍出身人差充。仍从提举学事司差往点对。
一、路、州、县医学事,其请给人从叙位,并依本路州教授除医学〔管〕勾。」从之。
【宋会要】
太医学奏:「据河北西等路提举学事司申,契勘州学教授月给食钱五贯文,今来逐州兼权医学教授,事体一同,别无月给食钱。今相度,欲乞比正教授例,量行裁定,月给食钱三贯文。」从之。
六月二十四日,岳州奏:「承朝旨,州县并置医学,遂专切委用教授措置。据教授申,县学补试,除已有教谕处,自合教谕出题考校,如未有上(上)舍出身人处,即合有出身人管勾学事,令、佐试补。州司已实时分门定夺,行下诸县遵守去讫。」诏:「医学选试,如无通医术文臣,许于本处医长、医职、医工内选差一员,同州县有出身官出题考校。如阙医长等,即选(大)〔本〕处
有出身管勾学事官管勾。」
八月二十日,礼部奏:「太医学申:(一)已承朝旨,许诸路州县次第升贡学生。本学契勘,自政和五年方有入学之人,政和六年岁升赴学,充外舍,积累校定。政和七年公试,升补内舍此下脱文,误置于本卷八年十月七日条后,当调整。。
【宋会要】
七年三月二十五日,礼部奏:「修立到诸太医学上舍推恩人,于所任州兼医学教授,仍令医职于医 外置。若任县官者,准此。至通直(即)[郎]罢医职。」从之。
七月二十八日,礼部尚书许光凝奏:「臣等契勘崇宁三年立法,本部岁许诸州军置医学处,见任官通医术能文者一员,兼权医学教授。其荐举改官,并依正教授条法。臣等窃详医学教授每州一员,其荐举改官既依正教授法,虑合抵正教授荐举员数。」从之。
七月戊子,太医学奏:「乞本学三舍生依太学、辟雍、国子监法,隶属礼部。」从之。
八月十日,臣僚言:「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甚大惠也。暨锡命后,人才既成,(执贝)[宜]试其能。又元降指挥,便合赴评评:苗校:「评字疑是试字。」,注授诸州曹掾、簿尉,而于诊疗略无所预。虽有成才,莫获试用,而朝廷亦无以核诊疗之实。昨降指挥,有初任注在京医官住程去处差遣一次,则似之矣。又旋即冲罢,臣实未谕。若谓欲清其选,则既锡之名第,又加之品秩,且得为州县亲民之官,视两学无异,其选固已矣此句疑有脱误。。至
于诊疗疾病,乃设学求才之本指。而命官之后,终不良之良:疑误。,岂朝廷循名责实之意哉 伏望特诏有司,今后太医学生已行推恩,即于诊疗之际,量行试用,校其全失,以为参部注官久近之期。则学生未入仕者,知其必用,不待考察,而自知勉励于诊疗。庶使医学平昔所养,皆有所用。」诏令尚书省立法。
七月三十日,太医学奏:「契勘先承朝旨,本学生既依三舍法,其应缘事务,并依太学、辟雍、国子监条法施行。内事有不同者,从本学逐旋条具,申尚书省。今切见太学、辟廱、国子监所行三舍生等事,尽隶礼部。即今太医三舍生事务,只依伎术隶属祠部。所有选试注授工济等职事隶祠部外,其两学、诸路学法若有增损条文,礼部既系所隶,自可誊报在学遵守,参照行遣。贵免所行三舍学法不致抵牾。」从之。
十二月二十九日,提举太医学奏:「据太医学录郑绩札子,契勘太医学旧法内一项,学生所习,有方脉,有针科,〔有疡科〕有疡科:原缺,据本书所称医学『三科』例补。。每遇试日,即于《素问》、《难经》及方书内三科出题为问。今习大经外,又兼《素问》、《难经》、方书,诸般科目,并在其间。其分科之文、显属虚设。乞于学生家状内,删去方脉、针、疡等科字,却添入某经、《素问》、《难经》、方书字」。从之。
八年十月七日,尚书省言:「勘会太医学上舍出身人,自来改官不依贡士上舍,只作余人。缘本学升补校定、释褐殿试等,并已依两学法,所有改官,理合比附有出身人施行。」诏申
明行下八年明行下八年:此句至下政和六年闰正月四日条系错简,当接前政和五年八月二十日条下,参前校记。,赴学事司类试,升补上舍,秋季贡发。政和九年春,赴太医学。即候五年,纔有该贡之人,窃恐迟缓。今相度,欲乞权降一时指挥,候至政和九年试补升贡,并依本法施行。所贵早得应先之人,该预升贡。并政和九年只乞就本县投状,县保明申州,依县学补试条法,试补入州学,充外舍等。勘合太医学所乞,系是将五年中次第公、私试升补校定,于一岁中并行升贡。窃虑考选无素,兼恐未应前降『依仿两学贡士』指挥。本部今勘当,难议施行。」诏令太学比仿崇宁年辟廱贡士权行指挥,将可以施行事条具申尚书省。
九月八日九月八日:苗校:「按《长编拾补》卷四一系此诏在政和五年九月甲戌。」,诏诸州医学博士并改作医博士。
十六日十六日:苗校:「《群书考索 后集》卷三○此条系在政和五年九月。」,礼部奏:「契勘诸路医学,每年合贡及该推恩人数,今纽计下项:诸路医学三年合贡人数共七百三十三人。第一年二百三十九人,第二年二百三十九人,第三年二百五十五人;合该推恩人数,第一年三十人,第二年三十人,第三年四十人。又契勘下项:
