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十九

保婴撮要 作者:


  [卷十九] 痘稠密

  张洁古先生云∶一发稠密,如针头者,情势重也。轻其表而凉其内,连翘升麻汤主之。然稠密之处,各有经络部分所属,额主心,面主胃,腹与四肢主脾,胁主肝,雨腋主肺,下部主肾,肩背主膀胱,当随见症治之。若面色黄,大便黑,烦躁喘渴,或腹胀者,瘀血在内也,用犀角地黄汤、或抱龙丸、生犀角汁,但根窠分明肥满者,无妨。窃谓前症若属心经,用导赤散之类。胃经用犀角散之类。肝经用柴胡汤之类。大凡稠密者,热毒炽盛也,若密而不痛,用东垣消毒散。若密而作痛,用仙方活命饮。若密而小便不通,用八正散。若密而大便不通,用承气汤。若密而恶寒发热,用麻黄甘草汤。

  ——小儿十三岁,痘疮稠密而痛,脉洪数而有力,先君用仙方活命饮二剂,先出者痛顿止,后出者隐于肉里,用东垣消毒散二剂,隐者悉消,又用活命饮一剂,脉静身安而痊。

  ——小儿出痘稠密,身侧尤甚,赤呻吟,饮乳不彻,先君谓肝胆之火助邪为患,故身侧尤多,乃乳母肝火传变也,用柴胡栀子散治其母,子饮数滴而靥。

  ——小儿痘疮甚密,身侧尤甚,贯脓不满,不红活。或云∶当殁于十二日。余以为气血虚弱,用八珍汤加糯米百粒数剂,至十五日而愈。

  ——小儿痘密而灰白色,始末悉用补托之药,安后饮食过多,呕吐面青白,唇目牵动,先君以为慢脾风症之渐。不信,翌日手足时搐,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干姜而愈。

  ——小儿痘稠密色赤,先君以为热毒,用东垣消毒散一剂,初出者顿起,后出者悉没,再剂如期而靥。

  ——小儿稠密色黑,烦躁喜冷,手足并热,先君谓火极似水。令恣饮芹汁,烦热顿止,先用犀角地黄汤,次用地黄丸料,服之而愈。

  ——小儿稠密出迟,用四圣散而起发,用参内托散而靥,后发热恶寒,用八珍汤而愈。

  ——小儿痘密而痛,用东垣救苦汤一剂,痛顿止,用紫草木通汤而愈。

  ——小儿痘密,身痛如刺,用活命饮一剂,其痛即止,又用犀角消毒散而愈。

  ——小儿痘初出密痛。用东垣救苦汤,痛顿止;又用四圣散而发,用犀角消毒而愈。

  麻黄甘草汤

  治表实痘毒,盛稠密。

  麻黄生甘草上水煎服。

  柴胡栀子散

  (方见作痒抓破)

  柴胡甘草枳壳汤

  (方见痘喘)

  甘桔防风汤

  (方见痘咳嗽)

  东垣消毒散

  (一名救苦汤,方见痘身痛)

  紫草木通汤

  (方见小便不利)

  仙方活命饮

  (方见痘痈)

  六味地黄丸

  (方见痘疮发热属阴阳)

  四圣散

  (方见痘腹胀气促)

  小柴胡汤

  (方见症)

  柴胡清肝散

  (即柴胡栀子散,一方见痘潮热)

  紫草散

  (方见顶陷心烦)

  抱龙丸

  (方见痘痫搐)

  犀角消毒散

  (方见痘疔)

  [卷十九] 痘吐泻

  《痘疹方》云∶痘疹吐泻,盖因脾胃不和,饮食不调,烦渴,呕吐泄泻,并用白术散。然疮疹皆赖脾土,脾土实则易出易靥,万物得土气,温暖而生,吐泻则伤脾土,遂有更变之症。夏月中暑烦渴泻,或腹痛,或欠筋,用五苓散加藿香。伤食吐泻,用小异功散。手足并冷者,用益黄散、豆蔻丸。顶陷灰白,用木香散。疮正出而吐泻者,或见血者,俱为逆症,难治。窃谓前症虽因脾胃不和,然邪实上焦则宜吐,邪实下焦则宜泻。如吐泻嗳腐吞酸,皆宜宣发,但微甚不同耳。张翼之云∶若痘疹吐泻少食为里虚,陷伏倒靥灰白为表虚,二者俱见为表里俱虚,合用十二味异功散救之,甚至姜、附、灵砂亦可用。若止里虚,去官桂。止表虚,减肉豆蔻。若能食便秘倒靥为里实,忌补,当用钱氏及丹溪法下之。

