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祀坛殿大小次
圣朝自太祖以来,每行郊礼,皆营构青城幄殿,即《周礼》之大次也。又于东壝门外设更衣殿,即《周礼》之小次也。
哲宗元佑九年正月,诏重修黑坛斋宫。
绍圣三年五月三日,工部侍郎王宗望等言:「瑞圣园宴殿偏在南北隅,逼近街道,不唯将来陈列仪卫喧坌,兼辂出入由历正门,难以迂曲。其殿庭西廊外至园墙(上)[止]阔四十步,若修盖望祭殿,委是窄狭。今比类南郊青城,拟移近东,充斋殿,直本园南北门修盖。」从之。六月乙酉,诏立北郊斋宫于瑞圣园。
六月二十七日,权尚书礼部侍郎黄裳等言:「臣等相视北郊瑞圣园,与南郊青城皆方三百步,若以瑞圣园为帷宫,最是近便。其宴殿可以为斋宫,即殿之西北为望祭殿,以备阴雨。」诏入内内侍省选差使臣与工部同绘图闻奏。
四年九月二十一日,管干修盖北郊帷宫所言:「元诏别立望祭殿,今来帷宫之东见建登成殿,可以充望祭之所。乞下礼官审议。」礼部、太常寺言:「登成殿系车驾观谷游幸之处,若遇亲祠北郊,权充望祭所,恐非朝廷专为祠神之意。」诏候将来礼毕,令有司申请。
元符元年六月,将作监言:「被诏修建南郊青城斋宫,今已绘图进禀。缘大礼日逼,望且先次修建寝殿等,余候礼毕兴修。宫外城围亦预计工力。」从
之。十一日工毕,凡为屋九百一十三间。
帝幸瑞圣园观新城北郊斋宫按此事在元符元年正月甲戌,见《长编》卷四九四。。故事,郊宫悉设以幕帟,其费不赀,上命缮营,不日而成。三岁一郊,次舍之费,缣帛三十余万,工又倍之。易以屋室,一劳永逸,所省多矣。
徽宗崇(庆)[宁]二年六月八日,试给事中、详定编修大礼 令邓洵仁等言:「昨修建南北郊斋宿宫殿,南郊曰斋宫,北郊曰帷宫。事体如一而名称不同,今欲并称斋宫。」
十五日,编修大礼 令所言:「将来北郊若依南郊例,百官并宿青城,窃恐盛夏幕次逼窄。今有废草场地,与青城及方丘相近,请宰(执)[相]、亲王、使相、执(正)[政]、侍从官、六曹尚书、侍郎并设次青城内,余就草场设次。」从之。
政和四年四月十九日,诏:「夏祭斋宫,大内门曰广禋,东偏门曰东秩,西偏门曰西平,正东门曰含光含:原作「合」,据《宋史》卷一○○《礼志》改。,正西门曰咸亨,正北门曰至顺,南门里大殿门曰厚德大殿门:原脱「门」,据《宋史》卷一○○《礼志》补。,东曰左景华,西曰右景华。正殿曰厚德,便殿曰受福、曰坤珍、曰道光,亭曰承休。」
【中兴礼书】
高宗绍兴二年二月五日,太常少卿程瑀等言:「已降指挥,令临安府于城外东南巳地踏逐祀天去处。本府见踏逐城外东南妙觉院屋四间,城内天宁观屋二间。今相视得妙觉院屋系面东,兼出城遥远,不可用。城外东南别无寺院,若令创行修建,有碍近降权住修造指挥;若止就城内天宁观望祭,又近降指挥合于城外东南
望祭。今来合取自朝廷指挥。」诏权于天宁观望祭。
六年正月十五日,礼部言:「准都省批下太常少卿何悫(寻)[等]札子:『近准省札,勘会圆丘、方泽、社稷之祭见于临安府天庆观,小屋三楹,卑陋湫隘,军民杂居,喧怒杂乱,深属不便,札付〔本〕寺同临安府于城内外空闲去处别行踏逐,申尚书省。今同共踏逐到城外惠照院见今空闲,堪充望祭斋宫。其屋宇与见今斋宫间数颇同。除廊门屋三间欲还寺僧依旧居止,及别援屋两间安顿佛像外,其余堪充斋宫屋宇去处合行修葺,擗截门窗篱壁之类。乞下临安府施行,更合取自朝廷指挥。』后批送礼部,本部相度,欲依所乞施行。」诏依。
十三年正月十九日,礼部、太常寺言:「准绍兴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节文,来岁大礼乞用南郊冬祀之仪,庶几坛陛日时克符象类,上应祖宗之故事,远合古昔之彝典。诏令礼部、太常寺讨论礼制,申尚书省。今讨论:国朝礼制,圜坛在国之东南,坛之侧建青城斋宫,以备车驾出郊宿斋。今欲令临安府详前项礼制,于行宫东南城外,先次踏逐可以修建圜坛并青城斋宫去处,申(处)[取]朝廷指挥,候降下,逐旋讨论其余合行礼制。」诏依讨论到事理施行。
二月十四日,诏:将来郊祀斋宫更不修盖,止令计置幕殿。
三月八日,权礼部侍郎王赏等言:「检会在京青城宫殿,大内门曰泰禋,东偏门曰承和,西偏门曰迎禧,正东门曰祥曦,
正西门曰景耀,后门曰拱极,大殿门曰端诚,大殿曰端诚,便殿曰熙成。所有将来郊祀大礼,如车驾前一日赴青城宿斋,欲乞令仪鸾司同临安府预先于已踏逐地步内,体仿前项青城制度,随宜绞缚。所有行事、执事、陪祀官宿斋幕次,亦乞令临安府同仪鸾司预先踏逐侧近寺院,贴占钉设排(辨)[办]。」诏依,令随宜绞缚,不得侈大。三月十九日,诏令有司遵守施行,仍不得建造瓦屋。
同日,王赏等又言:「勘会将来郊祀大礼,依礼例合修盖望祭殿。契勘在京圜坛、望祭殿系五间,周围重廊等。今欲乞从太常寺具合用间例,画图报临安府预先修盖施行。」诏并令绞缚幕屋。
同日,王赏等又言:「勘会国朝礼例,每遇冬祀大礼,依仪,皇帝宿斋三日,内一日于大庆殿,一日于太庙,一日于青城。所(以)[有]将来郊祀大礼宿斋,未审依前项礼仪,唯复依绍兴十年明堂大礼礼例,并于前殿宿斋 」诏依祖宗礼例施行,不得创造斋殿。
十九日,礼部、太常寺言:「少保、保成军节度使、兼领殿前都指挥使职事杨存中等札子:『踏逐到龙华寺西空地一段,东西长二百二十步,南北长一百八十步,修筑圆坛。除坛及内壝丈尺依制度使用地步九十步外,其中壝、外壝欲乞随地之宜,用二十五步,分作两壝,外有四十步。若依前项地步修筑,车辂、仪仗、禁卫可以排列。所有龙华寺侧近地步修青城并望祭殿,委是圆备。』小帖子开说圆坛丈尺系冬祀大礼
昊天上帝坛。缘将来行郊祀大礼系合祭昊天上帝、皇地祇,并从祀共七百七十一位。诏依,寻令合干人打量合用丈尺相视。今来圆坛依仿旧制及郊祀所设神位,铺设祭器、登歌乐架、酒尊、前导路,及皇帝饮福位等,共合用第一成纵横七丈,第二成纵广一十二丈,第三成纵广一十七丈,第四成纵广二十二丈。分一十二陛,每陛七十二级。三壝,第一壝去坛二十五步,中壝去第一壝一十二步半,外壝去中壝一十二步半。并燎坛之制,方一丈,高一丈二尺,开上南出户方六尺,三出陛,在坛内二十步丙地修建。今契勘,所建圆坛并燎坛即未审合令是何官司管认修建 」诏令临安府同殿前司修建。用七月二十三日庚时兴工,至十月二十二日毕工。《宋会要》:其后毕工,监修官属并转一官,选人比类施行。
六月十二日,权礼部侍郎王赏等言:「勘会将来郊祀大礼,已降指挥,前一日于太庙宿斋。缘今来太庙止有大次瓦屋五小间外,未曾建置斋殿。若行申明,就大次后修盖养斋殿,有碍近降不得创建斋殿指挥;若不申明,又恐将来车驾至太庙,未有宿斋殿宇。伏望更赐取旨施行。」诏令仪鸾司绞缚幕次。
十三日,皇城司言:「知临安府王 札子照会:『将来郊祀大礼,所有青城斋宫合用绞缚物料,系本府应办。即未见得的实合起盖屋宇间架、深阔丈尺数目、及皇城四壁地步去处。欲望札下禁卫所、皇城司等处,将合起斋宫屋宇间架、丈尺数目
并皇城四壁分明标迁地步,关报仪鸾司,同本府前去检计实用物料,以凭预行计置施行。』本司随宜相度到下项:一、熙成殿前东西两廊各设廊屋五间,殿后贮廊并两廊各设三间,及后拥舍并系充十合分事务等。一、端诚殿并端诚殿门系受贺殿宇,所有殿前合设班位,本司即不见得立班员数,窃虑至时妨阙,乞下合门等处相度施行。一、端诚殿门外东西壁附近寝殿虑致喧闹,并合擗截,不通过往。并端诚殿门外合设宫门,及宫门外合设皇城门。其面南门内中道门系御路,东西两偏门放行事百官等并应奉人入出。其周围并系皇城,即不见得皇城内置局、应奉官司及宿斋臣僚幕次,本司即难以标迁广阔丈尺,乞下所属相度施行。一、皇城里合差亲事官摆铺,除擗截不通过往更不差人外,合设二十铺,每铺六人,各合用自方八尺铺屋一间,并乞以本司兵幕充。」诏依。
七月十三日,礼部、太常寺言:「勘会今来郊祀大礼,依(议)[仪]设小次于坛午阶下之东,西向。乞令仪鸾司依礼例绞缚,钉设排办。」诏依。后皆仿此。
八月七日,礼部、太常寺言:勘会依(议)[仪]设小次于圆坛外壝东门之内道北,南向。所有今来郊祀大礼合设大次,欲乞令仪鸾司同临安府预行计置,绞缚钉设。」诏依。后皆仿此。
十日,礼部、太常寺言:「将来郊祀大礼,前二日朝献景灵宫,欲乞依在京礼例,就斋殿设大次。乞下仪鸾
司预先相度,前期钉设排办。」诏依。后皆仿此。
十三日,礼部、太常寺言:「今续条具到事件下项:一、勘会将来郊祀大礼,依仪于坛之东南修筑燎坛,于坛之西北开撅瘗坎。今来除燎坛已降指挥令殿前司、临安府修筑外,所有瘗坎亦乞令殿前司、临安府计会,一就开撅。一、勘会将来郊祀大礼,前二日朝献景灵宫,依仪于殿之东南修筑燎坛,乞依自来大礼例,令修内司计会,随地之宜修筑。」诏依。
二十三日,礼部、太常寺言:「勘会已降指挥,令临安府同殿前司修筑圆坛,并令仪鸾司、临安府绞缚青城并望祭斋宫。今欲乞候逐处修筑绞缚了日,从礼部依自来大礼例,定日同太常寺官将带礼直官等及应奉官司,诣逐处按视。」诏依。
二十四日,礼部、太常寺言:「勘会今来所建圆坛并壝墙、燎坛,并合用红灰泥饰。及十二阶陛并望祭殿内合用十二时立牌各一十二面,共二十四面,下马牌六面。其牌欲乞行下文思院计会,太常寺指说制造。所有合用红灰,令修建官司一就计料泥饰施行。」札付工部施行。
九月十七日,尚书省言:「勘会将来郊祀大礼,太庙斋居逼近庙室,致有喧杂。」诏令礼部、太常寺同临安府相度地步增展。上曰:「太庙窄隘,宿斋处与神御殿逼近,人迹喧杂,行礼不肃。可令展套地步,添盖宿斋处所。若要规模宏壮似旧日则不可,至于崇奉之意,须当依旧也。」
二十一日,礼部侍郎王赏等言:「已降指挥:太庙斋居逼近庙室,致有喧杂,令礼部、太常寺同
临安府相度地步增展。寻相度到太庙斋厅后隔墙南省仓内有敖四间,及傍有空地。若拆去敖屋,其地南北九丈、东西一十丈,可以将见今绞缚斋厅移那向后,兼北墙与别庙后墙一齐。」诏依。
二十九日,礼部、太常寺状:「勘会昨在京日,圆坛并望祭斋宫,省记得依条例合差宫、坛户各六人,岁终打并,扫洒照管,除治草莽。系下开封县差取,更不支破请给,止与免户下科配差使,专一在坛祗应。兼契勘今来圆坛应奉将来郊祀大礼毕,其岁终常祀、非泛奏告并合赴圆坛行礼,务要清洁。今相度,不敢依在京条例差破坛户,止乞令临安府责委钱塘县巡检司差人兵一十人,专一在坛照管打并,除治草莽,每季一替。如坛壝有不测倒塌去处,即令临安府差人□□修筑□饰施行。」札下临安府依所申。
十月九日,礼部、太常寺言:「郊祀大礼前一日朝飨太庙,依例合自棂星门绞缚露屋曲尺,接至大次前贮廊;及大次上彩结鸱,并乞下仪鸾司同临安府依例施行。」诏依。后皆仿此。
十月十三日,礼部、太常寺言:「修立郊礼仪注:前祀三日,仪鸾司帅其属设大次于外壝东门之内道北,南向;小次于午阶之东,西向。又设文武侍臣次于大次前,随地之宜;行事、陪祠官、宗室及有司次于外壝东门之外。设东方、南方客使次于文官之后,西方、北方客使次于武官之后。设馔幔于内壝东门之外,随地之宜。」
绍兴十四年八月十七日,礼部、太常寺言:「勘会望祭殿并端诚
殿两廊等,临安府并行去拆了当。将来十一月冬至祀昊天上帝,若遍行设从祀神位,其望祭殿却合修盖。今检准绍兴元年二月五日 节文,每岁祀祭天地,止乞设正、配位,诏依。勘会将来冬至祀昊天上帝,依仪合于圆坛设正、配位行事。所有从祀神位,缘望祭殿并斋宫未曾修盖,欲乞权依绍兴元年二月五日指挥施行。」诏依。
十五年五月十四日,诏祀天去处令临安府措置,务要严洁。
十六年三月十一日,诏圜坛令临安府相度增葺。
六月十三日,礼部、太常寺言:「勘会将来车驾前一日赴青城,合用斋殿等,绍兴十三年并系临安府及(鸾仪)[仪鸾]司承指挥绞缚排办了当。数内,望祭殿当时系太常寺具合用间数,画图报临安府绞缚幕屋。所有今来大礼合用望祭殿,乞依十三年(体)[礼]例,令太常寺具合用间数,画图报临安府如法绞缚幕屋。其青(殿)[城]斋殿等,亦乞依例令临安府同仪鸾司绞缚施行。」诏就斋殿后量造瓦屋,余并绞缚幕屋。
十九年五月三日,礼部、太常寺言:「太庙奉安所申:乞修盖将来大礼斋殿等。寻委太常寺主簿林大鼐相视得初献厅后元搭盖斋殿地步。其斋殿若遇大礼,旋行绞缚,其木植、甃砖、物料等所用浩瀚。今来若行修盖,别无妨碍,贵得永久应奉车驾宿斋严洁,免致逐番费扰。今欲依本官相视到事理,并斋殿两壁合用屋宇,乞下两浙转运〔司〕修盖。」诏依。
七
月十二日,礼部、太常寺言:「大社令韩彦直公文:『乞每月遍诣诸坛壝、斋宫检视,遇有修整去处,本局申太常寺,报临安府修整施行。』今省记,在京大社令每月诣诸坛壝、斋宫检视,如有修整去处,申太常寺,报将作监行下所属修整。窃虑见今将作监别无所辖修造去处,兼即今应修饰坛壝等并系临安府应副,今来欲乞依例下临安府修饰施行。」诏依。
十九年八月十九日,礼部言:「臣僚上言:『臣近差祠皇地祇。窃见斋宫在城外惠照院,殿宇卑陋,廊庑湫隘,祭器、乐舞之类皆随宜安顿,省牲视馔之处殆不容周旋,仍迫近营寨,諠哗弗蠲,甚非国家严恭事神之意。臣窃按在京祠事,郊外各有坛壝斋宫。今恐未能悉如旧制,亦合于城外宽敞去处别创(见)[建]斋宫,所贵严洁,不致亵慢。况孟夏雩祀、季秋时飨皆系祭祀上帝,以配祖宗,岂宜因陋就简,一切阔略 伏望令有司措置施行。』诏令礼部、太常寺同临安府措置。本府申:『相度得惠照寺望祭斋宫,见今行路与营寨一处通行。欲于西向筑墙截断,于南向河内填筑土桥一道,通彻旧斋宫门出入。所有殿宇,今欲去拆搀檐,及两廊脱换损烂去处重行修整,取令明爽。及于西壁创建斋宫一所,厅屋五间,挟屋七间,两廊屋十八间,充行事宿斋、省牲视馔幕次。所有营寨墙屋迫近,欲乞朝廷札付殿前司行下本军,量行展入一丈,免致喧哗。』外,今措置
下项:一、见今望祭殿东西廊,系准备值雨行事,往来升降;及东廊系巡牲点馔,并入就位,升降立班;其西廊依旧充大乐礼器库。一、欲乞将今来创建宿斋屋,东廊从南第一间盖贮廊,通接斋宫,西廊作角子门通过。其常日乞令大社封锁望祭殿门,其钥匙赍纳太常寺官收掌,遇行事,令合干人请钥匙开门,放令祗应人铺设。一、初献厅后更行修盖龟头屋,充聚厅、习读祝文位次。」诏依。
二十五年十月,太常寺言:「大礼所用幕次系临安府应副排办,乞专委知府提调。」从之。
孝宗隆兴二年三月二十六日,礼部、太常寺言:「准正月一日诏:『今岁冬至日当郊见上帝,可令有司除事神仪物、诸军赏给依旧制外,其乘舆服御及中外支费并从省约。仍条具以闻。』今条具下项:一、勘会今来大礼,朝献景灵宫合用燎坛,并朝飨太庙、别庙殿室内合用神帐、法物、祭器、神厨什物名件、门戟,并小次及七祀配飨功臣位次等,并圆坛龛陛壝墙,燎坛、望祭斋殿、大小次册幄、神厨什物等,并系祀神仪物。欲乞依逐次大礼体例,关报临安府等处修饰绞缚,排办施行外,其端诚殿并青城及待班屋等,乞令兵部同临安府等处照应今降省约指挥,条具申请施行。一、太庙、别庙廊庑、神厨、斋殿、斋坊屋宇,依逐次大礼例,系两浙转运司、临安府检计修饰。今来太庙、别庙殿宇欲乞依例修饰外,所有斋殿并
其余屋宇亦合省约,乞差官检计,量行修饰施行。」后皆仿此。
干道三年二月十一日,权发遣临安府王炎札子:「今月初一日内殿奏事,面奉圣旨宣谕:『今岁郊礼,务欲节省。如寝斋在易安斋,相去稍远,更不欲去,只端诚殿后旋安排一寝殿,可以省造露屋之类。』炎已奏恭领圣旨外,缘本府见今计置合行事件,欲望朝廷特赐覆奏行下,以凭恭依施行。」诏依已得指挥。