一、旧进士并诸科解额并五路剩额,及国子监开封府解额,共四千八百九十二人。内一百三十人充武士贡额,二十四人充贡孝悌特起之士,四千七百三十八人立为见今诸路贡额。
一、旧额进士五百六十人,诸科四十人。
一、见今贡士,三年推恩额六百人。太医学供到状,契勘诸路升贡医士,系每年春以一路医学内舍赴学事司所在州类试上舍,以合格三等对校
定三等参定等第,奏贡赴太医学,与本学内舍同(舍依试,依额升贡,赴太医学,与本学内舍同)试,依额取推恩之人。其试入等不该推恩人,补内舍。不入等人,并补外舍。
一、未贡到人年分,即且依政和五年正月二十七日指挥施行,余并依见行条法。
一、候将来诸路通医士人渐多,即令本路学事司申取朝廷指挥。
一、如有未尽事件,仰太医学条具,申尚书省。」诏依拟定推恩,以十五人为额,仍先次施行。
十二月二十九日,福建路提举学事司奏:「承 ,契勘诸路医学每年合贡及该推恩人数,诏令尚书省别行措置。切缘本路八州军,昨蒙拨到开封府及五路二项解额共一百九十七人,充文贡士额。系逐州分三岁入贡,每州所拨人数不等。今来桩留一分,充医士贡额,即合随州将所拨到开封府及五路二(顷)[项]解额内桩留一分。其间至有零数,不及十人,未审有无,亦桩留一名。兼文士贡额,分三年入贡。政和(年)[五]年系第一年,已贡过一年人数;政和六年系第二年,未曾入贡。其桩留一分医士贡额,合从文士三岁贡额内豁除。又缘医学生政和六年方赴州学岁升充外舍,政和七年上舍,其贡额系比仿诸州学格内文士三年所贡人数,十分中以一分五厘人数创立诸路医学贡额,分为三年,贡额并不侵占文士。贡额有本学上舍推恩人额,第一年、第二年各三十人,第三年四十人,并不在文武
士推恩额内。」七月七日,诏令尚书省别行措置。尚书省勘会:「诸路文贡士系三年共取旧省额推恩人数,及诸路贡额系以旧解额人数立定。今来太医学于创立百人推恩,其数太优。兼法行之初,窃虑诸路少得通医士人升贡,其所立贡额亦多,理合裁定。今措置下(顷)[项]:
一、诸路贡额,依下项人数,以昨来拨充贡额内桩留一分人数充。府畿十五人,京东东路五人,京东西路五人,京西北路五人,河北东路三人,河北西路(回)[四]人,河东路三人,永兴军路二人,秦凤路二人,江南东路四人,江南西路四人,淮南东路四人,淮南西路四人,荆湖北路三人,两浙路六人,福建路六人,广南东路三人,广南西路三人,成都府路三人,利州路三人,梓州路三人,夔州路三人。
一、推恩额十人。一、殿试前一年,依武士法,以诸州内舍生有校定人赴本路提举学事司所在州公试。七年,赴公试,升补内舍。其政和七年系殿试前一年,本年系合类试上舍年分。当年医学生方就公试升补,却未有合赴试上舍之人,亦未审有无,便从今年桩留一分医士贡额。乞降指挥遵守。」尚书省勘会:「医士贡额,系以昨拨充文士贡额内桩留一分武士贡额人数充,即不合于文士贡额除豁。今来福建提举学〔事〕司所申除豁文士贡额,显未允当。其上件贡额,候将来有合贡医士年分,方合用额升贡。今既未有合贡之人,即合依旧存留。窃虑诸
路更有疑惑去处。」诏令礼部疾速申明,遍牒行下。仍关太医学照会。
六年闰正月四日,太医学奏:「契勘本学博士,乃专解传授诸生,任为师儒,皆朝廷所选。然天下州军,以医隶职而为郡将所差补者,亦曰医学博士。欲乞依仿诸州医士之称以易之,庶有辨别。」祠部检会 ,诸州医学博士并改「医博士。」又取到太医学状:「今来虽有改为『医博士』指挥,缘尚与本学博士称呼相犯,即未有许改博士字指挥。」诏改诸州「医博士」为「职医」。
太医学教养多士升贡,合选任学官,恩数悉视两学,略无少异。乃若训导之官,独未推掌。而无出身之人,十居其 重和元年十一月十五日,臣僚言:「伏(上)[五]。伏望依诸学教导官,于有出身人内选除。其见任博士、正、录、学谕无出身官,并乞别与一等差遣。」从之。
宣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诏罢在京医筭学。
二十九日,诏:「太医学俟殿试人,特许赴来年特奏名试。」
二年七月己未,诏曰:「先帝董正治官,太医局置丞、教授,立学生员额,成宪具存。今医局之外,复建医学,既违元丰旧制;舍选之法,本示教养,今又医学生赐第之后,尽官州县,不复责以医术,平昔考选,遂成虚文。(任)[在]京医学,可并罢;应医学三舍生,旧系内外学籍,愿入学者,上内舍并特令于见医学舍额上降一舍。外舍许通理医学校定入学。令礼部国子监限五日条具闻奏。」
二十七日,礼部国子监奏:「准 节文,在京医学可
