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历史专题->辽金简史-> 第十章 金朝的衰亡 第一节 金朝统治的衰落与蒙古的兴起

辽金简史 作者:李桂芝著


  第十章 金朝的衰亡 第一节 金朝统治的衰落与蒙古的兴起 金章宗承安年间(1196—1200年),承平、繁荣的假象掩盖着的深刻社会矛盾开始表面化,金朝的统治从鼎盛走向了衰亡。

   一 宗室内部的矛盾与斗争 (一)郑王允蹈之死 金章宗以世宗嫡孙继承皇位,深恐诸叔有轻慢之心,宗室间渐生嫌忌。明昌二年(1191年),章宗母死,伯永中、叔永成奔丧稍晚,被罚俸钱一月,王府长史被笞五十。三年,置王傅和王府尉官,钳制诸王,引起诸王不满。皇叔郑王允蹈与崔温、马太初等私论谶记天象,被告谋反。四年,允蹈及妃卞玉、妹泽国公主长乐、子按春和阿辛赐自尽,株连甚众。

   (二)镐王永中被禁锢 允蹈事发后,章宗对诸王防范更严,置王府司马检查门户出入,诸王交游、射猎、娱乐等皆有限制,家人出入也有禁防。镐王永中为世宗长子、章宗伯父,因年老却倍受限制而郁郁不乐。其舅母高氏长期供奉永中母、世宗元妃张氏画像,为永中求福,“希冀非望”。永中第四子阿里合满因防禁过严心怀不满,口出怨言。第二子神土门所撰词曲也有可指责处,章宗怀疑这一切皆出自永中,遣官按问,赐永中死,杀神土门、阿里合满,禁锢永中全家,断绝其一切交往,以兵防护,设官提控,巡警之严过于狱犴,使男女不得婚嫁几40年。直至金哀宗天兴初年,以群臣切谏,才解除禁锢。

   二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加深 (一)土地兼并,赋役不均 大批女真人迁入中原,由朝廷拘刷农田拨赐,官僚豪富凭借权势,大量侵占民户田产,造成了汉民与屯田军户的矛盾,不时激起农民的反抗。而屯田户中,所拨土地质量也相差悬殊。宗室、贵族占有大量膏腴之地,普通女真人户所得则往往不能耕种。所谓“近都猛安谋克所给官地皆薄瘠”,就是指的这种情况。有的甚至“自起移至此,不能种莳,斫芦为席,或斩刍以自给”。①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山东,其影响直至金末。

  迁入中原岁月既久,“随处官豪之家多请占官地,转与他人种佃,规取课利”。有一家一口至30顷者,以致小民无田可耕,徙居阴山恶地。宗室诸王和女真官僚冒占官地的现象更为严重,世宗时,参知政事纳合椿年子猛安参谋合、故太师耨盌温敦思忠孙长寿等亲属70余家③,占田3000顷。有些宗室户再次迁往新地,旧地不交回,又拨赐新地。

  由于官田、河滩地多为豪强所占,贫民土瘠税重,加之“屯田军户多冒名增口,以请官地,及包取民田,而民有空输租赋、虚抱物力者”②,造成了赋税负担的严重不均,激化了阶级矛盾。

  进入中原的女真贵族,迅速接受了中原汉地地主阶级的剥削方式,成为以租佃方式经营土地的地主,一般女真人户也效法他们。世宗时,“猛安谋克人惟酒是务,往往以田租人,而预借三二年租课者。或种而不耘,听其荒芜者”。如“山东、大名等路猛安谋克户之民,往往骄纵,不亲稼穑,不令家人农作,尽令汉人佃莳,取租而已。富家尽服纨绮,酒食游宴,贫者争慕效之”;“附都猛安户不自种,悉租与民,有一家百口垅无一苗者”;“京畿两猛安民户不自耕垦,及伐桑枣为薪鬻之”。①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它造成了女真人内部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严重阶级分化与对立,也加深了汉地农民与女真贵族的阶级矛盾和与女真屯田军为争夺土地而形成的民族矛盾。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动摇了金朝的统治。