五年九月十一日,太常少卿林栗、丞陈损、博士龚滂、主簿冯促夷言:「窃惟祀帝于郊,在国之南,就阳位也。古今议礼者(惟)[虽]差参不齐,然就阳之义未之有改。伏见国家举行典礼,岁中祀上帝者四:春祈、夏雩、秋飨、冬报。其二在南郊圆坛,其二在城西惠照院望祭斋宫。盖缘在京日,孟夏大雩别建雩坛于郊丘之左;季秋大飨,有司设事就南郊斋宫端诚殿。今来行在未建雩坛及端诚殿,遂权就城西望祭斋宫,然于就阳之义,因天事天,无所依据。谨按唐武德、贞观、开元,国朝开宝、兴国、祥符之间,孟夏大雩、季秋大飨皆即南郊圆丘行事。皇佑二年始即大庆殿为明堂,躬行严配之礼,至每岁有司设事,仍寓圆丘。元丰五年,始建雩坛于郊丘之左,前此皆在圆丘。欲望朝廷详酌,除三岁亲祠自有典故外,其有司摄事岁中四祭,并即圆坛,以遵旧制。」诏依。
二十七日,权礼部侍郎郑闻、员外郎范成大等言:「近准录黄林栗等札子:为季秋祀上帝,
乞于郊丘行事,得旨已依所乞。然尚有当议者,盖国初沿袭唐制,一岁四祭昊天上帝于郊丘,谓祈谷、大雩、飨明堂、祀圆丘也。唯是明堂当从屋祭,因循未正。至元佑六年,太常博士赵叡建言:本朝亲飨之礼,自明道以来即大庆殿以为明堂,盖得圣人之意;至于有司摄事之所,乃尚寓于圆丘。窃见南郊斋宫有望祭殿,其间屋宇颇宽,乞将来季秋大飨明堂,有司摄事只就南郊斋宫行礼。至元符元年,又寓于斋宫端诚殿。以此考之,盖既曰明堂,当从屋祭故也。前日寓祭于城西惠照斋宫,以方位为非是,今既改就南郊,于礼为合。但明堂当从屋祭,不当在坛。臣等窃见今郊丘之隅有净明寺,每祠事遇雨,望祭于此。欲乞遇明堂亲飨,则遵依绍兴三十一年已行典礼;如常岁有司摄事,则当依元佑臣僚所陈,权寓净明寺行礼,庶合明堂之义。」诏依。
【中兴礼书】
淳熙十二年八月五日,郊祀大礼提点一行事务所言:「皇孙进封平阳郡王,趁赴起居等与宗室正任同幕次。今来郊祀大礼,除景灵宫幕次从已降指挥外,所有太庙、青城宿斋幕次乞施行。」诏令别行排办。
二十五日,御史台言:「勘会今来郊祀大礼前一日朝飨太庙,至日圆坛行礼,所有皇太子、皇孙平阳郡王合用幕次:皇太子前二日太庙宿斋,今贴占斋殿前西壁四间;前一日
圆坛宿斋,今贴占龙华寺。皇孙平阳郡王前二日太庙宿斋,今贴占斋殿前皇太子幕次南壁四间;前一日圆坛宿斋,今贴占龙华寺东廊当屋三间。」诏依。
十月二十六日,权发遣临安府张均札子奏:「伏见圆坛墙垣,当郊之岁旋复营葺,熙事告成,又姑置而不问。青城熙成一殿固所素有,门禁不肃,几若通衢。臣以为莫若俟今来礼成后,将郊坛墙垣、熙成殿宇严其扃鐍,非时擅启,从本府量差使臣军兵巡守,守臣逐时检察。伏乞特降指挥施行。」诏依。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二 郊祀位次
郊祀位次
仁宗庆历元年十一月十五日,诏免诸蕃太庙陪位,其宣德门、景灵宫门外及南郊坛立班如故。
二十日,亲郊,诏:「郊坛黄道褥改用绯绢。奠币登献毕,朕更不就小次,并卷去帘幛,以表恭事天地之意。」
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合祭天地于圜丘,始至坛下,诏:「太常大乐六变,无擅减节。不御小次,彻黄道,以尽恭肃之意。」旧制,郊礼,黄道褥铺至一级,其第一级接以绯(辱)[褥]至神位,至是尽令彻去。
神宗熙宁元年十一月十八日昧爽,合祭天地于圆丘。帝至壝门,却御盖,登坛,撤黄道褥,不御小次。命侍祠官勿回班,以罄寅恭报本之意。
四年二月十八日,诏圆坛无用地衣。
【中兴礼书】
绍兴十三年八月五日,礼部、太常寺言:「检会绍兴十年
明堂大礼,并前二日朝献景灵宫,前一日朝飨太庙,行礼黄罗拜褥并饮福黄罗褥,承指挥并改用绯。所有今来郊祀大礼并朝献景灵宫、朝飨太庙,行礼应合设皇帝拜褥,未审依旧例用黄,唯复依绍兴十年礼例用绯 」诏依绍兴十年例施行。后皆仿此。
十日,礼部、太常寺言:「检会《大礼令》:读册官读册,至御名勿兴;坛殿上下彻去黄道裀褥;入坛殿门不张盖;百官不得回班;御燎从物伞扇更不入坛殿;行礼前卫士不起居呼万岁。所有今来郊祀大礼并朝献景灵宫、朝飨太庙,欲乞并依上件令文。」诏依。后皆仿此。
【宋会要】
高宗绍兴十三年十月,礼部、太常寺修立郊祀大礼仪注:前祀一日,奉礼郎、礼直官设皇帝位版于坛下小次前,西向;饮福位于坛上午阶之西,北向;望燎位于柴坛之北,南向;望瘗位于坎之南,北向。赞者设亚献、终献位于小次之南稍东,西向。大礼使、左仆射又于其南;行事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尚书、吏部、礼部、刑部侍郎、光禄卿、读册举册官、光禄丞位于大礼使之东;光禄丞稍却。奉礼郎、太祝、郊(祀)[社]、太官令位于小次之东北:俱西向北上。监察御史位二:一于坛下午阶之西南,一于子阶西北。协律郎二:一于坛上乐(虚)[虡]西北,一于宫架西北,俱东向。押乐太常丞于登歌(虚)[虡]北,押乐太常卿于宫架北,良酝令于
酌尊所,俱北向。又设陪祀文武官位于执事官之南;诸方客使在文官之南,随其方国。光禄陈牲于东壝门外,西向;祝史各位于牲后。太常设省牲位于牲西。大礼使左仆射在南,北向西上;分献官位于其后。行事吏部、礼部、户部、刑部尚书、吏部、礼部、刑部侍郎、押乐太常卿、光禄卿、读册举册官、押乐太常丞、光禄丞、奉礼、协律郎、太祝、郊社、太官令在北,南向西上。凡设太常丞以下位皆稍却。监察御史在吏部尚书之西,异位稍却。光禄陈礼馔于东壝门外道北,南向;太常设省馔位版于礼馔之南。大礼使、左仆射在南,北向西上;分献官位于其后。监察御史二,俱在西,东向北上。行事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尚书、吏部、礼部刑部侍郎、押乐太常卿、光禄卿、读册举册官、押乐太常丞、光禄丞、奉礼、协律郎、太祝、郊社、太官令在东,西向北上。设进盘匜帨巾内侍位于皇帝版位之后,分左右。奉盘者(向北)〔北向〕,奉匜及执巾者南向。祀日丑前五刻,太常设大礼使已下行事、执事官揖位于卯阶之东、内壝外,如省牲位。行事升坛、饮福、望燎、望瘗。升陛立向同唐礼,详见总仪。
孝宗(兴隆)[隆兴]二年正月一日,礼部、太常寺言:「准已降旨,条具约省事。如南郊皇帝位版、亚终献及公卿位版、腰舆帕匣,例合修制者,止添黄罗夹帕一,公卿位版七十番衮用,余止量行雅饰。」从之。自后遇郊并依此条具。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二 郊祀奏告
郊祀奏告
【中兴礼书】
郊祀奏告。绍兴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礼部、太常寺言:「准御札,今年冬至日有事于南郊,合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宫观。据太史局申,宜用六月二十七日壬子吉。今参酌到合行事件:一、合用御封降真香二十合,天地二合,宗庙十二合,社稷二合,天庆观一合,报恩光孝观三合。乞下入内内侍省请降付太常寺。一、合用祝文一十六首,天地二首,宗庙一十二首,社稷二首。青词二通,天庆观一通,报恩光孝观一通。并述以今年冬至日有事于南郊,合祭天地奏告之意。乞下学士院修撰书写,进书讫,降付太常寺。内懿节皇后祝文一首更不进请。一、合用币帛二十段,苍五、黄一、白十二、皁一注文总计为十九段,与正文「二十段」不合,疑有误。。各长一丈八尺小尺,下太府寺,行下左藏东库支供赴太常寺。一、奏告天地、社稷合用神位版并铺设学生,下太史局排办差拨。前一日赴惠照院斋宫祗应。一、奏告天地合差奏告官一员,前一日赴惠照院斋宫致斋。依礼例,降 差宰执。一、奏告太社、太稷合差奏告官一员,前一日赴惠照院斋宫致斋。天庆观合差奏告官一员,前一日赴本观致斋。报恩光孝观合差奏告官一员,缘本观别无屋宇,欲乞前一日于明庆寺宿斋,至日赴本观行事。依礼例,并降 差侍从官。一、奏告(官)宗庙合差奏告官一员,前一日赴太庙致斋。依礼例,降 差南班宗室。一、奏告逐处各差光禄卿、奉礼郎、太祝、太官令,并各前一日绝早赴祠所致斋。内太祝差文人有出身人充。乞从太常寺请官,及具员
数申吏部差官。一、奏告天地、宗庙、社稷,每位各合用酒二升,鹿脯一段,每段重四两。鹿臡二合半,真蜡烛三条,每条重四两。缩酒茅一束。其天庆观、报恩光孝观每位各合用酒二升,鹅梨五颗,阙,以时果代。法酱二合半,真蜡烛三条。每条重四两。及逐处合用香炉、匙合、炭火、神席、燎草、籸盆,并下临安府排办。」诏依。十六年用六月二十四日。十九年用七月九日。二十年用七月十日。二十五年用七月二日。二十八年用六月二十一日。隆(庆)[兴]二年先用六月二十五日,续准指挥,以来年正阳之月、雩祀之辰,恭见上帝于圆丘,再用十一月二十三日;又准诏改用献岁上辛,又用十二月十四日。干道三年用六月十六日。六年用六月十九日。九年用六月十四日。淳熙三年用六月十五日。其所差光禄卿、奉礼郎、太祝、太官令,及排办香币、青词、祝文、礼料、酒脯等,并如绍兴十三年之制。
七月五日,礼部、太常寺言:「奉告诸陵宜用七月九日甲子。乞依礼例,权于法惠寺设位,奏告行礼。今具合行事件下项:一、奏告诸陵合用表文二十八通,并昭慈圣献皇后攒宫表文一通,永佑陵攒宫表文二通,懿节皇后攒宫祝文一首。并述以今年冬至日有事于南郊,合祭天地奏告之意。并下学士院修撰书写,进书讫,降付太常寺。所有攒宫表文、祝文,乞令学士院一面降付入内内侍省,令所差赍香人一就赍降前去攒宫司。内懿节皇后祝文更不进书。一、合用御封降真香,内诸陵二十八合,昭慈圣献皇后攒宫一合,永佑陵攒宫三合。乞下入内内侍省请降付太常寺。所有攒宫合用香,乞依例差人降付攒宫司。内懿节皇后香更不进请。一、奏告诸陵合差奏告官二员,乞依例降 差南班宗
室;并合差太祝三员,以文臣有出人充,并前一日赴法惠寺致斋。所有每位合用供养茶、酒、果、蜡烛、燎草等,下临安府排办。一、奏告昭慈圣献皇后攒宫并永佑陵攒宫,乞候香祝到日,令绍兴府一面选日差官,及排办供养茶、酒、果、蜡烛等。」诏依。十六年用六月二十九日。十九年用七月十八日,改于惠照院斋宫设位。二十二年用七月十九日。二十五年用七月十一日。二十八年用六月二十四日。隆兴二年用(用)六月二十九日,续准指挥,以来年正阳之月、雩祀之辰,恭见上帝,再用十一月二十四日;又准诏改用献岁上辛,又用十二月十五日。是年添祭告安穆皇后攒宫。干道三年用六月十九日。六年用六月二十四日,是年添祭告安恭皇后攒宫。九年用六月二十二日。淳(宁)[熙]三年用六月二十一日。其降香、表、祝文奏告昭慈圣献皇后攒宫、永佑陵攒宫,并如绍兴十三年之制。
二十二日,礼部言:「准都省批送下入内内侍省申:大礼前豫告宫观礼毕,各作道场一昼夜等。后批送部看详,寻下太常寺看详,(钦)[欲]依绍兴十年体例,于大礼前降香于行在天庆观,设道场一昼夜罢散。并礼毕,亦降香于天庆观,设道场一昼夜罢散。」诏依。绍兴十六年至淳熙三年郊祀,降香预告宫观,于天庆观作道场,并礼毕设道场,并如绍兴十三年之制。
八月五日,礼部、太常寺言:「今来郊祀大礼,御札降祭告五岳、四海、四渎。其路通去处,欲依绍兴十年明堂大礼例,赍降香祝前去逐处祭告;所有道路未通去处,亦乞依礼例于行在设位祭告。今具合行事件下项:一、道路未通去处,系兖州东岳天齐仁圣帝、华州西岳金天顺圣帝、定州北岳安天元圣帝、河南府中岳中天崇圣帝、莱州东海助顺渊圣广德王、河中府西海通圣
广润王、孟州北海冲圣广泽王、唐州东渎大淮长源王、河中府西渎大河显圣灵源王、孟州北渎大济清源王。所有设位祭告日辰,据太史局申,宜用八月八日壬辰吉。其应合差官、排办香祝、币帛、礼料等,依礼例从太常寺开具,关报所属差官,及排办于望祭斋宫设位行礼。一、路通去处,系潭州南岳司天昭圣帝、广州南海洪圣广利昭顺威显王、益州南渎大江广源王。各合用御封降真香一合,乞令入内内侍省请降。各合用祝文一首,并述以今年冬至日有事于南郊祭告之意。乞令学士院修撰书写,进书讫,并降付太常寺,同礼料、牒,给付所差使臣赍降前去。各合用币帛、礼料、酒脯、差官等,乞从本寺开具,牒报逐州军照会排办。及申吏部,各差小使臣一员赴太常寺请领香祝,并礼料、牒前去逐州军交割。及下临安府,各差兵士一名 擎香祝役使。所有合用祭告日辰,乞侯香祝到日,令遂州军一面择日排办祭告。」诏依。其路未通去处,十六年用七月十六日,改于望祭斋宫设位。十九年用七月十九日。二十二年用七月二十三日。二十五年用七月十四日。二十八年用七月一日。隆兴二年用七月二日,续准指挥,以来年正阳之月、雩祀之辰,恭见上帝于圜丘,再用十一月二十四日;又准诏改用献岁上辛,又用十二月十五日。干道二年用六月二十二日。六年用六月二十七日。九年用六月二十四日。其路通去处,依条例赍降香祝前去逐处祭告。隆兴二年唐州亦系路通去处,降香祝前去祭告东渎大淮长源王。自后告谢东渎,止于行在设位。
九月十四日,礼部、太常寺言:「将来郊祀大礼,前二日奏告太祖皇帝、太宗皇帝配侑,今具合行事件下项:一、合用御封降真
香二合,乞下入内内侍省请降付太常寺。一、合用祝文二首,并述以今年冬至日有事于南郊,前二日奏告。乞下学士院修撰书写进书讫,降付太常寺。一、每位合用鹿脯一段,重六两。鹿臡五合,真蜡烛三条,每条重四两。法酒四升,并合用缩酒茅、藉祭器席、拜褥,并行事官幕次等,乞下临安府排办,及仪鸾司同共钉设。」诏依。绍兴十六年至淳熙三年郊祀前二日奏告,合用香祝等,并如十三年之制。
十九年六月二十四日,礼部、太常寺言:「准御札,今年十一月十四日谒欸于南郊。契勘昨绍兴十六年郊祀大礼,依礼例合奏告在京宫观,当时奏告天庆观、报恩光孝观。昨绍兴十八年修盖太一宫,系在京宫观。所有今来御札降,即合依在京例,奏告太一宫十神、太一十位。」诏依。
隆兴二年六月二十四日,太常寺言:「郊祀大礼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宫观,其日依礼例,皇帝前后殿不视事。」诏依。凡遇奏告天地等,差宰执行礼日,并前后殿不视事。
十一月二十日,礼部、太常寺言:「昨准御札,今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谒欸于南郊,已依逐次大礼奏告五岳、四海、四渎等了当。续准指挥,以来年正阳之月雩祀之辰,恭见上帝于圆丘。所有祭告外路岳、镇、海、渎香祝,止乞依见今岁中常祀礼例,付进奏院入递前去逐处。」诏依。旧制,郊祀告谢南方岳、镇、海、渎,依吏部各差小使臣一员赍降香祝前去逐州行礼,是年冬至郊祀改作雩祀,续又改上辛,差官不及,遂有此请。自后因以为例。
干道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太常少卿林栗等言:「伏见国家驻跸东南,东海、南海实在封域之内。