  皆为能食为里实,里实而补,则结痈毒。红活绽凸为表实,表实而补,则溃烂不结痂。凡痘见,便忌葛根汤,恐发表虚也。如有更变,当随症治之。

  ——小儿痘初出,忽吐泻,饮乳不歇,属脾胃虚弱,用人参白术散,作大剂,母子并服;又用五味异功散为末,时以乳调服,吐泻止而靥。

  ——小儿出痘作泻,手足并冷,用十二味异功散稍愈;又用五味异功散加姜、桂一剂而止,又去姜加木香一剂;再用参四圣散而靥。

  ——小儿痘疮愈而作泻不食,此脾气内虚,先用五味异功散而泻止,食进后又伤食吐泻发搐,仍以五味异功散加天麻、柴胡而愈。

  ——小儿痘后作泻,腹中疼痛,手足并冷,此脾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加干姜一剂,乃去姜,又数剂而痛止;又用六君子汤加柴胡而泻止。

  益黄散

  治疮疹,因烦渴饮水过多,而伤脾胃吐泻。

  丁香诃子(煨)青皮陈皮木香(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水煎。

  橘皮汤

  治呕吐不止,饮食不入。

  陈皮生姜(各一钱)人参(五分)上水煎,作三四次服之。

  生气散

  治脾胃气虚吐泻,肚腹膨胀,饮食不化,或腹痛不止。

  丁香甘草(各五分)白术青皮木香人参(各七分)上水煎,徐徐服。

  五苓散

  (方见小便不利)

  五味异功散

  (方见寒战切牙)

  对金饮

  治饮食吐泻(方见不靥闷乱)

  豆蔻丸

  (方见泄泻切牙)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异功散

  (二方见顶陷灰白)

  人参白术散

  (方见发热属阴阳)

  参四圣散

  (方见腹胀气促)

  六君子汤

  (方见不靥闷乱)

  [卷十九] 痘自汗

  《痘疹方》云∶初起时,自汗不妨,盖湿热熏蒸而然也。窃谓前症因邪在经络,自能发散,使邪气外泄,若见此症,不当用、桂之属,以实腠理,且自汗则痘热已轻,升麻葛根之类,在所当禁,恐发泄太甚,则津液内耗,阴随阳散,难以收靥。靥后最宜审治,若血虚者,用当归补血汤。气虚者,用四君子加黄。气血不足者,十全大补汤。若饮食自汗者,异功散。杨氏云∶痘疮一见红点,升麻、葛根,便不可用。此语甚是。但此为表虚,及无表症者而论。若或邪在表,痘赤绽者,又当用麻黄甘草汤。汗之肿作痛者,用活命饮加麻黄散之。盖自汗、盗汗,为病不同。自汗者,汗无时而自出也,属阳虚。盗汗者,睡则汗出,寐则汗收也,属阴虚。汗者,血之所化,阴气不能闭藏,所以睡则汗出也。

  痘家当以补血为主。若当归补血汤、六味地黄丸、八珍汤、人参养荣汤之类,皆可因症施治。又有胃虚者,宜用四君及浮麦散。食积内热者,宜用四君、曲、。未靥之际,恐致气血虚而不能结痂,既靥之后,尤防血脱阴虚,阳无所附矣。

  ——小儿痘将出,自汗作渴发搐,此心肝二经热甚,用柴胡麦门冬散,而热症退;用紫草快汤,痘悉见;又用四圣散而结靥。

  ——小儿痘出,自汗发搐流涎,此木火侮土,先用五味异功散加钩藤钩,诸症顿减;次以五味异功散加柴胡而安。

  ——女子出痘,色赤自汗,发搐作呕,此肝火侮土,先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钩藤钩,热搐悉愈;又用托里散,浆贯而愈。

  ——小儿痘出自汗,面赤作渴,手足并热,大便干黄。此肠胃皆热,用泻黄散末,一服诸症顿退;又用托里散、异功散加山栀、麦门冬而痊。

  人参养荣汤

  治气血俱虚,发热恶寒,肢体倦怠,食少作泻,或久病虚损,口干咳而下痢惊热,自汗盗汗。

  白芍药(炒,一钱半)人参陈皮黄(炒)桂心当归白术(炒)甘草(炙。各一钱)熟地黄(自制,七分)五味子(杵卅,七分)远志(五分)上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

  麻黄甘草汤

  麻黄甘草(等分)上每服一钱,水煎。

  浮麦汤

  浮麦不拘多少(炒香)上每服三五钱,水煎。

  当归六黄汤

  治血气不足,虚火内动,烦躁,自汗盗汗不止。(方见烦躁)

  [卷十九] 痘痒塌

  陈文宿先生云∶痘疮痒塌,若脏腑调和,血气充实,外常温暖,内无冷气,必无此症。设服宣利之药所致,宜用异功散治之。丹溪云∶痘疹痒塌者,于形色脉上分之,实则脉有力,气壮;虚则脉无力,气怯。虚痒则实之,更加凉血药;实痒则大便秘结,以凉药下之。窃谓前症若色赤而有痒者,属血虚有热,用四物、牡丹皮。色白而兼痒者,属气虚有热,用四君加芎、归。若发热大便秘结者,用犀角消毒散。发热大便调和者,用麦门冬饮。寒战渴泻,喘嗽声哑气急,先用十一味木香散,如未应,急用十二味异功散,外用败草散敷之。若寒战切牙,烦热喘渴足冷,灰白内陷,腹胀渴泻者,皆不治。