   (二)政治腐败,风俗奢靡 章宗正礼乐,修律法,定官制,推行文治,固然有加速女真社会封建化进程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生产的发展,统治集团财富的增加,战争的减少和中原地区优越物质条件的刺激,使女真上层走上了腐化的道路。他们逐渐丢掉了以往勇悍、耐劳的传统和质朴的民风,不愿从事艰苦的农业生产劳动,却争相追逐无名之费,讲求居室、服用之美及婚丧礼仪之盛。懒惰与奢侈造成了女真人的贫困和屯田军战斗力的下降,同时也加剧了民族矛盾和阶级对立。

  章宗即位之初,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他力图改变这种状况,召集百官讨论如何“使民弃末而务本,以广储蓄”,官员们建议定制度,辨上下,使用度有节。但是,业已形成的风气已经难以改变,不但奢侈腐化的风气没能扭转,崇文轻武的现象也日甚一日,就连有世袭猛安谋克职位特权的人有的也宁愿放弃继承,而选择通过科举入仕的途径。

  章宗曾采取一系列措施,作了若干规定,督促女真屯田军户力农。如明昌间,令猛安谋克户每地十亩栽桑果一亩,“以长吏劝农立殿最”;泰和年间,要求每四十亩栽桑一亩,“毁树木者有禁,鬻地土者有刑”,“敕尚书省举行风俗奢僭之禁”,并减牛头税三分之一,以期尽快改变女真人的贫困状况。

  由于奢侈腐化的风气始自最高统治集团,故上行下效,积重难返,章宗制定的上述措施收效甚微。章宗晚年,腐败现象更加严重。元妃李氏,为章宗所嬖幸,欲立为后,大臣、台谏因其出身卑微固执不从。而领宫籍监胥持国迎合章宗,依附李氏,竟得进位为相。他们互为表里,专擅朝政,离间宗室,制造冤案,排斥异己,进用所亲。李氏兄弟皆至显近,“势倾朝廷,风采动四方,射利兢进之徒争趋走其门”,时人议论称:“经童为相,监婢为妃。”①官僚、将领和猛安、谋克的腐化怠惰无丝毫改变。筵宴往还,受人馈遗,老病不肯辞退,恋栈尸位。吏员奸弊,军民不和,犯赃者多而清廉者少。提刑司只察细事,形同虚设。“纲纪不立,官吏弛慢,迁延苟简,习以成弊。职官多以吉善求名,计得自安。……至于徇情卖法,省部令史尤甚。”②章宗后期,官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为门荫补叙者。“补荫猥多,流品混淆,本末相舛,至于进纳之人,既无劳绩,又非科第,而亦荫及子孙,无所分别。”③官僚队伍素质的下降,更加重了贪污腐化的歪风。后改提刑司为按察使司,情况也未见好转。

  政治腐败必然影响到边防。军队缺乏训练,纪律败坏,将领怯懦,战斗力下降。北部边将强索属部贡献,南方边将贪图贿赂,纵放宋谍,反为之游说。而与蒙古各部的战斗频繁发生,军费支出大量增加,不得不增加税赋,人民的负担也越来越重。金朝面临着严重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危机。

   三 蒙古的兴起 (一)蒙古的族源 蒙古的先民属东胡系统,为室韦的一支。室韦“东至黑水靺鞨,西至突厥,南接契丹,北至于海”①,生活在洮儿河以北,额尔古纳河流域和大兴安岭两侧的广大地区。室韦,北魏时已见于记载,《魏书》写作“失韦”,指出其“语与库莫奚、契丹、豆莫娄国同”。武定二年(544年)起,室韦不断遣使贡献方物。突厥兴起后,依附于突厥。唐代室韦人分成五大部,每部又包括若干小部,各部有部落首领,有的部落则出现了世袭的部落首领。据《旧唐书·北狄·室韦》载,大兴安岭以北,望建河(一作室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南有蒙兀室韦,这是最早见于记载的蒙古人的先民。

