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陈友谅,必定先要提一下“天完”政权。这一只湖北红巾,事主儿是“彭和尚”彭莹玉,主要执行人是邹普胜,至于被推为“领袖”的徐寿辉,本来布贩子一名,彭和尚见他相貌不俗,便推举他为王,老徐实则绣花枕头一个。
继刘福通起事后,至正十一年十月,彭和尚与麻城人邹普胜拥徐寿辉起事,攻陷蕲水和黄州路,彭与邹二人马上以蕲水为都城拥老徐称帝,国号“天完”,建元“治平”。天完者,大元上各加一横一宝盖,“压”大元为主也。文字游戏,智短谋浅,“天完”,天要它完,能不完吗。
也甭说,天完政权初开张时,攻伐四克,不仅打败元朝威顺王宽彻不花大军,连陷饶州、信州以及湖广、江西诸郡县,未几又破昱岭关,攻克杭州。赵普胜一军也能打,连克太平诸路,声势大震。可惜的是,天完政权中,没有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知识分子教他们长谋远略,得城多多,遂得遂失。闹腾一年多,所存广大地区一个一个丢掉,最后连“国都”蕲水也被元军攻下,“皇帝”徐寿辉只能跑到黄梅躲着。
彭和尚见势不妙,携带大笔珠宝不知所踪,日后此人再无露面,估计蓄发当起了富家翁。
节节败退之时,“天完”政权幸好有倪文俊能干,率军连接攻克沔阳、襄阳、中兴(江陵)、武昌、汉阳、蕲水等地,最终把徐“皇帝”迎驾到汉阳。
不久,天完政权内哄,陈友谅杀掉倪文俊,并统其军。
陈友谅,沔阳打渔人出身。本姓谢,其祖父入赘陈氏,因从其姓。老陈小时候也读过几天书,略通文义。青年时代有算卦人说他家墓地风水好,当出贵人,这使得陈友谅窃喜之余,一直怀有造反异志。徐寿辉起兵时,陈友谅正当小县吏公务员,即刻投笔从戎,加入造反队伍。他首先在倪文俊手下当小文书,不久自将兵出外发展,很快成为天完政权的一方军将。
倪文俊与徐寿辉相处了一阵,“君臣”不合,老倪想杀“皇帝”老徐,不成,只得跑往黄州自己老部下陈友谅处。谁料,陈友谅正愁自己手下人马不多,见老倪自己送上门,欢天喜地迎接。没过几天,陈友谅就在酒宴上杀掉老上司,并其兵马,自称宣慰使,不久有自称称平章政事。
陈友谅部与朱元璋部最早的“接触”,是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底(1357年)的事情。常遇春、廖永安等人率军自铜陵进攻池州,杀天完将洪元帅。陈友谅兼并倪文俊部队后,一路进击,连下江西隆兴、瑞州,并遣部下猛将赵普胜率军猛攻池州。赵普胜原是巢湖水贼,曾归附过朱元璋,后来叛去归徐寿辉。此人外号“双刀赵”,骁勇能战,一直以安庆为大本营。攻克池州后,他又进袭太平。朱元璋恼怒,急遣徐达等人突袭赵普胜的栅江大营,并夺回池州。
朱元璋深忌赵普胜勇武,派人携重金入陈友谅处行离间计,使其亲信陈说赵普胜有自立之心。赵普胜自己当然不知道这些情况,每次接待陈友谅来使,皆扬扬自得大夸自己的功劳,很有“舍吾其谁”的架式。陈友谅正疑他,听使人如此说,终定杀心。于是,他以会师为名,从江州领大军忽至安庆。赵普胜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派人驾船,亲自带了烧羊美酒去迎接老陈。两舟交会,陈友谅一脸笑容现于船头,赵普胜连忙跨身上前见礼。老赵刚一低头,精光一闪,脑袋就掉在自己双脚之间,刹那间,他还挺诧异:这一揖做过头了不成?
杀了如此勇将,诚为陈友谅一大败着。他兼并赵部后,即刻挑选精兵奔袭池州,被朱元璋手下徐达杀得大败而去。
徐寿辉“皇帝”听说臣子陈友谅在外边干得不错,又攻占了龙兴(南昌),觉得这地名不错,表示自己要“迁都”龙兴。陈友谅当然不想身边多出一个“皇帝”来,表示不可。徐皇帝也是死催,大草包带着几万人就从汉阳出发,直奔江州而来。江州乃陈友谅大本营,见徐皇帝自来寻死,老陈也不敢怠慢,伏兵郭外,把徐寿辉及其“禁卫军”迎入城中,即刻关闭大门,把数千人杀个精光,软禁了徐寿辉。
陈友谅自称汉王,置王府官爵。
1360年夏,陈友谅挟持徐寿辉,率水军直犯太平。朱元璋手下猛将花云守太平,人数只有数千,顽强抵抗。三天后,陈友谅乘涨水之际,巨舰直泊于太平城西南角,大船船尾高与城平,士卒蜂涌而登,太平城被攻陷。猛将花云被擒,不屈痛骂:“贼奴!汝辈现缚我,吾主必为我报仇,斩汝等万段!”他又奋力跃起挣开绳索,夺刀杀五、六人。
陈友谅大怒,派人把花云绑在大船桅杆上,命兵士万箭齐射,把花云射成个刺猬。
攻得太平城,陈友谅更觉“徐皇帝”再无用处,派壮士用铁锺击碎其头,胡乱抛尸完事。“天完”政权,这下真的彻底完了。
然后,陈友谅在采石矶一带的五通庙举行登基仪式,自称皇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这位陈皇帝称帝太心急,“群臣”立于江边,草率行礼。突遇大雨,殊列仪节,狼狈不堪。最早拥立徐寿辉当“皇帝”的邹普胜,如今反成为陈友谅的“太师”。陈友谅以张必先为“丞相”,以张定边为“太尉”。然后,他率军还江州。
到了老窝后,他马上遣使送信给张士诚,约定共灭朱元璋。张士诚只想自固,没有应承。
在江州修整了数日,陈友谅引大军东下,直扑建康。
金陵城中,人心大骇,朱元璋手下人不少心意摇动,有欲降的,有欲逃的,有欲据钟山死守的,人心惶惶。
朱元璋问计于刘基。刘基心沉气稳,说:“天道后举者胜。我军以逸待劳,何患不克!明公您宜开府库,固士心,倾至诚,伏兵伺陈击敌。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一举。”
朱元璋遂意决。
当是时也,朱元璋文臣武将中多有出迎自保之心,估计连朱元璋本人也多夜睡不着觉,细想过是否当个“汉臣”。正是刘基一席话,终使朱元璋心稳神固。刘基于1360年春与宋濂、章溢、叶琛三人一起往建康投附朱元璋,此人精通天文、兵法、性理诸书,通才人物,很是有真本事。更引人注意的是,他乃元朝进士出身(元朝汉人中举者,百年间仅两千人左右,极其稀罕)。
这时,有人提议朱元璋先收夏太平以牵制敌方,有人建议朱元璋自己亲自指挥出建康御敌,均为朱元璋所拒。这位爷没读过什么兵书,属于那种天生有感觉的军事家,他说:“太平城濠堑深固,如果当时陈友谅没有巨舰,不能水上进攻,太平根本不会陷落。倘使我们现在去围城,不可能短时间拿下。而且,贼军水军十倍于我军,屯兵于坚城之下,进不能取,退不及援,肯定吃亏。如果我自己出城逆敌,敌军以偏师牵制我,牵着我们主力四处兜圈,陈友谅会以舟师顺流而下直奔建康,半日即可抵城下。到时,即使我们的步兵骑兵能够即时回援,也是百里趋战,精疲力竭,乃兵法大忌呵。”
朱元璋先派出胡大海直捣广信(今江西上饶)以制其后,然后招指挥康茂才议事。老康乃是先前降而复叛的陈野先属下将领,闻召立至。朱元璋开门见山:
“听说你一直和陈友谅关系不错,今其入寇,我很想让他来快些。你假装充当他的内应,派人捎信给他约他速来,最好让他兵分三道来击,以弱其势。”
康茂才惟惟,仍旧有些摸不着头脑。“我家中有个门子,从前一直在陈友谅家中做事,让他送信,对方必无疑心……不过,我们如今多数人都害怕汉军到来,为何要引诱对方来找我们打?”