并罢;应医学三舍生,旧系内外学籍,愿入学者,上内舍(持)[特]令于见医学舍额上降一舍,外舍许通理医学校定入学。内舍降充外舍之人,比之元系外舍人,却无较定者,许通理。」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三 画学
画学
【宋会要】
大观元年二月四日,国子监修立到画学补试外舍,于本贯出给保明公据照验,或召命官一员委保诣实,投纳家状试卷,听收试等条,并系创业,冲改旧条。从之。先是,崇宁五年九月三日,大司成薛昂言:「书画学止系置籍,注人年甲乡贯三代。入学条三年条:疑误。,经大比,定夺等第,方分三舍。昨来两学各以二(顷)[项]为额,今来止各以三十人为额。近本监条画,以五(千)[十]人为上舍,十人为内舍,其外舍止各十五人。而旧法元无补试,乞愿入学者逐季附太学补试院,以所习书画文义量行校试,取合格者补充外舍生,仍依武学法破食。所有量行校试,乞令国子监详酌立法。」至是始上:
一、画学,令诸补试外舍,于本贯出给保明公据照验,或召命官(官)一员委保诣实,投纳家状试卷,称说士流、杂流,听收试。限试前五日(生)[收]接。诸补试外舍,士流各试本经义二道;或《论语》《孟子》义。杂流各诵小经三道。各及三十字已上,或读律三板,附太学孟月私试院引试。次日,本学量试画,间略设色。诸补试外舍,士流试到经义卷,仍附太学私试,封弥誊录,送本学考校,限五
日毕。其试到士流画卷封印,长、贰同定高下。诸补试外舍,取文理通者为(舍)[合]格;俱通者,以所习画定高下。每二人取一人,余分亦取一人。本学官不 额,赴监试(厅)参定,注籍出榜。诸补试中外舍,候入学讫,本学(其)[具]姓名关太学公厨给食,依武学法。诸补试发榜、议题引试及画官吏秪应人食钱等,并依武学条例。给诸试画日应用作物等,监库排辨。
十七日,诏:「书画学(论)[谕]、学正、学录、学直各置一名。筭学已隶秘书省,医学可令复置。其合行事件,并依崇宁四年十二月已前指挥施行。」崇宁四年指挥,检未获。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三 武学
武学
【宋会要】
〔天圣七年〕天圣七年:依苗校据《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九、《长编》卷一○七、《宋史》卷九补。,因唐之制,置武举。应三班院使人、文武子弟实有军谋武艺,许诣兵部投牒取应。先报军机策论三卷,每卷三道,召人保委。主判官先详所业,视人才,验行止,先试步射一石弓力、〔马射七斗弓力〕马射七斗弓力:原阙,依苗校据《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九补。。问策一道,合格,即引见召试。
【宋会要】
掌教授兵法、书学以朝官已上判学「掌教授」句:有错简,当在「诏置武学于武城王庙」句后。。庆历三年五月庆历:原作「□□」,原校批曰:「查《玉海》系庆历。」兹据补。,诏置武学于武城王庙,以太常丞阮逸为教授。
八月八月:苗校据《长编》卷一四一、《玉海》一一二补「戊午」二字。,罢武学,改教授太(当)[常]丞阮逸兼国子监丞。其有愿习兵书者,(详)[许]于本监听读。
【宋会要】
皇佑中,尝罢是科。言事者以「文武并用,废一不可,宜复此科。分为三等:上等:取其学识深远、策对优绝;次等:取其策对优长、骑射兼有;下等:取(有)[其]击(剌)[刺]抛射、翘杰魁俊。量能而官,因材而任。委以巡警之司、县尉之职。观其提一旅之众,佐一司之重,能激(厉)[励]士卒,剪灭盗贼,然后(取)[从]而取之,岂不利于国家乎 岂有不胜于卒伍而为之乎 惟陛下复之无疑。」嘉佑八年,枢密院奏,以为:「文武二选,不可阙一。与其任用不学之人,临时不知应变,不若素习韬略之士,缓急驱策,可以折冲。况今朝廷所用人,稍用称声者,多由武举而得。则此举不可废罢明矣。」
熙宁五年七月二十七日七月:苗校:「《玉海》卷一一二、《治迹统类》卷一二、《长编》卷二三四、《群书治要 后集》卷二九及本书选举一七之一二等均作『六月』。」,枢密院言:「古者出师,受成于学,文武弛张,其道一也。将帅之任,民命是司,长养其材,安得无(索)[素] 洪惟仁祖,尝建武学。横议中辍,有识悼之。国家承平,及此闲暇,臣等欲乞复(制)[置]武学,以广教育,以追成先朝之志。」诏:「于武成王庙置学,选太武官知兵者充教授。凡使臣未参班,并门荫草泽人,并许召京朝官两员保任。仍先试验人材、弓马,应武举格者,方许入学,给常膳,习诸家兵法。教授官纂次历代用兵成败次第及前世士大夫忠义之节足以训者讲释之。愿试阵队者,量给兵伍肄习。在学及三年,则具艺业,保明考试,以等第班行安排。未及格者,逾年再试。凡试中,三班使臣与三路巡检、监押寨主。白身试中,与往略司教押军队准备差使。三年无遗阙,与亲民或巡检。如至大使臣,历任中无赃罪杖以上及私罪情理重大者,两省或本路钤辖以上三人(司)[同]罪保举堪将领者同:原作「司」,依苗校据本书选举一七之一二改。,并与兼诸卫将军。外任回归环卫班学徒试中,并家状内开坐于某人下受学来。任用有劳 ,教授官并优与旌奖。如不勤其职,致学徒废堕,亦等第行罚。仍差韩缜判武学,郭固同判。赐钱万缗充食本。」
