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唐中宗拒绝巡幸东都
唐中宗复位后,着手恢复李唐政权。神都依旧称为东都,社稷、宗庙、陵寝、郊祀、官名、行军旗帜、服色、文字等等,都按高宗时的制度加以恢复;迁武氏七庙神主于长安。武则天葬后五个月,中宗由洛阳返回长安,不敢再轻易东幸一步。景龙三年(709),关中灾情严重,粮价暴涨,运山东、江淮粮食到长安,牛十之八九累死在运输途中。群臣纷纷建议巡幸洛阳。皇后韦氏出身于关中氏族,不愿意离开老家而东迁,群臣再建议时,中宗发脾气,说:"哪有到处奔波找饭吃的天子!"朝廷坚持不东迁,居然也在长安度过了难关。后经唐睿宗到唐玄宗初年,皇帝们八年不复东幸。那么,关中供应困难并不一定导致帝王东幸洛阳。这表明李唐皇室首崇长安政策的恢复,和对洛阳地位的矫正、调整,使它依然从属于长安。
为了确保长安的安全,唐廷把注意力集中到防范北边的突厥和西边的吐蕃寇边的问题上。景龙二年(708),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愿)奏请中宗,筑成三受降城。三城都在今内蒙古地区,各距四百里,南临黄河,遥相应接,牵制突厥的内犯。景龙四年(710),中宗以金城公主和吐蕃赞普和亲,以改善双边关系。景云二年(711),睿宗在凉州(治今甘肃省武威市)设置了第一个藩镇--河西镇,以凉州都督贺拔延嗣领节度使。开元二年(714),玄宗又在鄯州(治今青海省乐都县)置陇右藩镇,以陇右防御副使郭知运领使;后来又在益州(治今四川省成都市)置剑南藩镇。到玄宗时,一共设置了九个藩镇,责任是防边,防御吐蕃的就有这三个,长安的安全一度有了保障。
二、 镇压李重福叛乱
谯王李重福是中宗的次子,后宫所生。神龙元年(705),韦皇后诬陷他与二张勾结谗毁,导致中宗同自己所生的长子李重润被杀,他因而被贬至均州(治今湖北省均县西)。景龙三年(709),中宗大赦天下,被流放的人皆放还,但不许他回长安,他上表乞求,仍不予批准。次年六月,中宗去世,韦后封锁死讯,自总国政,派五百名兵士戍守均州,对他严加防范。韦后旋即被政变者杀掉,并废黜为庶人,中宗的弟弟相王继位,是为睿宗。洛阳人张灵均对李重福说:"大王是先帝的嫡长子,理当继承皇位。相王虽有讨平韦氏的功劳,但不该轮到他称帝。东都的百官士庶,都期待大王前来。大王若悄悄进入洛阳,杀掉东都留守,然后拥兵西据陕州,东取河北,天下即可指顾而定。"李重福欣然采纳,派家臣王到先赴洛阳,秘密招募勇士,随后自己同张灵均假托公务,乘驿车北上。
秘书少监郑愔贬官途中滞留洛阳,等待李重福的到来。他甚至起草好了制书,内容是:李重福称帝,年号改为中元克复,睿宗退位,尊为皇季叔,张灵均为右丞相、天柱大将军知武事,自己为左丞相知内外文事。
八月,洛阳县官得知这一消息,开始搜捕,并向东都留守裴谈汇报。洛州长史崔日知已捕获数十人。李重福赶到洛阳,王道率领党羽随从,准备袭取左右屯营,逼迫营兵作乱,杀留守,占东都。他们到天津桥时,队伍已达数百人,皆手持兵器,呐喊助威。留台侍御史李邕到皇城东南的左掖门,布置闭门拒敌;又到右屯营,对将士们说:"谯王已得罪于先帝,今又入洛阳作乱,诸位当报效朝廷,立功取富贵。"李重福来攻夺右屯营,遇到的是箭射如雨,不能如愿。他转身攻打左掖门,见闭门,就放火焚烧。左屯营将士前来镇压,他在窘迫之际,跃马自外郭城东北的上东(春)门逃出,躲藏在山谷间。次日,裴谈派兵搜索。李重福走投无路,跳入漕渠自溺身亡,时年31岁。尸体在洛阳车裂,弃市三日。郑愔和张灵均都在洛阳处斩。
事后,崔日知被提拔为东都留守。
三、 唐玄宗五幸洛阳
