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山鸡

特种禽类养殖技术 作者:北京市人民政府农林办公室科教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主编


  美国七彩山鸡(本书简称山鸡)即环颈雉,又称野鸡、雉鸡。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雉属。目前我国各地驯养的山鸡均属环颈雉,其中饲养量最多的是美国七彩山鸡,据资料表明,该品种是由中国环颈雉和蒙古环颈雉杂交而成,我国于1986年首次从美国内华达州引进,并在上海、广东等地饲养成功,后又不断扩繁到其它省市。

  一、山鸡生物学特性与经济价值

  (一)山鸡的生物学特性

  1.外貌特征

  山鸡的外形分头、颈、躯干和四肢4个部分,体表有一层羽毛覆盖。公山鸡头和颈的羽毛为淡蓝色至绿色,颈上有明显的白环,胸部中央的羽毛呈紫红色,两侧为淡蓝色,背腰部均为浅银灰而带绿色,腹侧为淡黄色并带有黑色的斑纹,尾羽较长,呈橄榄黄色,并具有黑色横斑,中央4对尾羽呈红紫色,两侧尾羽浅橄榄色,具褐色斑点,翼上覆羽浅灰色,边缘白色。母山鸡羽色不如雄鸡艳丽,体形较公山鸡小,头顶上有黑色和棕色的斑纹,后颈羽基栗色,近边缘为黑色,喉部略带白色,胸部和背部羽颜色较杂,羽片中央有黑棕色斑点。腹羽淡棕色。尾羽是黑色和浅黄色的呈虫迹状的条纹。公山鸡平均体重可达1500克,母山鸡平均体重可达1250克。

  2.山鸡的生活习性和行为

  (1)适应性强山鸡适应性和抗病力强,从平原到山区、河流到峡谷,海拔300米到3000米均有山鸡栖息生存,并随季节变化而作不规范的垂直迁徙,能耐受40℃的酷暑和-15℃的严寒,夏季栖于气候凉爽、通风、食物较丰富的地区,秋后迁徙至向阳背风处。一般临晨出来活动、觅食,野生状态下的山鸡主要栖息于苇塘内、有庄稼生长附近有小丛林的丘陵地及平坦的庄稼地,下雪或大雨天气多在树根下过夜,家养山鸡习惯在地上过夜。

  (2)集群性山鸡有集群活动习性,群体的规模不稳定,一般以雄山鸡为中心和其它配偶共同组成相对稳定的群体,一般一公配多母,极个别一公配一母,如遇其它公山鸡介入,公山鸡会发生强烈争斗。

  (3)杂食性山鸡喜豆类、农作物的种子和茎叶等植物性食物,随着季节的变化,摄取的食物种类也有所不同。春季可以采食植物的芽苞、野草、野菜的嫩芽和植物的根茎,还喜欢刨食豆类种子;夏季是山鸡饲料较为丰富的季节,能采食到植物的根茎、花叶和浆果及籽实,也能吃到蚂蚁等昆虫虫卵动物性饲料,野生山鸡出壳后主要以昆虫、幼虫、虫卵为食物,以后逐步过渡到植物性饲料,人工育雏前期,必须注意日粮中动物性饲料的添加;秋季主要采食籽实、野草及农田收割后遗留下来的谷类籽实;冬季主要以籽实和野草为生。人工圈养山鸡采食人工配制的配合饲料,山鸡的食量小,每天约采食70克左右。

  (4)喜少吃多餐山鸡食量小,一般每天吃60~70克,少吃多餐,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仍保留此习性,吃食时往往吃一点走一圈,回头再吃,直至吃饱为止。山鸡采食时先小心接近食物,并极力伸长头颈,啄一下,看一看,一有异常动静,立即后退。

  (5)攻击争斗性山鸡在繁殖期好斗,尤其是雄山鸡。雄鸡为了争得“领主”地位,往往斗得头破血流,强的个体在交配和采食等方面享有优先权。在繁殖期以雄山鸡为中心组成繁殖群,如有其它群的公山鸡介入,公山鸡间会产生激烈的争斗。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同笼舍的公山鸡间常发生争斗现象,弱者被啄得头破血流。

  (6)机警与胆怯山鸡即使在采食过程中也不时地抬头张望,观察四周动向,如遇敌害,迅速逃避。当敌害靠近时即起飞。逃避时将头钻入树丛或草丛中,顾头不顾尾。人工饲养的山鸡,一旦听到响声或其它惊吓,就乱飞乱撞,常碰得头破血流,所以,山鸡养殖场要求保持环境安静,防止山鸡惊群。

  (二)山鸡的经济价值

  山鸡是一种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野生禽类,作为高蛋白低脂肪的野味食品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山鸡肉富含10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结构也向珍、稀、特、优方向发展,许多大城市的饭店、宾馆已把山鸡列入佳肴菜单;山鸡的药用价值较高,山鸡肉味甘、酸、温能补中益气,治脾虚泄泻、腹胀、下痢、尿频等,鸡内金具有消食化积、涩尿等功能,鸡胆有清肺止咳的功能。山鸡的羽毛价值也较高,可制成工艺品和各种填充物;山鸡还是重要的狩猎鸟,国内外一些地区结合发展旅游业,设有专门的狩猎场,其方法是把山鸡饲养到一定日龄后,再放养于狩猎场,供人猎捕。

  饲养山鸡是一项高效益的“短、平、快”项目,山鸡具有易饲养、效益高等特点,作为我国传统珍禽出口产品,创汇率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特种经济禽类。

  二、山鸡的常见品种(类型)