检照国朝祀仪,立春祭东海于莱州,立夏祭南海于广州。其西海、北〔海〕远在夷貊,独即方州行二时望祭之礼。自渡江以后,唯南海广利王庙岁时降御书祝文,令广州行礼,如东海之祠。但以莱州隔绝,不曾令沿海官司致祭。栗等谨按:东海祠,隋祭于会稽县界,唐祭于莱州界。本朝沿唐制,莱州立祠。元丰元年,建庙于明州定海县,加封渊圣助顺之后,则东海之祠本朝累加崇奉,皆在明州,不必泥于莱州矣。欲乞自今后立春及大礼告谢,依见今广州祭南海礼例,关报所属请降香祝,下明州排办,差官行礼。」诏依。自后仿此。
奏告天地、宗庙、太社、太稷仪注:
前二日,仪鸾司设行事、执事官次于祠所。前一日质明,行事、执事官赴祠所清斋,集告官斋所肄仪,太祝习读祝文,及礼馔香币讫,俱还斋所。
告日前三刻,礼直官、赞者、诸司职掌各服其服。太常设神位席。天地、社稷席以槁秸,余以莞。太庙、别庙宫闱令入殿开室,帅其属扫除,于神幄内铺筵,南向设几筵上,如常仪。太史设神位版于坛上北方,南向。社稷位南方,北向。太常陈玉、币于神位之左,玉加于币上,置诸篚;太庙、别庙及祠庙用币。祝版于神位之右,置于坫;香炉并合置于案上。以御封香。次设祭器,皆藉以席。光禄实之,每位各左一笾,实以鹿脯。右一豆。实以鹿臡。牺尊一,置于坫,加勺、羃,在坛之东南隅,北向。实以祠祭酒。社稷设于西北隅,南向。太庙、别庙于本室前楹间,祠庙于堂上前楹间,俱北向。太常设烛于神位前。洗二〔于〕卯阶之东,北向。太庙、别庙于东阶下,直东溜;祠庙于东阶之东。并盥洗在东,爵
洗在西。罍在洗东,加勺。篚在洗西南肆,实以巾,若洗爵之篚,则又实以爵,加坫。执罍、篚者位于其后。设燎柴于坛之东南,北向。地祇开瘗坎于子阶之北,社稷于子阶之西北,太庙、别庙于西阶之东,俱南向。设望燎位于其北,告官在北,南向;设望瘗位,则于瘗坎之南,告官在南,北向。奉礼郎、太祝在其后,西上。设告官席位于卯阶之东,西向;太庙、别庙于东阶之东,西向,祠庙准此。社稷于北墉下,南向。光禄卿席位于午阶之南,北向;太庙、别庙于殿庭之南,北向;社稷于坛之北,南向。唯天地、太庙、别庙、社稷设光禄卿位。奉礼郎、太祝、太官令位于其东,北向西上。太庙、别庙、祠庙准此。社稷于坛之北,南向西上,在光禄卿后。又设奉礼郎、太祝位于坛上之东,西向北上;社稷奉礼郎、太祝位稷坛上,东向南上;太庙、别庙于殿上之东,西向北上,祠庙准此。太官令于酒尊所,北向。社稷南向。
告日未明,太(常)[官]令帅其属实馔具毕,赞者引光禄卿入就位。凡告官,行事礼直官引;余官赞者引。赞者曰「再拜」,光禄卿再拜;升自卯阶,太庙、别庙升自西阶,祠庙升自东阶。凡行事、执事官升降阶准此。点礼馔毕,退还斋所。余官各服祭服。次引奉礼郎、太祝、太官令先入就席位,次引告官入就位。太庙、别庙告官既就位,祠祭官于殿上赞奉神主。宫闱令入室,搢笏,于佑室内奉神主诣神幄内,于几后启匮,设于座,以白罗巾覆之。别庙以青罗巾覆之。执笏退,复执事位。祠祭官于殿上赞奉神主讫。礼直官稍前,赞:「有司谨具,请行事。」赞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次引奉礼郎、太祝、太官令俱升,就位立定。次引告官诣盥洗位,北向立,社稷南向。以下诣盥洗、爵洗位准此。搢笏,盥手,帨手,执笏,升诣神位前,搢笏,跪,三上香。祠庙搢笏上香乃跪。次引奉礼郎搢笏,西向跪,社稷东向。执事者以玉、币授奉礼郎。奉礼郎捧玉、币授告官讫,执笏,兴,
诣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告官,告官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俛伏,兴,少立。若太庙、别庙,则祭酒讫,告官出室户外立。次引太祝诣神位前,东向,若太庙、别庙,则太祝于室户外东向,社稷则西向。搢笏,跪读祝文讫,执笏,兴,复位。若诣太庙次室,则太祝、告官行礼并如上仪。告官再拜,复位。次引告官诣望燎位,地祇、社稷诣望瘗位。太庙、别庙俟祠祭官于上赞奉神主入佑室,引宫闱令搢笏,捧匮至于神座,纳神主于匮,捧匮入佑室讫,诣望瘗位。有司各诣神位前,取币、祝版置于燎柴。地祇、社庙、别庙、祠庙置于瘗次。次引奉礼郎、太祝降(谊)[诣]望燎位立定,礼直官曰「可燎」瘗则曰「可瘗」。火燎半柴。瘗则寘土,半坎。礼(真)[直]官赞礼毕,引告官以下退。太庙、别庙宫闱令阖户以降,太常藏祝版于匮。
奏告宫观仪注:
前二日,仪鸾司设行事、执事官次于宫观。前一日质明,行事、执事官赴本宫观清斋,集告官斋所肄仪。太祝习读青词、祝文。礼馔香币讫,俱还斋所。
告日前三刻,礼直官、赞者、诸司职掌各服其服。太常设币篚于神位之左,青词、祝文于神位之右,香炉合并置于案上。以御封香。次设祭器,皆藉以席,每位各左一笾,实以时果。右一豆。实以法酱。着尊一,置于坫,加勺、羃,在殿上前楹间,北向。实以祠祭酒。太常设烛于神位前。洗二于东阶之东,北向。盥洗在东,爵洗在西。罍在洗东,加勺。篚在洗西南肆,实以巾,若爵洗之篚,则又寔以爵,加坫。执罍(匪)[篚]者位于其后。设燎柴于殿庭东南隅,北向。设望燎位于其北,告官在北,南向;奉礼郎、太祝在其后,西上。又设告官席位于殿下东阶之东,西向;奉礼郎、太祝、太官令位于殿庭,北向,
西上。又设奉礼郎、太祝位于殿上之东,西向,北上;太官令于酒尊所,北向。
告日未明,告官以下并常服以俟。赞者引奉礼郎、太祝、太官令诣殿庭,各就席位。礼直官引告官就位。凡告官,行事礼直官引,余官赞者引。礼直官稍前,赞:「有司谨具,请行事。」赞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次引奉礼郎、太祝、太官令升殿,就位立定。次引告官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升自东阶,诣神位前,搢笏,三上香,跪。次引奉礼郎搢笏,西向,跪。执事者以币授奉礼郎,奉礼郎奉币授告官讫,执笏,兴,复位。告官受币,奠讫,执笏,俛伏,兴,再拜讫,复位。若诣以次神位,则奉礼郎、告官行礼并如上仪。少顷,引告官再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爵洗位,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者,执笏,诣酒尊所,西向立。执事者以爵授告官,告官搢笏,跪。执爵、执尊者举羃,太官令酌酒。告官以爵授执事者,执笏,兴,诣神位前,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告官,告官执爵,三祭酒,奠爵,天庆观、(执)[报]恩光孝观三进酒。执笏,俛伏,兴,少立。次引太祝诣神位前,东向,搢笏,跪,读青祠、祝文讫,执笏,兴,复位。告官再拜,复位。若诣以次神位,则太祝、告官行礼并如上仪。少顷,引告官诣望燎位,有司各诣神位前,取词币置于燎柴。次引奉礼郎、太祝诣望燎位立定,礼直官赞曰「可燎」,火燎半柴。礼直官赞礼毕,引告官以下退。
外路告谢祠庙仪:排办事件:币帛一,长一丈八尺小尺,各随方色;祠祭法酒二升;鹿脯一段,重四两;鹿臡二合半,阙,以羊肉酱代;真蜡烛三条,每条重四两;上香木炭二斤;燎草一束;祭器,
如阙,以常器代;祭服,阙,以常服行事。献官一员,以知州充,如阙,差以次官;奉礼郎、太祝、太官令各一员,以文臣充,内太祝以有出〔身〕人充。
本州岛侯降到御书祝版、御香,择日祭告。凡祭告报谢之仪准此。前二日,设行事、执事官次于祠所。前一日质明,行事、执事官赴祠所清斋,官给馔物,不饮酒茹荤,荤谓辛菜。唯祭告事得行,其余悉禁。礼生引奉礼郎以下集告官斋所肄仪,太祝习读祝文。礼馔香币讫,俱还斋所。
告日前三刻,有司陈币篚于神位之左,币以方色。祝版于神位之右,置于坫,香炉并合置于案上。以御封香。次设祭器,皆藉以席,每位各左一笾、实以鹿脯。右一豆。实以鹿臡。牺尊一,加勺、羃,在殿上前楹间,北向。实以酒。设烛于神位前。洗二在东阶之东,北向。盥洗在东,爵洗在西。罍在洗东,加勺。篚在洗西南肆,实以巾,若洗爵之篚,即又实以爵。执罍篚者位于其后。开瘗坎于殿庭西阶之东,方深取足容物。设望瘗位于其南。告官在南,北向;奉礼郎、太祝在其后,西上。设告官席位于东阶之东,西向;奉礼郎、太祝、太官令位于庭中,北向西上。又设奉礼郎、太祝位于殿上之东,西向北上;太官令于酒尊所,北向。
告日未明,太官令率其属实馔具毕,礼生引告官升自东阶,凡行事、执事官升降皆自东阶。点礼馔毕,退,各服祭服。次〔引〕奉礼郎、太祝、太官令先入就位,次引告官入就位。礼生赞:「有司谨具,请行事。」礼生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次引奉礼郎、太祝、太官令俱升,就位立定。次引告官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升,诣神位前,搢笏,
三上香,乃跪。次引奉礼郎西向,搢笏,跪,奉币授告官讫,执笏,兴,复位。告官授币,奠讫,执笏,俛伏,兴,再拜,降,复位。少顷,引告官再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爵洗位,北向立,洗爵,拭爵,以授执事者,执笏,升,诣尊所,(向西)[西向]立。执事者以爵授告官,告官搢笏,跪,执爵执尊者举羃,太官令酌酒。告官以爵授执事者,执笏,兴,诣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告官,告官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俛伏,兴,少立。次引太祝诣神位前,东向,搢笏,跪,读祝文讫,执笏,兴,复位。告官再拜,降,复位。次引告官诣望瘗位,有司各诣神位前,取祝版、币置于坎。次引奉礼郎、太祝降诣望瘗位立定。礼生曰「可瘗」,以火焚半。寘土半坎。礼生赞「礼毕」,引告官以下退。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二 郊祀陈八宝
郊祀陈八宝
【中兴礼书】
绍兴十三年闰四月三日,工部言:「依奉圣旨制造车辂宝舆,合要见在宝数照应造作。寻申朝廷,下门下后省,契勘得九宝盝腰舆并沿宝法物系禁中收掌,自有内符宝局官吏掌管;其习仪虚〔盝〕、腰舆、行马、香案、宝案、席褥、绦帕、烛笼并〔帕〕袋、案衣,系外符宝郎掌管。今本省既不掌行实,不见得宝数,遂再会到礼部,见在宝数缘系禁中收掌,即无文字见得,若不申朝廷,乞敷奏请降见在宝数,无由照应制造。」诏系八宝。
七月十八日,起居郎、兼权给事中郑朴言:「契勘已降指挥,将来郊祀八宝导驾,应
奉行礼。今来门下后省见准兵部会问八宝行列次序、前连后次、一行人数、执着、服色等图本。除一行人数、执着、服色已回报外,本省今省(既)[记]得在京(曰)[日]八宝名称、行列次序、前连后次图本下项。」诏依,临期进匣请降。左一镇国神宝,右二受命之宝,左三皇帝之宝,右四天子之宝,左五皇帝信宝,右六天子信宝,左七皇帝行宝,右八天子行宝。前连济旗,后次方伞。
十九日,礼部言:「门下后省申:将来郊祀大礼,奏请宝出及守视应奉行礼,合差内外符宝郎等。送部看详。寻下太常寺看详下项:一、在京(曰)[日]奏请宝出,合差内外符宝郎守视八宝,应奉行礼。昨降指挥,内外符宝郎并罢。今来郊祀大礼,合差内外符宝郎。今看详,欲依本省所申,前期申朝廷指挥,差官权摄。一、将来郊祀,皇帝宿斋并应行礼处,诸顿并合设宝幄,安设八宝腰舆、香案,乞下仪鸾司相度,至时钉设。其(宝符郎)[符宝郎]守视八宝幕次,于宝幄侧近钉设。今看详,欲依所乞。一、今来八宝合差奉宝次供辇官共二百二十六人,今欲乞令御辇院,于次供辇官内差拨曾经宝下应奉惯熟人员二人,节级八人,长行每宝止差四人,余数于下都辇官内贴差。其(授)[援]卫、传喝、亲从官人员已下共一百人,亦乞令皇城使于应奉惯人内差拨。仍乞令逐处前两月发遣赴后省阅习。今看详,欲依所乞。一、今来见制造八宝习仪虚盝、腰舆、行马、香案、烛笼、席褥、帕袋、案衣等物,数目浩瀚。昨在京日,上件法物系于右掖门外御
廊上置宝堂五间安顿,门首挂金字额牌,雕「宝堂」二字。专差皂院子二人、剩员四人看管。今欲乞令临安府于三省侧近标拨修盖,仍依旧例造牌一面。今看详:所乞修盖宝堂、差人看管,缘即今行在郊祀行礼,比之在京不同,欲乞俟今来郊祀大礼毕,权令本省将前项法物交割,付文思院收掌。又礼部、太常寺状:「契勘后省乞于三省侧近修盖宝堂,今再看详:其沿宝法物,大礼前未有顿放去处,欲令后省措置,于本省内权行安置,候将来礼毕,交付文思院。」一、引宝、香案、宝案职掌共八人,今乞将本省令史、守当官各一名充引宝职掌,其引香、宝职掌之人即于本省诸案人吏内差充,如不足,乞从本省于中书(省后)[后省]指名抽差。今看详,欲依所乞。」诏依。
九月十四日,礼部言:「门下后省具到八宝合行事件,送部看详,申尚书省。本部下太常寺看详到下项:一、在京日请降进纳八宝等文字系用外符宝郎之印,昨缘符宝郎废罢,今乞用本省见行使之印。今看详,欲依所乞。一、在京遇大礼日,车驾诣景灵宫、太庙、青城行礼,八宝并引宝烛笼、行马,内青城入坛,余处入殿,于宫架之侧随宜安设。其香案并引香案烛笼、席褥、油帕袋并止入殿。援卫、传喝、亲从止至殿门,候行礼毕,宝出,援卫不入坛殿。今欲并依旧例施行。所有引宝职掌、奉宝并人员节级及打行马、执擎引宝烛笼辇官,并合给入出坛殿 号。引香案职掌、 香案并执擎引香案烛笼、席褥、油帕袋、法物等辇官,并合给黄方号。援卫、
传喝、亲从人员已下并合给黄长号。欲乞临期从本省据所差人数、职次、姓名,移文所属支给。今看详,欲依所乞。一、引宝职掌在京日入坛殿,往来安设八宝,招引起止,照管一行事务,并许穿班越禁。今欲将引宝职掌并许依旧例施行。今看详,欲依所乞。」诏依。
十月十四日,礼部状:「准都省批下门下后省申:『勘会今来郊祀大礼,习景灵宫、太庙、圆坛仪日,八宝下祗应人并合服着常服,除援卫、亲从各有头帽、紫衫服着外,其奉宝、执法物等辇官据御辇院差到近二百人,并系殿前司军兵充代辇官,即无头帽、衫色。窃见礼部捧册等职掌乞用衫帻习仪,已降指挥了当,今欲乞将所差辇官逐次习仪日,并止服已造介帻、绯衫习仪。』送部看详。寻下太常寺看详,欲依所乞事理施行。」札付礼部,依看详到行下本省照会。内引宝职掌二人,后省申:在京日服乌皮介帻,(降)[绛]公服方心曲领,革带,大带,袜履,执笏。
十七日,门下后省、太常寺言:「勘会今来郊祀大礼,八宝导驾,诣景灵宫、太庙、圆坛行礼,依仪合于坛殿内宫架东西安设。及奏请皇帝宿斋日,八宝合陈于大庆殿上。今来地步比旧不同,逐处随宜相度下项:一、奏请皇帝宿斋日,八宝合陈于大庆殿上御榻前,分东西安设,符宝郎等守视在侧,俟奏请宿斋毕,奉宝归幄。所有将来奏请皇帝宿斋日,欲将八宝权于殿下分东西随宜安设,符宝郎等守视在侧,奉宝辇官权约在后,以俟奏
