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作为一种经济模式或经济秩序,同其他经济模式与秩序一样,并不是十全十美,有它独到的优点,也有它自身的缺点。人们日常比较时,往往不是在好与坏、黑与白中挑选其一,而是从哪个好得更多一点,哪个坏得更少一点,哪个白得更多一点,哪个黑得更少一点的判断上做出选择。正所谓,两权相害取其轻,两权相利取其重。
市场有几个天然的优点,别人难以比拟
1.市场有助于实现稀缺资源的最合理配置。
生产者决定优先生产什么,使用什么资源,完全取决于市场肯付出的价格。高价格的商品,大家都争着生产,资源配置也最为优先。低价格的商品,只要有市场,也会有人生产,生产者会千方百计地寻找最好的组合,充分利用资源(人力、财力和物力),来实现成本最低,从而提高相对利润。自由的价格,只有市场模式才能保证。充分的竞争,只有市场模式才能实现。只有价格的自由和竞争的充分,才有可能实现稀缺资源的最合理配置。
2.市场有助于实现企业收入最大。
企业的收入主要取决于产品的销售价格,而价格不仅取决于成本,更取决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和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水平。在市场模式中,价格是自由的,成交于供求双方所能接受的均衡点。在这一点所对应的价格,能保证企业的收入最大。如果价格受到控制,企业的收入必然要受影响。
3.市场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丰富产品的种类和保证产品的供应。
在市场模式中,消费决定生产,各个企业都是根据自己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在价值工程的指导下,确定产品品种、安排生产数量、制订质量标准的。各企业之间没有计划协调,宏观上可能出现标准工业品及日常消费品的局部重复和生产过剩。这种表面现象上的无政府和资源浪费,成为许多人对市场模式攻击和批评的主要理由。然而,这种少量产品的重复和过剩,造成企业之间在产品质量、品种、价格、数量和交货期等方面的激烈竞争,有利于消费者对各方面的挑剔,而正是这种"挑剔"促进了产品的创新与进步。另外对于大宗工业性产品,由于不是先生产后推销,而是先签合同后生产,所以不会出现大宗的重复生产及资源浪费。市场模式为供求双方提供了双向选择的可能,淘汰用户不欢迎的产品和生产厂家,使得产品质量、数量、品种和价格都能够满足市场消费的需求和标准。
4.市场有助于保护自由。
没有市场,生产者就没有选择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自由,消费者也没有选择职业、商品、业余爱好和投资储蓄的自由。总之,没有市场,生产者没有生产行为的自由,消费者也没有消费行为的自由。从管理角度来看,市场反对集权的管理方式,要求分权,这种要求符合自由和竞争的原则。竞争实际上是一种带有比较和淘汰性质的选择,要求竞争者在入选前首先有充分表现的自由,市场就像一个舞台,给大家以自由竞争和相互选择的机会。
5.市场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
社会进步有两个显著的标志,即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只有这两个水平的同时提高,才是真正实现了社会进步。命令经济模式,利用集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但却无法大力地改善本国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石油输出国,利用本国丰富的石油资源,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本国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提高,但却无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原因都是由于没有机制健全的市场。西方工业国家,经济发展并没有什么诀窍,就是依靠一个机制健全的市场。市场的特征在于消费导向,在这一导向的作用下,产业结构容易趋于合理,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及技术的发展容易趋于协调,从而容易做到科学技术水平与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同步提高,促进社会进步。
市场有几个天然的缺点,自身不可克服:
1.市场残酷无情,只讲价值,不循人情。
在市场模式中,一切都商品化了,包括有感情、有思维的人,这就是人的"异化"。每件商品上市之前,都要问一问,我为什么?我的价值是什么?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喜欢市场,希望自身的价值在市场上得到承认,并得到一定的回报。没有价值的商品,市场不会买帐,即便有人情作祟,也难以长久,迟早要被淘汰。在多数情况下,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简单而实用,除了金钱就是契约。有了争执,说不通,就想上法庭。法律的触角延伸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和角落,使得人情变得越来越淡泊冷漠,友谊变得越来越珍贵。
2.市场只讲竞争与自由,不讲收入平等。
市场模式是一个高度的自由与竞争,或自由竞争体制。竞争苛求的是自由和平等竞争条件,而不是收入平等。尤其在私人企业的工资收入上,男女同工,不同酬。即使在男人之间,同等学历、同等经历、同等职务或同等工作,但不一定是同等收入。如果说市场讲一点平等的话,那只是平等的竞争机会,起点可以相同,终点却绝不保证平等。在市场上,各个企业的收入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收入和待遇在合同规定中也都不同。供求定律,讲究每个人在签订合同时,讨价还价地充分摆明自己的价值。工资收入,被归为个人隐私,对公众保密,只有少数人掌握。谁都明白,一旦这些信息被别人了解,平等思潮所引起的攀比,会把整个市场搅得不得安宁。
3.市场不照顾弱者。
竞争的规则并不因对手的强、弱而改变。有能力的人、青年人多喜欢市场模式,在那里有更多的升迁或发财的机会。懒惰或无能的人、滥竿充数的人、年老体弱的人以及残疾人都是市场竞争中的弱者,不会受到市场本身的照顾。市场对于他们是地狱,而非天堂,会引起他们的普遍反感和冷漠。政府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可以对那些年老体弱和由于残疾丧失工作能力的人,给予适当的补助和照顾。对于那些可以干好,但在原有的"大疗养院"系统中习惯吃"大锅饭"而跟着混的人,市场是一种激励,或者弃旧从新,赶上时代的步伐,或者执迷不悟,遭到社会的淘汰。市场不照顾弱者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市场不理会失业者的悲惨处境。失业者多是市场竞争淘汰下来的弱者,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市场不会自动实现充分就业。
4.市场尊重知识,但更偏爱冒险。
有知识的人,主张走市场道路的人,并不一定都会受到市场的恩惠。能发财的人并不一定都有知识,但他们必须实实在在的清楚怎么发财。尤其在市场形成的初期阶段,即资本的积累的阶段,许多敢冒险、走歪门斜道但缺少知识的人,成为暴发户而引起人们的眼红,被认为市场不公平。其实任何国家在市场的初期阶段,所发起来的人,都很少有靠劳动致富的,而且有知识的人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他们有了钱之后,会把孩子送到名牌学校,成为有知识的接班人。市场是冒险家的乐园,有知识的人可以有优越的地位和生活条件,但不一定能发财。
5.市场产生商品化的文化艺术和道德观念。
这主要以崇尚金钱价值和保护私有利益为主要特征。在市场模式中,人们消费的只是商品和劳务,任何文艺作品都必须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口味及消费者肯付出的最大代价为创作的基础,否则就没有艺术家的饭碗。以往那种为宗教和帝王所创造出的歌功颂德和粉饰太平的文化艺术不复存在。连同那个时代为维护宗教和帝王大一统利益所衍生出的,支配人类各种行为的道德观念,一起云消雾散。换来的是以保护个人私有利益及不侵犯他人利益为宗旨的道德规范。市场经济不造就令人效法的英雄模范,人们只以金钱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为了弥补人们在物质消费之余的精神需要和对传统道德观念的留恋,在西方,传统的宗教提供了各种服务,扮演了平衡商品化社会各种利益冲突的角色,人们的灵魂在教堂的圣乐中得到净化,大家在那唯一可以不谈钱的地方,谈论一些如上帝、天堂、正直、善良、爱护环境、教育后代、反对战争和助人为乐等高尚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