朱元璋一笑:“情况再发展下去,陈友谅必和张士诚联手,二寇谋合,何以对付!今先破陈贼,则张士诚闻之胆落!”
老康恍然,依计行事。
康茂才的门子化装进入陈友谅军,老陈得书大喜,问:“康公今何在?”
门子答:“正提军守护江东桥。”
问“桥是何质地?”
答:“木桥”。
陈友谅喜形于色,“你回去告诉康公,我很快就去那里,到达后则高呼‘老康’,让他闻呼而出。”
门子回来后,康茂才马上报知朱元璋。老朱大喜:“贼人入套了!”忙命李善长派人把江东桥木板拆掉,改成铁石桥,一夜之间,桥成。同时,听说陈友谅一军打探过新河口方面的道路,老朱派大将赵德胜在新河两岸筑虎口新城。
于是,朱元璋动员所有人马,命常遇春、冯胜等人率精军三万埋伏于石灰山侧,徐达等陈兵于建康南门外,杨璟驻兵大胜港,张德胜等人率水军出龙江关外,老朱本人亲统大军在卢龙山待敌。
他命令持旗信号兵分持红黄旗埋伏于卢龙山左右,“寇至,则举红旗;黄旗举,则伏兵皆发。”
陈友谅自恃有康茂才做内应,人马船只又多,果然引水军浩浩荡荡杀下,直进大胜港。
港湾窄狭,又有朱元璋大将杨璟严阵以待,每拔只能有三船并进,急得陈友谅跳脚,也不想分兵了,他马上从大胜港掉头,出长江之上,径直扬帆趋江东桥。
结果,船队大集出发,巨船大舟,本想一下子撞毁木桥直行,近前却发现桥身是大石砌成,绕以铁环,灌以铁汁。
陈友谅大惊,忙急呼“老康”,希望“内线”康茂才出来接应。喊了半天,根本没人应声,陈友谅忽悟自己中计。
迂回半日,费了牛鼻子的劲,陈友谅只能下令舰队再次掉头,直趋龙江。汉军势锐。他们绕了半天道,却都是呆在在船上,体力并未消耗。靠岸后,一万多精兵飞身下船,在滩头立栅,准备结阵进攻。
身在卢龙山的朱元璋看得仔细,下令击鼓举旗。红旗扬起,诸军争相趋前拔栅,与陈友谅汉军厮杀在一起,你死我活。正相持间,又一轮鼓声响起,山前黄旗又起,常遇春伏兵忽现,徐达率部杀至,张德胜的水师也一时云集。
内外合击之下,陈友谅登岸的兵士根本招架不住,争相往岸边的船上跑。恰值退潮,无数巨舰搁浅,汉兵被杀掉、溺毙无数,仅被俘虏的就有近万人,又有巨舰百余艘、战船数百皆为朱元璋所得。
坐在指挥大舟上的陈友谅见势不妙,忙乘小船逃走。朱元璋没有鸣金,下令诸将急追。追至采石,陈友谅纠结溃亡之众,复与朱元璋军大战,复被廖永忠、华云龙等人打得大败。
朱元璋军队乘胜之下,吓得陈友谅太平守军也无斗志,慌忙遁去。朱元璋收复了太平城。
汲取上次太平城西南临姑溪水道的经验教训,常遇春派人改筑城墙,往后移二十余步重筑,以免敌方巨舰可以直泊城头。
胡大海方面进展也不错,攻取信州。
有了这次大胜,朱元璋声名赫赫,被小明王封为吴国公。老朱并未见好就收,很快占据了长江上流要地安庆。安庆本来是陈友谅手下勇将赵普胜坚守,由于此人被老陈诱杀,将领皆有怨心,赵普胜手下将张志雄向朱元璋投降,尽告安庆城守详情,带着朱元璋军队一举攻克安庆。但不久,陈友谅手下大将张定边率军突袭,又把安庆夺回。
1361年,朱元璋觉得火侯差不多,决定亲征陈友谅。他亲乘巨舰,自率水师进攻安庆。安庆城坚,数攻不下。刘基进言,要朱元璋舍安庆不取,直接进攻陈友谅的老窝江州。朱元璋从之,立刻率兵西上。
经小孤山时,陈友谅大将傅友德、丁普郎主动率部投降。朱元璋早闻傅友德的勇名,大喜过望,立刻把他擢为大将,派他去江西招谕诸郡归附。由于朱元璋行动迅速,陈友谅根本不知道对方径来江州施行攻击。
忽然之间,陈友谅发现朱元璋大型水师舰队在江州城外江面上密麻麻一大片,真如神兵天降。老陈仓猝间不能成军,只得携妻子率亲随逃奔武昌。苦心经营几年的老根据地,一朝为朱元璋所据。
大军乘胜,又攻克蕲州、黄州、兴国、黄梅、广济等地。不仅如此,形势逼人之下,为陈友谅守南昌的胡廷瑞见风使舵,派人向朱元璋约降。不废吹灰之力,南昌又入版图。虽然后来小有反复,南昌仍为朱元璋牢牢掌握。
此时此刻,陈友谅与朱元璋掉了位置。朱元璋一方咄咄逼人,陈友谅频频招架,疆域日蹙。愤恨之下,陈友谅大整水军,命人制作上千艘巨舰,皆高数丈,丹漆涂饰,上下三屋,每层可以驰马,又置马栅于其间。楼船下方,“设板房为蔽,置舻数十其中,上下人语不相闻”,可称是古代版航空母舰。更惊人的是,陈友谅巨船皆以铁皮包裹,极其坚实。他纠结六十万兵(不一定有这么多,但怎么也有四十万),尽载其家属官员,空国而来,直冲南昌,准备先拿下这一重城。
可见,陈友谅毕竟一鲁莽汉,净爱干孤注一掷的事情。
鄱阳湖大战,即将开始。
陈友谅轻躁,大军甫出,却径自去南昌,想攻陷此城。当时的南昌守将,乃朱元璋亲侄朱文侄和心腹大将邓愈。朱文正派出各将校分守南昌各门后,自提两千精兵,往来指挥、策应。
陈友谅相中了看似容易进攻的抚州门,亲自指挥兵士进攻,并立于船上督战。守抚州门的正是猛将邓愈。汉兵准备很充分,各人手举箕状竹盾牌,矢石不能伤,加上威办巨大的撞墙机,一下子撞毁城墙二十余丈,汉兵呐喊涌上。关键时刻,邓愈守军一排人从墙后忽然站起,个个手持火铳,枪声响处,冲在前排的汉兵全被打倒。如果是箭驽,威力即使比火铳大,也吓不住汉兵。眼见敌人手持喷火冒烟的怪家伙,声音震耳欲聋,汉兵很少有人见过这东西,登时胆落,屁滚尿流而去。其实,火器早在南宋对完颜这水军作战时就第一次使用。宋元更迭之际,忽必烈把这些东西发扬光大。火铳之物,发明制作于元朝中后期,战争中使用得并不多。江南多巧匠,朱元璋属下大将邓愈脑子活,先人一步,把这些“玩物”用在战争之中,效果惊人。倘无此物,南昌城当时就会陷落。
一顿狂轰后,陈友谅督战队斩杀汉兵数人,剩下的活人咬咬牙,又重新冲向城边。守城兵士在城门处和城墙倒塌处一直争竖木栅,汉兵争先恐后攻击,朱文正督诸将死战,且战且筑,连夜把被撞毁的城墙又重新修整完毕。
酷战之中,南昌城内李继先、牛海龙等数名将领皆战死。
见抚州门难以遽破,陈友谅又督军转攻新城门。守城猛将薛显更出人意料,率领锐卒忽然先发制人,守城部队大开城门,首先向汉军发动进攻。陈友谅猝不及防,手下平章刘震昭被斩杀,死伤数千人,乃退。
情急之下,陈友谅增修攻具,想破栅后从南昌水关攻入城内。他下达死命令,退后者皆斩,于是汉兵冒死撞冲。
朱文正派兵士手持长槊,隔栅刺杀汉兵。汉兵此次有准备,几个人抱住长槊尖头,死命往回拉,夺槊后,汉兵又发动新一轮猛攻,使得近战中南昌守兵被杀不少。幸亏朱文正的临时兵工厂就设在栅后,他命令士兵把长槊槊尖放入锻铁的火岸中烧红,再伸出栅外刺敌。汉兵夺槊,一时间皮焦肉烂,哀嚎遍地,终不得进。陈友谅用尽攻击之术,但城中备御万方,汉军被杀伤严重。
见南昌攻不下,陈友谅分兵陷吉安、临江,把俘虏的几个守将徇于南昌城下,朱文正等人丝毫不为所动。陈友谅恼急,又挥兵猛攻官步、士步二门,朱元璋手下勇将赵德胜中伏弩身亡。
南昌被围攻,内外隔绝,音信不通,朱文正在派遣千户张子明赴建康告急的同时,又派出一名外号“舍命王”的士兵出城诈降,诉称稍缓几日,城内主帅要降。陈友谅无谋,信以为真,马上缓其攻势。到了约定“投降”日,南昌城上旗帜一新,杀声动天。陈友谅恨极,命人把诈降的“舍命王”捆在城前碎剐,本来这位爷出来就没想活着回去,不然就不叫“舍命王”了。
当时的朱元璋,正亲自率兵去解救安丰被张士诚攻击的小明王和刘福通。张士诚并非有意和陈友谅相互响应牵诱朱元璋,纯粹的临时性军事行动而已。激战中,刘福通战死,朱元璋赶到,打败了张士诚大将吕珍,“救”了小明王。至此,“皇帝”韩林儿变成老朱手中之物。
张子明报告陈友谅猛攻南昌,朱元璋真吓了一大跳,问:“陈友谅兵势如何?”