  山鸡共有30个亚种,分布在我国境内的有19个亚种,遍布于我国各地,国内外的山鸡大都是由我国这些亚种驯化或杂交而成。

  1.华北山鸡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78~1985年在东北野生山鸡的基础上驯化培育而成,属河北亚种。华北山鸡雌雄异形异色。雄山鸡体型细长,头部眶上有明显的白眉,白色颈环完全闭合且较宽,胸部红褐色,母山鸡体型略小,不具白眉、颈环和距,腹部淡黄褐色,尾羽较短。公雉成年体重1200克,母雉1000克,年产蛋2窝,每窝12~17个,高产年产蛋量可达50个左右,平均蛋重25~30克,蛋壳颜色较杂,有浅橄榄色、灰色、浅褐、黄褐和蓝色。华北山鸡体重和产蛋性能比美国七彩山鸡要低,但肉质较优,特别是氨基酸含量高。

  2.美国七彩山鸡

  由中国环颈雉与蒙古环颈雉杂交育成,羽色浅于我国华北山鸡,颈部白圈不封闭,也较细一些,经多年选育,体重比原种有较大提高,体型大于华北山鸡,成年公山鸡体重1500~2000克,母山鸡1200~1500克,6月龄开产,年均产蛋80~120个,平均蛋重28~32克,蛋壳颜色多为橄榄黄色,少量蓝色。

  三、山鸡的饲料与饲粮配方

  (一)常用饲料种类

  1.能量饲料

  凡干物质中含蛋白质低于20%、纤维素低于18%的饲料都属于能量饲料。能量饲料中以动物与植物油脂所含能量最高,其次是谷物籽实与块茎饲料。谷物饲料是最主要的能量饲料,常用的饲料谷物有玉米、高粱、碎米、稻谷和大麦等,玉米是谷类饲料中能量较高的饲料之一,口味好、易消化,在配合饲粮时往往占很大的比重;大麦适口性差,粗纤维高,用量不宜过多;糠麸类属低能量饲料添加量也不宜过大。

  2.蛋白质饲料

  蛋白质饲料包括植物性和动物性蛋白饲料两大类。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有各种饼粕类,如大豆饼、大豆粕、花生饼、菜籽饼、棉籽饼等,但菜籽饼和棉籽饼中含有有毒成分,因此必须限喂或经过去毒处理后再饲喂;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一般是指鱼类、肉类和乳品加工的副产品及其他动物产品,常用的有鱼粉、肉骨粉、血粉、蚕蛹、蚯蚓、蝇蛹等,动物性蛋白饲料在使用时应注意其品质,防止腐败。

  3.矿物质饲料

  矿物饲料是含营养素比较专一的饲料,主要是补充天然饲料中的矿物不足。例如碳酸钙、石灰石、蛋壳粉等都是含钙饲料,专为补充钙而添加;食盐用来补充钠和氯;磷酸氢钙、磷酸钙、骨粉主要是作为磷的来源;铁、铜、锌、锰、硒、碘、钴等微量元素主要是通过用饲料级盐类来补充。

  4.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营养性添加剂,如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一类为非营养性添加剂,如抗菌剂、抗球虫与抗蠕虫剂、抗氧化剂与防霉剂、调味剂和着色剂等。

  (二)营养需要

  尽管人们对山鸡生产很感受兴趣,但对山鸡营养需要的研究较少,国内山鸡的饲料大多用肉鸡饲料和种鸡料来代替,也有用自配饲料。山鸡的营养需要因不同生长阶段而不同,根据实际情况推荐以下标准(见表1)。

  表2-1 山鸡的营养需要

  营养 0~4周 4~8周 9~17周 种雉
  代谢能(兆焦/千克) 11.72 11.30 11.72 11.72
  蛋白质(%) 28 24 18 15
  蛋氨酸+胱氨酸(%) 1.0 0.93 0.6 0.6
  赖氨酸(%) 1.5 1.40 0.8 0.68
  钙(%) 1.0 0.85 0.53 2.5
  有效磷 0.55 0.50 ...0.45 0.40

  注:引自美国NRC(1994)雉鸡饲养标准

  表2-2 我国雉鸡各阶段营养需要参考值

  营 养 育雏期 中雏 大雏 产蛋 非产蛋
     (0~4周) (4~12周) (12周~出售) 种雉 种雉
  代谢能(兆焦/千克) 12.13~12.55 12.55 12.55 12.13 12.13-12.55
  粗蛋白(%) 26-27 22 16 22 17
  蛋氨酸+胱氨酸(%) 1.05 0.9 0.72 0.65 0.65
  赖氨酸(%) 1.45 1.05 0.75 0.80 0.80
  蛋氨酸(%) 0.60 0.50 0.30 0.35 0.35
  钙(%) 1.3 1.0 1.0 1.0 1.0
  磷(%) 0.9 0.7 0.7 1.0 0.7

  注:引自《珍禽养殖利用技术》。

  (三)常见饲粮配方

  山鸡饲料配方见表2-3、表2-4,可根据当地现有的饲料条件配制出适应山鸡生长的配合饲料。

  表3山鸡的饲料配方(1)(单位:%)

  饲料 0~4周 5~9周 10~16周 种山鸡 休产山鸡
  玉米 30 38 60 40 62.5
  全麦粉 10 10 - 10 -
  麦麸 2.6 4.6 8.5 3.5 1.5
  高粱 3 30 - - -
  豆饼 25 21 - 15 -
  豆粕 - - 18 - 15
  大豆粉 10 8 - 10 -
  鱼粉 12 10 8 12 5
  酵母 5 3 3 5 -
  骨粉 1 1 - 2 -
  贝壳粉 1 1 2 2 2
  食盐 0.4 0.4 0.5 0.5 0.5
  多维 20 20 20 20 20
  微量元素 100 100 100 200 200
  代谢能(兆焦/千克) 12.21 12.25 12.16 11.75 11.95
  蛋白质(%) 28 25.2 20.8 24.7 17.9

