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成为清朝政府在长江流域的一座孤城。两江总督张人骏有督署卫队2000人;江南提督张勋率江防军23营,计7000人驻南京。张勋字绍轩,江西奉新人,1884年投军,1891年任广西参将。1895年参加袁世凯小站练兵,充工兵营管带,后随袁世凯镇压义和团,升至总兵。1902年调北京,多次扈从慈禧太后及光绪帝。后调奉天任职,1908年升云南提督,后改任甘肃提督,1910接任江防营,驻浦口,1911年8月任江南提督,思想顽固,极端忠于清朝,是个凶残能战的悍将。张勋部下有两标领,一是王有宏,一是赵会鹏,各领10营,其余3营由张勋直辖,称为亲兵。
武昌首义后,江防军手持大刀,到处搜索革命党人,遇着剪去辫子的青年,立即逮捕,押往小营、一枝园、万关等处刑场。杀人无数,谓之“杀和尚头”,杀后悬首示众,惨不忍睹。南京下关仪凤门等,都有江防兵把守,城内无辫青年不敢出走,吓得戴上假发,坐在家中,不出大门一步。
南京城里驻新军第9镇,统制是徐绍桢。徐绍桢字固卿,广东番禺人,举人出身。曾任福建武备学堂总办,江西常备军统领等职,1905年任新军第9镇统制,倡行征兵制。第9镇属第17、18两协,有第33、34、35、36四标、马队1标、炮兵1标、工程兵1营、辎重1营、宪兵3营,是一支建制完整、装备精良、有较强战斗力的部队。镇司令部、17协司令部、33、34标以及马、炮、工、辎、宪兵各部队驻南京,18协司令部、35标驻镇江,36标驻江阴。
第9镇的革命党人活动,始于著名革命党人赵声担任33标标统时。赵声乃江苏丹徒人,原名毓声,字伯先,号百先。1902年毕业于江南陆军师学堂的理论先驱。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海德格尔、雅斯贝尔,遂倾向反清革命。次年游日本,与黄兴结识,归国后任两江师范学堂教员,撰写七字唱本《保国歌》,秘密散发,宣传革命,为当局所忌,离南京,赴长沙,任实业学堂监督。1905年,谋于新军在保定秋操时策动革命,未成,到南京任督练公所参谋官,在江阴训练新军。不久辞职,随郭人璋到广西,任巡防营管带。年余,仍回南京,任33标2营管带,旋擢该标标统,曾援引柏文蔚、倪映典、熊成基、林之夏、林述庆、陶骏保、冷遹等人先后来第9镇任军佐。
孙中山派吴旸谷到南京组织同盟会,柏文蔚的岳王会南京分会集体加入同盟会,赵声、林之夏、冷遹、林述庆、伍崇仁、孙麟、韩金声、何遂、杨韵珂等人以次加入,公推赵声为长江盟主,设机关于鼓楼之东,先定玄武湖之湖神庙为会议地点。
赵声进行革命活动,被两江总督瑞方发觉,便赴广州,在新军中担任标统,并筹谋广州新军起义。
虽然赵声等人离开南京新军第9镇,但留下了不少革命种子。
武昌首义后,张人骏、张勋等人严重疑忌新军,便将新军子弹收缴,又收新军炮6挺、机关枪6门。与此同时,将驻浦口的江防军调入南京,人发500颗子弹。新军和江防军,便成冰炭。新军众论沸然,无不发指眦裂,终日聚议,均欲与张勋的江防军作生死拼,因子弹未能得手,是以累欲起事而又累蹶。张人骏、张勋摸透新军用意,乃于狮子山北极阁高架大炮数尊,炮口对准33、34标;水路又于三叉河要道架大炮一尊,炮口对准工、辎两营。新军无子弹,日坐愁城。
张人骏要在新军各标营大事搜捕,召徐绍桢密议。徐特异议,谓是适以激变,张人骏不敢轻举妄动,便将新军5000人调出南京城,移驻城南60华里的秣陵关附近。张人骏答应拨发新军每人枪150发子弹,机关枪1万发子弹,炮弹1000颗,弹药和9月份饷银于10月31日运往出防地点。出防前,各级将校欲先领弹药,后出发。张人骏坚持到防地即发。但部队到了驻防地方,根本不见弹药饷银运来,受了张人骏之骗。
在新军人心愤激、几有不可终日之势的情况下,上海革命党人派柏文蔚来南京。柏文蔚安徽寿县人,字烈武。原任第9镇33标管带,因与孙毓筠等拟炸两江总督端方,事败走东北,任吉林屯田营管带。同冯麟阁、蓝天蔚等计划在东北起义。武昌起义爆发,乃去上海,受同盟会派遣来南京。南京同盟会机关设在内桥,由上江公学校凌毅、李华侬主持,策动新军起义。柏文蔚便住在机关里。新军官兵知道他来到南京。有几十人前来同他联系,皆以新军有枪无弹而虑。
