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辽太祖述律后
第一节 耶律阿保机
耶律阿保机(872—926),即辽太祖。汉名亿,小字啜里只。唐咸通十三年(872)出生于契丹迭刺部的一个贵族家庭。自其八世祖耶律雅里重整契丹部落联盟并任夷离堇以来,这个家族就成了契丹社会的新贵。阿保机出生时,正值契丹贵族争夺联盟领导权的又一次高潮之后。在这次权力争夺中,阿保机的家族失利,祖父匀德实被杀,父与诸伯、叔被迫逃离本部藏匿于邻部突吕不部贵族耶律台押之家。祖母对此时降临人世的爱孙寄以厚望,恐其遇害,常将其藏于别帐,不令人见。青年阿保机身材魁伟,胸怀壮志,武艺高强。“身长九尺,丰上锐下,目光射人,关弓三百斤”,“言必及世务”①。初为于越侍卫军挞马狘沙里时,就多次带兵出征,屡立战功。伯父耶律释鲁为迭刺部夷离堇和联盟于越时,遇有疑难,常常同他商量,将振兴契丹、光大耶律家族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年轻有为的部落联盟首领
遥辇氏联盟后期,可汗家族势力渐衰,耶律家族掌握了联盟的实权。唐天复元年(901),遥辇家族的痕德堇继为联盟可汗,三十岁的阿保机则为迭刺部夷离堇(军事首长),掌握了联盟的兵马大权,得专征伐。他多次率军出征,连破室韦、于厥和奚人部落,南下掠夺河东、代北,俘获了大量牲畜、人口,进一步壮大了本部和本家族的实力。903年,伯父于越释鲁被杀,阿保机继为于越,集联盟军政大权于一身。在不断向周围游牧部落用兵的同时,开始向中原发展势力。他插手中原事务,与河东割据势力晋王李克用结盟。907年,他取代遥辇氏,做了联盟的可汗。①作为草原游牧政权最高统治者的可汗,阿保机并不仅仅把目光局限在草原地区,在俘虏和来投的汉人以及与之结盟的中原割据势力的影响下,他不甘于受部落贵族和可汗世选制度的约束,因而自担任联盟可汗之日起,就积极进行建国称帝的准备。一方面,他继续以武力征伐周边地区和民族,进一步扩大联盟的统治范围和军事实力。继续征服黑车子室韦、吐谷浑、乌丸、奚、乌古和阻卜等部,积极向辽东和代北、河东、平州、幽州等地用兵。另一方面,加强内部统治机构的建立,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削弱契丹贵族中的保守势力,加强培植个人势力集团。后梁建立后,他背弃了与李克用的盟约,向朱温遣使请求册封,以巩固和加强自身的地位。参与刘仁恭父子兄弟间的争权斗争,以收渔人之利。
909年,阿保机置羊城于炭山之北,以通市易。在草原地区建立城镇、寺庙以安置被俘汉人和僧尼,同时广建碑铭以张大其功德,树立个人的权威①。在契丹贵族内部,为了给自己取代遥辇氏披上合法外衣,他命本家族居于遥辇九可汗族人之后为第十帐。在部众日增的情况下,他组建了自己的侍卫军——腹心部,先后以心腹挚友耶律曷鲁和萧敌鲁、萧阿古只总领。为调整家族内部关系,908年设立了掌管皇族政教的宗正官——惕隐。为加强个人势力,他提高了在争权活动中支持他的妻族述律氏的地位,910年任命妻兄萧敌鲁为北府宰相。在取得对诸弟斗争的胜利后,为防范来自迭剌部的威胁,又任命耶律曷鲁总军国事,并担任迭剌部的夷离堇,剥夺了耶律氏旧贵族对强大难制的迭剌部的控制权。在比较牢固地控制了军政大权之后,他便置联盟传统的选汗制度于不顾,连续九年担任可汗而拒不受代,坚定地向建国称帝的政治目标迈进。但是,当契丹社会发展至文明的门槛时,觊觎帝位者并非只有阿保机一人。当他一步步逼近皇帝宝座之际,诸弟以剌葛为首便打起了传统的旗号,同他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平定诸弟之乱与建国称帝
按照契丹社会的世选制,当汗位转入耶律氏家族之后,凡耶律家族的成年男子都有被选举权。诸弟与诸叔又是最有优先权的人物。可汗权力的扩大,威权的提高,更增加了这一职务对契丹贵族的诱惑力。阿保机要完成划时代的社会变革,必须冲破世选制的束缚,成为旧制度的掘墓人。诸弟要夺回这一职务,则必须借助于传统。于是,从阿保机担任联盟可汗的第五年开始,争夺联盟领导权的斗争便在他与诸弟之间展开,并得到了族叔耶律辖底和堂兄耶律滑哥(又作化哥)的支持。
阿保机是一个有雄才大略同时也十分狡诈的政治家,他身边又聚集了一些有勇有谋的契丹社会精英人物和来自汉地的人才。在实现其远大政治目标的斗争中,阿保机既表现出了坚定的意志,又能随机应变,尽量化解矛盾以减少对抗,因而能在传统势力还十分强大时,取得斗争的胜利。
911年,诸弟剌葛、迭剌、寅底石、安端策划改选可汗,这是阿保机与诸弟开展的第一次争夺。由于安端妻事先将他们的计划报告了阿保机,使他有了准备,诸弟阴谋未能得逞。阿保机“与诸弟登山刑牲,告天地为誓而赦其罪”①。在传统和权力的较量中,双方各自作出了让步和妥协,矛盾得到了暂时的缓和。
次年十月,在于越辖底和惕隐滑哥的支持和鼓动下,诸弟再次向阿保机的权力宣战。他们乘阿保机亲征阻卜(术不姑)回军之际,以兵阻道拦截,迫使他参加选汗大会。阿保机避开兵锋,率领自己的拥护者,抢先举行了燔柴告天仪式,造成连选连任的既成事实,使他的权力又具有了合法性,迫使诸弟遣使谢罪,又一次战胜了传统势力的挑战。但不久,诸弟识破了他的阴谋,并认识到传统的约束已不能令阿保机就范,于是,双方的对抗终于发展为武装冲突。
913年,三月间诸弟私下拥立剌葛,自备旗鼓。使迭剌和安端诈称入觐,劫持阿保机赴会。阿保机依靠自己的武装力量,战胜了迭剌和安端的武装,收编了他们的军队。于是剌葛率兵直犯老营,“焚其辎重、庐帐,纵兵大杀”①,并夺走了象征联盟最高权力的旗鼓。阿保机之妻述律氏组织留守兵力自卫,仅夺回了旗鼓。阿保机则在土河秣马厉兵,纵剌葛率败兵远遁,待其部属怀土心切,将士离心之际,再奋兵出击,终于在五月击败叛军,生擒剌葛,取得了对迭剌部旧贵族争权斗争的完全胜利,为建国称帝扫清了一大障碍。914年,他重新任命了迭剌部夷离堇和惕隐等官,判处参与叛乱的300余人死刑,对参加夺权活动的诸弟,首犯剌葛和迭剌处以杖刑,寅底石、安端等从者释罪不问。
镇压了迭剌部中的敌对势力后,阿保机又用阴谋手段迫使契丹八部首领再一次确认了他的权力①。916年,遂正式建国称帝,成为辽政权的创始人②。阿保机称天皇帝,以妻述律氏为地皇后,长子耶律倍为太子。天显元年(926)七月,阿保机在征渤海国回军途中,病死于扶余府(今吉林农安),享年55岁,谥号昇天皇帝,庙号辽太祖。圣宗统和二十六年(1008),加谥大圣大明天皇帝。兴宗重熙二十一年(1052),增谥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
开拓境土,草创制度
辽朝建立时,分散游牧于漠北的草原诸部比较弱小,没有形成统一的势力。东邻渤海、高丽也已大大衰落。朱温虽然取代唐朝建立了后梁,但河东的李克用、李存勗父子一直与之对抗。于是,阿保机便加紧向周边用兵,以期征服漠北,占领辽东,臣服高丽,南下幽、蓟,将统治范围推进到黄河以北①。
割据中原的诸藩镇,常常将契丹作为一种借用的力量,帮助自己打击对手,扩充实力,这就给阿保机提供了向中原发展势力的契机,也刺激了他向南扩张境土的欲望。神册二年(917),李存勗率军进攻后梁,征兵新州,激起军民不满,部将卢文进兵变降辽,为契丹提供了一次绝好的南下机会,阿保机发动了对中原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新州、幽州之战。三月,卢文进与契丹兵进攻新州,击败晋将周德威,并乘胜围攻幽州达半年之久。后虽在晋援军的强大攻势下被迫撤军,但仍以卢文进为幽州留后、卢龙节度使,令其常居平州,打开了南下中原的一道门户。神册六年二月,镇州防城使张文礼使人杀成德节度使王镕,自请为成德军留后,与晋王李存勗有隙,遣使向契丹求援。义武节度使王处直也遣子王郁求契丹出兵解镇州(今河北正定)之围,又给契丹提供了一次插手中原事务的机会。十二月,阿保机率军入关,下涿州(今河北涿州),围定州(今河北定县),与李存勗大战于沙河、望都,“会大雪弥旬,平地数尺,契丹人马无食,死者相属于道”①,遂撤军。但阿保机的指挥才能和契丹军队严明的纪律却令能征善战的李存勗赞叹不已②。
两次用兵失利后,阿保机改变了战略部署,将进攻方向转向西北和东北,计划先征服草原诸游牧部落和渤海,解除来自侧翼的威胁,再全力南下与割据势力争夺河北、河东。天赞三年(924)六月,他召开贵族大会,对军事征伐作出了新的部署③。他亲率大军,“大举征吐浑、党项、阻卜等部”。兵锋北至乌孤山(肯特山)、回鹘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右岸哈喇八喇哈孙),西抵浮图城(今新疆吉木萨尔破城子),扫荡了北至胪朐河,西达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为日后草原各游牧部落同辽朝政治关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次年,他宣布“所谓二事,一事已毕,惟渤海世仇未雪,岂宜安驻!乃举兵亲征渤海”④。天显元年(926)七月,下渤海边城扶余(今吉林农安),围渤海首都忽汗城(今黑龙江宁安东京城),渤海国王被迫出降,于是招降渤海郡县,搜索军民兵器,改渤海故地为东丹国,册皇太子倍为东丹王,主渤海事务。将原渤海统治地区纳入了辽朝版图。