张子明答:“陈友谅兵势很盛,但攻城中战死不少。现今江水转涸,很快就不利于巨舟泊行。其师出已久,兵粮马上也会成问题。如果有援兵至,里外夹攻,必可破敌!”
朱元璋沉吟片刻,对张子明说:“你回去告诉文正,让他再坚守一个月,我将亲自率兵前往破敌!”
张子明得命而还。行至湖口,被陈友谅巡逻兵抓住。
陈友谅亲自审问,说:“如能为我诱降,不仅不杀你,高官厚爵任你选。”
张子明假装答应。
转天,汉军押张子明至南昌城下,守城将士皆凭城往下观望。
张子明站定,仰头高呼道:“主上令诸公坚守,大军马上就来!”
朱文正等人闻言,守志益坚。狂怒之下,陈友谅又在阵前剐杀张子明。
朱元璋调兵遣将,他立命正围攻庐州的徐达、常遇春还兵,共集水陆兵二十万,与自己一起共征南昌。进至湖口后,朱元璋先遣一万军屯于泾江口,又派一军屯于南湖嘴,准备一战全歼这个宿敌。
至此,陈友谅整整包围南昌85天,虽杀掉朱元璋14员大将,仍未能克坚城。
听闻朱元璋亲自来战,他马上解围,掉头杀出鄱阳湖,前来迎战。
朱元璋胸有成算,他率水军自松门入鄱阳湖,扬帆而来,与陈友谅军在康郎山附近相遇。
当时,乍从水军的阵容看上去,汉军占有明显优势,其巨舰高大威猛,铁皮闪烁黑光,虎虎逼人。
朱元璋仔细观察后,对诸将说:“彼巨舟首尾相联,不利进退,可破也!”于是,老朱命已方舟师列为二十队,其间以小船遍载火器弓弩,告诫诸将说:“接近敌船后,先发火器,再发弓弩,舟船相接后,则以短兵击之!”
由此,鄱阳湖大战拉开序幕。
徐达、常遇春、廖永忠等人先发,驱船直逼敌人巨舰薄战。徐达表现最出色,他身先士卒,击败汉军前锋,杀敌一千五百人,并俘获汉军巨舰一艘,使得军声大震。
首战告捷,对于朱元璋一方军士的心理来讲起了真正的鼓舞作用。大将俞通海乘风发射火炮,又一举焚毁汉军巨舰二十艘,汉兵被杀被溺一万多,不少人身上着火在水中扑腾。当然,汉军并不示弱,以巨舟逼近,箭弩齐发,朱元璋手下两位元帅即当即战死。而且,汉兵船高,先施火攻,居高临下扔火把,连徐达的指挥船也被烧着。徐达临危不惧,边扑火边指挥,奋战得免。
陈友谅手下骁将张定也有勇有谋,他看见朱元璋的指挥舰居中,立刻率几只巨舰直扑而来。朱元璋心慌,掉头避逃时慌不择路,在近岸处搁浅。汉军一围而上,数艘巨舰及几千兵士包拢过来。
朱元璋手下猛将程国胜和陈兆先冒死抵抗,四跃奋击。情急之下,牙将韩成跪告朱元璋说:“古人言杀身成仁,臣不敢爱其死”,言毕,他穿上朱元璋本人的冠服,面对密麻麻进攻的汉军大叫一声,投水而死。
汉军见“朱元璋”投水自杀,喜跃高呼。消息传出,围攻之势稍缓,不少兵将开始把注意力放在打捞“朱元璋”的尸体方面,准备捞上后剁成数块向陈友谅请功。混战之间,朱元璋指挥舰上大将陈兆先和宋贵皆战死。
危急时刻,常遇春指挥船队逼近敌将张定边巨舰,一箭射中正站在前甲板指挥的张定边,使得他本人的指挥舰不得不后撤。俞通海闻朱元璋被围,也红了眼,他从水战中抽出数艘船,一直冲向朱元璋的指挥舰,连挤带撞,终于把大船从沙中撞动,重新返入深水之中,老朱躲过一大劫。
俞通海小船,“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抵舰,兜鍪尽裂,仅免。”
俞通海救了朱元璋后,又与廖永忠一起乘轻舸小船追击败走的张定边,边追边放箭,致使张定边身上中箭百余,完全成了一个刺猬,倒在甲板之上。
见天色已晚,朱元璋定定心神,呜铮收兵,召集诸将议事,总结首战一日的经验。为防止张士诚乘虚入寇,朱元璋命令徐达率一支部队回防建康。
转日,朱元璋亲自布阵,与陈友谅重新交手。
陈友谅急红眼,下令把所有巨舟接连锁串在一起为水中巨阵,“旌旗楼橹,望之如山”。壮观是壮观,老陈忘了“火烧赤壁”的故事。三国故事在元末成型,四处开讲,比现在百家讲坛还热闹,陈友谅以前应该在哪个场子中听过哪位说书的白乎过。
战事紧急,老陈很可能早忘了那些评话。他忘了,朱元璋没忘。
也甭说,面对如此水中浮荡的巨舰城,朱元璋船队短小简陋,仰攻多却,似乎面对铜墙铁壁。朱元璋怒恼,立刻下令斩杀退却的队长十多名,但仍然止不住退势。
正当朱元璋声嘶力竭下令杀人的当口儿,大将郭兴进言:“不是我方将士不用命,敌人舟船太高大,我认为一定要火攻才行。”这句话提醒了听过“三国”的朱元璋,他马上命常遇春等人分别调集七艘渔船,载满芦苇杆柴,以火药填充其间,等待时机投入战场。
待东北风起,时机成熟,朱元璋命士兵捆扎稻草人在七艘渔船上植立,衣以甲胄战盔,持矛在手,伪装成兵士的样子。然后,他又分募敢死士卒伏于船中划船。这样,陈友谅军士以为来船是普通战船,没有太多防备。
时值黄昏,七艘渔船竟然趁乱驶入汉军巨舰近前。敢死士卒乘风纵风,风急火烈,须臾之间已经冲撞到汉军舰队内,猛烈燃烧。火势迅急,数百艘船一齐着火。“燔焰涨天,湖水尽赤,(汉军)死者大半。”
这一把大火,烧死陈友谅两个弟弟陈友仁、陈友贵及大将陈普略。特别是陈友仁,号称“五王”,此人眇一目,多智数,枭勇善战。他的死亡,对陈友谅军产生了极大的心理打击。当然,朱元璋军损失也不少,丁普郎等数员大将也战死。
第三天,双方又各集众大战。
汉军虽然损失惨重,战斗力仍旧不弱于朱元璋军,双方在湖上进行殊死搏斗。
文士刘基在朱元璋船上东走西望,一直不闲着,他忽然大叫“难星过,马上换船!”拉起老朱就跳上另外一艘船,甫坐未定,老朱原来所乘大船立刻被炮石击毁。刘基也是装神弄鬼,大白天哪里能见到“难星”,无非是观察到有敌船的大炮在向帅舰瞄准而已。虽如此,精神暗示作用很大,朱元璋及其手下均觉得有“诸葛亮”大仙在船上,勇气百倍。
陈友谅乘高,见朱元璋指挥舰被击碎,高兴得大叫。俄顷,又见帅旗高悬,朱元璋又出现在船头指挥,汉军将领皆相顾失色。
廖永忠、俞通海等人率六只战船深入,汉军联大舰拒战,“蔽之,舟若没。有顷,六舟旋绕汉军而出,势如游龙。诸将见之,勇气百倍,呼声动天地,波涛立起,日为之晦。”
打仗打的就是精气神,精神原子弹一爆发,想不胜也难。就这样,朱元璋军队以小打大,无数小船围着汉军巨舰,纷纷飞登敌船,待甲板上汉军被杀尽,底层摇橹兵士犹茫然不知,仍旧一个劲儿喊号子卖力摇橹。朱元璋士兵图省事,掷火烧船后,纷纷跳回自己小船上,摇橹汉兵尽被烧死。
战至中午,陈友谅汉军气泄,大败,“弃旗鼓器杖,浮蔽湖面。”
胡通海等人回来报功,朱元璋喜不自胜,赞赏道:“今日之捷,诸君之功也!”