  注:多维、微量元素的单位均为克/100公斤。本资料引自中国农科院特产所。

  表2-4 山鸡的饲料配方(2)(单位:%)

  饲料 雏山鸡 育成山鸡 种用山鸡
  玉米 41.6 65.4 57.5
  麸皮 2.2 8.8 9.8
  豆饼 37.5 13 12.9
  鱼粉 10.8 8.0 9.7
  酵母 5.5 3.0 2.0
  骨粉. 1.2 1.1 0.5
  砺粉 1.0 0.3 7.2
  食盐 0.37 0.37 0.37
  多维素 0.02 0.02 0.02

  注:引自北京市西郊特禽场资料。

  (四)自配饲料注意事项

  自配饲料时要考虑到配合日粮的科学性和经济性,有时在生产上较科学的日粮不一定是最经济的,所以生产中配合日粮时必须考虑其经济性,配合日粮时注意以下事项:

  1.参照山鸡的饲养标准来进行配制

  结合本场的生产水平、健康状况、气候变化以及实际饲喂效果,灵活运用,不能照搬,对饲养标准作适当调整。

  2.饲粮应符合山鸡的消化生理特点

  山鸡对粗纤维的利用率较低,在配合日粮时应考虑日粮中粗纤维的含量不能过高。

  3.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

  饲料占生产成本的比例较大,在配合日粮时应尽量利用本地饲料资源,以降低饲料费用,选用饲料时,要注意饲料的营养特性,因同一种饲料原料产地不同,营养价值上往往有差异,另外还要考虑到饲料价格。

  4.饲料要多样化

  各类饲料含有的营养物质不同,配合饲料时如果饲料品种单一,很难保证营养的全面,所以尽可能多选择几种饲料配合,在营养上相互补偿,有利于提高日粮消化率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5.配制饲粮时要注意适口性

  日粮中高粱、菜籽饼等含量过高时会影响山鸡的适口性,禁止使用霉变和被污染的饲料,对含有毒害物质饲料如棉籽饼、菜籽饼要脱毒和限量饲喂。

  6.配合饲粮应保持相对稳定

  如需要改变饲料种类或饲粮配方,应逐步进行或在饲喂时有几天过渡的时间,以免因饲粮种类或配方的突然变化而影响特禽的消化机能及正常的生产。

  四、山鸡的繁育技术

  (一)选种、选配技术

  1.选种

  选种就是根据山鸡育种的目的,依据生产性能和生物学特性把良好的公母山鸡选留下来,目前山鸡的选种方法大多数还是参照家鸡选择方法进行,通过判断选择,提高山鸡生产性能,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方法:

  (1)表型选择即根据山鸡外貌特征和生理特征来进行选择。对种公山鸡要求选身体各部发育均匀、良好,脸冠鲜红,羽毛丰满,胸部宽深,姿态雄伟,雄性强,体大健壮者留种;母山鸡要求体质健壮,发育良好,身体呈椭圆形,羽毛紧贴有光泽,性情温顺,眼大有神,趾骨末端柔薄有弹性,开产山鸡耻骨间距离宽,无明显缺陷。

  (2)个体选择即根据山鸡个体本身生产性能的高低进行选择。对选择体重、体型、蛋重、蛋壳品质等性状的效果较好。由于山鸡体重具有高度遗传性,因些选择种山鸡要求16周龄体重公山鸡达1200克,母山鸡达900克以上,另外还要考虑山鸡繁殖能力,因为山鸡的繁殖性能和体重呈较高的负相关。

  2.选配

  选配就是在鸡繁育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地选择最适合的山鸡公、母禽进行交配,借以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后代,选配是选择的继续。对山鸡来讲,常用的选配形式有三种:(1)亲缘选配即根据公母山鸡的亲缘关系进行的选配。现国内养殖最多的是美国七彩山鸡,可从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外引进山鸡,丰富我国山鸡资源,扩大基因库,防止近亲繁殖而造成品种退化。

  (2)品质选配即根据山鸡公母性状的异同来进行的选配,又可分为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同质选配:就是选择在生产性能特点或其它经济性状相同的优良公母山鸡交配,利用基因的加性效应,使后代保持和提高生产性能;异质选配:就是选择具有不同生产性能特点或性状的优良公母鸡交配,增加后代杂合基因型,利用基因的显性效应、上位效应、互作效应,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

  (3)龄期选配即根据山鸡公母的龄期来进行选配。山鸡第2年的繁殖能力最强,产蛋率和受精率均较高,可将当年和第2年的种山鸡合养比较理想。

  (二)人工授精技术

  山鸡人工授精技术的使用有明显的优越性,能发挥优秀种公山鸡的利用率,扩大公母比例,节约种公山鸡饲养成本。山鸡的人工授精已有成功报道并在生产上开始应用,受精率可达85%以上。山鸡的人工授精原理和家鸡相同,方法也大同小异,具体方法可参照家鸡人工授精。

  (三)繁育方法

  山鸡的繁育方法可分为纯种繁育和杂交繁育两大类,目前生产上以纯种繁育为主。

  1.纯种繁育

  纯种繁育是在已育成品种或品系基础上,为了保纯并进一步巩固提高其生产性能而采用的方法。纯种繁育适合于下列情况:当某品种基本上能满足需要而不用重大改变时;某些性状具有特殊的经济价值,必须予以保留和提高;某些品种生产性能虽然很低,但对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的适应性很强,不适于进行杂交改良时。

  2.杂交繁育

  杂交繁育是指不同遗传类型的山鸡互相交配或结合而产生杂种的过程。杂交繁育使非加性基因产生显性、超显性和互作效应,使加性基因性状更为丰富完善,从而获得高产、稳产、整齐度高及生活力强的商品杂交山鸡。根据山鸡群条件和杂交目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杂交方式,如育成杂交、改良杂交、引入杂交和经济杂交。