  唐代,室韦各部归附唐朝,有的部落首领被唐任为都督、大都督等职。7世纪上半叶,突厥汗国势衰,室韦人开始小规模分散西迁,并被突厥人称为“鞑靼”(达怛)。他们曾经与乌护(铁勒)人联合反抗突厥。回鹘汗国建立后,部分室韦—鞑靼人归附回鹘。840年,回鹘汗国灭亡,回鹘人大量南下与西迁,大漠南北游牧部落势力衰弱,给室韦人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于是,室韦—鞑靼人再次大量西迁和南下,当辽朝建国之际,大漠南北基本上已经成为蒙古语族室韦诸部的游牧范围。契丹人称他们为阻卜。

   (二)辽金时期的阻卜诸部 辽朝统治时期的阻卜契丹人兴起后,先后征服了北部的室韦、乌古,或将他们俘虏至辽朝境内编入契丹诸部,或将其降为属部。然后又征服了与契丹接境的黑车子室韦。此时的阻卜各部尚处于分散游牧状态,对契丹人的进攻不可能组织有效的抵抗。辽景宗时置西北路招讨司,设都详稳镇抚西北阻卜各部。辽圣宗时,加强了对阻卜诸部的控制,建立了镇州、防州、维州三边防城,以镇州为西北路招讨司驻地,又任命大王、节度使直接管理阻卜各部。但是,辽朝任命的节度使不善抚绥,引起了阻卜各部的不满与反抗,后则改为由诸部首领管理部内事务。对克鲁伦河下游、呼伦贝尔一带的乌古、敌烈等部则置节度使、详稳和乌古敌烈统军司进行管理。

  阻卜诸部有向辽贡献马匹、貂皮和出兵助战等义务。同时,辽朝也在边境置榷场与他们进行贸易。在辽朝统治期间,阻卜诸部与辽朝关系密切,他们一方面接受了契丹人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加速了本身的社会发展进程,一方面不断起兵反抗辽朝的控制。这期间,也逐渐形成了一些较有实力的集团,如辽道宗时期阻卜诸部长磨古斯就是一个强有力的部落联盟首领,他领导的反辽起义是辽朝属部中一次规模最大、坚持时间最长、给辽朝打击最为沉重的反抗活动。磨古斯可能是后来蒙古克烈部首领王罕之祖马儿忽思。可见此时,以鄂尔浑河、镇州为中心已经形成了由王罕的先人领导的强大的部落集团,它可能就是《辽史》所称的北阻卜。同时,见于《辽史》记载的还有梅里急(又作密儿纪、蔑尔乞)、王纪剌(又作翁吉剌、弘吉剌、广吉剌、光吉剌)、札剌(又作茶赤剌、札答兰)、粘八葛(又作乃蛮)等部,蒙古部在《辽史》中则被称为“远夷”。

  金朝统治时期的阻卜辽末金初,阻卜各部的实力大大增强,不断袭扰金朝北疆,构成了对金朝北境的威胁。耶律大石以镇州可敦城为根据地,重建政权,组织抗金活动,漠北阻卜各部多参加了大石的抗金行列。

  《金史》讳言蒙古,对蒙古各部或直称其某些小部名称,如广吉剌、山只昆、合底忻等;或笼统称为阻卜、北阻卜,分别指金界外克烈和内附的塔塔尔等部;对铁木真所属的蒙古部则称之为北部、北鄙、边部、邻国、邻部、敌国等。而对同蒙古的战争多用北巡、北征、巡边、征伐、经略北边等轻轻带过,对其结果多无明确记录。但蒙古诸部同金朝的对抗,却是与金政权相始终的。

  金太祖时期,以婆卢火屯田泰州,既有巩固新占领土的目的,也有防御西北诸游牧部族的考虑。

  太宗初年,金朝以追袭辽帝和经营中原为主要军事目标,对大石联合阻卜诸部的反抗活动,以防御为主。天会八年(1130年),首次遣耶律余睹、蒲察石家奴、完颜拔离速等追剿大石。大石西迁后,阻卜诸部仍接受西辽统治并坚持抗金。十三年萌古斯扰边,希尹、宗磐奉令北征,大掠其牲畜而还。