连年的对外征伐,俘虏了大量人口、牲畜和财富,辽朝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控制的人口急剧增加,契丹人的部落组织数目陆续增多。为了有效地统治新征服的游牧民,加强皇帝对契丹诸部落的控制,巩固新建的政权,阿保机对契丹部落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编,形成了“太祖二十部”①。
部落是辽朝治理游牧人口的基层政权组织,有时也译作“营”,相当于定居人口的州。这一政权形式是自匈奴以来就逐渐确立的。阿保机对契丹部落的整编,既是契丹社会人口急剧增加的结果,也是他巩固统治的客观需要。整编是在原遥辇部落的基础上进行的,“二十部”中,继续保留了原有的遥辇八部②。同时,又将在征伐战争中掠夺的人口相继编入契丹新部落,任命契丹贵族为部落首领,管理新附的游牧民③。契丹社会中,与部落组织有着同样职能的还有“遥辇九帐”、“皇族三父房”、“二国舅帐”和诸宫卫。通过重新编部,阿保机一方面进一步笼络和控制了契丹旧贵族,一方面使诸强部互相制约,从而加强了皇帝对整个契丹社会的控制。他按照唐朝对周边民族上层赐姓加以笼络的方式,将以前曾作过部落联盟首领的家族——大贺和遥辇,也赐以国姓“耶律”,从而形成了辽朝契丹人中的所谓“三耶律”。而为了限制皇室贵族的权力和影响,则提高与皇族通婚的二国舅族的地位,将他们从契丹部落中析出,组成二国舅帐,使之对皇族的势力发挥一定的牵制作用。奚人与契丹关系密切,也是最早被征服或归附的部落,奚人上层在部落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和较重的权力,同时也是阿保机必须防范的对象;乙室部也是契丹大部,且与迭剌部关系密切。于是在编部时,辽太祖又借机提高乙室部贵族的权力,使之对奚贵族发挥一定的制衡作用。迭剌部是契丹强部,其首领为阿保机堂兄弟或族兄弟,也是皇权的一大威胁。天赞二年(922),阿保机将迭剌部一分为二,组成五院(北大王院)、六院(南大王院),同时,使二院与遥辇互相制约①。
阿保机在为联盟长时,就重视对辽东的经略,筑长城防御渤海、高丽。建国后,修辽阳故城,实以汉户、渤海户,进一步加强对辽东的控制与开发。
在契丹人生活的草原地区,也早就有汉人流入,他们或因逃避中原战乱,或在契丹人的征伐掠夺战争中被俘,或因出使等种种原因留居草原,使得阿保机在建国前就已经接触了汉人和汉文化,摸索和采纳了一些治理农耕人口的方法和经验。汉人进入草原,带入了先进农业、手工业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对契丹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阿保机得以迅速战胜对手的重要因素之一。阿保机本人所领的属民,既有游牧人口,也有从事农业生产的汉人,这些人口多为其征伐所得,也是他赖以壮大和建立政权的基础。因此,他对如何安置汉人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这一点为辽朝历任皇帝所继承,使辽朝社会受益非浅。
令大批被俘的汉人完全改变其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并非易事,处理不当,将引起汉人的大量逃亡。于是阿保机采纳汉族士人的建议,为其“树城郭,分市里”①,使之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不但使汉人得到了妥善安置,而且为游牧社会增添了新的经济、文化内容。对汉人的妥善安置,使阿保机受益良多。时值中原多故,尤其是幽州地区,在刘仁恭父子的残暴统治下,战事频仍,民不聊生,为了躲避中原战乱之苦,百姓甚至逃往草原,使阿保机的势力迅速壮大起来。
初期,汉人被安置在草原耕作,在牧区开出了部分农田。他们以原籍名称为新居地命名,于是,在草原上出现了汉人的州县。这些州县,初期多是以皇帝、皇后、贵族、外戚和诸功臣私城的形式出现的,即《辽史》中所记的投下州县,这是辽朝投下军州的滥觞。建国和灭渤海后,仍不断有汉人和渤海人进入草原,作为国家地方政权机构的州县也逐渐建立起来,成为治理定居农业人口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
在安置汉人的同时,草原上的城镇也逐渐建立起来,出现了一些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如果说早期的投下军州是安置汉人的一种措施,那么建国以后,阿保机则是更自觉更有意识地使其统治方式兼顾契丹等游牧人口与汉、渤海等农业人口,使辽朝成为兼治蕃汉的政权了。这一转变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兴建皇都。神册三年(918),阿保机以汉人康默记为版筑使,在西楼之地修建都城,即后来的上京。上京虽坐落在契丹人活动的中心,却是一座兼具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特色的城市。皇都虽在太宗时有所扩建,但其基本形制在阿保机时已经奠定。全城分南北两部分,北面为皇城,建有宫殿、衙署、寺庙,西北部除寺庙和窑址外,其空旷地当是契丹贵族安扎帐篷的所在。南城为汉人、渤海人和回鹘人居住之地,除少量官署和寺庙外,主要是民居和作坊,并建有留居使臣的馆驿和停住回鹘商人的回鹘营。皇都这一设计特色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阿保机对汉、渤海、回鹘等文化兼收并蓄的态度。
政权的建立和大批汉人、渤海人进入草原中心地区,使辽朝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契丹固有的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阿保机在建国的过程中及建国后,不断制定一些新制度、新措施以完善其统治机构。他除了按传统方式任命效忠于己的本族和妻族子弟为南北府宰相和惕隐以控制契丹诸部外,又积极网罗汉族将领和士人,协助他治理所俘汉人。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等在制定礼仪、法令和外交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平定诸弟之乱后,阿保机开始制定一系列制度和礼仪。913年,定吉凶仪。918年,建孔子庙。921年,诏定法律,正班爵。同时,不断调整契丹部落组织和任命必要的官员以完善其统治机构。
对于逃入和俘获的汉人、渤海人,阿保机并没有强令他们改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设立州县的同时,在朝廷也设置了管理汉人事务的汉儿司,任命韩知古总知汉儿司事,兼掌诸国礼仪。辽政权自建立之日起,就使汉制与草原行国体制并存,为日后胡汉分治的南北面官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创制文字,发展草原文化
阿保机与一些契丹贵族人士多通晓汉语文,对中原政治、军事形势有一定了解,重视吸收中原统治阶级的治国经验、教训,学习汉文化。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游牧经济和草原文化的重视,特别是对契丹人固有的勇武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因此,他虽通晓汉语,却“历口不敢言,惧部人效我,令士兵怯弱故也”①。他以后唐庄宗李存勗失败的教训为戒,激励自己,“举家断酒,解放鹰犬,休罢乐官”②。
为了便于草原牧业文化的传播和政令的推行,也为了提高契丹人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修养,他命耶律突吕不和耶律鲁不古等,参照汉字制定了契丹大字,于神册五年(920)颁布推行。此后,因用大字记录契丹语有种种不便,又令皇弟迭剌参照回鹘字创制了契丹小字,小字为拼音文字,“数少而该贯”③,成为与汉字和契丹大字并行的辽朝官私通用文字,并一直使用到金章宗时,对契丹和辽朝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今天,虽然用契丹字书写的文献已不复存在,但用契丹大、小字镌刻的碑铭却不断被发现,是契丹民族文化和辽朝文化的历史见证。