  (四)山鸡的提纯复壮

  山鸡饲养几年之后,如不加以有系统的选育,品种会出现退化,主要表现在个体变小、产蛋减少,有的还会出现外貌特征改变、肉质下降等。为了防止山鸡品种退化,必须对山鸡群进行提纯复壮。

  1.山鸡品种退化的原因

  (1)近亲繁殖近亲繁殖会导致后代生产性能、生活力和繁殖性能下降,因许多专业户饲养的山鸡群较小,又没有严格的配种记录,往往会产生近亲交配。

  (2)环境条件的影响国内外各地的饲养条件不一样,不良的自然环境和饲养条件易使生产性能下降,肉质变差。

  (3)种不纯部分种山鸡场缺乏相应的育种技术,导致品种不纯,后代性状分离退化较严重。

  2.山鸡的提纯复壮

  山鸡的提纯复壮实际上就是对山鸡群进行选育提高,也就是要建立核心群和对它们后代选育。

  (1)建家系在一个具有相应条件的育种鸡舍中,设置配种小间10~20间,每间放入1只优秀公山鸡,配5~10只母山鸡,这样所得的后代便可形成10~20个父系半同胞家系。

  (2)建核心群待完成一个产蛋利用期后,根据所有记录资料对各家系进行鉴定和选择,可精选出优秀公禽10只和优秀母禽100只组成所谓核心群用于繁殖制种。核心群个体可按如下条件选择:从品种特征、亲代及其后裔综合鉴定其是否是纯种;16周龄公山鸡体重1200克,母山鸡900克,3~4月龄平均体重达1250克;年产蛋80~120个,受精率80%~90%;

  体型要求大、胸阔、背宽、龙骨直,羽毛紧密有光泽,羽色符合本品种特征;核心群山鸡年龄不宜过大,以1~4年山鸡为宜。

  (3)核心群后代的选育核心群种山鸡的后代必须经过初选(雏鸡出壳时进行第一次选择)、复选(2~4月龄进行选择)、最后鉴定(繁殖后代半年之后选择),合格的可进入核心群,不合格淘汰作为商品山鸡饲养。、山鸡的人工孵化技术

  (一)种蛋的选择、保存、消毒

  1.种蛋的选择

  种蛋应来自生产性能高、没有白痢、霉形体等经蛋传播的疾病、受精率高、饲喂营养全面的饲料、管理良好的种山鸡群。种蛋应大小适中,蛋形正常、大小头明显,表面光滑清洁、

  无皱纹、裂痕、污染,蛋重在27~39克。凡蛋形过长、过圆或其它畸形如蛋壳花斑、砂皮、钢皮、气室不正要淘汰,有试验表明蛋壳为橄榄色和暗褐色的孵化率较高,蓝色蛋较低。

  2.种蛋的保存

  种蛋保存适宜温度应为13~18℃,相对湿度75%左右,一般种蛋的保存时间以5~7天为宜,不要超过2周,总的来说,种蛋保存时间越短越好,保存时大头向上存放。

  3.种蛋的消毒

  (1)消毒时间最好蛋产出后立刻消毒,生产上是每次捡蛋完毕消毒,种蛋入孵前进行第2次消毒。

  (2)常用消毒方法甲醛熏蒸消毒法,每立方米用15克高锰酸钾加30毫升福尔马林,在温度20~26℃、相对湿度60%~75%的条件下,密闭熏蒸20分钟,第1次在熏蒸柜中进行,第2次在孵化机内进行,消毒时应注意避开24~96小时胚龄,消毒容器要用陶瓷盆,先加高锰酸钾后加福尔马林;新洁尔灭浸泡消毒法,用含5%的新洁尔灭加50倍水,配成1∶1000的水溶液,种蛋浸泡3分钟,晾干;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法,每立方米用含16%的过氧乙酸溶液40~60毫升,加高锰酸钾4~6克,熏蒸15分钟,注意40%以上浓度的过氧乙酸加热至50℃易爆炸,应在低温下保存;季胺(有毒)或二氧化氯喷雾消毒法,用含120毫克/公斤的季胺或80毫克/公斤的二氧化氯微温溶液喷种蛋,还可用二氧化氯泡沫消毒种蛋(10毫克/公斤,5分钟)。

  (二)种蛋的孵化工艺

  1.温度

  总的原则是前高、中平、后低。山鸡适宜的孵化温度:1~20天37.8~38℃,21~24天为37℃。也有采用变温孵化法以刺激山鸡胚发育,1~7天37~37.5℃;8~14天37℃;15~20天37.5℃;21~24天37℃。24天时若有1/3未出壳,则温度应提高0.5~1.0℃。另外要做到“看胚施温”,即根据胚胎的发育变化给予适当的温度。

  2.湿度

  总的原则是两头高、中间平。孵化前期1~20天要求相对湿度65%~70%,21~24天为70%~75%。

  3.通风

  在孵化前期2~3天可不打开通风孔,随着孵化时间的延长逐渐打开孵化机的通风孔,至孵化后期,通风孔全部打开。

  4.翻蛋

  从入孵到落盘(从入孵盘移到出雏盘),每2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90度,落盘后不要翻蛋。

  5.晾蛋

  在孵化前期一般不要求晾蛋,孵化后期进行适当晾蛋,每天晾蛋1~2次,每次10分钟。由于山鸡驯化时间不长,孵化还应模仿自然孵化环境。

  六、山鸡的饲养管理工艺

  (一)鸡舍与设备

  山鸡养殖场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稍向南倾斜的砂质土地上,要求远离居民区、工厂,交通方便接近公路,但要距公路主干道不少于500米,次干道150米,水源、电源保证供应。

