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外科学的发展与保守倾向
清代特别是后期,在外科学的发展上虽然时有激进与保守思想之间的学术争鸣,但终因社会诸种因素的严重制约,外科医疗上的保守思想逐渐占了上风。申斗垣,是一位比较激进的外科医师,他对华佗剖腹手术未能流传深表惋惜,并力求自己能启外科之玄妙,并以外科病手术治疗每获奇效而闻名。撰有《外科启玄》(1604年)一书,倡导“以利刀去之”或“以利刀割去,银烙匙烧红一烙止血”等外科手术,切除筋瘤和血瘤。他虽生于晚明,但其书对清代外科之发展多所影响。祁坤,通儒,知诸子百家,尤精医,擅外科,曾召任太医院御医,擢太医院院判。他认为,外科诸症,其本必根于内,治外难于治内,而医多重内轻外,乃殚精采掇,广收古今名贤之确论,撰《外科大成》(1665年)一书,名闻于时。后来官修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多取材于此书。王洪绪以反对外科手术,主张保守治疗而获得当时十分广泛的信誉。其著作《外科证治全生集》在二百多年间创造了连印50多次的高纪录,也足见其影响之大。王洪绪,名维德,江苏吴县人,得承家学,精通医道,尤擅外科疮疡,行医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在诊断和确定治疗原则上,强调“痈乃阳实之症,气血热而毒滞;疽乃阴虚之症,气血寒而毒凝”,所创阳和汤治疗疽症,每获良效。临床强调“以消为贵,以托为畏”①。但他否定外科手术,甚至攻击陈实功等主张手术治疗的外科学家“尽属刽徒”。更有甚者,他不但反对手术切开脓肿引流,对有引流祛腐排脓作用的丹药也一概反对,公然主张药助自溃。这不但会延误治疗时机,而且会增加病人的痛苦。然而由于病人多畏惧外科刀针,其法仍为大多数病家所乐于接受。王氏自誉“用药从无一误”②,故称其著作为《外科证治全生集》(1740)。继王氏之后的清代外科,虽然有对其保守思想持批评意见者,但其保守思潮越来越占着重要地位。
①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版。
②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版。
清代特别是后期,在外科学的发展上虽然时有激进与保守思想之间的学术争鸣,但终因社会诸种因素的严重制约,外科医疗上的保守思想逐渐占了上风。申斗垣,是一位比较激进的外科医师,他对华佗剖腹手术未能流传深表惋惜,并力求自己能启外科之玄妙,并以外科病手术治疗每获奇效而闻名。撰有《外科启玄》(1604年)一书,倡导“以利刀去之”或“以利刀割去,银烙匙烧红一烙止血”等外科手术,切除筋瘤和血瘤。他虽生于晚明,但其书对清代外科之发展多所影响。祁坤,通儒,知诸子百家,尤精医,擅外科,曾召任太医院御医,擢太医院院判。他认为,外科诸症,其本必根于内,治外难于治内,而医多重内轻外,乃殚精采掇,广收古今名贤之确论,撰《外科大成》(1665年)一书,名闻于时。后来官修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多取材于此书。王洪绪以反对外科手术,主张保守治疗而获得当时十分广泛的信誉。其著作《外科证治全生集》在二百多年间创造了连印50多次的高纪录,也足见其影响之大。王洪绪,名维德,江苏吴县人,得承家学,精通医道,尤擅外科疮疡,行医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在诊断和确定治疗原则上,强调“痈乃阳实之症,气血热而毒滞;疽乃阴虚之症,气血寒而毒凝”,所创阳和汤治疗疽症,每获良效。临床强调“以消为贵,以托为畏”①。但他否定外科手术,甚至攻击陈实功等主张手术治疗的外科学家“尽属刽徒”。更有甚者,他不但反对手术切开脓肿引流,对有引流祛腐排脓作用的丹药也一概反对,公然主张药助自溃。这不但会延误治疗时机,而且会增加病人的痛苦。然而由于病人多畏惧外科刀针,其法仍为大多数病家所乐于接受。王氏自誉“用药从无一误”②,故称其著作为《外科证治全生集》(1740)。继王氏之后的清代外科,虽然有对其保守思想持批评意见者,但其保守思潮越来越占着重要地位。
①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版。
②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