【宋会要】
熙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武学言:试密州司法参军蔡硕边策一道,词理稍优。诏除杨等职官武学教授。
【宋会要】
熙宁八年十月十三日,武学言:「上舍生员曹安国昨不预荐名,契勘本人未建学已应武举,两试秘阁中选,兼久充职掌,委实材略可用。欲乞将来依得解人例,赴秘阁再试。」后之。
【宋会要】
元丰元年四月二十五日,诏:「经任大小使臣无赃私罪,听召保官二人量试验,充武学外舍生。
在学一年在学一年:苗校据《长编》卷二八九、《长编纪事末本》卷七四补「六月癸丑诏武学上舍生」十字,则此下别为一事。,不犯第二等过,委主判同学官保明免解。从上毋过二人。内于贡举法自应免解,及该免解,后又在学二年以上,无殿罚,免阁试。」
三年六月十八日,武学上新 令格式,诏行之。
六年四月二十七日,诏武学博士蔡硕罢博士,专 修军器什物法度,(的)[仍]支旧任(铁)[职]钱仍、职:原作「的」、「铁」,误。依苗校据《长编》卷三三四、《长编纪事本末》卷七四改。。先是,监察御史王(相)[桓]奏:「近武学补上、内舍生,其博士蔡硕以修军器法制权罢职事。乞权差官考试。」按硕自元丰四年以兼编修,除本学直日外。余悉不复总领,已一年有余。且博士职专教导,而硕一月之间,诣学者不过七八。硕知力不能兼,当辞其一,而乃利其俸入,不自祈免者,盖恃兄确为宰相,而人莫(不)敢议故也。如此,何以示天下 故有是命。
【宋会要】
哲宗元佑元年四月十四日,国子监言:「武学上舍生刘贯公试弓马、策义,累入优等。比科场策艺俱优之人,自
为异等。乞详酌施行。」诏刘贯(时)[特]与三班差使,候武学谕有阙与差。
【宋会要】
七月二十九日,诏武学上舍生补〔中〕及一年中:原无,依苗校据《长编》卷三八三补。又「一年」下,苗校据上书补「公试弓马策议皆入优等,不曾犯五等罚,令明奏闻,量材录用,仍每年不得过一名」三十三字。,(今)[令]看详国子监太学条制所立法。
绍圣四年十一月五日,诏武学博士自今中书省选差,从三省请也。
【宋会要】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三月十七日,详定所续修到《武学敕令格式》,看详,冠以「绍圣」为名。从之。
【宋会要】
十一月十七日十一月十七日:苗校据《玉海》卷一一二补「大观二年」,则此十一月非建中靖国元年事。,学制局言:「奉御笔,武学三人取一名为上舍生。虽多,以百人为额,分三十人为上等,七十人为中等,其余为下等。看详诸路武士入贡到阙,类聚试上舍,合格者对本路元贡等应补上等者释褐,中等者赴殿试,下等者补武学内舍,不合格者为外舍,系是四等。今上、中二等依前御笔分数,其余若并为下等,又缘有不合格人,(舍)[合]降充外舍。今欲乞除上、中等依前御笔外,将其余人以十分为率,内取合格者三分为等,补入武学内舍,余不合格者为外舍(者)。」从之。
【宋会要】
四年八月十二日,诏:「武学监厨,旧系国子监公厨官兼管,司计系生员。崇宁四年专差使臣,所管职事不多。其
监厨,可依旧令国子监公厨官兼管,司计依旧差生员。」
【宋会要】
政和元年八月二十八日元年:原缺「元」字,依苗校据本书选举一七之二三补。,大司成张邦昌等言:「准《大观重修武学令》,诸贡士以年终集于武学,次年春试,应补上等者取旨释褐,中等俟殿试。契勘文士上等留太学俟殿试,其武士上等,欲依文士上等已降指挥施行。」从之。
二年三月五日二年:苗校据《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九、《长编拾补》卷三二,改为「三年」,当是。,诏:「武学博士依太学博士法,朝廷差人。」大观四年归吏部,至是复堂除。
六月八日,诏武学、〔州县〕外舍生称「武选士」州县:依苗校据《长编拾补》卷三二、《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九补。,内舍生称「武俊士。」