俞通海进言:“湖水有浅有深,战船难以回旋。不如急入大江,据敌上流。”朱元璋颔首。水军先行抵至罂子口,横截湖面,把陈友谅军队堵在水道中不敢动弹。
这一次,老陈丧胆,再不敢轻易出战。不久,朱元璋又指挥水军连夜轻行至左蠡,扼控咽喉水道。
相持三日后,陈友谅最强的左右金吾部将领来降,更使汉军势弱胆丧。
见陈友谅龟缩不出,朱元璋写信激之:“陈公您乘尾大不掉之巨舟,殒兵敝甲,与我相持。以陈公平日之强暴,正当亲决一死战,奈何徐徐随后,似听我指挥尾随,此非大丈夫所为也!”
陈友谅见信大怒,下令尽杀交战中生俘的朱元璋士兵几千人。朱元璋一反其道,下令把所有汉军俘虏放掉,伤员发药疗伤,仁义得不行,又下令公祭敌死难者。
如此,人心向背,不言而明。
相持一月有余,朱元璋除写信激怒陈友谅逗他玩以外,“与博士夏煜等日草檄赋诗,意气弥壮。”并分兵连克蕲州、兴国。
陈友谅残军粮尽,遣精锐突袭南昌抄粮,被朱文正派人尽焚其舟,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顾朱元璋军水陆结营的严阵以待,陈友谅最终不得不冒死突围,绕江下流,准备由禁江遁回。朱元璋早有准备,指挥诸军尽锐出击,满纵火筏冲击敌舰。汉军舟船散走,朱元璋军队追奔数十里。
其间,陈友谅把脑袋伸出舷窗帘看形势,一只弩箭飞来,不偏不倚贯其眼睛而入,老陈一命呜呼。
朱元璋军士闻讯,大呼喜跃,斗志更奋,激战中又活捉了老陈的“太子”陈善见。不久,汉军“平章”陈荣等人率水军五万余人投降。
张定边趁天黑,乘小船装载陈友谅尸体及其另外一个儿子陈理奔还武昌。回武昌后,张定边拥立小孩子陈理为帝,改元德寿。
朱元璋回金陵休整,不久,他又率大军亲征武昌。在城下安排围城事宜后,老朱分兵徇汉阳、德安州郡,“湖北诸郡皆来降。”见形势大好,朱元璋留诸将围城,自己率护卫军返回金陵。
朱元璋称帝后,犹对自己亲征击灭陈友谅一事津津乐道:
朕遭时丧乱,初起乡土,本图自全(起初压根没有坐大的打算)。及渡江以来,观群雄所为,徒为生民之患,而张士诚、陈友谅尤为巨蠹。(张)士诚恃富,(陈)友谅恃强,朕独无所恃。惟不嗜杀人,布信义,行节俭,与卿等同心共济。初与二寇相持,士诚尤逼近。或谓宜先击之。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圆,故先攻友谅。鄱阳之役,士诚卒不能出姑苏一步以为之援。向使先攻士诚,浙西负固坚守,友谅必空国而来,吾腹背受敌矣。二寇既除,北定中原。
当然,鄱阳湖大战胜利后,朱元璋也知道自己胜得侥幸,对刘基说:“我不该亲自去安丰(救韩林儿)。假使那时陈友谅乘我不在建康,顺流而下直捣巢穴,我进无所成,退无所归,大事去矣!今陈友谅不攻建康,而围南昌,出此下计,不亡何待!”
所以,渔贩子出身的陈友谅,毕竟不如种田娃出身的朱元璋。性格即命运,老陈的冒险轻躁,也决定了他失败的结局。
进围武昌四个月,城坚不下。1364年春,朱元璋从建康出发,再次亲自临敌指挥。其间,汉军“丞相”张必先自岳州率军来赶援,乘其立足未稳,朱元璋派常遇春突然中道攻袭,活擒了这位外号“泼张”的骁将。
常遇春押着张必先来到城下,向上喊话:“汝所特者,惟‘泼张’一人,今已为我所擒,尚何恃而不降!”