阿保机以其卓越的军事、政治才干,在部落联盟的废墟上建立了国家政权,统一了中国北疆的大片领土和处于分散状态下的草原各游牧民族,促进了契丹民族和北方各游牧、渔猎民族的发展,加速了北方诸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
第二节 述律后
建国有勋
述律后(879—953),名平,小字月理朵。太祖神册元年,立为应天大明地皇后。太宗天显二年(927),尊为应天皇太后。会同元年(947),尊为“广德至仁昭烈崇简应天皇太后”。穆宗应历三年(953)死,享年75岁,谥“贞烈”。兴宗重熙二十一年,更谥“淳钦”。
述律家族的祖先本为回鹘人,月理朵曾祖魏宁初为舍利(郎君)①,祖父慎思官任梅里(又作“梅禄”、“密禄”、“媚禄”、“杯禄”、“不亦鲁黑”等),父月椀(又作容我)先后为梅里和阿札割只②。月椀娶耶律氏女、阿保机姑为妻,生女月理朵。
契丹贵族间盛行姑舅表婚姻,月理朵既长,遂与舅撒剌的之子阿保机结婚。她“勇决多权变,阿保机行兵御众,述律后(月理朵)常预其谋”③,对阿保机的事业有着重要的襄助之功。据说,月理朵曾见地神于潢水与土河合流处,后者竟仓猝避开,故童谣称“青牛妪,曾避路”①,于是她就成了地神的化身,在契丹社会军事、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更增加了神秘色彩。平时,她积极为阿保机网罗人才,成就大业。辽朝佐命功臣之一的韩延徽,就是由她荐举入仕的。阿保机出征,她则经常统兵居守后方。913年,诸弟剌葛、寅底石引兵犯行宫时,是她命人从叛军手中夺回了象征权力的旗鼓。当阿保机的权力受到挑战时,是她为之出谋划策,制服部落首领的。她的同母异父兄敌鲁和弟阿古只等也全力支持耶律阿保机,她的家族在阿保机变家为国的军政活动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而也就成了辽朝仅次于四帐皇族的契丹权贵。
阿保机建国后,作为地皇后,她在军政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更大了。阿保机出征,她居守大帐,保护后方之际,“摘蕃汉精锐为属珊军”②,组建了个人的武装力量,建立了个人的宫卫蒲速盌斡鲁朵(长宁宫)。阿保机北征,述律后留守之际,“黄头、臭泊二室韦乘虚合兵掠之;述律后知之,勒兵以待其至,奋击,大破之,由是名震诸夷”③。除统兵作战外,述律后也常常参与阿保机用兵方略的制定。吴王尝向契丹进猛火油,可用于攻城。阿保机拟选兵攻幽州以试猛火油的威力,述律后力阻其行,并提出了骚扰幽州的策略。阿保机在神册二年、六年两次南进失败后,终于采纳了她的意见,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①。此后,“其平渤海,后与有谋”②。
偏于守旧、重牧轻农
但是,在治理国家的政治倾向上,述律后是偏于守旧的;在经济思想上,她是重牧轻农的,她的一系列主张都反映了这一倾向。
天赞四年(925)十二月,述律后随从阿保机亲征渤海。天显元年(926)七月,阿保机死于扶余府,述律后称制,权决军国事,奉阿保机灵柩返回上京。阿保机既葬,她于天显二年十一月亲自主持召开了契丹贵族大会,推举继承人。
从阿保机即位时立耶律倍为皇太子的决策看,他是准备按中原传统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但灭渤海后,他却改渤海为东丹,“册皇太子倍为人皇王以主之”③,又按游牧民族传统将耶律倍分封在东丹。这一转变,当是述律后施加影响的结果。《辽史·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传》载:“初,太祖尝谓太宗必兴我家,后欲令皇太子倍避之,太祖册倍为东丹王。太祖崩,太宗立,东丹王避之唐。”显然,将太子倍分封在东丹,正是皇后的意图。而阿保机死后,按照游牧社会的传统,在新皇即位之前,政权由皇后权摄。皇位继承人,由贵族大会推举。述律后以摄政皇后的身份,有权主持召开推举新皇帝的贵族大会,并能利用其地位与影响,按照自己的意愿确定继承人①。
对这次权力交接中的斗争,《辽史》没有明确的记录,似乎是在很平稳正常的情况下进行的,其实不然。述律后的意见并不为全体契丹贵族所认可,反对者大有人在。对于持不同意见者,述律后采取其一贯的作法,以阴谋狡诈的手段残酷地予以惩治和镇压。
阿保机在世时,曾命三子采薪,“太宗不择而取,最先至;人皇王取其干者束而归,后至;李胡取少而弃多,既至,袖手而立。太祖曰:‘长巧而次成,少不及也。’”②可见东丹王耶律倍与大元帅耶律德光各有所长,皆可有所作为。倍“通阴阳,知音律,精医药、砭焫之术。工辽、汉文章”③,仰慕汉文化,主张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术。可能正是这一点不为其母所喜。他与耶律德光在契丹贵族中,都有一批拥护者。述律后为贯彻自己的意图,利用契丹的人殉旧俗,以残酷的手段打击耶律倍的支持者。在主持阿保机丧葬仪式时,她以“为我达语于先帝”的借口,令一些不易驾驭的人为阿保机殉葬,“前后所杀以百数”。最后,轮到平州汉人赵思温,思温不肯行。述律后说:“汝事先帝亲近,何为不行?”思温答以“亲近莫如后,后行,臣则继之。”述律后以“诸子幼弱,国家无主,不得往耳”为辞,并不得已“断右腕纳于柩”①。这就是“太后断腕”的背景。后来,述律后便以“断腕太后”著称于史。《辽史》称其“欲以身殉,亲戚百官力谏,因断右腕纳于柩”的记录,与史实恐未必相符。
耶律德光即位,述律氏为太后,一如既往地参与朝政,权力和地位并无丝毫削弱。这一地位既是由她个人的条件也是由游牧社会的传统所决定的。她“简重果断,有雄略”②,在契丹贵族中有一定的影响和威望;而在游牧社会中,女性参与军国大事决策并不像中原王朝那样受到非难;耶律德光皇后也出自述律家族,为其弟室鲁之女,述律家族在辽朝是一个实力和威望不在宗室之下的契丹家族,这是她行使权力、施加影响的强大后盾;耶律德光又是她亲自选立的,因此在太宗朝她依然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史称耶律德光“性孝谨,母病不食亦不食,尝侍于母前,应对或不称旨,母扬眉而视之,辄惧而趋避,非复召不敢见也”①。这固然是耶律德光的天性,但母后的权威与舅氏的势力,也是他不能不顾忌的客观原因②。
由于述律后倾向于维护契丹故俗,又偏爱幼子李胡,所以耶律德光立李胡为皇太弟和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决定极有可能是在她的影响下做出的③。
在辽朝是否应南下中原的问题上,述律后与阿保机、耶律德光存在意见分歧。她只满足于对草原诸游牧部落的统治,对向农业区深入缺乏热情。当阿保机应卢文进之约发动幽州之战时,述律后就持反对态度,她说:“吾有西楼羊马之富,其乐不可胜穷也,何必劳师远出以乘危徼利乎!吾闻晋王用兵,天下莫敌,脱有危败,悔之何及?”④故而她对中原用兵的目的还仅仅停留在骚扰和掠夺上,没有将农业区纳入统治范围的高瞻远瞩。耶律德光即位后,继承阿保机遗志,始终不忘谋求南下参与中原事务的机会,以期将疆域扩展至黄河以北。他在这方面的行动,也不时受到述律太后的牵制。当他准备应石敬瑭之约领兵南下时,也不得不借助于神的启示①。兵行之际,太后又反复叮咛,再三告诫②。当他灭晋回军病死栾城,遗体运回上京之际,太后不哭,也不立即主持发丧,要“待诸部宁一如故”③,才肯为之举行葬礼。
被幽禁至死
耶律德光死后,述律太后依然准备依契丹故俗和她个人的意愿,立幼子李胡为帝。但李胡暴戾残忍,不得人心。述律太后自舍东丹王立耶律德光以来,也在契丹贵族中造成了不和。一些因拥立东丹王而被杀的诸贵族的子弟既已长成自立,他们决心对辽朝皇位继承施加影响,以削弱太后的势力。于是以南院大王耶律吼、北院大王耶律洼和直宿卫耶律安抟等为首的契丹贵族,在军中立东丹王之子耶律阮为帝④。遣使上京报告述律太后,同时发兵北归。述律太后大怒,她说:“我儿南征东讨,有大功业,其子在我侧者当立。汝父弃我,走投外国,乃大逆人也,岂得立逆人之子为帝乎?”①遂遣李胡领兵逆击,以随石重贵北迁的故晋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彦韬为排阵使,与耶律阮军隔潢水而阵,这场皇位争夺战大有演变成武装冲突之势。但李彦韬阵前向耶律阮军迎降,李胡兵败。惕隐耶律屋质乘势劝太后与耶律阮议和。述律太后鉴于阿保机时诸弟之乱给契丹社会造成的重大创伤尚未平复的教训,勉强同意立耶律阮为帝。但她依然不甘心失去左右国家军政大事的权力,仍然策划废耶律阮而立李胡。事觉,被幽禁在祖州阿保机墓所,最终死于幽禁之所。
①《辽史》卷1《太祖纪》上。
①《辽史》卷1《太祖纪》上称,“元年春正月庚寅,命有司设坛于如迂王集会埚,燔柴告天,即皇帝位。”学界有人主张此即耶律阿保机建国称帝的记录。撰者意此为取代遥辇氏为联盟首领时间,正式建国称帝应为神册元年(916)。
①据《辽史》载,契丹人建立的第一个城镇是902年于潢水之南建立的龙代州,同时建有开教寺。908年,建明王楼。909年在龙化州又建大广寺以纪功德,同时建羊城通市易。