十七日,武学博士孙宗鉴言:「武士马射射亲之格,上垛、中贴皆有第等分数苗校此句下,据《长编》卷三二、《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九,补「而中的独为阙文,则贴广三尺二寸,而的又十之一,其工拙不同明甚」二十七字。,一中贴已比两上垛,〔乞〕以一中的比两中贴。」乞:原缺,依苗校补。下同。从之。
十月七日,尚书省言:「检会大观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学制局,「局」下:疑有脱文。,武士充贡入上等,次年春试又入上等,系两上人,合作上舍上等推恩。若两上人不足三十人之数,即依文士法,据阙增作中等。」从之。
【宋会要】
宣和二年十月二日,尚书省言:「武学依仿元丰法令,礼部同国子监、武学集议条画。契勘州县武学已罢,即别无武士升贡之法。内外愿入在京武学人,〔乞〕依元丰法试补入学。举试人旧制系与武学外舍人类试,取一百人,同上、内舍生发解。缘科举已罢,不当循旧发解。今比仿新旧法令,尚书省于大比试前一年一年:苗校:《群书考索 后集》卷二九、《长编拾补》卷四二作「二年」。,春季检举,降敕下
兵部,依元丰法奏举。其被举人,限当年冬季到阙,与免补试入学,充外舍生。依与校定人此句疑有误。,赴次年公试。举试人将来到阙,并入在京武学人,并由学校升选。其考选升补推恩,并依大观武学法。已上并候过将来大比试施行。武士该贡人,已降指挥,特许贡发,特赴来年大比试。」从之。
钦宗靖康元年正月十八日,诏武学替成资(阙)。
【宋会要】
(元丰)[绍兴十六年]三月一日绍兴十六年:原稿无年。原校旁批「元丰」二字。眉批曰:「案:元丰恐误,据《玉海》为绍兴十六年。」今据改。,诏令临安府修建武学。先是,上宣谕宰执曰:「近有士人陈献利害,多以修建武为言。文武之道,不可偏废,祖宗自有典故。令有司讨论以闻。」故有是命。四月二日,宰执进呈临安府踏逐到造武学去处。上曰:「旧日武士按试弓马,全不如法。可令有司讨论。若弓马习熟,仍稍知书,则不负教养。」
十九日,宰执进呈兵部讨论到《武士弓马及试选去留格》,寻下国子监,具到旧法,并殿前司省托子弟所格法,权行参照拟定。初补入学,步射弓九。今欲依子弟所第四等格,步(躬)[射]弓一石。公私试,若步骑射不中,不许试程文。第一等,国子监法一硕三,子弟所格一硕五,暗压二。(令)[今]欲作一硕五。第二等,国子监法一硕二,子弟所格一硕三,暗压一。今欲作一硕三。第三等,国子监法一硕一,子弟所格一硕二,暗压二。今欲作一硕二。第四等,国子监法一硕,子弟所格一硕,暗压二。今欲作一硕。第
五等,国子监法九,子弟所格无。今欲作九,并不暗压。」上可其奏。因宣谕曰:「国家设武选,所系非轻。今诸将子弟皆耻习弓马,求换文资。数年之后,将无人习武矣。岂可不劝诱之 」
十二月二十九日,诏:「已降指挥,复(与)[兴]武学,理宜一新。所有旧在武学之人,已经昨来罢学等第推恩了当,难以复还旧籍。依复兴太学文士入学体例,并令试补入学。」从国子司业陈诚之之请也。
二十六年四月八日,执政进呈(于)[次]次:原作「于」,依苗校据《建炎要录》卷一七二改。,上曰:「昨因诣景灵宫朝献,见武学屋舍颓弊,亦全一尢士人,向宣谕宰,臣虽舍宇略曾修葺,至于养士,元未尝措置。文武一道,今太学养士已见就绪,而武学几废,恐有遗材。祖宗以来,武学养士,自有成法,可令礼、兵部疾速措置,条具以闻。」沈该等曰:「陛下崇尚学校,兼隆文武。其留神如此!臣等敢不奉行 」
二十二日,诏:「武学生上舍十五人,内舍二十五人,外舍四十人为额。其外舍使臣至下班祗应,不得过十人。」礼、兵部讨论,旧教养额共二百人,上舍生不得过三十人,内舍生七十人,外舍生一百人,使臣下班祗应不得过三十人。故有是命。同日,诏:「武学博士、学谕各置一员,内博士于文臣有出身或武举出身曾预高选人充。其学谕差武举人。」同日,诏:「武学置学正〔一〕员兼学录一:原脱,据上下文例补。,掌仪一员兼司书。直学一员兼司计。」同日,诏:「武学置六斋,每斋差置长、谕各一人。」同日,诏:「武学补外舍生,类聚五人以上,附私
试,仍别为号。先试步射一硕弓,如不合格,不许试程文。既无私试可附,候及十人以上者,听试以步射、程文,合格者,约五人取一人。」同日,诏:「将来武士补入,拨斋参入之后,依文士例。令长、谕具名次等申堂,博士帘试七书义一道。」
七月二十四日,诏:「武学生元降指挥,以八十人为额。缘所立外舍生额太窄,其外舍生元系四十人,可添作七十人;内舍生二十五人,可减作二十人;上舍生十五人,可减作一十人。通以一百人为额。」从兵部、国子监请也。