新军革命党人以下级军官和士兵为多,中上级军官害怕,且有逃离军队者。第9镇统制徐绍桢亦惴惴不安。新军移至秣陵关后,柏文蔚便随之前往。徐绍桢得知,约他相见。柏文蔚告诉他,只要他能领导反正,当拥为都督。徐道:“余老矣,汝辈青年,万不可叫我做难题。”第9镇正参谋官史久光、17协协统沈同午、18协协统孙铭在座,反复讨论,决定先上海、以次攻南京的策略。徐绍桢当即命柏文蔚返上海运枪炮子弹来,作起义准备。当天,上海光复。次日,江苏、浙江同时光复。
正在柏文蔚、徐绍桢等准备起义时,南京局势突然变化。由武昌潜回南京的原第9镇马标排长苏良斌,贸然在南京城内单独采取冒险行动,于11月7日夜半纵火。督署附近卫队和汉西门巡防营内革命党人,误认新军发动起义,乃同时响应。张勋的江防军统领王有宏亲自用机关炮击毙卫队起事士兵20人余人。其余起事者力不支,乃遁去。巡防各营革命党人相继起事,打开城门,未见大军来到,江防军用枪乱击,杀伤甚多,起事者溃散。
次日,张人骏、张勋将巡防营未起事者即行调离城外,将城门紧团,严密防守。由凌毅运动的城内的响应力量、巡防军等,因先斯发动,被各个击破。
驻扎在秣陵关的第9镇新军,在上海、江苏、浙江、镇江相继光复的消息鼓舞下,急于一显身手,不等柏文蔚从上海运弹药来,便于7日下午下达起义的命令,计划分三路向南京进攻,主力向城南雨花台进击,由沈同午任总指挥,口号是“兴汉灭满”。
新军士兵把刺刀、马刀一律开口,准备肉搏拼杀,夺取雨花台,作为进攻南京之据点。第9镇士兵多是勇往直前,但官长有勇有怯。有些中级军官,本来亦不能为部下所容,于是,能逃者逃,不能逃者,只好收起那种夜郎自大的骄傲态度,对部下俯首听命,假意赞成,遇机再图脱逃。
第9镇新军准备在8日上午发动进攻,却不知苏良斌在7日夜半冒险行动,城内响应部队已被击溃,还以为在攻城时能得到城中内应,故在弹药不济的情况下,决定进攻。
8日上午11时,各路纵队抵达无名纬河南岸。主力纵队先锋骑兵刚出花神庙北端,遭雨花台清军守兵炮击,但炮手的技术极差,炮弹落点离起义军很远。起义军33、34标继续前进。
两标展开后,始报协司令部,沈同午急进花神庙,见两标已成战斗队形,军队均脱离总指挥官掌握,陷于各自为战之情况。起义军前队又误认为炮台守军已背叛清朝,便挥动手臂,号召守军同起义军联合。当起义军靠近守军时,遭到守兵排炮袭击,死者无数,少数幸存者才伏地开枪还击。
起义军除34标每人有子弹3粒外,33标及马炮标、工、辎等营均无子弹、战斗不能持久。下午5时,接到从南京城内逃出的谍报员报告,方知苏良斌冒险发动,造成失败的消息。内应断绝,又势成骑虎,沈同午决定只能夜袭,组织敢死队100人,每人发8发子弹,携手榴弹猛扑雨花台。
傍晚,33标吹起冲锋号,部队向前冲杀。但毕竟弹药缺乏,清军守兵据险用机枪扫射,起义军伤亡达200余人,他们一面进攻,一面盼子弹运来。听说子弹用棺材装运而来,但终不见运到。
9日天将拂晓,起义军疲惫不堪,难以再战。沈同午暗想,天明必陷于全灭,不如背进镇江,以图再举。适大雾不辩咫尺,乃命马炮工辎队先退,33、34标继之。因大雾笼罩,张勋军队不敢追击,也不敢下山搜索。起义军溃败后,大部沿句容大道退往镇江,小部分退往安徽,也有奔往武汉的。
张勋在南京城内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因涉戮而惨遭杀戳者达数十人。是以盗贼蜂起,随处抢掠,人们恐慌动荡,四出逃避,人心普遍对清廷不满。
原驻江阴的新军36标早已移驻镇江。镇江驻有新军18协司令部和35标3个营、36标2个营,计5个营,子弹万发。那36标营管带、同盟会会员林述庆,奉中部同盟会密令,同李竟成一起,率镇江新军起义。镇江驻有京口副都统载穆所部旗防步兵1500人、山炮1营、机关炮4尊、马队300余人,又有巡防队1500人,枪械子弹充足。旗军将山炮、机关炮分置南门城上,防御新军。但旗军兵力摇动,夜不敢眠,纷议他徒,一夕数惊,纷纷隐匿财产,已无战斗力。
李竟成由沪到镇,策动驻镇各部队暨各界志士,齐举义旗。李竟成同林述庆密议后,召开军事会议,推林述庆为镇江总司令,许崇灏为参谋长,于11月5日发动起义。
起义军包围了镇江,威胁旗兵,并派人往旗营劝降。京口副都统载穆,深知旗兵游情日久,不堪一击,恐战事一启,旗人遭屠杀。又以大势已去,非镇江一隅所能抵抗。当地士绅等又反复劝说,遂传令所属马步各旗,一律缴械,共步枪数千支、炮数门、马数百匹。
