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

第五节官僚资本的崩溃

中国通史 作者: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


  第五节 官僚资本的崩溃

  抗战胜利后不久,蒋介石为重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对中国的全面统治,发动大规模内战。国家垄断资本进入崩溃阶段。

  为准备战争,1946年11月4日,国民政府和美国政府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和其他一系列协定,逐渐把中国变成为美国独占的殖民地。

  与此同时,国民党又发动内战,造成军费激增,当年军费支出占全年总支出的59.6%,1948年1—7月上升到68.5%,超过抗日战争时期的军费开支,从而出现财政危机。这个时期的财政收支情况如下表:1945—1948年财政收支情况①单位:法币亿元

  

  

  

  为弥补巨额财政赤字,筹措军费,国民政府再次大借内外债,造成债台高筑的局面。1947年度欠内债18580多万美元,外债85750多万美元;1948年度欠内债为17590万美元,欠外债86600多万美元。据国民政府财政部档案资料,1948年8月底财政部统计,当时尚欠有各种内外债的数额①是:

  

  

  国民政府在财政赤字、负债累累的情况下,为挽救危机,除大量增加捐税,便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恶性膨胀。随着内战的扩大和赤字激增,法币的发行量如同脱缰的野马急剧增加②:

  

  

  从1945年8月至1948年8月,法币发行量增加了1191.8倍。1948年8月19日的发行量为1937年6月的42882.5倍。从1945年8月至1948年8月19日,发行量平均每月以20.79%的速度增长。由于法币发行量以天文数字激增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国民政府乃在1948年8月19日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宣布实行所谓“币制改革”。在其所附的《人民所有金钱外币处理办法》中规定:自本办法公布之日起,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货券,在中华民国境内,禁止流通买卖或持有。并强制人民于9月30日以前向中央银行或其委托银行兑换金圆券。这是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产阶级对国统区人民的一次大洗劫。据统计,此次共搜刮到民间的黄金1667163盎司,白银8881373盎司,银元23564068枚,美元49851876元,港币86097450元,菲币785907比索,外币存款10697755美元。总值约17961万美元①,约占国内金、银、外币存量的20%弱。

  同时,政府又以限价和取缔囤积为借口,大肆搜括私人企业的物资,将大批私人存货没收。

  据粗略估计,国民政府垮台之时,官僚资本的资产至少在200亿美元左右。

  自1947年2月,国民政府实行紧急措施方案后,即出现资金逃流海外现象。随着军事上的惨败,逃资更加剧。据1949年3月25日联合社报道,国民政府的金银外汇准备2.75亿美元,在上海保管者不过1/3,约0.73亿美元的准备已运台湾,余均存国外。据美国华盛顿州议员沙瓦治称,中国官场要人在美国存款有10至20亿美元②。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两次下令用轮船从上海运走国库黄金2775358两、银元1520万枚、美元1537万元、珠宝以及大量外汇,总价值约5亿美元。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官僚资本予以没收。被接管企业大致有:金融方面,有国民党政府国家银行系统和省市地方银行系统的银行2400多家。

  工矿企业方面,有控制全国资源和重工业生产的资源委员会,以及其他国营、公营和大官僚经营的企业共2858个,内发电厂138个,采煤、采油企业120个,铁锰矿15个,有色金属矿83个,炼钢厂19个,金属加工厂505个,化学加工厂107个,造纸厂48个,纺织厂241个,食品企业844个。

  交通运输方面,有铁路2.18万多公里,机车4000多台,客车约4000辆,货车约4.6万辆,铁路车辆和船舶修造厂约30个,各种船舶约20多万吨。原中国、中央两航空公司被劫持到香港的12架飞机,由于职工起义回归祖国。

  商业方面,有复兴、富华、中国茶叶、中国石油、中国盐业、中国蚕丝、中国植物油料、孚中、中国进出口、金山、利泰、扬子建业、长江、中美实业等10多家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据有关部门事后按固定资产原值估算,没收的官僚资本财产约为人民币150亿元左右。国民党的官僚资本转到人民手中,成为新中国国有经济的一部分。

  

  ①张公权:《中国通货膨胀史》,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101页。

  ①陆仰渊、方庆秋主编:《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799页。

  ②陆仰渊、方庆秋主编:《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799页。

  ①张公权:《中国通货膨胀史》,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208页。

  ②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卷,第688页。

  ①宋春、于文莱:《中国国民党台湾四十年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