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告诉你未被糟蹋的庄子

"《庄子》这本书,历代被奉为经典"吗(1)

解“毒”于丹 作者:徐晋如、杨昊鸥主编


  文/秦嘉川

  《于丹〈论语〉心得》的第1页这样说:

  《庄子》这本书,历代被奉为经典。

  可能于丹真的这么认为,当然也有可能这是于丹当时的无心之语。但仔细想想,于丹的说法对吗?

  在具体讨论于丹所言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在中国经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本著作——《经典释文》。

  《经典释文》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陆德明(约公元550年~630年,他原名元朗,字德明,但后人习惯以他的字来称呼他)的代表作,它是我们今天研究中国文字、音韵以及经籍版本、经学源流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参考书。但也正是这本巨著,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问。

  这个疑问源于《经典释文》所收入的十四部经籍。

  我们知道,《经典释文》的内容依次为:《序录》一卷、《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传》六卷、《公羊传》一卷、《榖梁传》一卷、《孝经》一卷、《论语》一卷、《老子》一卷、《庄子》三卷、《尔雅》二卷,一共三十卷。

  说到这里,细心的读者也许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怎么《老子》、《庄子》与我们熟悉的《诗》、《书》、《礼》、《易》、《春秋》一起并列在《经典释文》中,被冠上“经典”的名号呢?不会是大学问家出错了吧?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今天和大家来讨论讨论什么是“经典”这一经典问题。

  其实,正和读者们的发现一样,对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有很多的大学者已经提出过,许多学者还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何璐在他的《樵香杂记》卷下中说:

  “《经典释文》为古义之渊薮,学者得以考见先儒音训,惟赖是书,厥功甚伟。独怪其不及《孟子》,而以《老子》、《庄子》,俱列经典,是居何义也。”

  何璐认为《经典释文》“厥功甚伟”,因为它是后代研究训诂学、经学、文字学、音韵学等的必备参阅书。唯独让人觉得奇怪的是,为何它没提到《孟子》,相反却把《老子》、《庄子》收入其中?何璐虽然表达了自己的疑问,但对这个疑问他在文中并没详谈,我们也难以得知他的看法。

  我们知道,古代目录学发展到清代,在许多大学问家的共同努力下出现了学术高峰,这个高峰的一个标志就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完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简称为《四库全书总目》,是《四库全书》编修过程中的伴随产物,一共二百卷。可以这么说,它基本反映了18世纪前我国古籍的总体状况,对后世学人搜罗资料、研讨古籍,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对《经典释文》做提要时说:

  “其列《老》、《庄》于经典,而不取《孟子》,颇不可解。盖北宋以前,《孟子》不列于经,而《老》、《庄》则自西晋以来为士大夫所推尚,德明生于陈季,犹沿六代之余波也。”

  《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孟子》是直到北宋才被列为“经”的,那么在唐代,不把它列入经还是可以理解的;至于《老子》、《庄子》在南北朝时期备受文人士大夫的推崇,以至于陆德明把它们以“经”来看待,这也是符合当时学术环境和陆德明的学术思维的。我们觉得,《四库全书总目》的说法还是可信的。

  当代中国史学界著名学者杨向奎在他的《唐宋时代经学思想——经典释文、十三经正义等书所表现的思想体系》(发表于《文史哲》1958年第5期)一文中也提到这个问题,并且做了很好的解释,我们来看看杨向奎先生的说法:

  “从儒家的前后历史看来,这是一个奇怪的目录,所谓‘经典’,当指儒家的经典,在魏晋以前,唐宋以后,儒家的经典中绝对容纳不下老庄;这是南学的风尚,是王弼一派的支与流裔。他并著有《易》和《老子》疏,说明他在玄学上的造诣,虽然我们看不到原书,但《唐书儒学传》也说他‘善言玄理’。这一种推崇老庄的学风,一直到初唐仍然存在,虽然那时推崇老子有其政治上的原因,打算拉老子作为李唐的不祧祖先,南朝的学术传统,也是有力的因素。这是中唐前的普遍看法,认为老子和儒家经典可以合流,唐人正义引用老子者不下几十条,引用庄子者也有几处,出于唐人的《隋书经籍志》也充分表达了这种思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