张必先也气沮,仰头向上,对张定边喊话:“吾已至此,事不济矣,兄宜速降为善。”
张定边“气索不能言”,本来就在水战中中箭百余,张定边一身箭疮,咬牙坚持。
见火侯差不多,朱元璋派俘虏的陈友谅旧臣罗复仁入城劝降,表示说:“陈理若来降,当不失富贵。”
罗复仁入城,与陈理抱头大哭,张定边也在一旁大哭。于是,转天大清早,陈理衔璧肉袒,率张定边等人出城,诣军门投降。这小孩子俯伏战栗,不敢仰视。朱元璋见其弱幼,心觉可怜,亲见掖起,握其手称:“我不会治罪于你。”
归建康后,朱元璋授陈理为归德侯,又授陈友谅的爸爸陈普才伯爵,封陈友谅两个弟弟伯爵。明朝建立后,陈理逐渐长大,朱元璋不放心,把陈理远徙高丽,命高丽王严加看视,又把陈友谅二弟迁往滁阳软禁,但都未加以杀害。老陈僭号称帝四年,未料想后代子孙天天倒去高丽天天吃泡菜渡日,福兮祸兮,自不多讲。
在来南昌生擒陈理之前,朱元璋已在建康称吴王。本来李善长等人劝朱元璋称帝,老朱一直记得六年前儒士朱升的规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所以,他不着急称帝,以自己手中小明王的名义,自己先“任命”自己当了王爷。当时,张士称也自称吴王,所以,张吴就被称为东吴,朱元璋的“吴国”是“西吴”。
值得一提的,浴血奋战南昌八十五天的朱元璋侄子朱文正,很快为按察使李钦冰劾奏其“骄侈觖望”,又言其有“异志”。疑惧之下,朱元璋竟然亲自率水师至南昌城下查看虚实。朱文正惶骇出迎,立刻被逮捕,押回建康。老朱杀心大动,欲拿亲侄开刀立法,幸亏朱元璋妻马氏解劝:“此儿只是性刚而已,不可能有别的事。”由此,朱元璋才没有“显诛”侄子,史书称其“免官安置桐城,未几卒”,应该不是好死。朱元璋之猜忌,此时已显端倪。劾奏朱文正的李钦冰也没活多久,“以他事伏诛”,估计是老朱杀侄后又后悔,故而又杀李钦冰。朱文正死时,其子守谦才四岁,老朱抚摸小孩儿的脑袋说:“宝贝别怕,你爸爸欠家教让我不高兴,我不会因他之故而废你。”老朱视之为诸子,更名为炜。朱守谦(朱炜)被封为靖江王,世镇桂林。
继刘福通起事后,至正十一年十月,彭和尚与麻城人邹普胜拥徐寿辉起事,攻陷蕲水和黄州路,彭与邹二人马上以蕲水为都城拥老徐称帝,国号“天完”,建元“治平”。天完者,大元上各加一横一宝盖,“压”大元为主也。文字游戏,智短谋浅,“天完”,天要它完,能不完吗。
也甭说,天完政权初开张时,攻伐四克,不仅打败元朝威顺王宽彻不花大军,连陷饶州、信州以及湖广、江西诸郡县,未几又破昱岭关,攻克杭州。赵普胜一军也能打,连克太平诸路,声势大震。可惜的是,天完政权中,没有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知识分子教他们长谋远略,得城多多,遂得遂失。闹腾一年多,所存广大地区一个一个丢掉,最后连“国都”蕲水也被元军攻下,“皇帝”徐寿辉只能跑到黄梅躲着。
彭和尚见势不妙,携带大笔珠宝不知所踪,日后此人再无露面,估计蓄发当起了富家翁。
节节败退之时,“天完”政权幸好有倪文俊能干,率军连接攻克沔阳、襄阳、中兴(江陵)、武昌、汉阳、蕲水等地,最终把徐“皇帝”迎驾到汉阳。
不久,天完政权内哄,陈友谅杀掉倪文俊,并统其军。
陈友谅,沔阳打渔人出身。本姓谢,其祖父入赘陈氏,因从其姓。老陈小时候也读过几天书,略通文义。青年时代有算卦人说他家墓地风水好,当出贵人,这使得陈友谅窃喜之余,一直怀有造反异志。徐寿辉起兵时,陈友谅正当小县吏公务员,即刻投笔从戎,加入造反队伍。他首先在倪文俊手下当小文书,不久自将兵出外发展,很快成为天完政权的一方军将。
倪文俊与徐寿辉相处了一阵,“君臣”不合,老倪想杀“皇帝”老徐,不成,只得跑往黄州自己老部下陈友谅处。谁料,陈友谅正愁自己手下人马不多,见老倪自己送上门,欢天喜地迎接。没过几天,陈友谅就在酒宴上杀掉老上司,并其兵马,自称宣慰使,不久有自称称平章政事。
陈友谅部与朱元璋部最早的“接触”,是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底(1357年)的事情。常遇春、廖永安等人率军自铜陵进攻池州,杀天完将洪元帅。陈友谅兼并倪文俊部队后,一路进击,连下江西隆兴、瑞州,并遣部下猛将赵普胜率军猛攻池州。赵普胜原是巢湖水贼,曾归附过朱元璋,后来叛去归徐寿辉。此人外号“双刀赵”,骁勇能战,一直以安庆为大本营。攻克池州后,他又进袭太平。朱元璋恼怒,急遣徐达等人突袭赵普胜的栅江大营,并夺回池州。
朱元璋深忌赵普胜勇武,派人携重金入陈友谅处行离间计,使其亲信陈说赵普胜有自立之心。赵普胜自己当然不知道这些情况,每次接待陈友谅来使,皆扬扬自得大夸自己的功劳,很有“舍吾其谁”的架式。陈友谅正疑他,听使人如此说,终定杀心。于是,他以会师为名,从江州领大军忽至安庆。赵普胜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派人驾船,亲自带了烧羊美酒去迎接老陈。两舟交会,陈友谅一脸笑容现于船头,赵普胜连忙跨身上前见礼。老赵刚一低头,精光一闪,脑袋就掉在自己双脚之间,刹那间,他还挺诧异:这一揖做过头了不成?
杀了如此勇将,诚为陈友谅一大败着。他兼并赵部后,即刻挑选精兵奔袭池州,被朱元璋手下徐达杀得大败而去。
徐寿辉“皇帝”听说臣子陈友谅在外边干得不错,又攻占了龙兴(南昌),觉得这地名不错,表示自己要“迁都”龙兴。陈友谅当然不想身边多出一个“皇帝”来,表示不可。徐皇帝也是死催,大草包带着几万人就从汉阳出发,直奔江州而来。江州乃陈友谅大本营,见徐皇帝自来寻死,老陈也不敢怠慢,伏兵郭外,把徐寿辉及其“禁卫军”迎入城中,即刻关闭大门,把数千人杀个精光,软禁了徐寿辉。
陈友谅自称汉王,置王府官爵。
1360年夏,陈友谅挟持徐寿辉,率水军直犯太平。朱元璋手下猛将花云守太平,人数只有数千,顽强抵抗。三天后,陈友谅乘涨水之际,巨舰直泊于太平城西南角,大船船尾高与城平,士卒蜂涌而登,太平城被攻陷。猛将花云被擒,不屈痛骂:“贼奴!汝辈现缚我,吾主必为我报仇,斩汝等万段!”他又奋力跃起挣开绳索,夺刀杀五、六人。
陈友谅大怒,派人把花云绑在大船桅杆上,命兵士万箭齐射,把花云射成个刺猬。
攻得太平城,陈友谅更觉“徐皇帝”再无用处,派壮士用铁锺击碎其头,胡乱抛尸完事。“天完”政权,这下真的彻底完了。
然后,陈友谅在采石矶一带的五通庙举行登基仪式,自称皇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这位陈皇帝称帝太心急,“群臣”立于江边,草率行礼。突遇大雨,殊列仪节,狼狈不堪。最早拥立徐寿辉当“皇帝”的邹普胜,如今反成为陈友谅的“太师”。陈友谅以张必先为“丞相”,以张定边为“太尉”。然后,他率军还江州。
到了老窝后,他马上遣使送信给张士诚,约定共灭朱元璋。张士诚只想自固,没有应承。
在江州修整了数日,陈友谅引大军东下,直扑建康。
金陵城中,人心大骇,朱元璋手下人不少心意摇动,有欲降的,有欲逃的,有欲据钟山死守的,人心惶惶。
朱元璋问计于刘基。刘基心沉气稳,说:“天道后举者胜。我军以逸待劳,何患不克!明公您宜开府库,固士心,倾至诚,伏兵伺陈击敌。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一举。”
朱元璋遂意决。
当是时也,朱元璋文臣武将中多有出迎自保之心,估计连朱元璋本人也多夜睡不着觉,细想过是否当个“汉臣”。正是刘基一席话,终使朱元璋心稳神固。刘基于1360年春与宋濂、章溢、叶琛三人一起往建康投附朱元璋,此人精通天文、兵法、性理诸书,通才人物,很是有真本事。更引人注意的是,他乃元朝进士出身(元朝汉人中举者,百年间仅两千人左右,极其稀罕)。
这时,有人提议朱元璋先收夏太平以牵制敌方,有人建议朱元璋自己亲自指挥出建康御敌,均为朱元璋所拒。这位爷没读过什么兵书,属于那种天生有感觉的军事家,他说:“太平城濠堑深固,如果当时陈友谅没有巨舰,不能水上进攻,太平根本不会陷落。倘使我们现在去围城,不可能短时间拿下。而且,贼军水军十倍于我军,屯兵于坚城之下,进不能取,退不及援,肯定吃亏。如果我自己出城逆敌,敌军以偏师牵制我,牵着我们主力四处兜圈,陈友谅会以舟师顺流而下直奔建康,半日即可抵城下。到时,即使我们的步兵骑兵能够即时回援,也是百里趋战,精疲力竭,乃兵法大忌呵。”
朱元璋先派出胡大海直捣广信(今江西上饶)以制其后,然后招指挥康茂才议事。老康乃是先前降而复叛的陈野先属下将领,闻召立至。朱元璋开门见山:
“听说你一直和陈友谅关系不错,今其入寇,我很想让他来快些。你假装充当他的内应,派人捎信给他约他速来,最好让他兵分三道来击,以弱其势。”
康茂才惟惟,仍旧有些摸不着头脑。“我家中有个门子,从前一直在陈友谅家中做事,让他送信,对方必无疑心……不过,我们如今多数人都害怕汉军到来,为何要引诱对方来找我们打?”
