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大片的红瓦屋顶
大片大片红瓦屋顶所形成的壮观景象,如今也经常被参差其间的高楼打乱卢湾区太平桥地区,新天地旁边未改造的街区,这片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石库门里弄,在20世纪末还仍维持着地面排水与煤球烧饭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已经使它彻底地沦为这个城市的"下只角"了。刷马桶的声音已经不再悦耳,而旧城改造的声音却正在一天天大起来。
在所有的人文意象中,建筑是最能诉说城市历史的文化载体之一。毫无疑问,在城市面貌日趋一致的时候,保护传统建筑就意味着保持个性。难怪在推土机的烟尘过后,作家周国平会在一篇文章里为石库门感叹:"我终于忍不住到侯家路去了,可是,不再有侯家路了。那一带已经变成一片废墟,一个巨大的工地。遭到覆灭命运的不只是侯家路,还有许多别的路,它们已经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延安中路(原福熙路)四明村923号,一幢老式石库门洋房,这里曾经住着新月诗人徐志摩。在这个亭子间里,他的夫人陆小曼曾经带着崇敬的心情,给泰戈尔铺好了一张有红帐子的大床。
1927年3月,当印度诗哲泰戈尔第二次访华期间来到上海,并住在徐志摩家里的时候,这幢石库门小洋楼也因此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徐志摩夫妇为泰戈尔精心布置了一间有印度风味的居室,但他却看中了他们的卧室:"我爱这间饶有东方风味、古色古香的房间。"但是现在,这间小洋楼已经被拆除了。
随着建设步伐的加速,老房子的存与毁格外牵动人心。保护与发展成了一块硬币的两面。由于市政府做出的都是部分保留民居建筑的计划,因此保护线划到哪里,拆除线也就划到哪里。大量石库门建筑,仍然有可能在旧城改造中被拆除。
大片大片红瓦屋顶所形成的壮观景象,如今也经常被参差其间的高楼打乱。建筑界甚至用"蛋糕上插蜡烛"来形容这种尴尬的局面。那么,石库门是否真的应该被淘汰?"厢房"和"天井","亭子间"与"客堂间","二房东"以及"白相人嫂嫂",这些与里弄有关的名词,正在从我们的日常词汇里永远消失。
话剧《七十二家房客》留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刻了。那几十个灯头和几十个开关的厨房,或者一块布帘隔开两对夫妻的卧室,简直就像一个充满困顿和迷惑的梦魇。没有卫生间的石库门老房子,还能勾起人们对"远东巴黎"的回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