①《辽史》卷1《太祖纪》上。此一史实记载十分简略,只称“诸弟剌葛、迭剌、寅底石、安端谋反”。
①《辽史》卷1《太祖纪》上。
①《新五代史》卷72《四夷附录》一记载了一个传说故事,虽然颇具戏剧性,可能也并非完全是向壁虚构。以阿保机和述律氏的阴险狡诈,其事未必无凭。故事称:“诸部以其久不代,共责诮之。阿保机不得已,传其旗鼓,而谓诸部曰:‘吾立九年,所得汉人多矣,吾欲自为一部以治汉城,可乎?’诸部许之。汉城在炭山东南滦河上,有盐铁之利,……其地可植五谷,阿保机率汉人耕种,为治城郭邑屋如幽州制度,汉人安之,不复思归。阿保机知众可用,乃用其妻述律策,使人告诸部大人曰:‘我有盐池,诸部所食。然诸部知食盐之利,而不知盐有主人,可乎?当来犒我。’诸部以为然,共以牛酒会盐池。阿保机伏兵其旁,酒酣伏发,尽杀诸部大人,遂立,不复代。”这可能是一次以武力威迫强行通过的选汗大会。
②阿保机916年建国,国号契丹。947年改为辽,983年改为大契丹,1066年又改称大辽,直至1125年灭亡。本书统称为辽。
①阿保机先后应卢文进、张文礼之约,参与中原割据势力间的争战,虽不曾取胜,却日益明确了向中原扩张势力的军政目标。李嗣源即位后,曾遣姚坤为使与契丹结好。《旧五代史》载,阿保机对姚坤说:“汉国儿(指唐庄宗李存勗——引者注)与我虽父子,亦曾彼此雠敌,俱有恶心,与尔今天子(指后唐明宗李嗣源——引者注)无恶,足以欢好。尔先复命,我续将马万骑至幽、镇以南,与尔家天子面为盟约,我要幽州,令汉儿把捉,更不复侵入汉界。”《资治通鉴》记载阿保机与姚坤的谈话为:“若与我大河之北,吾不复南侵矣。”又说:“河北恐难得,得镇、定、幽州亦可也。”适足以说明黄河以北已经成为阿保机既定的军政目标。
①《资治通鉴》卷271,后梁均王龙德元年。
②《资治通鉴》卷271,后梁均王龙德二年。
③天赞三年六月,阿保机召皇后、皇太子、大元帅及二宰相、诸部头等总结了前此个人的征伐活动,最后说:“然未终两事,岂负亲诚?”所谓两事,即征服草原诸部和渤海。
④《辽史》卷2《太祖纪》下。
①所谓“太祖二十部”,是契丹贵族对外征伐的结果,也是阿保机赖以建立政权的基础。随着辽朝统治形势的变化,此后也仍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改编。参见李桂芝《辽金简史》第二章第一节,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②遥辇八部为迭剌、乙室、品、楮特、乌隗、涅剌、突吕不、突举。
③以新附民所编的部落是:以奚人为主的奚王府六部五帐分、迭剌迭达部、乙室奥隗部和楮特奥隗部,以室韦为主的突吕不室韦部、涅剌拏古部,以达鲁虢为主的品达鲁虢部和以于骨里(乌古)为主的乌古涅剌部和图鲁部。
①《辽史》卷45《百官志》一称:辽太祖“有英雄之志者三:任国舅以耦皇族,崇乙室以抗奚王,列二院以制遥辇。”
①《辽史》卷74《韩延徽传》;《新五代史》卷72《四夷附录》一也载:“阿保机率汉人耕种,为治城郭邑屋廛市如幽州制度,汉人安之,不复思归。”
①《旧五代史》卷137《契丹传》。
②《旧五代史》卷137《契丹传》。
③《辽史》卷64《皇子表》。
①舍利为契丹贵族子弟无官职而勇武者的称号,参见李桂芝:《契丹郎君考》,《民大史学》第1期,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②梅里(Buiruq)为突厥官号,或为统兵官,或为皇家总管,前后职掌有所不同。参见韩儒林《突厥官号考释》,载《穹庐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阿札割只为遥辇氏联盟时官职,辽建国后并入枢密院。
③《资治通鉴》卷269,后梁均王贞明二年。
①《辽史》卷71《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传》。又,契丹人中一古老传说称,“古昔相传:有男子乘白马浮土河而下,复有一妇人乘小车驾灰色之牛,浮潢水而下,遇于木叶之山,顾合流之水,与为夫妇,此其始祖也。”见叶隆礼撰,贾敬颜、林荣贵点校:《契丹国志·契丹国初兴风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②《辽史》卷35《兵卫志》中。
③《资治通鉴》卷269,后梁均王贞明二年。黄头室韦为室韦中的强部。臭泊,《辽史》中又作术不姑、述不姑、直不姑、直不古、阻卜,是契丹人对室韦系统蒙古语族各游牧部族的泛称。
①述律后反对轻易向幽州用兵,她的策略是:“以三千骑伏其旁,掠其四野,使城中无食,不过数年,城自困矣。”她担心轻易用兵,“万一不胜,为中国笑,吾部落亦解体矣。”此后,契丹对幽州便采取了“抄掠馈运”的策略,使“幽州食不支半年”。参见《辽史·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传》,《资治通鉴·后梁纪》四、《后唐纪》一。
②《辽史》卷71《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传》。
③《辽史》卷2《太祖纪》下。
①关于这次推举新皇帝的贵族大会,《资治通鉴》卷275,后唐明宗天成元年有一段具体生动的描述,“契丹述律后爱中子德光,欲立之,命与突欲(即太子倍)俱乘马立帐前,谓诸酋长曰:‘二子吾皆爱之,莫知所立,汝曹择可立者执其辔。’酋长知其意,争执德光辔欢跃曰:‘愿事元帅太子。’后曰:‘众之所欲,吾安敢违?’遂立之为天皇王。突欲愠,帅数百骑欲奔唐,为逻者所遏;述律后不罪,遣归东丹。”可见,太宗之立确是由述律后主持的贵族大会决定的。《辽史》中的有关记载,隐去了这次大会的实情,或是因原始资料不全,或是出于为尊者讳的目的。《太宗纪》称,“人皇王倍率群臣请于后曰:‘皇子大元帅勋望,中外攸属,宜承大统。’后从之。”似乎此议是由太子倍与群臣共同提出,述律后仅是俯循舆情而已。其实不然,这次的权力交接,不但引起了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而且为此后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埋下了无穷隐患。
②《辽史》卷72《章肃皇帝传》。
③《辽史》卷72《义宗倍传》。
①参见《契丹国志》卷13《太祖述律皇后》、《辽史·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传》。《资治通鉴》卷273所载与此小异,“述律后召诸将及酋长难制者之妻,谓曰:‘我今寡居,汝不可不效我。’又集其夫泣问曰:‘汝思先帝乎?’对曰:‘受先帝恩,岂得不思!’曰:‘果思之,宜往见之。’遂杀之。”
②《辽史》卷71《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传》。
①《资治通鉴·后唐纪》四、《契丹国志·太宗嗣圣皇帝上》。
②据《资治通鉴》卷286,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载,耶律德光灭晋后,于天福十二年(辽大同元年,947)三月,召晋百官,告以将北归“省太后”,晋群臣请迎太后,“契丹主曰:‘太后族大,如古柏根,不可移也。’”形象地说明了述律后及其家族在辽朝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③契丹在部落联盟时期,首领由世选产生。述律太后作为游牧社会传统的代表人物,极有可能提出立李胡的主张。耶律德光之立既得益于述律氏的态度和古老的传统,在做了皇帝后,虽想改变旧制以己子继承皇位,也决不敢贸然行事。慑于太后的威势和守旧势力的影响,他可能不得不暂时屈从于述律氏的主张。
④《资治通鉴》卷271,后梁均王龙德元年。
①耶律德光拟出兵助石敬瑭时,恐述律后不允,曾假托梦见神人“令送石郎为中国帝”。参见《资治通鉴》卷280后晋高祖天福元年、《辽史》卷37《地理志》一。
②《资治通鉴》卷280,后晋高祖天福元年记载了述律太后与赵德钧的一段谈话,述律称:“吾儿将行,吾戒之曰:‘赵大王若引兵北向渝关,亟需引归,太原不可救也。’”又问赵德钧,“太原今属谁?”德钧对称“属太后。”也可见述律太后在辽朝的地位并不在皇帝之下。
③《资治通鉴》卷286,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
④参见《辽史》卷77《耶律吼传》、《耶律洼传》、《耶律安抟传》。安抟之父迭里为南院夷离堇,“太祖崩,淳钦皇后称制,欲以大元帅嗣位。迭里建言,帝位宜先嫡长;今东丹王赴朝,当立。以党附东丹王,诏下狱,加以炮烙。不伏,杀之,籍其家。”及耶律阮立,“太后问安抟曰:‘吾与汝有何隙?’安抟以父死为对,太后默然。”可见,耶律阮之立是辽朝自东丹失位以来争夺皇权斗争的继续,是述律太后以己意擅行废立造成的直接后果。
①《契丹国志》卷4《世宗天授皇帝》。