朱元璋一笑:“情况再发展下去,陈友谅必和张士诚联手,二寇谋合,何以对付!今先破陈贼,则张士诚闻之胆落!”
老康恍然,依计行事。
康茂才的门子化装进入陈友谅军,老陈得书大喜,问:“康公今何在?”
门子答:“正提军守护江东桥。”
问“桥是何质地?”
答:“木桥”。
陈友谅喜形于色,“你回去告诉康公,我很快就去那里,到达后则高呼‘老康’,让他闻呼而出。”
门子回来后,康茂才马上报知朱元璋。老朱大喜:“贼人入套了!”忙命李善长派人把江东桥木板拆掉,改成铁石桥,一夜之间,桥成。同时,听说陈友谅一军打探过新河口方面的道路,老朱派大将赵德胜在新河两岸筑虎口新城。
于是,朱元璋动员所有人马,命常遇春、冯胜等人率精军三万埋伏于石灰山侧,徐达等陈兵于建康南门外,杨璟驻兵大胜港,张德胜等人率水军出龙江关外,老朱本人亲统大军在卢龙山待敌。
他命令持旗信号兵分持红黄旗埋伏于卢龙山左右,“寇至,则举红旗;黄旗举,则伏兵皆发。”
陈友谅自恃有康茂才做内应,人马船只又多,果然引水军浩浩荡荡杀下,直进大胜港。
港湾窄狭,又有朱元璋大将杨璟严阵以待,每拔只能有三船并进,急得陈友谅跳脚,也不想分兵了,他马上从大胜港掉头,出长江之上,径直扬帆趋江东桥。
结果,船队大集出发,巨船大舟,本想一下子撞毁木桥直行,近前却发现桥身是大石砌成,绕以铁环,灌以铁汁。
陈友谅大惊,忙急呼“老康”,希望“内线”康茂才出来接应。喊了半天,根本没人应声,陈友谅忽悟自己中计。
迂回半日,费了牛鼻子的劲,陈友谅只能下令舰队再次掉头,直趋龙江。汉军势锐。他们绕了半天道,却都是呆在在船上,体力并未消耗。靠岸后,一万多精兵飞身下船,在滩头立栅,准备结阵进攻。
身在卢龙山的朱元璋看得仔细,下令击鼓举旗。红旗扬起,诸军争相趋前拔栅,与陈友谅汉军厮杀在一起,你死我活。正相持间,又一轮鼓声响起,山前黄旗又起,常遇春伏兵忽现,徐达率部杀至,张德胜的水师也一时云集。
内外合击之下,陈友谅登岸的兵士根本招架不住,争相往岸边的船上跑。恰值退潮,无数巨舰搁浅,汉兵被杀掉、溺毙无数,仅被俘虏的就有近万人,又有巨舰百余艘、战船数百皆为朱元璋所得。
坐在指挥大舟上的陈友谅见势不妙,忙乘小船逃走。朱元璋没有鸣金,下令诸将急追。追至采石,陈友谅纠结溃亡之众,复与朱元璋军大战,复被廖永忠、华云龙等人打得大败。
朱元璋军队乘胜之下,吓得陈友谅太平守军也无斗志,慌忙遁去。朱元璋收复了太平城。
汲取上次太平城西南临姑溪水道的经验教训,常遇春派人改筑城墙,往后移二十余步重筑,以免敌方巨舰可以直泊城头。
胡大海方面进展也不错,攻取信州。
有了这次大胜,朱元璋声名赫赫,被小明王封为吴国公。老朱并未见好就收,很快占据了长江上流要地安庆。安庆本来是陈友谅手下勇将赵普胜坚守,由于此人被老陈诱杀,将领皆有怨心,赵普胜手下将张志雄向朱元璋投降,尽告安庆城守详情,带着朱元璋军队一举攻克安庆。但不久,陈友谅手下大将张定边率军突袭,又把安庆夺回。
1361年,朱元璋觉得火侯差不多,决定亲征陈友谅。他亲乘巨舰,自率水师进攻安庆。安庆城坚,数攻不下。刘基进言,要朱元璋舍安庆不取,直接进攻陈友谅的老窝江州。朱元璋从之,立刻率兵西上。
经小孤山时,陈友谅大将傅友德、丁普郎主动率部投降。朱元璋早闻傅友德的勇名,大喜过望,立刻把他擢为大将,派他去江西招谕诸郡归附。由于朱元璋行动迅速,陈友谅根本不知道对方径来江州施行攻击。
忽然之间,陈友谅发现朱元璋大型水师舰队在江州城外江面上密麻麻一大片,真如神兵天降。老陈仓猝间不能成军,只得携妻子率亲随逃奔武昌。苦心经营几年的老根据地,一朝为朱元璋所据。
大军乘胜,又攻克蕲州、黄州、兴国、黄梅、广济等地。不仅如此,形势逼人之下,为陈友谅守南昌的胡廷瑞见风使舵,派人向朱元璋约降。不废吹灰之力,南昌又入版图。虽然后来小有反复,南昌仍为朱元璋牢牢掌握。
此时此刻,陈友谅与朱元璋掉了位置。朱元璋一方咄咄逼人,陈友谅频频招架,疆域日蹙。愤恨之下,陈友谅大整水军,命人制作上千艘巨舰,皆高数丈,丹漆涂饰,上下三屋,每层可以驰马,又置马栅于其间。楼船下方,“设板房为蔽,置舻数十其中,上下人语不相闻”,可称是古代版航空母舰。更惊人的是,陈友谅巨船皆以铁皮包裹,极其坚实。他纠结六十万兵(不一定有这么多,但怎么也有四十万),尽载其家属官员,空国而来,直冲南昌,准备先拿下这一重城。
可见,陈友谅毕竟一鲁莽汉,净爱干孤注一掷的事情。
鄱阳湖大战,即将开始。
陈友谅轻躁,大军甫出,却径自去南昌,想攻陷此城。当时的南昌守将,乃朱元璋亲侄朱文侄和心腹大将邓愈。朱文正派出各将校分守南昌各门后,自提两千精兵,往来指挥、策应。
陈友谅相中了看似容易进攻的抚州门,亲自指挥兵士进攻,并立于船上督战。守抚州门的正是猛将邓愈。汉兵准备很充分,各人手举箕状竹盾牌,矢石不能伤,加上威办巨大的撞墙机,一下子撞毁城墙二十余丈,汉兵呐喊涌上。关键时刻,邓愈守军一排人从墙后忽然站起,个个手持火铳,枪声响处,冲在前排的汉兵全被打倒。如果是箭驽,威力即使比火铳大,也吓不住汉兵。眼见敌人手持喷火冒烟的怪家伙,声音震耳欲聋,汉兵很少有人见过这东西,登时胆落,屁滚尿流而去。其实,火器早在南宋对完颜这水军作战时就第一次使用。宋元更迭之际,忽必烈把这些东西发扬光大。火铳之物,发明制作于元朝中后期,战争中使用得并不多。江南多巧匠,朱元璋属下大将邓愈脑子活,先人一步,把这些“玩物”用在战争之中,效果惊人。倘无此物,南昌城当时就会陷落。
一顿狂轰后,陈友谅督战队斩杀汉兵数人,剩下的活人咬咬牙,又重新冲向城边。守城兵士在城门处和城墙倒塌处一直争竖木栅,汉兵争先恐后攻击,朱文正督诸将死战,且战且筑,连夜把被撞毁的城墙又重新修整完毕。
酷战之中,南昌城内李继先、牛海龙等数名将领皆战死。
见抚州门难以遽破,陈友谅又督军转攻新城门。守城猛将薛显更出人意料,率领锐卒忽然先发制人,守城部队大开城门,首先向汉军发动进攻。陈友谅猝不及防,手下平章刘震昭被斩杀,死伤数千人,乃退。
情急之下,陈友谅增修攻具,想破栅后从南昌水关攻入城内。他下达死命令,退后者皆斩,于是汉兵冒死撞冲。
朱文正派兵士手持长槊,隔栅刺杀汉兵。汉兵此次有准备,几个人抱住长槊尖头,死命往回拉,夺槊后,汉兵又发动新一轮猛攻,使得近战中南昌守兵被杀不少。幸亏朱文正的临时兵工厂就设在栅后,他命令士兵把长槊槊尖放入锻铁的火岸中烧红,再伸出栅外刺敌。汉兵夺槊,一时间皮焦肉烂,哀嚎遍地,终不得进。陈友谅用尽攻击之术,但城中备御万方,汉军被杀伤严重。
见南昌攻不下,陈友谅分兵陷吉安、临江,把俘虏的几个守将徇于南昌城下,朱文正等人丝毫不为所动。陈友谅恼急,又挥兵猛攻官步、士步二门,朱元璋手下勇将赵德胜中伏弩身亡。
南昌被围攻,内外隔绝,音信不通,朱文正在派遣千户张子明赴建康告急的同时,又派出一名外号“舍命王”的士兵出城诈降,诉称稍缓几日,城内主帅要降。陈友谅无谋,信以为真,马上缓其攻势。到了约定“投降”日,南昌城上旗帜一新,杀声动天。陈友谅恨极,命人把诈降的“舍命王”捆在城前碎剐,本来这位爷出来就没想活着回去,不然就不叫“舍命王”了。
当时的朱元璋,正亲自率兵去解救安丰被张士诚攻击的小明王和刘福通。张士诚并非有意和陈友谅相互响应牵诱朱元璋,纯粹的临时性军事行动而已。激战中,刘福通战死,朱元璋赶到,打败了张士诚大将吕珍,“救”了小明王。至此,“皇帝”韩林儿变成老朱手中之物。
张子明报告陈友谅猛攻南昌,朱元璋真吓了一大跳,问:“陈友谅兵势如何?”