  1.鸡舍

  鸡舍总的要求是保温防暑、通风良好、有充足的光照条件,尽可能使山鸡舍朝南向阳。农户养殖应因地制宜,可用旧房改造,只要清洁卫生、光线和通风良好就行了。鸡舍的建筑有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种,以开放式鸡舍为主,因山鸡还有一定的野性,一般鸡舍外还设置运动场,运动场设在鸡舍向南一面,有一定坡度,运动场周围用铁丝网或尼龙网覆盖,运动场内设有沙池,供山鸡沙浴。

  为了节省禽舍建筑成本,特别是饲养商品山鸡,可采用大棚来养育山鸡,大棚外形极似种植疏菜的塑料大棚,地面用水泥混凝土筑成,其它部分用金属管棚架成弓形框架,外面用塑料布或其它化学合成纤维材料覆盖,大棚一般高2.5~3米,长30米,宽4~5米,大棚较长两侧,有0.5米高可以向上卷起,便于通风,大棚外设运动场,靠运动场一侧也有0.5米高可以向上卷起,以便山鸡自由出入。

  2.设备

  (1)笼养设备目前山鸡采取平养较多,为了增加饲养密度,也有采用笼养,笼养可避免山鸡争斗,保证商品山鸡质量。山鸡笼可参照蛋鸡笼,一般为3层。

  (2)料槽、饮水器料槽一般用24~26号镀锌铁板,料槽的基本要求是山鸡能方便进食而不能进入,料槽的宽度1~2周龄3.5厘米,3~6周龄5厘米,7~10周龄8厘米,应保证每只山鸡有一定的采食位置;山鸡需用的饮水器有槽式、杯式、吊塔式和乳头式等几种,平养时各种类型均适用,笼养时采用乳头式或槽式饮水器。

  (3)保温设备保温加热设备通常有电热育雏伞、红外线育雏器、煤炉、烟道。

  (4)捕捉工具常用的有捕捉网,用铁丝制成一个圆圈,上面用线绳结成一个浅网,后接一木柄,类似于捕鱼用的网兜。

  (二)饲养方式

  1.平养

  平养又可分为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

  地面平养:是指把山鸡养在地面上,最好是水泥地面,便于管理,在育雏期间地面要铺有垫料,此种方式占地面积大,管理不太方便,易患病,适于中小规模的山鸡场。网上平养:将山鸡养在离地面50~60厘米高的铁丝、塑料或竹片上,网眼1.25厘米×1.25厘米,此法饲养的山鸡不与地面和粪便接触,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但要求日粮营养全面,特别是微量元素、维生素必须完全,否则易发生营养性疾病。

  2.笼养

  采用3层或4层笼养,可以增加饲养密度,节省建筑面和土地面积,便于管理,同时可提高成活率和饲料效率,不足之处是成本投资较高。

  (三)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山鸡的饲养管理可分为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和休产期的饲养管理。

  1.选择优质雏山鸡

  主要根据雏鸡“有膘、有毛、有骨气”的长相,通过“一看、二摸、三听”的方法,即可大致鉴别强弱雏。强雏主要表现在:腹部收缩良好,大小适中,柔软,卵黄吸收良好;脐部愈合良好,无血痕;反应灵敏,活泼好动,眼大有神;触摸有膘,身体饱满,有弹性;叫声清脆响亮;羽毛整齐清洁,体重大小均一。

  2.雏鸡饲养管理要点

  (1)适时开水、开食雏山鸡应在出壳24小时内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的葡萄糖或0.1%的高锰酸钾。开水后2小时开食,开食的饲料要求营养丰富、易于消化、适口性强而便于啄食的精料为宜,对不会饮水吃料的雏鸡应加强调教。育雏前几天喂食应注意少量多次,防止雏山鸡暴食暴饮,造成消化不良,0~2周每天喂6次,3~4周每天喂5次,5周以后每天喂4次,随日龄的增加,采食量递增,到接近成年体重时,采食量趋于稳定。

  (2)温湿度的控制适宜的育雏温度,1~3日龄34~35℃,4~7日龄32~33℃,2周龄28~31℃,3周龄24~27℃,4周龄22~23℃,5周龄后可脱温。给温总的原则是夜间比白天高,小群比大群高,具体还应做到“看鸡施温”,即根据雏山鸡的精神状态给予正确施温。温度适宜时,山鸡表现食欲较好,饮水适度,活泼好动,睡眠时均匀分散开来;温度过高时,山鸡表现为远离热源,张口呼吸,饮水量加大,食欲不好,有时见稀样粪便;温度过低时,山鸡行动迟缓,靠近热源,有时可见层层扎堆,相互挤压,在整个育雏期间应防止温度忽高忽低。相对湿度前期要求高,主要是为了防止雏山鸡脱水,后期要低一些,主要是为了防止球虫病等疾病发生,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3)密度随着鸡龄的增大密度逐渐减小,1~10日龄每平方米50~60只,11~30日龄20~30只,30日龄以上10~15只,另外还要保证山鸡有足够的采食位置和饮水位置。

  (4)育雏室内环境的控制育雏室内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直接影响雏山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疾病、眼病等,在保证育雏温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通风换气,总的原则是以人进入室内不感到有刺激眼、鼻和气闷为宜。

  (5)合理的光照制度商品山鸡的生产对光照制度要求不严格,种用山鸡则必须制订合理的光照制度。在育雏阶段应遵循总的原则是:光照只能减少不能增加,采用弱光,避免强光,光照时间不能或长或短。1~3天24小时光照,4~7天20小时光照,第2周19小时光照,第3周转入自然光照。

