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文化

这些小众博物馆,有的你可能都没听说过

以往,博物馆总是给人距离感,但以下一些博物馆不仅接地气儿还很有意思,让你对博物馆刮目相看。

2017-10-09

澎湃新闻

杨朝明:儒学在今天该是什么样态

郭齐勇强调“开放”二字,不仅在于避免极端,拒绝偏执,也是为了儒学能够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当代实际。

2017-10-09

商务印书馆

大英博物馆藏唐三彩俑的“往事回译”

如果韦利是在1920年左右翻译的刘庭训墓志,那么当时他刚过而立之年。不知他对身后之名有过怎样的猜想。近一百年以后,这份墓志铭文还会重新牵扯出“回译”的话题。

2017-10-09

澎湃新闻

逝去的风韵、留存的意趣:闲话瓷枕与枕屏

既然枕屏的作用是防风,那么就存在一个问题,既然古人喜欢睡硬枕以求阴凉,长枕于上而不觉受寒,为什么偏偏又要用枕屏来防风呢,这不是两相矛盾的吗?

2017-10-09

澎湃新闻

略谈自然教育与博物传统

自然教育,却无论如何是儿童教育和少年教育中非常有益的一部分,是现代教育最为有益也最为必要的补充,却也同时是我国当下教育体系中极易被忽略的一部分。

2017-10-09

南方周末

许仙与蛇:他不相信世间会有全美的女人

于是有了这样一个阴霾的日子,白素贞在家裹粽,许仙在街上被手持禅杖的和尚拦住去路。和尚自称法海,有一对发光的眼睛。

2017-10-09

后浪

诺奖评委们“疯玩”了两年,换个姿势接着玩!

但他在今年获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从预测来讲是爆了大冷。博彩公司、评论家、作家、媒体、自媒体等等,没有一个人猜到。

2017-10-08

大树李

民国时候大家都怎么议论诺贝尔奖?

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可以说是很受关注了,但你是否知道,这份关注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开始?

2017-10-08

单读

诗歌,作为抵制过度前卫的力量

密茨凯维奇的种种努力,不仅在于反对当时盛行文坛的伪古典主义文风,更是用一种出其不意的方式,在今天这个时代,成为抵挡同质化诗学经验的一个参照。

2017-10-06

新京报

四大名著60条金句,直指人心

下面这25句动人的话,出自不同的故事、人物和情境。抛开这些具体,它们所指向的,又何尝不是一种融会贯通的人生意蕴?

2017-10-06

读史开眼界

梁文道:如何用书伪装自己是有文化的人

今天与你分享一篇梁文道的文章,文章整理自道长前几年在深圳图书馆所做的一次演讲,题目是《我的灵魂我的书阅读作为一种精神操练》。

2017-10-06

梁文道

中文汉字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世界语

19世纪下半叶,民族主义在欧洲遍地开花,国际和平人士越发意识到,有必要人工创造新的国际通用语,消除使用者之间的位置不平等。

2017-10-03

腾讯·大家

诺奖忽视女性?盘点那些女性得主

与得奖的男性科学家相比,因为需要面对平衡家庭与事业和来自社会的客观压力,女性科学家取得获得诺奖认可的顶尖学术成就诚属不易。

2017-10-03

知识分子

一个中年男人的学习简史

当记者,自己对这个社会都没认识清楚,又怎么能去教育别人?!因为是工作的原因,靠摄影吃饭。从此就半推半就,糊里糊涂,就成了摄影圈里的人。

2017-10-03

英伦故事汇

生活处处都有渣,古人教你看清它

各种流传的美谈,成了后人心头挥之不去的暖,于是也就自然的认为:古代的人际关系,其实十分简单。

2017-10-03

港台文学选读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