二十七年二月八日,诏武学补中生员,依太学生例给绫纸赞词。
【宋会要】
刘才邵曰「刘才邵」条:原无年月,原校:「隆兴无。」又眉批:「案,刘系高宗时工部侍郎」,才邵北宋宣和中进士及第,高宗时为工部侍郎,卒于绍兴二十八年。此奏即在宋高宗时。:「臣闻文所以致治,武所以定功。二者相须,阙一不可。故上之人选材以为用,下之人因时以有为。虽不一致,然会其大要,不过文与武而已。自昔盛时,莫不并用而不偏废。至唐,设为武举,其校试选举之法,可谓详矣。然不闻兴学,是养之无其素,安得为尽善哉 必也养之有其素,则武勇之士,蕴奇谋,负绝艺者,莫不有以成其才,争挟所(张)[长],以趋功名。用才之际,岂患其乏乎 国朝规摹,远出前古,设科置学,既两得之。逮兹圣时,恢隆至治,祗率祖宗之成宪,兴崇学校之教法,文化之美,郁郁乎此隆于周。乃者复建庙学,教养武士,用三舍之法以升迁之,待之可谓至矣!多士家被教养作成之赐,莫
不思自策励,以仰称德泽。而可用之才,将辈出矣。于是兼收而无遗,岂不盛哉!」
【宋会要】
干道二年二月八日,诏复置太学正、武学谕各一员。
四年二月十四日,诏武学放行公试一次。如有应格,(内设)[合该]升补内舍人此句疑有误。按下文,「内设」疑当作「合该」。,即候有阙日,依名次填拨。先是,兵部言:「国子监申,据武学外舍生邹(翊)[诩]等状,本学每年开公试一次。目今内舍二十名额已满,内舍林镛等已系优等校定。今年八月上舍试,合该升补。敕令格式兼行不同者,从本学法。国子监、太学令:诸请长候,已填阙而参假者,候有阙拨入。又承干道二年五月十四日已降指挥节文,当年补试,额外取放。如有拨填(下)[不]尽人数,候有阙,依名次对拨施行。照得上项并系无缺,先次取放,(假)[候]有阙填拨。今来武学内舍既有定额,其邹诩等所乞先试公试,候内舍有阙日拨填,既非额外增取,依(放)[仿]太学外舍补试待阙,委无妨碍。兼本学每年十二月月各有试,内公试系当一月月试之数,其月书季考等,排月参考。今若不行申请,乞与先试,放行公试,即一年之内,常阙一试。又每年三月一日书簿,无可抄转,委系阙碍。兼学校教养士人,除科举外,惟每月私试,用以激励。今若无公试可为升补内舍之阶,即外舍私试校定并为无用,无以诱劝。兼今年系上舍试年分,及来年系省试年分,必有升
补上舍及过省人数。若先次取放,不过待阙半年以上,必有阙额可拨。欲乞依今来邹诩等所乞,放行公试一次。如有应格,合该升补内舍人,即候有阙日,依名次拨填施行。」故有是命。
五年四月二十六日,诏:「武学补试,依太学条法,仍将在外奏举得解到省试下人补试。临期比较合格人数,取放施行。」兵部言:「臣僚(曰)札子:乞放行武备,仍乞将去年武学发解人数与四方待试士子同试,如太学补例。据国子监(甲)[申],契勘干道二年武学补试,依已降旨挥,将过省阙额十七人,许行补试了当。今据武学申,有过省外舍生计八人,合行作阙收使。」故有是命。
干道元年重修贡举 二十七日,诏:「武学补试,令兵部将曾比试中人,与曾得解人衮同补试。」先是,进士王材等状:「伏(今)[令],武举补试,并不曾该载。昨来司业申请,绍兴初建立武学,少有士人就试,所以权将下省人填阙。今来就补试人甚众,在学生徒有待阙者。乞令武举下省人与待补生同试。比闻武举下省人径就赴(干)[朝]廷,陈请拨入学。且文武二学,事体一同。岂武学无补,而太学有补 太学既以下省人及旧举人方许就试,而武学特以下省人径拨入学,理实未当。又况祖宗法,武学补试,本待外舍人。至揭榜(曰)[日],先将外舍生尽拨入学,方许旧举人参。而旧举人亦不许就私试争校定,未有只拨旧举〔人〕,不许外人补试之理。且太学补试,士人泛滥,动以万
数。朝廷欲革其弊,遂许下省,与旧举人应试。若(或)[武]举士人仅有数百,非文举之比,自合与旧举人一例收试。若恐太滥,则已前曾比试中人,自弓马、程文,凡二中选,可与旧举人同试。」故有是命。
一十八日,诏:「武学升补内舍,每年公试一次。其外舍有校定人,中参考榜上等者,只以弓马、程文相称榜为正,据阙升补。即住学曾满三季以上,不与校定,而参考入上等者,候满一年,私试四入等,及不犯三等以上罚;或有校定,而参考在中、下等,候再试参考入中等,听〔升补上舍生〕升补上舍生:原缺,依苗校据《宋史》卷一五七及本书崇儒三之四○补。。」以国子司业程大昌有请,下本学勘会,而博士刘敦义等参酌来上也。又诏:「武学公试,并依比太学上舍法,不以马步射亲,并许通计五等。」国子司业程大昌有请,下本学看详,而博士刘敦义等言:「武学外舍生赴公试,元降指挥,除射亲许试五等弓外,步射马射止许试第三等以下弓。其已上两等弓力,即无法试。设使试人于三项设法俱中极等,方得十一分。其或稍有差(趺)[跌],便成不及十分。切恐分数太窄,程文虽入优等。及至参考弓马之时,分数难以对入优等,即升补内舍绝难,无以诱进在学之人。」故有是命。同日,诏:「兵部请解移籍人,自今后不以曾未上待阙簿,并不许拨入武学。」亦以国子司业程大昌有请,下本学看详,而博士刘敦义等言:「勘会昨来初兴武学,生员尚少,遂许兵部曾请解人充补,移籍入学。今来兴学日久,逐次补中生员,尚