  (6)断喙为了防止山鸡啄癖的产生,往往要进行断喙。一般情况下要断喙2次,第1次在10日龄左右,第2次在10周龄左右,可用断喙器、电烙铁或剪刀灼烧后将上喙断去1/2,下喙断去1/3,连断带烫,防止出血,断喙前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K,也可加一些镇静药,以减少应激。断喙时注意不要将舌头断去,种用公山鸡可不断喙或仅断喙尖,否则会影响配种。

  (7)防病防疫开水时最好在饮水中加0.1%的高锰酸钾,以清理肠道。第3~7日龄饲料中加入防白痢的药物如痢特灵0.04%(注意添加量及拌匀),日喂2次,或在饮水中加入0.02%的痢特灵,连饮1周,8~14天防细菌性疾病和球虫病,15~20日龄在饲料中拌加土霉素0.05%,日喂2次,预防球虫。在14日龄和28日龄用新城疫系苗免疫接种。

  (8)建立日常的管理制度每天的饲喂次数、饮水、打扫环境、记录工作都有固定的时间和顺序,每次进雏时要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采食量、粪便等,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对温度、湿度及通风情况要经常检查。每天清洗料槽、水槽1次,清理1次粪便。

  3.防止雏山鸡早期死亡的措施

  (1)选择身体健康体质较好的强雏对于品质不良、体质较弱的山鸡比较难养,即使成活,生产性能往往也不理想。

  (2)提供适宜的育雏条件特别育雏温度过低、突然停电、接种疫苗或抓鸡时,雏鸡会扎堆挤压,导致压死,也要防止雏鸡被挤入水盘淹死。

  (3)防止疾病发生做好免疫接种,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抗生素预防球虫和白痢等病的发生,要注意更换预防用药物,以免产生抗药性。

  (4)防止药物、煤气中毒在饲料中添加药物预防疾病时,剂量应按预防量,注意严格控制,另外药物一定要拌匀,育雏期间也要防止煤气泄漏引起中毒。

  (5)防止兽害、机械损伤防老鼠、黄鼠狼等咬死雏山鸡、饲养员踩死山鸡或开关门时挤压致死。

  4.山鸡啄癖防治方法

  山鸡有好斗和啄羽、啄肛、啄蛋的习性,在2周龄左右就有可能发生,一旦啄癖恶习产生,轻则山鸡受伤,重则有山鸡被啄致死。为防止啄癖的发生,在日常管理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1)断喙断喙是防止喙癖的最有效手段。

  (2)合理的营养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饲养标准的要求,动物性蛋白质应占有5%~10%的比例,氨基酸要平衡,并注意微量元素和多维的添加,全价饲料适当补充青饲料或糠麸类以增加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饲料中食盐的含量在0.37%,饲料中钙、磷应满足山鸡需要,并比例恰当。

  (3)适宜的环境控制饲养密度要适当,舍内温度、湿度适宜,通风良好,提供光线暗淡的环境,勤换垫草。

  (4)鸡舍或运动场内设置沙浴池或供给山鸡悬挂吊着的稻草捆。

  (5)设置产蛋箱在繁殖期应设置产蛋箱,对窝外蛋要及时收取,对已破损的种蛋要及时清理干净;还可在种山鸡舍内放置塑料假蛋,山鸡经多次啄不破的情况下,啄蛋癖会有好转。

  (6)穿鼻环或戴眼罩将鼻环针固定在鼻孔上,不要嵌入组织,也可给山鸡戴红色透明眼罩。

  (7)定期驱虫定期用药驱除体表和体内的寄生虫。

  (8)对已被啄伤的山鸡,应及时隔离治疗,涂上颜色较暗而带有气味的药物,如紫药水等。

  (四)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山鸡的育成期是指5周龄以上的青年鸡,这一阶段是山鸡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为了保证山鸡的正常发育,培育合格的后备种山鸡,除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外,还应掌握如下要点:

  1.及时转群

  雉鸡饲养至6~8周龄时,由育雏舍转入育成舍,如作为种用还要在19~20周进行第2次转群,由育成舍转入产蛋舍。对于种用山鸡两次转群是整顿山鸡群的好机会,将体型外貌等有严重缺陷的山鸡淘汰作商品山鸡饲养。

  2.密度

  育成期密度过大,鸡群生长发育不整齐,往往还会发生啄羽。5~10周龄,以每平方米6~8只为宜,如果包括运动场,则每平方米3~4只,每群以300只为宜;11周龄以上,每平方米3~4只,包括运动场则每平方米1.5只,此时,可从羽毛上明显分出雌雄,应按雌雄及强弱分别组群,每群100~200只。

  3.控制体重,防止过肥

  确定留种用的育成山鸡,除在6~8周龄进行初选外,还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如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标准;控制喂料量,增加粗纤维和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等。

  4.日常管理

  参照育雏期日常管理,在90~120日龄用新城疫系苗进行免疫。

  (五)休产期的饲养管理

  专门用于繁育的山鸡称种山鸡,种山鸡可分休产期和繁殖期。休产期又可分为繁殖准备期(1~3月份)、换羽期(8~9月份)、越冬期(10~12月份)。

  1.繁殖准备期

  重点做好种山鸡分群、整顿、免疫工作,选留体质健壮、发育整齐每100只左右编为一群,提高日粮蛋白质水平,加喂维生素、微量元素,适当补充钙、磷,网室换铺沙子。这一时期的防疫消毒工作也显得非常重要,由于气温回升,各种病菌容易繁殖,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消毒,注意疫苗的接种。

  2.换羽期

  产蛋结束后开始换羽,为了快速换羽,可降低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但要保证含硫氨基酸的供给,以使羽毛快速生长,在饲料中加1%生石膏可促进新羽生长。产蛋结束后应及时淘汰病、弱山鸡及繁殖性能和种用时间过长的山鸡。