第一节 耶律阿保机
耶律阿保机(872—926),即辽太祖。汉名亿,小字啜里只。唐咸通十三年(872)出生于契丹迭刺部的一个贵族家庭。自其八世祖耶律雅里重整契丹部落联盟并任夷离堇以来,这个家族就成了契丹社会的新贵。阿保机出生时,正值契丹贵族争夺联盟领导权的又一次高潮之后。在这次权力争夺中,阿保机的家族失利,祖父匀德实被杀,父与诸伯、叔被迫逃离本部藏匿于邻部突吕不部贵族耶律台押之家。祖母对此时降临人世的爱孙寄以厚望,恐其遇害,常将其藏于别帐,不令人见。青年阿保机身材魁伟,胸怀壮志,武艺高强。“身长九尺,丰上锐下,目光射人,关弓三百斤”,“言必及世务”①。初为于越侍卫军挞马狘沙里时,就多次带兵出征,屡立战功。伯父耶律释鲁为迭刺部夷离堇和联盟于越时,遇有疑难,常常同他商量,将振兴契丹、光大耶律家族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年轻有为的部落联盟首领
遥辇氏联盟后期,可汗家族势力渐衰,耶律家族掌握了联盟的实权。唐天复元年(901),遥辇家族的痕德堇继为联盟可汗,三十岁的阿保机则为迭刺部夷离堇(军事首长),掌握了联盟的兵马大权,得专征伐。他多次率军出征,连破室韦、于厥和奚人部落,南下掠夺河东、代北,俘获了大量牲畜、人口,进一步壮大了本部和本家族的实力。903年,伯父于越释鲁被杀,阿保机继为于越,集联盟军政大权于一身。在不断向周围游牧部落用兵的同时,开始向中原发展势力。他插手中原事务,与河东割据势力晋王李克用结盟。907年,他取代遥辇氏,做了联盟的可汗。①作为草原游牧政权最高统治者的可汗,阿保机并不仅仅把目光局限在草原地区,在俘虏和来投的汉人以及与之结盟的中原割据势力的影响下,他不甘于受部落贵族和可汗世选制度的约束,因而自担任联盟可汗之日起,就积极进行建国称帝的准备。一方面,他继续以武力征伐周边地区和民族,进一步扩大联盟的统治范围和军事实力。继续征服黑车子室韦、吐谷浑、乌丸、奚、乌古和阻卜等部,积极向辽东和代北、河东、平州、幽州等地用兵。另一方面,加强内部统治机构的建立,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削弱契丹贵族中的保守势力,加强培植个人势力集团。后梁建立后,他背弃了与李克用的盟约,向朱温遣使请求册封,以巩固和加强自身的地位。参与刘仁恭父子兄弟间的争权斗争,以收渔人之利。
909年,阿保机置羊城于炭山之北,以通市易。在草原地区建立城镇、寺庙以安置被俘汉人和僧尼,同时广建碑铭以张大其功德,树立个人的权威①。在契丹贵族内部,为了给自己取代遥辇氏披上合法外衣,他命本家族居于遥辇九可汗族人之后为第十帐。在部众日增的情况下,他组建了自己的侍卫军——腹心部,先后以心腹挚友耶律曷鲁和萧敌鲁、萧阿古只总领。为调整家族内部关系,908年设立了掌管皇族政教的宗正官——惕隐。为加强个人势力,他提高了在争权活动中支持他的妻族述律氏的地位,910年任命妻兄萧敌鲁为北府宰相。在取得对诸弟斗争的胜利后,为防范来自迭剌部的威胁,又任命耶律曷鲁总军国事,并担任迭剌部的夷离堇,剥夺了耶律氏旧贵族对强大难制的迭剌部的控制权。在比较牢固地控制了军政大权之后,他便置联盟传统的选汗制度于不顾,连续九年担任可汗而拒不受代,坚定地向建国称帝的政治目标迈进。但是,当契丹社会发展至文明的门槛时,觊觎帝位者并非只有阿保机一人。当他一步步逼近皇帝宝座之际,诸弟以剌葛为首便打起了传统的旗号,同他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平定诸弟之乱与建国称帝
按照契丹社会的世选制,当汗位转入耶律氏家族之后,凡耶律家族的成年男子都有被选举权。诸弟与诸叔又是最有优先权的人物。可汗权力的扩大,威权的提高,更增加了这一职务对契丹贵族的诱惑力。阿保机要完成划时代的社会变革,必须冲破世选制的束缚,成为旧制度的掘墓人。诸弟要夺回这一职务,则必须借助于传统。于是,从阿保机担任联盟可汗的第五年开始,争夺联盟领导权的斗争便在他与诸弟之间展开,并得到了族叔耶律辖底和堂兄耶律滑哥(又作化哥)的支持。
阿保机是一个有雄才大略同时也十分狡诈的政治家,他身边又聚集了一些有勇有谋的契丹社会精英人物和来自汉地的人才。在实现其远大政治目标的斗争中,阿保机既表现出了坚定的意志,又能随机应变,尽量化解矛盾以减少对抗,因而能在传统势力还十分强大时,取得斗争的胜利。
911年,诸弟剌葛、迭剌、寅底石、安端策划改选可汗,这是阿保机与诸弟开展的第一次争夺。由于安端妻事先将他们的计划报告了阿保机,使他有了准备,诸弟阴谋未能得逞。阿保机“与诸弟登山刑牲,告天地为誓而赦其罪”①。在传统和权力的较量中,双方各自作出了让步和妥协,矛盾得到了暂时的缓和。
次年十月,在于越辖底和惕隐滑哥的支持和鼓动下,诸弟再次向阿保机的权力宣战。他们乘阿保机亲征阻卜(术不姑)回军之际,以兵阻道拦截,迫使他参加选汗大会。阿保机避开兵锋,率领自己的拥护者,抢先举行了燔柴告天仪式,造成连选连任的既成事实,使他的权力又具有了合法性,迫使诸弟遣使谢罪,又一次战胜了传统势力的挑战。但不久,诸弟识破了他的阴谋,并认识到传统的约束已不能令阿保机就范,于是,双方的对抗终于发展为武装冲突。
913年,三月间诸弟私下拥立剌葛,自备旗鼓。使迭剌和安端诈称入觐,劫持阿保机赴会。阿保机依靠自己的武装力量,战胜了迭剌和安端的武装,收编了他们的军队。于是剌葛率兵直犯老营,“焚其辎重、庐帐,纵兵大杀”①,并夺走了象征联盟最高权力的旗鼓。阿保机之妻述律氏组织留守兵力自卫,仅夺回了旗鼓。阿保机则在土河秣马厉兵,纵剌葛率败兵远遁,待其部属怀土心切,将士离心之际,再奋兵出击,终于在五月击败叛军,生擒剌葛,取得了对迭剌部旧贵族争权斗争的完全胜利,为建国称帝扫清了一大障碍。914年,他重新任命了迭剌部夷离堇和惕隐等官,判处参与叛乱的300余人死刑,对参加夺权活动的诸弟,首犯剌葛和迭剌处以杖刑,寅底石、安端等从者释罪不问。
镇压了迭剌部中的敌对势力后,阿保机又用阴谋手段迫使契丹八部首领再一次确认了他的权力①。916年,遂正式建国称帝,成为辽政权的创始人②。阿保机称天皇帝,以妻述律氏为地皇后,长子耶律倍为太子。天显元年(926)七月,阿保机在征渤海国回军途中,病死于扶余府(今吉林农安),享年55岁,谥号昇天皇帝,庙号辽太祖。圣宗统和二十六年(1008),加谥大圣大明天皇帝。兴宗重熙二十一年(1052),增谥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
开拓境土,草创制度
辽朝建立时,分散游牧于漠北的草原诸部比较弱小,没有形成统一的势力。东邻渤海、高丽也已大大衰落。朱温虽然取代唐朝建立了后梁,但河东的李克用、李存勗父子一直与之对抗。于是,阿保机便加紧向周边用兵,以期征服漠北,占领辽东,臣服高丽,南下幽、蓟,将统治范围推进到黄河以北①。
割据中原的诸藩镇,常常将契丹作为一种借用的力量,帮助自己打击对手,扩充实力,这就给阿保机提供了向中原发展势力的契机,也刺激了他向南扩张境土的欲望。神册二年(917),李存勗率军进攻后梁,征兵新州,激起军民不满,部将卢文进兵变降辽,为契丹提供了一次绝好的南下机会,阿保机发动了对中原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新州、幽州之战。三月,卢文进与契丹兵进攻新州,击败晋将周德威,并乘胜围攻幽州达半年之久。后虽在晋援军的强大攻势下被迫撤军,但仍以卢文进为幽州留后、卢龙节度使,令其常居平州,打开了南下中原的一道门户。神册六年二月,镇州防城使张文礼使人杀成德节度使王镕,自请为成德军留后,与晋王李存勗有隙,遣使向契丹求援。义武节度使王处直也遣子王郁求契丹出兵解镇州(今河北正定)之围,又给契丹提供了一次插手中原事务的机会。十二月,阿保机率军入关,下涿州(今河北涿州),围定州(今河北定县),与李存勗大战于沙河、望都,“会大雪弥旬,平地数尺,契丹人马无食,死者相属于道”①,遂撤军。但阿保机的指挥才能和契丹军队严明的纪律却令能征善战的李存勗赞叹不已②。
两次用兵失利后,阿保机改变了战略部署,将进攻方向转向西北和东北,计划先征服草原诸游牧部落和渤海,解除来自侧翼的威胁,再全力南下与割据势力争夺河北、河东。天赞三年(924)六月,他召开贵族大会,对军事征伐作出了新的部署③。他亲率大军,“大举征吐浑、党项、阻卜等部”。兵锋北至乌孤山(肯特山)、回鹘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右岸哈喇八喇哈孙),西抵浮图城(今新疆吉木萨尔破城子),扫荡了北至胪朐河,西达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为日后草原各游牧部落同辽朝政治关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次年,他宣布“所谓二事,一事已毕,惟渤海世仇未雪,岂宜安驻!乃举兵亲征渤海”④。天显元年(926)七月,下渤海边城扶余(今吉林农安),围渤海首都忽汗城(今黑龙江宁安东京城),渤海国王被迫出降,于是招降渤海郡县,搜索军民兵器,改渤海故地为东丹国,册皇太子倍为东丹王,主渤海事务。将原渤海统治地区纳入了辽朝版图。