  ——小儿出痘六日,痒塌寒战,钱密谓血气虚寒。用十一味木香散二剂而浆贯;用参托里散,而靥脱。后痕作痒,用大补汤而痊。

  ——小儿第七日,痒塌少食,手足俱冷,发热恶寒。先君谓阳气虚寒。用十二味异功散,一剂而痒止,又用托里散加肉桂,四剂而浆贯,用十全大补汤而结靥。后痕赤作痒,此血气虚热,用八珍汤二十余剂而愈。

  ——妇人出痘,热数日而发见,用紫草快汤,虽红活而痒塌,询其素勤劳,元气颇不充实,用八珍汤,烦热渐止,又用托里散而靥。

  ——小儿十六岁,第九日痘塌口干,发痒手冷腹胀。先君谓脾胃血气虚弱,用五味异功散加归、、姜、桂,四剂痒渐止;又用十全大补汤,六剂浆贯;用八珍汤数剂而靥。后遍身不时作痒,或痘痕色赤,用补中益气汤而痊。

  ——小儿痘浆不满,面赤作痒。余谓血气虚而有热,欲与温补。不信,服清热之药,至十三日,疮痕色赤,烦渴腹胀不食,手足逆冷而殁。

  五味异功散

  治痘疮,脾胃气虚痒塌。(方见寒战切牙)

  四物汤

  (方见痘疮出迟)

  四君子汤

  (即六君子汤去陈皮、半夏,方见不靥闷乱)

  托里散

  犀角消毒散

  (二方见痘痈)

  十全大补汤

  (方见腹胀)

  八珍汤

  十一木香散

  十二味异功散

  (三方见顶陷灰白)

  紫草快汤

  (方见顶陷心烦)

  [卷十九] 倒靥

  丹溪先生云∶痘疮倒陷,因真气虚,而毒瓦斯不能尽出者,用黄、人参、紫草酒制治之。若将成就之际,却淡色者,属血虚,用当归、川芎之类,或加红花、紫草。属热毒者,用升麻、芩、连、梗、翘之类,甚者用犀角屑,大解痘毒。

  窃谓前症若热毒方出,忽被风寒闭塞,肌窍血脉不行,身体作痛,或四肢微厥,点不长,或变青紫黑色者,此为倒靥。

  若胃气虚弱,不能补接荣卫,出而复没者,谓之陷伏。误用解毒之药,必致陷塌。若喜热饮食,手足并冷者,乃脾胃亏损,阳气虚寒之症,宜用辛热之剂补之。喜冷冻饮料食,手足并热,乃阳气实热之症,宜用苦寒之剂泻之。外感风寒者,温散之。毒入腹者,分利之。阳气虚者,温补之。外寒触犯者,熏解之。陈宿州先生用十二味异功散,以预保脾土于未败之先,实发前人之未发,开万世之蒙聩也。

  ——小儿痘将愈,忽黑陷,余谓气血虚。用紫草散加人参、当归,又用参托里散而愈。

  ——小儿将愈而倒靥,切牙寒战,手足并冷,饮沸汤而不知热,用十二味异功散,一剂诸症顿退,却用五味异功散,倍用参术数剂而愈。

  ——小儿痘,饮食多而作吐,服枳术丸,色黑将陷,用五味异功散加干姜,二剂贯浆而靥。

  ——男子发热昏愦,数日发红点,用快汤、托里散,贯浆将靥,忽发热恶寒,疮黑倒靥,手足并冷,口渴饮汤,此阳气虚寒也,用独参汤四剂,诸症渐愈而靥。

  ——小儿兼呕,手足并冷,余谓脾气虚寒,欲用十二味异功散,不信,另用杂药而殁。

  成都方士禹太和,治痘疮黑陷垂死者,用壁间喜蛛,如黄豆大者一枚,擂烂。一岁儿用雄黄一分;二岁,二分;十岁者用一钱,入蜘蛛内研匀,用好烧酒调服。愚意此即木香散、异功散之类也。若因阳气虚寒,不能荣运周身,以致四肢逆冷,腹胀唇青黑陷者,宜用烧酒。若因元气虚弱,色白隐于肌肤,而不能起发者,宜用陈酒,亦不可拘泥于烧酒也。若小儿未及周岁,或儿大者。宜酌量与之,不可拘于杯许也。又有一等症,气血俱虚者,或色淡红,不光泽,不起发,或惊悸切牙者,加紫草、红花以用之。