  3.越冬期

  要做好鸡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如是垫料平养要增加垫料的厚度,并及时更换垫料。饲喂量可适当加大,或在饲粮中添加高能量饲料从而提高饲料能量代谢能水平。根据山鸡产蛋率等成绩对种山鸡群进行调整,选出育种群、商品群和淘汰群。

  (六)产蛋期饲养管理

  1.适时公母合群

  在良好的人工驯养条件下,一般公山鸡9~10月龄性成熟,母山鸡性成熟要迟1个月左右。山鸡进入繁殖期即要放对配种,合群配对的时间相对很重要,配对时间的确定必须考虑气温、繁殖季节及饲粮营养水平,过早配对,影响种山鸡群的成活率,还会促使公山鸡早衰,过晚会影响种蛋受精率和造成种蛋的浪费,配对时间一般以3月中旬前后为宜,但有的场也提到每年2月份放配。也可以通进试配方法确定适时合群时间,方法是先试放1~2只公山鸡入母山鸡群,观察母山鸡是否愿意交配,还可根据母山鸡的鸣唱、红脸或做窝等行为来掌握合群放配时间。山鸡群大小以100只左右为1群,公母比例以1∶5~6为宜。

  2.及早确立和保护“王子鸡”的地位

  公母山鸡合群后,公山鸡间出现强烈的争偶、斗架,胜利者即为“王子鸡”,这个过程也称为拔王过程,“王子鸡”确定后,整个鸡群就稳定下来。在拔王过程中尽可能人为的帮助确立“王子鸡”的地位,有利于稳群,减少死亡。公山鸡群位序列确定后不得随意放入新公山鸡,以维护“王子鸡”的地位,除非到繁殖后期,有部分公山鸡只是争斗而不交配或繁殖力下降,必须及时进行公山鸡轮换,对新公山鸡要加强人工保护。“王子鸡”在交配、采食等方面享有优先权,但有不让其它公山鸡交配的特点,所以应设置屏障遮住“王子鸡”的视线,使其它公山鸡有机会与母山鸡交配,这是提高群体受精率的重要措施,方法是按每100平方米放入3~4张石棉瓦横着竖在网室内,也可放树枝堆或设置假山。

  3.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

  繁殖期的山鸡要求营养丰富,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产蛋高峰期饲料中蛋白质要求达18%~20%,另外适当增加饲料中多维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4.保持良好稳定的环境条件

  做到三定,即定人、定时、定管理,出入山鸡舍动作要轻,经常检查修补网室,防止兽害骚扰鸡群,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

  5.勤捡蛋,减小蛋的破损

  公母山鸡都有吸蛋的恶习,破蛋率有时会很高,因此要勤捡蛋,特别是山鸡在午后产蛋较多,要定时收蛋,发现破蛋,应及时将蛋壳及内容物清除干净。还可在舍内、动动场上堆放树丫,下面垫一些干草,可大大减少蛋的破损率。初产山鸡有时会出现难产情况,要及时助产。

  6.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山鸡产蛋率

  山鸡驯化时间不长,产蛋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3~8月为产蛋季节,其它月份停产,这对全年均衡供应山鸡的影响很大,或采取加强饲养管理措施,能使山鸡全年产蛋,提高产蛋率。在换羽期,调整日粮,降低饲粮中的蛋白质水平(20%以下),代谢能10.46兆焦/公斤,限制采食量,尽快使其换羽。在原停产季节来到前加强饲喂,将饲粮中蛋白质水平调到25%左右,代谢能11.30%兆焦/公斤,在正常产蛋季节再适当降低蛋白质至22%左右,在饲粮中补加适量蛋氨酸、赖氨酸、多维、微量元素,增加饲喂次数,在产蛋期间不能减少光照时间,每日保持14小时左右光照。

  七、常见疾病的防治

  山鸡适应性广、抗病力强,很少感染疾病,但在人工驯养条件下,抗病力有所降低。下面介绍山鸡常见病的诊断和防治。

  1.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伪鸡瘟,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山鸡对本病的感染率高,20~140日龄最易感染,任何季节均可发生,尤以春秋两季最为流行。鸡新城疫病原体是副粘病毒属的新城疫病毒,没有接种过新城疫疫苗或免疫期已过的山鸡均可感染。

  症状: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3种。最急性常看不到明显症状,突然发病死亡;急性的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较差,精神不好,离群呆立,缩颈,闭目,冠、肉髯呈紫色,呼吸困难,甩头,发出“咕咕”或“咯咯”声。将病鸡倒提时从口腔中流出大量淡黄酸臭粘性液体,嗉囔积液,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有时带血;慢性的表现为神经症状,跛行、转圈、后退,一肢或两肢瘫痪,有的共济失调,常伏地转圈,病程较长。

  病理剖检的典型症状是腺胃粘膜或乳头出血,或腺胃与肌胃间,食道与腺胃间有出血斑或血带,有时有溃疡。

  防治:本病无特效药物,以预防为主,按时接种新城疫苗,7~10日龄用新城疫系弱毒苗进行第1次接种;25~30日龄用新城疫Ⅱ系弱毒苗进行二免,120日龄进行三免。

  2.鸡霍乱

  又叫鸡巴氏杆菌病、鸡出血性败血病,病原体为一定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3~4月龄的鸡和成鸡较易感染。

  症状:最急性的看不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急性的表现为缩颈闭眼呆立,下痢,粪便灰黄色或绿色有时带血,体温升高到43~44℃,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剖检可见肝脏表面有很多针头大小或小米大小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的坏死点,胸腔、腹腔、气囊和肠浆膜上常见纤维素性或干酪样渗出物。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2月龄以上的山鸡可注射禽霍乱氢氧化铝苗,对发病的山鸡,应及时治疗,每只可肌注5~10万单位青霉素,成鸡肌注青、链霉素各5万单位,也可用磺胺类药治疗。