连年的对外征伐,俘虏了大量人口、牲畜和财富,辽朝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控制的人口急剧增加,契丹人的部落组织数目陆续增多。为了有效地统治新征服的游牧民,加强皇帝对契丹诸部落的控制,巩固新建的政权,阿保机对契丹部落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编,形成了“太祖二十部”①。
部落是辽朝治理游牧人口的基层政权组织,有时也译作“营”,相当于定居人口的州。这一政权形式是自匈奴以来就逐渐确立的。阿保机对契丹部落的整编,既是契丹社会人口急剧增加的结果,也是他巩固统治的客观需要。整编是在原遥辇部落的基础上进行的,“二十部”中,继续保留了原有的遥辇八部②。同时,又将在征伐战争中掠夺的人口相继编入契丹新部落,任命契丹贵族为部落首领,管理新附的游牧民③。契丹社会中,与部落组织有着同样职能的还有“遥辇九帐”、“皇族三父房”、“二国舅帐”和诸宫卫。通过重新编部,阿保机一方面进一步笼络和控制了契丹旧贵族,一方面使诸强部互相制约,从而加强了皇帝对整个契丹社会的控制。他按照唐朝对周边民族上层赐姓加以笼络的方式,将以前曾作过部落联盟首领的家族——大贺和遥辇,也赐以国姓“耶律”,从而形成了辽朝契丹人中的所谓“三耶律”。而为了限制皇室贵族的权力和影响,则提高与皇族通婚的二国舅族的地位,将他们从契丹部落中析出,组成二国舅帐,使之对皇族的势力发挥一定的牵制作用。奚人与契丹关系密切,也是最早被征服或归附的部落,奚人上层在部落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和较重的权力,同时也是阿保机必须防范的对象;乙室部也是契丹大部,且与迭剌部关系密切。于是在编部时,辽太祖又借机提高乙室部贵族的权力,使之对奚贵族发挥一定的制衡作用。迭剌部是契丹强部,其首领为阿保机堂兄弟或族兄弟,也是皇权的一大威胁。天赞二年(922),阿保机将迭剌部一分为二,组成五院(北大王院)、六院(南大王院),同时,使二院与遥辇互相制约①。
阿保机在为联盟长时,就重视对辽东的经略,筑长城防御渤海、高丽。建国后,修辽阳故城,实以汉户、渤海户,进一步加强对辽东的控制与开发。
在契丹人生活的草原地区,也早就有汉人流入,他们或因逃避中原战乱,或在契丹人的征伐掠夺战争中被俘,或因出使等种种原因留居草原,使得阿保机在建国前就已经接触了汉人和汉文化,摸索和采纳了一些治理农耕人口的方法和经验。汉人进入草原,带入了先进农业、手工业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对契丹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阿保机得以迅速战胜对手的重要因素之一。阿保机本人所领的属民,既有游牧人口,也有从事农业生产的汉人,这些人口多为其征伐所得,也是他赖以壮大和建立政权的基础。因此,他对如何安置汉人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这一点为辽朝历任皇帝所继承,使辽朝社会受益非浅。
令大批被俘的汉人完全改变其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并非易事,处理不当,将引起汉人的大量逃亡。于是阿保机采纳汉族士人的建议,为其“树城郭,分市里”①,使之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不但使汉人得到了妥善安置,而且为游牧社会增添了新的经济、文化内容。对汉人的妥善安置,使阿保机受益良多。时值中原多故,尤其是幽州地区,在刘仁恭父子的残暴统治下,战事频仍,民不聊生,为了躲避中原战乱之苦,百姓甚至逃往草原,使阿保机的势力迅速壮大起来。
初期,汉人被安置在草原耕作,在牧区开出了部分农田。他们以原籍名称为新居地命名,于是,在草原上出现了汉人的州县。这些州县,初期多是以皇帝、皇后、贵族、外戚和诸功臣私城的形式出现的,即《辽史》中所记的投下州县,这是辽朝投下军州的滥觞。建国和灭渤海后,仍不断有汉人和渤海人进入草原,作为国家地方政权机构的州县也逐渐建立起来,成为治理定居农业人口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
在安置汉人的同时,草原上的城镇也逐渐建立起来,出现了一些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如果说早期的投下军州是安置汉人的一种措施,那么建国以后,阿保机则是更自觉更有意识地使其统治方式兼顾契丹等游牧人口与汉、渤海等农业人口,使辽朝成为兼治蕃汉的政权了。这一转变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兴建皇都。神册三年(918),阿保机以汉人康默记为版筑使,在西楼之地修建都城,即后来的上京。上京虽坐落在契丹人活动的中心,却是一座兼具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特色的城市。皇都虽在太宗时有所扩建,但其基本形制在阿保机时已经奠定。全城分南北两部分,北面为皇城,建有宫殿、衙署、寺庙,西北部除寺庙和窑址外,其空旷地当是契丹贵族安扎帐篷的所在。南城为汉人、渤海人和回鹘人居住之地,除少量官署和寺庙外,主要是民居和作坊,并建有留居使臣的馆驿和停住回鹘商人的回鹘营。皇都这一设计特色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阿保机对汉、渤海、回鹘等文化兼收并蓄的态度。
政权的建立和大批汉人、渤海人进入草原中心地区,使辽朝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契丹固有的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阿保机在建国的过程中及建国后,不断制定一些新制度、新措施以完善其统治机构。他除了按传统方式任命效忠于己的本族和妻族子弟为南北府宰相和惕隐以控制契丹诸部外,又积极网罗汉族将领和士人,协助他治理所俘汉人。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等在制定礼仪、法令和外交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平定诸弟之乱后,阿保机开始制定一系列制度和礼仪。913年,定吉凶仪。918年,建孔子庙。921年,诏定法律,正班爵。同时,不断调整契丹部落组织和任命必要的官员以完善其统治机构。
对于逃入和俘获的汉人、渤海人,阿保机并没有强令他们改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设立州县的同时,在朝廷也设置了管理汉人事务的汉儿司,任命韩知古总知汉儿司事,兼掌诸国礼仪。辽政权自建立之日起,就使汉制与草原行国体制并存,为日后胡汉分治的南北面官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创制文字,发展草原文化
阿保机与一些契丹贵族人士多通晓汉语文,对中原政治、军事形势有一定了解,重视吸收中原统治阶级的治国经验、教训,学习汉文化。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游牧经济和草原文化的重视,特别是对契丹人固有的勇武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因此,他虽通晓汉语,却“历口不敢言,惧部人效我,令士兵怯弱故也”①。他以后唐庄宗李存勗失败的教训为戒,激励自己,“举家断酒,解放鹰犬,休罢乐官”②。
为了便于草原牧业文化的传播和政令的推行,也为了提高契丹人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修养,他命耶律突吕不和耶律鲁不古等,参照汉字制定了契丹大字,于神册五年(920)颁布推行。此后,因用大字记录契丹语有种种不便,又令皇弟迭剌参照回鹘字创制了契丹小字,小字为拼音文字,“数少而该贯”③,成为与汉字和契丹大字并行的辽朝官私通用文字,并一直使用到金章宗时,对契丹和辽朝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今天,虽然用契丹字书写的文献已不复存在,但用契丹大、小字镌刻的碑铭却不断被发现,是契丹民族文化和辽朝文化的历史见证。
阿保机以其卓越的军事、政治才干,在部落联盟的废墟上建立了国家政权,统一了中国北疆的大片领土和处于分散状态下的草原各游牧民族,促进了契丹民族和北方各游牧、渔猎民族的发展,加速了北方诸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