  七味白术散

  (方见发热属阴阳)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异功散

  (二方见痘灰白色)

  [卷十九] 烂

  闻人氏云∶痘烂之症,因当发散而不发散,则毒瓦斯闭塞,以致喘促闷乱。不当发散而误发散,则毒随阳气暴出于外,遍身皮肤溃烂。治宜调脾胃进饮食,大便调和,荣卫健旺,毒瓦斯自解,而无目赤咽痛,口疮吐衄等症。窃谓前症若发表过甚,大便自利,急用理中丸、豆蔻丸,以救其里。亦有痘疹,如蚊所啮而色黑,乃危症也。若大小便秘结烦躁,用山栀子汤,猪尾血调脑子治之,自利不食者不可用。盖毒发于表而妄汗之,则腠理开泄,荣卫益虚,转增疮烂,由是风邪乘虚变症者有之。若毒根于里而妄下之,则内气愈虚,毒不能出,而反入焉。由是土不胜水,变黑归肾,身体振寒,两耳尻冷,眼合肚胀,其疮黑陷,十无一生,治者审之。

  ——小儿患此,发热作渴,手足并冷,此脾经热毒,先用泻黄散五分,又用七味白术散而愈。

  ——小儿患此,但恶寒发热、体倦头痛,人迎脉大于寸口二三倍,此风邪外伤,用补中益气汤加川芎、蔓荆子,愈而自靥。

  ——小儿患此,口舌生疮,手足并冷,余谓此中气虚而内热耳,用五味异功散,议论不一,犹豫未服。翌日,腹痛口噤,余用前药,更加干姜,一剂诸症稍缓,再剂而愈。

  ——小儿患此,或痒或痛,发热口渴,先用白术散,次用补中汤而愈。后因作课劳心,发热头痛,痘痕赤。用补中汤加蔓荆子,及八珍汤而愈。

  ——小儿患此作痛,喜饮热汤,发热恶寒,手足并冷,余谓此中气虚而外假热也,用补中汤加参、,各三剂四剂而愈。

  ——小儿患之,多在两胁,时发寒热,此肝经之症,用加味逍遥散而寒热退,又二剂而胁痛止,及立效散而痊。

  ——小儿患之,作渴发热,额间为甚。此心经有热,先用导赤散,母服渐愈;又用柴胡栀子散,敷三黄散而痊。

  ——小儿患之,发热作渴,面目多白,尺脉数而无力,此禀足三阴虚也,用地黄丸、补中汤寻愈。毕姻后,患瘵症,服黄柏、知母等药几危,余仍用前药而痊。

  ——小儿患此,体倦恶寒,此脾胃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数剂而愈。后因饮食停滞,发热而痘痕复赤,先用陈皮、参、术、神曲、山楂消食,仍用补中益气汤,调补脾胃而愈。若误用败毒之剂,决不起矣。

  ——小儿痘愈后因劳,痘痕作痒,搔破脓水淋漓,面色皎白,脉浮大按之如无,余用补中益气汤渐愈。或云∶先攻其邪,而后补之。乃用消风散,变,汗退场门噤而死。惜哉!

  山栀子汤

  治痘疹及毒状如蚊蚤啮毒盛黑色者。

  栀子仁(一两)白藓皮赤芍药升麻(各一两)寒水石甘草(炙。各五钱)上为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柴草。

  三黄散

  治疳热生疮,脓水浸淫,脓流处便湿烂。

  松香五倍子黄连黄丹海螵蛸(各一钱)轻粉雄黄上为末,用莹肌散煎洗,渗之干者,香油敷。

  豆蔻丸

  (方见泄泻切牙)

  柴胡栀子散

  (即柴胡清肝散)

  五味异功散

  补中益气汤

  (二方见寒战切牙)

  加味逍遥散

  (方见欲靥不靥)

  地黄丸

  (即六味地黄丸)

  七味白术散

  (二方见发热属阴阳)

  泻黄散

  (方见靥后发咽痛)

  导赤散

  立效散

  (二方见风邪搏于肌肤)

  [卷十九] 痘痫搐

  钱氏云∶痘疹痫搐,由内相胜也,惟心、脾疹能作搐。盖疹为脾所主,脾虚而不胜土,风热相搏,而动于心神。心喜热,神气不安,因搐成痫。为心所生,心主热,热生风,风属于肝,二藏相搏,风火相争,故发搐。当泻心肝。若凉惊用凉惊丸,温惊用粉红丸。海藏云∶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无论虚实,皆属心火。上说脾虚则肝气乘之,与心火相合耳。若脾土实,心火旺而逆乘,以致痫者,此实邪也。便结者泻青丸,便软者泻心汤。洁古云∶未出而发搐者,是外感风邪之寒,内发心火之热所作也,当用解毒丸、犀角地黄丸主之。世传云∶疮疹欲出,身热烦躁,忽发惊搐,宜用驱风膏、小如圣饮。小便不通,八正散。痰涎壅盛,利惊丸、抱龙丸。丹溪云∶欲发疮疹,先身热惊跳搐搦,此非惊风,宜用发散之药。窃谓前症痘疹未见而先发搐者,乃毒瓦斯自心经出也,若病势轻缓,或形气虚弱者,不宜用峻厉之剂,恐元气内损,则毒瓦斯内陷,而疮不能起发也。或外感风寒之邪,内因疮疹之热而相搏;或肝血虚火动而内生风,当补元气为主,佐以见症之剂。然前方多峻厉之剂,审有是症,方可用,须察其色赤白,而以脾胃为主。虚则用温补,实则用解毒。若先发搐而后发疮,多有生意。疮已瘥而发搐,或吐泻者难治。

