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十字路口

第二章 十字路口 11(1)

中国战和纪实:1945-1949 作者:刘丕林


  正当程潜在长沙密谋起义的时候,早在4月3日上午,中共和谈首席代表周恩来在北平六和饭店单独接见李宗仁驻北平的联络官黄启汉。

  当天下午6时,黄启汉乘机回到南京。李宗仁忙把他接到傅厚岗官邸。

  黄启汉向李宗仁报告:“今天上午周恩来接见我说: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较量,蒋军的主力部队已经歼灭殆尽,剩下的不过是打扫战场而已,为了尽快地收拾残局,早日进行和平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在毛主席提出的八项原则基础上进行和谈,我们还是欢迎的。本来我们对蒋介石及其死党,就不存在任何幻想,倒是希望那些错跟蒋介石的人,应该认清形势,猛醒回头了。”

  李宗仁闻之默然。

  “周恩来要我向代总统转达几条具体意见。”

  “什么意见?”李宗仁忙问道。

  “第一,在和谈期间,人民解放军可以暂不渡过长江。但和谈以后,谈成,解放军要渡江,谈不成,解放军也要渡江。”

  李宗仁一听此话,顿时两眼发呆,有如五雷轰顶,他与白崇禧“划江而治”的美梦,像肥皂泡似的破灭了!

  “第二,白崇禧在武汉指挥的国民党部队,应先撤退到花园以南一线。”李宗仁两眼凝视着黄启汉。

  “第三,希望代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离开南京,能够争取更多的军政大员留在南京更好。考虑到代总统的安全,希望调桂系部队一个师进驻南京以防万一,如蒋一旦攻击,只要代总统守住一天,解放军就可开进南京……”

  李宗仁这一夜又失眠了……

  翌日,程思远向他报告:“北平广播了重要社评,题目是《南京政府向何处去》。”

  “什么内容?”李宗仁很焦急,“谈判没破裂吧?”

  “那倒没有。北平广播说,有两条路摆在南京国民党政府及其军政人员面前,一条是向蒋介石和美国政府靠拢,另一条是向人民靠拢。前一条路是继续与人民为敌与蒋介石同归于尽;后一条路与蒋、美决裂……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李宗仁默然,绕室徘徊。

  当晚,担任南京和谈代表团交通联络工作的刘仲华由北平打来长途电话给程思远,请于次日派飞机到北平接人。李宗仁闻之满怀希望,以为代表团要派人南归报告情况了。可是5日下午4时,程思远到明故宫机场去接人,接到的却是“民革”的中委朱蕴山、李民欣和一个不明身份的刘子衡,他们由刘仲容陪同前来。刘仲容乃湖南益阳人,长期在李宗仁左右任参议,与中共有联系。早在李宗仁出任代总统即致电毛泽东,要求人民解放军停止过江,举行和平谈判时,毛泽东为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和谈意图,便抓住时机亲自对李宗仁、白崇禧进行策反,并提出要刘仲容担当和谈联系人。3月下旬刘仲容受白崇禧之托北上试探和议。他到北平会见了周恩来,随后毛泽东接见了他,并作了指示:关于李宗仁的政治地位,可以暂时不动,还当他的总统。如果谈判成功,欢迎李、白到北平来,也欢迎何应钦来;关于桂系部队,只要不出击,我们也不动它,等到将来再具体商谈,至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也是这样,如果他们不阻碍人民解放军渡江,暂时也可以保留他们的番号,听候协商处理;关于国家的统一问题,国共双方正式商谈时,如果李宗仁出席,那么我对等,我也出席,如果李不愿来,由何应钦或白崇禧当代表也可以,我们则派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参加,来个对等。双方协商取得一致意见之后,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那么南京政府的牌子就不要挂了。在对待白崇禧的问题上,毛泽东指出:“你白先生喜欢带兵,将来国防部成立了,给你带五六十万人,做个大统帅好不好?”为了争取白崇禧转向人民,周恩来特地命令释放被俘的白崇禧一位亲戚——桂军师长海竞祥,并用飞机送到南京。这次刘仲容一行数人南来,一下专机,就避见新闻记者,所以当时被上海、南京报纸称之为“神秘客”。但他们并没有给李宗仁带来什么好消息,而是代表李济深以第三者资格劝告李宗仁、白崇禧完全接受八项条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