第二节 述律后
建国有勋
述律后(879—953),名平,小字月理朵。太祖神册元年,立为应天大明地皇后。太宗天显二年(927),尊为应天皇太后。会同元年(947),尊为“广德至仁昭烈崇简应天皇太后”。穆宗应历三年(953)死,享年75岁,谥“贞烈”。兴宗重熙二十一年,更谥“淳钦”。
述律家族的祖先本为回鹘人,月理朵曾祖魏宁初为舍利(郎君)①,祖父慎思官任梅里(又作“梅禄”、“密禄”、“媚禄”、“杯禄”、“不亦鲁黑”等),父月椀(又作容我)先后为梅里和阿札割只②。月椀娶耶律氏女、阿保机姑为妻,生女月理朵。
契丹贵族间盛行姑舅表婚姻,月理朵既长,遂与舅撒剌的之子阿保机结婚。她“勇决多权变,阿保机行兵御众,述律后(月理朵)常预其谋”③,对阿保机的事业有着重要的襄助之功。据说,月理朵曾见地神于潢水与土河合流处,后者竟仓猝避开,故童谣称“青牛妪,曾避路”①,于是她就成了地神的化身,在契丹社会军事、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更增加了神秘色彩。平时,她积极为阿保机网罗人才,成就大业。辽朝佐命功臣之一的韩延徽,就是由她荐举入仕的。阿保机出征,她则经常统兵居守后方。913年,诸弟剌葛、寅底石引兵犯行宫时,是她命人从叛军手中夺回了象征权力的旗鼓。当阿保机的权力受到挑战时,是她为之出谋划策,制服部落首领的。她的同母异父兄敌鲁和弟阿古只等也全力支持耶律阿保机,她的家族在阿保机变家为国的军政活动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而也就成了辽朝仅次于四帐皇族的契丹权贵。
阿保机建国后,作为地皇后,她在军政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更大了。阿保机出征,她居守大帐,保护后方之际,“摘蕃汉精锐为属珊军”②,组建了个人的武装力量,建立了个人的宫卫蒲速盌斡鲁朵(长宁宫)。阿保机北征,述律后留守之际,“黄头、臭泊二室韦乘虚合兵掠之;述律后知之,勒兵以待其至,奋击,大破之,由是名震诸夷”③。除统兵作战外,述律后也常常参与阿保机用兵方略的制定。吴王尝向契丹进猛火油,可用于攻城。阿保机拟选兵攻幽州以试猛火油的威力,述律后力阻其行,并提出了骚扰幽州的策略。阿保机在神册二年、六年两次南进失败后,终于采纳了她的意见,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①。此后,“其平渤海,后与有谋”②。
偏于守旧、重牧轻农
但是,在治理国家的政治倾向上,述律后是偏于守旧的;在经济思想上,她是重牧轻农的,她的一系列主张都反映了这一倾向。
天赞四年(925)十二月,述律后随从阿保机亲征渤海。天显元年(926)七月,阿保机死于扶余府,述律后称制,权决军国事,奉阿保机灵柩返回上京。阿保机既葬,她于天显二年十一月亲自主持召开了契丹贵族大会,推举继承人。
从阿保机即位时立耶律倍为皇太子的决策看,他是准备按中原传统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但灭渤海后,他却改渤海为东丹,“册皇太子倍为人皇王以主之”③,又按游牧民族传统将耶律倍分封在东丹。这一转变,当是述律后施加影响的结果。《辽史·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传》载:“初,太祖尝谓太宗必兴我家,后欲令皇太子倍避之,太祖册倍为东丹王。太祖崩,太宗立,东丹王避之唐。”显然,将太子倍分封在东丹,正是皇后的意图。而阿保机死后,按照游牧社会的传统,在新皇即位之前,政权由皇后权摄。皇位继承人,由贵族大会推举。述律后以摄政皇后的身份,有权主持召开推举新皇帝的贵族大会,并能利用其地位与影响,按照自己的意愿确定继承人①。
对这次权力交接中的斗争,《辽史》没有明确的记录,似乎是在很平稳正常的情况下进行的,其实不然。述律后的意见并不为全体契丹贵族所认可,反对者大有人在。对于持不同意见者,述律后采取其一贯的作法,以阴谋狡诈的手段残酷地予以惩治和镇压。
阿保机在世时,曾命三子采薪,“太宗不择而取,最先至;人皇王取其干者束而归,后至;李胡取少而弃多,既至,袖手而立。太祖曰:‘长巧而次成,少不及也。’”②可见东丹王耶律倍与大元帅耶律德光各有所长,皆可有所作为。倍“通阴阳,知音律,精医药、砭焫之术。工辽、汉文章”③,仰慕汉文化,主张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术。可能正是这一点不为其母所喜。他与耶律德光在契丹贵族中,都有一批拥护者。述律后为贯彻自己的意图,利用契丹的人殉旧俗,以残酷的手段打击耶律倍的支持者。在主持阿保机丧葬仪式时,她以“为我达语于先帝”的借口,令一些不易驾驭的人为阿保机殉葬,“前后所杀以百数”。最后,轮到平州汉人赵思温,思温不肯行。述律后说:“汝事先帝亲近,何为不行?”思温答以“亲近莫如后,后行,臣则继之。”述律后以“诸子幼弱,国家无主,不得往耳”为辞,并不得已“断右腕纳于柩”①。这就是“太后断腕”的背景。后来,述律后便以“断腕太后”著称于史。《辽史》称其“欲以身殉,亲戚百官力谏,因断右腕纳于柩”的记录,与史实恐未必相符。
耶律德光即位,述律氏为太后,一如既往地参与朝政,权力和地位并无丝毫削弱。这一地位既是由她个人的条件也是由游牧社会的传统所决定的。她“简重果断,有雄略”②,在契丹贵族中有一定的影响和威望;而在游牧社会中,女性参与军国大事决策并不像中原王朝那样受到非难;耶律德光皇后也出自述律家族,为其弟室鲁之女,述律家族在辽朝是一个实力和威望不在宗室之下的契丹家族,这是她行使权力、施加影响的强大后盾;耶律德光又是她亲自选立的,因此在太宗朝她依然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史称耶律德光“性孝谨,母病不食亦不食,尝侍于母前,应对或不称旨,母扬眉而视之,辄惧而趋避,非复召不敢见也”①。这固然是耶律德光的天性,但母后的权威与舅氏的势力,也是他不能不顾忌的客观原因②。
由于述律后倾向于维护契丹故俗,又偏爱幼子李胡,所以耶律德光立李胡为皇太弟和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决定极有可能是在她的影响下做出的③。
在辽朝是否应南下中原的问题上,述律后与阿保机、耶律德光存在意见分歧。她只满足于对草原诸游牧部落的统治,对向农业区深入缺乏热情。当阿保机应卢文进之约发动幽州之战时,述律后就持反对态度,她说:“吾有西楼羊马之富,其乐不可胜穷也,何必劳师远出以乘危徼利乎!吾闻晋王用兵,天下莫敌,脱有危败,悔之何及?”④故而她对中原用兵的目的还仅仅停留在骚扰和掠夺上,没有将农业区纳入统治范围的高瞻远瞩。耶律德光即位后,继承阿保机遗志,始终不忘谋求南下参与中原事务的机会,以期将疆域扩展至黄河以北。他在这方面的行动,也不时受到述律太后的牵制。当他准备应石敬瑭之约领兵南下时,也不得不借助于神的启示①。兵行之际,太后又反复叮咛,再三告诫②。当他灭晋回军病死栾城,遗体运回上京之际,太后不哭,也不立即主持发丧,要“待诸部宁一如故”③,才肯为之举行葬礼。
被幽禁至死
耶律德光死后,述律太后依然准备依契丹故俗和她个人的意愿,立幼子李胡为帝。但李胡暴戾残忍,不得人心。述律太后自舍东丹王立耶律德光以来,也在契丹贵族中造成了不和。一些因拥立东丹王而被杀的诸贵族的子弟既已长成自立,他们决心对辽朝皇位继承施加影响,以削弱太后的势力。于是以南院大王耶律吼、北院大王耶律洼和直宿卫耶律安抟等为首的契丹贵族,在军中立东丹王之子耶律阮为帝④。遣使上京报告述律太后,同时发兵北归。述律太后大怒,她说:“我儿南征东讨,有大功业,其子在我侧者当立。汝父弃我,走投外国,乃大逆人也,岂得立逆人之子为帝乎?”①遂遣李胡领兵逆击,以随石重贵北迁的故晋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彦韬为排阵使,与耶律阮军隔潢水而阵,这场皇位争夺战大有演变成武装冲突之势。但李彦韬阵前向耶律阮军迎降,李胡兵败。惕隐耶律屋质乘势劝太后与耶律阮议和。述律太后鉴于阿保机时诸弟之乱给契丹社会造成的重大创伤尚未平复的教训,勉强同意立耶律阮为帝。但她依然不甘心失去左右国家军政大事的权力,仍然策划废耶律阮而立李胡。事觉,被幽禁在祖州阿保机墓所,最终死于幽禁之所。
①《辽史》卷1《太祖纪》上。
①《辽史》卷1《太祖纪》上称,“元年春正月庚寅,命有司设坛于如迂王集会埚,燔柴告天,即皇帝位。”学界有人主张此即耶律阿保机建国称帝的记录。撰者意此为取代遥辇氏为联盟首领时间,正式建国称帝应为神册元年(916)。
①据《辽史》载,契丹人建立的第一个城镇是902年于潢水之南建立的龙代州,同时建有开教寺。908年,建明王楼。909年在龙化州又建大广寺以纪功德,同时建羊城通市易。