  ——小儿痘痂脱尽,因其秽气,用葱椒煎汤浴之,发热痰喘,用八珍加白僵蚕、蝉蜕,一剂痰喘顿止;又用四君、芎、归、钩藤钩而搐止。

  ——小儿痘疮色赤,四肢发搐,眉唇牵动,此心肝二经热甚,乘脾所致也,用四君、防风、钩藤钩而痊。

  ——小儿痘后,四肢发搐,眉棱尤动,小便频数,脸目青赤,此肝经风热,用四物、柴胡、山栀少愈,但四肢倦怠,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此脾气受伤而未复也,用四君、升麻、当归而痊。

  ——小儿痘后,寅卯申酉时热甚或兼搐,余谓寅卯时发热,此肝火本症,申酉时发搐,乃肝木侮金。先以四物、白术、茯苓、钩藤钩,煎送柴胡二连丸而愈,夕用地黄丸,朝用四君、山栀、柴胡及四君子加当归而痊。

  ——小儿痘疮色赤,发搐痰盛,服抱龙丸而顿愈。又因母大怒,儿仍搐,母服柴胡栀子散、加味逍遥散,母子并愈。

  ——小儿痘愈后发搐,左额青赤,唇口牵动,余谓肝心二经风热所致,先用柴胡栀子散加钩藤钩,后用加味逍遥散,而搐止,再用五味异功散而痘愈。

  ——小儿痘将愈,发搐痰涌,头目不清,脾虚气弱,肝木侮之,先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钩藤钩,搐愈而靥。

  柴胡二连丸

  治肝经实火。

  柴胡宣黄连胡黄连各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

  补中益气汤

  (方见寒战切牙)

  六君子汤

  (方见不靥闷乱)

  四神丸

  (方见泄泻切牙)

  十一味木香散

  (方见顶陷灰白)

  [卷十九] 痘风

  丹溪先生曰∶痘风分气血虚实,虚则黄生血之剂主之,佐以风药。实则白芍、黄芩为君,连翘、白芷、断续之颊为佐。窃谓前症更当发,痘疮已出未出,已靥未靥,外邪所伤,内虚火动。若未出而搐搦,热毒内蕴也,紫草快汤加钩藤钩。已出红绽而搐搦,热毒作痛也,东垣消毒散加钩藤钩。贯脓而搐搦,血气虚也,参四圣散加钩藤钩。若靥后而搐搦,血气尤虚也,八珍汤加钩藤钩。或目,或直视者,风火相搏也,柴胡栀子散,或六味地黄丸加柴胡、山栀或口角流涎者,木乘土也,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钩藤钩。或目赤眵泪者,肝血虚而生风也,四物汤加柴胡、钩藤钩。

  或角弓反张者,水不生木也,六味地黄丸加柴胡、当归,随用补中益气汤,加天麻、钩藤钩,不可直用治风之药。盖风药能燥血散气,必验其手足冷热温和三症,而用补泻调理之法,庶无误矣。如婴儿,当审乳母而治之。

  ——小儿痘疮将愈发搐,服牛黄清心丸,更口噤流涎,此脾胃复伤,肝木所侮,而涎不能归经耳,先用五味异功散加钩藤钩,诸症顿减,次以五味异功散加柴胡而安。

  ——妇人出痘,因怒发搐,痘痕赤色,发躁作渴,面目皆赤,此汗多亡阳血脱而然也,先用当归补血汤二剂,躁渴顿止;又用八珍、柴胡、牡丹皮、钩藤钩,热搐悉愈;又用八珍汤而痊。

  ——妇人痘疮将愈,因怒发搐口噤,头痛如裂,痘痕皎白,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钩藤钩顿愈。又因怒发搐,头晕不食,先用补中益气汤加天麻,又六君、柴胡而安。

  当归补血汤

  治痘疮,血气亏损,发搐热渴喜饮,脉洪大而虚,重按如无者。(方见寒战切牙)