驻镇江的水师管带徐宝山,经李竟成联系,渡江开往扬州。驻镇江的张勋所部江防营,也经李竟成联络反正。
于是,镇江未经战斗便宣告光复。林述庆被推为镇军都督,陶骏保为参谋长,李竟成为军务部长。
柏文蔚从上海运武器弹药来到镇江,被推负责招集从南京撤退的军队,以待整编。尚有从南京城内坠城而出的巡防军千余人,也被柏文蔚改编为先锋队两营。
第9镇新军退集镇江时,徐绍桢自赴上海,同沪军都督陈其美和旅沪各团体接洽,商议联络各方进攻南京。
11月11日,沪军都督府议推徐绍桢为进攻南京联军总司令,电请江苏、浙江两省都督府公认。
但是,徐绍桢原来所统率的第9镇兵力,均全部转入林述庆控制之下,林述庆便不再欢迎空手赤拳的徐绍桢重新做他的上级。然而,林述庆的资望远不能与徐绍桢相比,镇军内不少人劝他服从徐的领导,同盟会会员林之夏劝之不从,乃不辞而别,表示脱离镇军。后经柏文蔚再三劝说,林述庆才勉强表示同意。
徐绍桢从上海乘火车来到镇江,召集各方代表会议,组织苏浙联军总司令部,徐绍桢为总司令,顾忠琛为参谋总长,孙毓筠为军事参谋。主要兵力有镇军、苏军、浙军、淞军四支,还有海军相助。镇军包括原第9镇全体部队,编成镇军第1镇,以柏文蔚为统制,受镇军都督林述庆管辖。下属两协,第1协为前卫,第2协为总预备队。苏军由协统刘之洁率领,共步兵4营,炮马各1队。淞军黎天才部,共步兵600人。浙军朱瑞部,步兵1标、马队2营,炮兵2队,工程辎重各1队。此外,后期开到的还有:洪承点的沪军义勇队,江阴、淞江的巡防营,以及女子国民军30名。这些军队中,镇军和浙军战斗力最强,淞军虽人数不多,但慓悍善战。
徐绍桢于11月16日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林述庆、柏文蔚、刘之洁、朱瑞、黎天才等参加。决定分兵三路:淞军为北路进攻乌龙、幕府两山;苏军为南路进攻雨花台;浙军、镇军为中路,镇军攻天保城,浙军攻紫金山。各路军作出发前准备。20日,徐绍桢发出命令,各路从速进攻,海军随同前进。
联军各路向南京进攻,首先取得突破的是北路的乌龙、幕府两山炮台。联军总司令部的同盟会会员官成鲲曾任幕府山炮台官,同炮台兵感情一向融洽,立意策计运动炮台兵反正,秘密谒见徐绍桢,徐绍桢十分高兴,遂派徐朔相助。官成鲲、徐朔密召两台弁兵,晓以光复大义,弁兵表示愿意响应。徐绍桢立刻调淞军黎天才军600人和浙军马队,在夜间随同官成鲲、徐朔直赴乌龙山麓,直达山巅,炮台兵开门欢迎,改插白旗。拂晓,又分兵占领幕府山。捷报传来,徐绍桢立刻任命官成鲲为炮台司令,并留黎天才所部镇守两山。
张勋命令狮子山炮兵轰击幕府山炮台。狮子山、幕府山炮兵都系湘人,彼此心心相印,不愿轰伤同乡,故狮子山之炮,只轰幕府山麓,或半山,或越山而过,从未命中。
25日,联军向南京正面发动进攻。以朱瑞为支队长、吕公望为参谋长的浙军3000余人,是进攻的主力。这支战斗力较强的部队,经东流市向麒麟门前进,同清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击退从马群来的清军,一举占领紫金山东部,右翼在孝陵卫附近,左翼到达紫金山中部。清军统领王有宏被击毙,死者1000余人,被俘数百人。王有宏是张勋的一员大将,素来慓悍善战,他战死,对清军士气是个很大的打击。
因张勋部的辎重在浦口,镇军柏文蔚率11营渡江,向六合前进,作为攻击南京的右侧支队。
刘之洁所部苏军向上方镇进攻,并占领了上方镇。
占领幕府山的联军,向城内北极阁两江总督府、满旗将军府和张勋提督府等衙门轰击,炮声震天。1枚炮弹命中北极阁,在总督张人骏、满旗将军铁良和提督张勋3人居住的庙宇内爆炸,击毁了2尊小炮,那3位清朝大臣胆战心惊,惊慌失措地逃入附近的日本领事馆避难。
联军总司令部移驻麒麟门,命镇军速拨步兵1标、骑兵2队、山炮8门,到前线助攻。
张勋见联军围城很紧,于11月26日拂晓5时,亲率奋勇队4000人,旗兵1000余人,袭击联军。战斗自晨至夕,清军不支,退入城内。浙军奋勇追击,直到朝阳门外。
张勋从此只知消极守城,再不敢相机出击。联军对南京已成合围之势,张勋部队正无异坐以待毙。
联军总司令部发布向天保城攻城命令。
天保城地处南京城东朝门外的钟山半腰,钟山山势高峻,居高临下,俯瞰南京全城。天保城上筑要塞,既高且峻。天保城地形窒碍,起伏无定,山路崎岖,羊肠曲径,利于守,而不利于攻。天保城为攻取南京之要点。南京过去一直流传着这样的兵谚:“要得南京城,先打天保城。”