唐玄宗李隆基是睿宗的第三子,垂拱元年(685)八月生于洛阳。生母窦氏被武则天所宠幸的户婢韦团儿诬陷为搞巫术活动诅咒武则天,长寿二年正月初二(因十一月建正,故而此日应属692年),在东都嘉豫殿朝拜武则天后遇害。尸体秘密埋入宫城中,人们不知道具体的处所。睿宗当时是皇太子,不敢在母亲面前流露出丝毫不满情绪,居然装得容止自如。睿宗即位后,因玄宗立为太子,追谥窦氏为昭成皇后,招魂葬于洛阳城南,陵墓称为靖陵,还在长安立了一所仪坤庙以享祀。后来,祔葬于睿宗桥陵(在今陕西省蒲城县),迁神主于太庙。
玄宗登极后,一共五次巡幸洛阳。他所下《幸东都制》说过:"三秦(长安)九雒(洛阳),咸曰帝京,五载一巡,时惟邦典。"他巡幸洛阳的时间少数因事提前,多数情况下恪守定制,间隔五年。他首次幸洛,在登极五年后的开元五年(717)正月,驻守将近两年才回长安。这次,他主要清理武周政权的遗迹。他毁掉了武则天当年假借所谓瑞石而建置的拜洛受图坛、碑及显圣侯庙;因明堂不合古制,而且穷极奢侈,俯临宫掖,下令恢复为乾元殿,作为皇帝处理国家大事时临御的正殿,冬至、元日受朝贺以及季秋大享,都改在圆丘举行。他还为当年举事反对武则天篡权、失败自杀被枭首洛阳的宗室越王李贞平反,封了一位宗室子弟为嗣越王以继其后。秘书监马怀素奏称东都机构中的书籍散乱讹缺,请选学者校勘,玄宗于是搜访佚籍,选吏缮写,命尹知章、韦述等二十人勘正,以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为使,在乾元殿前编校群书。同时,玄宗还在洛阳处理同东北方民族的关系。奚、契丹已经内附,二族所占领的州县归还给唐朝,玄宗恢复在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西)的营州都督府建置,封一位官员的女儿为固安公主,嫁给奚族首领饶乐郡王李大酺。契丹族首领松漠郡王李失活来洛阳朝拜,玄宗以宗女为永乐公主嫁给他。玄宗还下令各州举荐隐居不仕的高人,并亲自召见嵩山处士卢鸿,拜为谏议大夫;但卢鸿不乐仕进,固辞官职,还山隐居。
玄宗第二次幸洛于开元十年(722)正月启程,直到次年正月北巡山西后返回长安。他在洛阳,下诏册封契丹首领松漠都督李郁干(一作于)在李失活死后继任松漠郡王,并以馀姚县主的女儿慕容氏为燕郡公主,同他和亲;还册封奚族首领饶乐都督李鲁苏在其兄李大酺被契丹杀害后继任饶乐郡王。玄宗把乾元殿依旧题为明堂,还为《孝经》作注,颁行各州县。
玄宗为了东赴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在长安驻守不足两年,提前于开元十二年(724)十一月第三次巡幸洛阳。一年后,他将封禅付诸实践,然后返回洛阳。直到开元十五年(727)秋,吐蕃、突骑施寇掠瓜州(治今甘肃省安西县东)、安西(治今新疆库车),西部战事亟待部署,他才由洛阳返回长安。玄宗这次在洛阳处理军国大事,依次有以下一些事:
开元十三年(725),玄宗亲自挑选大理卿源光裕等十一位有声望的京官到地方上当州刺史,命宰相、诸王、中央各部门长官在天津桥边为他们饯行。玄宗自书十韵诗,由宦官高力士颁赐给这十一位官员。这项政治改革五年前已在长安开始进行。当时,宰相源乾曜上疏,以为形要之家多任京官,贤能之士多任外官,太不公平;自己的三个儿子都是京官,请求外出两人。玄宗对他大加赞扬,号召文武官员向他学习,于是公卿子弟以京官出为外官者有百余人之多。这一次外出的源光裕,就是源乾曜的侄孙。御史台长官奏请:"武周时期的酷吏来俊臣、周兴、万国俊、索元礼、侯思止、王弘義、郭霸等23人,残害皇亲,构陷贤良,罪大恶极,子孙不许当官。傅游艺等四人,情节稍轻,子孙不许当皇帝的近侍之臣。"玄宗批准。玄宗在宫城中的集仙殿同张说等大臣宴饮,说:"神仙不过是虚构的说法,我不赞成。贤能才是国家的栋梁。我今天在这里同诸位贤卿宴集,应该将集仙殿改名为集贤殿。"他首次幸洛时,乾元殿东廊曾用来编校群书,因而称为乾元院,后来改称丽正书院。这时,他将丽正书院中五品官以上的学者任命为集贤院学士,不够五品者为直学士,由张说知院事。集贤院不仅是编修校订书籍的处所,还是制礼作乐的机构。
