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21节:玩中求乐 玩中求智(1)

一路保送到北大:一位父亲的35个教子故事 作者:丁廷福



  有一次,丁羽和几个同学争论,说一道数学题出得有问题,大家都做不出来。理由是题中给出的买卖外汇的价格没有说明哪个是银行卖出价,哪个是银行买入价。我听后笑了,我说这就暴露了你们这帮"高才生"们的"弱智"。你们想,银行是干什么的,是通过倒腾货币挣钱的,赔本的买卖他能干吗?说到这里,他们都不再争论了,题也会做了。丁羽随口说了声:还是老爸厉害。事后我对他讲,一个在某方面钻研很深的人,即所谓某方面的专家,在他所不熟悉的领域里很可能不如一个普通人。相反,一个看似什么成就都没有的人,可能在某个方面或某个问题上有深刻独到的认识和见解(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界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统一体,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需要各个领域里的专家。任何人都没有骄傲的资本,也没有自卑的理由。

  还有一次,丁羽的几位同班同学来我家玩,这可都是重点校重点班的"高才生"。我有意问了他们两个十分简单的问题。一是空碗是否能浮在水面上,二是俗语"倒了油瓶也不扶"是什么意思。很可惜,没有人能十分肯定地做出正确回答。我说,这两个问题如果出现在高考中谁也不能说是难题、怪题,因为这两个问题80%的家庭妇女都能回答上来,你们却答不上来,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大家议论了很多。我抓住机会重点强调了人的知识的狭窄性和盲点性。并举例说,在每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上,都有青年歌手在综合知识回答上表现得很"无知",但这是很正常的。在你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在他那里就可能是盲点,反过来也一样。余秋雨是公认的文学大家,也是知识大家,他的知识盲点肯定比一般人少一些。但客观地讲,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他的知识仍然是沧海一粟。他出的题,由他来讲评,当然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如果是别人出题他回答,并且这题出到他的盲点上,他也很可能因为"无知"而被人耻笑。

  中学,特别是高中以后,我有意加强了对丁羽的理性教育,让他逐步从高傲自大中解放出来,学会发现、学会欣赏,学会宽容和理解,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从而也学会合作,学会凡事追求双赢、多赢。

  总之,我感到,小学以前的家庭教育应该有意"造神",让孩子觉得自己是"神童",从而建立起强烈的自信,造就孩子永不服输的坚韧性格。初中以后特别是高中阶段要视情适当给孩子"降温",把孩子从神坛上请下来,让孩子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认识观,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为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打好基础。

  懂教育的老师和家长都知道,不要怕孩子小时候"狂"、"傲"。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正如养猪吃肉一样,你得先把猪养肥了,至于不可避免的猪毛问题,屠宰时再考虑也不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建立自信是第一位的,至于过分自信所带来的毛病和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只要方法得当,解决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一些。夜郞为什么会自大,就因为他没有走出过国门。随着孩子接触范围的扩大和知识面的扩展,相信他会逐步正确认识自己的。

  自大源于狭隘,源于无知。现在的丁羽非常谦虚,以至让人觉得他有些"自卑",就是因为他在北大这所人才济济的校园里,给他最深切的体会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经常感叹,许多方面的专家、高手,都令他难以望其项背。

  家长心语:

  与意志成才相比,兴趣成才更适合儿童。

  玩中求乐 玩中求智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这是教和学的最高境界。有本谈家教经验的书,书名就叫《玩学习》。玩和学习并不矛盾,这是所有成功家庭教育者和教育家们的共同观点。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普遍比较优越,在他们幼儿乃至小学阶段,要他们"立志"、"发愤"、"刻苦"学习是不现实的,靠打骂、强逼更是事与愿违。因此,利用孩子贪玩的特性,把学习内容有计划地融入孩子的玩乐之中,让孩子在玩乐之中开发智力、增长知识、积累经验,才是成功家庭教育的根本法宝。丁羽智力开发较早,从幼儿到高中在学习方面都是名列前茅,特别是初中以前被学校和老师誉为"神童",实现了小升初、中考、高考的"一路保送"。但我可能肯定地说,他不是"苦"出来的,也不是"逼"出来的,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宽松的,是给了他一个玩乐的童年的。初中至高二前,丁羽每天能玩一个小时(星期六、星期天和节假日两个小时)电子游戏;放学后能随意打篮球、踢足球;参加过一年半的专业游泳队;玩坏了几百辆四驱车;手工制作的舰船、建筑等各类模型几乎堆满了房间;各类智力玩具塞满了抽屉。作为"玩"的回报,丁羽靠一个北京市小学生四驱车竞赛一等奖获得参加中国科大附中科技特长生班报考资格,从而获得他学生生涯中的第一次"保送";靠着计算机软硬件方面扎实的功底和在网络上"打拼"出来的表现以及综合实力,在参加北大自主招生测试中,受到北大评委老师们的青睐,一路过关斩将,终获加分资格,将他"保送"北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