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节:第六章 乱天下者,天下人也(9)

喋血的权杖:两千年中国历史中的风云变局 作者:王觉溟 著


形势对司马允非常有利,如果不出意外,司马伦和孙秀必死无疑。

  可是,意外偏偏出现了。

  中书令陈淮心向司马允,遂命令司马都护伏胤率领四百名骑兵,出宫助其一臂之力。

  伏胤率兵刚到门下省,就遇见了一个人。

  这个人是司马伦的儿子,侍中、汝阴王司马虔。他知道,此刻全家人的荣华富贵与身家性命全都掌握在这个伏胤的手上了。司马虔当即把伏胤叫到暗处,劝他临阵倒戈,并许诺说:"富贵当与卿共之!" 伏胤在心里一拿捏,若助司马允,只不过是秉公办事,并无功劳;若助司马伦,就挽救了这个当朝首辅的全家性命与一世功业,而自己转眼便可飞黄腾达。

  刹那的权衡,伏胤内心的天平便倒向了司马伦。

  电光石火之间,一个普通军官的念头就改写了西晋帝国的历史。

  伏胤出宫了。他的怀里多了一道空白诏书。

  司马允见宫中诏使率援兵抵达,大喜过望,立刻开阵让伏胤进来,从兵车跳下,跪地接诏。说时迟,那时快。伏胤手起刀落,淮南王的人头就滚落到了地上。

  淮南王的士兵一下子全蒙了,他们紧紧盯着伏胤。

  可是,他手上有皇帝的诏书。而且四百名骑兵皆已刀剑出鞘地守在他们身旁。

  没有人作出反应。

  一场胜利在望的政变就此流产了。

  本来司马伦被箭雨困于相国府中时,洛阳的百姓就争相传告,说司马伦已被擒拿,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可转瞬之间就传来了司马允被杀的消息,人们纷纷摇头叹息。

  司马允死时,年29岁。三个儿子亦随之被杀。

  在八王之乱中丧命的,淮南王司马允是第二个。

  因司马允败亡而被株连夷灭者多达数千人。其中有两个是西晋时期的重量级人物:

  一个是天下无双的美男子潘岳。

  一个是富可敌国的公子哥石崇。

  孙秀说他们参与谋反,实际上是在公报私仇。几年前孙秀还只是潘岳门下的一个小吏,多次因渎职而遭到潘岳的鞭打,从此怀恨在心。而孙秀得势之后则是看上了石崇的一个爱妾绿珠,派人索要。石崇对来人说我的侍妾都在这,任你选。来人说不行,孙大人就是要绿珠。石崇勃然大怒:"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这一来就把孙秀往死里得罪了。

  趁着司马允谋反一案,孙秀大笔一挥,就把潘岳和石崇的名字圈了进去。

  石崇的巨额财产被悉数抄没。临刑那天,石崇叹道:"这些奴才是贪图我的财产罢了!"

  捕吏忽然回头说:"知财致害,何不早散?"

  石崇哑口无言。

  当年与皇亲国戚斗富的时候,石崇绝对想不到,他最终带进坟墓的竟然只是这么一句简单而平凡的真理--知财致害,何不早散?

  通向帝座的道路全都扫清了,司马伦和孙秀一刻也不愿再等待。

  永宁元年(301)正月,司马伦派义阳王司马威入宫夺取了皇帝玺绶,签署了禅位诏书。把惠帝押送到金墉城。

  初九,司马伦登皇帝位,改元建始。

  初十,尊惠帝为"太上皇",改金墉城为永昌宫。

  孙秀、司马威等人都加官晋爵,其余党羽,皆为卿将,超阶越次,不可胜记。下至奴仆、兵卒,也封加爵位。每次朝会时,满座都是貂尾蝉羽装饰的帽子。时人为此造了一句谚语:"貂不足,狗尾续。"(这就是"狗尾续貂"典故的由来)。侯爵封得太多,印章来不及铸造镌刻,时常用白板应付了事。

  司马伦当上了皇帝,可他篡夺的只是一个名号。而孙秀才真正篡夺了一个皇帝的实权。

  孙秀专执朝政,司马伦所出的诏令经常被他随意更改,有时干脆作废,由孙秀自书诏令。所以往往朝令夕改,百官像走马灯似的轮换。

  天下似乎成了孙秀一个人的。

  然而,那些拥兵自重、坐镇一方的亲王还是让他心存忌惮。尤其是坐镇许昌的齐王司马、坐镇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和坐镇关中的河间王司马。为了控制并安抚他们,孙秀一方面将亲信不断地安插在他们左右,进行严密监控;另一方面加封他们大将军名号,加紧笼络。

  可亲王们不吃这一套。

  这一年的三月,司马伦刚刚做了两个多月的皇帝,齐王司马冏便突然传檄天下,发兵讨伐赵王伦。檄文称"逆臣孙秀,迷误赵王,当共诛讨。有不从命者,诛及三族"。一时间,天下诸王纷纷响应。齐王司马冏自许昌发兵北上,成都王司马颖自邺城(今河南安阳市北)引兵南下,呈两面夹攻之势。司马伦大为恐慌,急忙分兵抵抗,交战伊始两路皆有小胜,尤其是北路军,在黄桥歼灭了司马颖的军队一万多人。捷报传来,司马伦和孙秀大喜,立即为北路的士猗、许超与孙会三个将军庆功,让他们都秉持符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