请皇帝致斋毕,(奏宝郎)[奉宝]出行宫北门,宿于宝幄。宝幄已承指挥将都亭驿充。一、景灵宫殿内地步隘窄,欲至日八宝导驾至景灵宫,于殿外宫架西南随宜安设,符宝郎等守视在侧,奉宝辇官权约在后,俟皇帝行礼将毕,奉宝导驾,以次诣太庙。一、太庙殿内除安设宫架、二舞外,今欲将八宝至日于殿内宫架之东西两壁随宜安设,符宝郎等守视在侧。其奉宝辇官人数颇多,欲权约出南神门,俟皇帝行礼毕归斋殿,却行招引辇官入南神门,奉宝归幄,以俟导驾诣青城。一、圆坛,至日八宝自青城导驾诣圆坛内,于午阶之南、宫架之侧随宜安设,符宝郎等守视在侧,奉宝辇官权约在后,俟皇帝行礼将毕,奉宝前导还青城。俟皇帝受贺将毕,前导还内,仍依仪自东壝门入出。一、将来如遇雨雪,内圆坛皇帝望祭行礼依旧例更不安设宫架、八宝外,其奏请皇帝宿斋日,欲于殿下东西两廊上随宜安设。景灵宫、太庙止将逐宝已造到油绢夹帕盖搭。其符宝郎等许令随宜主班守视。」诏依。
十六年六月二十二日,门下后省言:「勘会将来郊祀大礼,八宝导驾诣景灵宫、太庙、圆坛行礼,依仪合于宫架东西安设。今乞于前期从本省差人,及关报太常寺差使臣、礼直官一两名,同诣逐处相视,随宜申请施行。」诏依。后并仿此。
十月十四日,门下后省、太常寺言:「今来相视到太庙、圆坛有合申请事件下项:一、
太庙内东西地步比十三年增展稍宽,今欲将八宝至日依仪于宫架东西随地之宜安设。如遇雨雪,那移于廊上随宜安设。一、太庙、圆坛宫架东西地步虽可以随宜安设八宝,缘行礼将毕,八宝却合前导,内圆坛中壝并太庙八宝导驾行路侵碍立班官及二舞,欲乞至时量行随宜趱那,许八宝趁赴前导。其奏请皇帝宿斋并景灵宫等处安设行礼,并依十三年已得指挥体例施行。」诏依。后仿此。
二十二年八月十一日,门下后省言:「勘会将来郊祀大礼,皇帝宿斋前一日,请降八宝出外归宝幄。所有宝幄并符宝郎幕次等,昨十三年系将都亭驿充,十六〔年〕以后系于天庆观巷内空闲府第。今欲乞依十六年体例,令仪鸾司、临安府钉设排办。」诏依。
隆兴二年三月三日,礼部言:「门下后省申,为大礼八宝更不排办事,送部看详。寻下太常寺看详:八宝系乘舆仪卫,不系事神仪物,乞依昨明堂大礼体例,更不排办。欲依本省所申事理施行。」诏依。干道三年、六年并仿此。
干道九年七月十八日,门下后省言:「契勘本省每遇郊祀大礼,合排办八宝。昨自干道元年已后,大礼更不排办。今检照干道六(礼)[年]五辂已行应奉了当,所有将来郊祀大礼排设八宝导驾,合与不合依绍兴二十八年以前体例排办,更合取自朝廷指挥。」诏依例排办。淳熙三年仿此。
淳熙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门下后省言:「将来郊祀大礼排设八宝导驾行礼,未审合与不
合依淳熙三年郊祀大礼体例排办 」诏依例排办。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二 郊祀卤簿
郊祀卤簿
〔太祖干德元年〕八月庚辰朔按:据《长编》卷四,此是干德元年事。,内出御札,以十一月十六日甲子有事南郊。十一月辛酉,十三日宿斋崇元殿。壬戌,服通天冠、绛纱袍,执镇圭,乘玉辂,卤簿前导,赴太庙宿斋。癸亥,十五日服衮冕,执圭,飨四室。是夕阴翳,及夜分开霁。质明,乘玉辂赴南郊,合祭天地于员丘。礼毕,有司奏还宫当乘金辂,帝曰:「朕欲乘辇,可乎 」侍臣对无背于礼,乃乘辇还。
真宗咸平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礼仪使言:「皇帝自朝元门(出)[乘]玉辂出干元门,至太庙门,礼毕,回(伏)[仗]至南熏门,入干元门。四处并左右金吾仗,与合门对鸾驾前勘箭。请编入仪注施行。」从之。
景德三年十月二十六日,命殿前指挥使曹灿、都虞候郑诚提点捧日奉宸队及卤簿仪仗使卫,马军副都旨挥使张旻编排卤簿仪仗,御前忠佐马军都军头安玉、步军都军头朱显编排捧日奉宸队,步军都军头王栾、郑荣编排仪仗军士。
十一月十六日,诏:「将来出西京,经丽景、金耀门、平头门,改乘小辇,其金玉辂、大辇并由城外过。」初,有司言:至西京,具銮驾仪仗,皇帝乘大辇,而城门卑,欲高广之。帝虑劳人,故有是诏。
十二月三日,礼仪使王钦若言:汾阴路应车驾经由,前三日坊市禁止丧事。从之。陈尧叟等言:硖石程路
多山险,少居舍。诏俟至新安日,驾前军先赴张茅,驾后军马上石壕,令御前忠佐鹿信、韩琼于驾前。
十二月二十一日,诏定天书仪仗为一千六百人,初止千人,东封涂中分法驾仪仗,以申崇奉。还至含芳园,以仗卫简省,遂令益数。至是始为定式。赐诸司奉祀职掌装钱衣服。
二十二日,详定所言:「车驾经西京,合用仪仗,其留司太仆寺见管车辂法物,望令先次修饬。又朝觐坛仗卫,请令诸司比御殿例,于法驾内量取戟槊旗旛等陈设。其陪位举人,以曾经省试者充。」并从之。
十年十年:原有眉批:「当是熙宁。」,诏:「南郊行礼乘旧玉辂,还内乘大辇。其新玉辂更不随行。今后准此。」
元丰元年七月二十三日,礼院言:「按仪注,亲祠,皇帝所过之门皆勘箭契。自熙宁四年始罢勘箭,而犹存勘契之礼。若车驾入太庙、皇城、京城门,卤簿前仗已从门入,而天子将至,则复闭中门,稽留玉辂。窃详此礼于众人则通之,于至尊则限之,非所以为顺也。所有太庙及宣德、朱雀、南熏门勘契伏请不行。明堂文德殿门亦乞准此。」从之。
哲宗绍圣三年六月二十七日,权尚书礼部侍郎黄裳等言:「南郊用大驾卤簿仪仗二万六十一人,明堂夆享用法驾计一万八千八十八人。今亲祀北郊,备物则当用大驾;如以盛暑之月稍减烦文,即依明堂礼用法驾
卤簿,照依南郊用大驾卤簿。」
徽宗政和四年正月二十四日,礼制局言:「夏祭用法驾合乘玉辂,前降去乘大辇指挥,乞赐裁酌。」诏乘玉辂。
二十七日,夏祭大礼使言:「亲郊诏乘玉辂,缘方盛暑,其大安辇亦乞按习,以备供进。」从之。
三月十三日,诏斋宫至方坛往回并乘大辇。
三月二十九日,手诏:「夏祭前一日,备辇辂于宣德门听旨,如值雨,乘逍遥辇。」
五月九日,龙图阁学士、兼侍读蔡攸奏:「有旨令臣夏祭升辂执绥,若御大辇,乞骑从于玉辂之后。」从之。
十日,乘大辇还斋宫,解严放仗,常服还内。
六年,言者谓:「亲祠天地,皆乘玉辂以赴斋宫。自斋宫至坛正当祀事之时,九乘大辇疑非礼意。」下诏讨论。七月五日,礼制局言:「请造大辂,如玉辂之制,唯不饰以玉。所驾之马,其数如之,唯繁缨一就,以称尚质之义。仍建大旗,十有二旒,龙章日月,以协象天之义。至礼毕还斋宫,则御大辇,于礼无嫌。」从之。
七年正月二十七日,礼制局言:「昨讨论大驾六引,开封令、开封牧乘墨车,兵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御史大夫乘夏缦。已经冬祀陈设讫,所有驾士衣服尚循旧六引之制,宜行改正。况天子五辂,驾士之服各随其辂之色,则六引驾士之服当亦如之。请墨车驾士衣皁,夏缦驾士衣皁质、绣五色团花,于礼为称。」从之。
【续会要】
淳熙三年十月八日,诏:郊祀干辨排连法驾卤簿仪仗兵队,可更差王明一员。《续会要》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二 郊祀冕辂冠服
郊祀冕辂冠服
太祖干德元年十一月,大祀南郊。十三日,宿(齐)[斋]于崇元殿。翌日,服通天冠、绛纱袍,执镇圭,乘玉辂,由明德门赴太庙。朝享礼毕,乘辂赴〔南〕郊,斋于帷宫。十六日,冕服,执圭,合祭天地于圜丘。
〔元丰六年〕十一月五日元丰六年:据《长编》补。,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帝服靴袍,乘辇至大次。有司请行礼,帝服大裘,被衮冕以出,至坛中壝门外。殿中监进大圭,帝执以入。
绍圣三年六月二十七日,权尚书礼部尚书黄裳等言:「南郊朝祭服皆以罗绫为之,今北郊盛暑之月,难用袷服。谨按《月令》,孟夏初衣暑服,孟冬始裘。朝依冕制度改用单衣朝依冕制度:疑当作「请依冕服制度」。。」从之。又言:「天圣《衣服令》:群臣朝服亦用绛纱单衣、白纱中单之制。即将来北郊朝祭服宜用纱为单衣。」诏令通天冠、绛纱袍,虑当暑月令行裁制以上二句当有脱误。,令入内内侍省选差使臣一员同有司详定奏闻。其朝祭服并用单纱。
〔政和三年〕十月三日政和三年: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二二补。,诏:「朕若古之训,惟天为大,天下万物无以称之,故先以类而求。祀于圜丘,象其形;奠以苍璧,仿其色;冬日之至,取其时;大裘而冕,法其幽。而未有以体其道。夫天玄而地黄,玄,天道也。朕荷天顾諟,锡以玄圭,内赤外黑,尺有二寸,旁列十有二山。盖周之镇圭,有法乎是。祗天之休,于以昭事上帝而体其道,过周远矣。将来冬
祀,可搢大圭,执玄圭,庶格上帝之心,以敷佑于下民,永为定制。」
四年五月十二日,皇帝亲祭地(方于)[于方]泽。前期一日,尚辇奉御进舆于垂拱殿,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舆以出,称警跸,如常仪。乘黄令进玉辂于宣德门内,左辅奏请降舆升辂。(玉)[至]斋宫明禋殿前,回辂南向,左辅奏请降辂乘舆。入斋殿,侍卫如常仪。祭日,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舆至大次。礼仪使等分立大次前,有司奏请行事。皇帝服衮冕以出,行事。(奏)[奉]礼毕,解严,皇帝(裳)[服常]服,乘大辇还斋宫。鼓吹振作,皇帝升御座,百官称贺。皇帝降座,鸣鞭,殿上侍立官以次退。所司放仗还内,如常仪。
七年三月二十五日,诏夏祭百官朝祭服用纱。
四月十八日,礼制局言:「按《周礼》,祀昊天上帝则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祀昊天上帝则郊祀是也,享先王则宗祀在其中。盖于大裘,举正位以见配位;于衮冕,举配位以见正位。伏请祀明堂〔服〕衮冕。」从之。
隆兴二年八月二十八日,太常少卿洪适言:「准已降旨,郊祀回止乘平辇,冠服令礼部官讨论。今讨论,欲视景灵宫、太庙献飨礼例,郊祀毕,皇帝自斋殿服履袍,乘平辇还内,导驾官以常服前导。其奉迎及侍中奏请升辇,参知政事当辇奏请进发等,合于见行仪注内修改。其自青城至大次,并礼毕自大次还青城,每郊系服通天冠、绛纱袍,今乞依上仪服冠袍,乘平辇。」并从之。先是
二月八日,因礼部奏,有旨,将来郊礼除玉辂、逍遥平辇外,余车辇并从省约。至是,适言皇帝以朝服乘平辇,礼容不相称,恐当用大安辇,申审修饰。乃诏(旨)[只]用平辇,而讨论冠服之制。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二 南北郊坛 北郊坛
南北郊坛
宋初,因旧制,每岁冬至圆丘、正月上辛祈谷、孟夏雩祀、季秋大享,凡四祭昊天上帝,亲祀则并皇地祇位作坛于国城之南熏门外。
绍兴十三年二月二十五日,领殿前都指挥使职事杨存中、兵部侍郎程瑀、知临安府王涣、权礼部侍郎王赏、权太常少卿王师心、祠部员外郎兼礼部段拂、兵部员外郎钱时敏、驾部员外郎王言恭、太常丞叶庭珪、太常博士刘嵘、凌哲言:「同共出城相视圜灵地步,今于龙华寺西空地得东西长一百二十步,南北长一百八十步,修筑圜坛。除坛及内壝丈尺依制度使用地步九十步外,其中壝、外壝,欲乞随地之宜,用二十五步,分作两壝,外有四十步。若依先项地步修筑,兵部车辂仪仗、殿前司禁卫皆可以排列。其龙华寺地步修建青城并望祭殿,委是圆备。」从之。
北郊坛
真宗景德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太常寺言:「神州坛壝神州:原作「神明」,据后重文改。「神州」谓神州地祇。,中有坑堑及车马之迹,又两壝步数迫隘,不合礼文。望令改择坛位,及依令式封标诸坛外壝,禁人耕垦樵牧。」奏可,即徙坛于方丘之西焉。
八月九日,详定所上言:「祀汾
阴后土,请如封禅,以太祖、太宗并配。又按《开宝通礼》及《义纂》,方丘之制,八角三成,每等高四尺,上阔十六步。设八陛,上等陛广八尺,中等陛广一丈,下等陛广一丈二尺。为三重壝,量地之宜,四面开门。为瘗坎于坛之壬地、外壝之内,方深取足容物。其后土坛望下经度制置使依此修筑,及依社首坛,止用细土泥饰,别无方色。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二 南北郊坛 北郊
北郊
哲宗绍圣三年八月十七日,礼部言:「再详定(言)[北]郊坛制,高广丈尺已有元丰六年七月朝旨,坛高一丈二尺,设四陛。其除治四面,稍令低下,以应泽中之制,缘深广丈尺别无典礼,自外壝之外,量宜除治,其深广令与壝坛相称。仍于外壝四门外各留道路。其(祀)[祠]祭官孙昭度等度北郊皇地祇坛,东西一十六步,步五尺,凡八十尺。南北如之。周围总六十四步,计积尺三百二十尺。坛身四壁四百五十六尺五寸。看详北郊外壝之外既除治,合稍低下,以应泽中之制。又外壝四门之外当留道路,以备亲祀仪卫经由,其广阔合与外壝门相照。今度南郊东外壝棂星三门,南北共六十二尺,南熏门外御路东西墙壁阔五丈五尺五寸,今所留道路若只与外壝门相照,亦自广六丈有奇,不妨仪卫往来。」从之,仍令工部遣礼直官指画增饰。
四年四月十四日,工部言:「礼直官指画到坛心东西南北各四十尺,上等陛八尺,中等
陛一丈,下等陛一丈二尺,阔一丈二尺。里壝二十五步,墙基三尺;外壝二十五步,墙基三尺。东西南北四方总九百八尺。内除东北两壁别无增展地步外,有(四)[西]壁比旧增出五尺,侵官道;南壁比旧增出一丈三尺,侵官道。三壝墙四门各阔六十二尺。坛身低处将高就低,一例贴筑,并增饰一尺五寸,外有棂星门。外壝之外,量宜除治四面,稍令低下。欲乞自外壝外留五尺除治,阔十丈,以渐至中心,深四尺。择日兴工,合得祭告。」从之。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二 南北郊坛 北郊
北郊
其从祭之祇,升四镇海渎与五行五岳同位于第二,而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祇,位内壝之内如故。及坛并饰以黄色。诏令杨戬依此修筑五帝坛。
元丰六年八月,监察御史翟思言:「白帝坛地形北倾,久雨积水,无下地可决。谓宜即高原广阜改制,乞下有司相视。」太常寺请下(详)[祥]符县,命官同郊社令行视闲地改置,从之。
绍圣四年闰二月八日,礼部、工部言:白帝坛宫乞移于庶人园。从之。
真宗景德三年四月此条上原有眉批:「郊坛,重复。」,太常寺言:「神州坛壝,中有坑堑及车马之迹,又两壝步数迫隘,不合礼文。望令改择坛位,及依今式封标诸坛外壝,禁人耕垦樵牧。」奏可,即徙坛于方丘之西焉。八月九日,详定所上言:「祀汾阴后土,请如封禅,以太祖、太宗并配。又按《开宝通礼》及《义纂》,方丘之制,八角三成,每等高四尺,上阔十六步。设八陛,上等陛广八尺,中等陛广一丈,下等陛广一丈二尺。为三重壝,量地之宜,四面开门。为瘗坎于坛之壬地、外壝之内,方深取足容物。其后土坛望下经度制置使依此修筑,及依社首坛,止用细土泥饰,别无方色。」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三 郊祀议论