敌军在天保城设江防兵1营,旗兵400人,炮10余门,机关炮4尊。敌军以坚强之兵力,凭险死守,接电话与城内通消息。
徐绍桢下令镇军、浙军、辅以洪承点的沪军,以及刚刚赶来的粤军,会同猛攻天保城。
30日下午,林述庆率镇军第2标,同浙军2队、沪军义勇队以及粤军从钟山山麓,攀藤附葛,猛力冲锋。清军弹如雨下,战斗异常激烈。镇军管带杨韻珂、浙军敢死队队长叶仰高等战死。
12月1日晨6时,联军终于攻克天保城。争先冲上天保城者,为镇军连长季遇春。是时,浙军、粤军亦由两翼相继攻入。沪军亦派队增援,始把天保城完全占领。
联军在攻克天保城的同时,苏军也攻占了南京城南的雨花台。
天保城既破,南京再也无法坚守。张勋遣清军统领胡令宣、被俘的联军总司令部顾问史久光出南门,手执白旗,臂缠白布,投苏军司令部,谒见刘之洁求和。
当晚,张勋率残余部队潜出南门,由大胜关一带渡江,赴浦口。两江总督张人骏、满旗将军铁良,仓皇搭乘日本军舰“秋津州”号出走。
南京城内军心本来不稳。张勋待军不均,素来厚于江防军,薄于巡防军。每战必令巡防军冲前阵,少却则令江防队以炮击之。城中缺米,江防军有食,巡防军则无粮,苦战数日不得食,甚惨。张勋走后,胡令宣和巡防营统领张联升、赵荣华等,各率残部投降,开城门迎联军入城。镇军林述庆部从太平门入城,苏军刘之洁部从南门入城,徐绍桢率联军总司令部从马群开拔入城。
张勋率残部向浦口溃退,遭柏文蔚部截击,缴得枪械饷银甚多。柏文蔚借机扩充了部队。
原新军第9镇主要兵力都落入镇军都督林述庆的手里,林述庆实力雄厚,颇有不可一世之概,不愿受徐绍桢控制,他率部入城后,擅自住于两江总督署花园大洋房内,署内全驻镇军,不许其他部队入署。他不再打着镇军都督的旗号,自改称江宁都督。徐绍桢率联军总司令部到两江总督署,镇军不准他们入署。徐绍桢只得将总司令部带往谘议局屯驻。
徐绍桢虽然号称联军总司令部,只能仰人鼻息。林、徐不和,使南京城内开始出现混乱现象。联军兵力虽以镇军为最强,但其他各部队对林不服,认为林述庆不过是原系徐绍桢的部下的管带,论其资望及功勋,实相差甚远,扬言要举兵攻之。苏浙两省也对林述庆不满,甚至连镇军内部亦反对林述庆夜郎自大的行为。林述庆自称都督,无法控制南京全局。城内浮动,其势汹汹。有谋暗杀的,有谋围攻督署的。
徐绍桢处境狼狈,力辞重任。他致电各省军政府并各报馆:“已将南京城光复,民军陆续进城,此皆群策群力所致,桢实无丝毫之力,善后诸务极繁,务求诸公推举都督以图长治久安。俾桢敛身归隐,没齿铭感。”
黄兴、宋教仁、章太炎以及沪军都督陈其美立即复电:“此间已公推程德全移驻江宁,为江苏都督,并推林述庆为出征临淮总司令。东南要人,本党英俊,共表同情。德全即日赴宁,北征尤为重要。”
江苏省议会全体议员复电称:“江苏本为一省,宁苏分治,原属满廷弊政,今既改为共和,一省之中应只设一行政总机关,俾民政有所统一。而宁苏相较,自以驻宁为宜。程德全平昔行政,注重民事。现在金陵光复,拟即请程公移驻宁垣,抚绥保定以慰全省民望。”
早在联军集合于镇江进攻南京之前,徐绍桢见林述庆欲另立联军总司令部,曾电致上海总机关部,力辞总司令职。上海总机关部便改举程德全为总司令,以徐绍桢副之。程德全自称无军事学识,通电力辞,但允许亲赴前敌抚慰各军。上海总机关部以军事紧急,电请徐绍桢以国为重,勉任其难,徐绍桢不得已,遂率联军向南京进发。
12月3日,同盟会要人宋教仁、于右任等由沪赴宁。宋教仁面见林述庆,劝道:“倘程公督宁,一切军需上补充,必能极力担任,不使君丝毫掣肘。”
林述庆迫于南京情势,终于允诺,参谋长陶骏保即执笔立草电稿,付电局拍发。其电文中有一省不可三都督之语。自此电发出,南京城内混乱的局势消弭。
于右任等立即致电陈其美:“林都督承认临淮司令任务,军民全体急盼程都督火速莅宁,维持治安大局。”
程德全于12月6日,从上海乘专车到达南京,随即就任江苏都督。从此,江苏省会由苏州迁往南京。
林述庆被改举为北伐临淮总司令,但镇军中许多人对他并不心服。进攻南京时,林述庆委柏文蔚为镇军第1师师长,徐宝山为镇军第2师师长,郑权为镇江军政使。林被推为总司令后,即赴浦口晤柏文蔚,商量就职和北伐事宜,柏对林态度冷淡,商谈也毫无结果。林述庆又赴扬州去晤徐宝山,徐也不加理睬。他只得回到镇江,与镇江军政使郑权商议,郑亦无所表示。那雄心勃勃的林述庆,不得已,只得宣布下野。
