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一个单字放在那里,哪怕我们不认识这个字,也能觉得出这字里的一些味道。比如,同样都是地名,我说我在敦煌,看看,敦煌,这是多大的气魄,如果换一个地方,比如保定,这感觉就不一样了。
我看别人写书,通常会写个前言、后记,最后有个落款:某某,某年某月,于剑桥。看看,这是什么感觉!如果是在国内,那落款一般会是:某某,某年某月,于扬州瘦西湖畔听雨轩;要么就是某某,某年某月,于杭州狮峰摩诘精舍,一个比一个体面,可要换了我呢?落款是:熊逸,某年某月,于河北枣庄大骡乡肉联厂宿舍。后来一想,干脆也别写什么前言、后记了,省得落款。(前书有前言、后记,那是被编辑逼的。)
人家还有地名文字感觉好的可以直接用在书名上,比如《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看就有高人长者向你娓娓道来的韵味,可我呢,我的书名只能叫《肉联厂宿舍谈中国历史》,唉,真要这么起名,这书一定没人买了!
汉字很奇妙。举个例子:"佛"这个字怎么讲?
有人上过传销的当,说过某某传销活动的讲座太精彩了,老师就问过他们"佛"字怎么解?标准答案是:
人+弗=佛
看不出有什么奇妙是吧?好,现在把那个"弗"字重新写一遍,笔画要柔和,不要像原先那样见棱见角:
人+$(注:造字,中间一竖改为两竖)=佛
看看,一定要做有钱人啊!
传销课总是富有煽动性,这个解字的方法也真够奇思妙想的。那么,按这种方法解释汉字有没有正经的例子呢?
当然有。有一个例子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止戈为武"。高明吧?"武"字怎么讲?一个"止"字加一个"戈"字,这就是"武",太哲学了!我们的古人实在太高明了!
这个"止戈为武"的说法倒不是现代人编的,和传销课也没有关系,往前追溯一下的话,写《说文解字》的许慎提出"六书"的概念,在谈其中"会意"一项的时候举例为证,就拿这个"止戈为武"说过事。
把时间再往前推,"止戈为武"在《左传》里就已经有了,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在一次重要讲话里提出的重要指导精神。
这样看来,"止戈为武"这个说法应该是原汁原味、无可质疑了吧?
唐兰出来说话了:考察上古的"武"字,表现的是"有个人扛着戈在走路",从中可以生出威武、步武的意思,但一点儿都没有"止戈为武"的意思。
这样的例子还有呢,比如"人言为信",看上去实在太智慧了,其实考证下来,却和"止戈为武"一样是站不住脚的。
古人有的是聪明智慧的地方,但有些聪明智慧却是后人想当然给加上去的。
我看别人写书,通常会写个前言、后记,最后有个落款:某某,某年某月,于剑桥。看看,这是什么感觉!如果是在国内,那落款一般会是:某某,某年某月,于扬州瘦西湖畔听雨轩;要么就是某某,某年某月,于杭州狮峰摩诘精舍,一个比一个体面,可要换了我呢?落款是:熊逸,某年某月,于河北枣庄大骡乡肉联厂宿舍。后来一想,干脆也别写什么前言、后记了,省得落款。(前书有前言、后记,那是被编辑逼的。)
人家还有地名文字感觉好的可以直接用在书名上,比如《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看就有高人长者向你娓娓道来的韵味,可我呢,我的书名只能叫《肉联厂宿舍谈中国历史》,唉,真要这么起名,这书一定没人买了!
汉字很奇妙。举个例子:"佛"这个字怎么讲?
有人上过传销的当,说过某某传销活动的讲座太精彩了,老师就问过他们"佛"字怎么解?标准答案是:
人+弗=佛
看不出有什么奇妙是吧?好,现在把那个"弗"字重新写一遍,笔画要柔和,不要像原先那样见棱见角:
人+$(注:造字,中间一竖改为两竖)=佛
看看,一定要做有钱人啊!
传销课总是富有煽动性,这个解字的方法也真够奇思妙想的。那么,按这种方法解释汉字有没有正经的例子呢?
当然有。有一个例子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止戈为武"。高明吧?"武"字怎么讲?一个"止"字加一个"戈"字,这就是"武",太哲学了!我们的古人实在太高明了!
这个"止戈为武"的说法倒不是现代人编的,和传销课也没有关系,往前追溯一下的话,写《说文解字》的许慎提出"六书"的概念,在谈其中"会意"一项的时候举例为证,就拿这个"止戈为武"说过事。
把时间再往前推,"止戈为武"在《左传》里就已经有了,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在一次重要讲话里提出的重要指导精神。
这样看来,"止戈为武"这个说法应该是原汁原味、无可质疑了吧?
唐兰出来说话了:考察上古的"武"字,表现的是"有个人扛着戈在走路",从中可以生出威武、步武的意思,但一点儿都没有"止戈为武"的意思。
这样的例子还有呢,比如"人言为信",看上去实在太智慧了,其实考证下来,却和"止戈为武"一样是站不住脚的。
古人有的是聪明智慧的地方,但有些聪明智慧却是后人想当然给加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