  抱龙丸

  治痘疮风热发搐,或痰甚者。

  胆星(四两)天竺黄(一两)雄黄朱砂(各五钱)麝香(少许)上为细末,用甘草一斤煎膏为丸,每一两作二十丸,用薄荷或灯心汤化下。

  按∶前方肝经清热豁痰利气祛风之药,过剂则脾肺复伤而反甚。或更加胸腹作胀,食少作呕者,宜用人参白术散,倍补中气。

  造牛胆南星法

  腊月,南星中大者为末,用黄牛胆汁拌匀,仍入胆壳内,以线扎口,悬挂当风处,阴干隔年方可用,重制二三次者尤妙。

  小柴胡汤

  (方见症)

  柴胡二连丸

  (方见前)

  六味地黄丸

  (方见发热属阴阳)

  四物汤

  (方见痘疮出迟)

  十全大补汤

  (方见腹胀气促)

  [卷十九] 痘潮热

  张洁古先生云∶痘疹未有不因潮热而出者。观其热之时,知自何脏发出,寅卯辰时属肝,出水泡;巳午未时属心,出疮;申酉戌时属肺,为脓泡;亥子丑时属脾,出疹子。惟肾独居腑下,不受秽浊,故无症耳。窃谓前症当察其虚实,若壮热饮水,便秘,属实热也,少用清凉饮下之。发热饮冷,大便不秘,属虚热也,宜人参白术散补之。若下而发热愈甚,此阴虚而阳无所附也,用四物、参、之类补之。若下而潮热面赤者,血气发躁也,用当归补血汤补之。若见发搐等症,乃肝虚而内生风也,用四物、天麻、钩藤钩补之。用发散之剂,而热愈甚,此表虚而外热也,用四君、当归、黄补之。

  ——小儿先潮热,午前甚,面青痘赤,出而热不止,或时发搐,手足不热不冷,此阳明胃经症,为肝木所侮,先用补中益气汤加钩藤钩,四剂而热止;痘色红活,乃去钩藤钩,又四剂而贯浆,又用八珍汤而痊。

  ——小儿痘红活,寅卯时潮热作渴,此肝经风热症,用柴胡栀子散末,三服热止浆贯,又用八珍汤、山栀、丹皮而靥。

  ——小儿靥后潮热,手足发冷,余谓胃气虚弱,用五味异功散,佐以补中益气汤而愈。因饮食过度,前症复作,更腹胀,大便不实,小便重坠,此脾虚也,用补中益气汤而痊。

  ——小儿痘后,不时寒热噫气,饮食吞酸,服二陈、枳实、黄连,更寒热如疟,腹坠下气,此中气复伤而下陷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五味异功散,各加干姜、木香而愈。

  ——儒者先潮热出痘,面青胁痛,此肝经之症,用四君、柴胡、当归、山栀,二剂胁痛稍缓,又佐以加味逍遥散而痛止,却用托里散,浆贯而靥。后又潮热,用地黄丸而愈。

  ——妇人患此,误服寒凉之剂,烦躁作渴,饮沸汤而不知热,脉洪数,按之微细,此血气俱虚,用大剂十全大补汤加姜、桂四剂,更恶寒切牙,此虚极而药力未能及也,于前药内,更加附子一片,二剂诸症顿退,乃去附子,又二剂将安,去姜、桂常服而痊。

  ——小儿痘愈后,潮热,饮食少思,面色痿黄,久治不愈,热后面与手足如冰,余谓脾气虚寒,当用六君、姜、桂,不信而死,手足皆黑。惜哉!

  柴胡栀子散

  治痘疮肝经有热,寅卯时发热,或寒热往来,或发热惊搐,或切牙不止,四肢劲强。(方见脓水淋漓)

  加味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牡丹皮、山栀)治因乳母肝脾血虚发热,致儿发潮热,疮不能愈者。(方见欲靥不靥)

  人参白术散

  六味地黄丸

  (二方见发热属阴阳)

  八珍汤

  (方见顶陷灰白)

  清凉饮

  (方见大便不通)

  托里散

  (方见痘痈)

  十全大补汤

  (方见腹胀气促)

  四君子汤

  (方见不靥闷乱)

  当归补血汤

  补中益气汤

  五味异功散

  (三方见寒战切牙)

  四物汤

  (方见痘出迟)

  [卷十九] 痘吐逆

  世传方云∶痘疮吐逆无痰,益黄散。有痰,二陈汤或橘皮汤、半夏汤,不止加丁香。若吐而泻者,亦宜益黄散,及陈氏木香散、异功散。吐而身热烦渴,腹满气促,大小便涩而赤者,当利小便。窃谓前症若手足并冷,渴饮热汤,或腹作痛,中气虚寒也,宜用益黄散。手足不冷,吐逆痰涎,中气虚弱也,宜用橘皮半夏汤。手足并热,热毒壅滞也,宜用导赤散。口干饮乳不彻,胃经气热也,宜用竹薷汤。吐逆不乳,或吐乳酸秽,此脾气虚而乳食停滞也,宜用枳术丸。