自无阙拨填。欲乞武学只许曾经补试中人与前曾参入学籍,破食后请长假人两项对拨外,所有兵部请解〔移〕籍人,不许拨入。」故有是命。
五月二日,兵部言:「国子监申,武学公试已降指挥,依干道四年并前后己得指挥,许附太学补试,同吏部铨试一处锁院引场试。所有合差考试官一员,就用吏部铨试已差官外,于武学官及武学有出身官内,止合差一员,充武学公试考校官(官)。合于锁院日降敕,宣押入院。」从之。
十日诏:「武学许行补试,所有差办人物,及应于合用公使钱杂费之类,并依干道二年补试及前后已得指挥施行。」
六月二十七日,诏:「武学补试中蔡镐等已下人已下人:原作「已人下。」据文义乙。武学敕令格式,与太学兼行。切见太学每遇补中学生,尽给绫纸。震等未蒙申请给付,乞依太学生例申给。」国子监勘会,依已降指挥合给绫纸。故有是命。 ,所属给降素白绫纸八道付监,依例书填给付。」先是,武学正高震等状:「伏
六年六月二十三日,诏:「太学生员见有阙额,特与放行今来秋补一次。仍不以得解人为限,并依干道二年以前指挥体例施行。其武学增作一百人为额。今后太学阙二百人,武学阙三十人,取旨试补。」
九年二月二十四日,诏:「武学上舍试,取放优等一名。今后若及十人以上,方合取放。」以武学博士言:「内舍校定,太学则六名放优等二人,〔十〕名则通放三名。惟武学则八名止放一名。又上舍亦合放优等,
乃以内舍校定人少之故,上舍未尝取及十人,因亦不放优等。皆非所以为激励多士之道。欲乞增置武学员额及添放优等。」得旨送国子监看详,本监申:「本官所请上舍试与放优等一名。照得在法,试上舍,以就试人每三人取合格者一人。不及三人,亦取一名。人才不及则阙之。所取人十分为率,上等一分,中等二分,下等七分。缘武学上舍试依上条系十人以上,合取放优等一名。其内舍生,元额止二十人赴上舍试,取到六人合格,即系不及十人以上分数,(舍生元额止二十人赴上舍试取到六人合格即系不及十人以上分数)不合取放优等「不合取放」前:「舍生元额」至「以上分数」二十八字,原校以笔画去,乃为衍文。。今来内舍生虽以二十六人为额,取八人,亦系不及十人之数。」故有是命。
【宋会要】
淳熙元年正月二十八日,诏:「武学外舍生,有校定公试合格,用程大昌所请五等弓马法,与程文五等相参,入上中等者,即与据阙升补;入下等者,候将来再试入等,依名次据阙升补。其忝入上中等,当年无阙升补不到之人,候将来再试入等,亦与依名次据阙升补。」先是,武学博士樊仁远言:「武学生以一百三十人为额,自绍兴二十七年国子祭酒杨椿申请,以外舍生岁终预校定,次年公试合格,不分等弟,尽行据阙升补,遂至每榜升补少至七八人,多至十四五人。至干道五年,国子司业
程大昌病其滥进者多,申请以外舍生赴公试,有校定人入上等者,听补入;中下等者,候将来再试入中等者,听补。又立格(大)[太]严,两年公试,仅升补一名。至干道七年,国子祭酒芮烨乞依旧行杨(桩)[椿]所立之法,当年补至十五人,复有滥进之弊。乞将前后申请斟酌中制,别立升补校定法。」故有是命。
二月二十日,诏:「武学内舍生,如曾犯第二等、第三等规罚,止碍当年选考行艺及当年升补。若系上舍试年分,不曾犯第三等以上罚,即与升补。」以兵部勘当,从武学学生之请,比付太学法。
二十四日,兵部、国子监言:「武学生郑突等,乞依干道四年内舍无阙,先将上(名)[舍]名阙放行公试升补。候上舍发榜日拨填。照得干道四年武学即无内舍阙额,承指挥,借阙放行公试,共升补过一十人。今来内舍亦无阙额,乞依例借已成优等校定人三人,及将来有校定人试中升补上舍退下内舍阙额二名,通借五名放行今年公试,遇阙升补。」从之。
【宋会要】
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太上皇帝庆寿赦:「应绍兴三十二年以前补中武学生,见年七十以上人,可令礼、兵部保明以闻,特与补承信郎。内舍、上舍生父母年七十以上,外舍生父母年八十以上,并与初品官,妇人与封号。已经官封者,(入)[父]与转一官资,母与冠帔。令经所属自陈保奏。」
先是先是:苗校据本书崇儒一之四一所载,以为下文三年即为淳熙三年,与上条不相接,遂删去「先是」二字。当是。,