开元十四年(726),玄宗改封契丹松漠郡王李邵固为广化王,奚饶乐郡王李鲁苏为奉诚王,以从甥陈氏为东华公主,成安公主女韦氏为东光公主,分别嫁给二王。突厥和渤海遣使来朝,献方物。
开元十九年(731)十月,玄宗第四次巡幸洛阳,次年十月北上巡幸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北都(今山西省太原市),然后返回长安。玄宗在洛阳期间,组织民夫疏浚东都苑中那段洛水,毁掉皇津桥,与天津桥合为一桥。他以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袆为河东、河北行军副大总管,率军袭击奚、契丹。信安王大破两族,玄宗登临应天门城楼接受献俘。
开元二十二年(734)正月,玄宗第五次乘坐上东幸洛阳的车驾。初到洛阳,他遣使迎请恒山方士张果来洛阳,恩礼甚厚。张果自称已经数千岁,有神仙术,玄宗授以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张果还山后即去世,好事者汇报为"尸解",即像蝉蜕那样,蜕在而蝉飞,玄宗从此颇信神仙。当年夏季,玄宗率太子及群臣在东都苑割麦,并分赐群臣,用意在于让太子等人尝尝稼穑艰辛的味道,并参照鉴定派出视察民间收成的人所作汇报的虚实。契丹连年寇边,幽州(治今北京市西南)节度使张守珪发兵讨伐。契丹牙官李过(一作遇)折自愿担当唐军的内应,乘夜勒兵杀掉契丹王屈烈和大将可突干,然后率众来降。年底,传首东都,高悬于天津桥南示众。随后的两个年份,新罗、吐蕃都遣使朝贡。玄宗本来预定开元二十五年(737)二月二日回长安,但在开元二十四年十月,洛阳宫"闹鬼",就召见宰相们讨论西还一事。裴耀卿、张九龄认为秋收未毕,请稍缓时日。但李林甫说:"洛阳、长安,是陛下东西二宫,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何须选择时日。如果担心车驾返回长安,会惊动沿途百姓,耽误秋收,那就减免他们的租税好了。"玄宗大觉入耳,立即宣布回长安。
四、 唐玄宗放弃巡幸洛阳
连续不断的巡幸,使玄宗不胜其烦。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决定第五次幸洛之际,他召见京兆尹裴耀卿,了解改善长安的供应问题。裴耀卿先强调长安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支配性地位不可动摇,是所谓"国家帝业,本在京师,万国朝宗,百代不易(变更)之所"。然后,他就改革漕运问题建议分段转运,沿途修仓,疏通河道。玄宗任命他为江淮、河南转运使。到次年八月,他主持在河口输场东边置河阴仓,西边置柏崖仓;三门东边置集津仓,西边置盐仓;又在三门北山修陆路十八里,车运以避中流砥柱造成的黄河湍险。这样,江淮漕粮经鸿沟输纳河阴仓,又沿黄河运到洛阳含嘉仓或陕州太原仓,进而经渭河运往关中。此外,其他人也对一些水道加以疏浚。经过这一改革,每年运入关中的粮食比唐高宗初年增加十多倍。同时,发展农业,增产粮食,开元二十五年(737)得以在关中推行和籴法(官府议价购买民间粮食),供应大为好转。玄宗开元二十四年由洛阳返回长安后,再也不东幸洛阳了。天宝三载(744),他兴冲冲地说:"我不离开长安,已经十来年了。现在天下太平,我打算高居无为,把政事全交给李林甫,由他负责办理。"