  ——小儿痘不红活,手足微冷,此阳气虚弱也,先用五味异功散加干姜、肉桂二剂,乃去干姜,加木香,又二剂而愈。

  ——小儿十一岁出痘,第九日吐逆不食,手足并冷,此阳气虚寒之极也,用十二味异功散,一剂顿愈,用五味异功散而安,用参四圣散而靥。

  ——小儿吐逆作渴,手足并热,此胃经有热也,用竹茹汤而热稍止;用人参胃爱汤而吐亦止;用化毒汤而贯脓;四圣散而结靥。

  ——小儿吐逆作泻,腹胀烦渴,痘出不快,手指微冷,用七味白术散,而诸症退;用四圣散,而诸痘出;用人参蝉蜕散,而诸痘靥。

  ——小儿吐逆腹胀,发热作渴,大便干臭,此因肠胃实热,用竹茹汤加黄连、枳壳,诸症稍退,用紫草快汤,疮势顿发,如期而靥。

  ——小儿痘出甚密,呕逆饮冷,手足并热,此胃经热甚,先用葛根麦门冬散,一剂热症顿退;又用泻黄散末一钱,用米饭调服而安;用白术散而痊。

  人参胃爱散

  治痘疮已发未发,吐泻不止,不思饮食,或吐逆等症。

  人参藿香紫苏甘草(炒)丁香茯苓木瓜(各等分)糯米上每服三钱,姜、枣水煎。

  葛根麦门冬散

  治热毒疹,头痛壮热,心神烦闷,乱吐逆者。(方见顶陷心烦)按∶此阳明胃经之药也,外除表邪,内清胃火,兼补元气。若非发热作渴,表里俱实者,不可用。若表里俱虚而发热作渴,宜用人参麦门冬散。

  七味竹茹汤

  橘红半夏(各等分)白茯苓(二分)甘草竹茹黄连(姜炒)葛根(各二分)上姜水煎服。

  人参蝉蜕散

  治小便不利,痘疮不发,烦躁作渴,切牙喘满。

  人参蝉蜕白芍药木通赤芍药甘草紫草茸上每服三四钱,水煎。

  橘皮半夏汤

  橘皮半夏(等分)上每服三钱,姜、枣水煎。

  化汤

  (方见水痘麻痘)

  紫草快汤

  (方见痘陷心烦)

  六君子汤

  (方见痘腹胀)

  导赤散

  (方见风邪搏于肌肉)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异功散

  (二方见痘灰白色)

  六味地黄丸

  七味白术散

  (二方见发热属阴阳)

  四圣散

  (方见涕唾稠粘)

  五味异功散

  (方见寒战切牙)

  [卷十九] 痘咳嗽

  《痘疹方》云∶痘疮未出之先咳嗽,升麻汤。头疼身热,恶寒咳嗽,参苏饮。呕吐痰涎,白术汤。时气头疼咳嗽,或靥后余毒咳嗽,惺惺散。疮不起发,升麻汤。感寒头痛,闷乱咳嗽,木香散。发热嗽甚,别无他症,生地黄散。风热咳嗽,五味子汤。咽喉不利,甘桔防风汤。窃谓前症未出欲出之际,乃热毒上熏清道,肺气不宁,宜用惺惺散。若已出之后,则属元气虚弱,不能固卫腠理,风邪乘虚而袭,宜用五味异功散加桔梗、五味子,以补脾肺。

  ——男子咳嗽嚏喷,腮颊赤白,胞皆赤,遍身赤,余谓此心脏痘疹,彼疑惑而未用药,旬余皆红活起发。余谓既红活起发,不必服药。至十七日,大便下血,脓疮痂而痊。

  ——小儿痘赤壮热,咳嗽痰甚,烦热作渴,用人参清膈散一剂,诸症顿退,日用芹菜汁,旬余而靥。

  ——小儿痘渐愈,咳嗽,肺脉大而无力,用参苏饮,咳嗽渐愈。因母饮酒,又复咳,用五味异功散加桑白皮、杏仁、山栀,母子并服而愈。

  ——小儿痘疮,十二日患咳嗽唾痰,胸中隐痛,肺脉数滑。余曰∶此兼患肺痈也,当用桔梗汤。不信,翌日果吐脓血,用桔梗汤而愈。

  ——小儿十四岁,痘愈后,咳嗽,脉数而无力,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味丸料,各数剂渐愈。毕姻后,咳嗽发热,仍用前药及八珍等药而痊。

  ——小儿痘将愈,咳嗽面色黄白,嗽甚则赤,用五味异功散,调补而愈。

  生地黄散

  治小儿疹,身热口干,咳嗽心烦等症。

  生地黄(半两)麦门冬(去心,七分)杏仁款冬花陈皮(各三钱)甘草(炙,二钱半)上每服三五钱,水煎,徐徐服,儿大加之。若痰气痘热内作,宜用桔梗甘草防风汤。若痰上壅者,佐以抱龙丸。