三年四月三日,礼部国子监言:「武学大小职事,该遇庆寿赦,参酌推恩(入)[人]:大职事三名,并与(承兑)[永免]解试上舍免省人一名,候将来殿试唱名到部日,与占射差遣一次。小职事十一人,并与将来解试一次。学生各赐束帛。」诏并依拟定。
四年二月十一日,诏武学武成王神像并两廊从祀,令重行塑绘。其旧像,权迁后殿四廊。详见褒崇先圣。」
七月十八日,诏:「自今武学博士,武学谕,并(与)[于]武举出身人内选差。」
五年五月七日,诏:「礼部国子监量立武学国子员额,依太学国子例,收补武臣亲属教育。如文臣亲属愿就武学国子补试者,听。」先是,臣僚奏:「来岁省试后,太学、武学例有补试。欲量立武学、国子员数,收补武臣亲属。」诏令兵部看详。既而条具来上,故有是命。
二十三日,诏:「武学博士改官,依太学博士条施行。」先是,武学博士樊扩言:「在法,国子博士及京官、太学博士在职一年以上,减磨勘二年。至干道元年六月初十日所降指挥,于『太学』字下添入『武学』二字,则是武学博士事体一同。今来选入太学博士,通历任四考,在职一年,改合入官;而武学博士,通历任却用五考,在职又须及二年。且武学博士立班、序位、官品、请给,并与太学博士一同,初无京官选人之别。而尚左侍左,立法自相抵捂。今来武学谕既已依太学正、录在职一年,通历任五考,改合入官,修入淳熙侍左司勋格,今只乞依武学谕已降
指挥,在职一年,通历任五考,用礼部国子监长、贰举主贰员,改合入官。」故有是命。
七月三日,诏:「太学内舍,既以十分方预优较,武学内舍,亦以十分方入上等。无人,则阙。」从礼部侍郎齐庆胄请也。
七年七月二十八日,诏:「武学博士、学谕,并于武举出身人内选差,比类文臣条格推赏。仍下敕令所司删修。」继而武学博士孔异、武学谕蔡镐言:「已降旨,武学博士、武学谕,并于武举出身人内选差,其赏格未尝删修异等。见任博士、学谕各及一年以上,亦合照京官武学博士推赏。兼武谕杂压在(人)国子、太学正之下,国子、太学录之上。亦合照京官任正、录条格、一体施行。」故有是命。
八年六月二十一日,诏:「武学国子生补试,有阙额七人,就试终场九人。依指挥,每十人取三人,合取二人外,零分,更取一名,共取三名。」
十年十二月三十日,礼部国子监言:「武学大小〔职〕事该遇庆寿赦参酌推恩人:上舍生免省人二名,已有减二年磨勘恩例,候将来殿试唱名到部日,与占射差遣一次。上舍生免解人一名,已有减二年磨勘恩例。候将来过省,殿试唱名日,更与减一年磨勘。内舍生永免解人一名,内舍生今举得解人二名,外舍生永免解人一名,即无恩例。候将来过省,赴殿试唱名日,各与减一年磨勘。内舍生未该免解人五名,即无恩例,欲并与免解一次。学生五十九人,各倍赐束帛。」诏并依拟定。
十三年四月八日,诏:
「武学生年七十以上柯箕,特与补承信郎。免省上舍生潘子震、周应迪、蔡纮,依太学免省上舍生释褐恩数,并特与补承节郎。内愿赴淳熙十四年殿试者,听。守年免省上舍〔生〕郑觉,与径〔赴〕淳熙十四年殿试,永免解内舍生陈昌龄,中等校定方公辅、黄士卿,并候将来过省,赴殿试唱名日,各与减二年磨勘。永免解外舍生沈仲刚等,并候将来过省,赴殿试唱名日,各与减一年磨勘。」以该庆寿恩,依兵部拟故也。祖父母、父母封(叔)[叙]见「太学」
十六年二月一日,礼部言:「武学堂名上一字,犯皇太子名,合行回避。乞改作『立武堂。』」从之。
二月一日,诏:「武学『教阅堂』改为『立武堂』。」
【宋会要】
绍熙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右谏议大夫何澹言:「窃见武学教导之职,有博士,有谕。复置之初,两员皆差文臣。近年以来,两员皆差武臣。议者以谓,莫若一文一武之为当。盖见今诸生较艺,一场弓马,一场文字。习于(文)[武]者,察其弓马之优劣;习于文者,审其文字之精粗。固有武举全才之人,文字弓马皆能服众,人无异议者。然不常而得也。中间固有不值其人,而徒以充数,亦以弓马绝伦而得之者,出题乖谬,所出论题至云『赵国充可为忠言』,岂不贻笑士类 况武臣而为博士者,多得州麾而去,则其选亦焉可不重哉。欲望今后武学官阙,如是武举之
中有全材者,不妨并置。万一阙出而未有其人,则莫若一文一武以相济。庶几可以为择人,而无冗滥员数之患。」从之。
四年正月二十六日,诏:「武学放行公试一次,候将来(舍)过省有阙日,依名次拨填施行。」从阅礼斋学生徐习之请也。(舒大刚校点)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四 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