  熙宗皇统六年(1146年),又以宗弼为统帅,率兵8万大举北征,与蒙古划西平河(又称胪朐河,今克鲁伦河)为界。

  海陵贞元元年(1153年),命西京路统军挞懒等北巡。这次军事行动调动了四路人马,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战争之激烈、残酷也可以想见。但是,从以后的历史发展看,这次军事行动没有达到一举荡平的目的。因而在海陵南伐前,仍不得不对北部防御作出必要的安排。

  世宗时期,调整了同南宋的关系,或许就在此时,也调整了与草原各游牧部族的关系。大约在此前后,阻卜(蒙古)诸部便相继成了金朝的属部。诸部首领接受金朝的封号,定期纳贡、应调出征和守边。金仍以东北、西北、西南三路招讨司管辖北方属部和防守边境。但是,蒙古各部归附金朝的时间并不一致。其中弘吉剌、塔塔尔部最为近边,归附时间当更早,与金的关系也更密切,而居于阿尔泰山南北的乃蛮,则直到大定十五年才交出西辽颁发的牌印,归附金朝。世宗以后,一方面对蒙古各部实行分而治之,使其互相攻击,一方面修筑边墙进行防御。

   (三)蒙古各部的统一 蒙古诸部自进入大漠南北之后,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与辽、金臣属关系的确立,使部落贵族得以利用辽、金的影响加强他们在本部中的实力。而金朝分而治之的政策也扶植了一批部落贵族。至金世宗、章宗统治时期,草原各部为争夺人口、财富展开了无休无止的争战,诸部贵族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互相攻击或结成联盟,社会陷入混乱。

  各部首领互相争夺属民和牧场,兼并邻部,努力扩充实力,以期成为草原诸部的共主。金世宗即位的第二年(1162年),蒙古部的杰出首领铁木真诞生于各部争战之际。金章宗即位的同一年(1189年),铁木真被本部贵族推举为该部可汗。在他的统领下,蒙古部实力迅速增强,后来居上,开始了与草原强部塔塔尔、克烈、乃蛮等的角逐。

  章宗即位以来,蒙古诸部互相争雄,对金朝的反抗活动也日益频繁,金朝北部边防问题成了当务之急。章宗曾召集群臣讨论守御之策,决定出师讨伐和再筑界壕,以求一劳永逸。明昌六年(1195年),以左丞相夹谷清臣行尚书省事于临潢府,会同塔塔尔讨伐扰边的弘吉剌、山只昆、合底忻等。清臣初获小胜,却因“措画乖方”,激起了塔塔尔部的反叛,于是右丞相完颜襄代清臣行省于北京,完颜襄在克烈部首领脱斡邻勒(王罕)和蒙古部铁木真的配合下,击败了塔塔尔部,承制封脱斡邻勒为王,而以铁木真为札兀惕忽里(乣军统领)。

  从此,铁木真在蒙古部中威望大增,并可以金朝命官的身分号令部众和各部贵族了。泰和六年(1206年),他完成了统一蒙古各部的事业,被草原各部首领推举为大汗,建立了大蒙古国,并开始进行反抗金朝统治和与之争夺天下的战争。就在成吉思汗即位的同一年,宋朝也发动了大规模的北伐,与金朝争夺淮北。金朝受到了来自南、北两面的军事压力。金章宗在击溃宋军的进攻后,与宋议和,解除了来自南邻的威胁,但与蒙古的战争旷日持久,并最终导致了金朝的灭亡。

  

  ①《金史·食货志二》。

  ③《金史·食货志二》。

  ②《金史·纳合椿年传》作30余家。

  ①《金史·食货志二》。

  ①《金史·胥持国传》。李氏家为宫籍监户,持国经童出身。

  ②《金史·章宗纪》。

  ③《金史·章宗纪》引太府监孙复上言。

  ①《旧唐书·室韦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