圣朝自太祖以来,每行郊礼,皆营构青城幄殿,即《周礼》之大次也。又于东壝门外设更衣殿,即《周礼》之小次也。
哲宗元佑九年正月,诏重修黑坛斋宫。
绍圣三年五月三日,工部侍郎王宗望等言:「瑞圣园宴殿偏在南北隅,逼近街道,不唯将来陈列仪卫喧坌,兼辂出入由历正门,难以迂曲。其殿庭西廊外至园墙(上)[止]阔四十步,若修盖望祭殿,委是窄狭。今比类南郊青城,拟移近东,充斋殿,直本园南北门修盖。」从之。六月乙酉,诏立北郊斋宫于瑞圣园。
六月二十七日,权尚书礼部侍郎黄裳等言:「臣等相视北郊瑞圣园,与南郊青城皆方三百步,若以瑞圣园为帷宫,最是近便。其宴殿可以为斋宫,即殿之西北为望祭殿,以备阴雨。」诏入内内侍省选差使臣与工部同绘图闻奏。
四年九月二十一日,管干修盖北郊帷宫所言:「元诏别立望祭殿,今来帷宫之东见建登成殿,可以充望祭之所。乞下礼官审议。」礼部、太常寺言:「登成殿系车驾观谷游幸之处,若遇亲祠北郊,权充望祭所,恐非朝廷专为祠神之意。」诏候将来礼毕,令有司申请。
元符元年六月,将作监言:「被诏修建南郊青城斋宫,今已绘图进禀。缘大礼日逼,望且先次修建寝殿等,余候礼毕兴修。宫外城围亦预计工力。」从
之。十一日工毕,凡为屋九百一十三间。
帝幸瑞圣园观新城北郊斋宫按此事在元符元年正月甲戌,见《长编》卷四九四。。故事,郊宫悉设以幕帟,其费不赀,上命缮营,不日而成。三岁一郊,次舍之费,缣帛三十余万,工又倍之。易以屋室,一劳永逸,所省多矣。
徽宗崇(庆)[宁]二年六月八日,试给事中、详定编修大礼 令邓洵仁等言:「昨修建南北郊斋宿宫殿,南郊曰斋宫,北郊曰帷宫。事体如一而名称不同,今欲并称斋宫。」
十五日,编修大礼 令所言:「将来北郊若依南郊例,百官并宿青城,窃恐盛夏幕次逼窄。今有废草场地,与青城及方丘相近,请宰(执)[相]、亲王、使相、执(正)[政]、侍从官、六曹尚书、侍郎并设次青城内,余就草场设次。」从之。
政和四年四月十九日,诏:「夏祭斋宫,大内门曰广禋,东偏门曰东秩,西偏门曰西平,正东门曰含光含:原作「合」,据《宋史》卷一○○《礼志》改。,正西门曰咸亨,正北门曰至顺,南门里大殿门曰厚德大殿门:原脱「门」,据《宋史》卷一○○《礼志》补。,东曰左景华,西曰右景华。正殿曰厚德,便殿曰受福、曰坤珍、曰道光,亭曰承休。」
【中兴礼书】
高宗绍兴二年二月五日,太常少卿程瑀等言:「已降指挥,令临安府于城外东南巳地踏逐祀天去处。本府见踏逐城外东南妙觉院屋四间,城内天宁观屋二间。今相视得妙觉院屋系面东,兼出城遥远,不可用。城外东南别无寺院,若令创行修建,有碍近降权住修造指挥;若止就城内天宁观望祭,又近降指挥合于城外东南
望祭。今来合取自朝廷指挥。」诏权于天宁观望祭。
六年正月十五日,礼部言:「准都省批下太常少卿何悫(寻)[等]札子:『近准省札,勘会圆丘、方泽、社稷之祭见于临安府天庆观,小屋三楹,卑陋湫隘,军民杂居,喧怒杂乱,深属不便,札付〔本〕寺同临安府于城内外空闲去处别行踏逐,申尚书省。今同共踏逐到城外惠照院见今空闲,堪充望祭斋宫。其屋宇与见今斋宫间数颇同。除廊门屋三间欲还寺僧依旧居止,及别援屋两间安顿佛像外,其余堪充斋宫屋宇去处合行修葺,擗截门窗篱壁之类。乞下临安府施行,更合取自朝廷指挥。』后批送礼部,本部相度,欲依所乞施行。」诏依。
十三年正月十九日,礼部、太常寺言:「准绍兴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节文,来岁大礼乞用南郊冬祀之仪,庶几坛陛日时克符象类,上应祖宗之故事,远合古昔之彝典。诏令礼部、太常寺讨论礼制,申尚书省。今讨论:国朝礼制,圜坛在国之东南,坛之侧建青城斋宫,以备车驾出郊宿斋。今欲令临安府详前项礼制,于行宫东南城外,先次踏逐可以修建圜坛并青城斋宫去处,申(处)[取]朝廷指挥,候降下,逐旋讨论其余合行礼制。」诏依讨论到事理施行。
二月十四日,诏:将来郊祀斋宫更不修盖,止令计置幕殿。
三月八日,权礼部侍郎王赏等言:「检会在京青城宫殿,大内门曰泰禋,东偏门曰承和,西偏门曰迎禧,正东门曰祥曦,
正西门曰景耀,后门曰拱极,大殿门曰端诚,大殿曰端诚,便殿曰熙成。所有将来郊祀大礼,如车驾前一日赴青城宿斋,欲乞令仪鸾司同临安府预先于已踏逐地步内,体仿前项青城制度,随宜绞缚。所有行事、执事、陪祀官宿斋幕次,亦乞令临安府同仪鸾司预先踏逐侧近寺院,贴占钉设排(辨)[办]。」诏依,令随宜绞缚,不得侈大。三月十九日,诏令有司遵守施行,仍不得建造瓦屋。
同日,王赏等又言:「勘会将来郊祀大礼,依礼例合修盖望祭殿。契勘在京圜坛、望祭殿系五间,周围重廊等。今欲乞从太常寺具合用间例,画图报临安府预先修盖施行。」诏并令绞缚幕屋。
同日,王赏等又言:「勘会国朝礼例,每遇冬祀大礼,依仪,皇帝宿斋三日,内一日于大庆殿,一日于太庙,一日于青城。所(以)[有]将来郊祀大礼宿斋,未审依前项礼仪,唯复依绍兴十年明堂大礼礼例,并于前殿宿斋 」诏依祖宗礼例施行,不得创造斋殿。
十九日,礼部、太常寺言:「少保、保成军节度使、兼领殿前都指挥使职事杨存中等札子:『踏逐到龙华寺西空地一段,东西长二百二十步,南北长一百八十步,修筑圆坛。除坛及内壝丈尺依制度使用地步九十步外,其中壝、外壝欲乞随地之宜,用二十五步,分作两壝,外有四十步。若依前项地步修筑,车辂、仪仗、禁卫可以排列。所有龙华寺侧近地步修青城并望祭殿,委是圆备。』小帖子开说圆坛丈尺系冬祀大礼
昊天上帝坛。缘将来行郊祀大礼系合祭昊天上帝、皇地祇,并从祀共七百七十一位。诏依,寻令合干人打量合用丈尺相视。今来圆坛依仿旧制及郊祀所设神位,铺设祭器、登歌乐架、酒尊、前导路,及皇帝饮福位等,共合用第一成纵横七丈,第二成纵广一十二丈,第三成纵广一十七丈,第四成纵广二十二丈。分一十二陛,每陛七十二级。三壝,第一壝去坛二十五步,中壝去第一壝一十二步半,外壝去中壝一十二步半。并燎坛之制,方一丈,高一丈二尺,开上南出户方六尺,三出陛,在坛内二十步丙地修建。今契勘,所建圆坛并燎坛即未审合令是何官司管认修建 」诏令临安府同殿前司修建。用七月二十三日庚时兴工,至十月二十二日毕工。《宋会要》:其后毕工,监修官属并转一官,选人比类施行。
六月十二日,权礼部侍郎王赏等言:「勘会将来郊祀大礼,已降指挥,前一日于太庙宿斋。缘今来太庙止有大次瓦屋五小间外,未曾建置斋殿。若行申明,就大次后修盖养斋殿,有碍近降不得创建斋殿指挥;若不申明,又恐将来车驾至太庙,未有宿斋殿宇。伏望更赐取旨施行。」诏令仪鸾司绞缚幕次。
十三日,皇城司言:「知临安府王 札子照会:『将来郊祀大礼,所有青城斋宫合用绞缚物料,系本府应办。即未见得的实合起盖屋宇间架、深阔丈尺数目、及皇城四壁地步去处。欲望札下禁卫所、皇城司等处,将合起斋宫屋宇间架、丈尺数目
并皇城四壁分明标迁地步,关报仪鸾司,同本府前去检计实用物料,以凭预行计置施行。』本司随宜相度到下项:一、熙成殿前东西两廊各设廊屋五间,殿后贮廊并两廊各设三间,及后拥舍并系充十合分事务等。一、端诚殿并端诚殿门系受贺殿宇,所有殿前合设班位,本司即不见得立班员数,窃虑至时妨阙,乞下合门等处相度施行。一、端诚殿门外东西壁附近寝殿虑致喧闹,并合擗截,不通过往。并端诚殿门外合设宫门,及宫门外合设皇城门。其面南门内中道门系御路,东西两偏门放行事百官等并应奉人入出。其周围并系皇城,即不见得皇城内置局、应奉官司及宿斋臣僚幕次,本司即难以标迁广阔丈尺,乞下所属相度施行。一、皇城里合差亲事官摆铺,除擗截不通过往更不差人外,合设二十铺,每铺六人,各合用自方八尺铺屋一间,并乞以本司兵幕充。」诏依。
七月十三日,礼部、太常寺言:「勘会今来郊祀大礼,依(议)[仪]设小次于坛午阶下之东,西向。乞令仪鸾司依礼例绞缚,钉设排办。」诏依。后皆仿此。
八月七日,礼部、太常寺言:勘会依(议)[仪]设小次于圆坛外壝东门之内道北,南向。所有今来郊祀大礼合设大次,欲乞令仪鸾司同临安府预行计置,绞缚钉设。」诏依。后皆仿此。
十日,礼部、太常寺言:「将来郊祀大礼,前二日朝献景灵宫,欲乞依在京礼例,就斋殿设大次。乞下仪鸾
司预先相度,前期钉设排办。」诏依。后皆仿此。
十三日,礼部、太常寺言:「今续条具到事件下项:一、勘会将来郊祀大礼,依仪于坛之东南修筑燎坛,于坛之西北开撅瘗坎。今来除燎坛已降指挥令殿前司、临安府修筑外,所有瘗坎亦乞令殿前司、临安府计会,一就开撅。一、勘会将来郊祀大礼,前二日朝献景灵宫,依仪于殿之东南修筑燎坛,乞依自来大礼例,令修内司计会,随地之宜修筑。」诏依。
二十三日,礼部、太常寺言:「勘会已降指挥,令临安府同殿前司修筑圆坛,并令仪鸾司、临安府绞缚青城并望祭斋宫。今欲乞候逐处修筑绞缚了日,从礼部依自来大礼例,定日同太常寺官将带礼直官等及应奉官司,诣逐处按视。」诏依。
二十四日,礼部、太常寺言:「勘会今来所建圆坛并壝墙、燎坛,并合用红灰泥饰。及十二阶陛并望祭殿内合用十二时立牌各一十二面,共二十四面,下马牌六面。其牌欲乞行下文思院计会,太常寺指说制造。所有合用红灰,令修建官司一就计料泥饰施行。」札付工部施行。
九月十七日,尚书省言:「勘会将来郊祀大礼,太庙斋居逼近庙室,致有喧杂。」诏令礼部、太常寺同临安府相度地步增展。上曰:「太庙窄隘,宿斋处与神御殿逼近,人迹喧杂,行礼不肃。可令展套地步,添盖宿斋处所。若要规模宏壮似旧日则不可,至于崇奉之意,须当依旧也。」
二十一日,礼部侍郎王赏等言:「已降指挥:太庙斋居逼近庙室,致有喧杂,令礼部、太常寺同
临安府相度地步增展。寻相度到太庙斋厅后隔墙南省仓内有敖四间,及傍有空地。若拆去敖屋,其地南北九丈、东西一十丈,可以将见今绞缚斋厅移那向后,兼北墙与别庙后墙一齐。」诏依。
二十九日,礼部、太常寺状:「勘会昨在京日,圆坛并望祭斋宫,省记得依条例合差宫、坛户各六人,岁终打并,扫洒照管,除治草莽。系下开封县差取,更不支破请给,止与免户下科配差使,专一在坛祗应。兼契勘今来圆坛应奉将来郊祀大礼毕,其岁终常祀、非泛奏告并合赴圆坛行礼,务要清洁。今相度,不敢依在京条例差破坛户,止乞令临安府责委钱塘县巡检司差人兵一十人,专一在坛照管打并,除治草莽,每季一替。如坛壝有不测倒塌去处,即令临安府差人□□修筑□饰施行。」札下临安府依所申。
十月九日,礼部、太常寺言:「郊祀大礼前一日朝飨太庙,依例合自棂星门绞缚露屋曲尺,接至大次前贮廊;及大次上彩结鸱,并乞下仪鸾司同临安府依例施行。」诏依。后皆仿此。
十月十三日,礼部、太常寺言:「修立郊礼仪注:前祀三日,仪鸾司帅其属设大次于外壝东门之内道北,南向;小次于午阶之东,西向。又设文武侍臣次于大次前,随地之宜;行事、陪祠官、宗室及有司次于外壝东门之外。设东方、南方客使次于文官之后,西方、北方客使次于武官之后。设馔幔于内壝东门之外,随地之宜。」
绍兴十四年八月十七日,礼部、太常寺言:「勘会望祭殿并端诚
殿两廊等,临安府并行去拆了当。将来十一月冬至祀昊天上帝,若遍行设从祀神位,其望祭殿却合修盖。今检准绍兴元年二月五日 节文,每岁祀祭天地,止乞设正、配位,诏依。勘会将来冬至祀昊天上帝,依仪合于圆坛设正、配位行事。所有从祀神位,缘望祭殿并斋宫未曾修盖,欲乞权依绍兴元年二月五日指挥施行。」诏依。
十五年五月十四日,诏祀天去处令临安府措置,务要严洁。
十六年三月十一日,诏圜坛令临安府相度增葺。
六月十三日,礼部、太常寺言:「勘会将来车驾前一日赴青城,合用斋殿等,绍兴十三年并系临安府及(鸾仪)[仪鸾]司承指挥绞缚排办了当。数内,望祭殿当时系太常寺具合用间数,画图报临安府绞缚幕屋。所有今来大礼合用望祭殿,乞依十三年(体)[礼]例,令太常寺具合用间数,画图报临安府如法绞缚幕屋。其青(殿)[城]斋殿等,亦乞依例令临安府同仪鸾司绞缚施行。」诏就斋殿后量造瓦屋,余并绞缚幕屋。
十九年五月三日,礼部、太常寺言:「太庙奉安所申:乞修盖将来大礼斋殿等。寻委太常寺主簿林大鼐相视得初献厅后元搭盖斋殿地步。其斋殿若遇大礼,旋行绞缚,其木植、甃砖、物料等所用浩瀚。今来若行修盖,别无妨碍,贵得永久应奉车驾宿斋严洁,免致逐番费扰。今欲依本官相视到事理,并斋殿两壁合用屋宇,乞下两浙转运〔司〕修盖。」诏依。
七
月十二日,礼部、太常寺言:「大社令韩彦直公文:『乞每月遍诣诸坛壝、斋宫检视,遇有修整去处,本局申太常寺,报临安府修整施行。』今省记,在京大社令每月诣诸坛壝、斋宫检视,如有修整去处,申太常寺,报将作监行下所属修整。窃虑见今将作监别无所辖修造去处,兼即今应修饰坛壝等并系临安府应副,今来欲乞依例下临安府修饰施行。」诏依。
十九年八月十九日,礼部言:「臣僚上言:『臣近差祠皇地祇。窃见斋宫在城外惠照院,殿宇卑陋,廊庑湫隘,祭器、乐舞之类皆随宜安顿,省牲视馔之处殆不容周旋,仍迫近营寨,諠哗弗蠲,甚非国家严恭事神之意。臣窃按在京祠事,郊外各有坛壝斋宫。今恐未能悉如旧制,亦合于城外宽敞去处别创(见)[建]斋宫,所贵严洁,不致亵慢。况孟夏雩祀、季秋时飨皆系祭祀上帝,以配祖宗,岂宜因陋就简,一切阔略 伏望令有司措置施行。』诏令礼部、太常寺同临安府措置。本府申:『相度得惠照寺望祭斋宫,见今行路与营寨一处通行。欲于西向筑墙截断,于南向河内填筑土桥一道,通彻旧斋宫门出入。所有殿宇,今欲去拆搀檐,及两廊脱换损烂去处重行修整,取令明爽。及于西壁创建斋宫一所,厅屋五间,挟屋七间,两廊屋十八间,充行事宿斋、省牲视馔幕次。所有营寨墙屋迫近,欲乞朝廷札付殿前司行下本军,量行展入一丈,免致喧哗。』外,今措置
下项:一、见今望祭殿东西廊,系准备值雨行事,往来升降;及东廊系巡牲点馔,并入就位,升降立班;其西廊依旧充大乐礼器库。一、欲乞将今来创建宿斋屋,东廊从南第一间盖贮廊,通接斋宫,西廊作角子门通过。其常日乞令大社封锁望祭殿门,其钥匙赍纳太常寺官收掌,遇行事,令合干人请钥匙开门,放令祗应人铺设。一、初献厅后更行修盖龟头屋,充聚厅、习读祝文位次。」诏依。
二十五年十月,太常寺言:「大礼所用幕次系临安府应副排办,乞专委知府提调。」从之。
孝宗隆兴二年三月二十六日,礼部、太常寺言:「准正月一日诏:『今岁冬至日当郊见上帝,可令有司除事神仪物、诸军赏给依旧制外,其乘舆服御及中外支费并从省约。仍条具以闻。』今条具下项:一、勘会今来大礼,朝献景灵宫合用燎坛,并朝飨太庙、别庙殿室内合用神帐、法物、祭器、神厨什物名件、门戟,并小次及七祀配飨功臣位次等,并圆坛龛陛壝墙,燎坛、望祭斋殿、大小次册幄、神厨什物等,并系祀神仪物。欲乞依逐次大礼体例,关报临安府等处修饰绞缚,排办施行外,其端诚殿并青城及待班屋等,乞令兵部同临安府等处照应今降省约指挥,条具申请施行。一、太庙、别庙廊庑、神厨、斋殿、斋坊屋宇,依逐次大礼例,系两浙转运司、临安府检计修饰。今来太庙、别庙殿宇欲乞依例修饰外,所有斋殿并
其余屋宇亦合省约,乞差官检计,量行修饰施行。」后皆仿此。
干道三年二月十一日,权发遣临安府王炎札子:「今月初一日内殿奏事,面奉圣旨宣谕:『今岁郊礼,务欲节省。如寝斋在易安斋,相去稍远,更不欲去,只端诚殿后旋安排一寝殿,可以省造露屋之类。』炎已奏恭领圣旨外,缘本府见今计置合行事件,欲望朝廷特赐覆奏行下,以凭恭依施行。」诏依已得指挥。