张子明答:“陈友谅兵势很盛,但攻城中战死不少。现今江水转涸,很快就不利于巨舟泊行。其师出已久,兵粮马上也会成问题。如果有援兵至,里外夹攻,必可破敌!”
朱元璋沉吟片刻,对张子明说:“你回去告诉文正,让他再坚守一个月,我将亲自率兵前往破敌!”
张子明得命而还。行至湖口,被陈友谅巡逻兵抓住。
陈友谅亲自审问,说:“如能为我诱降,不仅不杀你,高官厚爵任你选。”
张子明假装答应。
转天,汉军押张子明至南昌城下,守城将士皆凭城往下观望。
张子明站定,仰头高呼道:“主上令诸公坚守,大军马上就来!”
朱文正等人闻言,守志益坚。狂怒之下,陈友谅又在阵前剐杀张子明。
朱元璋调兵遣将,他立命正围攻庐州的徐达、常遇春还兵,共集水陆兵二十万,与自己一起共征南昌。进至湖口后,朱元璋先遣一万军屯于泾江口,又派一军屯于南湖嘴,准备一战全歼这个宿敌。
至此,陈友谅整整包围南昌85天,虽杀掉朱元璋14员大将,仍未能克坚城。
听闻朱元璋亲自来战,他马上解围,掉头杀出鄱阳湖,前来迎战。
朱元璋胸有成算,他率水军自松门入鄱阳湖,扬帆而来,与陈友谅军在康郎山附近相遇。
当时,乍从水军的阵容看上去,汉军占有明显优势,其巨舰高大威猛,铁皮闪烁黑光,虎虎逼人。
朱元璋仔细观察后,对诸将说:“彼巨舟首尾相联,不利进退,可破也!”于是,老朱命已方舟师列为二十队,其间以小船遍载火器弓弩,告诫诸将说:“接近敌船后,先发火器,再发弓弩,舟船相接后,则以短兵击之!”
由此,鄱阳湖大战拉开序幕。
徐达、常遇春、廖永忠等人先发,驱船直逼敌人巨舰薄战。徐达表现最出色,他身先士卒,击败汉军前锋,杀敌一千五百人,并俘获汉军巨舰一艘,使得军声大震。
首战告捷,对于朱元璋一方军士的心理来讲起了真正的鼓舞作用。大将俞通海乘风发射火炮,又一举焚毁汉军巨舰二十艘,汉兵被杀被溺一万多,不少人身上着火在水中扑腾。当然,汉军并不示弱,以巨舟逼近,箭弩齐发,朱元璋手下两位元帅即当即战死。而且,汉兵船高,先施火攻,居高临下扔火把,连徐达的指挥船也被烧着。徐达临危不惧,边扑火边指挥,奋战得免。
陈友谅手下骁将张定也有勇有谋,他看见朱元璋的指挥舰居中,立刻率几只巨舰直扑而来。朱元璋心慌,掉头避逃时慌不择路,在近岸处搁浅。汉军一围而上,数艘巨舰及几千兵士包拢过来。
朱元璋手下猛将程国胜和陈兆先冒死抵抗,四跃奋击。情急之下,牙将韩成跪告朱元璋说:“古人言杀身成仁,臣不敢爱其死”,言毕,他穿上朱元璋本人的冠服,面对密麻麻进攻的汉军大叫一声,投水而死。
汉军见“朱元璋”投水自杀,喜跃高呼。消息传出,围攻之势稍缓,不少兵将开始把注意力放在打捞“朱元璋”的尸体方面,准备捞上后剁成数块向陈友谅请功。混战之间,朱元璋指挥舰上大将陈兆先和宋贵皆战死。
危急时刻,常遇春指挥船队逼近敌将张定边巨舰,一箭射中正站在前甲板指挥的张定边,使得他本人的指挥舰不得不后撤。俞通海闻朱元璋被围,也红了眼,他从水战中抽出数艘船,一直冲向朱元璋的指挥舰,连挤带撞,终于把大船从沙中撞动,重新返入深水之中,老朱躲过一大劫。
俞通海小船,“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抵舰,兜鍪尽裂,仅免。”
俞通海救了朱元璋后,又与廖永忠一起乘轻舸小船追击败走的张定边,边追边放箭,致使张定边身上中箭百余,完全成了一个刺猬,倒在甲板之上。
见天色已晚,朱元璋定定心神,呜铮收兵,召集诸将议事,总结首战一日的经验。为防止张士诚乘虚入寇,朱元璋命令徐达率一支部队回防建康。
转日,朱元璋亲自布阵,与陈友谅重新交手。
陈友谅急红眼,下令把所有巨舟接连锁串在一起为水中巨阵,“旌旗楼橹,望之如山”。壮观是壮观,老陈忘了“火烧赤壁”的故事。三国故事在元末成型,四处开讲,比现在百家讲坛还热闹,陈友谅以前应该在哪个场子中听过哪位说书的白乎过。
战事紧急,老陈很可能早忘了那些评话。他忘了,朱元璋没忘。
也甭说,面对如此水中浮荡的巨舰城,朱元璋船队短小简陋,仰攻多却,似乎面对铜墙铁壁。朱元璋怒恼,立刻下令斩杀退却的队长十多名,但仍然止不住退势。
正当朱元璋声嘶力竭下令杀人的当口儿,大将郭兴进言:“不是我方将士不用命,敌人舟船太高大,我认为一定要火攻才行。”这句话提醒了听过“三国”的朱元璋,他马上命常遇春等人分别调集七艘渔船,载满芦苇杆柴,以火药填充其间,等待时机投入战场。
待东北风起,时机成熟,朱元璋命士兵捆扎稻草人在七艘渔船上植立,衣以甲胄战盔,持矛在手,伪装成兵士的样子。然后,他又分募敢死士卒伏于船中划船。这样,陈友谅军士以为来船是普通战船,没有太多防备。
时值黄昏,七艘渔船竟然趁乱驶入汉军巨舰近前。敢死士卒乘风纵风,风急火烈,须臾之间已经冲撞到汉军舰队内,猛烈燃烧。火势迅急,数百艘船一齐着火。“燔焰涨天,湖水尽赤,(汉军)死者大半。”
这一把大火,烧死陈友谅两个弟弟陈友仁、陈友贵及大将陈普略。特别是陈友仁,号称“五王”,此人眇一目,多智数,枭勇善战。他的死亡,对陈友谅军产生了极大的心理打击。当然,朱元璋军损失也不少,丁普郎等数员大将也战死。
第三天,双方又各集众大战。
汉军虽然损失惨重,战斗力仍旧不弱于朱元璋军,双方在湖上进行殊死搏斗。
文士刘基在朱元璋船上东走西望,一直不闲着,他忽然大叫“难星过,马上换船!”拉起老朱就跳上另外一艘船,甫坐未定,老朱原来所乘大船立刻被炮石击毁。刘基也是装神弄鬼,大白天哪里能见到“难星”,无非是观察到有敌船的大炮在向帅舰瞄准而已。虽如此,精神暗示作用很大,朱元璋及其手下均觉得有“诸葛亮”大仙在船上,勇气百倍。
陈友谅乘高,见朱元璋指挥舰被击碎,高兴得大叫。俄顷,又见帅旗高悬,朱元璋又出现在船头指挥,汉军将领皆相顾失色。
廖永忠、俞通海等人率六只战船深入,汉军联大舰拒战,“蔽之,舟若没。有顷,六舟旋绕汉军而出,势如游龙。诸将见之,勇气百倍,呼声动天地,波涛立起,日为之晦。”
打仗打的就是精气神,精神原子弹一爆发,想不胜也难。就这样,朱元璋军队以小打大,无数小船围着汉军巨舰,纷纷飞登敌船,待甲板上汉军被杀尽,底层摇橹兵士犹茫然不知,仍旧一个劲儿喊号子卖力摇橹。朱元璋士兵图省事,掷火烧船后,纷纷跳回自己小船上,摇橹汉兵尽被烧死。
战至中午,陈友谅汉军气泄,大败,“弃旗鼓器杖,浮蔽湖面。”
胡通海等人回来报功,朱元璋喜不自胜,赞赏道:“今日之捷,诸君之功也!”