武昌形势十分危急,黎元洪已退洪山,致电南京求援。宋教仁、于右任便派淞军黎天才率部往援。黎是湖北人,积极赞同赴武昌,遂将收编的巡防营张联升、赵荣华部同淞军合组一师,以黎天才为师长,星夜驰援。
武昌首义后,江防军手持大刀,到处搜索革命党人,遇着剪去辫子的青年,立即逮捕,押往小营、一枝园、万关等处刑场。杀人无数,谓之“杀和尚头”,杀后悬首示众,惨不忍睹。南京下关仪凤门等,都有江防兵把守,城内无辫青年不敢出走,吓得戴上假发,坐在家中,不出大门一步。
南京城里驻新军第9镇,统制是徐绍桢。徐绍桢字固卿,广东番禺人,举人出身。曾任福建武备学堂总办,江西常备军统领等职,1905年任新军第9镇统制,倡行征兵制。第9镇属第17、18两协,有第33、34、35、36四标、马队1标、炮兵1标、工程兵1营、辎重1营、宪兵3营,是一支建制完整、装备精良、有较强战斗力的部队。镇司令部、17协司令部、33、34标以及马、炮、工、辎、宪兵各部队驻南京,18协司令部、35标驻镇江,36标驻江阴。
第9镇的革命党人活动,始于著名革命党人赵声担任33标标统时。赵声乃江苏丹徒人,原名毓声,字伯先,号百先。1902年毕业于江南陆军师学堂的理论先驱。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海德格尔、雅斯贝尔,遂倾向反清革命。次年游日本,与黄兴结识,归国后任两江师范学堂教员,撰写七字唱本《保国歌》,秘密散发,宣传革命,为当局所忌,离南京,赴长沙,任实业学堂监督。1905年,谋于新军在保定秋操时策动革命,未成,到南京任督练公所参谋官,在江阴训练新军。不久辞职,随郭人璋到广西,任巡防营管带。年余,仍回南京,任33标2营管带,旋擢该标标统,曾援引柏文蔚、倪映典、熊成基、林之夏、林述庆、陶骏保、冷遹等人先后来第9镇任军佐。
孙中山派吴旸谷到南京组织同盟会,柏文蔚的岳王会南京分会集体加入同盟会,赵声、林之夏、冷遹、林述庆、伍崇仁、孙麟、韩金声、何遂、杨韵珂等人以次加入,公推赵声为长江盟主,设机关于鼓楼之东,先定玄武湖之湖神庙为会议地点。
赵声进行革命活动,被两江总督瑞方发觉,便赴广州,在新军中担任标统,并筹谋广州新军起义。
虽然赵声等人离开南京新军第9镇,但留下了不少革命种子。
武昌首义后,张人骏、张勋等人严重疑忌新军,便将新军子弹收缴,又收新军炮6挺、机关枪6门。与此同时,将驻浦口的江防军调入南京,人发500颗子弹。新军和江防军,便成冰炭。新军众论沸然,无不发指眦裂,终日聚议,均欲与张勋的江防军作生死拼,因子弹未能得手,是以累欲起事而又累蹶。张人骏、张勋摸透新军用意,乃于狮子山北极阁高架大炮数尊,炮口对准33、34标;水路又于三叉河要道架大炮一尊,炮口对准工、辎两营。新军无子弹,日坐愁城。
张人骏要在新军各标营大事搜捕,召徐绍桢密议。徐特异议,谓是适以激变,张人骏不敢轻举妄动,便将新军5000人调出南京城,移驻城南60华里的秣陵关附近。张人骏答应拨发新军每人枪150发子弹,机关枪1万发子弹,炮弹1000颗,弹药和9月份饷银于10月31日运往出防地点。出防前,各级将校欲先领弹药,后出发。张人骏坚持到防地即发。但部队到了驻防地方,根本不见弹药饷银运来,受了张人骏之骗。
在新军人心愤激、几有不可终日之势的情况下,上海革命党人派柏文蔚来南京。柏文蔚安徽寿县人,字烈武。原任第9镇33标管带,因与孙毓筠等拟炸两江总督端方,事败走东北,任吉林屯田营管带。同冯麟阁、蓝天蔚等计划在东北起义。武昌起义爆发,乃去上海,受同盟会派遣来南京。南京同盟会机关设在内桥,由上江公学校凌毅、李华侬主持,策动新军起义。柏文蔚便住在机关里。新军官兵知道他来到南京。有几十人前来同他联系,皆以新军有枪无弹而虑。
新军革命党人以下级军官和士兵为多,中上级军官害怕,且有逃离军队者。第9镇统制徐绍桢亦惴惴不安。新军移至秣陵关后,柏文蔚便随之前往。徐绍桢得知,约他相见。柏文蔚告诉他,只要他能领导反正,当拥为都督。徐道:“余老矣,汝辈青年,万不可叫我做难题。”第9镇正参谋官史久光、17协协统沈同午、18协协统孙铭在座,反复讨论,决定先上海、以次攻南京的策略。徐绍桢当即命柏文蔚返上海运枪炮子弹来,作起义准备。当天,上海光复。次日,江苏、浙江同时光复。