①《辽史》卷1《太祖纪》上。此一史实记载十分简略,只称“诸弟剌葛、迭剌、寅底石、安端谋反”。
①《辽史》卷1《太祖纪》上。
①《新五代史》卷72《四夷附录》一记载了一个传说故事,虽然颇具戏剧性,可能也并非完全是向壁虚构。以阿保机和述律氏的阴险狡诈,其事未必无凭。故事称:“诸部以其久不代,共责诮之。阿保机不得已,传其旗鼓,而谓诸部曰:‘吾立九年,所得汉人多矣,吾欲自为一部以治汉城,可乎?’诸部许之。汉城在炭山东南滦河上,有盐铁之利,……其地可植五谷,阿保机率汉人耕种,为治城郭邑屋如幽州制度,汉人安之,不复思归。阿保机知众可用,乃用其妻述律策,使人告诸部大人曰:‘我有盐池,诸部所食。然诸部知食盐之利,而不知盐有主人,可乎?当来犒我。’诸部以为然,共以牛酒会盐池。阿保机伏兵其旁,酒酣伏发,尽杀诸部大人,遂立,不复代。”这可能是一次以武力威迫强行通过的选汗大会。
②阿保机916年建国,国号契丹。947年改为辽,983年改为大契丹,1066年又改称大辽,直至1125年灭亡。本书统称为辽。
①阿保机先后应卢文进、张文礼之约,参与中原割据势力间的争战,虽不曾取胜,却日益明确了向中原扩张势力的军政目标。李嗣源即位后,曾遣姚坤为使与契丹结好。《旧五代史》载,阿保机对姚坤说:“汉国儿(指唐庄宗李存勗——引者注)与我虽父子,亦曾彼此雠敌,俱有恶心,与尔今天子(指后唐明宗李嗣源——引者注)无恶,足以欢好。尔先复命,我续将马万骑至幽、镇以南,与尔家天子面为盟约,我要幽州,令汉儿把捉,更不复侵入汉界。”《资治通鉴》记载阿保机与姚坤的谈话为:“若与我大河之北,吾不复南侵矣。”又说:“河北恐难得,得镇、定、幽州亦可也。”适足以说明黄河以北已经成为阿保机既定的军政目标。
①《资治通鉴》卷271,后梁均王龙德元年。
②《资治通鉴》卷271,后梁均王龙德二年。
③天赞三年六月,阿保机召皇后、皇太子、大元帅及二宰相、诸部头等总结了前此个人的征伐活动,最后说:“然未终两事,岂负亲诚?”所谓两事,即征服草原诸部和渤海。
④《辽史》卷2《太祖纪》下。
①所谓“太祖二十部”,是契丹贵族对外征伐的结果,也是阿保机赖以建立政权的基础。随着辽朝统治形势的变化,此后也仍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改编。参见李桂芝《辽金简史》第二章第一节,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②遥辇八部为迭剌、乙室、品、楮特、乌隗、涅剌、突吕不、突举。
③以新附民所编的部落是:以奚人为主的奚王府六部五帐分、迭剌迭达部、乙室奥隗部和楮特奥隗部,以室韦为主的突吕不室韦部、涅剌拏古部,以达鲁虢为主的品达鲁虢部和以于骨里(乌古)为主的乌古涅剌部和图鲁部。
①《辽史》卷45《百官志》一称:辽太祖“有英雄之志者三:任国舅以耦皇族,崇乙室以抗奚王,列二院以制遥辇。”
①《辽史》卷74《韩延徽传》;《新五代史》卷72《四夷附录》一也载:“阿保机率汉人耕种,为治城郭邑屋廛市如幽州制度,汉人安之,不复思归。”
①《旧五代史》卷137《契丹传》。
②《旧五代史》卷137《契丹传》。
③《辽史》卷64《皇子表》。
①舍利为契丹贵族子弟无官职而勇武者的称号,参见李桂芝:《契丹郎君考》,《民大史学》第1期,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②梅里(Buiruq)为突厥官号,或为统兵官,或为皇家总管,前后职掌有所不同。参见韩儒林《突厥官号考释》,载《穹庐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阿札割只为遥辇氏联盟时官职,辽建国后并入枢密院。
③《资治通鉴》卷269,后梁均王贞明二年。
①《辽史》卷71《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传》。又,契丹人中一古老传说称,“古昔相传:有男子乘白马浮土河而下,复有一妇人乘小车驾灰色之牛,浮潢水而下,遇于木叶之山,顾合流之水,与为夫妇,此其始祖也。”见叶隆礼撰,贾敬颜、林荣贵点校:《契丹国志·契丹国初兴风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②《辽史》卷35《兵卫志》中。
③《资治通鉴》卷269,后梁均王贞明二年。黄头室韦为室韦中的强部。臭泊,《辽史》中又作术不姑、述不姑、直不姑、直不古、阻卜,是契丹人对室韦系统蒙古语族各游牧部族的泛称。
①述律后反对轻易向幽州用兵,她的策略是:“以三千骑伏其旁,掠其四野,使城中无食,不过数年,城自困矣。”她担心轻易用兵,“万一不胜,为中国笑,吾部落亦解体矣。”此后,契丹对幽州便采取了“抄掠馈运”的策略,使“幽州食不支半年”。参见《辽史·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传》,《资治通鉴·后梁纪》四、《后唐纪》一。
②《辽史》卷71《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传》。
③《辽史》卷2《太祖纪》下。
①关于这次推举新皇帝的贵族大会,《资治通鉴》卷275,后唐明宗天成元年有一段具体生动的描述,“契丹述律后爱中子德光,欲立之,命与突欲(即太子倍)俱乘马立帐前,谓诸酋长曰:‘二子吾皆爱之,莫知所立,汝曹择可立者执其辔。’酋长知其意,争执德光辔欢跃曰:‘愿事元帅太子。’后曰:‘众之所欲,吾安敢违?’遂立之为天皇王。突欲愠,帅数百骑欲奔唐,为逻者所遏;述律后不罪,遣归东丹。”可见,太宗之立确是由述律后主持的贵族大会决定的。《辽史》中的有关记载,隐去了这次大会的实情,或是因原始资料不全,或是出于为尊者讳的目的。《太宗纪》称,“人皇王倍率群臣请于后曰:‘皇子大元帅勋望,中外攸属,宜承大统。’后从之。”似乎此议是由太子倍与群臣共同提出,述律后仅是俯循舆情而已。其实不然,这次的权力交接,不但引起了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而且为此后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埋下了无穷隐患。
②《辽史》卷72《章肃皇帝传》。
③《辽史》卷72《义宗倍传》。
①参见《契丹国志》卷13《太祖述律皇后》、《辽史·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传》。《资治通鉴》卷273所载与此小异,“述律后召诸将及酋长难制者之妻,谓曰:‘我今寡居,汝不可不效我。’又集其夫泣问曰:‘汝思先帝乎?’对曰:‘受先帝恩,岂得不思!’曰:‘果思之,宜往见之。’遂杀之。”
②《辽史》卷71《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传》。
①《资治通鉴·后唐纪》四、《契丹国志·太宗嗣圣皇帝上》。
②据《资治通鉴》卷286,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载,耶律德光灭晋后,于天福十二年(辽大同元年,947)三月,召晋百官,告以将北归“省太后”,晋群臣请迎太后,“契丹主曰:‘太后族大,如古柏根,不可移也。’”形象地说明了述律后及其家族在辽朝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③契丹在部落联盟时期,首领由世选产生。述律太后作为游牧社会传统的代表人物,极有可能提出立李胡的主张。耶律德光之立既得益于述律氏的态度和古老的传统,在做了皇帝后,虽想改变旧制以己子继承皇位,也决不敢贸然行事。慑于太后的威势和守旧势力的影响,他可能不得不暂时屈从于述律氏的主张。
④《资治通鉴》卷271,后梁均王龙德元年。
①耶律德光拟出兵助石敬瑭时,恐述律后不允,曾假托梦见神人“令送石郎为中国帝”。参见《资治通鉴》卷280后晋高祖天福元年、《辽史》卷37《地理志》一。
②《资治通鉴》卷280,后晋高祖天福元年记载了述律太后与赵德钧的一段谈话,述律称:“吾儿将行,吾戒之曰:‘赵大王若引兵北向渝关,亟需引归,太原不可救也。’”又问赵德钧,“太原今属谁?”德钧对称“属太后。”也可见述律太后在辽朝的地位并不在皇帝之下。
③《资治通鉴》卷286,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
④参见《辽史》卷77《耶律吼传》、《耶律洼传》、《耶律安抟传》。安抟之父迭里为南院夷离堇,“太祖崩,淳钦皇后称制,欲以大元帅嗣位。迭里建言,帝位宜先嫡长;今东丹王赴朝,当立。以党附东丹王,诏下狱,加以炮烙。不伏,杀之,籍其家。”及耶律阮立,“太后问安抟曰:‘吾与汝有何隙?’安抟以父死为对,太后默然。”可见,耶律阮之立是辽朝自东丹失位以来争夺皇权斗争的继续,是述律太后以己意擅行废立造成的直接后果。
①《契丹国志》卷4《世宗天授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