  3.鸡白痢

  鸡白痢是雏鸡常见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是危害雏鸡成活率原因之一。病原体为鸡白痢沙门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的子肝菌。

  症状:带菌蛋孵化时,孵化期内死亡或出壳1~2天死亡,症状不明显;2~3周发病鸡呈现精神萎顿、下痢,排出白色、浆糊状的稀粪,有时干结成石灰样附在肛门周围,俗称糊屁股,排粪时发出“吱吱”的尖叫声;青年山鸡发病日龄在50~120日龄之间,多见于50~80日龄,病鸡表现为拉稀、排出黄色、黄白色或绿色粪便;成山鸡不表现明显症状,成为隐性带菌者,母鸡出现“垂腹”现象。

  剖检可见肝肿大淤血,病程稍长的病雏,心肌和肝有白色、灰色坏死点,肾肿大,肌胃、盲肠、大肠粘膜上有坏死。

  防治:定期应用凝集试验或琼扩试验,淘汰阳性鸡,严格执行消毒制度,积极建立和培养无白痢的种鸡群。在应用抗生素、磺胺类等药物防治鸡白痢应先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最敏感的药物用于防治,注意不要长期使用同一药物,以免细菌产生抗药性。

  4.大肠杆菌病

  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埃希氏菌引起,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本病可引起不同日龄的鸡发生感染。

  症状:精神不振,羽毛松乱,体温升高,食欲减少,可出现肠炎、败血症、呼吸道疾病、输卵管炎、眼炎、关节炎、神经症状、肿头综合症等为主的相关症状。剖检可见雏鸡卵黄吸收不好,脐部肿大,心包积液,肝表面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小肠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有时还可见输卵管炎或眼球炎。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是预防的关键措施,对病鸡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在用药前首先要分离出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选用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5.禽脑脊髓炎

  禽脑脊髓炎是主要侵害雏鸡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1~14日龄雏鸡发病较多。病原为禽脑脊髓炎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本病可水平传播,又可垂直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症状:病初精神不振,眼神迟钝,随后出现共济失调,步态不稳,或侧卧或跌倒,颈扭曲震颤,一侧或两侧眼球的晶体混浊或浅蓝色褪色而致失明,发病率、死亡率高。成鸡产蛋率和孵化率下降。病理剖检胃的肌肉层有小的灰白区,心肌、肌胃、脑部及胰腺有大量淋巴细胞。

  防治:加强管理,对种鸡必须在开产前进行免疫,防止该病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6.流感

  本病是禽类一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山鸡等野生禽类均能感染。病原为禽流感A型病毒,该病毒毒株较多,属粘液病毒类。

  症状:轻缓型表现呆钝、呼吸困难、下痢。急性型呈现气囊炎、窦炎和有干酪样渗出物,往往由于渗出物堵塞呼吸道而发生窒息,产蛋率下降。症理剖检有轻度气管炎、气囊炎、肺充血、卵巢退化。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消毒。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

  7.球虫病

  山鸡球虫病是球虫寄生于山鸡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内而引起的流行性疾病,本病传染性强,死亡率较高。本病病原为球虫卵囊,是一种单细胞的原虫,以寄生于盲肠的柔嫩艾美耳球虫(盲肠球虫)和寄生在小肠中段的毒害艾美耳球虫(小肠型球虫)致病性最强。3~5周龄的雏鸡发病率高。

  症状:病鸡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逐渐消瘦,嗉囊内充满液体,拉带血粪便或拉鲜血,以后病鸡共济失调,出现昏迷或抽风,不久死亡。盲肠型多发生于35日龄以内的雏山鸡,小肠型多发于35日龄以上的山鸡。剖检可见盲肠型球虫为盲肠显著肿胀,浆膜面见小米大小的白色斑点,盲肠粘膜有小出血点,内容物为血液或血凝块;小肠型球虫多见青年鸡或成鸡发生,可见小肠中段肿大,肠管膜面和粘膜有出血点,肠内容物混有粘液、纤维素和坏死物。

  防治:以预防为主,如采用网上平养或笼养可大大减少该病的发生率,发病时可用盐霉素、氨丙林、莫能霉素、克球粉、氯苯胍、球虫宁、青霉素等。为防止产生抗药性,可交替使用几种抗球虫药。

  8.体外寄生虫

  体外寄生虫主要有虱、蜱、螨等。

  症状:病鸡被虱、蜱、螨所侵害即生长发育不良,羽毛脱落,贫血,降低生产性能。防治:灭虱灭蜱可用0.2%敌百虫液喷洒,螨虫可用20%双甲脒乳油0.05%或溴氰菊酯0.0025%~0.005%溶液喷洒。

  9.食盐中毒

  症状:山鸡食盐中毒出现大量饮水,排稀便,行走失调,严重引起神经症状,肌肉抽搐,呼吸困难,最后虚脱而死。

  防治:添加食盐时,要注意鱼粉的含盐量,发现中毒后要立即停喂含盐饲料,供给充足饮水或在饮水中加糖和多维。

  10.中暑

  中暑又叫热衰竭(日射病或热射病),多发生于炎热的夏季。

  症状:呼吸急促、伸颈喘气,体温升高,口渴,战栗,两翅张开下垂,昏迷倒地,大脑和脑膜充血,虚脱而死。

  防治:暑期要注意通风,防暑降温,设遮荫棚,发现中毒应立即疏散鸡群,将病鸡移到通风阴凉处。此外还有一些传染性疾病如鸡痘、鸡传染性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葡萄球菌病等应根据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预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