正在柏文蔚、徐绍桢等准备起义时,南京局势突然变化。由武昌潜回南京的原第9镇马标排长苏良斌,贸然在南京城内单独采取冒险行动,于11月7日夜半纵火。督署附近卫队和汉西门巡防营内革命党人,误认新军发动起义,乃同时响应。张勋的江防军统领王有宏亲自用机关炮击毙卫队起事士兵20人余人。其余起事者力不支,乃遁去。巡防各营革命党人相继起事,打开城门,未见大军来到,江防军用枪乱击,杀伤甚多,起事者溃散。
次日,张人骏、张勋将巡防营未起事者即行调离城外,将城门紧团,严密防守。由凌毅运动的城内的响应力量、巡防军等,因先斯发动,被各个击破。
驻扎在秣陵关的第9镇新军,在上海、江苏、浙江、镇江相继光复的消息鼓舞下,急于一显身手,不等柏文蔚从上海运弹药来,便于7日下午下达起义的命令,计划分三路向南京进攻,主力向城南雨花台进击,由沈同午任总指挥,口号是“兴汉灭满”。
新军士兵把刺刀、马刀一律开口,准备肉搏拼杀,夺取雨花台,作为进攻南京之据点。第9镇士兵多是勇往直前,但官长有勇有怯。有些中级军官,本来亦不能为部下所容,于是,能逃者逃,不能逃者,只好收起那种夜郎自大的骄傲态度,对部下俯首听命,假意赞成,遇机再图脱逃。
第9镇新军准备在8日上午发动进攻,却不知苏良斌在7日夜半冒险行动,城内响应部队已被击溃,还以为在攻城时能得到城中内应,故在弹药不济的情况下,决定进攻。
8日上午11时,各路纵队抵达无名纬河南岸。主力纵队先锋骑兵刚出花神庙北端,遭雨花台清军守兵炮击,但炮手的技术极差,炮弹落点离起义军很远。起义军33、34标继续前进。
两标展开后,始报协司令部,沈同午急进花神庙,见两标已成战斗队形,军队均脱离总指挥官掌握,陷于各自为战之情况。起义军前队又误认为炮台守军已背叛清朝,便挥动手臂,号召守军同起义军联合。当起义军靠近守军时,遭到守兵排炮袭击,死者无数,少数幸存者才伏地开枪还击。
起义军除34标每人有子弹3粒外,33标及马炮标、工、辎等营均无子弹、战斗不能持久。下午5时,接到从南京城内逃出的谍报员报告,方知苏良斌冒险发动,造成失败的消息。内应断绝,又势成骑虎,沈同午决定只能夜袭,组织敢死队100人,每人发8发子弹,携手榴弹猛扑雨花台。
傍晚,33标吹起冲锋号,部队向前冲杀。但毕竟弹药缺乏,清军守兵据险用机枪扫射,起义军伤亡达200余人,他们一面进攻,一面盼子弹运来。听说子弹用棺材装运而来,但终不见运到。
9日天将拂晓,起义军疲惫不堪,难以再战。沈同午暗想,天明必陷于全灭,不如背进镇江,以图再举。适大雾不辩咫尺,乃命马炮工辎队先退,33、34标继之。因大雾笼罩,张勋军队不敢追击,也不敢下山搜索。起义军溃败后,大部沿句容大道退往镇江,小部分退往安徽,也有奔往武汉的。
张勋在南京城内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因涉戮而惨遭杀戳者达数十人。是以盗贼蜂起,随处抢掠,人们恐慌动荡,四出逃避,人心普遍对清廷不满。
原驻江阴的新军36标早已移驻镇江。镇江驻有新军18协司令部和35标3个营、36标2个营,计5个营,子弹万发。那36标营管带、同盟会会员林述庆,奉中部同盟会密令,同李竟成一起,率镇江新军起义。镇江驻有京口副都统载穆所部旗防步兵1500人、山炮1营、机关炮4尊、马队300余人,又有巡防队1500人,枪械子弹充足。旗军将山炮、机关炮分置南门城上,防御新军。但旗军兵力摇动,夜不敢眠,纷议他徒,一夕数惊,纷纷隐匿财产,已无战斗力。
李竟成由沪到镇,策动驻镇各部队暨各界志士,齐举义旗。李竟成同林述庆密议后,召开军事会议,推林述庆为镇江总司令,许崇灏为参谋长,于11月5日发动起义。
起义军包围了镇江,威胁旗兵,并派人往旗营劝降。京口副都统载穆,深知旗兵游情日久,不堪一击,恐战事一启,旗人遭屠杀。又以大势已去,非镇江一隅所能抵抗。当地士绅等又反复劝说,遂传令所属马步各旗,一律缴械,共步枪数千支、炮数门、马数百匹。
驻镇江的水师管带徐宝山,经李竟成联系,渡江开往扬州。驻镇江的张勋所部江防营,也经李竟成联络反正。
于是,镇江未经战斗便宣告光复。林述庆被推为镇军都督,陶骏保为参谋长,李竟成为军务部长。
柏文蔚从上海运武器弹药来到镇江,被推负责招集从南京撤退的军队,以待整编。尚有从南京城内坠城而出的巡防军千余人,也被柏文蔚改编为先锋队两营。