  桔梗汤

  治久嗽肺气伤,而吐痰有血痰或腥秽,或咳吐脓血,肺痈等症。

  桔梗(炒)贝母(去心)知母桑白皮枳壳(各一钱)地骨皮栝蒌仁薏苡仁杏仁(各五分)当归黄(微炒。各一钱)五味子百合(炒。各一钱五分)防己(一钱)葶苈(炒,五分)上每服三五钱,水煎服。

  桔梗防风汤

  治痘症余毒,疮毒咽痛。

  桔梗甘草防风上水煎服。

  六味地黄丸

  七味白术散

  (二方见发热属阴阳)

  五味异功散

  补中益气汤

  当归补血汤

  (三方见寒战切牙)

  十六味清膈散

  (即人参清膈散,方见顶陷心烦)

  惺惺散

  (方见症)

  五味子汤

  (即小柴胡汤加五味子)

  参苏饮

  (方见涕唾稠粘)

  [卷十九] 痘喘症

  《痘疹方》若云∶痘疮已出未靥之间,喘渴,白术散;甚者木香散。收靥后,腹胀喘渴,大便利,小便涩,葶苈木香散。喘嗽,五味子汤。喘渴靥后,余毒不除,大便坚实,前胡枳壳散。头疼身热,恶寒微喘,是有表邪也,用参苏饮。

  窃谓前症若因脾肺虚弱,宜用白术散。脾肺虚寒,宜用木香散。热毒内蕴,紫草甘草枳壳汤。风邪外感,用参苏饮。内外壅滞,人参清膈散。大便自利,小便涩滞,葶苈木香散。大便坚实,前胡枳壳散。

  ——小儿痰喘,痘赤作痛,热渴喜饮冷水,大便不利,此胃经实热,先用前胡枳壳散,诸症渐退,又用犀角地黄汤而靥。

  ——小儿面赤有痰,口干作渴,右寸口脉洪数,此心火刑肺金,用人参平肺散一剂,又用地黄丸料,四剂而痊。

  ——小儿痘赤而痛,喘嗽作渴,脉洪数,左尺右寸为甚,此肾火上炎,乘肺为患,用地黄丸料,煎与恣饮,如期而靥。

  ——小儿十四岁,痘方愈而喘促咳嗽,余谓脾肺气虚,用五味子汤而愈。后停食发热喘嗽,用五味异功散而安,用补中益气汤而痊。

  ——男子出痘,愈而喘嗽面赤,服参苏饮,面色痘痕皆白,此脾肺气虚而复伤也,用补中益气、五味异功散而痊。

  ——小儿喘渴面白,手足时冷,此脾肺气虚,用人参白术散、五味异功散而愈。

  ——小儿痘将愈,喘渴腹胀,大便不结,小便涩,此脾肺气虚而然也,先用葶苈木香散,又用人参白术散而愈。

  ——小儿痘出气喘,大便秘结,手足并热,作渴饮冷,用前胡枳壳散而安,但饮食少面白,此邪气去而真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五味异功散而愈。

  ——小儿十四岁,痘方愈而喘,手足不热,余谓脾肺气虚,用补中益气汤而愈。后停食发热,手足不冷,余谓脾气虚热而喘嗽,用五味异功散,二剂而热退;又用补中益气汤而痊。

  ——小儿痘疮,狂喘躁热,作渴饮冷,痰涎不利,先君谓热毒壅滞,用人参清膈散、犀角地黄汤,各一剂顿愈;又用当归补血汤而愈。

  ——男子痘愈,而喘嗽面赤。服发表之剂,喘嗽益甚,面色痘痕皆白,手足并冷,余谓脾肺之气复伤而虚寒也,用补中益气汤加干姜一剂,元气渐复,却佐以八珍汤而痊。

  ——男子痘愈,而患喘发热恶寒,余用十全大补汤。不信,反服清热之剂,汗出如雨,身热如炎,面目、痘痕如赭赤。

  余曰∶汗多亡阳而虚热也。后果殁。

  六味凉血消毒散

  犀角(如无,用升麻)牡丹皮当归生地黄赤芍药生甘草(等分)上每服三五钱,水煎。

  紫草甘草枳壳汤

  紫草甘草枳壳(各等分)上每服一二钱,水煎。

  五味子汤

  参苏饮

  前胡枳壳散

  (三方见涕唾稠粘)

  六味地黄丸

  人参白术散

  (一名七味白术散,二方见发热属阴阳)

  圣济犀角地黄汤

  (方见顶陷心烦)

  人参清膈散

  (即十六味清膈散,方见顶陷心烦)

  十一味木香散

  (方见痘灰白色)

  葶苈木香散

  (方见腹胀气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