五年九月十一日,太常少卿林栗、丞陈损、博士龚滂、主簿冯促夷言:「窃惟祀帝于郊,在国之南,就阳位也。古今议礼者(惟)[虽]差参不齐,然就阳之义未之有改。伏见国家举行典礼,岁中祀上帝者四:春祈、夏雩、秋飨、冬报。其二在南郊圆坛,其二在城西惠照院望祭斋宫。盖缘在京日,孟夏大雩别建雩坛于郊丘之左;季秋大飨,有司设事就南郊斋宫端诚殿。今来行在未建雩坛及端诚殿,遂权就城西望祭斋宫,然于就阳之义,因天事天,无所依据。谨按唐武德、贞观、开元,国朝开宝、兴国、祥符之间,孟夏大雩、季秋大飨皆即南郊圆丘行事。皇佑二年始即大庆殿为明堂,躬行严配之礼,至每岁有司设事,仍寓圆丘。元丰五年,始建雩坛于郊丘之左,前此皆在圆丘。欲望朝廷详酌,除三岁亲祠自有典故外,其有司摄事岁中四祭,并即圆坛,以遵旧制。」诏依。
二十七日,权礼部侍郎郑闻、员外郎范成大等言:「近准录黄林栗等札子:为季秋祀上帝,
乞于郊丘行事,得旨已依所乞。然尚有当议者,盖国初沿袭唐制,一岁四祭昊天上帝于郊丘,谓祈谷、大雩、飨明堂、祀圆丘也。唯是明堂当从屋祭,因循未正。至元佑六年,太常博士赵叡建言:本朝亲飨之礼,自明道以来即大庆殿以为明堂,盖得圣人之意;至于有司摄事之所,乃尚寓于圆丘。窃见南郊斋宫有望祭殿,其间屋宇颇宽,乞将来季秋大飨明堂,有司摄事只就南郊斋宫行礼。至元符元年,又寓于斋宫端诚殿。以此考之,盖既曰明堂,当从屋祭故也。前日寓祭于城西惠照斋宫,以方位为非是,今既改就南郊,于礼为合。但明堂当从屋祭,不当在坛。臣等窃见今郊丘之隅有净明寺,每祠事遇雨,望祭于此。欲乞遇明堂亲飨,则遵依绍兴三十一年已行典礼;如常岁有司摄事,则当依元佑臣僚所陈,权寓净明寺行礼,庶合明堂之义。」诏依。
【中兴礼书】
淳熙十二年八月五日,郊祀大礼提点一行事务所言:「皇孙进封平阳郡王,趁赴起居等与宗室正任同幕次。今来郊祀大礼,除景灵宫幕次从已降指挥外,所有太庙、青城宿斋幕次乞施行。」诏令别行排办。
二十五日,御史台言:「勘会今来郊祀大礼前一日朝飨太庙,至日圆坛行礼,所有皇太子、皇孙平阳郡王合用幕次:皇太子前二日太庙宿斋,今贴占斋殿前西壁四间;前一日
圆坛宿斋,今贴占龙华寺。皇孙平阳郡王前二日太庙宿斋,今贴占斋殿前皇太子幕次南壁四间;前一日圆坛宿斋,今贴占龙华寺东廊当屋三间。」诏依。
十月二十六日,权发遣临安府张均札子奏:「伏见圆坛墙垣,当郊之岁旋复营葺,熙事告成,又姑置而不问。青城熙成一殿固所素有,门禁不肃,几若通衢。臣以为莫若俟今来礼成后,将郊坛墙垣、熙成殿宇严其扃鐍,非时擅启,从本府量差使臣军兵巡守,守臣逐时检察。伏乞特降指挥施行。」诏依。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二 郊祀位次
郊祀位次
仁宗庆历元年十一月十五日,诏免诸蕃太庙陪位,其宣德门、景灵宫门外及南郊坛立班如故。
二十日,亲郊,诏:「郊坛黄道褥改用绯绢。奠币登献毕,朕更不就小次,并卷去帘幛,以表恭事天地之意。」
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合祭天地于圜丘,始至坛下,诏:「太常大乐六变,无擅减节。不御小次,彻黄道,以尽恭肃之意。」旧制,郊礼,黄道褥铺至一级,其第一级接以绯(辱)[褥]至神位,至是尽令彻去。
神宗熙宁元年十一月十八日昧爽,合祭天地于圆丘。帝至壝门,却御盖,登坛,撤黄道褥,不御小次。命侍祠官勿回班,以罄寅恭报本之意。
四年二月十八日,诏圆坛无用地衣。
【中兴礼书】
绍兴十三年八月五日,礼部、太常寺言:「检会绍兴十年
明堂大礼,并前二日朝献景灵宫,前一日朝飨太庙,行礼黄罗拜褥并饮福黄罗褥,承指挥并改用绯。所有今来郊祀大礼并朝献景灵宫、朝飨太庙,行礼应合设皇帝拜褥,未审依旧例用黄,唯复依绍兴十年礼例用绯 」诏依绍兴十年例施行。后皆仿此。
十日,礼部、太常寺言:「检会《大礼令》:读册官读册,至御名勿兴;坛殿上下彻去黄道裀褥;入坛殿门不张盖;百官不得回班;御燎从物伞扇更不入坛殿;行礼前卫士不起居呼万岁。所有今来郊祀大礼并朝献景灵宫、朝飨太庙,欲乞并依上件令文。」诏依。后皆仿此。
【宋会要】
高宗绍兴十三年十月,礼部、太常寺修立郊祀大礼仪注:前祀一日,奉礼郎、礼直官设皇帝位版于坛下小次前,西向;饮福位于坛上午阶之西,北向;望燎位于柴坛之北,南向;望瘗位于坎之南,北向。赞者设亚献、终献位于小次之南稍东,西向。大礼使、左仆射又于其南;行事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尚书、吏部、礼部、刑部侍郎、光禄卿、读册举册官、光禄丞位于大礼使之东;光禄丞稍却。奉礼郎、太祝、郊(祀)[社]、太官令位于小次之东北:俱西向北上。监察御史位二:一于坛下午阶之西南,一于子阶西北。协律郎二:一于坛上乐(虚)[虡]西北,一于宫架西北,俱东向。押乐太常丞于登歌(虚)[虡]北,押乐太常卿于宫架北,良酝令于
酌尊所,俱北向。又设陪祀文武官位于执事官之南;诸方客使在文官之南,随其方国。光禄陈牲于东壝门外,西向;祝史各位于牲后。太常设省牲位于牲西。大礼使左仆射在南,北向西上;分献官位于其后。行事吏部、礼部、户部、刑部尚书、吏部、礼部、刑部侍郎、押乐太常卿、光禄卿、读册举册官、押乐太常丞、光禄丞、奉礼、协律郎、太祝、郊社、太官令在北,南向西上。凡设太常丞以下位皆稍却。监察御史在吏部尚书之西,异位稍却。光禄陈礼馔于东壝门外道北,南向;太常设省馔位版于礼馔之南。大礼使、左仆射在南,北向西上;分献官位于其后。监察御史二,俱在西,东向北上。行事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尚书、吏部、礼部刑部侍郎、押乐太常卿、光禄卿、读册举册官、押乐太常丞、光禄丞、奉礼、协律郎、太祝、郊社、太官令在东,西向北上。设进盘匜帨巾内侍位于皇帝版位之后,分左右。奉盘者(向北)〔北向〕,奉匜及执巾者南向。祀日丑前五刻,太常设大礼使已下行事、执事官揖位于卯阶之东、内壝外,如省牲位。行事升坛、饮福、望燎、望瘗。升陛立向同唐礼,详见总仪。
孝宗(兴隆)[隆兴]二年正月一日,礼部、太常寺言:「准已降旨,条具约省事。如南郊皇帝位版、亚终献及公卿位版、腰舆帕匣,例合修制者,止添黄罗夹帕一,公卿位版七十番衮用,余止量行雅饰。」从之。自后遇郊并依此条具。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二 郊祀奏告
郊祀奏告
【中兴礼书】
郊祀奏告。绍兴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礼部、太常寺言:「准御札,今年冬至日有事于南郊,合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宫观。据太史局申,宜用六月二十七日壬子吉。今参酌到合行事件:一、合用御封降真香二十合,天地二合,宗庙十二合,社稷二合,天庆观一合,报恩光孝观三合。乞下入内内侍省请降付太常寺。一、合用祝文一十六首,天地二首,宗庙一十二首,社稷二首。青词二通,天庆观一通,报恩光孝观一通。并述以今年冬至日有事于南郊,合祭天地奏告之意。乞下学士院修撰书写,进书讫,降付太常寺。内懿节皇后祝文一首更不进请。一、合用币帛二十段,苍五、黄一、白十二、皁一注文总计为十九段,与正文「二十段」不合,疑有误。。各长一丈八尺小尺,下太府寺,行下左藏东库支供赴太常寺。一、奏告天地、社稷合用神位版并铺设学生,下太史局排办差拨。前一日赴惠照院斋宫祗应。一、奏告天地合差奏告官一员,前一日赴惠照院斋宫致斋。依礼例,降 差宰执。一、奏告太社、太稷合差奏告官一员,前一日赴惠照院斋宫致斋。天庆观合差奏告官一员,前一日赴本观致斋。报恩光孝观合差奏告官一员,缘本观别无屋宇,欲乞前一日于明庆寺宿斋,至日赴本观行事。依礼例,并降 差侍从官。一、奏告(官)宗庙合差奏告官一员,前一日赴太庙致斋。依礼例,降 差南班宗室。一、奏告逐处各差光禄卿、奉礼郎、太祝、太官令,并各前一日绝早赴祠所致斋。内太祝差文人有出身人充。乞从太常寺请官,及具员
数申吏部差官。一、奏告天地、宗庙、社稷,每位各合用酒二升,鹿脯一段,每段重四两。鹿臡二合半,真蜡烛三条,每条重四两。缩酒茅一束。其天庆观、报恩光孝观每位各合用酒二升,鹅梨五颗,阙,以时果代。法酱二合半,真蜡烛三条。每条重四两。及逐处合用香炉、匙合、炭火、神席、燎草、籸盆,并下临安府排办。」诏依。十六年用六月二十四日。十九年用七月九日。二十年用七月十日。二十五年用七月二日。二十八年用六月二十一日。隆(庆)[兴]二年先用六月二十五日,续准指挥,以来年正阳之月、雩祀之辰,恭见上帝于圆丘,再用十一月二十三日;又准诏改用献岁上辛,又用十二月十四日。干道三年用六月十六日。六年用六月十九日。九年用六月十四日。淳熙三年用六月十五日。其所差光禄卿、奉礼郎、太祝、太官令,及排办香币、青词、祝文、礼料、酒脯等,并如绍兴十三年之制。
七月五日,礼部、太常寺言:「奉告诸陵宜用七月九日甲子。乞依礼例,权于法惠寺设位,奏告行礼。今具合行事件下项:一、奏告诸陵合用表文二十八通,并昭慈圣献皇后攒宫表文一通,永佑陵攒宫表文二通,懿节皇后攒宫祝文一首。并述以今年冬至日有事于南郊,合祭天地奏告之意。并下学士院修撰书写,进书讫,降付太常寺。所有攒宫表文、祝文,乞令学士院一面降付入内内侍省,令所差赍香人一就赍降前去攒宫司。内懿节皇后祝文更不进书。一、合用御封降真香,内诸陵二十八合,昭慈圣献皇后攒宫一合,永佑陵攒宫三合。乞下入内内侍省请降付太常寺。所有攒宫合用香,乞依例差人降付攒宫司。内懿节皇后香更不进请。一、奏告诸陵合差奏告官二员,乞依例降 差南班宗
室;并合差太祝三员,以文臣有出人充,并前一日赴法惠寺致斋。所有每位合用供养茶、酒、果、蜡烛、燎草等,下临安府排办。一、奏告昭慈圣献皇后攒宫并永佑陵攒宫,乞候香祝到日,令绍兴府一面选日差官,及排办供养茶、酒、果、蜡烛等。」诏依。十六年用六月二十九日。十九年用七月十八日,改于惠照院斋宫设位。二十二年用七月十九日。二十五年用七月十一日。二十八年用六月二十四日。隆兴二年用(用)六月二十九日,续准指挥,以来年正阳之月、雩祀之辰,恭见上帝,再用十一月二十四日;又准诏改用献岁上辛,又用十二月十五日。是年添祭告安穆皇后攒宫。干道三年用六月十九日。六年用六月二十四日,是年添祭告安恭皇后攒宫。九年用六月二十二日。淳(宁)[熙]三年用六月二十一日。其降香、表、祝文奏告昭慈圣献皇后攒宫、永佑陵攒宫,并如绍兴十三年之制。
二十二日,礼部言:「准都省批送下入内内侍省申:大礼前豫告宫观礼毕,各作道场一昼夜等。后批送部看详,寻下太常寺看详,(钦)[欲]依绍兴十年体例,于大礼前降香于行在天庆观,设道场一昼夜罢散。并礼毕,亦降香于天庆观,设道场一昼夜罢散。」诏依。绍兴十六年至淳熙三年郊祀,降香预告宫观,于天庆观作道场,并礼毕设道场,并如绍兴十三年之制。
八月五日,礼部、太常寺言:「今来郊祀大礼,御札降祭告五岳、四海、四渎。其路通去处,欲依绍兴十年明堂大礼例,赍降香祝前去逐处祭告;所有道路未通去处,亦乞依礼例于行在设位祭告。今具合行事件下项:一、道路未通去处,系兖州东岳天齐仁圣帝、华州西岳金天顺圣帝、定州北岳安天元圣帝、河南府中岳中天崇圣帝、莱州东海助顺渊圣广德王、河中府西海通圣
广润王、孟州北海冲圣广泽王、唐州东渎大淮长源王、河中府西渎大河显圣灵源王、孟州北渎大济清源王。所有设位祭告日辰,据太史局申,宜用八月八日壬辰吉。其应合差官、排办香祝、币帛、礼料等,依礼例从太常寺开具,关报所属差官,及排办于望祭斋宫设位行礼。一、路通去处,系潭州南岳司天昭圣帝、广州南海洪圣广利昭顺威显王、益州南渎大江广源王。各合用御封降真香一合,乞令入内内侍省请降。各合用祝文一首,并述以今年冬至日有事于南郊祭告之意。乞令学士院修撰书写,进书讫,并降付太常寺,同礼料、牒,给付所差使臣赍降前去。各合用币帛、礼料、酒脯、差官等,乞从本寺开具,牒报逐州军照会排办。及申吏部,各差小使臣一员赴太常寺请领香祝,并礼料、牒前去逐州军交割。及下临安府,各差兵士一名 擎香祝役使。所有合用祭告日辰,乞侯香祝到日,令遂州军一面择日排办祭告。」诏依。其路未通去处,十六年用七月十六日,改于望祭斋宫设位。十九年用七月十九日。二十二年用七月二十三日。二十五年用七月十四日。二十八年用七月一日。隆兴二年用七月二日,续准指挥,以来年正阳之月、雩祀之辰,恭见上帝于圜丘,再用十一月二十四日;又准诏改用献岁上辛,又用十二月十五日。干道二年用六月二十二日。六年用六月二十七日。九年用六月二十四日。其路通去处,依条例赍降香祝前去逐处祭告。隆兴二年唐州亦系路通去处,降香祝前去祭告东渎大淮长源王。自后告谢东渎,止于行在设位。
九月十四日,礼部、太常寺言:「将来郊祀大礼,前二日奏告太祖皇帝、太宗皇帝配侑,今具合行事件下项:一、合用御封降真
香二合,乞下入内内侍省请降付太常寺。一、合用祝文二首,并述以今年冬至日有事于南郊,前二日奏告。乞下学士院修撰书写进书讫,降付太常寺。一、每位合用鹿脯一段,重六两。鹿臡五合,真蜡烛三条,每条重四两。法酒四升,并合用缩酒茅、藉祭器席、拜褥,并行事官幕次等,乞下临安府排办,及仪鸾司同共钉设。」诏依。绍兴十六年至淳熙三年郊祀前二日奏告,合用香祝等,并如十三年之制。
十九年六月二十四日,礼部、太常寺言:「准御札,今年十一月十四日谒欸于南郊。契勘昨绍兴十六年郊祀大礼,依礼例合奏告在京宫观,当时奏告天庆观、报恩光孝观。昨绍兴十八年修盖太一宫,系在京宫观。所有今来御札降,即合依在京例,奏告太一宫十神、太一十位。」诏依。
隆兴二年六月二十四日,太常寺言:「郊祀大礼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宫观,其日依礼例,皇帝前后殿不视事。」诏依。凡遇奏告天地等,差宰执行礼日,并前后殿不视事。
十一月二十日,礼部、太常寺言:「昨准御札,今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谒欸于南郊,已依逐次大礼奏告五岳、四海、四渎等了当。续准指挥,以来年正阳之月雩祀之辰,恭见上帝于圆丘。所有祭告外路岳、镇、海、渎香祝,止乞依见今岁中常祀礼例,付进奏院入递前去逐处。」诏依。旧制,郊祀告谢南方岳、镇、海、渎,依吏部各差小使臣一员赍降香祝前去逐州行礼,是年冬至郊祀改作雩祀,续又改上辛,差官不及,遂有此请。自后因以为例。
干道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太常少卿林栗等言:「伏见国家驻跸东南,东海、南海实在封域之内。