第9镇新军退集镇江时,徐绍桢自赴上海,同沪军都督陈其美和旅沪各团体接洽,商议联络各方进攻南京。
11月11日,沪军都督府议推徐绍桢为进攻南京联军总司令,电请江苏、浙江两省都督府公认。
但是,徐绍桢原来所统率的第9镇兵力,均全部转入林述庆控制之下,林述庆便不再欢迎空手赤拳的徐绍桢重新做他的上级。然而,林述庆的资望远不能与徐绍桢相比,镇军内不少人劝他服从徐的领导,同盟会会员林之夏劝之不从,乃不辞而别,表示脱离镇军。后经柏文蔚再三劝说,林述庆才勉强表示同意。
徐绍桢从上海乘火车来到镇江,召集各方代表会议,组织苏浙联军总司令部,徐绍桢为总司令,顾忠琛为参谋总长,孙毓筠为军事参谋。主要兵力有镇军、苏军、浙军、淞军四支,还有海军相助。镇军包括原第9镇全体部队,编成镇军第1镇,以柏文蔚为统制,受镇军都督林述庆管辖。下属两协,第1协为前卫,第2协为总预备队。苏军由协统刘之洁率领,共步兵4营,炮马各1队。淞军黎天才部,共步兵600人。浙军朱瑞部,步兵1标、马队2营,炮兵2队,工程辎重各1队。此外,后期开到的还有:洪承点的沪军义勇队,江阴、淞江的巡防营,以及女子国民军30名。这些军队中,镇军和浙军战斗力最强,淞军虽人数不多,但慓悍善战。
徐绍桢于11月16日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林述庆、柏文蔚、刘之洁、朱瑞、黎天才等参加。决定分兵三路:淞军为北路进攻乌龙、幕府两山;苏军为南路进攻雨花台;浙军、镇军为中路,镇军攻天保城,浙军攻紫金山。各路军作出发前准备。20日,徐绍桢发出命令,各路从速进攻,海军随同前进。
联军各路向南京进攻,首先取得突破的是北路的乌龙、幕府两山炮台。联军总司令部的同盟会会员官成鲲曾任幕府山炮台官,同炮台兵感情一向融洽,立意策计运动炮台兵反正,秘密谒见徐绍桢,徐绍桢十分高兴,遂派徐朔相助。官成鲲、徐朔密召两台弁兵,晓以光复大义,弁兵表示愿意响应。徐绍桢立刻调淞军黎天才军600人和浙军马队,在夜间随同官成鲲、徐朔直赴乌龙山麓,直达山巅,炮台兵开门欢迎,改插白旗。拂晓,又分兵占领幕府山。捷报传来,徐绍桢立刻任命官成鲲为炮台司令,并留黎天才所部镇守两山。
张勋命令狮子山炮兵轰击幕府山炮台。狮子山、幕府山炮兵都系湘人,彼此心心相印,不愿轰伤同乡,故狮子山之炮,只轰幕府山麓,或半山,或越山而过,从未命中。
25日,联军向南京正面发动进攻。以朱瑞为支队长、吕公望为参谋长的浙军3000余人,是进攻的主力。这支战斗力较强的部队,经东流市向麒麟门前进,同清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击退从马群来的清军,一举占领紫金山东部,右翼在孝陵卫附近,左翼到达紫金山中部。清军统领王有宏被击毙,死者1000余人,被俘数百人。王有宏是张勋的一员大将,素来慓悍善战,他战死,对清军士气是个很大的打击。
因张勋部的辎重在浦口,镇军柏文蔚率11营渡江,向六合前进,作为攻击南京的右侧支队。
刘之洁所部苏军向上方镇进攻,并占领了上方镇。
占领幕府山的联军,向城内北极阁两江总督府、满旗将军府和张勋提督府等衙门轰击,炮声震天。1枚炮弹命中北极阁,在总督张人骏、满旗将军铁良和提督张勋3人居住的庙宇内爆炸,击毁了2尊小炮,那3位清朝大臣胆战心惊,惊慌失措地逃入附近的日本领事馆避难。
联军总司令部移驻麒麟门,命镇军速拨步兵1标、骑兵2队、山炮8门,到前线助攻。
张勋见联军围城很紧,于11月26日拂晓5时,亲率奋勇队4000人,旗兵1000余人,袭击联军。战斗自晨至夕,清军不支,退入城内。浙军奋勇追击,直到朝阳门外。
张勋从此只知消极守城,再不敢相机出击。联军对南京已成合围之势,张勋部队正无异坐以待毙。
联军总司令部发布向天保城攻城命令。
天保城地处南京城东朝门外的钟山半腰,钟山山势高峻,居高临下,俯瞰南京全城。天保城上筑要塞,既高且峻。天保城地形窒碍,起伏无定,山路崎岖,羊肠曲径,利于守,而不利于攻。天保城为攻取南京之要点。南京过去一直流传着这样的兵谚:“要得南京城,先打天保城。”
敌军在天保城设江防兵1营,旗兵400人,炮10余门,机关炮4尊。敌军以坚强之兵力,凭险死守,接电话与城内通消息。
徐绍桢下令镇军、浙军、辅以洪承点的沪军,以及刚刚赶来的粤军,会同猛攻天保城。