俞通海进言:“湖水有浅有深,战船难以回旋。不如急入大江,据敌上流。”朱元璋颔首。水军先行抵至罂子口,横截湖面,把陈友谅军队堵在水道中不敢动弹。
这一次,老陈丧胆,再不敢轻易出战。不久,朱元璋又指挥水军连夜轻行至左蠡,扼控咽喉水道。
相持三日后,陈友谅最强的左右金吾部将领来降,更使汉军势弱胆丧。
见陈友谅龟缩不出,朱元璋写信激之:“陈公您乘尾大不掉之巨舟,殒兵敝甲,与我相持。以陈公平日之强暴,正当亲决一死战,奈何徐徐随后,似听我指挥尾随,此非大丈夫所为也!”
陈友谅见信大怒,下令尽杀交战中生俘的朱元璋士兵几千人。朱元璋一反其道,下令把所有汉军俘虏放掉,伤员发药疗伤,仁义得不行,又下令公祭敌死难者。
如此,人心向背,不言而明。
相持一月有余,朱元璋除写信激怒陈友谅逗他玩以外,“与博士夏煜等日草檄赋诗,意气弥壮。”并分兵连克蕲州、兴国。
陈友谅残军粮尽,遣精锐突袭南昌抄粮,被朱文正派人尽焚其舟,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顾朱元璋军水陆结营的严阵以待,陈友谅最终不得不冒死突围,绕江下流,准备由禁江遁回。朱元璋早有准备,指挥诸军尽锐出击,满纵火筏冲击敌舰。汉军舟船散走,朱元璋军队追奔数十里。
其间,陈友谅把脑袋伸出舷窗帘看形势,一只弩箭飞来,不偏不倚贯其眼睛而入,老陈一命呜呼。
朱元璋军士闻讯,大呼喜跃,斗志更奋,激战中又活捉了老陈的“太子”陈善见。不久,汉军“平章”陈荣等人率水军五万余人投降。
张定边趁天黑,乘小船装载陈友谅尸体及其另外一个儿子陈理奔还武昌。回武昌后,张定边拥立小孩子陈理为帝,改元德寿。
朱元璋回金陵休整,不久,他又率大军亲征武昌。在城下安排围城事宜后,老朱分兵徇汉阳、德安州郡,“湖北诸郡皆来降。”见形势大好,朱元璋留诸将围城,自己率护卫军返回金陵。
朱元璋称帝后,犹对自己亲征击灭陈友谅一事津津乐道:
朕遭时丧乱,初起乡土,本图自全(起初压根没有坐大的打算)。及渡江以来,观群雄所为,徒为生民之患,而张士诚、陈友谅尤为巨蠹。(张)士诚恃富,(陈)友谅恃强,朕独无所恃。惟不嗜杀人,布信义,行节俭,与卿等同心共济。初与二寇相持,士诚尤逼近。或谓宜先击之。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圆,故先攻友谅。鄱阳之役,士诚卒不能出姑苏一步以为之援。向使先攻士诚,浙西负固坚守,友谅必空国而来,吾腹背受敌矣。二寇既除,北定中原。
当然,鄱阳湖大战胜利后,朱元璋也知道自己胜得侥幸,对刘基说:“我不该亲自去安丰(救韩林儿)。假使那时陈友谅乘我不在建康,顺流而下直捣巢穴,我进无所成,退无所归,大事去矣!今陈友谅不攻建康,而围南昌,出此下计,不亡何待!”
所以,渔贩子出身的陈友谅,毕竟不如种田娃出身的朱元璋。性格即命运,老陈的冒险轻躁,也决定了他失败的结局。
进围武昌四个月,城坚不下。1364年春,朱元璋从建康出发,再次亲自临敌指挥。其间,汉军“丞相”张必先自岳州率军来赶援,乘其立足未稳,朱元璋派常遇春突然中道攻袭,活擒了这位外号“泼张”的骁将。
常遇春押着张必先来到城下,向上喊话:“汝所特者,惟‘泼张’一人,今已为我所擒,尚何恃而不降!”
张必先也气沮,仰头向上,对张定边喊话:“吾已至此,事不济矣,兄宜速降为善。”
张定边“气索不能言”,本来就在水战中中箭百余,张定边一身箭疮,咬牙坚持。
见火侯差不多,朱元璋派俘虏的陈友谅旧臣罗复仁入城劝降,表示说:“陈理若来降,当不失富贵。”
罗复仁入城,与陈理抱头大哭,张定边也在一旁大哭。于是,转天大清早,陈理衔璧肉袒,率张定边等人出城,诣军门投降。这小孩子俯伏战栗,不敢仰视。朱元璋见其弱幼,心觉可怜,亲见掖起,握其手称:“我不会治罪于你。”
归建康后,朱元璋授陈理为归德侯,又授陈友谅的爸爸陈普才伯爵,封陈友谅两个弟弟伯爵。明朝建立后,陈理逐渐长大,朱元璋不放心,把陈理远徙高丽,命高丽王严加看视,又把陈友谅二弟迁往滁阳软禁,但都未加以杀害。老陈僭号称帝四年,未料想后代子孙天天倒去高丽天天吃泡菜渡日,福兮祸兮,自不多讲。
在来南昌生擒陈理之前,朱元璋已在建康称吴王。本来李善长等人劝朱元璋称帝,老朱一直记得六年前儒士朱升的规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所以,他不着急称帝,以自己手中小明王的名义,自己先“任命”自己当了王爷。当时,张士称也自称吴王,所以,张吴就被称为东吴,朱元璋的“吴国”是“西吴”。
值得一提的,浴血奋战南昌八十五天的朱元璋侄子朱文正,很快为按察使李钦冰劾奏其“骄侈觖望”,又言其有“异志”。疑惧之下,朱元璋竟然亲自率水师至南昌城下查看虚实。朱文正惶骇出迎,立刻被逮捕,押回建康。老朱杀心大动,欲拿亲侄开刀立法,幸亏朱元璋妻马氏解劝:“此儿只是性刚而已,不可能有别的事。”由此,朱元璋才没有“显诛”侄子,史书称其“免官安置桐城,未几卒”,应该不是好死。朱元璋之猜忌,此时已显端倪。劾奏朱文正的李钦冰也没活多久,“以他事伏诛”,估计是老朱杀侄后又后悔,故而又杀李钦冰。朱文正死时,其子守谦才四岁,老朱抚摸小孩儿的脑袋说:“宝贝别怕,你爸爸欠家教让我不高兴,我不会因他之故而废你。”老朱视之为诸子,更名为炜。朱守谦(朱炜)被封为靖江王,世镇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