检照国朝祀仪,立春祭东海于莱州,立夏祭南海于广州。其西海、北〔海〕远在夷貊,独即方州行二时望祭之礼。自渡江以后,唯南海广利王庙岁时降御书祝文,令广州行礼,如东海之祠。但以莱州隔绝,不曾令沿海官司致祭。栗等谨按:东海祠,隋祭于会稽县界,唐祭于莱州界。本朝沿唐制,莱州立祠。元丰元年,建庙于明州定海县,加封渊圣助顺之后,则东海之祠本朝累加崇奉,皆在明州,不必泥于莱州矣。欲乞自今后立春及大礼告谢,依见今广州祭南海礼例,关报所属请降香祝,下明州排办,差官行礼。」诏依。自后仿此。
奏告天地、宗庙、太社、太稷仪注:
前二日,仪鸾司设行事、执事官次于祠所。前一日质明,行事、执事官赴祠所清斋,集告官斋所肄仪,太祝习读祝文,及礼馔香币讫,俱还斋所。
告日前三刻,礼直官、赞者、诸司职掌各服其服。太常设神位席。天地、社稷席以槁秸,余以莞。太庙、别庙宫闱令入殿开室,帅其属扫除,于神幄内铺筵,南向设几筵上,如常仪。太史设神位版于坛上北方,南向。社稷位南方,北向。太常陈玉、币于神位之左,玉加于币上,置诸篚;太庙、别庙及祠庙用币。祝版于神位之右,置于坫;香炉并合置于案上。以御封香。次设祭器,皆藉以席。光禄实之,每位各左一笾,实以鹿脯。右一豆。实以鹿臡。牺尊一,置于坫,加勺、羃,在坛之东南隅,北向。实以祠祭酒。社稷设于西北隅,南向。太庙、别庙于本室前楹间,祠庙于堂上前楹间,俱北向。太常设烛于神位前。洗二〔于〕卯阶之东,北向。太庙、别庙于东阶下,直东溜;祠庙于东阶之东。并盥洗在东,爵
洗在西。罍在洗东,加勺。篚在洗西南肆,实以巾,若洗爵之篚,则又实以爵,加坫。执罍、篚者位于其后。设燎柴于坛之东南,北向。地祇开瘗坎于子阶之北,社稷于子阶之西北,太庙、别庙于西阶之东,俱南向。设望燎位于其北,告官在北,南向;设望瘗位,则于瘗坎之南,告官在南,北向。奉礼郎、太祝在其后,西上。设告官席位于卯阶之东,西向;太庙、别庙于东阶之东,西向,祠庙准此。社稷于北墉下,南向。光禄卿席位于午阶之南,北向;太庙、别庙于殿庭之南,北向;社稷于坛之北,南向。唯天地、太庙、别庙、社稷设光禄卿位。奉礼郎、太祝、太官令位于其东,北向西上。太庙、别庙、祠庙准此。社稷于坛之北,南向西上,在光禄卿后。又设奉礼郎、太祝位于坛上之东,西向北上;社稷奉礼郎、太祝位稷坛上,东向南上;太庙、别庙于殿上之东,西向北上,祠庙准此。太官令于酒尊所,北向。社稷南向。
告日未明,太(常)[官]令帅其属实馔具毕,赞者引光禄卿入就位。凡告官,行事礼直官引;余官赞者引。赞者曰「再拜」,光禄卿再拜;升自卯阶,太庙、别庙升自西阶,祠庙升自东阶。凡行事、执事官升降阶准此。点礼馔毕,退还斋所。余官各服祭服。次引奉礼郎、太祝、太官令先入就席位,次引告官入就位。太庙、别庙告官既就位,祠祭官于殿上赞奉神主。宫闱令入室,搢笏,于佑室内奉神主诣神幄内,于几后启匮,设于座,以白罗巾覆之。别庙以青罗巾覆之。执笏退,复执事位。祠祭官于殿上赞奉神主讫。礼直官稍前,赞:「有司谨具,请行事。」赞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次引奉礼郎、太祝、太官令俱升,就位立定。次引告官诣盥洗位,北向立,社稷南向。以下诣盥洗、爵洗位准此。搢笏,盥手,帨手,执笏,升诣神位前,搢笏,跪,三上香。祠庙搢笏上香乃跪。次引奉礼郎搢笏,西向跪,社稷东向。执事者以玉、币授奉礼郎。奉礼郎捧玉、币授告官讫,执笏,兴,
诣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告官,告官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俛伏,兴,少立。若太庙、别庙,则祭酒讫,告官出室户外立。次引太祝诣神位前,东向,若太庙、别庙,则太祝于室户外东向,社稷则西向。搢笏,跪读祝文讫,执笏,兴,复位。若诣太庙次室,则太祝、告官行礼并如上仪。告官再拜,复位。次引告官诣望燎位,地祇、社稷诣望瘗位。太庙、别庙俟祠祭官于上赞奉神主入佑室,引宫闱令搢笏,捧匮至于神座,纳神主于匮,捧匮入佑室讫,诣望瘗位。有司各诣神位前,取币、祝版置于燎柴。地祇、社庙、别庙、祠庙置于瘗次。次引奉礼郎、太祝降(谊)[诣]望燎位立定,礼直官曰「可燎」瘗则曰「可瘗」。火燎半柴。瘗则寘土,半坎。礼(真)[直]官赞礼毕,引告官以下退。太庙、别庙宫闱令阖户以降,太常藏祝版于匮。
奏告宫观仪注:
前二日,仪鸾司设行事、执事官次于宫观。前一日质明,行事、执事官赴本宫观清斋,集告官斋所肄仪。太祝习读青词、祝文。礼馔香币讫,俱还斋所。
告日前三刻,礼直官、赞者、诸司职掌各服其服。太常设币篚于神位之左,青词、祝文于神位之右,香炉合并置于案上。以御封香。次设祭器,皆藉以席,每位各左一笾,实以时果。右一豆。实以法酱。着尊一,置于坫,加勺、羃,在殿上前楹间,北向。实以祠祭酒。太常设烛于神位前。洗二于东阶之东,北向。盥洗在东,爵洗在西。罍在洗东,加勺。篚在洗西南肆,实以巾,若爵洗之篚,则又寔以爵,加坫。执罍(匪)[篚]者位于其后。设燎柴于殿庭东南隅,北向。设望燎位于其北,告官在北,南向;奉礼郎、太祝在其后,西上。又设告官席位于殿下东阶之东,西向;奉礼郎、太祝、太官令位于殿庭,北向,
西上。又设奉礼郎、太祝位于殿上之东,西向,北上;太官令于酒尊所,北向。
告日未明,告官以下并常服以俟。赞者引奉礼郎、太祝、太官令诣殿庭,各就席位。礼直官引告官就位。凡告官,行事礼直官引,余官赞者引。礼直官稍前,赞:「有司谨具,请行事。」赞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次引奉礼郎、太祝、太官令升殿,就位立定。次引告官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升自东阶,诣神位前,搢笏,三上香,跪。次引奉礼郎搢笏,西向,跪。执事者以币授奉礼郎,奉礼郎奉币授告官讫,执笏,兴,复位。告官受币,奠讫,执笏,俛伏,兴,再拜讫,复位。若诣以次神位,则奉礼郎、告官行礼并如上仪。少顷,引告官再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爵洗位,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者,执笏,诣酒尊所,西向立。执事者以爵授告官,告官搢笏,跪。执爵、执尊者举羃,太官令酌酒。告官以爵授执事者,执笏,兴,诣神位前,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告官,告官执爵,三祭酒,奠爵,天庆观、(执)[报]恩光孝观三进酒。执笏,俛伏,兴,少立。次引太祝诣神位前,东向,搢笏,跪,读青祠、祝文讫,执笏,兴,复位。告官再拜,复位。若诣以次神位,则太祝、告官行礼并如上仪。少顷,引告官诣望燎位,有司各诣神位前,取词币置于燎柴。次引奉礼郎、太祝诣望燎位立定,礼直官赞曰「可燎」,火燎半柴。礼直官赞礼毕,引告官以下退。
外路告谢祠庙仪:排办事件:币帛一,长一丈八尺小尺,各随方色;祠祭法酒二升;鹿脯一段,重四两;鹿臡二合半,阙,以羊肉酱代;真蜡烛三条,每条重四两;上香木炭二斤;燎草一束;祭器,
如阙,以常器代;祭服,阙,以常服行事。献官一员,以知州充,如阙,差以次官;奉礼郎、太祝、太官令各一员,以文臣充,内太祝以有出〔身〕人充。
本州岛侯降到御书祝版、御香,择日祭告。凡祭告报谢之仪准此。前二日,设行事、执事官次于祠所。前一日质明,行事、执事官赴祠所清斋,官给馔物,不饮酒茹荤,荤谓辛菜。唯祭告事得行,其余悉禁。礼生引奉礼郎以下集告官斋所肄仪,太祝习读祝文。礼馔香币讫,俱还斋所。
告日前三刻,有司陈币篚于神位之左,币以方色。祝版于神位之右,置于坫,香炉并合置于案上。以御封香。次设祭器,皆藉以席,每位各左一笾、实以鹿脯。右一豆。实以鹿臡。牺尊一,加勺、羃,在殿上前楹间,北向。实以酒。设烛于神位前。洗二在东阶之东,北向。盥洗在东,爵洗在西。罍在洗东,加勺。篚在洗西南肆,实以巾,若洗爵之篚,即又实以爵。执罍篚者位于其后。开瘗坎于殿庭西阶之东,方深取足容物。设望瘗位于其南。告官在南,北向;奉礼郎、太祝在其后,西上。设告官席位于东阶之东,西向;奉礼郎、太祝、太官令位于庭中,北向西上。又设奉礼郎、太祝位于殿上之东,西向北上;太官令于酒尊所,北向。
告日未明,太官令率其属实馔具毕,礼生引告官升自东阶,凡行事、执事官升降皆自东阶。点礼馔毕,退,各服祭服。次〔引〕奉礼郎、太祝、太官令先入就位,次引告官入就位。礼生赞:「有司谨具,请行事。」礼生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次引奉礼郎、太祝、太官令俱升,就位立定。次引告官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升,诣神位前,搢笏,
三上香,乃跪。次引奉礼郎西向,搢笏,跪,奉币授告官讫,执笏,兴,复位。告官授币,奠讫,执笏,俛伏,兴,再拜,降,复位。少顷,引告官再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爵洗位,北向立,洗爵,拭爵,以授执事者,执笏,升,诣尊所,(向西)[西向]立。执事者以爵授告官,告官搢笏,跪,执爵执尊者举羃,太官令酌酒。告官以爵授执事者,执笏,兴,诣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告官,告官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俛伏,兴,少立。次引太祝诣神位前,东向,搢笏,跪,读祝文讫,执笏,兴,复位。告官再拜,降,复位。次引告官诣望瘗位,有司各诣神位前,取祝版、币置于坎。次引奉礼郎、太祝降诣望瘗位立定。礼生曰「可瘗」,以火焚半。寘土半坎。礼生赞「礼毕」,引告官以下退。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二 郊祀陈八宝
郊祀陈八宝
【中兴礼书】
绍兴十三年闰四月三日,工部言:「依奉圣旨制造车辂宝舆,合要见在宝数照应造作。寻申朝廷,下门下后省,契勘得九宝盝腰舆并沿宝法物系禁中收掌,自有内符宝局官吏掌管;其习仪虚〔盝〕、腰舆、行马、香案、宝案、席褥、绦帕、烛笼并〔帕〕袋、案衣,系外符宝郎掌管。今本省既不掌行实,不见得宝数,遂再会到礼部,见在宝数缘系禁中收掌,即无文字见得,若不申朝廷,乞敷奏请降见在宝数,无由照应制造。」诏系八宝。
七月十八日,起居郎、兼权给事中郑朴言:「契勘已降指挥,将来郊祀八宝导驾,应
奉行礼。今来门下后省见准兵部会问八宝行列次序、前连后次、一行人数、执着、服色等图本。除一行人数、执着、服色已回报外,本省今省(既)[记]得在京(曰)[日]八宝名称、行列次序、前连后次图本下项。」诏依,临期进匣请降。左一镇国神宝,右二受命之宝,左三皇帝之宝,右四天子之宝,左五皇帝信宝,右六天子信宝,左七皇帝行宝,右八天子行宝。前连济旗,后次方伞。
十九日,礼部言:「门下后省申:将来郊祀大礼,奏请宝出及守视应奉行礼,合差内外符宝郎等。送部看详。寻下太常寺看详下项:一、在京(曰)[日]奏请宝出,合差内外符宝郎守视八宝,应奉行礼。昨降指挥,内外符宝郎并罢。今来郊祀大礼,合差内外符宝郎。今看详,欲依本省所申,前期申朝廷指挥,差官权摄。一、将来郊祀,皇帝宿斋并应行礼处,诸顿并合设宝幄,安设八宝腰舆、香案,乞下仪鸾司相度,至时钉设。其(宝符郎)[符宝郎]守视八宝幕次,于宝幄侧近钉设。今看详,欲依所乞。一、今来八宝合差奉宝次供辇官共二百二十六人,今欲乞令御辇院,于次供辇官内差拨曾经宝下应奉惯熟人员二人,节级八人,长行每宝止差四人,余数于下都辇官内贴差。其(授)[援]卫、传喝、亲从官人员已下共一百人,亦乞令皇城使于应奉惯人内差拨。仍乞令逐处前两月发遣赴后省阅习。今看详,欲依所乞。一、今来见制造八宝习仪虚盝、腰舆、行马、香案、烛笼、席褥、帕袋、案衣等物,数目浩瀚。昨在京日,上件法物系于右掖门外御
廊上置宝堂五间安顿,门首挂金字额牌,雕「宝堂」二字。专差皂院子二人、剩员四人看管。今欲乞令临安府于三省侧近标拨修盖,仍依旧例造牌一面。今看详:所乞修盖宝堂、差人看管,缘即今行在郊祀行礼,比之在京不同,欲乞俟今来郊祀大礼毕,权令本省将前项法物交割,付文思院收掌。又礼部、太常寺状:「契勘后省乞于三省侧近修盖宝堂,今再看详:其沿宝法物,大礼前未有顿放去处,欲令后省措置,于本省内权行安置,候将来礼毕,交付文思院。」一、引宝、香案、宝案职掌共八人,今乞将本省令史、守当官各一名充引宝职掌,其引香、宝职掌之人即于本省诸案人吏内差充,如不足,乞从本省于中书(省后)[后省]指名抽差。今看详,欲依所乞。」诏依。
九月十四日,礼部言:「门下后省具到八宝合行事件,送部看详,申尚书省。本部下太常寺看详到下项:一、在京日请降进纳八宝等文字系用外符宝郎之印,昨缘符宝郎废罢,今乞用本省见行使之印。今看详,欲依所乞。一、在京遇大礼日,车驾诣景灵宫、太庙、青城行礼,八宝并引宝烛笼、行马,内青城入坛,余处入殿,于宫架之侧随宜安设。其香案并引香案烛笼、席褥、油帕袋并止入殿。援卫、传喝、亲从止至殿门,候行礼毕,宝出,援卫不入坛殿。今欲并依旧例施行。所有引宝职掌、奉宝并人员节级及打行马、执擎引宝烛笼辇官,并合给入出坛殿 号。引香案职掌、 香案并执擎引香案烛笼、席褥、油帕袋、法物等辇官,并合给黄方号。援卫、
传喝、亲从人员已下并合给黄长号。欲乞临期从本省据所差人数、职次、姓名,移文所属支给。今看详,欲依所乞。一、引宝职掌在京日入坛殿,往来安设八宝,招引起止,照管一行事务,并许穿班越禁。今欲将引宝职掌并许依旧例施行。今看详,欲依所乞。」诏依。
十月十四日,礼部状:「准都省批下门下后省申:『勘会今来郊祀大礼,习景灵宫、太庙、圆坛仪日,八宝下祗应人并合服着常服,除援卫、亲从各有头帽、紫衫服着外,其奉宝、执法物等辇官据御辇院差到近二百人,并系殿前司军兵充代辇官,即无头帽、衫色。窃见礼部捧册等职掌乞用衫帻习仪,已降指挥了当,今欲乞将所差辇官逐次习仪日,并止服已造介帻、绯衫习仪。』送部看详。寻下太常寺看详,欲依所乞事理施行。」札付礼部,依看详到行下本省照会。内引宝职掌二人,后省申:在京日服乌皮介帻,(降)[绛]公服方心曲领,革带,大带,袜履,执笏。
十七日,门下后省、太常寺言:「勘会今来郊祀大礼,八宝导驾,诣景灵宫、太庙、圆坛行礼,依仪合于坛殿内宫架东西安设。及奏请皇帝宿斋日,八宝合陈于大庆殿上。今来地步比旧不同,逐处随宜相度下项:一、奏请皇帝宿斋日,八宝合陈于大庆殿上御榻前,分东西安设,符宝郎等守视在侧,俟奏请宿斋毕,奉宝归幄。所有将来奏请皇帝宿斋日,欲将八宝权于殿下分东西随宜安设,符宝郎等守视在侧,奉宝辇官权约在后,以俟奏