30日下午,林述庆率镇军第2标,同浙军2队、沪军义勇队以及粤军从钟山山麓,攀藤附葛,猛力冲锋。清军弹如雨下,战斗异常激烈。镇军管带杨韻珂、浙军敢死队队长叶仰高等战死。
12月1日晨6时,联军终于攻克天保城。争先冲上天保城者,为镇军连长季遇春。是时,浙军、粤军亦由两翼相继攻入。沪军亦派队增援,始把天保城完全占领。
联军在攻克天保城的同时,苏军也攻占了南京城南的雨花台。
天保城既破,南京再也无法坚守。张勋遣清军统领胡令宣、被俘的联军总司令部顾问史久光出南门,手执白旗,臂缠白布,投苏军司令部,谒见刘之洁求和。
当晚,张勋率残余部队潜出南门,由大胜关一带渡江,赴浦口。两江总督张人骏、满旗将军铁良,仓皇搭乘日本军舰“秋津州”号出走。
南京城内军心本来不稳。张勋待军不均,素来厚于江防军,薄于巡防军。每战必令巡防军冲前阵,少却则令江防队以炮击之。城中缺米,江防军有食,巡防军则无粮,苦战数日不得食,甚惨。张勋走后,胡令宣和巡防营统领张联升、赵荣华等,各率残部投降,开城门迎联军入城。镇军林述庆部从太平门入城,苏军刘之洁部从南门入城,徐绍桢率联军总司令部从马群开拔入城。
张勋率残部向浦口溃退,遭柏文蔚部截击,缴得枪械饷银甚多。柏文蔚借机扩充了部队。
原新军第9镇主要兵力都落入镇军都督林述庆的手里,林述庆实力雄厚,颇有不可一世之概,不愿受徐绍桢控制,他率部入城后,擅自住于两江总督署花园大洋房内,署内全驻镇军,不许其他部队入署。他不再打着镇军都督的旗号,自改称江宁都督。徐绍桢率联军总司令部到两江总督署,镇军不准他们入署。徐绍桢只得将总司令部带往谘议局屯驻。
徐绍桢虽然号称联军总司令部,只能仰人鼻息。林、徐不和,使南京城内开始出现混乱现象。联军兵力虽以镇军为最强,但其他各部队对林不服,认为林述庆不过是原系徐绍桢的部下的管带,论其资望及功勋,实相差甚远,扬言要举兵攻之。苏浙两省也对林述庆不满,甚至连镇军内部亦反对林述庆夜郎自大的行为。林述庆自称都督,无法控制南京全局。城内浮动,其势汹汹。有谋暗杀的,有谋围攻督署的。
徐绍桢处境狼狈,力辞重任。他致电各省军政府并各报馆:“已将南京城光复,民军陆续进城,此皆群策群力所致,桢实无丝毫之力,善后诸务极繁,务求诸公推举都督以图长治久安。俾桢敛身归隐,没齿铭感。”
黄兴、宋教仁、章太炎以及沪军都督陈其美立即复电:“此间已公推程德全移驻江宁,为江苏都督,并推林述庆为出征临淮总司令。东南要人,本党英俊,共表同情。德全即日赴宁,北征尤为重要。”
江苏省议会全体议员复电称:“江苏本为一省,宁苏分治,原属满廷弊政,今既改为共和,一省之中应只设一行政总机关,俾民政有所统一。而宁苏相较,自以驻宁为宜。程德全平昔行政,注重民事。现在金陵光复,拟即请程公移驻宁垣,抚绥保定以慰全省民望。”
早在联军集合于镇江进攻南京之前,徐绍桢见林述庆欲另立联军总司令部,曾电致上海总机关部,力辞总司令职。上海总机关部便改举程德全为总司令,以徐绍桢副之。程德全自称无军事学识,通电力辞,但允许亲赴前敌抚慰各军。上海总机关部以军事紧急,电请徐绍桢以国为重,勉任其难,徐绍桢不得已,遂率联军向南京进发。
12月3日,同盟会要人宋教仁、于右任等由沪赴宁。宋教仁面见林述庆,劝道:“倘程公督宁,一切军需上补充,必能极力担任,不使君丝毫掣肘。”
林述庆迫于南京情势,终于允诺,参谋长陶骏保即执笔立草电稿,付电局拍发。其电文中有一省不可三都督之语。自此电发出,南京城内混乱的局势消弭。
于右任等立即致电陈其美:“林都督承认临淮司令任务,军民全体急盼程都督火速莅宁,维持治安大局。”
程德全于12月6日,从上海乘专车到达南京,随即就任江苏都督。从此,江苏省会由苏州迁往南京。
林述庆被改举为北伐临淮总司令,但镇军中许多人对他并不心服。进攻南京时,林述庆委柏文蔚为镇军第1师师长,徐宝山为镇军第2师师长,郑权为镇江军政使。林被推为总司令后,即赴浦口晤柏文蔚,商量就职和北伐事宜,柏对林态度冷淡,商谈也毫无结果。林述庆又赴扬州去晤徐宝山,徐也不加理睬。他只得回到镇江,与镇江军政使郑权商议,郑亦无所表示。那雄心勃勃的林述庆,不得已,只得宣布下野。
武昌形势十分危急,黎元洪已退洪山,致电南京求援。宋教仁、于右任便派淞军黎天才率部往援。黎是湖北人,积极赞同赴武昌,遂将收编的巡防营张联升、赵荣华部同淞军合组一师,以黎天才为师长,星夜驰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