请皇帝致斋毕,(奏宝郎)[奉宝]出行宫北门,宿于宝幄。宝幄已承指挥将都亭驿充。一、景灵宫殿内地步隘窄,欲至日八宝导驾至景灵宫,于殿外宫架西南随宜安设,符宝郎等守视在侧,奉宝辇官权约在后,俟皇帝行礼将毕,奉宝导驾,以次诣太庙。一、太庙殿内除安设宫架、二舞外,今欲将八宝至日于殿内宫架之东西两壁随宜安设,符宝郎等守视在侧。其奉宝辇官人数颇多,欲权约出南神门,俟皇帝行礼毕归斋殿,却行招引辇官入南神门,奉宝归幄,以俟导驾诣青城。一、圆坛,至日八宝自青城导驾诣圆坛内,于午阶之南、宫架之侧随宜安设,符宝郎等守视在侧,奉宝辇官权约在后,俟皇帝行礼将毕,奉宝前导还青城。俟皇帝受贺将毕,前导还内,仍依仪自东壝门入出。一、将来如遇雨雪,内圆坛皇帝望祭行礼依旧例更不安设宫架、八宝外,其奏请皇帝宿斋日,欲于殿下东西两廊上随宜安设。景灵宫、太庙止将逐宝已造到油绢夹帕盖搭。其符宝郎等许令随宜主班守视。」诏依。
十六年六月二十二日,门下后省言:「勘会将来郊祀大礼,八宝导驾诣景灵宫、太庙、圆坛行礼,依仪合于宫架东西安设。今乞于前期从本省差人,及关报太常寺差使臣、礼直官一两名,同诣逐处相视,随宜申请施行。」诏依。后并仿此。
十月十四日,门下后省、太常寺言:「今来相视到太庙、圆坛有合申请事件下项:一、
太庙内东西地步比十三年增展稍宽,今欲将八宝至日依仪于宫架东西随地之宜安设。如遇雨雪,那移于廊上随宜安设。一、太庙、圆坛宫架东西地步虽可以随宜安设八宝,缘行礼将毕,八宝却合前导,内圆坛中壝并太庙八宝导驾行路侵碍立班官及二舞,欲乞至时量行随宜趱那,许八宝趁赴前导。其奏请皇帝宿斋并景灵宫等处安设行礼,并依十三年已得指挥体例施行。」诏依。后仿此。
二十二年八月十一日,门下后省言:「勘会将来郊祀大礼,皇帝宿斋前一日,请降八宝出外归宝幄。所有宝幄并符宝郎幕次等,昨十三年系将都亭驿充,十六〔年〕以后系于天庆观巷内空闲府第。今欲乞依十六年体例,令仪鸾司、临安府钉设排办。」诏依。
隆兴二年三月三日,礼部言:「门下后省申,为大礼八宝更不排办事,送部看详。寻下太常寺看详:八宝系乘舆仪卫,不系事神仪物,乞依昨明堂大礼体例,更不排办。欲依本省所申事理施行。」诏依。干道三年、六年并仿此。
干道九年七月十八日,门下后省言:「契勘本省每遇郊祀大礼,合排办八宝。昨自干道元年已后,大礼更不排办。今检照干道六(礼)[年]五辂已行应奉了当,所有将来郊祀大礼排设八宝导驾,合与不合依绍兴二十八年以前体例排办,更合取自朝廷指挥。」诏依例排办。淳熙三年仿此。
淳熙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门下后省言:「将来郊祀大礼排设八宝导驾行礼,未审合与不
合依淳熙三年郊祀大礼体例排办 」诏依例排办。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二 郊祀卤簿
郊祀卤簿
〔太祖干德元年〕八月庚辰朔按:据《长编》卷四,此是干德元年事。,内出御札,以十一月十六日甲子有事南郊。十一月辛酉,十三日宿斋崇元殿。壬戌,服通天冠、绛纱袍,执镇圭,乘玉辂,卤簿前导,赴太庙宿斋。癸亥,十五日服衮冕,执圭,飨四室。是夕阴翳,及夜分开霁。质明,乘玉辂赴南郊,合祭天地于员丘。礼毕,有司奏还宫当乘金辂,帝曰:「朕欲乘辇,可乎 」侍臣对无背于礼,乃乘辇还。
真宗咸平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礼仪使言:「皇帝自朝元门(出)[乘]玉辂出干元门,至太庙门,礼毕,回(伏)[仗]至南熏门,入干元门。四处并左右金吾仗,与合门对鸾驾前勘箭。请编入仪注施行。」从之。
景德三年十月二十六日,命殿前指挥使曹灿、都虞候郑诚提点捧日奉宸队及卤簿仪仗使卫,马军副都旨挥使张旻编排卤簿仪仗,御前忠佐马军都军头安玉、步军都军头朱显编排捧日奉宸队,步军都军头王栾、郑荣编排仪仗军士。
十一月十六日,诏:「将来出西京,经丽景、金耀门、平头门,改乘小辇,其金玉辂、大辇并由城外过。」初,有司言:至西京,具銮驾仪仗,皇帝乘大辇,而城门卑,欲高广之。帝虑劳人,故有是诏。
十二月三日,礼仪使王钦若言:汾阴路应车驾经由,前三日坊市禁止丧事。从之。陈尧叟等言:硖石程路
多山险,少居舍。诏俟至新安日,驾前军先赴张茅,驾后军马上石壕,令御前忠佐鹿信、韩琼于驾前。
十二月二十一日,诏定天书仪仗为一千六百人,初止千人,东封涂中分法驾仪仗,以申崇奉。还至含芳园,以仗卫简省,遂令益数。至是始为定式。赐诸司奉祀职掌装钱衣服。
二十二日,详定所言:「车驾经西京,合用仪仗,其留司太仆寺见管车辂法物,望令先次修饬。又朝觐坛仗卫,请令诸司比御殿例,于法驾内量取戟槊旗旛等陈设。其陪位举人,以曾经省试者充。」并从之。
十年十年:原有眉批:「当是熙宁。」,诏:「南郊行礼乘旧玉辂,还内乘大辇。其新玉辂更不随行。今后准此。」
元丰元年七月二十三日,礼院言:「按仪注,亲祠,皇帝所过之门皆勘箭契。自熙宁四年始罢勘箭,而犹存勘契之礼。若车驾入太庙、皇城、京城门,卤簿前仗已从门入,而天子将至,则复闭中门,稽留玉辂。窃详此礼于众人则通之,于至尊则限之,非所以为顺也。所有太庙及宣德、朱雀、南熏门勘契伏请不行。明堂文德殿门亦乞准此。」从之。
哲宗绍圣三年六月二十七日,权尚书礼部侍郎黄裳等言:「南郊用大驾卤簿仪仗二万六十一人,明堂夆享用法驾计一万八千八十八人。今亲祀北郊,备物则当用大驾;如以盛暑之月稍减烦文,即依明堂礼用法驾
卤簿,照依南郊用大驾卤簿。」
徽宗政和四年正月二十四日,礼制局言:「夏祭用法驾合乘玉辂,前降去乘大辇指挥,乞赐裁酌。」诏乘玉辂。
二十七日,夏祭大礼使言:「亲郊诏乘玉辂,缘方盛暑,其大安辇亦乞按习,以备供进。」从之。
三月十三日,诏斋宫至方坛往回并乘大辇。
三月二十九日,手诏:「夏祭前一日,备辇辂于宣德门听旨,如值雨,乘逍遥辇。」
五月九日,龙图阁学士、兼侍读蔡攸奏:「有旨令臣夏祭升辂执绥,若御大辇,乞骑从于玉辂之后。」从之。
十日,乘大辇还斋宫,解严放仗,常服还内。
六年,言者谓:「亲祠天地,皆乘玉辂以赴斋宫。自斋宫至坛正当祀事之时,九乘大辇疑非礼意。」下诏讨论。七月五日,礼制局言:「请造大辂,如玉辂之制,唯不饰以玉。所驾之马,其数如之,唯繁缨一就,以称尚质之义。仍建大旗,十有二旒,龙章日月,以协象天之义。至礼毕还斋宫,则御大辇,于礼无嫌。」从之。
七年正月二十七日,礼制局言:「昨讨论大驾六引,开封令、开封牧乘墨车,兵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御史大夫乘夏缦。已经冬祀陈设讫,所有驾士衣服尚循旧六引之制,宜行改正。况天子五辂,驾士之服各随其辂之色,则六引驾士之服当亦如之。请墨车驾士衣皁,夏缦驾士衣皁质、绣五色团花,于礼为称。」从之。
【续会要】
淳熙三年十月八日,诏:郊祀干辨排连法驾卤簿仪仗兵队,可更差王明一员。《续会要》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二 郊祀冕辂冠服
郊祀冕辂冠服
太祖干德元年十一月,大祀南郊。十三日,宿(齐)[斋]于崇元殿。翌日,服通天冠、绛纱袍,执镇圭,乘玉辂,由明德门赴太庙。朝享礼毕,乘辂赴〔南〕郊,斋于帷宫。十六日,冕服,执圭,合祭天地于圜丘。
〔元丰六年〕十一月五日元丰六年:据《长编》补。,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帝服靴袍,乘辇至大次。有司请行礼,帝服大裘,被衮冕以出,至坛中壝门外。殿中监进大圭,帝执以入。
绍圣三年六月二十七日,权尚书礼部尚书黄裳等言:「南郊朝祭服皆以罗绫为之,今北郊盛暑之月,难用袷服。谨按《月令》,孟夏初衣暑服,孟冬始裘。朝依冕制度改用单衣朝依冕制度:疑当作「请依冕服制度」。。」从之。又言:「天圣《衣服令》:群臣朝服亦用绛纱单衣、白纱中单之制。即将来北郊朝祭服宜用纱为单衣。」诏令通天冠、绛纱袍,虑当暑月令行裁制以上二句当有脱误。,令入内内侍省选差使臣一员同有司详定奏闻。其朝祭服并用单纱。
〔政和三年〕十月三日政和三年: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二二补。,诏:「朕若古之训,惟天为大,天下万物无以称之,故先以类而求。祀于圜丘,象其形;奠以苍璧,仿其色;冬日之至,取其时;大裘而冕,法其幽。而未有以体其道。夫天玄而地黄,玄,天道也。朕荷天顾諟,锡以玄圭,内赤外黑,尺有二寸,旁列十有二山。盖周之镇圭,有法乎是。祗天之休,于以昭事上帝而体其道,过周远矣。将来冬
祀,可搢大圭,执玄圭,庶格上帝之心,以敷佑于下民,永为定制。」
四年五月十二日,皇帝亲祭地(方于)[于方]泽。前期一日,尚辇奉御进舆于垂拱殿,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舆以出,称警跸,如常仪。乘黄令进玉辂于宣德门内,左辅奏请降舆升辂。(玉)[至]斋宫明禋殿前,回辂南向,左辅奏请降辂乘舆。入斋殿,侍卫如常仪。祭日,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舆至大次。礼仪使等分立大次前,有司奏请行事。皇帝服衮冕以出,行事。(奏)[奉]礼毕,解严,皇帝(裳)[服常]服,乘大辇还斋宫。鼓吹振作,皇帝升御座,百官称贺。皇帝降座,鸣鞭,殿上侍立官以次退。所司放仗还内,如常仪。
七年三月二十五日,诏夏祭百官朝祭服用纱。
四月十八日,礼制局言:「按《周礼》,祀昊天上帝则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祀昊天上帝则郊祀是也,享先王则宗祀在其中。盖于大裘,举正位以见配位;于衮冕,举配位以见正位。伏请祀明堂〔服〕衮冕。」从之。
隆兴二年八月二十八日,太常少卿洪适言:「准已降旨,郊祀回止乘平辇,冠服令礼部官讨论。今讨论,欲视景灵宫、太庙献飨礼例,郊祀毕,皇帝自斋殿服履袍,乘平辇还内,导驾官以常服前导。其奉迎及侍中奏请升辇,参知政事当辇奏请进发等,合于见行仪注内修改。其自青城至大次,并礼毕自大次还青城,每郊系服通天冠、绛纱袍,今乞依上仪服冠袍,乘平辇。」并从之。先是
二月八日,因礼部奏,有旨,将来郊礼除玉辂、逍遥平辇外,余车辇并从省约。至是,适言皇帝以朝服乘平辇,礼容不相称,恐当用大安辇,申审修饰。乃诏(旨)[只]用平辇,而讨论冠服之制。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二 南北郊坛 北郊坛
南北郊坛
宋初,因旧制,每岁冬至圆丘、正月上辛祈谷、孟夏雩祀、季秋大享,凡四祭昊天上帝,亲祀则并皇地祇位作坛于国城之南熏门外。
绍兴十三年二月二十五日,领殿前都指挥使职事杨存中、兵部侍郎程瑀、知临安府王涣、权礼部侍郎王赏、权太常少卿王师心、祠部员外郎兼礼部段拂、兵部员外郎钱时敏、驾部员外郎王言恭、太常丞叶庭珪、太常博士刘嵘、凌哲言:「同共出城相视圜灵地步,今于龙华寺西空地得东西长一百二十步,南北长一百八十步,修筑圜坛。除坛及内壝丈尺依制度使用地步九十步外,其中壝、外壝,欲乞随地之宜,用二十五步,分作两壝,外有四十步。若依先项地步修筑,兵部车辂仪仗、殿前司禁卫皆可以排列。其龙华寺地步修建青城并望祭殿,委是圆备。」从之。
北郊坛
真宗景德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太常寺言:「神州坛壝神州:原作「神明」,据后重文改。「神州」谓神州地祇。,中有坑堑及车马之迹,又两壝步数迫隘,不合礼文。望令改择坛位,及依令式封标诸坛外壝,禁人耕垦樵牧。」奏可,即徙坛于方丘之西焉。
八月九日,详定所上言:「祀汾
阴后土,请如封禅,以太祖、太宗并配。又按《开宝通礼》及《义纂》,方丘之制,八角三成,每等高四尺,上阔十六步。设八陛,上等陛广八尺,中等陛广一丈,下等陛广一丈二尺。为三重壝,量地之宜,四面开门。为瘗坎于坛之壬地、外壝之内,方深取足容物。其后土坛望下经度制置使依此修筑,及依社首坛,止用细土泥饰,别无方色。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二 南北郊坛 北郊
北郊
哲宗绍圣三年八月十七日,礼部言:「再详定(言)[北]郊坛制,高广丈尺已有元丰六年七月朝旨,坛高一丈二尺,设四陛。其除治四面,稍令低下,以应泽中之制,缘深广丈尺别无典礼,自外壝之外,量宜除治,其深广令与壝坛相称。仍于外壝四门外各留道路。其(祀)[祠]祭官孙昭度等度北郊皇地祇坛,东西一十六步,步五尺,凡八十尺。南北如之。周围总六十四步,计积尺三百二十尺。坛身四壁四百五十六尺五寸。看详北郊外壝之外既除治,合稍低下,以应泽中之制。又外壝四门之外当留道路,以备亲祀仪卫经由,其广阔合与外壝门相照。今度南郊东外壝棂星三门,南北共六十二尺,南熏门外御路东西墙壁阔五丈五尺五寸,今所留道路若只与外壝门相照,亦自广六丈有奇,不妨仪卫往来。」从之,仍令工部遣礼直官指画增饰。
四年四月十四日,工部言:「礼直官指画到坛心东西南北各四十尺,上等陛八尺,中等
陛一丈,下等陛一丈二尺,阔一丈二尺。里壝二十五步,墙基三尺;外壝二十五步,墙基三尺。东西南北四方总九百八尺。内除东北两壁别无增展地步外,有(四)[西]壁比旧增出五尺,侵官道;南壁比旧增出一丈三尺,侵官道。三壝墙四门各阔六十二尺。坛身低处将高就低,一例贴筑,并增饰一尺五寸,外有棂星门。外壝之外,量宜除治四面,稍令低下。欲乞自外壝外留五尺除治,阔十丈,以渐至中心,深四尺。择日兴工,合得祭告。」从之。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二 南北郊坛 北郊
北郊
其从祭之祇,升四镇海渎与五行五岳同位于第二,而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祇,位内壝之内如故。及坛并饰以黄色。诏令杨戬依此修筑五帝坛。
元丰六年八月,监察御史翟思言:「白帝坛地形北倾,久雨积水,无下地可决。谓宜即高原广阜改制,乞下有司相视。」太常寺请下(详)[祥]符县,命官同郊社令行视闲地改置,从之。
绍圣四年闰二月八日,礼部、工部言:白帝坛宫乞移于庶人园。从之。
真宗景德三年四月此条上原有眉批:「郊坛,重复。」,太常寺言:「神州坛壝,中有坑堑及车马之迹,又两壝步数迫隘,不合礼文。望令改择坛位,及依今式封标诸坛外壝,禁人耕垦樵牧。」奏可,即徙坛于方丘之西焉。八月九日,详定所上言:「祀汾阴后土,请如封禅,以太祖、太宗并配。又按《开宝通礼》及《义纂》,方丘之制,八角三成,每等高四尺,上阔十六步。设八陛,上等陛广八尺,中等陛广一丈,下等陛广一丈二尺。为三重壝,量地之宜,四面开门。为瘗坎于坛之壬地、外壝之内,方深取足容物。其后土坛望下经度制置使依此修筑,及依社首坛,止用细土泥饰,别无方色。」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三 郊祀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